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恙虫病的论文

恙虫病的论文

发布时间:

恙虫病的论文

恙虫呈圆形、椭圆形或短杆形,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 蜱虫肉眼可观,虫体椭圆形,未吸血时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虫体长2~10mm,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籽状,大者可长达30mm。恙虫和蜱虫都是节肢动物门蛛型纲,恙虫比蜱虫更小。他们习性较为类似,都是在一个阶段内寄生在动物宿主身上,野生动物身上比较多。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都会引起人类持续性高烧,严重者导致死亡恙虫是这类疾病的唯一传播媒介,但并非所有的恙虫都会传播恙虫病。蜱吸血后数日出现发热、畏寒、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恙虫病临床症状为突然起病、发热、叮咬处有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因为不会马上咬就产生症状反应的。据罗雷介绍,传播恙虫病的其实是恙虫的幼虫,也就是恙螨。“恙螨之所以会传染恙虫病,原因就在于它在自然界的寄主携带恙虫病东方体”。而这类病原体,在南方地区,多存在于鼠类身上,鼠类,恰恰又是恙螨主要的寄主。所谓的恙虫病,其实应该称作“丛林斑疹伤寒”,是通过恙虫传播的一类疾病。这类病既不同于普通的病毒感染,也不是细菌感染,而是一种被称作“立克次体”的微生物感染后引发的身体病变。而且引发恙虫病的,也不是传统的立克次体,而是一类后来被称作“恙虫病东方体”的病原体。预防:1)防治措施主要是做好家庭卫生环境工作,平时可经常适当用来苏液或其它消毒液擦洗地面。2)恙虫在恙虫病发生的高峰期,旅游及野外作业者应使用驱避剂涂在衣领、袖口和裤脚上,以防幼螨上身。在裸露的皮肤上抹上硫化钾溶液,也是防止幼螨叮咬的好办法。3)野外作业后,及时拍打衣物,抖落附着的恙虫;换衣洗澡,重点擦洗腋窝、腰部、会阴等皮肤柔软部位,可减少被恙虫叮咬的机会。4)结合城乡爱国卫生运动彻底消灭老鼠,搞好家庭及环境卫生。 如果不幸被蜱虫叮咬,一定要采取正确有效的方式处理: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虫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退出。

恙虫病的结构是:恙(上下结构)虫(独体结构)病(半包围结构)。恙虫病的结构是:恙(上下结构)虫(独体结构)病(半包围结构)。拼音是:yàngchóngbìng。恙虫病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野生啮齿类动物为其主要传染源,恙螨幼虫为传播媒介,该病主要由恙蜗幼虫叮咬人体而致,属人兽共患病。关于恙虫病的成语病病恙恙别来无恙病病歪歪雕虫小巧安然无恙雕虫篆刻雕虫小艺关于恙虫病的词语安然无恙应声虫布_无恙鼠肝虫臂雕虫篆刻寄生虫蠹书虫别来无恙雕虫小巧雕虫小艺关于恙虫病的造句1、结论此次事件是由于农民收黄豆时未采取保护措施而被恙螨幼虫叮咬引起的恙虫病流行。2、结果恙螨对恙虫病传播具有关键作用,其种类分布、种群密度与季节消长和恙虫病的流行密切相关。3、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查阅大量相关媒介恙螨与恙虫病传播关系研究的最新的文献资料。4、根据流行病学证据,小盾纤恙螨被认为是肾综合征出血热和秋季型恙虫病的可疑传播媒介。5、目的对宁德市的恙虫病进行地理流行病学调查,为今后防制提供依据。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恙虫病的详细信息

恙虫病论文

陈心陶一生致力于研究寄生虫学,有着广泛的学术兴趣。他对血吸虫病、肺吸虫病和恙虫病等都有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工作有明显的针对性和严密的科学性。对于学术上的问题,没有经过实践的反复验证,没有足够的科学根据,他绝不轻易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设想。他对血吸虫病的防治研究是这样,对其他寄生虫病的防治研究也是如此。象对恙虫病的研究,他发表了60篇论文,从研究该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之一的媒介恙螨生态学入手,了解发病地区媒介的分布、活动和传病的规律,着重解决恙螨与恙虫病流行规律的关系,总结出几种恙虫病流行区的特点、区分类型和流行规律,揭示出恙虫病流行的可测性,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和灭病措施。陈心陶的每项研究工作都是密切配合着防治工作,造福于人类的。陈心陶晚年得了恶性淋巴瘤,但仍象健康人一样地奋发工作,和死神争夺着时间。他拼尽残年余力,为后继者铺路,为祖国争光。他周围的人为他的这种忘我的精神感动得暗暗流泪,都曾劝他休息。但他却不听劝阻,一直坚持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认为,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必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作为一个科学家,必须不断地寻求科学的真理。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曾经以为只要有抱负,肯钻研,勤勤恳恳,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经验技术用在对科学奥秘的探索上就是尽了科学家的责任。至于科学研究如何为人民服务的问题,医学研究如何着眼于防病治病解除人民的疾苦,增进人民的健康,以及科学家单凭个人探索是否能充分发挥作用等问题,他是没有认真思考过的。但是,他后半生近30年的经历和中国共产党对他的教育,使他认识到科学家的职责,认识到科学家既是渺小的,又是伟大的。因为就个人的力量来说,毕竟是渺小的,但如果能把个人看作集体中的一员,为集体事业做出成绩,则将是伟大的。其关键在于个人与集体的组合。他在迷途中找到了中国共产党,而且真正明白了化“渺小”为“伟大”的途径。他忠贞不渝地使自己与党和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科学,献给了能直接解除劳动人民疾苦的科学事业。

