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科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皮肤科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皮肤科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现阶段我国的护理 教育 基本上是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很多开设护理专业的医学类院校把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了护理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技术的训练方面,这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护理 毕业 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倪平。 舒适护理在对疝气患儿进行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探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7,(04):177-178.

[2]张娟慧。 舒适护理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 医疗装备,2017,(03):160-161.

[3]邱文丽,戴举响,胡小艳,仲小宁。 舒适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预防控制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02):128-130.

[4]王满金,廖俪娣。 舒适护理在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04):44-45.

[5]莫然。 剖宫产术后产妇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04):53-54.

[6]毛智慧,张欢,孙晓婷,刘晓亭。 舒适护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2017,(05):513-517.

[7]徐建波。 硬膜外分娩镇疼孕妇中舒适护理的运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1):223.

[8]林健,杨英,何育教。 舒适护理在创伤性血气胸急诊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17,(04):56-57.

[9]杨明英。 剖宫产留置尿管患者120例舒适度的护理体会[J]. 中外医学研究,2017,(04):99-100.

[10]吴妙君,林丹凤,周利琼,张君平,文艳。 舒适护理干预对妇产科肿瘤手术患者焦虑和抑郁影响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7,(04):101-103.

[1]李峰.韩杰临床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护理研究2010,24(lC):266-267

[2]谭静.朱京慈.鲁芳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11,(4):110-111.

[3]袁长蓉.王志红.陈国良.美国护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发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5):42-44

[4]黄金月高级护理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李霓,郑荣寿,张思维,等.2003~2007 年中国宫颈癌发病与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

[6]张锐,孙美榕,张正,等.基因治疗与人类健康[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 24(1):84-90.

[7]蒋超.徐丽华.ICU人工气道吸痰最佳护理实践标准研究现状及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2):18-20

[8]黄世英.李连梯.朱文平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有效吸痰的时机和 方法 [J].广东医学.2013,34(8):1308-1310.

[9]何秀曼.许倩茹.非定时吸痰技术及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4):335-336

[10]童亚林.缪洪城.冯小艳.等.加强呼吸道管理对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作用[J].中华烧伤杂志.2010,26(1):6-10

[11]刘广琴.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最佳时机的探讨[J].当代护士.2010,3(专科版):105-106

[12]江方正.李雪.叶向红等.持续加温湿化氧疗在气管切开患者脱机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28-130

[13]蔡瑞霞.介绍一种新的气管切开换药方法.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9):29

[14]毕娜,王建荣.静脉输液技术环节风险评价的研究.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1):761-763

[15]毕娜,吴冬梅,王建荣.我国静脉治疗护理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4):1613-1615

[1]杨柳凤。 舒适护理对于牙周龈下刮治患者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 卫生职业教育,2017,(07):146-147.

[2]窦中娜。 舒适护理在呼吸机支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中的应用[J]. 现代医药卫生,2017,(06):928-930.

[3]余健。 舒适护理对肛肠手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7,(02):238-240.

[4]左海琴。 舒适护理对老年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7,(09):1087-1088.

[5]魏虹。 浅析老年患者心血管介入治疗中舒适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17,(08):255-256.

[6]张玉萍。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03):467-468.

[7]何敏仪,骆燕香。 慢性咳嗽应用舒适护理的价值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7,(08):100-101.

[8]刘燕,隗春燕,姜永光。 冠脉支架术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患者围术期的舒适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7,(05):447-449.

[9]齐乐。 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7,(07):223-224.

[10]胡林爱。 协同护理对白内障患者手术疗效及术后舒适度的影响探析[J]. 临床医药实践,2017,(03):230-232.

[11]陈艳。 萧式双C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对面颅骨多发骨折患者舒适度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03):51-53.

[12]蒋艳。 舒适护理与健康教育对降低消化性溃疡患者复发率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03):48-49.

[13]黄纪媛,侯晓燕,诸运青。 健康教育结合舒适护理对阑尾炎手术病人疼痛、负性情绪及身体恢复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7,(06):650-653.

[14]王文川。 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护理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7,(06):210.

[15]孟伟。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舒适护理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7,(06):132-134.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随着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推广,压疮已成为衡量医院护理质量的一项主要指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压疮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压疮护理论文 范文 篇一:《试论急性压疮的形成与护理》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致使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和氧缺乏,进而皮肤和皮下组织失去正常功能,组织破损和坏死,又称压力性溃疡[1]。压疮本身不是疾病,多数伴随其他疾病而发,主要是因为疾病过程中未经很好的护理造成。有报道称[2],压疮在住院患者中发生率为1%~11%,而手术患者中则高达~。手术中由于一些非人为的和人为的因素,患者更易发生急性压疮,增加了痛苦。我科自2010-01以来,采用Waterlow压疮危险评分法[3],对94例手术时间>6h的手术患者进行压疮危险评分和相关因素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护理 措施 ,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手术当天由巡回护士根据Waterlow压疮危险评分法对患者进行评分,评分值在10~15分为危险,15~20分为高度危险,20分以上为非常危险,分值越高发生压疮的可能性越大。收集术后记录手术时间>6h的病例共94例,男51例,女43例;年龄6~81岁,平均(±)岁。手术开始和结束后由巡回护士对患者皮肤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急性压疮易发部位:仰卧位,枕骨隆突、肩胛、肘部、脊柱体隆突处、足跟、骶尾部;侧卧位,耳廓、肩峰处、髋部、大转子、膝部、踝部;俯卧位,额部、颊部、女性乳房、胸骨部、肋缘突出部、髂前上棘、男性生殖器、膝前部、足趾。发现皮肤受压,认真做好记录。术中积极预防压疮的发生并针对高危因素及时处理。 2结果 手术中发生急性压疮3例,1例为脑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手术,肩胛部出现数个水疱,1例为骨科施行腰椎后路脊椎滑脱内固定术的患者,术后发现乳房处出现5cm×4cm溃烂,1例施行了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术,术中左膝部出现了一簇水疱。经过有效科学的护理,创面愈合良好。 3讨论 压疮形成原因 手术中急性压疮的发生与手术时间、麻醉状态、温度、湿度以及患者自身状况有密切关系。压疮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局部皮肤受压缺血,手术时间延长时,皮肤受压、组织处于低灌注和缺血缺氧状态的时间也长,压疮的发生率就越高。手术患者处于麻醉状态,其中有一半以上患者麻醉期间会发生低氧血症,且由于麻醉药物阻滞平面以下的血管扩张,血流变慢,相应的使供血部位皮肤组织缺血缺氧;再者,麻醉状态时患者暂时丧失了对身体某些部位不适的反应,因而不能及时的调整体位减少压迫的发生,这些因素都使皮肤组织缺氧加重,导致急性压疮的发生[4]。温度变化和潮湿的刺激也是术中急性压疮发生的一个相关因素,已有文献报道潮湿环境中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性会增加5倍[5]。湿度过大时,皮肤上过多的液体会使表面pH值改变,保护性油脂丧失,皮肤和床单间的摩擦力增大,增加了皮肤破损的危险;患者体温降低时,外周循环血量减少,加上受压血供进一步减少,压疮发生的危险进一步增加。除以上外因,患者自身状况也是影响压疮发生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减弱,末梢循环功能减退,局部受压后更易发生皮肤及组织缺血缺氧,形成压疮;营养状况也是一个影响因素,极度消瘦和体弱的患者,皮下脂肪组织薄,易发生压疮;另外,有报道称血清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值者术中发生急性压疮的可能性较大,每降低1g血清蛋白,压疮的发生危险将增加3倍[6];低蛋白血症、糖尿病、风湿性疾病患者压疮的发生率也较高。 护理对策 首先,需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术中急性压疮护理的关键在于预防,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Braden、Nortor、Wa-terlow、Douglus、Gasnell等常用评估量表,在术前对患者压疮发生危险性进行科学的评估,针对不同危险分级设定相应的个体化护理方案,如针对年龄大、手术时间长以及有心血管和代谢疾病的患者,可以提前预防使用体位垫或者软枕等。其次,做好术中护理。协助患者摆放合理的体位,应充分考虑到力学因素,维持自然的生理弯曲,既要能够充分的暴露手术野,又需不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避免组织受到过度的牵拉,可以在易发生压疮的部位放置海绵垫或者凝胶垫等质量较好的体位垫。仔细观察患者的皮肤状况,如是否潮湿、发绀、苍白、水肿等,并告知医师采取相应措施。如手术允许,可定时按摩受压部位,重点护理压疮易发部位。局部涂抹赛肤润(过氧化脂肪酸酯)等药物,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缺血缺氧,并在局部形成脂质保护膜;按摩也是有效的预防压疮形成的 方法 ,有研究显示[7]时间超过1小时的手术,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前提下,对受压部位进行减压按摩,能够减轻局部受压状况,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控制好手术室的温、湿度,保持手术单的清洁干燥,及时处理手术中的渗出液和冲洗液。最后,做好术后护理工作。手术结束,首先要细致检查受压部位是否出现了水疱、溃疡等,发现压疮及时处理并认真记录;及时为患者更换清洁干燥的床单,保持皮肤状况良好;注意观察患者病情需要,及时输液输血,避免因微循环不足再引发急性压疮。 4小结 预防术中压疮的发生并不困难,这与护理人员的细心细致工作有很大关系。该项工作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高度重视,制定科学、程序化的护理方案,细心观察查找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即可有效的预防压疮发生。术中压疮的发生率是评价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我们要努力做好手术相关各环节工作,让患者平安度过手术期,减少术中急性压疮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压疮护理论文范文篇二:《浅谈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评价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0例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及睡眠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对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临床可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 神经内科是独立存在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范围内,主要诊治脑部炎症性病变、脑血管疾病、脊髓炎、神经系统病变等疾病[1]。神经内科患者在住院期间易发生压疮现象,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发生缺氧、缺血,最终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2]。本院针对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明显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具体 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8月收治的90例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28:17,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岁,住院时间7~30d,平均住院时间(±)d;实验组患者男女比例29:16,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岁,住院时间5~30d,平均住院时间(±)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护理,主要包括身体护理、饮食护理及药物护理等;实验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具体如下:①建立护理小组:一个组由1位主管护师,2位护士组成,对小组内成员进行循证护理知识的培训;②提出问题:找出患者出现压疮的原因,神经内科患者组织代谢能力差、活动能力差、对压力的承受能力也相对较弱,且因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及身体与接触面的摩擦力大等因素易导致压疮的发生,找出压疮发生的原因后,提出如何防止压疮的发生及压疮发生后如何处理等问题;③寻找循证证据:查找与压疮相关的参考文献、书籍等,求证压疮发生的原因;④循证分析与评价:临床 经验 与参考文献、书籍相结合对证据进行评定,对文献以及临床中应用的方法进行统计,应用于实践操作中;⑤循证的应用:a.体位护理:定时帮助患者进行翻身,翻身时采用水平体位,减少摩擦力,患者背部可放置适当高度的软枕,分散压力;b.压疮部位护理:对压疮多发的部位清洗后,涂抹上药膏,形成封闭性油膜,减少对皮肤的摩擦;c.身体护理:定时观察压疮多发部位的情况,定时清洁全身皮肤,保持皮肤干爽,在容易出汗的部位擦上爽身粉,预防感染的发生;d.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食用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食物,对于昏迷患者,采用鼻饲摄入营养液。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及睡眠质量评分。采用匹兹堡睡眠量表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分,总分21分,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压疮发生例数为5例,占,实验组患者压疮的发生例数为1例,占;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为(±)分,实验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为(±)分;两组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及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神经内科患者发生压疮的原因主要为长期卧床、意识障碍、运动障碍、肢体瘫痪、营养不良、大小便失禁、受压处缺乏保护、受压处摩擦力较大等,压疮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局部水肿、红斑、水泡等。若不及时采取治疗,将会引起局灶性骨膜炎、骨髓炎等并发症的出现[3],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及发生压疮后采取有效的处理手段对于神经内科患者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常规护理仅限于对患者已经出现的问题及症状进行护理,缺乏预见性;而循证护理是指在专业知识及护理理论的指导下,将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护理手段[4]。循证护理遵循专业知识培训、提出问题、寻找循证证据、分析循证及应用循证等原则,让护理人员遇到问题时清楚如何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让护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科学、严谨与专业[5]。循证护理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还能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为患者提供标准化、经济适用的护理服务,减轻患者的痛苦,对患者的恢复具有积极影响。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压疮发生例数为5例,占,实验组压疮高危患者压疮的发生例数为1例,占;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为(±)分,实验组压疮高危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为(±)分;两组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及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综上所述,对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肖敏.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老年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8):17-18. [2]李树娟.神经内科昏迷患者防止压疮的护理对策探析.吉林医学,2013,34(3):558. [3]黄玉虹.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压疮预防中的作用观察.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6):92-93. [4]李贵芹.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7):89-90. [5]韩杰.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全科护理,2013,11(5):394-395. 压疮护理论文范文篇三:《试谈危重患者压疮预防及护理》 【摘要】目的:针对危重患者压疮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并 总结 出预防措施。方法:筛选出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9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比组,干预组患者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而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通过综合护理模式无一例患者发生压疮情况,对比组患者中有14例患者发生压疮情况,压疮率为。护理后的干预组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情绪评分均低于对比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结论:针对危重患者压疮现象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具有显著效果,可以降低压仓率的发生,同时也改善了患者不良情绪。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压疮危重患者 压疮又被称为压力性溃疡、褥疮。主要是因为患者局部肢体、组织长时间受到压迫,影响了血液循环,导致皮下组织、局部皮肤出现持续性缺氧、缺血,最终组织溃烂坏死,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1]。笔者针对危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模式进行探析,详细报告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基本资料 筛选出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9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比组。干预组中有24例患者,男性患者有13例,女性患者有11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51岁,年龄最大的患者有83例,平均年龄有(±)岁。对比组中有25例患者,男性患者有13例,女性患者有12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50岁,年龄最大的患者有84例,平均年龄有(±)岁。两组患者比较上述基本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即P>。 护理方法 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照顾患者的日常起居,指导患者用药等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主要包括: (1)皮肤护理;由于危重患者的皮肤较为消瘦或者水肿,因此皮肤的情况比较差,护理人员可以选用气垫床,并且对患者突出的部位采用泡沫敷贴进行保护,并且每小时保证两次以上翻身,进行适当的按摩。 (2)生活护理;患者的皮肤每天要保持干燥清洁,定期为患者更换衣物、床单、被罩等。每天用温水对患者皮肤擦洗,并且要按摩受压处的皮肤,缓解局部的血液循环。对于使用引流管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清理引流管,避免发生感染。 (3)营养支持;对于老年患者均存在营养摄入不足,导致身体消瘦,很容易出现压疮发生。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表,采用少食多餐的形式,保证患者脂肪、蛋白质、糖、微量元素等合理摄入。 (4)心理护理;压疮是危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同时对其实施的护理工作也比较困难,患者因长时间卧床,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再加上经济负担等,患者对治疗均丧失了信心。护理人员需要主动、热情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讲解压疮危害、形成因素、预防措施等。对于不能进行沟通的患者可以采用手势、手写板方式。,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根据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对不良情绪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分析处理,计数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与对比组患者护理前的不良情绪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即P>。其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及抑郁情绪要低于护理前,护理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比组患者的护理后的焦虑与抑郁情绪评分也低于护理前,但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详细结果如表1所示。 组别 例数 抑郁情绪 焦虑情绪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干预组 24 ± ± ± ± 对比组 25 ± ± ± ± 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情绪比较情况 3讨论 由于长期卧床的危重患者皮肤弹性较差,皮下脂肪较少,加上营养摄入不足等情况均加大了患者皮肤护理的难度。而且很容易出现压疮情况,压疮的临床表现为麻木、红斑、破溃、溃疡、坏死等。预防危重患者压疮发生除了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以外,还要在我院成立压疮护理小队,主要成员有1名护理张、1名皮肤护理人员及4名责任组长。负责对患者观察追踪,指导护理人员进行临床压疮工作。并在患者的病床床头放置防止压疮的指示牌,提高护人员及患者的重视度。加强护理人员的交接班制度,两班护理人员需要共同对患者的皮肤进行观察,对于异常的皮肤需要立即的上报处理。 同时在对危重患者进行护理时还要预防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情况,加强患者翻身次数,并对其进行扣背,帮助患者将痰液咳出。对于体制较弱的患者可以采用排痰机。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必要情况下可以实施吸痰术。护理人员每天2次以上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护理,避免口腔内寄生菌引发感染。需要多鼓励患者饮水,保持呼吸道的畅通。 总之,针对危重患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压疮率,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唐瑜林,黄梅,杨文群.龄危重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66-267. 猜你喜欢: 1. 褥疮的护理论文范文 2. 有关医院护理系毕业论文范文 3. 关于大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 4. 有关压疮护理论文范文 5. 护士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一直是临床 护理 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随着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推广,压疮已成为衡量医院护理质量的一项主要指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压疮护理 论文 ,供大家参考。

