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2018有关医学论文

2018有关医学论文

发布时间:

2018有关医学论文

文化是无处不在的,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活动,影响着健康,也影响着医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中西医学的许多差异都与相异的文化土壤有关,是文化选择的结果。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西医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西医学论文篇1 浅谈中西医学与中西文化 摘要:文化是无处不在的,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活动,影响着健康,也影响着医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中西医学的许多差异都与相异的文化土壤有关,是文化选择的结果。本文主要从中西医学看中西文化存在的差异,除了差异还存在哪方面的共同点,而文化发展的规律又将导致中西医学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都是本文涉及到的问题。 关键词:中西医学 中西文化 一切从一部电影说起.电影《刮痧》中讲述了男主人公因其爸爸为其儿子刮痧而被告虐儿展开的一系列故事,而在这部电影中,反映了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西医理论和口耳相传的经验中医学的矛盾,揭示出中西文化的冲突,同时也说明的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中国医术的精湛.由此引发了我的思考:文化是无处不在的,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活动,影响着健康,也影响着医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中西医学的许多差异都与相异的文化土壤有关,是文化选择的结果。 首先,从中西语言文字来看中西医学.语言文字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类文化现象,是思维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医学体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中西方的文字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对医学的影响也不难理解。中国的象形文字是视觉文字,而其他国家的文字多为视觉文字。视觉文字比听觉文字稳定,易于流传和继承。这种稳定性使中医易于继承和统一,使中医理论高度稳定的原因之一。西方文字使拼音文字、听觉文字,稳定性较差,它的集约性较差,抽象性突出,表义相对单一,这些特征对西医发展的跳跃性、理论的抽象性和学科的科学性都有一定的影响。 语意的差异对中西医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由于中西方的科学发展状态及过程不同,中西方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不同,故语意的理性的意义存在着差异,这一点在中西医学中的表现十分明显。中医之“气”不同于西医之“air”,中医之“脾”不同于西医之“spleen”,中医之脏腑也不同于西医之器官。还有中医是文学语体,而西医是科学语体。语体建构的不同对两种医学体系的建构具有不可小视的影响。 哲学作为文化的核心,作为最高层次的理论思维,一直指导着医学和其他科学的发展。中西医学从来没有脱离各自的哲学而存在。所以,从中西哲学的角度来分析中西医学的差异尤为重要。 中医将中国哲学与医学融为一体,当代的孙思邈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太医。而明代的张介宾也说过,“是以《易》之书,一言一字,皆藏医学之指南;一象一爻,咸寓尊生之心鉴。”中医的阴阳理论来自《易》的“太极生两仪”。五行学说源于“太极一气产生阴阳,阴阳化合生无形,五行既荫随含万物。”中医的基础理论几乎都可以在太极图中找到渊源。儒家和道家都源于《易》,儒以“仁术”规定着医学的方向和实用理性,影响着重义轻利、重人伦的医德原则。道以“道法自然”、“一分为二”、自然无为和辩证法等理论影响者着中医的理论基础和防病治病思想。 至于西方,从古希腊的留基伯、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和亚里士多德的原子论开始,西方的主流哲学都坚持着“实物中心论”,这种理论引导着西医把关注的目光放在构成人体的实体物质和器官等方面。近代西方形成的还原论思路认为,整体由部分构成,应当而且可以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来认识,生命的整体性能,可以从它组成部分的性能完全解释清楚;在这种思路下,西医的研究从整体、器官、细胞,一直深入到分子和亚分子水平,并建构一系列基础医学学科。由此可见,中西医学在各自哲学运行的轨道上是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的。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中国的农耕文化强化了人们的无务实精神,中国人重安宁稳定而不愿涉险探索,重人伦而轻自然,重现世而轻未来,重求同而轻异议,重仕途而轻科技的文化特征对中医的影响十分明显,从医者多是仕途不顺才退而求其次,舍儒而向道者。而西方的航海及商业文化既有掠夺、利己、拜金等负面影响,又给人以战胜自然,敢于标新立异和藐视权威的精神。西医的发展与这些精神密切相关。 人是追求价值并按自觉目的进行活动的实体,任何对人无价值和不符合人预期目的的东西都会受到蔑视和抛弃。科学之所以能受到人的追捧,就是因为科学能使人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使人能利用科学来能动地让自然界服务于人,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需要。医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一切成果必须为人的健康、幸福和发展服务。医学的主体和对象都使人,人文精神不仅是推动医学发展的动力,而且是医学研究和医学服务的重要方法。 谈到科学精神,医学既然作为一门科学,如何能不体现科学精神呢?科学精神,它是一种实事求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它是一种求真、至善、臻美的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它还是一种执着追求真理和捍卫真理的伟大的理性力量,是一种为真理而敢于蔑视和反对神权、迷信、歪理邪说和一切强权的正义力量。纵贯几千年的中西医学史,从张仲景立足临床建立临证医学,金元四大家的学术争鸣,到李时珍历时30年,不畏艰苦的亲自栽培和收集各种药物标本,写出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从希波克拉底、盖仑、到巴斯德、哈维,无不唯实求真,蔑视神学和权威;无不舍身忘己,献身医学事业;无不具有怀疑精神、批判理性精神和谦恭、团结他人、博采众长的精神。一言以蔽之,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无不贯穿着科学精神。 展望中西医学的未来,中西医学存在着文化屏障,虽然具有相同的精神,但科学的“融合点“还没有到来,目前要强行把两种医学合而为一是不可能的。但是,中西医学会最终走向融合,融合的条件是加快科学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因为,我们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既不能拒绝外来的先进文化,又要坚持自己优秀的民族文化。一切先进的科学文化只有民族化才能扎根,中国优秀民族文化只有走向世界才能传播出去。中西医在文化交融过程中,必须明白这个道理!中西医的未来的光明的,让世人一起努力,让中西医在世界散发出最耀眼的光芒。 参考资料 [1]冯泽永.《中西医学比较》[M].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 [2]郑兰英,《文化•医学与教育》[M].中国中医学出版社,2005. 中西医学论文篇2 浅谈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 摘 要:中医和西医是两种宝贵的医学科学,中医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其医学知识包含了中国医学者多年的医疗认知精髓,在医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中西医结合学科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医学成果,中西结合在治疗骨折、器官衰竭及麻醉阵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青蒿素治疗疟疾的医学成果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医学发展中,中西医结合依然是研究的热点。本文从中西医结合医学概念入手,分析了几点对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思考,并分析了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中西医学 一、中西医结合医学概述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一项研究中西医联合治病的学科,从微观的角度上来看,这是一门研究中西和西医形成与发展的研究内容,探究中医和西医在治疗某项疾病中的优势和劣势,并将两种医学中的优点进行融汇,吸收两者的长处,制定一项新型的医学理论,更好服务于疾病治疗和医学进步。中西医结合发展是当前医�W发展的重要议题,也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中医注重养身和身体调养,对疾病治疗采取保守的治疗理念,而西医则直达病灶,消除身体的疾病部位,中西医结合医学囊括了中医和西医的治疗理念,对疾病采取宏观性的治疗策略,提高整体的医学水平。 二、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思考 (一)中西医结合医学的观念认知 从医学起源和发展来看,中医是一种经验化的医学手段,其注重人体整体性的功能调控,重视人体微观病灶的关联系,是一种集体补偿性的治疗方法。中医则属于实验医学范畴,注重微观局部病灶的发病因,其治疗理念采取对抗性的治疗理念,直达病灶深处,对肿瘤、急性心血管等重症急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要端正认知观念,不能将两种医学对立,要认识到两种医学的互补性,坚持中医医学的特色,将先进的西医设备和治疗方法和中医结合在一起,发挥两种医学的优势,促进中西医的融合。 (二)强化对中西医学的差异性认知 中医和西医属于两种不同的学科划分范畴,两种医学在治疗理念和治疗方法中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中西医几何医学发展要重视这种差异性,在医学差异性中寻求医学融合和合作,以医学科学作为基础理论,保持中西医学的发展优势,消除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困扰。中西医要深入研究生理和病理的内在联系,将宏观化的治疗理念纳入到西医中,将科学的研究方法融入到中医的研究中,从两者之间寻找新的理论支撑点,实现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临床实践快速开展,在医学实践中完善中西医学。 (三)建设中西医学科学目录 当前我国的中西结合医学发展面临的困境之一是没有创建完善的科学目录,这影响了专业化发展进程,在高校的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招生中,其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性的学科进行招生,这增加了科学定位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中西医学科学目录制定要秉承着医学开放、医学共享及医学融合的理念,推进中医科学的理论化进程,将中医治疗体系逐步完善,针对其药理分析、治疗方案及病灶研究等制定科学化的操作流程,实现中医研究方法和西医研究方法的统一性,真正实现东西融合的医药学发展理念。 (四)打造专业化的医学团队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专业化医学团队的支撑,我国中医学的学者和大师都已经年近不惑,西医传播和发展的后续力量严重不足,中医甚至进入了低迷的发展阶段,专业性中医人才的流失加剧了中医发展的困境。因此,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首先要建立专业化的团队,鼓励中医从业者研究西医的理论方法,也加速西医从业者的中医治疗理念提升,加快融合性医学团队人才培养。在学生培养方面,要注重医学理论知识的积累,同时培养学生先进医学研究方法的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中西医学科人才,为中西医结核医学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目的是提升现有的医学水平,将中医和西医的优势融合在一起,实现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衔接和融合。受到长期的思维认知束缚,很多人认为中医就是唯经验论,中医治疗是慢行调理,不能起到立竿见效的作用,而西医则直达病原,治疗效果显著。中西医结合医学临床实践应当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治疗理念穿插,将中医经典古方的药理学试验和西医的临床试验结合在一起,结合现代的技术实验去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当前医学技术快速发展,中医学的优势体现在肿瘤疾病和妇科疾病的保守治疗,而西医则是以现代化的诊断技术来确定病情,中西医结合医学要秉承西医的诊断技术和诊断方法,挖掘中西医的优势,在西医的研究方法下开展中西药方的病理学探究,在临床实践中验证中医学的可信性,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目的是融汇两家所长,探究医学发展的新方向,创建新型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探究中医的病理学科学性,采用中医的诊断技术诊断病情病灶,采用药物提取技术挖掘中医药方的有效成分,实现中医和西医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于占海.对我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一点认识和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09). [2]孙双双.浅谈中西医结合有待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西医结核研究,2013(04). [3]李 恩.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05). 猜你喜欢: 1. 中西医学的优势与趋势 学术论文 2. 中西医结合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3. 中西医临床毕业论文 4. 西医临床毕业论文