阅的拼音怎么写介绍如下:

阅的拼音[yuè]

阅:yuè ㄩㄝˋ。偏旁“门”简化为“门”。依据古人书法省笔简化。《说文解字》:“具数于门中也。从门,说省声。 ”门中检点数目相兑是阅之范式。

本义:看、察看。如:阅览、阅读、翻阅、传(chuán )阅、批阅、订阅、检阅、阅兵。

衍义:引申指“经历”。如:阅历、已阅三月。

【查阅 chá yuè】:1.检查察看。 2.抽阅书刊﹑文件等有关部分。相似词:传阅 检阅 翻阅 订阅 阅历 阅读 阅兵 审阅 。

1、为了备课,老师经常到图书室查阅资料。

2、校长不但看了我的考分,还查阅了我的试卷。

3、书是前人经验的账簿,查阅起来当然可以得到许多东西。

4、真想给自己做份使用说明书,以便新人进入时随时查阅,脾气秉性*好天敌药物禁忌等等一应俱全,怒点萌点苦点加黑加粗一一标记,可在茫茫人海中挑中那么一个人,又幻想对方处处都如自己心意,简直是一种懒惰。

5、经过查阅档案,这块地方确实是张庄的,你们无可争辩。

6、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他引经据典,查阅了大量资料。

7、立即按此启动会籍,免费查阅电子月结单!

8、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查阅大量相关媒介恙螨与恙虫病传播关系研究的最新的文献资料。

9、可如果回答问题还需要翻箱倒柜地找书,乃至查阅相关资料,或者需要跟发件人来往通几次信以便了解问题的更多细节,我想我是没有这个时间的。

10、要得到现在各国边界的可靠知识,查阅一下最新的地图吧。

11、基本服务包括交易状况查阅、列印押汇结单、下载申请书等。

12、为了写那篇论文,他仔细查阅了大约30册中国历史书。

13、请用鼠标左键点击两次打开文件,以查阅有关综合益生菌之产品介绍。

1、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2、天下兴亡,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关于恙虫病的论文

有时候我们碰到老朋友或者老熟人的时候都会兴高采烈地说一声“别来无恙啊”来表示问候,例如在平时的写信当中,我们也会在篇首加一句“老朋友,别来无恙啊”。今天就为大家来普及一个关于这句问候语的一个历史冷知识,人人都知道“恙”在古代表示的是疾病的意思,但是“恙”到底是什么病呢?

根据史书记载“无恙”这二字最早出自于战国时期,而它的来源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易传》了:“上古之世,草居露宿。恙,噬人虫也,善食人心,故俗相劳问者云无恙,非为病也。”按照《易传》的说法,“恙”最早描绘的是一种具有攻击性而且喜欢群居的虫子,这种虫子的特点是“善食人心”,简直像食人虫,而不是一种疾病。

《易传》的说法可能让人听了有点些许不舒服。从医学上来说,“恙”其实是恙虫,又称恙螨,可引起恙螨皮炎,传播疾病。恙虫病就是感染后的恙螨幼虫叮咬人体所引起的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持续高热、皮疹、皮肤受刺叮处有焦痂和溃疡、局部或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等。而这种可恶的恙螨通常寄生在杂草丛生的野外与许多家禽牲畜的身上,借此达到快速传播的目的。上古时期卫生条件差,人们露宿野外,因此常常会患上恙虫病。再有一点,当时的古代社会通常会爆发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在此期间就避免不了行军打仗,而战后尸体的清理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重要点,否则是很容易导致瘟疫的传播的。

这一点对于的那些深居宫中的人士可能构不成威胁,但是这毕竟是极少数的,极大部分人还是要每天在杂草丛生的环境之中成长,因此,如何巧妙地避免和防止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恙虫病既然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古人见面的时候,生怕传染给自己,于是先互相问一句“别来无恙”?久而久之,“别来无恙”也就失去了最原始的含义,有生怕传染的担心变成了一句透着亲热和关切的问候语。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古汉语的魅力与古代人民相互尊敬的优良品德。

据报道,前段时间广东省河源市两位村民被恙虫咬伤,不幸离世。同样地,有报道称前几天厦门一男子去水库钓鱼一周后发烧40℃,被确诊为恙虫病。

其实,一直以来关于恙虫病的报道并不少见,恙虫病是由于感染了一种被称为恙虫病立克次体的病原体而引起的传染病。立克次体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间的微生物。鼠类是该病主要的传染源,恙螨幼虫可通过叮咬鼠类而感染恙虫病立克次体,进而叮咬人则可导致人感染。

如何会被感染恙虫病?

恙虫又称恙螨,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草丛中,人坐卧在这些草丛中,就可能会被叮咬,而如果叮咬人的恙虫又感染了恙虫病立克次体,则人就会感染恙虫病立克次体。

鼠类体内能长期保存恙虫病立克次体,因此是恙虫病的主要传染源,恙虫可通过叮咬鼠类而感染,再叮咬人即可造成人感染。

人感染恙虫病立克次体后,如果免疫力又处于下降的状态即可发病,出现恙虫病。

感染恙虫病会有什么症状?