2017年压疮护理的参考文献

压疮护理论文 范文 一:压疮护理的心得

【摘要】压力、剪切刀、摩擦力、潮湿是压疮发生的主要因素。压疮也称褥疮,是指局部组织受压造成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病理学改变。压疮病理生理机制为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血液 循环部分或者完全中断,使局部组织微循环障碍, 营养 物质供给减少,代谢产物慢性堆积,导致的组织损伤压疮的发生常见于 外科 术后、恶性 肿瘤 、老年慢性 疾病 长期卧床的患者,也可见于长期局限于坐位的患者。压疮的发生是一个长期、渐进性的过程。目前,护理学观点认为,改善压疮重点在于控制局部组织受压,而这也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压疮;护理;营养

1压疮形成的因素

1压力是受面上所承受的垂直力,是主要的治病因素,并与持续时间长短有关,高压时形成溃疡比低压时快。当压力超过毛细血管平均压时,会使皮肤血流停顿,因为累积淋巴淤滞和厌氧代谢废物容易组织坏死,扩散压力由浅至深,在深层多聚集于骨的隆起部位,萎缩,消瘦瘢痕及感染的组织增加了对压力的敏感性。

2内因潮湿可由大小便失禁,出汗等引起,导致皮肤浸致,松软,易为剪切摩擦力所伤。大小便失禁时由于更多的细菌及霉素比尿失禁更危险,这种污染物浸泡引起的感染,使情况更为严重。吸烟是压力性溃疡的重要危险因素,现在吸烟者戒烟后,压力性溃疡的危险性明显降低,且不良反应的影响可不部分的被逆转。认知功能损害也是压力性溃疡的重要危险因素,意识不清,较半清醒发生压疮的危险性显著增高。脑警报水平,脑血管意外史和阿尔茨海默病是压力性溃疡的危险因素。

2压疮的预防 措施

1预防压疮的工作应首先进行评估,在入院时进行评估,定期或在任何时候进行入院后评估,评估和其他高危患者的重点预防,医疗资源可以从合理分配和利用中受益。

2翻身及体位,间歇式压力缓解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建议和横向位置相比,倾斜30度的患者和用枕头支撑这种身体姿势,使患者始终避免其骨突出部位,以及分散的压力

3保护病人的皮肤,研究表明 按摩 无助于防止压疮,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的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后一般30-40min褪色,不会形成压疮保护膜和一些按摩油预防压疮增进营养,营养不良是导致发生压疮的内因之一,也有压力溃疡愈合因素的直接影响,压疮高危患者应该与一个营养师共同调整饮食结构,适当给予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C饮食。

4鼓励患者的活动和 健康 教育 ,尽可能避免使用限制饮食,帮助患者做所有的联合活动,以促进早期下床活动。压力性溃疡的并发症及主要并发症有感染。由于皮肤屏障功能的损失是暴露的,且经常粪便污染,感染率很高,包括囊肿,化脓性感染和化脓性感染。住院条件褥疮感染并发症的死亡率高达50%,是7%-8%的脊髓损伤病人的直接死亡原因,老年患者压疮相关死亡率为23%~37%,发生压疮的老年人较无压疮的老年人,死亡率增加了4倍,如压力性溃疡不愈合,死亡率增加了6倍。

3治疗及护理

换药护理

处理压疮创面时,应该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避免医源性污染。首先,可用生理盐水或者乳酸依沙吖啶等溶液 清理 创面,然后用无菌纱布轻轻擦拭,洗净残留药液及渗出;创面表层可涂擦少量清创胶;无菌纱布覆盖、粘贴,或者应用康惠尔贴外敷。换药1次/2~3天,如果压疮严重渗液较多者,可缩短换药时间。值得注意的是,每次换药时,均要完全除净创面上的分泌物及液化物。药物的应用创面局部使用抗生素的效用是不准确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要滥用即使使用也要小心,而且需限制时间,最近的研究认为碘可以促进刺激组织生长,在缩水溃疡区域,减轻疼痛,消除脓液和刺激肉芽生长方面均有效。

局部减压

由于压疮的关键诱因在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因此局部减压保护是缓解压疮的关键。对于长期卧床患者,护理人员和家属应协助其定期翻身,1次/1~2小时。可采用气垫圈保护患者受压部位,有条件者采用气垫床。如无上述 物品 ,也可考虑应用软枕、海绵被垫等临时替代。

饮食护理

加强营养不良能影响创伤愈合,虽然营养不良和脱水不会引起压疮,但能使皮肤失去活力和减少皮肤弹性,增加了压疮的危险。同样的体重下降和肌肉减少了病人皮肤和骨头之间的 自然 缓冲作用,增加了对压力损伤的易患性。丰富的蛋白质摄入可以预防压迫性损伤,维生素和矿物质在构建新组织和对损伤组织愈合中都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压疮患者活动量下降,加之年龄和基础疾病的原因,患者往往存在食欲不振等,长期如此,营养摄入不足,这也是导致压疮长期不愈的原因。因此,我们主张患者多进食富含蛋白质和胶原的食物,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以上营养物质均是促进机体修复的重要物质基础。

创面护理

压疮应采取局部治疗为主,全身治疗为辅饿综合护理措施,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浅度溃疡任何方法可适用,深溃疡慎重对待。创面的处理和保护对压疮创面护理前,应先检查溃疡的大小,部位,分期和外观,在根据创面情况情况选用机械清创术, 化学 清创术或自熔性清创术等方法进行清创等方法进行清创使用37°的温盐水冲洗创面可以去除坏死组织和异物,达到减轻感染促进愈合的目的。在创面由肉芽组织覆盖,感染局限,创面周围上皮向肉芽边缘生长的阶段,做好创面保护非常重要,保持湿润以利于肉芽组织的旺盛生长,可选用湿盐水纱布,水凝胶,聚乙烯薄膜等湿敷,提供湿润的环境。注意保持床单平整、干净,避免床单皱褶摩擦皮肤;此外,应及时清理床单上的污物,包括食物残渣、尿液、粪便等,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协助患者翻身或者搬运患者时,切忌在床上横向拖动患者身体,否则由于床单和皮肤的摩擦,可加重压疮本身。

心理护理

长期卧床患者往往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心理特征,容易出现抑郁、消沉等,给治疗带来不利影响。护理人员应耐心对患者进行开导,鼓励其以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配合医务人员的指导,加强其自身对于压疮的日常护理。必要时,可请治疗 成功 的患者现身说法,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由于压疮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护理人员给予系统、科学的护理之外,家属更应对患者进行细致的照料。向患者家属讲解压疮的常识、治疗及护理措施以及日常家庭护理的 注意事项 等,提高家属的护理意识和操作水平。此外,应有计划地做好随访工作,减少压疮发生。

【参考文献】

[1]赵友娟,田莳,任小英,王桂兰.长时间手术病人受压部位损伤的相关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4年22期.

[2]吴连红.泡沫类敷料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J].安徽 医学 ,2011年09期.

[3]杨旭.压疮的防治护理新进展[J].全科护理,2008年33期.

压疮护理论文范文二:压疮护理最新进展

【摘要】压疮的发生存在多种危险因素,且彼此相互影响。本文结合近年来压疮发展各方面观念的转变,从压疮的概念、主要危险因素、发病机理和治疗护理方法等多方面进行综述,认为压疮应重在预防。

【关键词】压疮;危险因素;机理;湿性治疗

【中图分类号】R91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297-02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对褥疮的认识和防治虽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对发生褥疮的观点及预防的重点存在某些差异。压疮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非常棘手的难题[1],它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大量消耗医药护理费用,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影响疾病的康复[2]。本文针对压疮的概念、分期、危险因素、产生机理、临床治疗及预防护理新进展综述如下。

1压疮的概念及分期

压疮的概念

压疮是由于皮肤和皮下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不良,以致受压局部缺血而溃烂甚至坏死,2007NPUAP压疮的新定义:其指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或复合有剪切力,或摩擦力作用而发生在骨隆突处的局限性损伤[3]。多见于昏迷、尿失禁、营养缺乏、长期卧床等不能自主翻身的重病患者” [4]。好发部位为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出处,如肩胛骨突处、骶尾骨处、股骨大粗隆处、坐骨结节部、足跟或枕后部等[5]。由于多见于长期卧床的病人,故又名褥疮。现代医学认为缺乏愈合倾向的疮面为溃疡,故压疮也叫压力性溃疡(pressure ulcer)。

压疮的分期

NPUAP2007压疮的新分类 [6]为如下几类:

可疑的深部组织损伤(Subspected Deep Tissue Injury)

皮下软组织受到压力或剪切力的损害,局部皮肤完整但可出现颜色改变如紫色或褐红色,或导致充血的水疱。与周围组织比较.这些受损区域的软组织可能有疼痛、硬块、黏糊状的渗出、潮湿、发热或冰冷。

I期(StageI)

在骨隆突处的皮肤完整伴有压之不褪色的局限性红斑。深色皮肤可能无明显的苍白改变,但其颜色可能与周围组织不同。

Ⅱ期(Stage]I)

真皮部分缺失,表现为一个浅的开放性溃疡,伴有粉红色的伤口床(创面),无腐肉,也可能表现为一个完整的或破裂的血清性水疱。

Ⅲ 期(StageⅢ)

全层皮肤组织缺失,可见皮下脂肪暴露,但骨头、肌腱、肌肉未外露,有腐肉存在,但组织缺失的深度不明确,可能包含有潜行和隧道。

Ⅳ 期(Stage1V)

全层组织缺失,伴有骨、肌腱或肌肉外露,伤口床的某些部位有腐肉或焦痂,常常有潜行或隧道。

不明确分期(Unstageable)

或黑全层组织缺失,溃疡底部有腐肉覆盖(黄色、黄褐色、灰色、绿色或褐色),或者伤口床有焦痂附着(碳色、褐色)。

2压疮的危险因素

压疮形成包括力学因素、理化因素、心理因素及自身因素等四个方面。其中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湿是压疮发生的主要因素,年龄、吸烟、低 血压 (尤其是舒张压)、动脉硬化性 心脏病 、 糖尿病 、认知功能损害、营养不良, 贫血 等都是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

压力

压力是受力面上所承受的垂直作用力,对局部组织的压力主要由重力引起[1],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并与受压时间密切相关,高压时形成溃疡比低压时快,当压力超过毛细血管平均压[7]时,会使皮肤血流停顿,由于淋巴滞流蓄积,厌氧代谢物也易促使组织坏死[8]。压力经皮肤由浅入深扩散,呈圆锥样递减分布,在深层多聚集于骨的隆起部位。肌肉及脂肪组织比皮肤对压力更敏感,最早出现变性坏死。萎缩、消瘦、瘢痕及感染的组织,增加了对压力的敏感性[1]。