优秀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培养是我国医学院的重点,但是本科生临床专业的学生培养质量还有待提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本科临床医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范文 篇一:《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思考》 医学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它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密切相关。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微生物学所涵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泛。这就要求医学专业学生在掌握这门课程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然而,由于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本身具有知识点多而散、难记忆、易混淆等特点,因此,传统的以课本为主体,老师为中心的 教学 方法 不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不利于实现现代医学 教育 培养实用型、创新型综合性医学人才的目标[1]。本校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培养实行的是“3+5模式”(即3年 文化 基础教育加5年医学教育)。作为医学基础课程之一,《医学微生物学》被安排在医学教育第2学年的第2学期。在此之前,该专业学生已经就《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等医学基础课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其次,就学员本身素质而言,八年制学生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求知欲及接受能力强。再者,本校八年制班级人数一般为20人左右,人数少,具备了小班开课的条件[2]。因此,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结合八年制学生自身的特点,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1案例引导教学法 《医学微生物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先讲授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形状,再讲其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 这种系统、规律的教学方式便于学生对于各种理论知识点的横向比较记忆,但相对枯燥平淡,不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可以利用医学微生物学与临床结合紧密的特点,用一个临床案例引出教学内容。临床案例的选择很重要,既要贴近临床,接近实际,又要体现出基本知识点。首先,通过给出一个合适的临床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然后由老师对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进行系统讲解;接下来,回到开始的临床案例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对病例提出诊断诊治办法,最后由老师对学生们的意见进行归纳 总结 ,去伪存真,查漏补缺,提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要求。例如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的教学中,可以先给出一个人的“乙肝两对半”的检查 报告 单,提出问题:该受检对象是一名健康人还是病毒携带者亦或是感染者?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接下来的学习;通过老师对乙肝病毒基本知识点如形态结构、致病性等的讲解,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开始的病例展开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强调几个重要知识点如乙肝病毒的形态结构、乙肝的诊断与防治等的掌握[3]。这样的课堂组织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并能从中找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2文献阅读研讨课 医学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与医学有关的致病微生物,它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有新的病原微生物被鉴定,也有过去已被基本控制的致病微生物又重新流行,构成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而相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瞬息万变,课本上的知识是相对固定的,课本更新换代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知识发展的速度[4]。因此,想要了解一门学科的前沿进展,阅读文献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授课中开设了文献阅读研讨课,并将其安排在了理论课的最后两次课,此时学生已经对微生物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和了解,有了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课程的开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准备工作。在课程开始之前,笔者会拟定一个专题,例如:禽流感病毒的感染与流行,然后列出几个相关问题,如(1)禽流感为什么会导致人类感染?(2)什么情况下可能导致禽流感大的流行?(3)目前针对禽流感有哪些有效的防治 措施 ?(4)针对禽流感引起的民众的恐慌,作为一个医学生,你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然后,给出经典的综述的相关中英文文献1~2篇,让学生课下针对专题和给出的题目,阅读文献查找资料。接下来,就是课上讨论部分。针对八年制学生人数少的优势,进行分组讨论。将20位同学分为A、B、C、D4个大组,每个大组的5位学生分别对应1~5的编号,即A1、A2、A3、A4、A5等,每组分别就一个问题进行讨论,5~8min后,每组选派一个代表就自己讨论的问题进行总结陈述;然后,A、B、C、D4组中每组编号相同的同学重新组合成新的一组,即A1、B1、C1、D1为一组,以此类推,共5组。5组同学就4个问题进行交叉讨论5~8min。最后,老师对整个文献讨论进行归纳总结。文献阅读研讨课的开设,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交叉讨论的分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参与得更彻底,对文献了解得更全面[5]。 3学生自主授课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学习知识相对来说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笔者通过挑选合适的教学章节,在临床八年制班级中推行角色互换,让学生由过去单纯“听”到主动“讲”。这一转变迎合了青少年们挑战自我、展示自我的心理特点,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自主授课的开展,第一要素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社会关注度高,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动力,因此本研究将逆转录病毒中的HIV这一节作为学生自主讲课的内容。为了防止内容上的重复和单一,笔者将20位同学分成4个组,给出4个专题,例如(1)HIV的流行现状及发展趋势;(2)HIV的致病性及临床表现;(3)HIV传播途径及防治原则;(4)HIV的研究现状及有无有效治疗方法。每组针对一个专题进行备课,准备15min左右的PPT。课上,每组随机抽取一位同学上台讲授。每位同学讲完,老师从教学内容、PPT制作形式、语言组织能力等方面作简要点评,同时学生也可以对讲课同学的表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最后,老师对4个专题的内容进行抽提归纳,方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同时,由于时间限制,不可能每位同学都上台授课,为了让所有同学都有参与感,笔者要求同学讲自己制作的PPT内容打印为纸质版上交,设立评分标准,由老师批改打分,按10%的比率计入最后成绩[6-7]。实践表明,这种学生自主讲课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以让老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4第二课堂活动 对于医学微生物学这种临床基础性学科,实验课的开设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实验课的设立,有利于帮助学生验证和巩固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锻炼其动手能力。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实验课的内容多是一些单纯性验证学科基本理论的简单实验,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本校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培养中,有一定的科研任务要求。因此,笔者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针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开设了第二课堂的活动。所谓第二课堂,就是在课余时间开展的老师对学生的科研辅导活动[8]。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实行“双向选择”,在老师选择学生的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选择指导老师。一般1位老师带教1~2名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施中,笔者首先会对所有参与学生进行集中培训,内容包括实验室规则及仪器的安全使用、分子克隆实验技术的基本操作等。然后由带教老师对所带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具体辅导。老师会给出3~5篇相关研究领域的综述类文献,学生阅读后与老师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理解,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由学生提出科研问题并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在这一阶段中,通过文献的阅读及实验设计,有助于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论证方案的可行性之后,接下来就是实验操作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验,期间老师可一周组织一次实验进展的汇报讨论,及时解决学生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最后,以学生汇报答辩的形式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总结。对于实验进展顺利,实验结果理想的学生,老师应鼓励其撰写研究论文并发表,并给予一定奖励[9]。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充实了实验教学内容,给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科研、接触科研的窗口,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综上所述,针对医学微生物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和不足,笔者在对本校临床八年制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案例引导教学和学生自主授课,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考验了老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同时也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献阅读研讨课和第二课堂活动的开设,给热爱科研的学生创建了一个平台,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尽管新的教学方法在老师和学生们中普遍得到好评,但仍有改进的空间,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为推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明,申晓冬,黎庶,等.《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6):116. [2]李亚敏,陈俊国.临床医学八年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117-118. [3]陈静,李树清,张颖,等.以病案为基础的PBL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43(20):2677-2678. [4]胡晓梅,汪正清,胡福泉,等.医学微生物学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11):1108-1110. [5]汪凤兰,邢凤梅,张小丽,等.文献导读研讨教学模式对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11):1399-1401. [6]陈霞.学生自主讲课方式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36(36):662-663. [7]张洪平,张永红,张海英.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初探———对大学生自主讲课的几点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5):70-72. [8]何海洋,吴玉章.医学本科生第二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2):1885-1886. [9]王文,任浩,赵平.开展医学微生物学第二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5):492-493. 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篇二:《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就业现状思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原因,从专业建设的角度上,为改善毕业生就业提出了解决途径。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 0引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中明确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就业”。本文就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2015届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把人才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岗位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通过更新、调整及增加必要的专业技术课程和实训实习项目,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性。 1调查研究结果 以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2015届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就业情况如下:本校2015届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共87名,统计时间截止到9月底为止,综合就业人数59,综合就业率,灵活就业率8%,实际就业率为。灵活就业主要为通过“专升本”升入本科院校就读。实际就业率中,面向三级医院比例为,乡镇、社区医院及以下比例为,未就业率。通过以上数据显示,暂缓就业毕业生较多。选择到县以上医院进修一年,等待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希望拿到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以后再到经济效益好的城市大医院就业的毕业生有近三分之一。还有近8%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因为其独特的专业特性,导致其就业 渠道 相对狭窄;其在校期间学习压力巨大,与社会的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力较低,对就业信息的获取或就业趋势的了解不足,进一步加重了其就业困境。 2应对策略 如何面对越来越沉重的毕业生就业压力,是摆在所有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学校面前的严峻挑战,如何应对压力走出困境,也是每一位高校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首先,加强就业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力度,扭转毕业生的择业观念,打开面向基层就业的广阔空间和重要渠道。就全国医疗卫生人才需求情况分析,虽然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大中型城市对基础人才的需求基本饱和,但从整体水平上考虑医疗机构对基础人才的需求依然存在,广阔的新型乡镇、社区及边疆地区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依然巨大。随着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需大量的人才,它们拥有接纳和吸收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的巨大潜力。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在促进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构建了以面向基层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所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从每年新生入校的第一堂就业指导课开始就为学生树立面向基层就业的思想,强调服务基层、服务乡村的医疗理念。针对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在见习和实习阶段,打破原有班级结构,以地域和学生自主报名为基础,设置多个临床见习、实习基地,使学生的实习医院和自身拟就业的场景靠近,有利于毕业生就近了解拟就业的医疗机构服务特点。在临床医学专业班级的管理上,设置专业辅导员作为负责人,在学生入学到毕业的三年中一直负责学生的学习督促和就业指导,并将就业指导落实到系部每一位授课教师身上,在授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自我定位和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其次,帮助毕业生参加并顺利通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获得医师执业资格,合法上岗,提高用人单位使用医学专科毕业生的积极性。全面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培育精度,针对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对学生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学校拟行在毕业生毕业后开设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课程,协助学生考取助理医师及医师资格,为学生的高质量择业再尽绵力。同时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以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为蓝本,确立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应对实践技能考试和综合笔试为目标,组织编写实用型校本教材。组织青年教师亲身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从综合复习和临场应对中总结 经验 ,将第一手的应考经历融合在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教学中;再将辅导教学中总结提炼的历年考点和知识点融汇在常规教学中,注重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临床专业专科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在就业和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再之,鼓励临床医学学生辅修或者参加特色专业课程培训,开设儿科、妇幼卫生、急诊急救等专业方向课程学习,有针对性地满足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在此方面的人才需求。市场化机制的不断完善,使我们认识到有特色、有个性的商品会更有市场竞争力。虽然医院对应聘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专科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但是基层医院在专长型人才方面始终都有相当稳定的需求。也就是说在人才培养方向上,不仅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疗人才,还要让培养的学生具有特色,在自己喜爱的特殊学科上,在专业老师的引导下,课堂学习、网络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形成自己的专长,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毕业生与社会的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力,从而在就业信息的获取或就业趋势的把握方面得到加强。 3结语 综上所述,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指导思路,将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岗位设置相结合,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反馈,征求基层医疗一线专家意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学有所长的专业型医疗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皓,肖爱平.关于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9,8(6):741-743. [2]牛春红,刘斌焰,李丽芬,等.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16-18. 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篇三:《新形势下提高临床医学生骨科实习质量》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医务工作者[1]。在实习期间,尤其是骨外科的学习,其专业性较强,涵盖范围广泛,对带教老师及教学方法有着更高的要求。本文对如何提高医学生在骨科实习期间的教学质量作一些探讨。 1 影响临床实习教学主要因素 医患关系不和谐 当前社会环境下,随着患者及其家属的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医患关系不和谐以及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给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患者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能理解临床教学的目的,将实习生拒之门外;患者质疑实习生的临床诊疗资格,不让实习生进行一些简单体格检查的行为时有发生[2]。但是,患者及其家属并不完全认可这些规定,造成了医生在开展医疗工作也愈发小心翼翼,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带教教师将手中的诊疗权利下放给实习生,一些本可以让实习生参与的诊疗操作全权代理,如此一来,实习生的临床技能无法得到全面的提高,临床实习教学的成效就大打折扣。 考研 及就业与实习冲突 国家的大规模扩招和大学教育的大众化,学生越来越多,七年制本应该是定位培养高级临床医生,但综观全国形势,可见每年全国各个医学院校七年制招生将近几千人,教学质量如何保障,实习作为教学培养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在所难免。同样引发的就业问题也不能不面对,本科生基本就无法找到合适理想的工作,面对生存的压力,学生又怎能不逃实习去准备考研,以取得更高的学位,只为找到理想的工作。 实习时间短 一个科室3周,根本无法系统地掌握各专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于七年制目标就是培养临床型的研究生,应该前期适当压缩课程,至少要在大四前完成对理论的学习。然后安排1~2年的时间轮转实习,这样一个科室基本能有1~2个月时间,这样才能参与一个完整患者的诊治全过程,不至于出现现在的自己出科,患者还没出院的现象。 2 提高骨科实习质量的措施 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间的矛盾由来已久,社会大众普遍存在不信任医生的心理,不论是在医术上,抑或是在医德上;而医生则认为很多时候是患者的无理取闹,于是医患之间缺乏最基本的信任,这种现象在短期内是很难消除的。医生和患者、医院和患者要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医生应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病情,真诚地同情并支持患者,努力为其消除或者缓解病情,用真心关怀每一位患者;这样有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临床教学工作,对实习生参与诊疗操作能够充分理解。同时,努力提高公众对临床实习的认识,社会各界也应增加对医院和医生的理解,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临床教学的开展建立良好的氛围[3]。 加强医学生考勤考评制度 学生的临床实习是学校与实习医院共同的工作,需要相互配合和协作,加强与实习医院交流,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骨科的常见病种有所了解。例如在骨肿瘤的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选择足够多、各重点病种的患者,备齐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资料,重点和主要的精力放在病例讲解、比较以及提问上,进而调动学生主动思维理解[4]。另外,在实习的不同阶段,设立一定的考勤及考评机制,督促学生更好地实习。 严格选拔带教人员,确保临床带教质量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起着最重要的主导作用,带教教师队伍素质,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提高带教队伍的过程中,也需要加强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培训: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实践[5];Sally pickard教学过程中采用模拟患者,促进实习生操作技能[6]。同时,定期组织同行间、师生间开展教学评议活动,促进教学。 注意提高实习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临床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踏实的临床实践能力离不开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应重视学生骨科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研讨有关的基础与临床知识,并定期开展读书报告会。 3 小结 实习很重要,尤其对于毕业后立即选择工作者。实习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开拓自己临床视野。开始了从学生过渡到医生心理角色的转变。所以要求实习生掌握最基础的医疗常规,比如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尤其是各专科的体检,掌握对常见病的常规检查与处理;掌握基本医疗文书的书写,比如病历、病程、化验单;掌握最基本的手术操作、术前准备,培养起码的无菌原则等。对于带教老师尤其是高年资老师学会对于医生成长至关重要的 人际交往 的方法、谈话的技巧,特别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如何获得患者对自己的信任。实习生应充分重视和清楚认识自己的因素,最大限度地利用这段珍贵的时间来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苏博,刘鉴汶. 高等医学教育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2]喻格书,胡岗. 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因素及对策探讨册[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7):1824-1825. [3]高永军,徐蔚,刘静,等. 从“北大医院事件”看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6):70-71. [4]鲁英. 骨科骨肿瘤、骨病临床教学的体会[J]. 中国骨肿瘤骨病,2005,4(3):175-176. [5]李红卫,苏彦河,杨现会,等. 七年制医学生实习带教的实践与认识[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2):109-110. [6]李柳炳,沈忆新,崔凤梅,等. 提高七年制临床医学生实习质量的探讨[J]. 安徽医药,2009,13(6):693-694. 猜你喜欢: 1. 本科医学毕业论文范本 2.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3.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下载 4. 电大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5.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6.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耳鼻喉科论文2018