1. 高热

大多数患者在被恙虫叮咬后一周突发高热,可在1~2天内高达39~41℃,且可持续1~3周。常伴寒战、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疲乏、食欲下降等。

2. 焦痂和溃疡

焦痂为恙虫病的特征,可见于70%~100%的患者。人被感染的恙虫叮咬后,局部随即出现红色丘疹,然后形成水泡,再发生坏死和出血,结成黑色痂皮,即形成焦痂。

由于恙虫喜好叮咬人体湿润、气味较浓及被压迫的部位,因此焦痂多见于外生殖器、腹股沟、会阴、肛周、腋窝和腰背处。

3. 淋巴结肿大

焦痂附近的淋巴结常明显肿大,常伴疼痛和压痛。

4. 皮疹

恙虫病的皮疹多见于躯干和四肢,为暗红色充血性的斑丘疹,不痒,大小不一。

如何预防感染?

(1)避免雨后坐卧在草地上。雨后可引起地面恙虫扩散。

(2)在野外工作活动时,扎好衣袖口和裤腿口。

(3)灭鼠。鼠类体内可长期保存恙虫病立克次体,应做好灭鼠工作。

(4)恙虫非常小,大小不到1mm,野外活动后应注意检查身体有无被叮咬的地方。

本文系就医160原创文章,作者:Edge,转载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标明原文网址,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恙螨生长于阴暗潮湿的草丛中,雌虫在泥土中产卵,约经三周孵化成幼虫。它分布在北纬30°的我国岭南以南和云贵以东的亚热带地区。其幼虫主要寄生于鼠类、鸟类、哺乳动物及人类,体色朱红。

寄生前其体型为257×170微米,寄生后为510×343微米。网络上的相关照片中恙虫张牙舞爪有些恐怖,实际上,恙虫非常小,大小还不到1毫米,不仔细看,容易被人忽视。

一、对人的危害

恙螨生长于阴暗潮湿的草丛中,雌虫在泥土中产卵,约经三周孵化成幼虫。当动物或人经过草地时,幼虫爬至动物或人身上短期寄生,吸食组织液及淋巴液。通常恙螨的幼虫一生中只饱食一次。经3~5天后,离开动物宿主坠落于地上,约经三个月的发育由稚虫而至成虫。稚虫及成虫均生活于泥土中,以节肢动物的虫卵及幼虫或植物的液汁作为食物,并在泥土中越冬。恙虫立克次体在恙螨幼虫体内繁殖,并经卵传递至第二代幼虫。当第二代幼虫叮咬人或动物时,才将病原体传播给人或动物而引起发病。

关于恙虫病的危害,如果延误治疗,由于恙虫病发展迅速,可能很快出现发热并引发发心肌炎、胸膜炎、脑炎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不过,并非每个被恙螨咬者都会得恙虫病,患病得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叮咬人体的恙螨体内有恙虫立克次体(一种微生物);二是被叮咬者抵抗力较弱。如果这两个条件都具备,经过4~21天的潜伏期后,被咬者会出现发烧,体温持续在39~40摄氏度左右。

每年5月是华北及港澳地区恙螨发生的起始期,6—9月达到高峰。天气偏暖,发生期有所提前。一些缺乏经验的医生容易将恙虫病误诊为癌症和流感等,误人性命的事件时有发生。

二、临床表现

随着地区立克次体毒力的强弱以及流行的不同,恙虫病的临床表现常轻重不一,轻者症状轻微,7~10天即可痊愈,重者有明显的中毒现象及神经症状,病程多在三周以上。

本病的潜伏期为6~18天(平均9-12天)。在此期间在恙螨幼虫叮咬处可出现一无痛的厅.红丘疹,约0.3-1.0cm大小。继之形成水泡,中央部位发生坏死、出血,并形成圆形或椭圆形黑色痂皮,即为焦痂。其周围有红晕。痂皮脱落后形成溃疡。焦痂或溃疡多见于腋窝、腹股沟、会阴部及肛门周围等隐蔽、潮湿且有汗味的部位。焦痂附近的局部淋巴结肿大,有压痛。焦痂的发生率各地报告不同,国内报告为85—98%,且绝大多数患者仅有一个焦痂。

潜期过后,体温迅速于2~8天内升至39.5℃~40.5℃,偶有畏寒,伴有剧烈头痛全身疼痛乏力,食欲不振,少数患者有恶心及阵发性腹痛,大便秘结。患者表情淡脉搏相对徐缓,偶有干咳,咯少量粘痰,偶带血丝。

至第一周末,躯干及四肢出现散在的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皮疹罕见于头部及足心.

严重病例皮疹可呈出血性。皮疹一般持续约4~7天,无脱屑但可出现色素沉着。此时,全身淋巴结肿大,约40%的病例脾脏肿大并有轻压痛,少数患者肝脏也可肿大,或出现轻度黄疸。

病情常予第二周更行加剧,体温持续升高且多呈弛张型。脉搏、呼吸均增快。多数患者眼球结膜充血、畏光,同时尚有耳鸣、耳聋,患者由淡漠无情转为烦躁不安、谵妄,部分患者尚可出现言语不利、吞咽困难、肌肉震颤,甚至抽搐、昏迷。血压一般下降,收缩压多低于100mmHg。第一心音减弱,并可听到期外收缩及收缩期吹风性杂音。两肺底呼吸音偏低,并可闻湿性罗音。严重病例尚可出现紫绀,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鼻衄、眼底出血及便血等出血性症状。