剪切力

剪切力是因为骨骼和深层组织由于重力的作用向下滑行,但皮肤和表层组织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仍停留在原位,使两层组织产生相对性移位而引起的血管被拉长、扭曲、撕裂而发生的深层组织坏死[9],因此它比垂直方向的压力更具危害。如仰卧病人抬高床头时的身体下滑倾向,坐轮椅病人的身体前移倾向,均能在骶骨及坐骨结节部产生较大的剪切力,常累及骶外侧动脉的背侧支及臀上动脉的浅支,产生其供应区的大片组织缺血缺氧[1]。老人因皮肤生理、免疫改变,使其屏障能力、血管功能等减退,易受剪切力危害。

摩擦力

摩擦力是指人体处于不稳定的体位有持续倾滑的趋势时,其支撑面就受到支持平面对其的摩擦力。摩擦力可破坏角质层,造成表皮间起水泡和一些皮肤损伤,从而增加压疮发生的几率[9]。

潮湿

潮湿是由于小便失禁、出汗或渗出性伤口恶化等引起,导致皮肤浸渍、松软,易为剪切摩擦力所伤。Allman指出:大便失禁时由于有更多的细菌及毒素,比尿失禁更危险,这种污染物浸渍诱发感染使情况更趋恶化[8]。

温度

体温每升高1度,组织代谢的需氧量增加10%[10]。所以皮肤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持续受压,可使压疮的发生率大大增高。

吸烟

吸烟是发生压疮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者压疮的危险性显著升高。吸烟者足跟压疮是非吸烟者的4倍,吸烟量与压疮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1]。然而如果吸烟者停止吸烟,其压疮危险性就显著减低,且吸烟的不良作用可部分地被逆转[11]。

认知功能损害

认知功能损害是压疮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意识不清者,较半清醒者发生压疮的危险性显著增高。 大脑 警醒水平变化,脑血管意外病史及 老年痴呆 均是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1]。 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发生压疮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低血红蛋白(120g/L)这一客观指标的预测效果极好,低白蛋白血症是发生压疮的一个先前原因,而非压疮所致的结果,血清白蛋白<35 g/L者发生压疮的可能性是对照组的5倍[11]。

贫血

贫血也是压疮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血球压积<和血红蛋白<120g/L是较好的化验剪切点,对压疮的发生具有良好的筛选预测作用[11]。

年龄

老年人 皮肤松弛 、干燥、缺乏弹性,皮下脂肪变薄、萎缩、感觉减弱等[9]。

矫形器械使用不当

比如 骨折 患者使用石膏固定,石膏内面不平整或有渣屑,夹板固定内衬垫放置不当或牵引的患者矫形器固定过紧、骨折部位水肿时,肢体的血液循环受阻,易发生压疮[9]。

3压疮的产生机理[12]

受压组织持续缺血、缺氧,无氧代谢产物堆积,产生细胞毒性作用,使细胞变性、坏死,皮肤弹性降低或消失、变色,形成水泡或表皮脱落,引起局部组织变性坏死。正常的毛细血管压是2~4 kPa,外部施加的压强超过4kPa就会影响局部组织的微循环。20世纪5O年代,Koniak首先描述了压力与作用时间的抛物线关系,即高压力引起压疮比低压力所需时间短。Dan―ie1发现,肌肉及脂肪组织比皮肤对压力更敏感,最早出现变性坏死。萎缩的瘢痕化及感染的组织增加了对压力的敏感性。疮的轻重取决于压力的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

剪力是指不同层次或部位的组织问发生不同方向运动时产生的一种力;摩擦力作用于上皮组织能去除外层的保护性角化皮肤,增加对压疮的易感性。

4压疮的并发症

压疮最主要的并发症是感染。由于皮肤屏障作用丧失,创面暴露,且常被粪便、尿液、汗液污染,感染发生率极高,包括脓肿、 骨髓炎 及 败血症 等。发生压疮的老年人较无压疮的老年人,死亡率增加4倍,如压疮不愈合,其死亡率增加6倍[13]。

5治疗理念

压疮的致病因素较多,因此必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全身综合治疗及局部受压组织的保护治疗。

压力缓解

缓解压力,恢复受损皮肤区域的血液供应。局部组织的长期受压,是引起压疮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压力得到缓解,创面才可能愈合。为了能把受压部位的压力分散,近年来有许多科学的压力缓冲设备被研制成功,并在整体的康复治疗中,应用机械设备以减少皮肤组织潜在性的损伤。

局部治疗

对压疮创面护理前,应先检测溃疡的大小、部位、分期和外观(肉芽组织、坏死痂、腐肉、渗出),再根据创面情况选用机械清创术、化学清创术或自溶性清创术等方法进行清创。近年来对压疮创面治疗的观念已经根本性的转变。过去普遍认为创面干爽清洁有利于愈合;现在则认为,在无菌条件下,湿润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形成,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的愈合,提出湿润疗法。据报道,压疮创面持续湿敷,能促进组织细胞的生长,湿润环境更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形成,使创面不经过一般的结痂过程而自然愈合,而且愈合速度要比干性环境快l倍[14]。湿性治疗更换敷料时可整块揭除,不损伤肉芽组织和新生上皮组织,减少常规换药带来的痛苦。此敷料弹性好,适合于身体各部位,使用方便,且粘贴牢固,具有防水性,特别是在骶尾部压疮时,适用于大小便失禁患者。传统换药,每次大小便后就需要更换敷料,而应用湿性敷料则不必更换。湿性愈合 治疗方法 可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换药次数,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同时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

6治疗方法

传统治疗[12]

①勤翻身:根据病情每1~2 h翻身1次;半卧位,床头抬高<30。。避免创面与床面接触而继续受压是压疮最基本的治疗,应用气垫床或海绵垫,酌情使用减压敷料,不使用圆形气圈。②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③在勤翻身与积极改善营养状况的基础上,常规碘伏擦拭,盐水冲净后,特定电磁波(TDP)治疗仪(神灯)或紫外线灯照射皮肤直至干燥。

湿性治疗

以勤翻身,积极改善全身营养为前提。Ⅱ期、Ⅲ期压疮均在无菌操作下常规清洁消毒创面周围皮肤。如为感染性伤口,先用3%双氧水涡流式冲洗创面3~4次;如感染较重,有坏死组织应清除,用双氧水纱布擦拭创面直至干净,再用生理盐水将双氧水冲洗干净,后辅以甲硝唑湿纱布覆盖。1~2周感染消退后或原本创面红润,无明显分泌物者,则只使用生理盐水涡流式冲洗伤口,不再使用双氧水,因双氧水有细胞毒作用,过多使用可能对新生组织造成损害[15]。每次消毒后,湿润 烧伤 膏直接均匀涂于创面,薄于1mm,用浸透湿润烧伤膏无菌纱布垫覆盖,每日2次,至创面愈合。

特殊治疗

近年来也提出用激光、外科手术、高压氧治疗等新方法。如CO,激光及Nd:YAG激光汽化切割溃疡面、低强度He―Ne激光联合紫外线照射治疗法。外科手术,可用局部皮瓣和带血管肌蒂皮瓣转移植入法等治疗。外用敷料治疗,近年来有膜状敷料、水胶体敷料、多聚体泡沫敷料、藻酸钙敷料、Ag离子敷料等。

7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压疮的预防重在让患者尽可能地运动,这是最早的和最有效的预防措施。要达到95%[16]的预防率并非是不可能的。对具有多项主要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重点护理和治疗干预,可使有限的医疗护理资源合理分配,从总体上提高压疮的预防率。

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

避免大小便失禁、引流液污染、出汗等潮湿刺激,经常为患者更换床单并保持床单平整,清洁皮肤并使用防湿乳剂等。

加强营养

营养不良可影响创伤愈合,营养不良能使皮肤失去活力和减少皮肤弹性,增加了压疮的危险。丰富的蛋白质摄入,可以预防压迫性损伤,维生素和矿物质在构建新组织和损伤组织的愈合中都是十分重要的。 局部减压和各种减压设备的应用

定时翻身,至少每2小时1次,给患者放置正确体位和姿势,经常改变重量支撑以减少压迫,使用软枕、海绵垫等保护设备。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的选用各种高 科技 床,如缓释气式气囊褥垫床、交替压力气垫等设备。

健康教育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宣教,介绍压疮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教会家属一些预防压疮的措施,如勤换体位、勤换洗、勤检查、勤整理、勤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等,使患者及家属能积极参与自我护理,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自觉配合医护治疗,尽早康复。

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减少由于护理工作失误而造成的压疮,提高医护人员对压疮危害性的认识,注意知识更新,对新设备新方法正确使用,以及护理科研的进一步开展。

8小结

综上所述,压疮不仅给病人增加痛苦,增加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继发感染可能产生全身症状而危及生命。在治疗压疮过程中要首先解除创面受压。个体化的 皮肤护理 和护理程序是指导压疮护理工作的重要依据,根据压疮的状况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案,将有助于压疮护理工作的顺利实现。

了解压疮的产生机理、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得以充分认识其发生发展及预后,可以使我们在临床中提高对压疮的预防性护理,积极采取有效手段加以控制。国内外已研究出不少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作为医护人员,应很好掌握这些方法,有责任将之应用于临床,使压疮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减少事故的发生,帮助病人缩短病程,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并且在应用与实践中不断总结,力争得到更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伟.压疮护理新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1,17(1):

[2]王翠茹.压疮的临床护理进展[J].天津护理.2006,14(1):58-59.

[3]郑清月,秦惠基.美国褥疮护理现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5:204.

[4]Langemo D,Baranoski points on caring for pressureulcers in home care[J].Home Health Nurse,2003,2l(5):309.

[5]Pang SM,Wong pressure sore risk with theNorton,Braden and Waterlow scales in a Hong Kong rehabilitationhospital[J].Nurs Res,1998,47(3):147

[6]王爱萍.上 消化 道大出血的护理[J].中外医疗,2008,24:115.

[7]袁长蓉.褥疮护理的新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3):104-106

[8]黄峰.褥疮护理近况[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5):195-197

[9]王新华.压疮护理新进展及护理干预性预防措施[J].医学信息,2010,23(9):

[10]王彩风,巫向前压疮形成机制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7,22(1):75-77.

