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唯论文、不唯SCI、不唯刊物,就是让评价更加真实、全面、客观。正如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所说,对于基础研究,评价重点是论文的创新水平和科学价值;对于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评价重点是对解决生产实践中关键技术问题的实际贡献,以及带来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实现产业化应用的实际...
不唯论文的另一个要点是不唯论文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尽管目前各类期刊有其评价指标,“高水平”期刊其实在科研人员心里也是相对的。这些期刊的品牌、论文质量的遴选标准和期刊定位,是主编和学术群体在长期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此前,有学者已经明确表示,不唯论文并不是不要论文,论文还是应该要保留的,只不过是更加注重论文的质量而不是论文的数量。这也就意味着,即便没有了学术论文的发表要求,其他方面的考核也能把你“卡的够呛”。
不唯论文的另一个要点是不唯论文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尽管目前各类期刊有其评价指标,“高水平”期刊其实在科研人员心里也是相对的。这些期刊的品牌、论文质量的遴选标准和期刊定位,是主编和学术群体在长期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8月2日,中国网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这份意见引发广大科技工作者高度关注。《意见》要求,科技成果评价要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把握科研…
破除“唯论文论”不等于走向它的反面“论文无用论”。一破除“唯论文论”不是“论文无用论”。学术评价标准是一个软指标,如何构建?或许正是不容易量化,甚至容易被人掌控和操纵,才逐步向论文靠拢,最终形成登峰造极的“唯论文论”。
首先,唯论文论肯定是不合理的,因为高校的水平高低提现除了论文,还有本科,研究生教育等方面。但个人觉得,马上完全废除这种“唯论文论”显然不合适,废除一种评价考核体制的前提是你要有更合适,更恰当以及更客观的评价考核体制,但个人觉得目前来看,还是没有更好的机制。
近日,有媒体从科技部网站获悉,科技部于2月17日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明确科技评价中要实施分类考核评价,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矫正在科技评价中过度看重论文数量多少、影响因子高低,忽视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等...
说白了,不唯论文、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奖项,我们应该唯什么,或者换一个说法,按照二八理论,总要有一个核心标准,那是什么?.展开全文.先说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在今年3月份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现在西湖大学的校长施一公在...
教育部.2020年12月7日.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切实...
如何才能不唯论文国内“唯论文”泛滥的根源不是“论文不重要”,也不是科学家“为文而文”,而是评价时“唯论文”、唯论文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科研界领导如何才能“不唯论文...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发文,要求高校以破除论文“SCI至上”为突破口,破除“唯论文”,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得到广泛好评。不唯论文不是不重视论文,而是让我们更加明...
破除以“唯论文”为首的“四唯”是在美国人对“中兴”卡脖子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由此不能“唯论文”有了不俗的意义。首先,不能“唯论文”就是字面通俗下的理解...
大学不“唯论文”,但也千万别变成“唯关系”。众所周知,在目前,高校老师评职称靠的一般不是教学,而是科研,很大程度上也就是看你发表科研论文的数量,这就是所谓“唯论文”做法...
中新社北京3月17日电(记者孙自法)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近日在清华大学强调,要写有价值、高水平的论文,不唯论文不是讲不要论文。科技部官网17日消息说,王...
如何才能不唯论文国内“唯论文”泛滥的根源不是“论文不重要”,也不是科学家“为文而文”,而是评价时“唯论文”、唯论文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科研界...
原标题:高校教师职称不再“唯论文”,手握500余篇SCI论文的网红教授怎么看?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日前起草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
“新出了一个名词,四唯。即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励评价人才。问题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评价方式?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比较显性,客观公正。就如学生用分数评价一样,不一定科学...
当大部分人都如此做的时候,中国的SCI科研论文变得越来越水,高级职称获得的也越来越轻松。因此,国家废除唯SCI论文,只表明自己的科研代表作,这样就会让很多灌水的科研人员失去...
分类评价,让“0到1”和“1到N”并行不悖南大科研评价体系改革正逐步从量化评价走向兼顾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全面转向。秦猛举例说,“重大项目考核中,我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