帮你查了一下高建忠老师的学术论文,其他的我就不了解了,你自己看看吧,但愿对你有帮助。以下结果检索自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库。序号 题名 作者 作者单位 文献来源 发表时间 被引频次 下载频次 1 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实践与思考 高建忠; 毋桂花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山西中医学院 【会议】中医耳鼻喉学术传承与研究论文汇编 2009-03-01 0 19 2 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实践与思考 高建忠; 毋桂花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山西中医学院 【会议】第15届全国中医耳鼻喉科学术研讨和继续教育年会论文汇编 2009-03-01 0 9 3 清胃散组方的探讨 高建忠; 窦志芳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中医院; 山西中医学院 【期刊】中医药通报 2011-04-25 0 22 4 辨舌论治慢性鼻窦炎体会 高建忠; 张鑫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山西中医学院 【期刊】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02-28 1 46 5 慢性病临床治疗举隅 张英栋; 高建忠 山西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山西晋中; 山西太原 【期刊】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02-28 0 18 6 麻附细辛汤加味治疗变应性鼻炎42例疗效观察 高建忠; 郭蕾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山西中医学院 山西太原; 山西太原 【期刊】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06-28 9 74 7 中药内外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64例临床观察 郝亚芬; 高建忠 山西煤炭中心医院;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山西太原; 山西太原 【期刊】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06-28 7 66 8 难治性耳鸣的辨证治疗体会 高建忠; 张鑫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山西中医学院 山西太原; 山西太原 【期刊】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07-28 0 93 9 热药伤阴可致“诸胀腹大” 樊志荣; 高建忠 山西省中医学校;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医院 太原 【期刊】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2003-10-28 0 37 10 从耳鸣验案论耳鸣证治 毋桂花;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中医系;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山西太原; 山西太原 【期刊】中医药通报 2005-04-25 0 97 11 李东垣学说在妇科临床应用举隅 李新玲; 高建忠; 李华 山西中医学院;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山西中医学院 山西太原; 山西太原 【期刊】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5-06-15 1 99 12 上四妙汤耳鼻喉科应用举隅 毋桂花;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山西 【期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05-09-30 0 39 13 癫狂梦醒汤新用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山西太原 【期刊】新中医 2002-11-15 0 71 14 咽喉爽合剂治疗慢喉痹83例疗效观察 赵白玉; 毋桂花;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山西中医学院;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山西太原; 山西太原 【期刊】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2-09-30 0 13 15 临证谈候气来复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期刊】中医杂志 2000-04-15 0 26 16 辨脉论治痤疮的体会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五官科 山西省太原市晋祠路65号 【期刊】中医杂志 2000-06-15 2 80 17 咽部望诊小议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期刊】中医杂志 2000-07-15 0 62 18 高映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 高建忠; 袁芳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广东省兴宁市人民医院 山西太原; 广东兴宁 【期刊】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1-09-15 9 70 19 鼻息肉35例临床分析 赵白玉; 高建忠; 毋桂花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山西太原; 山西太原 【期刊】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1-12-15 0 12 20 疏气和血法临床运用体会 贾跃进;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期刊】中医药研究 2001-04-20 0 23

