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华.一本与性善:论戴震对孟子道德本体论的圆融与展开[J].哲学研究,2013(12):40-46.[22]吴根友.戴震"德"论与人的福祉论初探[J].道德与文明,2017(2):95-100.[23]孙邦金.戴震的道德絜情理论及其普遍正义原则[J].孔子研究,2019(1):82
关于戴震的“理欲观”,传统研究已经从学术批判与政治批判、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情感主义与智识主义这三个维度展开了丰富而具体的分析,但其中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探究的疑难问题。而通过戴震思想所蕴含的修己与治人的维度,可以重新审视戴震的理欲观,并能对传统研究揭示的疑难问题作...
清代的戴震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心即理终将沦为“意见之理”。真理一旦混同此心,必堕为主观意见。戴震视求理为智识去蔽的过程,理不再由主观冥契或道德反思得来,而须靠理性智识确证。人们详辨、解析事物后,所得不变之普遍法则即为理。
先下结论“性善论”和“性恶论”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又都是片面的。用佛洛依德的“心理动力论”解释,“性善”是对应现代心理学中的“超我”层面,而“性恶”是对应现代心理学中的“本我”层面,“超我”与“本我”共同作用于人类表层认知,形成与现实世界联系最为紧密的“自我...
余英时|中国思想史上的四次突破.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无论在中国、日本或西方,都取得了丰富的成绩。.研究的方法和取向也千门万户,人人不同。.今天我只能简要地谈一谈我自己的研究经验,供大家参考。.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和一般的...
郭齐勇:乾嘉学术研究范式的新突破.武汉大学杰出学者、国学院院长、国际中国哲学会副执行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郭齐勇.吴根友、孙邦金等著《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一书三巨册,近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有重要的学术创新与积极的社会...
恰当借鉴西方心理史学方法研究中国史学——对海内外关于章学诚研究之心理分析方法的考察与反思罗炳良(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副教授)’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国历史学界兴起一个新的史学流派,将精神分析理论应用于历史研究,以心理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
戴震“诗”学思想和“礼”学思想探究论文关键词:戴震‚诗‛学‚礼‛学论文摘要:‚诗‛学和‚礼‛学是戴震经学思想的重要内容。戴震在‚诗‛学考证中折射出了...
法也。”他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还说,往后研究《诗经》的人,只好以东原这句话自甘了,足见他对戴震“存而不认的诗旨”论的推崇。...
除“十三记”之外,《文集》中体现戴震礼学思想的着作还有:《周礼太史正岁年解》一、二两篇,《大戴礼记目录后语》一、二两篇,《明堂考》、《三朝三门考》、《匠...
戴震“诗”学思想和“礼”学思想探究论文.doc关闭预览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免费在线预览全文戴震“诗”学思想和“礼”学思想探究论文.doc...
从"以情代理"到"以礼代理"——论凌廷堪对戴震思想的继承和超越明清鼎革,当时学者身处于一个巨大变革时代,对于学术发展的思考都不约而同地放在了反思前代学术宋明理学上.明清...
内容摘要:"理"与"礼"是清代学术史上理学与考据学思想争议的两个重要概念。作为乾嘉学术的代表人物,戴震的礼学研究与理学批判,继承姚际恒和江永的治学路径,确立"...
识。人性禀受的来源为何,其具体构成又是如何,这本篇论文基于对戴震性善说的整理,旨在揭示其性善说中“理”与“礼”的关系———即在程朱那里用“理”...
DOI:10.13796/jki.1001—5019.2015.01.013论戴震礼学研究的特色与影响徐道彬摘要:“理”与“礼”是清代学术史上理学与考据学思想争议的两个重...
"理"与"礼"是清代学术史上理学与考据学思想争议的两个重要概念。作为乾嘉学术的代表人物,戴震的礼学研究与理学批判,继承姚际恒和江永的治学路径,确立"理存于礼"...
事实上,戴震对朱熹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上的诸多传承,及其对朱子个人的始终礼敬,也应得到后世学者的关注与反思。关键词:朱熹;戴震;宋学;汉学;徽学绩溪胡适(1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