皮肤病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随着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推广,压疮已成为衡量医院护理质量的一项主要指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压疮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压疮护理论文 范文 篇一:《试论急性压疮的形成与护理》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致使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和氧缺乏,进而皮肤和皮下组织失去正常功能,组织破损和坏死,又称压力性溃疡[1]。压疮本身不是疾病,多数伴随其他疾病而发,主要是因为疾病过程中未经很好的护理造成。有报道称[2],压疮在住院患者中发生率为1%~11%,而手术患者中则高达~。手术中由于一些非人为的和人为的因素,患者更易发生急性压疮,增加了痛苦。我科自2010-01以来,采用Waterlow压疮危险评分法[3],对94例手术时间>6h的手术患者进行压疮危险评分和相关因素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护理 措施 ,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手术当天由巡回护士根据Waterlow压疮危险评分法对患者进行评分,评分值在10~15分为危险,15~20分为高度危险,20分以上为非常危险,分值越高发生压疮的可能性越大。收集术后记录手术时间>6h的病例共94例,男51例,女43例;年龄6~81岁,平均(±)岁。手术开始和结束后由巡回护士对患者皮肤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急性压疮易发部位:仰卧位,枕骨隆突、肩胛、肘部、脊柱体隆突处、足跟、骶尾部;侧卧位,耳廓、肩峰处、髋部、大转子、膝部、踝部;俯卧位,额部、颊部、女性乳房、胸骨部、肋缘突出部、髂前上棘、男性生殖器、膝前部、足趾。发现皮肤受压,认真做好记录。术中积极预防压疮的发生并针对高危因素及时处理。 2结果 手术中发生急性压疮3例,1例为脑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手术,肩胛部出现数个水疱,1例为骨科施行腰椎后路脊椎滑脱内固定术的患者,术后发现乳房处出现5cm×4cm溃烂,1例施行了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术,术中左膝部出现了一簇水疱。经过有效科学的护理,创面愈合良好。 3讨论 压疮形成原因 手术中急性压疮的发生与手术时间、麻醉状态、温度、湿度以及患者自身状况有密切关系。压疮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局部皮肤受压缺血,手术时间延长时,皮肤受压、组织处于低灌注和缺血缺氧状态的时间也长,压疮的发生率就越高。手术患者处于麻醉状态,其中有一半以上患者麻醉期间会发生低氧血症,且由于麻醉药物阻滞平面以下的血管扩张,血流变慢,相应的使供血部位皮肤组织缺血缺氧;再者,麻醉状态时患者暂时丧失了对身体某些部位不适的反应,因而不能及时的调整体位减少压迫的发生,这些因素都使皮肤组织缺氧加重,导致急性压疮的发生[4]。温度变化和潮湿的刺激也是术中急性压疮发生的一个相关因素,已有文献报道潮湿环境中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性会增加5倍[5]。湿度过大时,皮肤上过多的液体会使表面pH值改变,保护性油脂丧失,皮肤和床单间的摩擦力增大,增加了皮肤破损的危险;患者体温降低时,外周循环血量减少,加上受压血供进一步减少,压疮发生的危险进一步增加。除以上外因,患者自身状况也是影响压疮发生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减弱,末梢循环功能减退,局部受压后更易发生皮肤及组织缺血缺氧,形成压疮;营养状况也是一个影响因素,极度消瘦和体弱的患者,皮下脂肪组织薄,易发生压疮;另外,有报道称血清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值者术中发生急性压疮的可能性较大,每降低1g血清蛋白,压疮的发生危险将增加3倍[6];低蛋白血症、糖尿病、风湿性疾病患者压疮的发生率也较高。 护理对策 首先,需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术中急性压疮护理的关键在于预防,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Braden、Nortor、Wa-terlow、Douglus、Gasnell等常用评估量表,在术前对患者压疮发生危险性进行科学的评估,针对不同危险分级设定相应的个体化护理方案,如针对年龄大、手术时间长以及有心血管和代谢疾病的患者,可以提前预防使用体位垫或者软枕等。其次,做好术中护理。协助患者摆放合理的体位,应充分考虑到力学因素,维持自然的生理弯曲,既要能够充分的暴露手术野,又需不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避免组织受到过度的牵拉,可以在易发生压疮的部位放置海绵垫或者凝胶垫等质量较好的体位垫。仔细观察患者的皮肤状况,如是否潮湿、发绀、苍白、水肿等,并告知医师采取相应措施。如手术允许,可定时按摩受压部位,重点护理压疮易发部位。局部涂抹赛肤润(过氧化脂肪酸酯)等药物,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缺血缺氧,并在局部形成脂质保护膜;按摩也是有效的预防压疮形成的 方法 ,有研究显示[7]时间超过1小时的手术,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前提下,对受压部位进行减压按摩,能够减轻局部受压状况,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控制好手术室的温、湿度,保持手术单的清洁干燥,及时处理手术中的渗出液和冲洗液。最后,做好术后护理工作。手术结束,首先要细致检查受压部位是否出现了水疱、溃疡等,发现压疮及时处理并认真记录;及时为患者更换清洁干燥的床单,保持皮肤状况良好;注意观察患者病情需要,及时输液输血,避免因微循环不足再引发急性压疮。 4小结 预防术中压疮的发生并不困难,这与护理人员的细心细致工作有很大关系。该项工作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高度重视,制定科学、程序化的护理方案,细心观察查找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即可有效的预防压疮发生。术中压疮的发生率是评价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我们要努力做好手术相关各环节工作,让患者平安度过手术期,减少术中急性压疮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压疮护理论文范文篇二:《浅谈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评价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0例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及睡眠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对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临床可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 神经内科是独立存在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范围内,主要诊治脑部炎症性病变、脑血管疾病、脊髓炎、神经系统病变等疾病[1]。神经内科患者在住院期间易发生压疮现象,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发生缺氧、缺血,最终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2]。本院针对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明显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具体 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8月收治的90例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28:17,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岁,住院时间7~30d,平均住院时间(±)d;实验组患者男女比例29:16,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岁,住院时间5~30d,平均住院时间(±)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护理,主要包括身体护理、饮食护理及药物护理等;实验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具体如下:①建立护理小组:一个组由1位主管护师,2位护士组成,对小组内成员进行循证护理知识的培训;②提出问题:找出患者出现压疮的原因,神经内科患者组织代谢能力差、活动能力差、对压力的承受能力也相对较弱,且因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及身体与接触面的摩擦力大等因素易导致压疮的发生,找出压疮发生的原因后,提出如何防止压疮的发生及压疮发生后如何处理等问题;③寻找循证证据:查找与压疮相关的参考文献、书籍等,求证压疮发生的原因;④循证分析与评价:临床 经验 与参考文献、书籍相结合对证据进行评定,对文献以及临床中应用的方法进行统计,应用于实践操作中;⑤循证的应用:a.体位护理:定时帮助患者进行翻身,翻身时采用水平体位,减少摩擦力,患者背部可放置适当高度的软枕,分散压力;b.压疮部位护理:对压疮多发的部位清洗后,涂抹上药膏,形成封闭性油膜,减少对皮肤的摩擦;c.身体护理:定时观察压疮多发部位的情况,定时清洁全身皮肤,保持皮肤干爽,在容易出汗的部位擦上爽身粉,预防感染的发生;d.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食用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食物,对于昏迷患者,采用鼻饲摄入营养液。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及睡眠质量评分。采用匹兹堡睡眠量表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分,总分21分,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压疮发生例数为5例,占,实验组患者压疮的发生例数为1例,占;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为(±)分,实验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为(±)分;两组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及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神经内科患者发生压疮的原因主要为长期卧床、意识障碍、运动障碍、肢体瘫痪、营养不良、大小便失禁、受压处缺乏保护、受压处摩擦力较大等,压疮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局部水肿、红斑、水泡等。若不及时采取治疗,将会引起局灶性骨膜炎、骨髓炎等并发症的出现[3],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及发生压疮后采取有效的处理手段对于神经内科患者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常规护理仅限于对患者已经出现的问题及症状进行护理,缺乏预见性;而循证护理是指在专业知识及护理理论的指导下,将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护理手段[4]。循证护理遵循专业知识培训、提出问题、寻找循证证据、分析循证及应用循证等原则,让护理人员遇到问题时清楚如何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让护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科学、严谨与专业[5]。循证护理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还能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为患者提供标准化、经济适用的护理服务,减轻患者的痛苦,对患者的恢复具有积极影响。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压疮发生例数为5例,占,实验组压疮高危患者压疮的发生例数为1例,占;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为(±)分,实验组压疮高危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为(±)分;两组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及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综上所述,对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肖敏.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老年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8):17-18. [2]李树娟.神经内科昏迷患者防止压疮的护理对策探析.吉林医学,2013,34(3):558. [3]黄玉虹.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压疮预防中的作用观察.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6):92-93. [4]李贵芹.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7):89-90. [5]韩杰.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全科护理,2013,11(5):394-395. 压疮护理论文范文篇三:《试谈危重患者压疮预防及护理》 【摘要】目的:针对危重患者压疮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并 总结 出预防措施。方法:筛选出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9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比组,干预组患者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而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通过综合护理模式无一例患者发生压疮情况,对比组患者中有14例患者发生压疮情况,压疮率为。护理后的干预组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情绪评分均低于对比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结论:针对危重患者压疮现象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具有显著效果,可以降低压仓率的发生,同时也改善了患者不良情绪。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压疮危重患者 压疮又被称为压力性溃疡、褥疮。主要是因为患者局部肢体、组织长时间受到压迫,影响了血液循环,导致皮下组织、局部皮肤出现持续性缺氧、缺血,最终组织溃烂坏死,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1]。笔者针对危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模式进行探析,详细报告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基本资料 筛选出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9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比组。干预组中有24例患者,男性患者有13例,女性患者有11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51岁,年龄最大的患者有83例,平均年龄有(±)岁。对比组中有25例患者,男性患者有13例,女性患者有12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50岁,年龄最大的患者有84例,平均年龄有(±)岁。两组患者比较上述基本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即P>。 护理方法 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照顾患者的日常起居,指导患者用药等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主要包括: (1)皮肤护理;由于危重患者的皮肤较为消瘦或者水肿,因此皮肤的情况比较差,护理人员可以选用气垫床,并且对患者突出的部位采用泡沫敷贴进行保护,并且每小时保证两次以上翻身,进行适当的按摩。 (2)生活护理;患者的皮肤每天要保持干燥清洁,定期为患者更换衣物、床单、被罩等。每天用温水对患者皮肤擦洗,并且要按摩受压处的皮肤,缓解局部的血液循环。对于使用引流管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清理引流管,避免发生感染。 (3)营养支持;对于老年患者均存在营养摄入不足,导致身体消瘦,很容易出现压疮发生。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表,采用少食多餐的形式,保证患者脂肪、蛋白质、糖、微量元素等合理摄入。 (4)心理护理;压疮是危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同时对其实施的护理工作也比较困难,患者因长时间卧床,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再加上经济负担等,患者对治疗均丧失了信心。护理人员需要主动、热情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讲解压疮危害、形成因素、预防措施等。对于不能进行沟通的患者可以采用手势、手写板方式。,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根据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对不良情绪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分析处理,计数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与对比组患者护理前的不良情绪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即P>。其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及抑郁情绪要低于护理前,护理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比组患者的护理后的焦虑与抑郁情绪评分也低于护理前,但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详细结果如表1所示。 组别 例数 抑郁情绪 焦虑情绪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干预组 24 ± ± ± ± 对比组 25 ± ± ± ± 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情绪比较情况 3讨论 由于长期卧床的危重患者皮肤弹性较差,皮下脂肪较少,加上营养摄入不足等情况均加大了患者皮肤护理的难度。而且很容易出现压疮情况,压疮的临床表现为麻木、红斑、破溃、溃疡、坏死等。预防危重患者压疮发生除了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以外,还要在我院成立压疮护理小队,主要成员有1名护理张、1名皮肤护理人员及4名责任组长。负责对患者观察追踪,指导护理人员进行临床压疮工作。并在患者的病床床头放置防止压疮的指示牌,提高护人员及患者的重视度。加强护理人员的交接班制度,两班护理人员需要共同对患者的皮肤进行观察,对于异常的皮肤需要立即的上报处理。 同时在对危重患者进行护理时还要预防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情况,加强患者翻身次数,并对其进行扣背,帮助患者将痰液咳出。对于体制较弱的患者可以采用排痰机。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必要情况下可以实施吸痰术。护理人员每天2次以上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护理,避免口腔内寄生菌引发感染。需要多鼓励患者饮水,保持呼吸道的畅通。 总之,针对危重患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压疮率,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唐瑜林,黄梅,杨文群.龄危重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66-267. 猜你喜欢: 1. 褥疮的护理论文范文 2. 有关医院护理系毕业论文范文 3. 关于大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 4. 有关压疮护理论文范文 5. 护士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护理类参考文献

护理是一门科学,如何把一个人护理好更是一门学问。

1.薛春雨.秦欣.阴部肥大整复术进展.中国美容医学,2004,13(3):328

2.鲁红,应伟雯,黄丽丽.子宫腔形态的三维超声观察.中华超声影象学杂志,2005,14(1):33-36

3.薛芸香.改良阴道再造术23例.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11):979

4.曲恒芳,姜艳艳,于建光.妊娠呕吐的干姜疗法.职业与健康,2005,21(1):118

5.罗告琳.晚期妊娠羊水过少对围生儿的影响因素.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70-71

6.菅淑华.剥膜与乳房按摩对延期妊娠的预防.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76-77

7.高玲玲,张美芬.分娩教育对初产妇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中国公共卫生,2005, 21(2): 209-210.

8.刘君华.笑气镇痛对产程的影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94

9.陆龙勤.孕妇产前教育对促进自然分娩的效果观察.广西医学,2005,27(2):273

10.张荣梅.产褥期妇女健康教育的实施.中国妇幼保健,2004,2(2):25-26

11.王吉平,舒莉.探讨音乐疗法对产褥期产妇抑郁情绪的影响.上海护理,2004,4(2):17-18

12.辛兆珍.产褥期妇女的心理护理体会.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4,18(2):242

13.杜秋兰,孙冬云.产褥期的自我护理指导.东南国防医药,2004,6(3):106

14.王红.心理咨询在高危妊娠筛查中的作用.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4,11(3):36

15.周凤珍.高素清.李丽文.远程胎儿心率监护网络在高危妊娠中的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2):103

16.邓香珠,陈毓芬.2176例高危孕产妇情况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50-51

17.熊庆.妊高症并发HELLP综合症的诊断与治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6):338-339

18.王谢桐,李粱.前置胎盘与胎盘早剥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2):65-67

19.潘明明.前置胎盘的期待治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2):67-68.

20.范玲,黄醒华.胎盘早剥漏诊原因分析.中华围产医学杂志,1999,2(2):86-88

21.李奕.妊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8,14(4):241

22.龚琼华.妊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重庆医学,(50):445

23.沈日华.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20例临床病例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10):619

24.谢心红.晚期妊娠合并急性重症肝炎至死亡1例.现代医药卫生,2001,17(9):777

25.李奕.妊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8,14(4):241

26.龚琼华.妊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重庆医学,执业医师(50):445

27.沈日华.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20例临床病例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10):619

28.谢心红.晚期妊娠合并急性重症肝炎至死亡1例.现代医药卫生,2001,17(9):777

29.唐淑琴.糖尿病继发外阴炎误诊老年性阴道炎报告.中华实用医学,2002,4:43

30.诸雪峻.唐力明.宫颈电圈切除术.临床医学,2002,7

1.施新猷主编:医学动物实验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

2.施新猷编:现代实验动物在医学科学研究上的应用,中国医科大学,1982。

3.施新猷编:医学动物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方法,第四军医大学,1974。

4.施新猷等编:医学动物实验技术讲义(理论部分),第四军医大学,1986。

5.施新猷等编:医学动物实验技术讲义(实验部分),第四军医大学,1986。

6.钟品仁主编:哺乳类实验动物,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

7.卢耀增等编:实验动物讲义,协和医科大学,1986。

8.杨幼明、程鸿等编:实验动物学讲义,上海医科大学,1986。

9.郭鹞编: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第一辑,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10.徐叔云等主编:药理实验方法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11.李永材、黄溢明主编:比较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12.祖国庸主编:实验动物学讲义,解放军兽医大学,1984。

13.王喆编:实验动物学讲义,解放军兽医大学,1986。

14.施新猷:现代实验动物在医学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2):177,1982。

15.施新猷:医学科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上海实验动物科学杂志,4(1):53,1984。

16.侯灿著:医学科学研究入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17.丁道芳、刘思诚编著:医学科学研究入门,人民卫生出版社。

18.江振声著:狗的解剖,科学出版社,1960。

19.杨安峰等编著:兔的解剖,科学出版社,1979。

20.鲁子惠:猫的解剖,科学出版社,1979。

21.杨安峰、王平等编著:大鼠的解剖和组织,科学出版社,1985。

22.兽医大学:兽医临床处于手册,吉林人民出版社,1965。

23.施新猷等:大鼠各型放射病时心血管功能的变化,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5(3):160,1985。

24.施新猷等:大鼠正常心电图100例分析,陕西新医药杂志,11(6):55,1982。

25.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实验动物科学论文集,第四军医大学,1986。

26.俞慧株、叶百宽著:小白鼠胚胎发生,科学出版社,1985。

27.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等编:现代实验动物科学技术讲座汇编,上海实验动物科学研究会,1985。

