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自动性的认定由《刑法》第24条的规定可知,自动性是成立犯罪中止的必要条件。关于如何认定自动性,理论上一直存在争议。按照判断方式的不同,自动性判断的理论可分为心理判断、规范判断…
这是因为,犯罪中止的最主要特征为“时间性”、“自动性”和“有效性”。在危险状态出现后,且在危险状态向实害状态发展过程中,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愿自动停止可以继续下去的犯罪,具备犯罪中止“自动性”的条件自不待言。
我国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成立犯罪中止是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法定从宽处罚的情节。根据刑法的规定,理论上一般将犯罪中止成立的条件分为:1。时间性,即是指犯罪中止应当在哪一个时间段内才能成立。
论犯罪中止的自动性“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浅析不作为犯研究全球经济逆全球化趋势与我国的应对论寻衅滋事罪帮助自杀问题研究试论我国反垄断法的实施制度民事诉讼证明妨碍的规制试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反垄断法规制
犯罪预备与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的区分:关键在于自动性。犯罪预备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不得不停止犯罪,而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是自动放弃犯罪。(二)犯罪预备的处罚第22条第2款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1.
论文摘要: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确定犯罪嫌疑人停止犯罪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还是犯罪中止,与其量刑的轻重密切相关。
所以,犯罪人已经具备了犯罪中止的自动性。这种自动性是犯罪中止最重要的条件,也是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最重要的区别。从犯罪中止的时间性来看,行为人自动放弃重复侵害行为,发生在着手实行犯罪过程中,而不是在既遂以后,因而具备了犯罪中止的时间性
以吴某案为例谈危险犯的犯罪中止问题.危险犯,是指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一旦造成法律规定的危险状态就认定为犯罪既遂的犯罪。.危险犯应当具备以下三个特征:第一,行为人实施了危害行为;第二,该危害行为足以造成某种危害结果的发生;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