至第三周病情开始恢复,体温逐渐降至正常,心率减慢,血压上升。约经一周症状基本消失,焦痂也趋愈合。

三、预防措施

在恙虫病发生的高峰期,旅游及野外作业者应使用驱避剂涂在衣领、袖口和裤脚上,以防幼螨上身。在裸露的皮肤上抹上罗浮山百草油或硫化钾溶液,也是防止幼螨叮咬的好办法。[3]

硫化钾溶液的配制方法是:先取硫磺及氢氧化钾45克,加水375毫升,混合后加热煮沸,至硫磺接近完全溶解为止。冷却后进行过滤,并在滤液中先加入95%酒精75毫升,再加入30%酒精至总量为1500毫升为止。最后按1%的比例添加薄荷等香料,混匀后分装在小瓶内备用。使用时应先摇匀,再用脱脂棉蘸药液涂在皮肤上。

另外,在恙螨发生高峰期,在野外旅游或作业者要注意不在草地上坐卧,谨防幼螨叮咬,随身携带罗浮山百草油可治可防恙螨叮咬。特别应结合城乡爱国卫生运动彻底消灭老鼠,搞好家庭及环境卫生。

四、注意事项

1、经常清洁居室的被褥、衣服和环境,保持一个清洁物环境。喜欢种植花草的家庭应注意定期除虫,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

2、定时进行消毒除虫,防患于未然。

3、外出效野时要穿上防止皮肤被叮咬的布鞋及衣物。

4、被虫子叮咬后,要及时就诊,切勿怀着饶幸心理。

5、对身边的老人和小孩要照顾好,预防他们被毒虫叮咬。

6、身体出现不适,要检查身体是否被虫子咬伤,及时到医院检查就诊。

五、相关成语

“别来无恙”的由来:

人们在信中或久别重逢时,总喜欢写上或说上一句:“别来无恙”。“无恙”意指没有疾病和灾祸,更常用的是问候语了。

在古时候,人们过着茹毛饮血,草居露宿的生活。这种毫无防范能力的生存形态,使当时的人非常害怕一种藏在草丛里的名为“恙”的虫子。这种虫子往往寄生在人或者老鼠身上,吸取体液,还传染一种病毒。初蜇时,人感到皮肤火烫奇痒,接着便呈现红斑,长出水疱,并有发烧以致不能安眠的症状。那时候的人没法消灭这种“恙”,只有听任它骚扰。所以当时的人们每当见到久别的亲友时,首先要问“无恙”?后来人们终于把“恙”从自己身上赶跑了。而“无恙”一词便流传了下来,成了一句问候语。

恙虫病的护理论文

为您准备“2018年《传染病学》内科主治医师诊疗技术与常规:恙虫病”!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卫生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请密切关注本网站卫生执业资格考试栏目!

2018年《传染病学》内科主治医师诊疗技术与常规:恙虫病

一、诊断要点

1. 流行病学:注意流行季节,发病前3周内是否到过流行区,有无户外工作,露天野营或在田边草丛上坐、卧地休息等。

2. 临床表现:潜伏期4~21日,一般10~14日。

(1) 发热及毒血症状:起病急骤,体温迅速上升到39~40℃以上,呈弛张热型,伴寒战、头痛、全身酸痛、疲乏、食欲减退、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等。

(2) 焦痂及溃疡:对诊断最具有特异性。多见于腹股沟、外生殖器、会阴、肛周、腋窝等处。

(3) 淋巴结肿大:焦痂附近的局部淋巴结明显肿大,有压痛,全身浅表淋巴结轻度肿大。

(4) 皮疹:为暗红色斑血疹,多为充血性,少数为出血性。

(5) 肝脾肿大:均属轻度,且质软。

(6) 其他: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咳嗽、胸痛、气促、肺部罗音等、支气管肺炎症状;心率增快、心音弱、心律失常等心肌炎症状; 谵妄、重听、神志改变、脑膜刺激征等神经系统症状。

3. 实验室检查

(1) 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减少或正常,有并发症时则增多,分类核左移。

(2) 血清学检查:外斐反应OXk凝集效价1:160以上或双份血清4倍以上升高,恙虫病立克次体补体结合试验阳性均有诊断意义。恙虫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3) 病原学检查:取急性期患者全血接种小鼠腹腔,分离恙虫病立克次体。

(4) 其他检查:胸部X线及心电图等有助于肺炎与心肌炎的早期诊断。

二、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斑疹伤寒、伤寒、钩体病、疟疾等疾病相鉴别。

上述疾病无焦痂及溃疡是其主要鉴别点。钩体病的“三症状”和“三体征”,斑疹伤寒OX19凝集试验,疟疾血涂片查找症原虫均可与恙虫病相区别。

三、治疗原则

1.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注意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高热量半流质饮食,适当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患者不必隔离,接触者不检疫。

2. 对症治疗:高热可予物理降温,慎用退热剂,以防大汗虚脱。剧烈头痛和严重神经系统症状给予止痛剂和镇静剂,有心功能不全者予以强心剂。有严重毒血症伴低血容量者,可补充血浆,右旋糖酐等,并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3. 病原治疗:可选用下列敏感抗生素:氯霉素,成人每日2g,儿童25mg/kg,4次分服;四环素剂量与氯霉素相同;强力霉素,顿服,小儿减半。服药后体温大多在1~3日下降至正常。退热后剂量减半,再用5~10日。