28.盛和林等编著:哺乳动物学概论,华东师范出版社,1985。

29.南开大学生物系中草药生物教研室:实验动物解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30.卫生部科教司、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中心:医学实验动物模型及细胞系研制与应用,1984。

31.林熙:实验动物的育种繁殖,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条件处等,1982。

32.邓羽中等:实验动物科学开发研究的成果和意义--关于癌症研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条件处等,1983。

33.魏文汉主编:病理生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35.顾方舟主编: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

36.修瑞娟综述:微循环的动物实验研究(一)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4(1):1,1981。

1.段晓玲,王孝文,等.5种常见性传播疾病误诊分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2002,30(3):149-152

2. 王德香,张士勤,等急.性淋菌性盆腔炎38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分析.中国航天工业医药,2001,3(5):59

3.段斌,刘子航,王栋.假性女阴湿疣误诊为尖锐湿疣82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1503

4.刘玉华,董雷.闭经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3(16):24

5.张华,李淑华,沈丽芳,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闭经,四川中医,2003,21(9):63-64

6.谢萍.杨家林教授从肝论治痛经的经验.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4):31-32

7.陈育德,潘志润.穴位注射治疗痛经40例.针灸临床杂志,2004,20(12):36

8.石一复,向阳.滋养叶细胞疾病.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319-320

9.罗庆菲.早期侵蚀性葡萄胎误诊早孕行人工流产术1例.中国医师杂志,2002,增刊,194

10.万希润,杨秀玉.恶性滋养叶细胞疾病肿瘤的化学疗法.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7):398-400

11.马丁,奚玲.宫颈癌流行病学及病因学研究进展.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17(2):61

12.郎景和.子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治疗.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5):261-263

13.郎景和,冷金花.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8(2):68-69

14.彭芝兰.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治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4):202

15.刘丽影.妇科恶性肿瘤的化学疗法.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7):385-387

16.张永利,张国锐,张惠.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100例临床观察.山西医药杂志,2004,33(1):80

17.黄玉梅,熊丹清,徐才万,等.湖北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知情选择现况调查.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5(1):54-57

18.刘彩琴.绝育术后异位妊娠病因及预防措施探讨.卫生职业教育,2004,20(1):62

19.李贞荣,薛秀君.输卵管绝育术心理护理.实用全科医学,2004,2(3):281

皮肤科护理论文参考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随着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推广,压疮已成为衡量医院护理质量的一项主要指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压疮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压疮护理论文 范文 篇一:《试论急性压疮的形成与护理》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致使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和氧缺乏,进而皮肤和皮下组织失去正常功能,组织破损和坏死,又称压力性溃疡[1]。压疮本身不是疾病,多数伴随其他疾病而发,主要是因为疾病过程中未经很好的护理造成。有报道称[2],压疮在住院患者中发生率为1%~11%,而手术患者中则高达~。手术中由于一些非人为的和人为的因素,患者更易发生急性压疮,增加了痛苦。我科自2010-01以来,采用Waterlow压疮危险评分法[3],对94例手术时间>6h的手术患者进行压疮危险评分和相关因素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护理 措施 ,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手术当天由巡回护士根据Waterlow压疮危险评分法对患者进行评分,评分值在10~15分为危险,15~20分为高度危险,20分以上为非常危险,分值越高发生压疮的可能性越大。收集术后记录手术时间>6h的病例共94例,男51例,女43例;年龄6~81岁,平均(±)岁。手术开始和结束后由巡回护士对患者皮肤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急性压疮易发部位:仰卧位,枕骨隆突、肩胛、肘部、脊柱体隆突处、足跟、骶尾部;侧卧位,耳廓、肩峰处、髋部、大转子、膝部、踝部;俯卧位,额部、颊部、女性乳房、胸骨部、肋缘突出部、髂前上棘、男性生殖器、膝前部、足趾。发现皮肤受压,认真做好记录。术中积极预防压疮的发生并针对高危因素及时处理。 2结果 手术中发生急性压疮3例,1例为脑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手术,肩胛部出现数个水疱,1例为骨科施行腰椎后路脊椎滑脱内固定术的患者,术后发现乳房处出现5cm×4cm溃烂,1例施行了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术,术中左膝部出现了一簇水疱。经过有效科学的护理,创面愈合良好。 3讨论 压疮形成原因 手术中急性压疮的发生与手术时间、麻醉状态、温度、湿度以及患者自身状况有密切关系。压疮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局部皮肤受压缺血,手术时间延长时,皮肤受压、组织处于低灌注和缺血缺氧状态的时间也长,压疮的发生率就越高。手术患者处于麻醉状态,其中有一半以上患者麻醉期间会发生低氧血症,且由于麻醉药物阻滞平面以下的血管扩张,血流变慢,相应的使供血部位皮肤组织缺血缺氧;再者,麻醉状态时患者暂时丧失了对身体某些部位不适的反应,因而不能及时的调整体位减少压迫的发生,这些因素都使皮肤组织缺氧加重,导致急性压疮的发生[4]。温度变化和潮湿的刺激也是术中急性压疮发生的一个相关因素,已有文献报道潮湿环境中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性会增加5倍[5]。湿度过大时,皮肤上过多的液体会使表面pH值改变,保护性油脂丧失,皮肤和床单间的摩擦力增大,增加了皮肤破损的危险;患者体温降低时,外周循环血量减少,加上受压血供进一步减少,压疮发生的危险进一步增加。除以上外因,患者自身状况也是影响压疮发生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减弱,末梢循环功能减退,局部受压后更易发生皮肤及组织缺血缺氧,形成压疮;营养状况也是一个影响因素,极度消瘦和体弱的患者,皮下脂肪组织薄,易发生压疮;另外,有报道称血清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值者术中发生急性压疮的可能性较大,每降低1g血清蛋白,压疮的发生危险将增加3倍[6];低蛋白血症、糖尿病、风湿性疾病患者压疮的发生率也较高。 护理对策 首先,需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术中急性压疮护理的关键在于预防,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Braden、Nortor、Wa-terlow、Douglus、Gasnell等常用评估量表,在术前对患者压疮发生危险性进行科学的评估,针对不同危险分级设定相应的个体化护理方案,如针对年龄大、手术时间长以及有心血管和代谢疾病的患者,可以提前预防使用体位垫或者软枕等。其次,做好术中护理。协助患者摆放合理的体位,应充分考虑到力学因素,维持自然的生理弯曲,既要能够充分的暴露手术野,又需不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避免组织受到过度的牵拉,可以在易发生压疮的部位放置海绵垫或者凝胶垫等质量较好的体位垫。仔细观察患者的皮肤状况,如是否潮湿、发绀、苍白、水肿等,并告知医师采取相应措施。如手术允许,可定时按摩受压部位,重点护理压疮易发部位。局部涂抹赛肤润(过氧化脂肪酸酯)等药物,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缺血缺氧,并在局部形成脂质保护膜;按摩也是有效的预防压疮形成的 方法 ,有研究显示[7]时间超过1小时的手术,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前提下,对受压部位进行减压按摩,能够减轻局部受压状况,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控制好手术室的温、湿度,保持手术单的清洁干燥,及时处理手术中的渗出液和冲洗液。最后,做好术后护理工作。手术结束,首先要细致检查受压部位是否出现了水疱、溃疡等,发现压疮及时处理并认真记录;及时为患者更换清洁干燥的床单,保持皮肤状况良好;注意观察患者病情需要,及时输液输血,避免因微循环不足再引发急性压疮。 4小结 预防术中压疮的发生并不困难,这与护理人员的细心细致工作有很大关系。该项工作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高度重视,制定科学、程序化的护理方案,细心观察查找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即可有效的预防压疮发生。术中压疮的发生率是评价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我们要努力做好手术相关各环节工作,让患者平安度过手术期,减少术中急性压疮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压疮护理论文范文篇二:《浅谈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评价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0例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及睡眠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对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临床可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 神经内科是独立存在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范围内,主要诊治脑部炎症性病变、脑血管疾病、脊髓炎、神经系统病变等疾病[1]。神经内科患者在住院期间易发生压疮现象,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发生缺氧、缺血,最终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2]。本院针对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明显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具体 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8月收治的90例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28:17,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岁,住院时间7~30d,平均住院时间(±)d;实验组患者男女比例29:16,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岁,住院时间5~30d,平均住院时间(±)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护理,主要包括身体护理、饮食护理及药物护理等;实验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具体如下:①建立护理小组:一个组由1位主管护师,2位护士组成,对小组内成员进行循证护理知识的培训;②提出问题:找出患者出现压疮的原因,神经内科患者组织代谢能力差、活动能力差、对压力的承受能力也相对较弱,且因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及身体与接触面的摩擦力大等因素易导致压疮的发生,找出压疮发生的原因后,提出如何防止压疮的发生及压疮发生后如何处理等问题;③寻找循证证据:查找与压疮相关的参考文献、书籍等,求证压疮发生的原因;④循证分析与评价:临床 经验 与参考文献、书籍相结合对证据进行评定,对文献以及临床中应用的方法进行统计,应用于实践操作中;⑤循证的应用:a.体位护理:定时帮助患者进行翻身,翻身时采用水平体位,减少摩擦力,患者背部可放置适当高度的软枕,分散压力;b.压疮部位护理:对压疮多发的部位清洗后,涂抹上药膏,形成封闭性油膜,减少对皮肤的摩擦;c.身体护理:定时观察压疮多发部位的情况,定时清洁全身皮肤,保持皮肤干爽,在容易出汗的部位擦上爽身粉,预防感染的发生;d.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食用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食物,对于昏迷患者,采用鼻饲摄入营养液。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及睡眠质量评分。采用匹兹堡睡眠量表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分,总分21分,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压疮发生例数为5例,占,实验组患者压疮的发生例数为1例,占;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为(±)分,实验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为(±)分;两组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及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神经内科患者发生压疮的原因主要为长期卧床、意识障碍、运动障碍、肢体瘫痪、营养不良、大小便失禁、受压处缺乏保护、受压处摩擦力较大等,压疮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局部水肿、红斑、水泡等。若不及时采取治疗,将会引起局灶性骨膜炎、骨髓炎等并发症的出现[3],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及发生压疮后采取有效的处理手段对于神经内科患者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常规护理仅限于对患者已经出现的问题及症状进行护理,缺乏预见性;而循证护理是指在专业知识及护理理论的指导下,将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护理手段[4]。循证护理遵循专业知识培训、提出问题、寻找循证证据、分析循证及应用循证等原则,让护理人员遇到问题时清楚如何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让护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科学、严谨与专业[5]。循证护理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还能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为患者提供标准化、经济适用的护理服务,减轻患者的痛苦,对患者的恢复具有积极影响。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压疮发生例数为5例,占,实验组压疮高危患者压疮的发生例数为1例,占;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为(±)分,实验组压疮高危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为(±)分;两组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及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综上所述,对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肖敏.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老年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8):17-18. [2]李树娟.神经内科昏迷患者防止压疮的护理对策探析.吉林医学,2013,34(3):558. [3]黄玉虹.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压疮预防中的作用观察.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6):92-93. [4]李贵芹.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7):89-90. [5]韩杰.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全科护理,2013,11(5):394-395. 压疮护理论文范文篇三:《试谈危重患者压疮预防及护理》 【摘要】目的:针对危重患者压疮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并 总结 出预防措施。方法:筛选出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9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比组,干预组患者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而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通过综合护理模式无一例患者发生压疮情况,对比组患者中有14例患者发生压疮情况,压疮率为。护理后的干预组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情绪评分均低于对比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结论:针对危重患者压疮现象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具有显著效果,可以降低压仓率的发生,同时也改善了患者不良情绪。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压疮危重患者 压疮又被称为压力性溃疡、褥疮。主要是因为患者局部肢体、组织长时间受到压迫,影响了血液循环,导致皮下组织、局部皮肤出现持续性缺氧、缺血,最终组织溃烂坏死,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1]。笔者针对危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模式进行探析,详细报告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基本资料 筛选出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9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比组。干预组中有24例患者,男性患者有13例,女性患者有11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51岁,年龄最大的患者有83例,平均年龄有(±)岁。对比组中有25例患者,男性患者有13例,女性患者有12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50岁,年龄最大的患者有84例,平均年龄有(±)岁。两组患者比较上述基本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即P>。 护理方法 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照顾患者的日常起居,指导患者用药等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主要包括: (1)皮肤护理;由于危重患者的皮肤较为消瘦或者水肿,因此皮肤的情况比较差,护理人员可以选用气垫床,并且对患者突出的部位采用泡沫敷贴进行保护,并且每小时保证两次以上翻身,进行适当的按摩。 (2)生活护理;患者的皮肤每天要保持干燥清洁,定期为患者更换衣物、床单、被罩等。每天用温水对患者皮肤擦洗,并且要按摩受压处的皮肤,缓解局部的血液循环。对于使用引流管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清理引流管,避免发生感染。 (3)营养支持;对于老年患者均存在营养摄入不足,导致身体消瘦,很容易出现压疮发生。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表,采用少食多餐的形式,保证患者脂肪、蛋白质、糖、微量元素等合理摄入。 (4)心理护理;压疮是危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同时对其实施的护理工作也比较困难,患者因长时间卧床,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再加上经济负担等,患者对治疗均丧失了信心。护理人员需要主动、热情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讲解压疮危害、形成因素、预防措施等。对于不能进行沟通的患者可以采用手势、手写板方式。,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根据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对不良情绪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分析处理,计数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与对比组患者护理前的不良情绪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即P>。其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及抑郁情绪要低于护理前,护理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比组患者的护理后的焦虑与抑郁情绪评分也低于护理前,但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详细结果如表1所示。 组别 例数 抑郁情绪 焦虑情绪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干预组 24 ± ± ± ± 对比组 25 ± ± ± ± 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情绪比较情况 3讨论 由于长期卧床的危重患者皮肤弹性较差,皮下脂肪较少,加上营养摄入不足等情况均加大了患者皮肤护理的难度。而且很容易出现压疮情况,压疮的临床表现为麻木、红斑、破溃、溃疡、坏死等。预防危重患者压疮发生除了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以外,还要在我院成立压疮护理小队,主要成员有1名护理张、1名皮肤护理人员及4名责任组长。负责对患者观察追踪,指导护理人员进行临床压疮工作。并在患者的病床床头放置防止压疮的指示牌,提高护人员及患者的重视度。加强护理人员的交接班制度,两班护理人员需要共同对患者的皮肤进行观察,对于异常的皮肤需要立即的上报处理。 同时在对危重患者进行护理时还要预防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情况,加强患者翻身次数,并对其进行扣背,帮助患者将痰液咳出。对于体制较弱的患者可以采用排痰机。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必要情况下可以实施吸痰术。护理人员每天2次以上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护理,避免口腔内寄生菌引发感染。需要多鼓励患者饮水,保持呼吸道的畅通。 总之,针对危重患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压疮率,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唐瑜林,黄梅,杨文群.龄危重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66-267. 猜你喜欢: 1. 褥疮的护理论文范文 2. 有关医院护理系毕业论文范文 3. 关于大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 4. 有关压疮护理论文范文 5. 护士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压疮护理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压疮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压力、剪切刀、摩擦力、潮湿是压疮发生的主要因素。压疮也称褥疮,是指局部组织受压造成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病理学改变。压疮病理生理机制为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部分或者完全中断,使局部组织微循环障碍,营养物质供给减少,代谢产物慢性堆积,导致的组织损伤压疮的发生常见于外科术后、恶性肿瘤、老年慢性疾病长期卧床的患者,也可见于长期局限于坐位的患者。压疮的发生是一个长期、渐进性的过程。目前,护理学观点认为,改善压疮重点在于控制局部组织受压,而这也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压疮;护理;营养

