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鱼类大部分的鱼类,尤其是蛙鱼、大比目鱼、金枪鱼,富含维生素B6.这种维生素是生成褪黑素所必须的。褪黑素可以起到诱导睡眠的作用。2、香米香米是一种高血糖指数的大米。《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曾报道过一个关于香米可以促进睡眠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晚饭吃高血糖指数的香米的人,比吃低血糖指数的长粒米的人,入睡所需时间要短很多。研究人员推测高血糖指数的谷物能够促进胰岛素的大量分泌,而胰岛素可以提高血液中色氨酸的含量;色氨酸可以影响大脑,起到促进睡眠的作用。3、酸樱桃汁在一项科学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富含褪黑素的酸樱桃汁可以促进睡眠。在试验中,有慢性失眠症的成年人每天喝两杯酸樱桃汁,他们的失眠症会有所缓解。4、酸乳乳制品,比如酸乳和牛奶,含有丰富的钙。有研究表明人体缺钙容易导致失眠。5、全谷物碾碎的干小麦、大麦等全谷物富含镁。据《正分子医学杂志》报道,镁的摄入量不足容易导致睡眠问题。6、羽衣甘蓝一些绿叶蔬菜,比如羽衣甘蓝,钙含量很丰富;就像乳制品一样。研究表明体内钙含量不足容易导致失眠。7、香蕉香蕉富含钾,也富含维生素B6.据《纽约科学院年报》报道,维生素B6是合成褪黑素的一种原料,而褪黑素是促进睡眠的非常重要的激素。8、鹰嘴豆鹰嘴豆富含维生素B6.而维生素B6是合成褪黑素所必须的。所以食用鹰嘴豆也有助于睡眠。9、强化谷物强化谷物也富含维生素B6.所以多食用强化谷物有助于睡眠。
牛奶,核桃,蜂蜜,红酒。睡前泡泡脚。
吃什么有助于睡眠
应该是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主要还是自己调节压力
注意放松自己
工作不是生命的全部
投稿方式简便,发稿直接通过自己的编辑部,不是代发,没有中间环节,不错的一个投稿网站。
中华解剖网:临床医学杂志:
吃什么有助于睡眠
心电与循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浙江医学教育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江西中医学院学报现代电生理学杂志中国微循环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卫生经济研究医院院长论坛长治医学院学报承德医学院学报滨州医学院学报济宁医学院学报川北医学院学报沈阳医学院学报吉林医药学院学报《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延边大学医学学报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健康研究内科泸州医学院学报神经药理学报泰山医学院学报牡丹江医学院学报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潍坊医学院学报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辽宁医学院学报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赣南医学院学报黔南民族医专学报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版)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求医问药药物评价研究北方药学基础医学教育生物医学研究杂志(英文版)中草药(英文版)广东医学院学报中药与临床中外医学研究骨科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中外妇儿健康中南医学科学杂志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肿瘤药学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西北医学教育国际眼科杂志英文陕西中医学院学报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版兵团医学药品评价西北药学杂志天津药学上海医药临床药物治疗杂志今日药学海峡药学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四川精神卫生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实用肿瘤学杂志浙江创伤外科实用手外科杂志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抗感染药学局解手术学杂志河南外科学杂志国际骨科学杂志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心脑血管病防治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实用糖尿病杂志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国际心血管病杂志国际消化病杂志疾病预防控制通报岭南心血管病杂志英文版医学检验与临床现代诊断与治疗透析与人工器官天津护理实用疼痛学杂志实用临床医学实验与检验医学上海医学影像蛇志岭南急诊医学杂志临床医学临床护理杂志当代护士四川生理科学杂志四川解剖学杂志数理医药学杂志江苏卫生保健安全与健康中医药文化中医研究中医文献杂志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浙江中医杂志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云南中医中药杂志新疆中医药现代中医药四川中医实用中医药杂志甘肃医药中医儿科杂志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实用中医内科杂志