耳鸣是一种很玄的疾病,如影随形,无声又无息出没在耳底,转眼~吞没我在噪音里,我无力抗拒 特别是夜里……相信很多耳鸣患者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半夜三更睡不戳,周围静悄悄又黑qu玛拱的时候,或者是头天熬了夜,脑阔有点昏的时候,或者是你感冒了,刚刚吃了药准备躺会儿的时候,这个声音就来了!有时候像电视机莫得信号的吱吱吱,有时候像蚊子飞的嗡嗡嗡,有时候还像弱弱的电流声嘤嘤嘤……嘤嘤嘤……嘤嘤嘤……耳鸣这件事,有些人的症状轻,偶尔发作,完全不影响生活。但有些人症状比较严重,不仅影响日常生活,加上治疗有难度,甚至会引起失眠、焦虑等其它问题。今天,我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听力中心教授、华西临床医学院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系郑芸主任就来跟大家讲一讲,关于耳鸣这件事。1、什么是耳鸣耳鸣是指在没有任何客观声响的情况下,人主观上却感觉有声音。比如文章一开头提到的,明明没有开任何电器,但却可以感觉到电流声,明明旁边没有蜜蜂、蚊虫在飞,但却感觉自己听得到蜜蜂、蚊虫的声音。根据美国最新版(2012)《临床耳鸣实践指南》综合多项高水平研究的数据报告显示,大概全世界有15~20%的人有耳鸣。(对头!全世界有至少10亿人耳鸣,是不是一下子就不孤独了?)2、耳鸣会听到哪些声音?根据我们医生从患者的描述发现,耳鸣患者听到的声音类型以及来源都不太一样,甚至有时候根本就描述不清楚耳朵头鸣的到底是啥子声音!除了我们上面形容的那些电流声啊、蜜蜂嗡嗡声,还可以有蝉鸣、尖锐的嘶嘶声等。音量呢有时候大有时候小,有时候还要变个调,鸣累了偶尔还会歇几口气再响!嗯~是人工智能·交响曲没错了!至于这些声音在哪里响,也是不一样的——有时候感觉是在耳朵头、有时候又在脑壳头、甚至还可能在空气中。不管咋个说,这些声音只有你个人才听得到,而且越安静,你觉得耳鸣越大声。问“医生,为啥子有时候反而越闹我觉得耳鸣越大声喃?!”答:这说明你就不止有耳鸣的问题了,还可能有对声音过敏的问题!3、幻听VS耳鸣问“医生,那我们隔壁有个邻居之前老说听到有人喊她、说他坏话,其实没得人这样做,是不是也是耳鸣呢?”答:不是!这种情况多半是属于幻听。耳鸣者感觉到的声音一定都是没有实质性内容的单调声音;而幻听就丰富了,比如可以有音乐啊、唱歌啊、有人说话或对话等。如果有幻听,就不是耳鼻喉科可以搞定的了,建议去心理门诊或者是精神专科找医生看看哦。4、耳鸣的影响轻度的耳鸣,通常声音较小,对日常生活没有什么影响,一般只在很安静的时候耳鸣者才会注意到,所以影响不大!而比较严重的耳鸣,患者自己觉得耳鸣的声音太大影响了日常生活。嗯,没错,确实是他们自己觉得!事实上国内外专家学者反复测过,耳鸣声的实际响度通常只有10分贝左右,差不多就是讲悄悄话那么大点儿声。因为自己老是去关注耳鸣的问题,随时都觉得在受它的影响,不仅担心、捉急,严重的时候还会引起焦虑、抑郁,陷入情绪的恶性循环之中。我们简单把耳鸣分为下面两种类型:继发性耳鸣、原发性耳鸣。1、继发性耳鸣继发性耳鸣是某些已知疾病引起的,比如常见的中耳炎、药物、噪声、外伤等可能会引起这类耳鸣。2、原发性耳鸣原发性耳鸣则指的找不到啥子原因引起的耳鸣,再说直接点就是,约等于运气撇。但是原发性耳鸣患者也不用悲桑,2012年中国耳鸣专家共识报告显示,90%左右的耳鸣都是原发性耳鸣,也就是说,全世界有起码有9亿人都运气撇,是不是又得到了安慰?1有耳鸣就一定会聋?到底会不会“十聋九鸣、久鸣必聋”,我们医生每次上门诊都会被问N遍!确实,有的时候耳鸣发生后,耳聋就跟到出现了,难道耳鸣en是要耳聋啊?!为了验证一下“十聋九鸣”和“久鸣必聋”这两句“民间说法”到底是真是假,为了能更科学、更客观地回答大家的这个问题,为了彻底消除耳鸣者最常见的担心,我们做了个nian究——我们听力中心的医生随机选了400名耳鸣者跟踪研究发现,不是所有有耳鸣的人都会有听力减退,而在有听力减退最终出现双侧耳聋的人中,有部分人只有一侧耳朵有耳鸣。我们做了一堆堆的分析、一堆堆的证明得出结论——耳鸣与耳聋并非互为因果,两者之间并无绝对相关性。哎呀,意思就是:耳鸣≠耳聋,有耳鸣不一定会耳聋。目前,这项研究还在继续,已经对1000+名患者进行了研究,结论仍然是这样。2戴耳机可以缓解耳鸣?很多有耳鸣的人会相互推荐用戴耳机,听其他声音的方式去应对耳鸣。但实话,这个方法有点像掩耳盗铃,没有真正解决问题,甚至还可能造成新的问题。医生在这里要给你们说清楚,这种方法虽然可以用,但要注意两点:① 建议你靠实没得其他办法、又靠实觉得耳鸣不舒服、特别是想睡觉又睡不戳的时候可以用;② 戴耳机的时候控制好耳机的音量。国际上噪声性听力损失的标准是85分贝,差不多就是一个车流量比较大的十字路口或者热闹的饭馆的声音那么大。不仅对耳鸣患者,即使是一般人,长期戴耳机开大音量,大到别个喊你都听不到的状态,都会导致听力受损哦!周围各种拉拉杂杂的噪音已经够多了,自己就不要再加码了!3偏方可以缓解甚至治好耳鸣?一看皮西西有点牙尖带鄙视的语气,你们应该就晓得,不管是啥子响铃草炖猪耳朵,还是这样清火药,那样解热散,给你们说统统都莫得用!都9102年了,还是靠“听别个说”来医病的人,真的,我也不晓得该用哪个年代的话劝你了!问“医生,戴耳机不得行,偏方又说用不得,我之前也看过好多医院、去了好多诊所、医院,不是就是被告知治不好,那你们华西伊万的专家说一哈,该咋个办嘛?”谈到耳鸣的治疗,确实是有难度滴,但不能一竿子打死就说肯定治不好!首先,医生要排除继发性耳鸣,把相关病因找到把病治好,耳鸣自然也就莫得了。其次,排除了继发性耳鸣后,医生还需从患者生活方式出发寻找耳鸣的原因,比如建议患者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晚睡、熬夜等。连这些都不给你分析一下的医生,悄悄咪咪给你说,憋憋不靠谱哟!更重要的是,虽然原发性耳鸣找不到明确病因,治疗确实有难度,但是并不是说就不能治疗。我们华西医院的“耳鸣耳聋眩晕”专科门诊在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即使是高难度的原发性耳鸣,也是有希望治愈滴!你看,我们真的不是在开黄腔,这确确实实都是我们在核心医学期刊发表的相关论文,并在国际国内学术会上多次交流华西耳鸣临床治疗的疗效,得到了很多同行的认可。而临床上也遇到不少患者通过我们建议改善生活习惯的方式,让耳鸣得到了缓解甚至差不多可以跟它说拜拜了的案例。当然,也许最终还是有那么一些原发性耳鸣患者没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那教给大家一个方法,按照2014年美国出版的《耳鸣临床应用指南》中明确提出,半年以上的耳鸣无法治愈,建议你学会与耳鸣和解。也就是说包容它,认同耳鸣的症状是你生活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像吃饭睡觉穿衣一样正常,不要天天随时想到,随时敌对到起,这样你的生活就会相对轻松很多。除了上面已经提到过的情况,耳鸣的发生和严重程度还跟情绪问题、睡眠障碍有关,同时,在生活中还有这三点容易被忽视的影响因素:第一、耳屎太多,会引起耳鸣。如果处理干净了,就可以解决耳鸣的问题。第二、噪音环境下呆久了,会引起耳鸣。比如你切迪吧酒吧嗨一晚上、KTV吼一晚上,或者是长期在高噪音的环境下工作不做自我保护,非常容易引起耳鸣的。第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会加重耳鸣。吃东西没有规律,无节制、吃得太过油腻、太多生冷食物等都是不健康的饮食。大家可能都不晓得,咖啡因可能会增加耳鸣的严重程度。耳鸣严重的人可以告一哈一段时间不喝咖啡、可可、茶,不抽烟,耳鸣可能会明显减轻哦。和自己和解是一种生活智慧。耳鸣是你身体的一部分,短了5公分的腿是你身体的一部分,皱纹、下垂和头顶只剩二分之一的发囊是你身体的一部分,经常气得你吐血的背时娃儿也是你身体的一部分,努力了还是改变不了,那就和解,人生豁然开朗。参考文献1.郑芸,刘蓬. 对耳鸣治疗的思考[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8,16(6):.刘蓬. 耳鸣医师疗法的基本理念[J].中医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8,8(3):121-123,.刘蓬,耳鸣的中医治疗,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0,8(3):180~.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医学诊疗规范( 试 行) [R].北京:卫生部,.刘蓬,耳鸣的中医辩证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11(2):102~.曹晓丽,刘蓬.耳鸣分类的研究[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4,06:.刘蓬,耳鸣程度分级与疗效评定标准的探讨,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2(4):181~.刘蓬,耳鸣中医辨证客观化的应用基础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刘蓬,中医药治疗耳鸣的研究,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7,15(5):343~.刘蓬,李明,对耳鸣疗效评价的思考,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43(9):710~.刘蓬,阮紫娟,龚慧涵,郭恩钦,262例耳鸣患者听力损失情况的临床调查,中华耳科学杂志,2009,7(3):194~.刘蓬,耳鸣诊疗新概念,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09,8(2):32~.王洪田,李明,刘蓬,黄治物,胡岢,赖仁淙,耳鸣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建议案),中华耳科学杂志,2009,7(3):.赵翠青,刘蓬,耳鸣的心理疗法研究,中外医学研究,2010,8(29):138~.刘蓬,李明,王洪田,黄治物,胡岢,原发性耳鸣刍议,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0,18(2):99~.刘蓬,如何接诊耳鸣患者,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10,10(1):23~.刘蓬,阮紫娟,龚慧涵,郭恩钦,安玲玲,不同原因耳聋患者耳鸣的发生率调查,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19(2):133~.陈楚丽,刘蓬,中耳炎耳鸣发生率及耳鸣特征研究,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12,11(01):8~.刘蓬,徐桂丽,李明,等.耳鸣评价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J],2012,47:.曹祖威,刘蓬,从气机论治耳鸣,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13,12(2):42~.郭恩钦,刘蓬,郭华民,安玲玲. 耳鸣频率与蜗性听力损失患者DPOAE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31:.刘蓬,庞建华,郭华民,耵聍栓塞患者耳鸣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4,22(04):364~.刘蓬,翁振声,耳鸣中医综合治疗的远期疗效随访,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4,22(1):12~.陈楚丽,刘蓬,陈丽华,彭树文,苏宗海,中耳炎患者的耳鸣发生率及耳鸣特征调查,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5,23(01):72~.曹祖威,岳凤娟,卢兢哲,陈艳芳,何伟平,刘蓬.以调理脾胃为中心治疗耳鸣的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01:.何荣萍,郑芸,刘蓬.调整生活方式对难治性耳鸣及睡眠障碍的疗效.世界睡眠医学杂志[J].2016,3(4):.刘蓬,陈艳芳,卢兢哲,等. 声敏感的临床特征及与耳鸣的关系[J].华西医学,2017,32(4):.钟萍,卢兢哲,郑芸等. 医师疗法对146例长病程耳鸣的近期疗效观察[J]. 中医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8,8(3):.卢兢哲,钟萍,郑芸等. 应用医师疗法治疗难治性耳鸣的临床案例报道[J]. 中医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8,8(3):.钟萍,卢兢哲,郑芸等. 基于医师疗法理念调整生活方式对265例耳鸣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8,16(6):.卢兢哲,刘蓬,钟萍等. 原发性耳鸣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8,16(6):.Lewis JE, Stephens SDG, McKenna L. Tinnitus and suicide[J]. Clin Otolaryngol Allied Sci,1994,19(1):.Steven Can Do Better—Improving the Health of the American People[J].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7,357(12):.Nondahl DM,Cruickshanks KJ,Huang GH,et al. Tinnitus and its risk factors in the Beaver Dam Offspring Study[J].Int J Audiol,2011,50(5):.Tunkel DE, Bauer CA, Sun GH, 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Tinnitus[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14,151(1 suppl):.McCormack A, Edmondson-Jones M, Mellor D, et al. Association of dietary factors with presence and severity of tinnitus in a middle-aged UK population. PloS one, 2014,9:.Dinu M,Abbate R,Gensini GF,et diets and multiple health outcomes: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J].Crit Rev Food Sci Nutr,2017,57(17):.Yu-Qing Liu,Zhi-Ji Chen, Gang Li et of Educational Counseling as Solitary Therapy forChronic Primary Tinnitus and Related Problems.[J]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8,6:1-9.(本文作者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郑芸教授,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微信公众号

以下是猎考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学考研:耳鼻咽喉科学介绍”的相关内容,希望对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100213 耳鼻咽喉科学耳鼻咽喉科学是研究耳鼻咽喉与气管、食管诸器官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疾病的病因、病理机制、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科学,是临床医学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其研究的对象上承颅底,下连胸腹,包括听觉、语言交流的重要器官及呼吸、进食的门户,与颅脑、眼、颌面及胸腔脏器比邻。其疾病与整个机体有广泛密切的联系。随着基础科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和深化。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在国际范围内,耳鼻咽喉科已更名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听觉与平衡生理研究、听力与语言康复、头颈肿瘤外科治疗和耳、鼻神经外科及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微电子技术和分子生物学、免疫组织化学等研究手段的引入,已使本学科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和充满生机的临床医学分科。以上是猎考考研为大家准备整理的“医学考研:耳鼻咽喉科学介绍”的相关内容。了解更多相关资讯,敬请关注猎考考研。另外,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猎考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8考研考前冲分营、一对一课程、推免课程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还会根据每年的考研大纲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哦~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猎考考研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研究生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耳鸣不能戴耳机听音乐