四、预防

1. 消灭传染源:主要是灭鼠。

2. 切断传播途径:改善环境卫生,除杂草,喷撒杀虫剂,杀灭恙螨及恙虫成虫。

3. 个人防护:疫区户外活动,勿在草地坐卧或放置衣帽。劳动作业时应扎紧袖口、裤脚口,涂防虫剂于外露皮肤或衣服上,以防恙螨叮咬。

是恙虫病吧。首先要注意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家属及朋友认识本病,了解每项检查、治疗、护理的目的,这样才能使患者早日康复.同时重视发热期问的护理,以物理降温为主,保持皮包肤清洁及做好口腔护理,注意水份及营养补充,保证患者的休息及安全;认真做好焦痴、溃疡的护理,注意水份及营养补充,保证患者的休息及安全;认真做好焦痴、溃疡的护理,防止继发感染,在使用氯霉素期间密切观察血象及病情变化,并认真做好卫生宣教及出院指导等工作,以达到患者及家属身心健康的目的。

恙虫病论文文库

中医经典著作 杏林春暖 2003/12/29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包括现存之《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内经》并非一时一人之手笔。它既不属于某一时期的作品,也绝非某位医家的个人著述。其中既有战国至西汉初期的篇章,也有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时的作品;既有魏晋以后的新作,更有唐、宋医家的补充,如唐代王冰补入了七篇大论,宋代又增补了两章遗篇。可见它是一部由战国至两汉时期许多不同时代的医家,搜集当时医学成果,分别整理加工和补充成篇后,汇集而成的医学总集。 《黄帝内经》的内容极为丰富,它全面阐述了包括生理、病理、药理、诊断、治疗及预防、养生等在内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所涉遍及中医理、法、方、药的各个方面,因而对中医理论基础的奠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仅就它的主要精神,分别简介如下: 一、整体观 整体观是中医学的基本观点之一。贯穿《内经》全书的整体观,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人体本身 《内经》把人体各部看成是互相联系、内外统一的有机整体。这一认识实际上反映了一种古朴的系统论观点。系统论认为,人微言轻整体并非局部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一种不同于任何局部的新质。由于人体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整体系统,因此更需要从普遍的联系上来加以对待。 《内经》正是强调从彼此相属、互有联系的整体观出发去观察人体各部生理、病理的种种表现和变化。就脏腑关系而言,虽各有所主,但却离不开彼此的密切配合。 《内经》以“藏象”统括人体之生理与病埋,就证是体现了内脏与休表是相互沟通、表里相关的有机整体。唐·王冰说过,“象,谓所见于于外,可阅者也”,明·张介宾也说:“象,形象也,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中医四诊中所称“有诸内必形诸外”“以表求里”的根据即在于此。 2、人与自然 对人体必须与自然界相统一的认识,是《内经》整体观的又一重要体现。《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天覆地盖,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当四时气候发生变化时,人体必然会产生与之相应的反应,如春夏两季阳气发泄,气血易趋向于表,因而使皮肤松弛,少溺多汗;秋冬时节,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故皮肤致密,少汗多溺。四时气候的变化,还是生物界(人体亦不例外)生、长、化、收、藏的重要条件。 此外,《灵枢·岁露论》还告诉人们。四时气候的正常与否,还直接影响着人体健康和疾病的流行,所渭“因岁之而少贼风者,民少病而少死;岁多贼风邪气,寒温不和,则民多病而死矣。”甚至一些疾病的流行也常带有季节的特点,而《素问·异法方宜论 》所载某些“地势使然也”的地方病,还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3、机体与情志(即形神统一观) 对机体与情志间的辩证关系,《内经》同样具有一定的科学见解。《素问·六节脏象论》认为“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这是说明机体对情志的决定作用;而《灵枢·本藏论》所指出的”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则旨在表明情志对机体的调节功能。《内经》认为情志活动乃人之正常生理功能。但若太过,可能造成内脏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从而导致疾病,如怒伤肝,喜伤心,悲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因而十分注重通过调节情志,以有助于消除病理变化,恢复生理功能。 4、人与社会 《内经》对社会环境与人体发病的关系,也有若干论述。在分析病因、病理时,除了注意外邪的侵袭和人体正气的盛衰外,还告诫医家应结合患者所处社会环境、经历和个人遭遇等全盘考虑。 二、脏腑经络学说 《内经》所系统论述的脏腑经络学说,是以研究人体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一门重要学说,是中医进行辩证论治 作者:.* 2005-10-29 11:11 回复此发言 -------------------------------------------------------------------------------- 2 我们中国古代医学著作!!!! 