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出家人若要专心办道,首先得安顿色身。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原始佛教时候,僧人的饮食情况,包括饮食的涵义、进食的时间和次数。二、戒律的意义和由来戒和律是两个不同的名词。戒,梵语“尸罗”(sila)。
浅谈佛教的饮食戒律——佚名.南北朝至隋唐之间,这种不事劳作,不事生产,以乞食的生活的方式受到了攻击。.在《广弘明集》卷十三,唐代道士李仲卿批判:“若一女不织,天下为之苦寒;一男不耕,天下为之少食。.今释迦垂法,不织不耕,经无绝粒之法...
佛教坚持斋食,过午不食,称为“持斋”。“斋”,又作“时”,“斋食”也因此又称“时食”。斋者谓不过中食,也即正午以前所作之食事。若因特殊情况而解除这一饮食戒律,“非时而食”,就称为“解斋”。
佛教戒律与法律条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所以能够共存;它们之间又有许多相异之处,所以相互影响。在法律条例不及之处,以因果报应说为基础的佛教戒律发挥着约束信徒身心的作用。所以,佛教戒律对法律条例具有弥补功能。
一、禅宗清规与佛教戒律佛教起源于2500多年前的古印度,其创立者是释迦牟尼(约公元前565年-前485年)。释迦牟尼在长达数十年的传教过程中,针对僧团中一些所犯的各种过失,“随机设教”,“随方毗尼”,先后制定四根本戒、五戒[1]、八戒、十戒、具足戒等旨在防非止恶的戒条[2],其中...
供奉小乘佛教僧人饮食3﹒喇嘛教饮食文化喇嘛是藏语,意为“上师”。此教是大乘佛教中的部分派别与婆罗门教相结合的产物,它崇奉大日如来尊神,传教由轨范师暗授,教化带有威慑指令性,宗教生活神秘而别致,故又称“密教”。
本论文为戒律方面法硕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西藏古代法律与佛教根本戒律的暗合相关学年毕业论文,可用于戒律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免费教你怎么写戒律及法律及妄语方面论文范文。
后来佛教传到汉地以后,僧人比较多,游化乞食不利于官府管理,再加上文化上不认同,就渐渐取消了,僧人只得定居一处,建造房舍,甚至自炊。这是没办法的事,环境变了。以佛陀时代的戒律来衡量,自己建造居所,自己煮饭炒菜,都是不允许的。
二、佛教的饮食规制佛教将食从欲望、摄取、执着的角度分为四种:段食、触食、思食、识食。四食囊括了一切能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的东西,它们直接增益着有情众生的生命及其再创。佛教饮食仪轨和戒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人提到:“你们佛教讲慈悲戒杀,应该一切的生命都不可以杀害,可是植物也有生命,那吃植物也是杀生,佛教为何不戒?”的确!佛教特重慈悲,十善业道的第一善业就是不杀生;各种戒律中如五戒及菩萨戒,也都以戒杀为首重。
这导致汉地人民偏重现实事务,形成务实精神。钱穆先生曾在《中国文化史导论》说:“各地文化精神之不同,穷其根源,最先还是由于自然环境有分别,而影响其生活方式。...
[转载]浅谈佛教的饮食戒律(2018-10-2320:36:16)转载▼标签:转载原文地址:浅谈佛教的饮食戒律作者:恒传法师一、前言释迦牟尼佛制定戒律的目的是为了...
第11卷第2期西安欧亚学院学报JournalofXi’anEurasiaUniversityV0l_11No.2Apr.20132013年4月佛教戒律与北朝家庭的生活方式邵正坤(吉林...
展开关键词:佛教饮食戒律饮食仪轨中国饮食文化DOI:10.3969/j.issn.1674-2079.2016.03.028被引量:1年份:2016收藏引用批量引用报错分享全部...
像日本和尚可以喝酒,咱们中国的和尚不许;藏地僧团可以吃肉,汉地的僧团不许(连净肉也不许吃,福寿寺那样允许吃净肉的寺庙是少数);南传佛教要求托钵,北传佛教不要求。非但不同的地区有...
另一方面,让不信佛教之人能认识到戒律的积极意义,更能以此作为净化心灵,完善道德的行为规文章观点恐有谬误而不自知,谨清老师予以指正。关键字:佛教戒律道德...
影响研究信度的因素主要有:()方面的因素、主试方面的因素、研究设计方面的因素和研究实施方面的因素。请...
大乘佛法,实在讲是赞叹素食,提倡素食。素食是培养慈悲心,不是说吃素的就有功德,你那个意思就会错了。而是不杀生这是功德,吃素是不杀生,间接的不杀生,意思在... .new-pmd.c-abstractbr{display:none;}更多关于佛教戒律与饮食论文的问题>>
佛教在饮食方面的戒律主要有哪些?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1人生礼仪饮食风俗是通过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2现代餐饮企业...
然而应当指出,佛教戒律虽与社会道德有密切的关系,它的一些重要的戒条是以社会道德规范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但它除了有与普通社会道德相似的地方外,尚有不同于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