2018医学论文

题目:延续性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作者: 程倪洁, 岑颖欣, 戴靖栩, 叶旭芳, 叶雪威*:浙江树人大学树兰国际医学院,浙江 杭州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延续性护理; Elderly; Diabetes; Complications; Continuity of Care摘要: 糖尿病在我国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慢性非感染性疾病。但是,目前我国对糖尿病的认识率、治疗率、控制率都比较低,所以,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是一项繁重且困难的任务。故为老人设定保健目标,制定和执行一套简化的照顾方案,确保各医疗单位与不同的照护人员可以维持照护的连续性,以改善对老年糖尿病的照护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达到有温度、广度、精度的延续性护理。文章引用:程倪洁, 岑颖欣, 戴靖栩, 叶旭芳, 叶雪威. 延续性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学, 2022, 11(4): 527-533. . 引言近年来,随着人口年龄结构日趋老化,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受生活环境与方式、饮食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下不断攀升。其中,老年人是糖尿病的主要预防对象,目前我国老年糖尿病患病率高达,居世界首位,且发病率仍不断增加 [1]。糖尿病是一种在基因和生存环境共同作用下,由胰岛素分泌或功能失调所导致的一种慢性非传染性高血糖代谢综合征,在中老年人中常见,主要表现为尿量增多、饮水量增多、食物摄入量增多、体重减轻。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长期坚持服药的方式来达到稳定血糖水平的目的,预后不佳。同时,老年糖尿病在多数的糖尿病病人中是一个重要的预防和治疗的对象。大部分的老年糖尿病人缺少医学知识,自我健康管理意识不强,记忆力下降,反应慢,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下降。因此,在住院期间,应加强对住院病人的照顾,特别要注意对长期在家休养的老人进行术后的照顾和护理。根据2018年中国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的报告统计,我国目前对糖尿病的认识率为38%、治疗率为34%、控制率为,基层糖尿病防治工作仍然很繁重 [2],所以,在病人出院后,对延续性护理的要求仍很高。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倡针对慢性病病人开展延续性护理工作,选取各种形式的护理指导,加强慢性病的自我管理与照护能力。无独有偶,《2014版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同样建议要加强院内院外护理服务工作的连续性,并强调强化自身管理、强化卫生知识的重要性。这是我国目前实施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预后,文章将对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运用作一综述,希望能对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治疗与护理起到一定的作用。延续性护理就是应需而生的一种以日常护理为依托,对传统护理中缺失的领域进行补充,对护理模式进行优化的全新护理模式。方荣华 [3] 等以目标取样方式和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的老人期望可以在患病时及时获得护理照顾,而接近90%的老年人则期望能够了解更多老年慢性病防治与护理的相关知识。官庆妮 [4] 对200名糖尿病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后发现84%的患者愿意在出院后继续接受治疗,以得到社区的延续性照顾。这些数据都直观的表明,患者出院后也希望得到专业护理人员所提供的回访服务和健康宣教等延续性护理,帮助其了解糖尿病血糖控制和并发症预防与治疗的重要性,以达到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的目标。2. 延续性护理的必要性随着当前时代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健康发展,人们的思想认识也随之提高,社会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的护理方法已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需要创新的护理方式,以弥补传统护理的缺陷。延续性护理是以日常护理为依托,对传统护理中缺失的领域进行补充,是对护理模式进行优化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延续性护理,不仅深化了传统护理的内涵,而且扩大了传统护理的范围,并使得患者在不同的照护地点或层级间的进行转移时,保证了卫生保健的协调、一致及连贯。延续性护理是医疗与医疗转型的一个关键环节,对患者及健康照顾人员进行健康管理,不仅可以达到病人的需要,而且可以有效地控制病人的病情,提高病人的预后 [5] [6]。根据调查统计,超过一半的疾病治疗费用是由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引起的 [7]。不难发现,随着卫生保健人数的增多,各类医疗诊治成本的不断增加,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治疗负担越来越重,这就需要对患者进行持续的医疗护理。糖尿病的持续时间很长,其特征决定了它必须长期服用药物,并对其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这是困扰很多老年糖尿病病人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糖尿病病人入院后,即使病情已得到了控制,也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措施,建立良好的自我护理意识,并于出院后密切关注 [8]。因此,正确地照顾病人,给予延续性护理是很有必要的。崔菲菲 [9] 等对200例内科、神经科以及肿瘤科的出院老人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后,并在出院后的6个月再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与未干预的小组相比,接受延续性护理的出院老人复发率有较为明显的下降。李恩慈 [10] 等将60名COPD患者分成两组,在仅接受出院指导的患者在半年内有13位再次入院,而受到医院–社区–家庭连续干预患者仅有5位再次入院。故延续性护理是高质量护理中的关键一环,对糖尿病患者而言亦是如此。对糖尿病病人进行高品质的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在医院治疗的时间,降低患者住院成本及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防治发生不良事件,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 [11]。3. 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各种并发症中的运用运用跨理论模型 [12] 作为理论指导,将被访问者的健康行为分为科学的类别,并根据其不同阶段的行为特征进行不同的护理,通过改变患者的健康习惯,逐渐提高患者对糖尿病风险的重视程度,改变患者的健康意识,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从而促使患者的行为发生根本改变,并通过监督保证患者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最终达到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血糖控制。对已经出现糖尿病合并症的病人,要做到治标与治本“两手抓”,从整体上进行治疗。在对症治疗并发症的同时,还要注意血糖的控制。. 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运用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与其他并发症相比,治疗时间相对较长、花费较高。临床上以足部溃疡、感染或破坏为主要特征,多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和下肢动脉血管病变 [13]。2022年版的《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报告中提到,近一半的糖尿病足病人是老年人。如果不能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引起病情的恶化,造成肢体大面积的溃疡,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和残疾。陈立群 [14] 等研究显示,通过在网络平台进行糖尿病足溃疡健康教育的护理后患者对足部护理知识总掌握率远高于住院期间,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水平显著提高。这与延续性护理中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随访模式”相吻合。依托于“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在网络平台进行随访、指导与教育,患者能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线了解学习有关糖尿病的权威和有效的信息。首先,要成立一支由资深医师、专科护士和护士长组成的专业护理团队 [15],负责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然后由护士长和主任医师负责解答患者的问题 [16]。向糖尿病人传播健康知识的内容,如“如何预防糖尿病足?”、“如何延缓糖尿病足的恶化?”、“如何进行足部的自我检查和保护?”等。这些内容在医师的检查下,将会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上传到群里或公众号进行宣传,亦或是通过发送网站链接 [17],让病人在闲暇之余自主查看学习。除了在“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衍生的网络平台的随访模式,传统的电话随访也是一种简单、实用、相对便宜的方式。它是一种最便捷的延续性护理方法,被广大基层医疗机构所采纳,并受到慢性病病人的青睐。通过电话随访,定期跟踪,可以掌握患者的康复状况及临床表现等,以便远程掌控,并指导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18],保证患者的预后,确保患者的病情稳定,延迟,降低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运用汪叶青 [19] 选取了18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数据统计发现老年糖尿病病人中高达63%的出现了并发症,以冠心病为最高,可达到16%。从徐妙云 [20] 的研究结果可知,通过电话随访、家庭访视和社区指导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采取打电话或上门探访的传统方式,了解患者出院后后续的身体恢复情况与血糖控制状况,并依据患者的近期情况给予适当的建议与帮助,使患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具有针对性的正确护理,在家中就能够获得专业有效的护理指导。例如告知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要避免重体力劳动,但可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强度适宜有氧运动,注意休息与锻炼合理结合。同时,建立病人的个人健康档案,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用药、联络方式、现地址等信息,并对住院过程中患者血糖水平、降糖药物使用情况、并发症发生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完善的电子档案将会进一步提高社区老人的糖尿病防治工作的效率。建立健全的居民慢性病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对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预防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病人离开医院后,可以根据患者个人的医疗资料,依据医院的就诊记录、疾病诊断、病程记录等,给予病人持续的照护,通过随访、复查等,详细询问病人的近期病情、用药、饮食、运动状况,并根据病人的病情、用药、饮食和运动状况,适时调整护理方案 [21]。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实行延续性护理,实现了医院和家庭、家庭和社区甚至是医院和社区之间的三个不同层面的信息交换,掌握患者的动态病情变化,督促患者坚持锻炼和长期服药,有利于患者提高对生活的满意度,增加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 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运用《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在2020年的数据统计中表明,如今我国糖尿病患者中有20%~40%伴有肾病,目前已经成为慢性肾病以及终末期肾病较为重要的病因。患有糖尿病的人,虽然出院后病情有所好转,但并不意味着痊愈,还需要在出院后进行自我治疗。为了有效地将医院的护理和出院后的护理联系起来,医院的护理工作可以持续进行,应在患者离开医院前发放印有糖尿病方面的保健知识的健康指南小册子。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教育,并为患者编制个性化糖尿病出院手册,包括饮食、运动、药物等 [22],告知患者要注意定时的复查血糖水平和定期的复查跟踪。最主要的是要让病人按照医生的指示按时服药,避免出现高血糖、低血糖等情况。此外,刘红 [23] 等研究的9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延续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合作程度和自我管理能力。故可采取在社区定期开展“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主题讲座的方式,并且编写《糖尿病患者健教手册》 [24],内容涉及糖尿病和各种并发症,方便病人和家人阅读。努力确保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可以受到全面的糖尿病教育,对糖尿病有足够的认识和掌握自我管理、自我护理的技能。后续配合延续性护理中的建立健康档案、电话回访、上门访视等方式,最大程度地激发病人的积极性,指导病人主动配合,提高治疗依从性,并强化血糖监测及控制,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出现,改善病人的生活品量。. 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运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不但会使病人的视觉受损,还会使病人的生活品质大大降低,这往往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和心理压力。近来的研究显示 [25],相比于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病人,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更有可能产生诸如忧虑、消沉和沮丧之类的不良心情。负面情绪不利于治疗的持续开展,最终对治疗效果和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延续性护理中定期进行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刘维春等 [26] 研究显示心理护理干预可更好地促进血糖值、消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所以,在做好一般常规护理的同时,采取激励式心理护理 [27] 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也是必不可少。激励式心理护理是一种个性化的综合护理新模式 [28],护理人员可引导病人从“饮食控制”“血糖控制”“眼科定期检查”等几个版块建立目标,再将小板块中的内容具体到每天后划分为可以达到的小目标。每次病人达到较小的目标时,都能获得奖励。以通过鼓励、赞扬、奖赏等方式来激励病人的积极情感,从而使病人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同时以鼓励的口吻与患者进行交流 [29] 可以提高病人的自信心,提高病人的精神状态。在护理过程适时给予患者肯定与夸奖,使依从性高、积极性高的患者增强信心,有助于患者配合治疗,养成规律吃药的良好习惯。激励式心理护理相比传统的一般护理,更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医院及社区护理人员将患者的消极情绪分为逃避情绪、妥协情绪、烦躁情绪和郁愤情绪,并视情绪、压力状态的不同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30]。并通过鼓励的方式调动患者的治疗积极性,让患者全程参与到自我护理的过程中来,以开朗、豁达的正面心态面对疾病,进而提高病情恢复效果。4. 展望与建议. 加强政府支持就当前的状况来看,十有八九的三甲医院的就诊者络绎不绝,而基层的社区卫生站的就诊人数却屈指可数。由于大家更信赖综合性医院,所以当需要就诊时越来越多的患者更愿意选择三甲医院,这也是实施“双向诊疗”所要面临的挑战。因此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并落实这一制度,做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此外,为防止在转诊过程中大小医院发生利益冲突,需投入更多的医疗资金。首要的是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营造一个良好环境,提升人民群众对基层卫生服务的信任感,甚至产生依赖感。在政府支持的基础上加大医疗投资,引进优秀的高层次人才,更新优化较为落后的医疗设备,改善就诊环境,使得基层医院也有高诊治水平 [31]。. 加快“双向转诊机制”的建设与完善由医院专业护理人员制作住院糖尿病老人的个人资料卡,在出院前采集并记录除了基本的个人信息外的院内诊断、其他合并症等。出院后,把病人的资料交给病人所在的社区,由他们进行系统的持续管理,并与上级医院保持紧密联系,保证医院与社区之间的时刻进行较好的交流沟通,防止在出院后出现护理服务无法延续的现象 [32]。一旦老人的病情出现了紧急变化,医院、社区、家庭都会积极配合,及时将其送到就近的医院,在转入、转院、转出三个环节中,做到了无缝衔接和双向转诊,保证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得到持续的医疗和服务 [11]。. 建立延续性护理服务的品质控制制度效果评价不仅能对结果进行分析,还是指导改善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汪晖 [33] 等的调查发现,在44家综合性医院中,只有近一半()对延续性护理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建议各医院结合实际,制订有针对性的延续性护理品质管理规范 [32],从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延续性护理效果、延续性护理过程、病人指标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加强护理品质监督的力度,健全管理制度,实现集体化、规范化、法治化,可以通过不断的评估,进而不断改善护理质量 [34],给患者带来良好的体验。5. 结束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群体随着年龄结构的老龄化迅速增大,已成为糖尿病的主要群体。在延续性护理期间,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照护能力,将对护理人员的过度依赖转变为对自身的积极管理 [35],从而实现了对老年糖尿病病人血糖的监测控制,并将其维持在正常水平。由于糖尿病并发症致残、致死率较高,加上未能有效控制血糖,需要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管理。采用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性护理方案的实施可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病情恶化,从而使病人的生活品量得到提升。参考文献[1] 潘琦, 郭立新.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要览[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2, 14(4): 1-6+69.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 [J]. 中华内科杂志, 2022, 61(3): 249-262. [3] 方荣华, 邓学学, 李霞. 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护理需求调查[J]. 华西医学, 2016, 31(4): 759-761. [4] 官庆妮. 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社区延续护理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昆明: 昆明医科大学, 2015. [5] 彭文亮, 徐文丽, 龙春云, 唐云. 延伸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90): [6] 王少玲, 黄金月. 延续护理实践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护理管理, 2017, 17(4): 433-438. [7] 易秋. 我国慢性病的现状与挑战及应对策略[J]. 养生大世界, 2020(10): 63-65. [8] 于洁, 郭振刚. 慢性病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现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40): [9] 崔菲菲, 王木桃. 基于“智慧养老”下的社区老年人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效果[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 20(9): 94-96+113. [10] 李恩慈, 王牡丹, 陈连国, 周慧洁, 程恒金, 邵赛丹. 医院–社区–家庭联动式延续性护理照护模式的构建及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与康复, 2022, 21(3): 50-52. [11] 方慧, 唐茂婷, 施雁. 延续性护理在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研究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 2019, 34(12): [12] 刘桂芳, 莫结霞, 黄素枰, 梁少琼.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在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 2018, 16(15): 1900-1902. [13] 龙美岑, 温贤秀, 李蓉. 糖尿病足溃疡风险分级及患者足部护理行为的研究现状[J]. 现代临床医学, 2022, 48(2): 149-152. [14] 陈立群, 汤惠君. 基于互联网平台下的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转归的影响[J]. 糖尿病新世界, 2022, 25(1): [15] 姜正芳. 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应用延伸护理的效果分析[J]. 系统医学, 2021, 6(19): [16] 付悦, 孙波. 微信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病人自我血糖管理中的应用[J]. 循证护理, 2018, 4(6): 543-545. [17] 印红. 基于微信平台的糖尿病延续护理现状[J].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20, 30(1): 39-43. [18] 韩书环, 王辉. 电话随访出院患者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 12(14): 28-31. [19] 汪叶青, 张春槐, 黄曙锋. 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北京医学, 2022, 44(3): [20] 徐妙云. 基于互联网+延续性康复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22, 26(18): [21] 陈佳佳, 郑元裕. 延伸护理及居家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 2020, 27(4): 505-506. [22] 申丽娜, 张真真, 朱晓嬿. 我国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延续性护理进展[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0, 27(7): [23] 刘红, 韦伟. 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健康教育结合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 18(14): 2111-2114. [24] 徐顺英. 品管圈在糖尿病患者出院指导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46): 46-47. [25] Zhang, B., Wang, Q. and Zhang, ., Jiang, L., Li, L. and Liu, B. (2021) Association between Self-Care Agency and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BMC Ophthalmology, 21, Article No. [26] 刘维春, 叶碧青, 黄淑鹏. 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 心理月刊, 2022, 17(7): [27] 李伟霞, 黄月桂, 皮玉红, 胡荣. 激励式心理护理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和预后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 19(5): 720-723. [28] 杜秀莲, 王孔专. 激励式心理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对老年骨盆骨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 49(14): 1906-1908. [29] 吉焕彩, 王欢. 放松式和激励式心理护理对肝硬化患者负性情绪及希望水平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 2021, 28(7): 969-970. [30] 彭晓艳. 激励式心理护理对主动脉夹层支架置入术患者生理、心理应激状态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 2021, 41(4): 104-105. [31] 陈小佳. 关于我国医联体中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 经济师, 2022(2): 241-242. [32] 葛亚男, 张郁澜. 福州市医疗机构延伸护理服务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 全科护理, 2020, 18(16): 2008-2011. [33] 汪晖, 杨纯子, 徐蓉, 曾铁英, 尹世玉, 陈英. 我国44所综合医院延伸护理服务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J]. 护理研究, 2016, 30(4): 465-468. [34] 张建华. 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提高护理质量[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 29(12): [35] 刘雅静, 马沛, 陈慧芳. 延续性护理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16(2): 5-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道德、价值、法律观念的增强,现代社会要求一名合格医生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医生应该本着严于律己的精神不断学习完善自己,提高个人的素质,而医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下面是搜索整理的临床医学论文题目大全105个,供大家参考阅读。临床医学论文题目大全一: [1]定西市疑似风疹标本ELISA与RT-PCR法检测分析[2]居家吞咽康复操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3] MR扩散加权成像与不同成像序列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定性诊断价值临床研究[4]经静脉内耳钆造影MRI对可疑梅尼埃病的诊断价值[5]基于三种试剂盒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的动态变化[6]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社会缺陷及认知功能的影响[7]驻地医院联合整建制驰援医疗队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护理管理实践[8]宫颈癌术后延伸野螺旋断层放疗与固定野调强放疗剂量学比较[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恢复期肛拭子中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评价[10]数字OT训练系统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ADL的影响[11]肌内效贴技术结合针刀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研究及安全性分析[12]吞咽功能训练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13]穴位肌电生物反馈联合rood技术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14]三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HIV抗体的价值比较[15]探讨认知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16]综合护理措施在手术室切口部位感染预防的应用研究[17]气管切开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肺康复护理体会[18]优质护理应用于宫颈球囊在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促进自然分娩的实践效果[19]社区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20]集束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21]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22]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分析[23]试论医务社会工作在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环境构建过程中的作用[24]~(125)I粒子源剂量计算参数模拟研究[25]左氧氟沙星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及耐药机制的研究[26]2009—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吸毒人群HIV、梅毒和HCV感染状况及其行为特征[27]临床护理路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28]沙门氏菌主要流行血清型耐药性的研究进展[29]学龄后腭裂术后语音障碍患者语音训练方法研究[30]不同严重程度认知障碍组脑内血管周围间隙研究[31]多系统萎缩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静息态低频振幅研究[32]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局部一致性分析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初步研究[33]静息态fMRI评价脑瘫患儿手术前后的脑功能[34]自闭症儿童早期大脑过度发育的sMRI研究[35]老年重症监护室糖尿病患者血糖难控制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分析临床医学论文题目大全二: [36]磁共振血管造影侧枝血管在卒中机械取栓术后预后中的应用价值[37] T单体素磁共振波谱成像离体及在体检测2-羟基戊二酸效能初探[38]基于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的高血压患者早期左房功能障碍的定量研究[39]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对OSAHS患者心脏的研究[40]IVIM-DWI技术对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效果的应用研究[41]骨折内固定术后复查MAVRIC-SL序列去金属伪影的研究[42]大脑中动脉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FVH-DWI匹配性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43]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价值[44]磁共振诊断精囊腺囊肿并结石1例[45]干燥综合征腮腺MRI的研究进展[46]磁共振弹性成像技术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新进展[47]重症胰腺炎并发腹腔高压的影像学研究进展[48]腹针加头针联合艾司唑仑片治疗原发性失眠45例[49]康复护理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50]骨科术后患者康复锻炼的重要性[51]X光片和多排螺旋CT、MR对骨关节创伤的诊断对比[52]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左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诊断价值[53]二维联合三维超声在胎儿唇腭裂中的应用价值[54]心脏超声与心电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效果及检出率影响分析[55]浅析CT影像学技术应用于周围性小肺癌中的诊断价值[56]胎儿肢体及手足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及图像分析[57]CT三维重建对微小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58]眼内肿瘤超声弹性成像的鉴别诊断价值[59]临床与影像护理的有效配合对脑卒中患者磁共振检查中的作用分析[60]低、高频探头超声联合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61]肝纤维化分期诊断中磁共振弹性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62]小儿肾病综合征并肺动脉栓塞的CT表现及临床护理[63]腹部CT检查对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价值[64]CT增强扫描中离子型与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副反应对比效果分析[65]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诊断前列腺疾病临床效果观察[66]临床护理路径(CNP)标准在CT增强护理中的应用疗效分析[67]核磁共振波谱检查在前列腺癌诊断及病情判断中的应用疗效分析[68]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对肾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69]百里醌通过激活SIRT1/STAT3通路对脓毒症所致大鼠肝损伤和糖代谢紊乱的保护作用[70]艾滋病模型中关键指标SIV DNA绝对定量微滴式数字PCR技术的创新应用临床医学论文题目大全三: [71]113例肠杆菌科细菌血流感染临床特征与病原分析[72]多模态多维信息融合的鼻咽癌MR图像肿瘤深度分割方法[73]断层径照治疗局部中晚期下咽癌的剂量学研究[74]尼帕病毒Taqman q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75]利用宏基因组纳米孔测序方法检测模拟临床样本中的基孔肯雅病毒和辛德毕斯病毒[76]三维全容积成像技术评价高血压是否合并超体重患者左心室容积及收缩功能[77]康复者血浆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疗效分析1例[78]辽宁省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79]批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救治护理工作实践与思考[80]重症监护室肺癌患者拔管后经鼻高流量氧疗与储氧面罩吸氧有效性的比较[81]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移植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及影响因素分析[82]应用PDCA循环法护理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效果[83]方舱CT技术进展与临床应急使用现状[84]应用上肢康复操视频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85]发热门诊与隔离病房无缝隙对接在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管理中的效果研究[86]快速康复护理对骨折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研究[87]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评价[88]优质护理措施在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的应用分析[89]综合护理对糖尿病甲状腺癌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相关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90]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流程的探讨[91]老年糖尿病疾病护理管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评价[92]品管圈在提高居家胰岛素笔废弃针头回收率中的应用[93]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老年阑尾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观察[94]糖化血清白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意义[95]电话随访联合IMB模型的健康教育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自护能力的影响[96]综合性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心律失常行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97]糖尿病患者的内科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及其有效性分析[98]全面护理干预在结石性胆囊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观察[99]目标性护理干预在肺癌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100]探讨护理对策及生活方式指导对糖尿病性脑血管疾病的影响[101]72例2型糖尿病患者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治疗后的护理[102]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103]静脉微量泵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对策[104]动态血糖监测指导下的个体化营养联合瑜伽运动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105]整体护理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以上就是关于临床医学论文题目大全的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写论文时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选题,论文题目有了明确的选题后才能确定整个论文内容组成部分,而且医学类专业论文撰写的选题如果没有一定的新颖性,是很难投刊发表的。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医学类论文的题目有哪些_医学专业论文题目150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西医结合论文题目