的基础和依据。在祖国医学中占有特殊地位。 三、阴阳、五行学说 《内经》在总结和阐述中医基本理论问题的过程中,还运用和发展了我国固有的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的运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过:“《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由于《内经》是把阴阳的对立统一看成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产生、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因而对人体之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诊断及药物治疗,亦无不是以阴阳的对立统一规律来加以概括和阐述的。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阴阳两个方面应该是相对平衡的,一旦由于阴阳的偏盛偏衰而使这种平衡状态破坏时,人体就会发病。所谓“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素问·调经论》)。而《素问·生气通天沦》所载:“阴平阳秘,精神乃冶;阴阴离决,精气乃绝”,就是旨在说明这个道理。从某种意义上说,治病用药,就是借助药物的阴阳偏性,以改善或调节人体阴阳失调的现象,从而恢复“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达到治疗的目的。 五行学说的运用 古人认为,构成客观世界的五种基本物质------金木水火土,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存和彼此制约的。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就叫做“相生”,如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而彼此制约的关系就称做“相克”,如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五行学说之所以引入医学,关键不在于这五种物质的本身,而在于它们的不同展性和相生相克的关系。根据《内经》的记载,世间各种事物,包帖四季气候变化、人体生理、病理乃至精神情态表现,都可与五行相配,如表所列: 五行 时令 五气 五态 五色 五味 五脏 五志 五臭 五音 五谷 木 春 风 生 青 酸 肝 怒 臊 角 麦 火 夏 热 长 赤 苦 心 喜 焦 徵 黍 土 长 夏 湿 化 黄 甘 脾 思 香 宫 金 秋 燥 收 白 辛 肺 忧 腥 商 稻 水 冬 寒 藏 黑 咸 肾 恐 腐 羽 豆 根据五行生克关系,《内经》认为各脏腑器官也是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的。如谓:“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歹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并常以五行生克的理论来描述疾病的传变和推论其死生。 总之,《内经》中阴阳五行学说的运用,反映了当时对人体内部矛盾的对立统一,脏腑间的 相互依存、制约、转化的关系已有相当认识。诚然,由于时代的限制,以上认识仅在于直观的范围,还不可能认识统一性与斗争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四、重视预防,反对迷信 《内经》关于预防的论述,常与养生学相结合,如谓“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并告诫人们要节制色欲,切忌“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医生治病应当见微知著,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切不可对疾病的发展视而不见,迁延观望,坐失良机,以致酿成难以救治之危症。《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冶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里,预防医学思想昭然可见,至今犹不失为至理名言。 《素问·五脏别论》中指出:“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表明医学与迷信是水火不相容的。 《内经》的撰成,标志着我国医学跨进了由经验医上升为理论医的新阶段。它不仅总结了我国秦汉以前的医药成就,同时也为秦汉以后的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在整体观、矛盾观、脏腑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养生预防学说和诊治原则等方面,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因而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两千多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后世的临床实践和理论探讨,具有明显的深远影响。历代著名医家和学派在学术和实践两方面的新建树,无不与《内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甚至直刊今天仍不失为一部颇具生命力和实用价值的医学巨著。 作者:.