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上海针灸杂志高原医学杂志内蒙古中医药陕西中医江西中医药湖南中医杂志湖北中医杂志黑龙江中医药河南中医国医论坛广西中医药西部中医药甘肃中医学院学报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职业卫生与病伤浙江预防医学医学动物防制现代医院现代医用影像学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上海预防医学江苏预防医学口岸卫生控制江苏卫生事业管理工企医刊浙江实用医学云南医药右江医学医学研究与教育医学信息医学新知医学理论与实践现代医药卫生现代实用医学现代临床医学西南军医西藏医药微创医学首都医药实用医药杂志青海医药杂志青岛医药卫生齐鲁药事农垦医学宁夏医学杂志内蒙古医学杂志江西医药交通医学吉林医学淮海医药华夏医学解放军医药杂志黑龙江医药科学黑龙江医药黑龙江医学河南医学研究河北医学哈尔滨医药贵州医药广州医药广西医学食品与药品心理学探新心理与行为研究山东医药基层医学论坛全科护理临床医药实践山西中医山西中医学院学报实用医技杂志实用医学影像杂志中医外治杂志福建中医药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东方食疗与保健按摩与康复医学河南预防医学杂志应用预防医学广东微量元素科学安徽预防医学杂志首都公共卫生疾病监测与控制包头医学安徽医学中国医院院长中日友好医院学报遵义医学院学报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口腔医学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口腔材料器械杂志广东牙病防治北京口腔医学口腔生物医学肝博士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起初是省级期刊,现在属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精神医学杂志》(双月刊)创刊于1988年,由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办。是经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精神医学专业学术性期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证书编号G953-2007),是国内有重要影响力专业期刊之一。
《精神医学杂志》以“面向临床,质量第一”为办刊宗旨,着重报道有关精神疾病的预防、医疗,突出精神医学临床、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面向全国各层次的精神医学和心理卫生工作者,以精神科医生、护理人员、心理学工作者及其他相关学科人员为主要对象。
这几个省级期刊如下:
1.四川精神卫生杂志。
《四川精神卫生》(双月刊)创刊于1988年,由绵阳市精神卫生中心主办。本刊旨在立足我省精神医学研究的特点和科技实力,向全国交流精神医学经验和成果,力求内容和质量达到国内外水平,以临床实用性为重点,更新我省精神卫生工作者的知识,提高精神疾病的预防水平,为我省人民保健事业服务。
四川精神卫生优化编辑委员会、审查团队结构,期待临床和科研人员参加本刊审查专家、青年审查人才队伍和编辑委员会,共同推进精神医学事业的发展。目前,杂志汇集了一些全国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的着名专家,对论文进行了审查和指导。
2.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由广西卫生厅主管、广西医学科学信息研究所主办、同济大学微创医学研究所和北京微创医院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专业医学学术期刊。
微创理论研究、微创基础医学、微创手术、内镜技术、腔镜技术、介入技术、显微外科(骨科、口腔科、眼科等)、微创美容、针灸。
物能技术(介入超声波、介入x线/CT、x刀、γ刀、射频消融术等)、微创设备和器械等相关论文,欢迎内科、外科、妇科、骨科、耳鼻喉科、眼科、针灸科、麻醉科、神经外科、肿瘤外科、放射科、化疗科、放射治疗科。
胸外科、泌尿外科、超声科、整形美容科等微创医学工作者写的论文、临床研究、经验、交流文件、微创医学报告、各类医疗本刊发表的论文是晋升职务、科研审查、成果鉴定和业绩审查的有效依据。本刊根据读者至上的精神,在短时间内审查原稿,安排发行。
1 心理学报《心理学报》(Acta Psychologica Sinica),双月刊,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发表我国心理学家最新、最高水平的心理学科技论文。现任主编为陈永明研究员,曹日昌、潘菽、徐联仓、匡培梓、林仲贤曾任该刊主编。《心理学报》1956年创刊,1966年因“文革”而停刊,1979年复刊,至2000年共出版32卷122期。从2001年起改为双月刊。1989年以前,《心理学报》由中国心理学会主办;1989年以后由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共同主办;1995年以后,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成为《心理学报》的协办单位。《心理学报》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作为反映我国心理学研究水平的主要窗口,《心理学报》不仅在中国心理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该刊的文章摘要被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心理科学数据库(PsycINFO Database)所收录。2 心理科学《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双月刊,中国心理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香港大学心理学系协办的综合性心理学学术期刊。