1压疮形成的因素

1压力是受面上所承受的垂直力,是主要的治病因素,并与持续时间长短有关,高压时形成溃疡比低压时快。当压力超过毛细血管平均压时,会使皮肤血流停顿,因为累积淋巴淤滞和厌氧代谢废物容易组织坏死,扩散压力由浅至深,在深层多聚集于骨的隆起部位,萎缩,消瘦瘢痕及感染的组织增加了对压力的敏感性。

2内因潮湿可由大小便失禁,出汗等引起,导致皮肤浸致,松软,易为剪切摩擦力所伤。大小便失禁时由于更多的细菌及霉素比尿失禁更危险,这种污染物浸泡引起的感染,使情况更为严重。吸烟是压力性溃疡的重要危险因素,现在吸烟者戒烟后,压力性溃疡的危险性明显降低,且不良反应的影响可不部分的被逆转。认知功能损害也是压力性溃疡的重要危险因素,意识不清,较半清醒发生压疮的危险性显著增高。脑警报水平,脑血管意外史和阿尔茨海默病是压力性溃疡的危险因素。

2压疮的预防 措施

1预防压疮的工作应首先进行评估,在入院时进行评估,定期或在任何时候进行入院后评估,评估和其他高危患者的重点预防,医疗资源可以从合理分配和利用中受益。

2翻身及体位,间歇式压力缓解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建议和横向位置相比,倾斜30度的患者和用枕头支撑这种身体姿势,使患者始终避免其骨突出部位,以及分散的压力

3保护病人的皮肤,研究表明按摩无助于防止压疮,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的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后一般30-40min褪色,不会形成压疮保护膜和一些按摩油预防压疮增进营养,营养不良是导致发生压疮的内因之一,也有压力溃疡愈合因素的直接影响,压疮高危患者应该与一个营养师共同调整饮食结构,适当给予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C饮食。

4鼓励患者的活动和健康 教育 ,尽可能避免使用限制饮食,帮助患者做所有的联合活动,以促进早期下床活动。压力性溃疡的并发症及主要并发症有感染。由于皮肤屏障功能的损失是暴露的,且经常粪便污染,感染率很高,包括囊肿,化脓性感染和化脓性感染。住院条件褥疮感染并发症的死亡率高达50%,是7%-8%的脊髓损伤病人的直接死亡原因,老年患者压疮相关死亡率为23%~37%,发生压疮的老年人较无压疮的老年人,死亡率增加了4倍,如压力性溃疡不愈合,死亡率增加了6倍。

3治疗及护理

换药护理

处理压疮创面时,应该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避免医源性污染。首先,可用生理盐水或者乳酸依沙吖啶等溶液清理创面,然后用无菌纱布轻轻擦拭,洗净残留药液及渗出;创面表层可涂擦少量清创胶;无菌纱布覆盖、粘贴,或者应用康惠尔贴外敷。换药1次/2~3天,如果压疮严重渗液较多者,可缩短换药时间。值得注意的是,每次换药时,均要完全除净创面上的分泌物及液化物。药物的应用创面局部使用抗生素的效用是不准确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要滥用即使使用也要小心,而且需限制时间,最近的研究认为碘可以促进刺激组织生长,在缩水溃疡区域,减轻疼痛,消除脓液和刺激肉芽生长方面均有效。

局部减压

由于压疮的关键诱因在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因此局部减压保护是缓解压疮的关键。对于长期卧床患者,护理人员和家属应协助其定期翻身,1次/1~2小时。可采用气垫圈保护患者受压部位,有条件者采用气垫床。如无上述物品,也可考虑应用软枕、海绵被垫等临时替代。

饮食护理

加强营养不良能影响创伤愈合,虽然营养不良和脱水不会引起压疮,但能使皮肤失去活力和减少皮肤弹性,增加了压疮的危险。同样的体重下降和肌肉减少了病人皮肤和骨头之间的自然缓冲作用,增加了对压力损伤的易患性。丰富的蛋白质摄入可以预防压迫性损伤,维生素和矿物质在构建新组织和对损伤组织愈合中都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压疮患者活动量下降,加之年龄和基础疾病的原因,患者往往存在食欲不振等,长期如此,营养摄入不足,这也是导致压疮长期不愈的原因。因此,我们主张患者多进食富含蛋白质和胶原的食物,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以上营养物质均是促进机体修复的重要物质基础。

创面护理

压疮应采取局部治疗为主,全身治疗为辅饿综合护理措施,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浅度溃疡任何 方法 可适用,深溃疡慎重对待。创面的处理和保护对压疮创面护理前,应先检查溃疡的大小,部位,分期和外观,在根据创面情况情况选用机械清创术,化学清创术或自熔性清创术等方法进行清创等方法进行清创使用37°的温盐水冲洗创面可以去除坏死组织和异物,达到减轻感染促进愈合的目的。在创面由肉芽组织覆盖,感染局限,创面周围上皮向肉芽边缘生长的阶段,做好创面保护非常重要,保持湿润以利于肉芽组织的旺盛生长,可选用湿盐水纱布,水凝胶,聚乙烯薄膜等湿敷,提供湿润的环境。注意保持床单平整、干净,避免床单皱褶摩擦皮肤;此外,应及时清理床单上的污物,包括食物残渣、尿液、粪便等,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协助患者翻身或者搬运患者时,切忌在床上横向拖动患者身体,否则由于床单和皮肤的摩擦,可加重压疮本身。

心理护理

长期卧床患者往往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心理特征,容易出现抑郁、消沉等,给治疗带来不利影响。护理人员应耐心对患者进行开导,鼓励其以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配合医务人员的指导,加强其自身对于压疮的日常护理。必要时,可请治疗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由于压疮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护理人员给予系统、科学的护理之外,家属更应对患者进行细致的照料。向患者家属讲解压疮的常识、治疗及护理措施以及日常家庭护理的注意事项等,提高家属的护理意识和操作水平。此外,应有计划地做好随访工作,减少压疮发生。

【参考文献】

[1]赵友娟,田莳,任小英,王桂兰.长时间手术病人受压部位损伤的相关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4年22期.

[2]吴连红.泡沫类敷料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11年09期.

[3]杨旭.压疮的防治护理新进展[J].全科护理,2008年33期.

【摘要】目的:针对危重患者压疮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并 总结 出预防措施。方法:筛选出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9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比组,干预组患者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而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通过综合护理模式无一例患者发生压疮情况,对比组患者中有14例患者发生压疮情况,压疮率为。护理后的干预组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情绪评分均低于对比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结论:针对危重患者压疮现象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具有显著效果,可以降低压仓率的发生,同时也改善了患者不良情绪。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压疮危重患者

压疮又被称为压力性溃疡、褥疮。主要是因为患者局部肢体、组织长时间受到压迫,影响了血液循环,导致皮下组织、局部皮肤出现持续性缺氧、缺血,最终组织溃烂坏死,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1]。笔者针对危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模式进行探析,详细 报告 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基本资料

筛选出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9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比组。干预组中有24例患者,男性患者有13例,女性患者有11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51岁,年龄最大的患者有83例,平均年龄有(±)岁。对比组中有25例患者,男性患者有13例,女性患者有12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50岁,年龄最大的患者有84例,平均年龄有(±)岁。两组患者比较上述基本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即P>。

护理方法

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照顾患者的日常起居,指导患者用药等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主要包括:(1)皮肤护理;由于危重患者的皮肤较为消瘦或者水肿,因此皮肤的情况比较差,护理人员可以选用气垫床,并且对患者突出的部位采用泡沫敷贴进行保护,并且每小时保证两次以上翻身,进行适当的按摩。(2)生活护理;患者的皮肤每天要保持干燥清洁,定期为患者更换衣物、床单、被罩等。每天用温水对患者皮肤擦洗,并且要按摩受压处的皮肤,缓解局部的血液循环。对于使用引流管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清理引流管,避免发生感染。(3)营养支持;对于老年患者均存在营养摄入不足,导致身体消瘦,很容易出现压疮发生。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表,采用少食多餐的形式,保证患者脂肪、蛋白质、糖、微量元素等合理摄入。(4)心理护理;压疮是危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同时对其实施的护理工作也比较困难,患者因长时间卧床,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再加上经济负担等,患者对治疗均丧失了信心。护理人员需要主动、热情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讲解压疮危害、形成因素、预防措施等。对于不能进行沟通的患者可以采用手势、手写板方式。,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根据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对不良情绪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分析处理,计数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与对比组患者护理前的不良情绪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即P>。其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及抑郁情绪要低于护理前,护理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比组患者的护理后的焦虑与抑郁情绪评分也低于护理前,但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详细结果如表1所示。

组别 例数 抑郁情绪 焦虑情绪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干预组 24 ± ± ± ±

对比组 25 ± ± ± ±

表1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情绪比较情况

3讨论

由于长期卧床的危重患者皮肤弹性较差,皮下脂肪较少,加上营养摄入不足等情况均加大了患者皮肤护理的难度。而且很容易出现压疮情况,压疮的临床表现为麻木、红斑、破溃、溃疡、坏死等。预防危重患者压疮发生除了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以外,还要在我院成立压疮护理小队,主要成员有1名护理张、1名皮肤护理人员及4名责任组长。负责对患者观察追踪,指导护理人员进行临床压疮工作。并在患者的病床床头放置防止压疮的指示牌,提高护人员及患者的重视度。加强护理人员的交接班制度,两班护理人员需要共同对患者的皮肤进行观察,对于异常的皮肤需要立即的上报处理。

同时在对危重患者进行护理时还要预防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情况,加强患者翻身次数,并对其进行扣背,帮助患者将痰液咳出。对于体制较弱的患者可以采用排痰机。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必要情况下可以实施吸痰术。护理人员每天2次以上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护理,避免口腔内寄生菌引发感染。需要多鼓励患者饮水,保持呼吸道的畅通。

总之,针对危重患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压疮率,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唐瑜林,黄梅,杨文群.龄危重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66-267.