* 2005-10-29 11:11 回复此发言 -------------------------------------------------------------------------------- 3 我们中国古代医学著作!!!! ★★《疯门全书》 《疯门全书》清·肖晓亭撰。为祖国医学有关麻风病的三大专著之一。肖氏之书原为《疠病疾辑要》、《疠疾备要》各一卷,成书于嘉庆元年(1796),贫而未梓,后经袁春台等编校,命书名为《麻疯全书》于道光十六年(1836)付印,此版本迄今未见。道光二十三年(1843)以后多次刊刻流行版本均名为《疯门全书》。1936年裘吉生之《珍本医书集成》第七册将该书收入。199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将该书重新点校出版。 该书对麻风病的传染性传播途径及预防之法认识颇为正确,对症状体证之描述逼真而通俗,治疗原则他强调:“总以凉血和血为主,驱风驱湿为佐,审元气之虚实,按六经以分治,斯治疗之要道”。他不同意本病必定复发或不能根除之说,认为其原因多因中断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所致。肖氏对本病提出内治九法(统治、分治、缓治、峻治、补治、泻治、兼治、类治、余治);外治六法(针、灸、烧、熏洗、烂、敷)等,列有处方近170首,内容丰富,且善用大枫子肉。肖氏有经验和学术观点,使祖国医学关于本病辨证论治的理论更为充实,其治疗经验解放后也曾为麻风防治工作者吸取。 ★★《针灸大成》 杨继洲(1522-1619),名济时,浙江衢县人,祖父曾为太医,杨氏本人也长期在太医院任职,从事针灸临床四十余年。《针灸大成》是在其家传《针灸玄机秘要》基础上,汇集历代针灸学术,加上自己丰富的临证经验而成。书稿初成后,又经赵文辆、靳贤、黄镇庵等整理、资助,于1601年刊行问世,共十卷,内容全面,资料丰富。该书的主要贡献为:总结了明以前我国针灸的主要学术经验,其中特别是收载了众多的针灸歌赋;重新考定了穴位的名称和位置,并附以全身图和局部图;阐述了历代针灸的操作手法,加以整理归纳,如“杨氏补泻十二法”等;记载了各种病证的配穴处方和治疗验案。《针灸大成》是我国针灸学的又一次重要总结,也是明以来三百年间流传最广的针灸学菱。书刊以后,不仅受到国内学术界的重视,在国外也有影响,现有英文、德文、法文等译本。 ★★《外科正宗》 明代陈实功(1555-1636年),字毓仁,号若虚,江苏南通人。致力于外科四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临证经验和理论知识,于1617年撰《外科正宗》四卷。卷一总论外科疾患的病源、病机、诊断的治疗,卷二至卷四分论外科疾患100余种,附图36幅。木书的主要贡献为: 1、在学术思想上,陈氏兼顾内外,较重外治,强凋“开户逐贼”,“使毒外出为第一”,常用刀针相腐蚀药清除坏死组织,以扩创引流。在护理上主张加强营养,反对无原则禁忌。在当时外科普遍重视内治的气氛中,他的这些主张,具有革新倾向; 2、载方丰富,集唐以来外科外敷内服方药之大成; 3、创造和记叙了当时多种外科先进技术,如截肢,鼻息肉摘除,气管缝合、咽喉部异物剔除术,以及用枯痔散、枯痔钉、挂线法治疗痔屡等方法; 4、记载多种肿瘤,其中对乳癌的描述和预后判断,全面具体,切合实际。其所创之和荣散坚丸、阿魏化坚膏,能缓和恶性肿瘸“失荣”患者之症状,延长其存活期。后世对《外科正宗》的评价甚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为:“列证最详,论治最精”。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在这部书中,李时珍指出了许多药物的真正效用,如常山可治疟疾,延胡索能够止痛。他还举了日常生活中容易中毒的例子,象锡做盛器,因有毒素能溶解在酒中,久而久之,会使饮酒的人慢性中毒。他在写作中遇到难题时还跑到实地进行观察。如看到旧本草中所说,穿山甲吞食蚂蚁是通过鳞甲来诱捕。他觉得奇怪,认为百闻不如一见,他搞到一只活穿山甲,仔细观察了它的生活规律后,发现它是用舌头吃蚂蚁。他又解剖了穿山甲的胃囊,发现里面竞有蚂蚁一升之多,于是写下了这段记载。 李时珍就这样认真刻苦,一丝不苟地写下了他的巨著《本草纲目》。由于他在书中批判了水银“无毒”,久服“成仙”“长生”等说法,当时皇帝大臣都信道士们的水银炼丹,所以这部著作大书商们都不敢出版,直到他死后于公元1596年才与读者见面。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们到处传播它,并进行翻刻,成为医生们的必备书籍。从17世纪起《本草纲目》陆续被译成日、德、英、法、俄等五国文字。1953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共收集531种现代药物和制剂;其中采取《本草纲目》中的药物和制剂就有100种以上。 李时珍的伟大学术成就还受到世界人民的 为世界上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傅青主女科》 明清之际傅山所撰的《傅青主女科》,是一部颇育特色的妇产科著作。傅山(1607--1684),宇青竹、青主,号公之它、朱衣道人等,阳曲(今山西太原)人,为明末清初之著名学者、抗清活动家。在医学上,他兼通内外、妇、眼等科,尤以妇科著称。《傅青主女科》共二卷,简要论述了妇女经、带、胎、产诸疾八十症,列方八十三首,另附“产后编”。该书对妇产科疾病的治厅。重视妇女的心理特征,提出了“扶正解郁”之原则,重在调理脾胃,培补气血,其处方构思精密,理法谨严,有“一味味千锤百炼”之称,故影响较大。 ★★《本草崇原》 《本草崇原》,三卷,约始撰于康熙十三年(1674),著者张志聪殁而书未成,后由弟子高世栻续成。继而王琦访得副本,校刊后刻入《医林指月》丛书,时已在乾隆三十二年(1767),以后续有翻刻。 此书摘录《本草纲目》中本经药233味,(另有附品56种),作“崇原”之论,自序云“诠释《本经》阐明药性,端本五运六气之理,解释详备,”有探讨药性理论之意,药分上中下三品,从药物性味、生成、阴阳五行属性、形色等入手,结合主治疾病之机理,阐明功效,崇本求原思想,对徐大椿、陈修园等影响颇大。