该刊是国务院学位办审定的核心期刊。《心理科学》全面反映心理学各个分支的成果,论文涉及心理学各个领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理论建设和实验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应用研究的重视,特别是心理学教学的研究。为适应心理学发展的需要,在保证论文质量的前提下,特设专栏刊登一定数量的中、短篇论文,形成该刊的特色之一。《心理科学》被国内多家权威检索机构收录,并收入于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 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心理科学数据库(PsycINFO Database),在心理学界和相关学界享有声誉。3 心理科学进展《心理科学进展》(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原名《心理学动态》,2002年改为现名,季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主要发表能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各领域研究新进展、新动向、新成果的理论性和综述性论文。1983年创刊。现任主编为杨玉芳研究员,徐联仓、匡培梓、张侃曾任该刊主编。至2000年,《心理科学进展》共出版62期。该刊是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该刊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选录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研究开发中心选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统计源期刊。4 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与教育》(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季刊,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承办。是国内唯一的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学术刊物,主要发表儿童青少年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领域的高质量研究报告与论文。下设5个栏目:认知与社会性发展、教与学心理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理论探讨与进展、研究方法与工具。《心理发展与教育》创刊于1985年,已故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朱智贤教授曾任该刊主编,现任主编为林崇德教授。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选录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研究开发中心选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统计源期刊。5 应用心理学《应用心理学》(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季刊,浙江省心理学会和浙江大学主办。主要刊登心理学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论文、评述、研究报告和学术动态。特别欢迎认知心理、管理心理、工程心理、教育心理、社会心理、心理测量、医学心理、心理卫生和咨询、体育运动心理、文艺心理、司法心理及心理学在其他领域的运用等方面的文章。6 心理学探新《心理学探新》(Exploration of Psychology),季刊。1981年创刊。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和史”及“学校教育心理学”两个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共同协办。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选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1998)来源期刊。该刊着力发表心理学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方法研究的探索性文章。主要内容为:心理学理论和史研究、认知心理学研究、发展和教育心理研究、心理测量和心理学研究方法、应用心理研究、心理学教学改革。主要面向专业心理学工作者和广大业余心理学爱好者。7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国际刊号:ISSN 1000-6729,国内刊号:CN 11-1873/R。创刊于1987年2月,初为双月刊,2002年起改为月刊。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挂靠单位为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1991年起被纳入R74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类学术核心期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涉及学科包括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健康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是跨学科的学术期刊,全面反映我国心理卫生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学术水平。