皮肤性病科护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皮肤护理课包括的专业理论知识多,专业操作技能广泛,学院 非常重视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教学,所以要上好一堂生动的、高质量 的皮肤护理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关键。 皮肤科患者由于某些疾病病程较长,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病 人心理压力较大,且疾病表现在外,视觉上难以被旁人接受,更增加 了病人的心理负担,在皮肤护理教学中,学生往往有怕脏、怕传染的 心理而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 故在临床护理教学中既要让护理学生学 好皮肤病的基础理论, 又要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 使病人舒适的同时, 也要注重与病人的交流,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放松心情接受治疗, 促进疾病的痊愈。现将皮肤科护理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1 培养和激发护理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皮肤病总论概念性强,内容较单调。皮肤科外用药物多种 多样,为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带教时笔者将本科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 联系起来,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给学生展示外用药物 实物剂型时,先给学生观看美容霜、防晒霜、珍珠霜等,然后讲解其 组成、作用、适应证、用法及注意事项。在学习外用药物的剂型时, 先给学生拿一瓶水——溶液剂型,一袋炉甘石粉——粉剂,然后将炉 甘石粉倒入水中,形成洗剂,形象、生动地帮助学生记忆,从而激发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皮肤专科护理操作较多,如湿敷、封包、封闭及 对创面处理等,应给予更多的耐心和讲解,可在操作示范后让护生从 简单到复杂操作[1-2],鼓励护生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临床,自己先 寻找护理的方法。这样不但加深对皮肤科护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又能 有机地复习已学过的有关知识,使学习气氛活跃。 2 选课教学,教学相长 教学过程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是教和学的辨证统一。 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强调以传授知识、 经验和技能为目的, 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方向,突出重点,其优点是很明显的,但也存在 不少缺陷,如教学方法过死,教师授课中存在知识的灌输,这种灌输 式教学方式容易养成学生仅仅接受现成知识,被动学习的习惯。如此 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可能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较好, 而创新精神和创造 能力不足,缺乏临床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皮肤护理的学生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要不断面对各种皮损, 甚至是几种皮损集中在同 一个体身上,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解决问题.如果不能学 生就没有积极性,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实践证明,根据教学大纲 和教学内容,选几节课,让学生讲讲,设置一定的情景,以直观、形象、 生动的方式,使学生融入到特定的情景中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 程,加深护生对系统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设身 处地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3]。这样做不仅使讲课学生得到了锻炼, 其他同学听起来亲切、 可信, 而且学生的讲课方法对教师也很有启发, 有利于教师改进教法。 3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皮肤性病学授课过程中充满了大量形态的描述,许多皮肤病 难以用语言、文字描述清楚。而皮肤性病中绝大多数疾病都有比较特 异的皮损,皮损的性质、形态、分布、排列是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所以对皮损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笔者合理安排教时间,尽 量在讲完典型临床表现之后, 即时给学生观看典型皮疹的图谱或者是 电视录像、幻灯片等,然后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导出该病护理要点。例 如。天疱疮的患者可能有水疱、脓疱、糜烂、渗出、结痂等多种皮损, 讲完后利用 3~5 分钟导入病例,请学生分析后说出其护理诊断和护 理要点。由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发言积极,最后由教 师总结、矫正。 4 注重沟通技巧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模式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 护理模式发展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护理服务对象不 仅包括病人,还包括健康人群。新的护理模式对现代护理的教育手段 和教育方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4]。要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掌握沟通技巧,加强心理护理,体现人文关怀,才能收集第一手的临 床病例资料,这光靠良好的服务是不够的,因此要教会护生如何与患 者进行沟通,例如:在进行荨麻疹病例分析时,强调除了要告知患者 不要进食鱼、虾、蛋等过敏食物,还应与家属交往、沟通,不予患者 进食该类食物,避免一切可疑的诱发因素;面对病情比较特殊的如性 病患者,要事先准备好良好的沟通环境,在尽量没有第三者在场的情 况下进行沟通,解除思想顾虑,告诉患者要将病情如实告知医务人员 才能尽快治愈疾病,告知性伴侣应禁止性生活、注意隔离污染物。在 取得患者信任以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生活注意事项, 使患者坚持治疗,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 参考文献: [1] 石 英 . 提 高 护 生 临 床 教 学 质 量 之 我 见 [J]. 局 解 手 术 学 杂 志,2003,12(1):6-7 .[2]林雪峰,刘凤琴.皮肤科护理带教模式的改革初探[J].哈尔滨 医药,2002,22(5):97. [3]王长远,秦俭,王晶,孙长怡.情景教学法在急诊心肺复苏教学 中的应用[J].实用预防医学,2007,6(3):927-928. [4]张瑞莹,孙亚男,刘君,等.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运用任务驱 动教学法的方法探究[J].中华护理教育,2008,5(3):109-110. [5] 孙 晓 英 . 皮 肤 科 护 理 带 教 方 法 探 讨 [J]. 卫 生 职 业 教 育,2004,19:139.

皮肤科论文参考文献

放射治疗是肿瘤常用疗法之一,分体外照射和体内照射法,射线能使肿瘤体积缩小,杀灭肿瘤外围散在的癌细胞。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放疗护理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放疗患者的皮肤护理

【摘 要】肿瘤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如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x射线治疗机或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电子线、质子束及其它粒子束等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方法。由于放疗辅助工具的改进和经验的积累,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目前已成为癌症治疗中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中国约有70%以上的癌症需用放射治疗,美国统计也有50%以上的癌症需用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放射治疗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因其而引起的各种放射反应也日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

【关键词】放疗;放射反应;皮肤护理

放射治疗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在伦琴发现X线、居里夫人发现镭之后,很快就分别用于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直到目前放射治疗仍是恶性肿瘤重要的局部治疗方法。 成千上万的人单用放射治疗或并用放射治疗、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和生物治疗后,治愈了他们的癌症。医生在病人手术前,可以用放射治疗来皱缩肿瘤,使之易于切除;手术后,用放射治疗来抑制残存癌细胞的生长。

在接受放射线治疗期间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反应。皮肤反应包括皮肤变化、疼痛、发痒及灼热感等症状,不止造成身体上的生理反应,同时影响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一般而言,在开始放疗后的1~4周开始出现皮肤反应,一直持续至治疗后2~4周,放疗后皮肤护理主要的目标在于保持皮肤的清洁、舒适,减少因皮肤反应造成的疼痛,预防感染及促进伤口愈合。

1 皮肤反应分度

放疗后造成皮肤基底层的上皮细胞受到破坏,因而引起皮肤的损伤。放疗的皮肤反应可以分为急性期反应和后期反应。临床上有关急性放射线治疗后皮肤反应的研究,主要根据Cox,Stctz与Pajak(1995)所提出的分线,Grade 0:皮肤没有变化;Grade 1:皮肤上毛囊清楚可见,有红斑、脱毛、干性脱屑、出汗减少;Grade 2:皮肤敏感或有光亮的红斑,不均匀的湿性脱屑,中毒水肿;Grade 3:除了皮肤皱褶的的外有整合性湿性脱屑、凹陷性水肿;Grade 4:皮肤溃疡、出血或坏死。除了皮肤分级外,常见评估项目包括:患者不适感(疼痛、发痒、干燥)、皮肤状况(皮肤性状、是否水肿)、伤口状况(伤口大小、颜色、分泌物的性状、是否感染)。近几年来,放疗后皮肤反应的相关研究,主要对于皮肤反应的状况描述为包括:局部红肿、干性皮炎、湿性皮炎及溃疡。

2 护理

皮肤的一般护理:

患者在接受放疗期间,皮肤的一般护理,如避免在局部涂抹化妆品、修剪指甲,避免抓破皮肤,照射部位避免过度日晒、避免衣物压迫束缚或衣服材质过于粗糙摩擦皮肤。对于皮肤瘙痒的患者,可用手轻拍瘙痒部位,或外涂冰片、滑石粉、薄荷淀粉、痱子粉,既能止痒,又能使局部皮肤干燥。但冰片、滑石粉等不能用得太多,以免堵塞毛孔,引发毛囊炎。患者切勿用手抓挠,否则会导致皮肤破溃、感染、长期不愈合。头颈部肿瘤男性患者最好使用电动刮胡刀,大肠、直肠患者则可使用温水坐浴,减少肛门及会阴部肿胀的症状。

皮肤红肿及干性皮炎的护理:

一般照射10次后皮肤开始发干,出现红斑、潮红,有烧灼和刺痒感,最后逐渐变成暗红,表皮脱落称干性皮炎。出现该皮肤反应患者一般不停止放疗。干性皮炎可局部外涂比亚芬2~3次,以保护放疗野的皮肤。勿在局部涂抹乳液、乳霜、VitC溶液或保湿霜等,以免造成放疗区皮肤反应加剧,但近年来一些相关的研究显示,产品某些成分甚至会造成放疗皮肤反应加剧情形(如石化产物:镁、铝、锌)。

芦荟虽有抗炎效果,但并不具备保湿效果,有些患者甚至出现对芦荟有过敏的现象。因此,在放疗期间并不建议使用。类固醇类药膏虽可减少放疗后皮肤反应,但对于发痒及疼痛则无效,还会出现局部烧灼感而掩盖感染现象,影响伤口愈合,宜慎用。勿使用凡士林,因其较难祛除,且在治疗时会增加放疗后反应。2次/周使用无痛保护膜于放疗部位,结果发现疼痛及发痒无显著差异,但是保护膜可减少湿性脱屑的发生及持续时间,是一项可降低皮肤反应呈干性皮炎恶化到湿性脱屑的护理方法之一。

湿性皮炎护理:

随着照射次数的增加,局部皮肤出现充血、水肿、水泡,严重时发生糜烂,有渗出液,称湿性皮炎。此时宜停止放疗,对症处理。对于小水泡不宜刺破,如皮肤糜烂时,每天局部可涂擦2~3次1%的龙胆紫。过去使用爽身粉、滑石粉可使皮肤保持干爽,因此曾建议用于放疗后湿性脱屑,但近期研究显示,这些产品会阻塞汗腺及毛囊且会加重放疗后皮肤反应。同时皮肤若有破损或伤口时二者会集结成块,形成细菌感染的媒介,因此,目前并不建议使用。有报道称使用磺胺类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损害细胞膜的机能,引起细胞壁的变形,以达到杀菌的效果,使用时局部皮肤会有烧灼感,出疹、搔痒及疼痛。

建议湿性皮炎的皮肤可在医嘱下使用磺胺类药膏,使用方式如下:先以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再涂抹一层薄的药膏,最后以不沾粘伤口的敷料覆盖,至少换药1次/d,以减少伤口感染。而局部使用抗生素药膏可抑制细菌生长,但会刺激皮肤产生抗药性,故目前并无一致看法。对于大水泡,立即消毒水泡,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渗液,在创面上敷无菌凡士林纱布,保护局部皮肤,并留取渗液和表皮组织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便尽早使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在水泡吸收后,即采用暴露创面疗法,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外涂美宝烫伤膏,1周后渗液明显减少,待愈合后可继续放疗。

皮肤溃疡的护理:

如果湿性反应不能及时控制,则局部皮肤进一步发生坏死脱落,溃疡形成,表现为灰白色坏死组织覆盖,边界清楚,底部较光滑,呈火山口型形成痂下溃疡,有剧痛。此时需停止放疗,经对症处理愈合后方可继续放疗。可采用暴露疗法,外用抗炎药膏,如红霉素、氯霉素软膏;当感染较重时,可肌注或静滴抗炎药物。同时保持创面清洁、干燥,以利愈合。溃疡面积大时,需要植皮修补。

参考文献:

[1] 梁桂霞.放疗病人的皮肤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6):262263.[2]] 胡逸民,杨定宇.肿瘤放射治疗技术[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联合出版社,1999,301311.

[3] 孟进松,李长明.湿润烧伤膏治疗深度烧伤残余创面的体会[N].健康报,200787(医药信息版).

[4] 李文霞;冯奇;葛琳 浅谈肿瘤放射中的护理要点 吉林医学 2007年第10期

[5] 杨才勇 乳腺癌放疗致局部皮肤损伤的预防及护理 现代医药卫生 2006年第09期

[6] 王力秋 60例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社区医学杂志 2007年第02期

[7] 朱广迎 放射肿瘤学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7年

[8] 郑大顺;余志敏;任必勇 采用真空垫固定乳腺癌术后放疗的临床应用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9期

[9] 杨小梅 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后皮肤反应的护理 中国临床护理 2010年第5期

[10] 杨义慧 放射治疗196例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 2011年第12期

>>>下页带来更多的放疗护理论文

中医药美容以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效果持久等特点,逐渐成为现代美容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美容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现代中医美容是脱胎于传统中医美的新兴学科,具有历史悠久、 经验 丰富、整体观念、辨证求美、 方法 多样、安全有效、融入生活、简便易行等诸多特点。经过近代几十年的发展,融合了现代科技的中医美容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高层次人才不断涌现,学科地位不断提高。

【关键词】现代中医美容;发展状况

现代中医美容学是一门以人体健美为对象,由多种基础、临床学科相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的中医学科,是在中医基本理论及具有中国特色的人体美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中医特有的方法,研究损美性疾病的防治和损美性生理缺陷的掩饰或矫正,探讨防病健身、延衰驻颜的方法,以达到维护、修复、塑造人体形神美为目的的专门学科[1]。现代中医美容脱胎于传统的中医美容,是对传统中医美容的继承和创新。传统中医美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 文化 底蕴,在数千年的发展史中,始终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经过祖辈们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这样一个独特的美容体系——她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注重形神俱美、文质并重,并且方法多样,安全有效,深受人们欢迎。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需求亦不断提高,中国的医学美容事业顺应而生并迅速发展,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医美容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融合了现代科技的中医美容更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现将现代中医美容的发展现状作简单概述。

1 传统文化 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

传统中医美容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两千年以前。早在西周时期就形成了最早的医学分科,将医学分为四科,即食医、疾医、疡医、兽医。而疡医,则便是是最早的中医外科医生。而各种对于皮肤疾患的治疗和护理则便是属于中医外科的范畴。战国时期《山海经》中已有一些关于美容药物的记载,如“荀草……服之美人色”,“蕃草……服之媚于人”[2]。在数千年的漫长岁月里,历代医家不断探索、实践、 总结 出多种损美性疾病的病因病机和防治方法,甚至还涉及外科、牙科美容,并涌现出一大批著名医家及经典著作。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具有保健美容或治疗美容作用的药物达160余种,并提到了美容用品的独特剂型——面脂,如白芷“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唐代著名医家及养生大家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书分别辟有“面药”和“妇人面药”专篇。明代医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一书中载药1892种在“眼目”、“面”、“鼻”、“唇”、“须发”、“胡臭”、“诸疮”等篇中,集中介绍了数百味美容药物,对每一味药物的功效及使用方法,都有比较详细的介绍。以上这些不过是沧海拾遗,由此可见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多么丰富而珍贵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而现代的中医美容正是对这些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现代学者通过对古代文献的考证和研究,并加以整理和总结,通过不断实践和验证,较好地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中医美容。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美容教研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会 教育 组副组长黄霏莉女士和首都医科大学的马斌荣教授合作完成了“中医美容咨询系统”,该系统使用多媒体技术,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至1993年底的400余种中医医籍及近10年40种期刊中有关中医美容的信息进行了整理、总结和归纳,成为中医美容科研、教学、临床治疗中随时可以提取的资料库。

在科技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创新的科技也为中医美容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实验人员运用现代技术对中草药进行药理研究,分析其发挥作用的药理成分。运用现代工艺的加工和提取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保留其有效成分,如CO2超临界萃取技术,该技术是以低温高压提取,能有效防止中草药活性成分和热敏物质氧化,减少有效成分流失,特别是能较好地保留中草药中的挥发性成分,并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成分,且无溶剂污染。使用该技术萃取分离的中草药有效成分是普通方法提取的倍。