1、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肿瘤化疗患者消化道毒副反应的疗效观察

2、 基于玄府理论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思维模式的构建

3、 中西医结合防治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的影响

4、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5、 消化心身疾病中西医结合整体诊治专家指导意见

6、 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7、 中西医结合新思维辨治脓毒症核心病机

8、 社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9、 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

10、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11、 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13、 胆石症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14、 癌症防控需“消灭+改造”的持久战——中西医结合值得期待

15、 中西医结合消化内镜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述评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19、 早泄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试行版)

20、 中西医结合改良肌内效贴对膝骨性关节炎影响的临床研究

21、 中西医结合疗法 对子 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激素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22、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疗效Meta分析

24、 中西医结合早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30例疗效观察

25、 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26、 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27、 放射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28、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肺损伤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29、 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展合理用药咨询门诊的实践与分析

30、 慢性前列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31、 慢性荨麻疹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32、 中西医结合治疗腺性膀胱炎研究进展

33、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34、 痔疮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3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36、 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37、 短期规律中西医结合运动康复对冠心病病人心肺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38、 心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重点、策略及 方法

39、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的效果分析

40、 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肝胆胰疾病的现状与展望

41、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病的现状与展望

42、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43、 中西医结合是系统化管理和个性化治疗的统一——从中医院管理和突出中医特色看中西医结合

44、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45、 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现状与展望

46、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疗效评价

47、 《中西医结合老年衰弱评估量表》的构建研究

48、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

49、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及血糖水平的影响分析

50、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护理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

1、人文护理模式应用于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2、家庭协同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影响

3、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4、探讨高职院校护理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OSCE考核方案在PBL护理实验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及研究

6、案例讨论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7、高职高专护理"三校生"病理学 教学方法 改革实践性探讨

8、精细化护理模式对眼科手术患者康复及护理质量提升的作用

9、全面护理对产妇中转剖宫产发生率的改善作用

10、本科护理伦理学课程的教学研究分析

11、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影响

12、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

13、团体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血糖水平的影响

14、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知识认知及足部护理行为的影响

15、循证支持下针对性护理开展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价值

16、行为转变理论的整体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

17、糖尿病产妇生产引起新生儿皮肤损伤的护理

18、优质护理对老年糖尿病疾病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19、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采取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的护理体会

20、手术室护理干预在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1、全过程针对性营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22、标准化护理干预对胃溃疡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及内镜检查依从性的影响

23、微信平台的健康 教育 对高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价值体会

24、小儿肺炎合并糖尿病的整体护理临床效果观察

25、患有糖尿病骨科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26、营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27、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影响

28、中医情志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应激及血糖波动的影响

29、多样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30、血糖信息化在提升血糖监测率PDCA循环护理模式中的作用

31、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32、 儿童 抗癫痫药物超敏综合征临床特征及其护理干预策略分析

33、小儿推拿配合抚触护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

34、重力喂养配合体位舒适护理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影响

35、近二十年我国养老护理人员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36、护理管理在骨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37、团队培训模式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观察

38、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国内外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研究比较分析

39、围术期全流程综合护理在 种植 牙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40、三年制护理专科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41、成人线粒体肌病护理1例

42、人体解剖学课程"运动系统"部分微课教学效果评价--以甘肃中医药大学2018级高职护理专业为例

43、趾骨骨折术后恢复期中医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44、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静脉溶栓治疗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45、护理干预在降低手术室患者手术应激中的应用

46、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应用观察

47、分级护理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临床救治中的护理效果

48、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49、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78例的优质急诊护理体会