年发行量在10万册左右。不仅拥有国内相关领域的大量作者,权威的专家评审队伍,还有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地区的作者和特约编辑。该刊多年以来被美国心理学文摘(Psychological Abstract, PA),美国精神卫生文摘(Mental Health Abstract, MHA),美国ULRICH国际期刊,及英国皇家图书馆收录。在国内被收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和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在全国期刊评比中,该刊连续4年获奖,1998,1999,2000,2001年均获得中国科协专项资助,属择优支持的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8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1993年创刊,季刊,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承办,香港大学心理系协办。该刊属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PsycINFO Database)定期收录本刊发表论文的英文摘要,曾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科技期刊。《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主要发表应用心理学的论文及相关的基础和理论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与教育测量、神经心理、健康心理、病人心理和儿少学习和行为问题等。主要面向的读者为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儿童保健、教育、司法鉴定、学校卫生、人事管理、人才开发以及其它特殊职业(体育、航空、军事)工作人员。《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刊号为ISSN 1005-3611, CN 43-1214/R, 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 42-122,国外发行代号 4619-QR。9 心理与行为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2003年创刊,季刊,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办。现任主编为沈德立教授。《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发表认知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生理与医学心理、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心理测量与研究方法、管理心理等心理学研究的论文。主要面向心理学教学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等。除了以上介绍的8种期刊外,我国的心理学学术期刊还有《健康心理学杂志》、《四川心理科学》。我国还有台湾出版的《中华心理学刊》(Chinese Journal of Psychology)、香港出版的《华人心理学报》(Journal of Psychology in Chinese Society)。SCI/SSCI收录的455种心理学期刊作者 祝银梅刘 霞 苗丽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心理学期刊约有20多种,其中核心期刊5种,没有一种进入SCI/SSCI/EI,这与我国是个期刊大国(2003年中国期刊数9029种居全世界第三,据2002年统计中国期刊被SCI收录61种;SSCI收录3种;EI收录107种)极不相称。因此,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研究SCI、SSCI收录的心理学期刊,以揭示其基本状况与特点,同时推荐一批优秀的国际心理学期刊,供相关期刊工作者及心理学者借鉴。1、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本文统计数据是作者于2004年5月检索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Information,ISI)出版的大型权威检索系统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而获得。SC1分为光盘版和扩展版,一般用SCI和SCIE(SCI?Expanded)表示,其区别仅在于收录期刊数的不同, SCIE收录的期刊数多且包涵了SCI光盘版。本文以SCIE为研究对象,该库收录自然科学基础领域170个学科的学术期刊6106种,其中心理学期刊62种占1.02%。SSCI收录全球50多个学科的社会学期刊1804种,其中心理学期刊437种占24.22%。JCR(Joumal Citation Reports,期刊引证报告)也是ISI编辑出版的用于评价期刊的重要定量工具。本文利用JCR网络版数据库查找SCIE/SSCI收录心理学期刊的出版国、语种、期刊影响因子 (Impact Factor,IF)等指标,并逐项进行了详细分析与研究。2、统计结果与分析2.1期刊数与交叉期刊分析SCIE来源期刊列表中包括1个学科主题(PSYCHOLOGY)的心理学期刊62种,有44种刊与SSCI来源期刊重复。