背景学生评价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运用有关信息,对学生综合素质状况和教育客观效果在质量上作出判断,它起到反馈、诊断、导向、激励的作用。评价是一个质量保证的工具,它激发潜力、促进发展。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是整个医学高等教育的基础和根本。因此,临床医学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保证着高等院校医学人才培养的的质量。实施评价的最重要前提就是要构建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指标内容和每个指标的权重大小。随着对人素质内涵的认知不断深化,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给临床医学本科生的教育目标和评价指标带来新的要求和挑战。而目前医学院校对临床医学本科生的评价并没有跟上新的变化、满足新的要求,普遍存在“重分数,轻能力”的问题,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过多考查医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而忽视对其创新能力、医德、沟通能力等重要综合素质的评价,即评价指标内容不全面;对评价指标,目前研究比较多的只是对医学知识、临床技能、沟通能力这些外显特征和行为的评价,严重缺乏对内隐特征和行为的重视和研究;素质分解零散、不系统,素质界定交叉、模糊;对于评价指标缺乏定量研究赋予其权重值。总之,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系统的临床医学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建立一套临床医学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目的旨在建立一套科学、量化可比、适应医学发展、符合教育目标,并能为各医学院校提供借鉴乃至被其应用的临床医学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方法1、文献研究法:指通过搜集、阅读、分析文献,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本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方面进行资料收集:一是人的素质结构和内涵;二是卫生事业发展;三是医学教育目标;四是医学生综合素质。通过文献研究,确定最初的评价指标条目池。2、系统分析法:指把研究对象看作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考察它内部诸要素的多方面联系和作用,以及这种作用所形成的整体效应。临床医学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可分为“课程分数指标”和“非课程分数指标”两个一级指标;“课程分数指标”分为医学知识、人文知识、技能等二级指标,“非课程分数指标”分为人际关系能力、身心素质、理想道德等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又有各自的若干细分条目,从系统分析角度,应让每级指标分解得都很准确、细化且不交叉重复。3、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相关老师、专家进行开放性讨论,主要目的是针对最初评价指标条目池的内容、层次进行调整,形成归类明确、层次清晰的相对完整的指标内容体系。4、专家访谈法:针对形成的相对完整的指标内容体系,邀请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武警广东总队医院从事临床医学生管理、教学,以及在临床一线的医生、老师、专家逐项讨论条目,进行调整和修改,以求进一步完善,并确定预调查表。5、德尔菲专家咨询法(Delphi Method):本研究采用Delphi法将拟定的指标内容框架,送给22名专家进行评定,征询和论证各分级指标的合理性、重要性、可行性、权重值。共进行了预调查和两轮正式的Delphi法问卷调查。为有效保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在本次研究中以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系数、意见集中程度、意见协调程度来衡量专家咨询的可靠性程度。6、统计学方法:(1)描述性统计。描述咨询专家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基本情况,统计专家积极系数(即问卷回收率)、问卷有效率。(2)变异系数。变异系数,即方差与均值的比。本研究根据实际,在筛选指标时重要性和可行性以小于25%为标准,大于25%删除。同时,因权重指标给定基础分为100分,分值跨度较大,因此本研究权重变异系数以小于40%为标准,大于40%的删除。(3)专家权威系数。专家权威程度由两个因素决定,一个是专家对条目的判断依据,用Ci表示,一个是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用Cs表示。专家权威程度计算公式为:Ca=(Ci+Cs)/2.(4)肯德尔系数(Kendall’sW).肯德尔系数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通过计算可以判断专家对一组指标或全部指标的协调程度。一般用W表示,W在0-1之间,W越大,表示协调程度越好。反之,意味着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低。本研究将各指标权重的肯德尔系数定为。7、层次分析法:本研究在第二轮确定二级指标权重的过程中采用层析分析法。调查问卷中设计了含义清楚、明确的表格,请专家按1-9比例标度分别对两组4个二级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赋值,通过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来计算被比较元素的相对权重。由于在咨询中可能会出现专家作出违反常识的判断,即判断的不一致性,因此本研究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1、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1)专家积极系数为,问卷有效率为。(2)20位专家的权威系数均数在之间,平均为。(3)“课程分数指标”和“非课程分数指标”的权重值分别为和,变异系数均小于25%。(4)专家对各指标权重判断的总协调系数小于(为),经卡方检验,P<。(5)重要性均值介于~之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5%;可行性均值介于~之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5%;权重变异系数只有“尊重”变异系数大于40%(为),其余均小于40%。2、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1)专家积极系数为,问卷有效率为。(2)专家的权威系数均数在之间,平均为。(3)“课程分数指标”和“非课程分数指标”的权重值分别为63%和37%,变异系数均小于25%。(4)层次分析法结果:对20位专家判断矩阵进行正规化处理和一致性检验,所有专家CR<。综合专家意见,医学知识、人文知识、其他基础知识、技能权重分配分别为、、、;人际关系能力、身心素质、理想和道德、其他(创新能力、特长爱好、综合人文知识)权重分配分别为、、、。(5)专家对各指标权重判断的总协调系数为,经卡方检验,P<。(6)可行性均值介于~之间,异系数均小于25%;重要性评价均值介于之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5%;各项指标权重变异系数均小于40%,最大的是,为指标“历史和政治方向”。结论本研究通过逐级分解教育目标要素和征求专家意见,草拟出临床医学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内容框架。在此基础上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统计学方法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经检验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系数、意见集中程度、意见协调程度都符合要求。最终确定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课程分数指标(),包括医学知识()、人文知识()、其他基础知识()、技能()4个二级指标和11个三级指标;非课程分数指标(),包括人际关系能力()、身心素质()、理想道德()、其他能力素质()4个二级指标和12个三级指标。[1] 刘勇.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改革的理性思考[J]. 教学与管理. 2013(03)[2] 陈继红,李朋伟. 浅谈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中国西部科技. 2013(01)[3] 孔国庆. 大学生评价的视角转换[J]. 教育学术月刊. 2010(10)[4] 单增春,杜旸,刘紫萍,杜云,李冬宁. Fuzzy综合评价法在医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中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 2010(16)[5] 胡笑甜,刘英,姚小康,吕力. 国内外医学生临床沟通技能评价的比较研究[J]. 医学教育探索. 2010(06)[6] 刘政江. 国内外医学教育标准以及带给医科院校的启示[J]. 农垦医学. 2010(02)[7] 肖郑利. 层次分析法及其在数学建模竞赛中的实际应用[J]. 科技风. 2009(12)[8] 余仙菊,彭如宽,卢凤娟. 走向整合:医学生临床能力评价的范式选择[J]. 高教论坛. 2008(05)[9] 刘军红,刘恩霄. 基于模糊理论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07(03)[10] 冯志英,王建荣. 应用专家咨询法设计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J]. 护理管理杂志. 2007(02)

应用抗菌素类药物存在的问题探讨 对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分析论文的评价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病因学说”、“养生学说”、“药物治疗学说”、“经络治疗学说”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难经》是战国时期 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扁鹊 ,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古代中医学著作之一,传说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扁鹊)所作。本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81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还分析了一些病证。其中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2003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这本书很可能写在竹简上。《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本草纲目》(公元 1578 年)明.李时珍著。共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 、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 10000 余。 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 索引序列
  • 恙虫病的论文
  • 恙虫病论文
  • 关于恙虫病的论文
  • 恙虫病的护理论文
  • 恙虫病论文文库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