50、肾内科病房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的实施与效果分析

医学检验免疫毕业论文题目

1、基于纳米颗粒的分子展示应用于超灵敏检测

2、SLE患者中几种新型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诊断价值的探讨

3、多肽酶检测和细胞表面荧光标记的新方法研究

4、区域检验服务协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5、胶体金喷膜仪的设计与开发

6、重庆市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的调查研究

7、基于氧化石墨烯和硫化铅纳米颗粒的荧光生物传感器研究

8、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快速诊断金标试纸条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9、纳米粒子免疫层析法在检测异位妊娠和膀胱癌中的应用

10、现代医院检验科模块化设计研究

11、酶免工作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血清快速测定的性能评估

13、基于微型压电与光谱生化分析系统的POCT新技术研究

14、长江三角洲地区犬猫皮肤真菌病调查及体外药敏试验

15、我国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6、基于电化学分子信标基因传感技术的HIV-1核酸检测新方法研究

17、Free β-hCG和PAPPA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的研制

18、乙肝快速分析仪的研究与开发

19、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中PPAR γ的作用研究及相关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建模分析

20、综合性医院医学检验资源优化管理研究

21、全自动多功能免疫检验过程关键问题的优化研究

22、HMGB1通过NF-κB激活TGF-β1诱导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

23、若干病毒感染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24、现代综合医院检验中心空间设计研究

25、大型公立医院创建医学独立实验室可行性研究

26、高血压病证型与血清褪黑色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7、医用臭氧与α-干扰素对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28、网织血小板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应用

29、G公司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30、临床毛细管电泳的研究

31、基于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的纳米金免疫层析试条定量测试的研究

32、贫铀长期作用后的吸收分布特点及其主要蓄积器官的损伤效应研究

33、基于磁性微球的PMMA微流控免疫分析芯片系统的研究

34、hr HPV、L1壳蛋白、p16蛋白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及诊断价值研究

35、76例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及预后

36、国产化学发光法诊断系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评价

37、蛋白A-藻蓝蛋白β亚基双功能蛋白的性质及其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38、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开展现状及检验项目合理化设置研究

39、__医学检验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40、胃肠肿瘤标志物诊断大肠癌之检验医学实践

41、广州KM公司分析前流程优化方案制定

42、医学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43、脑脊液中ADA、LA、CRP、LDH的检测在小儿颅内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44、MiR210和Stat3全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的表达通过HIF-1α通路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45、医学检验器材智能化物流系统的设计与运营

46、上海市嘉定区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检验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47、六西格玛管理在临床检验流程中的应用研究

48、基于纳米材料修饰的新型生物传感器检测D-二聚体

49、新城疫快速诊断金标试纸条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50、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蛋白的原核表达和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分子诊断研究

2021医学类论文的题目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儿科医学论文题目

★ 2021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 2021策论文范文6篇

★ 关于医学的学术论文(2)

★ 医学论文选题的四大基本方法

★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大全选题

医学论文2018年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范本

引导语:毕业论文是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医学硕士毕业论文范本。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目前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卵巢癌的发病率高,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第一、二位。以手术治疗为主同时辅助化疗是宫颈癌、卵巢癌重要的治疗手段。紫杉醇作为植物类抗肿瘤药因为疗效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其即刻性过敏毒性反应的后果严重,给临床护理带来风险。本文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妇科应用紫杉醇为主联合化疗治疗宫颈部、卵巢癌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其护理方法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本组宫颈癌、卵巢癌患者26例,年龄25~64岁,平均39岁。宫颈癌7例,均为宫颈鳞状细胞癌,4例为术前诱导化疗,5例为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后的辅助化疗; 卵巢癌19例,为卵巢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

化疗给药方法

为预防紫杉醇稀释剂聚氧乙基代蓖麻油发生急性过敏反应,用药必须预处理,即化疗前12h和6h分别口服20mg,注射输注前30min,苯海拉明 50mg肌内注射和雷尼替丁50mg静滴。紫杉醇每次用量180~210mg,间隔3~4周。宫颈癌术前诱导为1周,1~2个疗程。

25例患者完成全程化疗,2例发生过敏反应,其中1例较严重改用其他化疗方案; 4例出现轻度胃肠道副反应,1例出现静脉给药药液渗漏,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

化疗前护理

①化疗前详细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和心脏病史。②用紫杉醇前必须进行预处理,是预防过敏反应的关键,护士必需严格遵医嘱按时给、苯海拉明、雷尼替丁等药物。③用药前准备好心电监护、吸氧装置、注射液、盐酸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等急救药品。

心理护理

对于年轻患者或者首次化疗患者,患者难以接受病情,易产生怀疑、不愿面对现实、抑郁、恐惧心理,并认为癌症是绝症,无法医治,部分患者消极对待治疗。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应耐心讲解国内外应用紫杉醇联合化疗治疗的效果,列举科学数据和成功病例除其顾虑,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使其主动配合化疗治疗及护理。对于复发或反复化疗患者,患者因为疗效不佳对治疗信心不足,应与患者及家属做好密切充分的沟通,防止出现消极、悲观情绪。对所有患者要介绍药物疗效、用药途径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使患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配合治疗。要体贴患者、理解患者的心情和诉求。

过敏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紫杉醇过敏反应属于I型过敏反应,轻度I型过敏反应发生率40%,重度发生率大约为2%。80%的病例在紫杉醇用药后10 min内出现,最常见的症状为面部潮红、皮肤红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严重过敏反应表现为支气管痉挛性呼吸困难、脉搏加速、低血压甚至休克,后果严重,必须高度重视,为预防过敏反应,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化疗前12 h和6h分别口服20 mg,注射输注前30 min,苯海拉明50mg肌内注射和雷尼替丁50 mg静滴。②用药前备好氧气、心电监护装置,急救药品。③输注紫杉醇时,使用专用的非聚氯乙烯输液器,末端装有的过滤器,可防止紫杉醇稀释液中细小微粒进入患者体内。④输注紫杉醇80qo病例在用药IO min内出现反应,因此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在输注开始的10 min内.滴速10滴/min,若无不适,可将滴速调至45滴/min。⑤运用试用量,即先静滴30 mg,30 min IAJ用完,没有反生严重过敏反应后 h点滴完全量。⑥专人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化疗开始即给予心电监护,输注中每隔10mln监测1次血压、脉搏、呼吸,专人看护30 min,以后每1 h测1次,并详细记录监测情况,应严密观察、询问患者有无不适,以及时发现过敏反应;本组有3例患者l0min内出现面部潮红、心率加快,立即暂停用药,用20 mg静脉注射、吸氧,约30 min后症状缓解,剩余药量以30滴/min用完。这些反应可能与紫杉醇注射液中所含稀释剂聚氧乙基代蓖麻油有关;l例患者经处理后症状不能缓解,呼吸困难停用紫杉醇方案改用其他化疗方案。

心性的.护理

紫杉醇的心性主要有: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房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以心动过缓最常见,发生率 30%。用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心脏病史,用药时给予全程心电监测,动态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并询问患者的不适症状,防止发生严重的心性。如发现异常心电图形立即停药,请心内科医生评估心功能,给予对症处理,减轻心性反应。

预防静脉炎护理

正确的给药途径可以防止静脉炎,首先要有计划,合理选择和保护静脉血管,从远端向近端,逐渐向近心端,左右侧轮流交替;应用静脉留置针,动作轻柔,选柔软、直、有弹性的血管,保证穿刺准确成功率,防止反复穿刺造成皮下瘀斑或血肿,必要时使用颈内深静脉置管术或PICC置管术;在化疗前先用生理盐水引导确保针头在静脉中方可用化疗药物,化疗药物输注结束后再输注等渗盐水50 -100 mg,减少药物的刺激作用;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药液外漏、红肿、硬结。若药液漏出血管外,及时停药,抽吸血管内药液、局部冷敷33%硫酸镁、外涂喜疗妥软膏。

骨髓抑制护理

紫杉醇对骨髓有抑制作用,一般发生于化疗后8-10 d,为骨髓的造血功能受到抑制,主要引起白细胞下降,当白细胞低于×109/L时应给予保护性隔离,防止感染,发生败血症,每日紫外线消毒房间,居室要清洁卫生,减少探视,医护人员接触患者要戴口罩,不接触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亲属和医护人员。血小板低于50×109/L者要注意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等异常,嘱患者卧床休息、慢活动、避免外伤、用软牙刷;各项护理操作轻柔,防止出血。

紫杉醇的胃肠道反应常有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等,影响患者进食和正常的消化活动,频繁呕吐会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化疗开始正确评估治疗所带来的痛苦,做好护理措施包括:①选用有效的镇吐剂;②选用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调整进食时间,避免在化疗前及化疗后1 -2 h进食;③分散注意力,如听音乐、看电视、看报、做游戏或与家人聊天等;④出现呕吐时及时清除呕吐物,做好口腔护理,减少不良刺激。

脱发的护理

紫杉醇脱发发生率80%,首次化疗前要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脱发发生的可能性,及停药后可重新长出更亮、更好的头发,让患者心理上有准备;对化疗后出现脱发的患者,鼓励其说出感受,帮助其选择合适的假发或带头巾,减少患者因形象紊乱而造成忧虑、悲伤等不良情绪。

4 小结

紫杉醇为植物类抗癌药物,已广泛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的恶性肿瘤辅助化疗。通过对应用紫杉醇为主联合化疗治疗的32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我们体会在临床化疗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全面掌握化疗药物毒性反应特点,化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并观察药物毒副反应, 做好各项防范措施,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可以预防和减轻毒副应,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医学学士论文

临床医学主要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致力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临床医学学士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 摘要】 医学后期教育是指医学生4年级进行临床课程学习和实习的阶段,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的过程,是由医学生到医生的过渡,随着社会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日趋多元化,职业道德素质已成为医疗机构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之一,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尤其是在高校医学教育的后期应始终做到医德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培养具有良好医德的学生,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关键词】 医学生 医德教育 医学后期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预防为主,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原则是我国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提高医疗行业社会风尚的关键一环。而临床实习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业务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医学事业的状况和发展。因而在见习、实习阶段就注重培养他们高尚、严谨的医德医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本文就临床医学生后期学习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内涵、途径和方法进行论述。

一、对医学高等学校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

为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学校教育中既要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训,又要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医学模式已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就要求医学生将自身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提高到新的高度。此外,在医学教育上,临床医学生的后期教育主要以临床见习和实习为主,这就要求学生,要尽快适应新的人文科学与医学交叉的开放式医学教育体系,成为以人为本,基础、临床、预防医学知识贯通的全面型综合人才。因此,医学生后期学习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立足于脱离单纯的生物医学的思维模式,培养观察社会待人接物的人文素质,提高对患者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分析能力,学会从患者的社会背景及心理变化出发,对疾病进行全方位的诊断分析。

2.高等教育的需要

在医学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明确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医学高级人才作为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广义的讲,高校(包括高职)阶段,是人一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不仅是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西方的文化产品大量涌入,学生很容易感受到各类意识形态,广泛接触世界多元文化。各种文化之间的混合与碰撞将加剧学生成长过程中选择与确立价值观的困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道德教育也必须不断深化和拓展。[1]另一方面,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许多家长把培养子女成才片面地理解为掌握文化知识,而对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则不闻不问,这一切都要求高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能够缓解医患矛盾

目前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部分医生的服务理念与思维方式仍停留在“以医为尊”、“重病轻人”等水平上,服务言行就表现出不愿向患者多解释,交往中对患者不够尊重,缺乏人文交流与情感交流。而现代医学要求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术,还要有社会良知、社会责任感。对患者多一份关爱、理解、策略和技巧,是自己素质完善的展示,也是建立协调融洽的新型医患关系的基石。因此,从实习阶段就开始注重培养医学生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对端正行业作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起到积极作用。

二、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

我国传统的医古文在医德教育方面从4个方面对医德教育内涵进行了总结:①对健康和生命的终极关爱;②去功利的人生价值观;③不拘成规、勇于探索的精神品格;④审慎严谨、时时自省的行医作风。[2]现阶段,我国虽然对于医德没有具体的固定模式要求,但按照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总体要求;结合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和医学类职业要求以及医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在总结多年医德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探讨医德教育应具有的内涵。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用“三义”教育统领学生医德教育: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贯穿医德教育的全过程,并置于指导地位,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