44种交叉期刊有如下特点:出版国涉及7个国家,以美国、英国、荷兰为主;用英文发文的期刊40种,4种期刊以多语言出版;且季刊、双月刊多见;影响因子(IF )在1以上的有35种刊,最大值为9.896,是美国出版的Annum Review ofPsychology。2.2出版国(地)455种心理学期刊来自于23个国家,其中美国期刊294种(占64.62%),英国84种(占18.46%),德国23种(占5.05%), (各占1.32%),加拿大4种(占0.88%),日本、澳大利亚各3种(各占0.66%),俄罗斯2种(占0.44%),捷克、斯洛伐克、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丹麦、比利时、墨西哥、哥伦比亚、土耳其、南非、新西兰各1种(各占0.22%)。由此可知世界心理学主流期刊基本上由欧、美发达国家编辑出版。2.3语种455种心理学期刊涉及7种语言:英文409种(占89.9%),多语言27种(占5.9%),德语13种(占2.9%),法语,西班牙语各2种(各占0.4%),日语、俄语各1种(各占0.2%)。是否用英文发表是评价期刊能否达国际水准的首要特征。2.4影响因子(I F)2004年SCI、SSCI收录的455种心理学期刊最近2年的动态变化情况。2002年最大值是8.73,为美国出版的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行为与脑科学),2003年最大值是10.63(比上一年增加了1.9)仍是该刊。最小值为0.05的期刊是法国用法文出版的Revue DeNeuropsychologie。前后两年对比,除24种刊2003年无外,逐年增大的期刊有239种,逐年减小的期刊有194种,不变的有1种。3 结论与思考3.1心理学学科属交叉科学,但明显偏于社会科学以上SCIE与SSCI心理学交叉期刊的学科主题主要集中在实验心理学、多学科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生物心理学、分析心理学及发展心理学。这表明心理学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的人文特征,也与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早期自科,后来取向人文,现在两者整合,且人文取向的心理学更接近人的真实心理)相一致。3.2现代心理学的迅猛发展将促使我国学科分类的重新思考交叉科学是指两门以上学科相互结合,彼此渗透交叉而形成的新学科有“比较学科、边缘学科、软科学、综合学科、横断学科、超学科”等6大学科门类,如心理学、生态学、管理学等。国外早在70年代已经将现代交叉科学作为大的学科门类,如美国已将学科划分为生命科学、心理学、物质科学、环境科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工程科学、社会科学7大门类是我国第一个学科分类国家标准,将学科分为5大门类,下设58个一级学科,虽然少量交叉科学如管理学等列入一级学科,但是许多交叉性强、跨度大的新兴学科仍难找到自己的位置,如将心理学归入生物学;又如1999年出版的《中图法》(第四版)将心理学归入哲学、宗教类,1994年出版的《科图法》(第三版)则将心理学归入哲学、生物科学类;再如2000年出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把心理学归入哲学类,而医药卫生类也见有《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另外2003年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则把心理学划入神经精神医学类。为了解决这一混乱局面,更好地与国际接轨,迫切需要建立我国新的学科分类标准,使学科分类更加完善与规范,以促进这些新兴学科的健康发展。3.3中国心理学期刊的努力方向455种心理学期刊绝大多数由美国、英国、德国出版,且英文期刊占89.9%;44种交叉期刊及最具国际影响力28种期刊(见表)的出版国也是以美国、英国、荷兰为主。西方欧美发达国家处于心理学研究的引领地位。我国有心理学期刊20多种(其中核心期刊5种,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7种)。在CJCR中仅能查到3种心理学期刊有2002年的IF (即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0.735,中国心理卫生杂志0.732,心理学报0.283),与同期同类SCI/SSCI心理学期刊相比有较大的差距:(1)2002年SCI/SSCI心理学期刊平均值为1.733,是我国心理学期刊平均值0.732的2.37倍;(2)把2002年423个有IF值的SCI/SSCI心理学期刊降序排次,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相当于第259名(也可说有165个SCI/SSCI心理学期刊的比它小);而心理学报相当于第374名(有50个SCSCI心理学期刊的比它小)。我国心理科学学科独立分类、创新研究、期刊的数量(因为分类不合理,有关脑科研究的部分期刊可归到此类)与质量均要向国际看齐,因此中国心理学期刊应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可从“期刊出版现代化、编辑队伍国际化、选题科学化、论文规范化与语言英语化(《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已走在前面)、读者定位适当化”等方面努力。中国心理学会1980年7月加入国际心联成为其第44个国家会员,标志着中国心理学开始走向世界。我国心理学在近20多年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近2年心理咨询师培训班轰轰烈烈,心理意识日趋深入人心;尤其是2004年8月在中国北京主办了第28界国际心理学大会,说明我国心理学发展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显示中国心理学正在走向世界。《心理学报》作为中国心理学期刊的领头羊,它是唯一一种既接受中、英文论文,又参考文献一律用英文书写的期刊,且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其文章摘要被美国出版的((Psychological Abstract)和心理科学光盘收录,正努力入围SCI、SSCI收录期刊。量高低的一种比较科学、客观、公正、合理的指标,已被世界广泛采用。同是SCI/SSCI收录期刊,其相差非常悬殊)。因将2003年IF≥3最具国际影响力的28种心理学期刊列于下表中,推荐给广大期刊工作者和读者,争取中国心理学期刊与中国心理学论文早日迈进SCI、SSCI的国际舞台,真正实现走向世界。
