佛教平等观的向度及其现实意义——唐忠毛.其三,境界论意义上的平等。.在佛教信仰体系中,平等观念既是佛教实践的一个观照法门,也是开悟后的一种真实境界体验。.佛教的平等观照的宗教实践目的,就在于通过平等的观照与体知使人们能超越纷繁差异的...
从宗教人类学看佛教“众生平等”的生命观[摘要]宗教无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在对待平等的认识上,主张宇宙万物本质上的平等,即“众生平等”。佛教认为,一切众生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应一视同仁。平等心是一种高尚的人格素养和精神境界,该思想对于提升人类的个
佛教从创立之日起,是以一种争取根本平等的宗教而出现在人类历史上。佛教平等观是佛教的根本教义之一,也是佛教的原则之一,因而这种平等具有最彻底性和最广泛的涵盖性。在佛教的发展过程中,平等观一直是佛教的根本教义之一。
从宗教人类学看佛教众生平等的生命观论文[摘要]宗教无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在对待平等的认识上,主张宇宙万物本质上的平等,即“众生平等”。佛教认为,一切众生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应一视同仁。
关于视野下的佛教平等观分析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背景下,佛教平等观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挑战,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这就要求必须从视野下对佛教平等观进行全新的解读,使其和现代社会发展形成对接,促进和平与发展。一、佛教平等观的含义
论宗教“平等”思想对人类主体的重塑及行为的影响英国功能派人类学大师马林诺夫斯基指出:“人类学是研究人类及其在各种发展程度中的文化的科学,包括人类的躯体、种族的差异、文明、社会构造,以及对于环境之心灵的反应等问题之研究。”宗教无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众生平等与安忍宽容———佛家思想的合理内核及其现代价值.作者简介:平飞,江西九江人,哲学博士,(南昌330063)南昌航空大学中国哲学研究所教授,(广州510275)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①[后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长阿含经·第二分...
这就是佛教的同体大悲,反映了对一切生命的深切同情及一切生命的平等观照。正因为如此,佛教五戒的第一条就是杀生戒,而对生命的慈悲也就成为了佛教的基本价值导向。如果反映在文化精神上,就是同感亲和:与生命相感通,对生命生悲心。
中国佛教发展史及其主要思想.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他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太子,父亲净饭王,29出家,35成道。.此后一直宣传发现的世界真理,公元前486或说前544圆寂,被称为佛陀,释加牟尼。.他传道一般在印度恒河...
这里我重点谈一谈佛教的平等观。佛教从“佛性平等”、“众生皆有佛性”理念出发得出“一切众生悉皆平等”,道生在《法华经疏》中说:“闻一切众生,皆当作佛”,因此平等观念不仅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照法门,而且也是明心见性后的一种真实体验。
一、佛教平等观的向度马克思曾言:“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有情。”马克思的这句...
该思想既是佛教的世界观、价值观又可以看成是构建和谐世界的思想理论基础。佛教的生命平等观和万物平等思想,是把其他生物放在和人类平等的甚至是至亲的位置上...
文化2016年3月刊关于视野下的佛教平等观分析■索南才让念,世间万物都存在彼此依赖、相互联系的关系,世界是在“因缘和合”基础上以各个不同...
唐忠毛.佛教平等观的向度及其现实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6-40.唐忠毛,TANGZhong-mao.佛教平等观的向度及其现实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
大概你还不知道佛教众生平是什么观念吧!众生平等不是说众生,指的的是修行人,对一切众生不起分别心,这是佛法修行法要,没有什么启示。佛法修行人,乃至佛菩萨,... .new-pmd.c-abstractbr{display:none;}更多关于佛教平等观论文的问题>>
佛教平等观是佛教的根本教义之一,也是佛教的原则之一,因而这种平等具有最彻底性和最广泛的涵盖性。在佛教的发展过程中,平等观一直是佛教的根本教义之一...
佛教平等观的向度及其现实意义佛教平等观的向度及其现实意义’界论意义上的平等.佛教的平等思想对现实社会的平等意识与平等诉求产生着复杂的影响,同时,佛教平...
一、佛教平等观的向度马克思曾言:“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有情。”马克思的这句...
关键词:佛教平等观;戒律;理学家释迦牟尼提出“众生平等”的主张,是在两日常生活起居一事,也经由僧众推荐人选,共同商千多年前的古代印度,这是非常难得的。按照...
(责任编辑唐忠毛)夏金华:论佛教平等观的独特性及其表现与影响《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召开在即,专家疾呼遏制物种灭绝趋势》一文,2008年10月《参考消息》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