其次,通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基本掌握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正确看待世界、看待社会和人生。并具有敬业精神,能较深刻地理解医学的人文内涵,确立正确的医学价值观,提高其对医学社会价值、道德价值的判断能力以及医学行为抉择能力。

第三,进行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使医学生形成热爱人、尊重人、相信人、平等待人等品质,遵守社会公德,正直坦率、助人为乐,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医患、医护、同事间的关系。

第四,医学人文精神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学医的目的是对人的爱和关怀。使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病人、讲求公正、追求和谐、力行善美,具有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操守。[3]

原卫生部部长高强在“2006年全国医院管理年工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对医疗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技术水平,更要注重思想、道德、作风教育和法律、纪律培训……使年轻医务人员既掌握扎实的医疗技术,又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在和谐社会中,实现医者尽其能、患者医其患,医患共相依、雨水一家亲,是我们努力奋斗的基本目标”。

三、医学生后期教育中医德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1.提高医学生自身素质,培养人文品质。

提高医学生自身素质,加强人文修养,引入“精神助产”法,将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观念,外化为道德行为医学在具有显著的自然科学属性的同时,还具有显著的人文科学性质,[4]社会呼唤人文精神,提倡以人为本,珍视和关注生命。对医生来说,人文关怀是其最基本的服务态度。医学生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是由后天修养的程度决定的。少数学生沉醉于当代社会的斑斓色彩之中,疏忽了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他们或者尚未完全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或者社会公德的自我培养留下了缺陷。“精神助产”的要义在于:真理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内心,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通过交谈和讨论,消除错误和模糊的认识,唤醒学生的意识,从而发现真理,[5]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所以作为未来社会的人道主义者,在校期间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不断培养自己的“尊重生命、崇尚正义、爱岗敬业、心胸宽广”等人文品质。只有这样,患者在就诊时才不会感到治疗仪器的冰冷和自己的孤独无助。

2.提高带教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完善榜样示范作用。

由于当今医学生价值观念冲突加剧,价值取向多元化,传统的“高”、“大”、“全”式的榜样示范法效果弱化,甚至引起一些学生反感,[6]学生都具有向师性和模仿性的特点,教师的态度、立场观点、言行举止成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育因素。因此,临床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带教过程中率先垂范,做到为人正派,光明磊落,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临床上对每个患者都要做到认真、体贴、和蔼;对患者一视同仁,对尊者不卑,对贫者不傲,不以职业之便拉关系、办私事,严于律己,洁身自爱。作为一名临床医学教师,治好患者和教育好学生是同样艰巨而重要的,但后者对社会的影响更深远。如果我们培养出一个良医,则可能造福一方;如果我们培养出一个庸医或贪医,则可能祸害一方。

3.加强学校、临床医院的合作

学校方面。在学生进入临床之前,学校应帮助他们树立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观和医德观,增强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为他们的临床医德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程学习中可以通过入学教育、思想品德修养课、法律基础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法制与纪律教育,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法制观。通过医学伦理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医德原则、规范、范畴的教育,阐明医德与医术关系。同时通过“早期接触临床”,在参观医院、见习、卫生调查等活动中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地接触社会、医院和服务对象,接受医德熏陶和感染,逐步懂得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医术精湛,还要有高尚的医德情操。

医院方面。医院作为医学生后期教学的执行者和管理者,对他们医德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中进行医德教育,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开展床边教学,结合患者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总结自身医疗服务中的经验教训;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分析违反医德规范、丧失医疗道德造成的事故和案例,从而促使学生在比较思考中定位,自觉提高医德修养,养成良好的医德行为和习惯,最终促使学生把外在的医德原则、规范转化为内在的医德信念和品质,牢牢确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价值取向。在具体工作中,首先要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医德育人环境,要健全医德教育的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奖惩结合,保证医德教育的顺利进行。

总之,临床实习生后期教学的医德培养教育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应该结合卫生行业的特点,采用“立体、多面教育与集体影响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进行专业技能实习的同时,狠抓医德医风教育,培养医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意识,坚守医学人文信仰,成为“懿德善能”、“德艺双馨”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 静.论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职教论坛,2004(26)

2 季春元、邹 丽.医古文中的医德教育内涵[J].卫生职业教育,2007(12):28~29

3 吴海峰、张明勇.对医学生医德教育几个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013~1014

4 李凤英.融医德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4):106、108

5 北京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6 董晓星、陈家麟.论榜样示范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9):58

2018年医学论文

医学论文题目是医学科技信息着录体系和索引等二次文献的重要内容,是医学文献检索的主要标识。医学论文题目必须要够专业才行。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专业的医学论文题目选题免费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经典专业医学论文题目

1、护理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

2、高职医学美容专业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实践浅析

3、中医骨伤专业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实践的探讨

4、护理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基于MindMap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信息方向)课程体系建设与发展探讨

6、不同专业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探讨

7、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教学 方法 初探

8、非口腔专业医学生口腔健康认知和行为的调查

9、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教学体会

10、四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优化整合及数字化实践教学的应用

11、护理专业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

12、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影像成像理论与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整合的思考

13、临床专业医学生心理压力源调查与对策

14、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医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15、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临床医学论文题目

[1]定西市疑似风疹标本ELISA与RT-PCR法检测分析

[2]居家吞咽康复操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3] MR扩散加权成像与不同成像序列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定性诊断价值临床研究

[4]经静脉内耳钆造影MRI对可疑梅尼埃病的诊断价值

[5]基于三种试剂盒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的动态变化

[6]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社会缺陷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7]驻地医院联合整建制驰援医疗队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护理管理实践

[8]宫颈癌术后延伸野螺旋断层放疗与固定野调强放疗剂量学比较

[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恢复期肛拭子中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评价

[10]数字OT训练系统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ADL的影响

[11]肌内效贴技术结合针刀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研究及安全性分析

[12]吞咽功能训练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13]穴位肌电生物反馈联合rood技术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14]三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HIV抗体的价值比较

[15]探讨认知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16]综合护理 措施 在手术室切口部位感染预防的应用研究

[17]气管切开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肺康复护理体会

[18]优质护理应用于宫颈球囊在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促进自然分娩的实践效果

[19]社区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20]集束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1]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22]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分析

[23]试论医务社会工作在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环境构建过程中的作用

[24]~(125)I粒子源剂量计算参数模拟研究

[25]左氧氟沙星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及耐药机制的研究

[26]2009—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吸毒人群HIV、梅毒和HCV感染状况及其行为特征

[27]临床护理路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8]沙门氏菌主要流行血清型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29]学龄后腭裂术后语音障碍患者语音训练方法研究

[30]不同严重程度认知障碍组脑内血管周围间隙研究

[31]多系统萎缩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静息态低频振幅研究

[32]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局部一致性分析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初步研究

[33]静息态fMRI评价脑瘫患儿手术前后的脑功能

[34]自闭症 儿童 早期大脑过度发育的sMRI研究

[35]老年重症监护室糖尿病患者血糖难控制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分析

医学 毕业 论文题目免费参考

1、中医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2、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3、心理干预对儿童多动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4、27例胃平滑肌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5、秋泻灵合剂佐治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6、针灸配合水针疗法治疗腰痛60例临床疗效观察

7、古纳斯督灸治疗骨关节疼痛60例临床疗效观察

8、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

9、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临床疗效观察

10、手术结合药物治疗声带息肉临床疗效观察

11、中医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12、菌毒清颗粒治疗风热感冒的临床疗效观察

13、脱敏药物对牙本质敏感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14、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15、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16、消痤霜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

17、内耳眩晕病40例临床疗效观察

18、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疗效观察

19、中医食疗法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药物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观察

21、葡萄糖酸锌治疗痤疮22例临床疗效观察

22、社区高血压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23、川百止痒洗剂治疗外阴瘙痒症临床疗效观察

24、微波治疗耳鸣临床疗效观察

25、温针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26、鼻咽联合成形术治疗OSAHS临床疗效观察

27、乳痛症的中成药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28、斯奇康佐薄氏腹针治重型斑秃临床疗效观察

29、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30、中风膏抗脑动脉硬化60例临床疗效观察

31、中医辨证治疗痞满证46例临床疗效观察

32、综合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观察

33、参脉注射液治疗老年原发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34、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35、帕利哌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

36、鱼油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观察

37、丹鳖胶囊的临床疗效观察

38、拔罐辅助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39、体外超声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40、CO2激光治疗丝状疣的临床疗效观察

41、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临床疗效观察

42、万应理伤膏临床疗效观察

43、卵巢癌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44、金因肽治疗50例日光性皮炎临床疗效观察

45、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168例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46、胆宁片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47、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48、微管人流与药物流产临床疗效观察

49、参杉癌康汤Ⅱ号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50、益气活血汤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专业的医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相关 文章 :

★ 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参考

★ 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

★ 2021医学类论文题目推荐

★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大全选题

★ 关于医学专题报告书范文精选

★ 2021英语专业论文选题与题目参考

★ 生物技术专业论文选题题目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心理学专业论文选题参考

★ 翻译方向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排在前十的分别是

是真的。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2018年在北大期刊中发表的鼻炎论文已经被业界认可,是真的。北大核心是学术界对某类期刊的定义,一种期刊等级的划分,它的对象是,中文学术资讯网类期刊,是根据期刊影响因子等诸多因素所划分的期刊。

在医学领域,ESI论文的数量及质量一直是衡量一所高校医学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特别是近些年来各大高校对于论文发表及其论文质量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故而高校在论文领域的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在2018-2020这个时间段,我国内地高校在医学领域TOP前1%论文排名,前20名数据文章后面给出。

从这三年的数据来看,我国高校中位居第一的是华中科技大学,这段时间医学ESI论文总数是5576篇,前1%的为153篇,前1%篇数占比约为3%。

华中科技大学简介:华科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华科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3400余人,其中教授1200余人,副教授1400余人;教师中有专职院士19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5人,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5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9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4人、青年拔尖人才2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2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9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9个。

硬件实力:华科建设有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以及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筹)、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还拥有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1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专业实验室、6个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一批省部级研究基地。

紧随其后的是中山大学,在这期间ESI医学论文总数是7765,高于华中科技大学,不过前1%的论文总数仅为90篇,占比为左右,实力表现不俗。

中山大学:始建于1924年,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是我国的985、211重点建设高校之一,也是我国首批双一流A类建设高校,学校位于华南地区的广东省广州市。

现在的中山大学,经历了先分后合的过程,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是一所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医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

位居第三到第五的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以及复旦大学;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这个时间段的ESI总数分别为9107和8256,总量位居我国内地高校第一和第二,不过前1%仅有85篇及75篇,占比不到1%。

而武汉大学尽管总量仅有3335篇,前1%却高达77篇,占比左右,表现同样抢眼。

武汉大学位于我国华中重镇——武汉,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该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

另外,进入前十的高校还有浙江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中南大学以及首都医科大学,其前1%的论文数都在55篇及以上。

从该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出,量多有时候高质量论文未必就高,反而有些数量不并不占优高校,高质量论文占比较高。

同时所谓的国际性论文,其实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难。光从医学来看,很多高校都可以达到一个在校生在校期间发表一篇ESI论文的平均水平。所以一个高校在读生发表一篇论文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需要大肆的去宣传,这也印证了很多学生拿了几篇ESI论文,但是却被高校拒绝录取,这是正常现象。

2018-2020我国内地高校在医学领域TOP 1%论文排名如下:

大家对于近三年我国内陆高校在ESI 前1%的排名情况情况,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如果喜欢此类文章,欢迎点赞关注,下棋内容更精彩,祝各位生活愉快

  • 索引序列
  • 2018有关医学论文
  • 关于耳鼻喉科论文2018
  • 2018医学论文
  • 医学论文2018年
  • 2018年医学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