分子医学这个就相对精细了,这和正常的医学里分得更细的呀
不是CSCD期刊,属于省级普刊!杂志简介如下: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双月刊)创刊于2009年,由中山大学主管,主办,由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社出版发行,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编辑部编辑出版。本刊及时报道国内外分子医学新技术、新知识和新进展,集前瞻性、权威性、专业性于一身的学术期刊,是我国第一份以分子诊断与治疗为主要内容的正规科技学术期刊,也是我国分子诊断与治疗研究领域工作者的学术园地和交流平台,成为我国分子诊断与治疗研究领域工作者在学术上走向世界的桥梁。主要栏目:述评、论著、综述、前沿进展、专家笔谈、讲座、动态、专栏。
分子医学是医学的分支学科,主体内容是分子生物学在医学中的应用,涵盖了其主要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又侧重于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其中的技术体系是开展该领域研究的核心内容。分子医学从分子水平阐述基因组、基因、基因转录及其调控,细胞周期和信号转录等分子医学基础;主要疾病的病理变化分子机制及其关键性研究技术;迅速发展的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和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新药的研究。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分子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从分子水平研究人体在正常和疾病状态下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主要研究人体生物大分子和大分子体系的结构、功能、相互作用及其同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分子医学一词是1994年由生物医学前沿领域的著名科学家在权威杂志和专题学术会议上以标题形式提出的。1994年2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肿瘤研究所的卡普((Karp)和布罗德((Broder)在《癌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分子医学的新方向”的长篇评论,详细介绍了分子医学的主要进展。1994年9月,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了由《自然》杂志组织的“分子医学研讨会”,《自然》杂志就此发表了题为“分子医学的挑战”的短文,就分子生物学发展对医学的影响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评论。1995年,由分子医学领域里进行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科学家编辑出版的《分子医学》杂志已正式创刊,它标志着现代生物医学已进人了分子医学的新阶段。分子医学根据卡普等的定义,分子医学的内容包括:发现控制正常细胞行为的基本分子;弄清基因异常表达、基因相互作用的紊乱与疾病发生的关系;通过检查和纠正这些异常基因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分子医学与传统医学的主要不同在于前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操作都是在分子和基因水平上进行的。
内容导入: 大家好,这里是海数据每天分析一点点。本期介绍正态分布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包括什么是分布,正态分布的表达方式与特点,再结合产品合格性检验案例对3σ原则进行应用。文章内容适合数据分析小白,内容深入浅出,案例贴合实际。下期给大家介绍描述性统计分析与分布的关系,欢迎大家关注。 概念介绍: 分布的概念: 数据分布 ,是指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中各单位按组归类整理,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总体中各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其实质是,在各组按顺序排列的基础上,列出每个组的总体单位数,形成一个数列,称次数分布数列,简称分配数列,各组的总体单位数叫次数或频数。一般用次数分布表和次数分布图来表示。数据分布的基础是数据频度分布表。 我们可以扔 10,000 次骰子,每次骰子会产生 6 个可能的值,我们可以创建 6 个桶。并记录每个值出现的次数。由频数分布表可以转换为频数分布图,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值作图。所作曲线就是概率分布曲线,目标变量得到一个值的概率就是该变量的概率分布。如何描述频度分布图的特点呢? 