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GPCR的结构报道层出不穷,然而对孤儿受体结构的了解仍然是空白,”徐菲课题组的硕博连读研究生、论文的第一作者林浠说:“因此我选择了一个孤儿受体作为我的研究课题,希望能在这个难点领域有所突破”。
粘附类G蛋白偶联受体(AdhesionGPCRs)是仅在最近才被研究关注较多的一类GPCR结构。由于粘附类G蛋白偶联受体具有复杂的结构,其在生物体内的功能研究较少。此外,大多数粘附类G蛋白偶联受体仍是孤儿受体,没有明确已知的的配体,所以,粘附类...
基于FRET分子探针实时监测CB1受体激活及其生物活性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receptor,GPCR)家族成员素受体1(Cannabinoidreceptor1,CB1)主要在神经系统中表达,CB1活化后参与调节学习、记忆、疼痛和能量代谢等过程。.然而迄今为止,尚缺少直接监测CB1...
论文成功解析了首个人源孤儿受体(GPR52)三维精细结构(如下图所示),揭示了孤儿受体在无配体、有配体以及与下游信号转导分子G蛋白复合物结合的各功能状态的结构特征,首次解密了有趣的GPCR自激活现象及其结构基础。
时隔七年,吴蓓丽研究组和赵强研究组再次以背靠背的形式在《Nature》发表科研论文!2021年6月1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吴蓓丽研究组、赵强研究组联合所内王明伟研究组、柳红研究组,以及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孙飞研究组和华中科技大学刘剑峰研究组,在C类G蛋白偶联受体(简称GPCR...
生科院邓成教授课题组在著名杂志MolecularBiologyandEvolution发表成果.近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邓成教授课题组在多肽激素家族GPCR适应性演化和功能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成果以“TheexonizationandfunctionalizationofanAlu-Jelementintheproteincodingregionofglycoprotein...
近日,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审结果正式揭晓,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刘凯雯的博士学位论文《人源趋化因子受体CXCR2的结构和信号转导机制研究》成功入选,其导师刘志杰教授同时获得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荣誉称号,这也是刘志杰教授继2017年、2018年后,第…
G蛋白信号转导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来自细胞外的信号绝大多数都是要通过分布于细胞表面的各种受体传导到细胞内部,从而引起细胞的生理反应,发挥相应的功能。.细胞表面最大的受体家族就是G蛋白偶联的受体(G-Protein-CoupledReceptors,GPCRs)。.编码GPCR的基因...
一博士生一年内发表《细胞》《自然》两篇论文.左图为华甜在做实验。.(牛牧原供图)本报首席记者许琦敏.三年困境、一举收到了高精度数据后,华甜说,从此碰到任何情况,她都不会再放弃希望,“永远不要放弃希望,因为你不知道有怎样的惊喜在等着...
[硕博家园]大肠杆菌为什么不表达我的蛋白呢?+6小于仙倌2021-10-1011/5502021-10-1218:53by小于仙倌[硕博家园]如何令自己的科研工作抢占优先权?+5wudipao882021-10-127/3502021-10-1211:16byxli1984[论文投稿]南京财经大学学报对作者极其
从昨晚17时到今天凌晨1时,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学、复旦大学药学院的科学家连续在《自然》和《自然·通讯》上发表了三篇G蛋白偶联受体(GPCR)研究论...
Keywords:Transmembraneprotein,Gprotein-coupledreceptor(GPCRs),signaltransduction,rhodopsin,platelet-activatingfactorreceptor(PAFR)Click...
【摘要】: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最大家族的膜蛋白,具有七次跨膜结构,调控着人体各种生命活动且与疾病密切相关,约有一半的药物作用在GPCR上。但是至今B类GPCR非肽类激动剂药...
【摘要】:GPCR(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是人体中最重要的药物靶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被用于针对GPCR的药物发现研究,这些方法极大的方便...
(2).这些税敏的机制从信号转导的水平来讲,大部分是通过细胞表面GPCR的信号转导通路而媒介的.现在普遍认为GPCR的同源是由于GRK介导GPCR磷酸化造成的(4).G...
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在胚胎发育中调控作用的研究姓名蒋晞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药理指导教师马兰20100501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在胚胎发...
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G蛋白偶联受体对GRK功能调控的研完上述研究结果表明,G蛋白偶联受体不仅仅是GRK的底物,而且还是调控GRK功能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激动剂...
5月9日,国际顶级期刊《细胞》(Cell)线上发表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杜洋博士的两篇论文。杜洋博士是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的助理教授,是研究论文AssemblyofaGPCR-GProteinComplex的...
研究所、北大-清华生命科合中心、生物膜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周专教授课题组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在线发表题为“Regulatingquantalsizeofneurotransmitterrelease...
疼痛是大多数疾病具有的共同症状,是人类共有而个体差异很大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神经病理痛(neuropathicpain)是由外周或巾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或结构损伤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