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论治论文
从中医传统理论出发,结合现代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AS)研究的观点和结果,从3个阶段认识AS的病理,并进行分期论治的探讨,即AS斑块形成期与调肝益肾健脾,斑块的稳定期与清热,斑块的破裂期与化瘀.倡导中医药治疗AS的研究,应在现代医学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斑块形成、发展的不同时期使用不…
中医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从动脉粥样硬化(As)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2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的研究进展和成果,提出了在研究中医药治疗As的临床研究中尚存在的不足,认为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采...
摘要: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S)的中医药治疗思路.(1)粥样斑块病理与中药现代药理:认为应将中药传统药性与中药现代药理相结合,发挥中医药稳定斑块的疗效优势.(2)粥样斑块病理与微观辨证:强调动态观察现代医学的某些微观辨证指标,将有助于AS的临床分期与辨证论治.(3)临床分期与...
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宁沈阳1辽辽103)102摘要:动脉粥样硬化与气虚、血淤、痰浊、邪毒密切相关。从虚淤痰毒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机,探讨中医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方法。
摘要:现代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机制的深入探索,不断启发着中医药对AS病因病机的认识。目前研究认为,AS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复杂疾病,其发病不单纯是由于“痰、瘀、毒”三因素,脾肾亏虚,营卫失调,肺失治节亦是导致AS的重要原因,因此,选用单一作用靶点药物很难取得满意疗…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及中药干预研究进展.pdf,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及中药干预研究进展#郑新梅,卜平,祝娉婷,孙云*5(扬州大学医学院,扬州225001)摘要:近年来认为,脂质代谢失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基本因素,炎性细胞引起的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核心...
论文网>医药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浅谈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出现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病,简称冠心病。
2021年毒论治动脉粥样硬化论文.doc,2021年毒论治动脉粥样硬化论文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其病因至今仍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AS是血管内皮损伤后的一种慢性炎症性增生性疾病,炎症贯穿于AS的...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学营血辨证论治体系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1):32-34.[8]肖维刚,张秋艳,庞洁。从营卫交会生化角度探讨AS的形成机制。中医杂志,2013,54(8):650-652,680...
动脉粥样硬化与痰浊、瘀血、毒邪密切相关。从痰瘀毒论治动脉粥样硬化,一要根据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病理阶段所表现的痰浊、瘀血、毒邪的轻重不同,正确地选法用方;二要把动脉粥样硬化放在脾、肾、肝等“脏腑失调”这个复杂的“关系网”中,从相互作用的矛盾关系上来认识其发病机制和辨治...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辩证论治研究进展论文.doc,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辩证论治研究进展论文【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目前关...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动脉及其分支的动脉壁内膜及内膜下有脂质沉着,同时伴有中层平滑肌细胞移行至内膜下增生,而使内膜增厚,形成黄色或者灰黄色状如粥样物质的斑块,...
[10]范砚超,张国平,唐明.从毒论治动脉粥样硬化初探[J].山东中医杂志,2004,23(5):261.[11]姜崇智,柳玉美.黄连汤加味治疗缺血性中风120例[J].中医杂志,1994,(...
2011-04-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页数:共3页页码:216-218相关文献相关论文(和本文研究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论文)[1]李燕翀.辨证论治...
6页文档大小:34.0K文档热度: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财政/国家财政文档标签:医学中医进展医学论文中医药辨证论治研究进展研究中医药粥样硬化系统标...
word格式论文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辩证论治研究进展【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的病因较一致的看法是,...
维普资讯cqvip第2卷第l5期2008年2月阿方学探(学)学医版JunlfHeeNotiest(eiaiin)orabiorhUnvriMdclyEdtoVo.5No12.1Fe28b.00动...
216·CHINESEJOURNALOFINTEGRATIVEMEDICINEONCARDIO一/cEREBROVAscuLARDISEASEFebruary2011Vo1.9No.2动脉粥样硬...
损伤(血脉通颗粒、余甘子)、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芦黄颗粒、丹皮酚)、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牛膝、钩藤碱、三七、当归)、调节增殖与凋亡之间的平衡、抗炎性反应(血脂...
综上所述,中医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通过辨证论治,采用合理的中药干预,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目前多项研究表明,大部分的中药单体和复方的具有多靶点、多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