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处众人之所恶现实意义论文
“上善若水”语出《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为何老子会以“水”来解说“上善”,对于当今社会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②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③几于道:几,接近。即接近于道。④渊:沉静、深沉。⑤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善仁,指有修养之人。⑥政,善治:为政善于治理国家,从而取得治绩。⑦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doc.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摘要:几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考验的民族文化精华,传统文化之所以成为传统是因为它们对国人的思想、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指导意义,是国人安身立命之根。.传统文化...
浅析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摘要:道家思想博大精深,在我国思想史上大放异彩,对我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道家思想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这里主要从治国和治身两个角度进行探索和挖掘,从而达到对当代有所...
2012-04-07老子道德经的真正意义?2015-10-24怎样理解《道德经》第二章的现实意义2013-11-14老子写《道德经》的目的意义何在2017-06-19学《老子》是为了什么?有何积极意义2012-06-30老子道德经主要讲的什么?2016-04-11老子《道德经》中的道是
道家对人性的分析与假设奠定了道家管理思想的基本原则。.道家思想认为人性本“朴”,应该尽量保全人性中的“朴”,因此在管理中不需要有太多的人为干预,而要因顺人性之自然,按照人性合理发展的规律来进行管理。.这一思想非常深刻的体现在道家...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第八章)这里老子是取法于“水”的“不争”精神(这层意义上的“道”同于“德”)。“水”虽然本性地常常处于众人所不屑甚至厌恶的境地,但它的本性和性情却与道性相差无几:“水”既有到处弥漫的本性,又有卑微自贱的性情。
二、《道德经》中水之不争意象水的又一特点便是不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观察到水在重力作用下朝地处流动的自然现象,结合自己对高低的认知,将地势低洼的地方抽象为众人之所恶。
论《道德经》中“水”的意象.老子用水性来比喻上德的人格,他认为水是天地间最有善性最有道德的事物,他所追求的处世之道也是与水之德相契合的。.水滋润万物但不与万物相争,所以像水这样的品格最接近于道教之“道”。.老子用水来比喻“上善”者...
所以“处众人之所恶”讲的是要处于低位,也就是讲的是谦虚谨慎。不但要帮助别人,不要求回报,还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要以为人家受了你的恩惠,就能趾高气扬的了。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上善若水处下不争,上善若水夫唯不争,上善若水润物不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上善若水润...
议论文阅读上善若水①“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上善若水,是最高境界的善行。②所谓上善若水,便是要有水一样的“善”,即做人如水一般无私,宽容,滋润世间万...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可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以上章节,均是引导人们真心向善,修身积德;不争权夺利,要能上能下;崇尚“真、善、美...
第20卷?第2期2017年4月宿州教育学院学报Vol.20,No.2Apr.2017JournalofSuzhouEducationInstitute以《乌合之众》分析大众的庸与恶丛孙悦(...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太原理人学颂学位论义“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太坂理工人学颂学位论文“水善利万物矮不争处...
2.3“处众人之所恶”第15-16页第3章老子理想人格的实现途径第16-20页3.1“少私寡欲”第16页3.2“绝圣弃智”第16-18页3.3“谦下守柔”第18-20页第4章老子理想...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攻坚者又莫胜于水.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它的字面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攻坚者又莫胜于水.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它的字面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
【关键词】老子;上善若水;为人处世;现代意义水,在老子的眼中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事物,是最能代表老子心中的美好象征,所以老子才会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8章)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