1、左边数据多还是右边数据多? 2、左边陡峭还是右边陡峭? 3、是否存在极大极小的离群值? 4、是‘凸’的还是‘凹’的? 5、总体的形状像什么? 偏度 :描述数据偏向,大数据多还是小数据多,刻画的是中位数、众数与平均值的关系; 峰度 :是‘凸’的还是‘凹’,数据形状,陡峭程度偏度+峰度:刻画数据离群值状况。这些内容在后期给大家介绍。 数据分布如果满足一些特性,就会转变为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是统计学应用非常广泛的分布图形,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吧。 正态分布的概念: 如果对概率分布作图,得到一条倒钟形曲线,样本的平均值、众数以及中位数是相等的,那么该变量就是正态分布的。 正态分布也被称为高斯分布 。若随机变量服从一个位置参数为μ、尺度参数为σ的概率分布,且其概率密度函数为正态分布,当其平均值与标准差满足一定条件时,就会变成标准正态分布。当 时,正态分布就成为标准正态分布。表达方式为正态分布的特点 :1、集中性。正态曲线的高峰位于正中央,即均数所在的位置;2、对称性。正态曲线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曲线两端永远不与横轴相交;3、均匀变动性。正态曲线由均数所在处开始,分别向左右两侧逐渐均匀下降。 综合应用场景: 正态分布的应用十分广泛,比如假设检验、3σ异常值检测等,这次先给大家介绍P值与3σ原则。 P值应用案例: P值是用来判定假设检验结果的一个参数,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分布使用分布的拒绝域进行比较。如果P<,说明是较强的判定结果,拒绝假定的参数取值。如果
,说明结果更倾向于接受假定的参数取值。目前最常用的是这个界限。 P值是什么呢? P值是标准正态分布的面积,标准正态分布面积为1,P值代表不合格的容忍度。比如这个界限,代表的是容忍5%以下的出错率。 3σ应用案例: 除了P值的应用,3σ也是正态分布在生产中较为广泛的应用。3σ原则通常用于剔除数据异常值,用样本简单推定总体的方法。应用这个原则,是有条件的,数据需要符合正态分布。σ是指什么呢?σ是指标准差。 先假设一组检测数据只含有随机误差,对其进行计算处理得到标准偏差,按一定概率确定一个区间,认为凡超过这个区间的误差,就不属于随机误差而是粗大误差,含有该误差的数据应予以剔除就得出3σ。 在正态分布中σ代表标准差,μ代表均值。x=μ即为图像的对称轴。 数值分布在(μ-σ,μ+σ)中的概率为; 数值分布在(μ-2σ,μ+2σ)中的概率为; 数值分布在(μ-3σ,μ+3σ)中的概率为; 可以认为,数据的取值几乎全部集中在(μ-3σ,μ+3σ)]区间内,超出这个范围的可能性仅占不到。通常把等于±3σ的误差作为极限误差,对于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落在 ±3σ以外的概率只有,它在测量中发生的可能性很小,故存在3σ准则。 理论听着过于抽象,我举个例子。假设我厂今日生产出1000万个口罩,随机抽样3次,每次抽样10000进行检测,使用3σ原则辨别这批口罩是否合格。 第一种情况 : 第一次有5个不合格;第二次有3个不合格;第三次有4个不合格。 数值分布在(μ-3σ,μ+3σ)中的概率为,不合格率容忍度为,第一次不合格率为;第二次不合格率为;第三次不合格率为,均小于的标准,因此抽样是合格的。因为是随机抽样,样本与总体的分布一致,因此我们合理推测总体是合格的。 第二种情况 : 第一次有50个不合格;第二次有83个不合格;第三次有101个不合格。 数值分布在(μ-3σ,μ+3σ)中的概率为,不合格率容忍度为,第一次不合格率为;第二次不合格率为;第三次不合格率为,均大于的标准,因此抽样是不合格的。因为是随机抽样,样本与总体的分布一致,因此我们合理推测总体是不合格的。 想获取更多内容,请关注海数据公众号。 本期分享到这里,我们会每天更新内容,咱们下期再见,期待您的再次光临。有什么建议,比如想了解的知识、内容中的问题、想要的资料、下次分享的内容、学习遇到的问题等,请在下方留言。如果喜欢请关注。
日常中大多事件在正常情况下都符合正态分布。例如,一个班级某次的考试成绩。中等成绩的人占多数,特别优秀或特别差的人占少数。某城市或某小区的人群中,中等生活水平的人占多数,特别富或特别穷的人占少数。等等。
正态分布是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某个随机变量如果可以被拆分成大量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的和,它就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举个例子,一张100道选择题的考卷,每题分值一分,难度相近,那么一个人做这张考卷的得分就是100个随机变量的和,应该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几乎与社会相关的大多是偏态分布,比如一定时间一定空间里的人、车的流量;人口增长与消亡的分布。
几乎与自然相关的大多也是近似的正态分布,比如人或动物的身高分布,体重分布。在天文、生态、医学等等。
正态分布的这种统计特性使得问题变得异常简单,任何具有正态分布的变量,都可以进行高精度分预测。
值得注意的是,大自然中发现的变量,大多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很容易解释,这是因为:正态分布的均值,模和中位数是相等的,只需要用均值和标准差就能解释整个分布。
扩展资料:
正态曲线呈钟型,两头低,中间高,左右对称因其曲线呈钟形,因此人们又经常称之为钟形曲线。
若随机变量X服从一个数学期望为μ、方差为σ^2的正态分布,记为N(μ,σ^2)。其概率密度函数为正态分布的期望值μ决定了其位置,其标准差σ决定了分布的幅度。
当μ=0,σ=1时的正态分布是标准正态分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正态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