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非遗”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必须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结合其中,还要确保所翻译的内容能与国外文化的翻译特点相符。也就是说,在进行外宣翻译时,要充分了解所需外宣翻译国家的语言特色与表达形式,融入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将它们进行有机结合,保证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是中国外宣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应当遵循“认同”原则,以目的语为归属,以便受众在阅读过程中不会遇到障碍而更好地接受,从而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实效。以中国第一部汉英双语版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例分析相关问题与对策。
物质文化遗产翻译研究始于2009年杨大霑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具体的计量可视化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杨大霑结合贵州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发展缓慢的成因,呼吁对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给予足够的重视[3]。
非遗英译与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时间:2020-07-24来源:校园英语杂志社.作者:崔沐晨耿延宏.【摘要】本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的现状,提出从课程设置和翻译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改革。.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增加非遗英译课程和本地化特色翻译...
来源:原创论文网添加时间:2018-08-23.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隐形财富,因此不仅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努力,也需要全体民众积极参与保护与传承。文章将从提高民众的非遗保护与传承意识、依托精准的调研和全面的普查,收集资料...
本文是新闻媒体论文,本文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学习优秀的非遗作品,通过与众多纪录片的比较寻找到共性和个性,挖掘在影像记录非物质文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文化符号的价值并非决定于其精美程度和宣传力度,而是取决于其所象征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和特色,作为文化符号的白族非遗,其价值来源于白族先民世代积累的生产经验、生活法则和意识形态,当代人在坐享其成地“开采资源”时,应着眼于保持甚至增加该项遗产
一、“非遗+文创”彼此价值相互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地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历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积累创造形成,并世代流传下来的灿烂成果,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烙印和智慧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的精…
目前,我国已拥有34项联合国非遗名录和1530项国家级非遗名录,成为世界上拥有世界非遗数量最多的国家。但在发展中,非遗文化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如老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碰撞,以及传统文化如何在融入世界文化的同时保持自身的独特性。
文化创意产业是现代产业,以独特的形态和运行方式与其他产业发生广泛而复杂的联系。.传统与现代如何共鸣、共融、共进,市场是导向,再创意和再创造是路径。.一.“非遗+文创”彼此价值相互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地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历长期...
关键词:非遗翻译;跨文化;策略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9)08-0039-021引言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
作者:钟安林[1];胡迎春[1]作者机构:[1]韶关学院,广东韶关512005出版物刊名:宿州教育学院学报页码:22-25页年卷期:2018年第5期主题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对策摘...
关键词:传播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称;外宣翻译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9)09-0121-021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族人民传承下...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着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认识历史和文化创新的需要。(1)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hasreflectedthedevelopmentext... .new-pmd.c-abstractbr{display:none;}更多关于非遗文化翻译论文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7-02-16浏览人气:310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收藏次数:0需要金币:***金币(10金币=人民币1元)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毕业论文外文文献翻译及原...
【摘要】:各国文化在不断交融以及互相渗透,非遗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跨文化的传播可以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而目前非遗英译现状不容乐观,基于调研,该文梳理...
【摘要】: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丰富的情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涵盖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手工艺、传统戏剧等板块。山西...
从翻译的视角,以韶关市非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翻译现状、价值、难点和策略。在此基础上,从宏观上提出了提升非遗翻译效果的对策。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对...
我国自2006年大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以来,非遗保护与传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非遗的对外宣传却相对用力不足.本文以2007-2016年我国期刊中刊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商洛市非遗名称的特点我国文化部分别于2006年、2008年以及2011年确定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1000多项。通过对国家级各类非遗名录的研究分析得知非遗名称通常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