另外,对于制剂剂型的不断改良和创新也促使现代的中医美容更加便捷、实用、有效。例如将传统汤剂的改为口服液并改善其色泽、气味、质地再加以精美包装,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中医美容的形象和品位,良好的口感也使之更趋于求美者接受。

2适应时代潮流,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中医美容具有诸多优点

整体观念、辨证求美: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方法,而整体观念把人体美与五脏六腑乃至外在环境联系起来。中医讲:“有诸内,必形于外。 ”发生于我们皮肤体表的一些损美性疾病往往就是体内脏腑病理变化的外在反映。这就说明了对于一些损美性的疾病,不仅要外治还要内调,要运用内服外用药物、针灸、按摩等各种治疗养护方法进行全面治疗,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比如黄褐斑,常常由于肝肾亏虚、肾阴不足等原因引起,那么在治疗黄褐斑的如果只是单一的使用祛斑的面膜外敷或是使用现代医学美容的激光、光子等技术来治疗,疗效差而且易反复。倘若,在外治的同时配合补益肝肾、滋补肾阴的内服药,再辅以针灸推拿疗法,从根本原因上治疗,就能得到较好的疗效,且复发率低。中医美容的这一整体观念得到了广大求美人士的普遍认同。

方法多样、安全有效:中医美容方法众多,大致可分为中药、针灸、推拿、刮痧、气功、音乐、心理、食膳、养生等,其中每一大类又有若干种具体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优势。如中药又分内服外用,内服又分为疗效迅速并且可以随证加减的汤剂、便携的丸剂、使用方便的口服液、滋补力强的煎膏剂等;外用有膏剂、酊剂、气雾剂等。这些方法经过反复实践,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小或无。在这个崇尚绿色、自然、无害的时代,中医美容自然深受欢迎。

融入生活、简单易行:中医美容很多治疗和养护方法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食膳美容,古人云:“食饮不美,面目颜色不足视也”。食物与药物治病原理相通,源自“药食同源”一说。的确,很多中药界与药物和食物之间,如山药、大枣既是美味的食物,同时也属益气健脾的药物。中医讲:脾气健运,则气血生化有源,皮肤、毛发等组织器官得到充分的的濡养而表现出滋润、光泽的健美状态;脾不健运,则气血生化乏源,阴血亏少,导至腹胀、便溏、食欲不振,面色苍白或萎黄,毛发枯槁,皮肤粗糙等临床症状,有损人体健美。那么一个脾气虚弱的人就可以在日常饮食中适当增加诸如山药、大枣之类具有益气健脾作用食物,来实现美容的目的。这样,既享美味又养容颜,简单易行,何乐不为?

独特的审美理念:中医美容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说中医美容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可以说中医美容带着浓重的人文气息。现在连奥运都讲究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中医美容的这一点可以说是紧握了时代脉搏。另外,中医美容讲究中和(自然)之美、神韵之美、文质之美,这种理念也正好与现在的潮流相呼应。这样的中医美容自然会受青睐。

市场环境为中医美容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首先,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会追求更加完美的生活状态,人们愿意也有能力去消费美容产品,而中医美容内调外护、绿色自然、方法多样、安全有效等特点也正好迎合了广大消费者的口味。其次,众多商家嗅到了中医美容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商机,纷纷投资致力于中医美容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如大家所熟知的知名品牌百草集、丁家宜等就是成功中医药美容的典型案例。现在,国外商家也纷纷进军中医美容市场,04年4月,资生堂“中医美容与健康”研究项目由日本中医学协会在日本正式启动,旨在开展中国中医药学中涉及美容与健康部分的研究,并探寻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化妆品和保健品的开发工作的可能性。

3注重学术研究,人才水平不断提高

上世纪80年代,各种有关中医美学和中医美容学的著作陆续出版,如《中医美学》、《实用传统美容法》、《中医美容大全》、《针灸美容》、《中医美容学》等,各类有关中医美容的论文也日渐增多。1989年中国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医疗美容专业委员会成立,1997年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成立,标志着中医美容与中医其他科室一样成为独立的学科。为了适应中医美容发展的需要,对于中医美容人才的培养也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全国许多中等或高等医药院校开办了医学美容专业,不论是中医院校还是西医院校, 中医美容学都是作为主干学科。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已有中医美容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毕业 生。这些人才充实到美容行业中,大大提升了美容行业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4相关法规不断出台

卫生部2002年1月,卫生部颁布了19号令(《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该《办法》对医疗美容的定义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体的容貌和人体各部形态进行修复与再塑”。将美容划分为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两大部分,并且明确规定“医疗美容可谓一级诊疗科目,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和美容中医科为二级诊疗科目”,进一步确立了中医美容的学科地位。

中医美容博大精深,虽然近十几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还有诸多方面的欠缺。由于各种原因,中医美容科在各大医院里还不是很多见,而市场上的形式多样的中医美容也欠缺规范,从事中医美容的人才水平也是良莠不齐,有些甚至没有医学基础。这些都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也打击了一部分消费者的信心。所以未来的发展亦是任重而道远。对于未来中医美容的发展应该从进一步加强中医美容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融入更多的科技力量,加快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几个方面入手,加快中医美容的发展,促进中医美容的成熟。

参考文献

[1]刘宜群.中医美容学[M].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6:1

[2]胡长鑫.生活美容与医学美容的历史小考.医学与哲学,1992:(2):51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同样,也是美容研究的渊源考察文物。可以看到我们先人在二千年前就已经能研制简单美容制剂。浩翰的古籍里,有关美容的论述丰富深刻,其实用方笺也屡见不鲜。自战国至清末的医籍、医著中,就有增白悦颜、祛斑莹面、毛发美饰、酒渣粉刺、灭斑除疣、除臭散香6大类1233首美容方剂,269味中草药。当然,这些多数是为当时朝廷贵族服务的。本文对古籍中的美容方药归纳如下。

1 远古至先秦时期

此为传统中医美容学起源时期。甲骨文已记有“疥”、“秓”、“癣”、“疣”等损美性疾病[1]。殷纣王时期,已研制有“涂脂擦粉”,使用的化妆品——“燕脂”,能收到“桃花妆”的美容效果[2]。战国时的《山海经》146种药物中,有12种与美容有关[1]。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形成于战国至秦时期的医药方剂书《五十二病方》的内容十分丰富,预防和治疗瘢痕的方剂6个[3]。《养生方》中有3个长寿方,还有“令人面泽”和“去毛”、“黑发”的专方。

2 秦汉三国时期

此为传统中医美容学萌芽时期。《黄帝内经》虽为中医理论巨著,也为中医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也有一些治疗美容的方法[4]。如《灵枢·经筋》记载了马膏疗法,用马项下脂肪反复涂摩患处,即将药物和按摩结合起来的一种美容治疗方法。

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记载了100种关于“悦泽”、“美色”、“轻身”、使人“头不白”的美容药物(上经54种,中经27种,下经19种),并提到了美容药品的独特剂型——面脂。

另外,汉代2位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创立的当归芍药散治疗肝血瘀滞引起的肝斑,麻子仁丸治疗燥热所致的皮肤粗糙,猪肤汤润肤悦颜去皱等方法,至今仍为后人所沿用[4];《华佗神医秘传》载美容外用复方10首,《华佗神方》有美容保健、治疗的内服、外用方共56首[5]。

3 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

此为传统中医美容学的形成时期,亦是中医美容方剂学发展的鼎盛时期。

两晋南北朝时期

西晋的葛洪《抱朴子》和《肘后备急方》2本书,前者是一本哲学名著,后者是一本医学名著[6]。其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抱朴子外篇》50卷中,而《肘后备急方》 以其所刊载的美容方剂之早、之多、之专,以及所明显体现出的美学思想,堪称中医美容第一书,其中记载的美容方有66条,应用于美容的药物有95种[7]。南北朝时齐梁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所载730种药物中[8],有保健美容中药70余种,而且对《本经》有所发挥,如藁本,在《本经》基础上补充了“可作沐药面脂”,这些都被后世广为应用。南齐龚庆宣整理的《刘涓子鬼遗方》,也收载了一些美容方剂,共50首左右。 隋唐时期

初唐医学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以下合称《千金方》各30卷,其中较集中论述中医美容内容的章节有《备急千金要方》卷六下·七窍病下,列方81首;《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心脏,列方56首;《千金翼方》卷五·妇人一·妇人面药第五,列1论,39方;《千金翼方》卷一·药录篡要·悦人面第六十三,列药9味,其余大量内容则散在各卷之中。其弟子孟诜撰《食疗本草》,载食药260味[9],其中有许多美容食物,如“荔枝,微温……健气与颜色”,“萝卜,性冷……服之令人白净肌细”,丰富了食膳美容的内容。唐王焘的《外台秘要方》,其中三十二卷专论美容,有面部美容方97首,美眉发方87首,澡豆方9首,口脂方3首,美手方3首,香体熏衣方10首,另有其他美容制剂方法11首[10]。凡其他各卷方药主治和用法与美容相关,并确有美容治疗和美容保健作用的方药有34首。其中美发方9首,香体方4首,美手方7首,去除面斑方11首,保健方3首。凡原文中指明对头面损容性相关疾病具有美容治疗作用,如治疗白癜风方14首,香口方9首,香体除臭方43首,除疣方19首,除瘢痕方17首。依此思路,共得美容方药两类356方,294种药物。总之,两晋至唐间,中医美容可谓承上启下全面发展,不仅初步体系形成,也为宋元时期的进一步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宋金元明清时期

此期是传统中医美容方剂学的拓展时期。此期的中医书籍汗牛充栋,大部分都涉及到了美容问题,清代宫廷美容已达相当高的水平。

两宋时期

在遗留至今的宋代出版了几部大型方书,如《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均收载有很多美容方剂。《太平圣惠方》第四十卷以美容方为主,共列方187首;第四十一卷为须发专方,共列“治法白令黑方”、“治眉发须不生诸方”等120首;此外,在其他卷中,还有治羸瘦、白癜风、针眼、目不明、牙齿黄黑、牙齿脱落、揩齿令白净、口臭、唇疮、热疮、(各种)癣、漆疮、手足皴裂等损美疾病诸方440余首,以及各种补益驻颜方240余首[3]。全书共有美容方剂980余首。《圣济总录》中,仅面体、髭发两门,就有处方100首。《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诸虚门”及 其它 各门中,也散在收载了许多具有增白驻颜、乌发固齿、延年润肤作用的美容方剂[4]。此外,《使辽录》中,还记载了以中药“瓜蒌”调敷于面部的“佛妆”配方,与现代所称之“倒模”美容术是类同的。除此之外,《苏沈良方》、《洪氏集验方》、《济生方》、《类证普济本事方》、《鸡峰普济方》、《是斋百一选方》、《魏氏家藏方》等等,都载有美容方或法[3]。 金元时期

元初许国祯撰《御药院方》,汇集了金元以前大量宫廷美容用方,如御前洗面药、皇后洗面药等,该书还列出多种牙药,如白牙珍珠散、麝香散等,共计180余首,丰富了美容范畴。

浅谈中医美容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中医养生论文范文

2.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3.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范文

4. 浅谈老年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5. 健康论文范文

6. 浅谈女性消费市场论文

7. 预防医学论文范文

8. 浅谈临床医学教学毕业论文范文

"微生态"护肤可提高皮肤的抵抗力。 DNA损伤修复是人体自带的功能,二裂酵母发酵产物溶胞物可 促进DNA的损伤修复,对缓解光老化有积极作用。 并且有很好的抗炎作用,还能缓解皮肤干燥和敏感性,缓解应激状态诸如面部发红、特应性皮炎等状态。并能增强皮肤屏障的抵抗力,特别是环境变化的抵抗能力。 但是,几乎所有的抗氧化剂都能促进DNA损伤修复,将它划到抗炎、抗氧化成分中即可。 所以,它很适合敏感性肌肤在季节转换、环境变化时使用。同时也是很好的抗光老化成分,对于受损肌肤的修复有很重大的积极作用。 "微生态"护肤的意义 近年来, 皮肤微生态 的概念被越来越多地提起。许多美妆品牌试图通过益生菌、益生元相关的概念推出宣称“微生态”护肤妆品。据Hexa Research的市场报告显示,在2017年全球益生菌化妆品市场的价值为2100万美元,并且以近8%的复合增长率发展,到2025年将超过2630万美元。 到底是噱头,还是科学?我们作为消费者又该如何取舍?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而在此表面生活着各类微生物、组织细胞及各类分泌物,并保持动态平衡。这就称之为 皮肤微生态(皮肤微生物群)。 我们从前总说,皮肤的第一道屏障是角质层外的皮脂膜。 事实上,微生物膜才是皮肤的第一道生物屏障。 而皮肤微生物群包含有细菌、古生菌、真菌、病毒(噬菌体为主)。 这些根据与其宿主的关系可分为: 正常微生物群、条件致病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 。 正常微生物群不仅无害,还具有抗拒外来病原微生物和提供某些营养物的作用。 而条件致病微生物以及病原微生物则是导致皮肤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旦其动态平衡被打破,就可能会导致健康问题。 比如说: 金葡萄球菌的过多和湿疹呈正相关、痤疮是公认的由痤疮丙酸杆菌引起的皮肤病、马拉色菌和脂溢性皮炎呈正相关…… 据统计,皮肤中的常驻菌群主要以葡萄球菌、枯草芽孢、微球菌、棒状杆菌属为主。 由此可见,维持皮肤微生态平衡对皮肤健康意义重大。各大护肤品牌在此方向上的研究从未停止。通过调节皮肤微生物的组成,或提供促进皮肤有益共生菌生长的微环境等达到维持、改善、促进皮肤健康。 对于护肤品而言,目前已知通过以下3种方式发挥作用: 外用益生菌:双岐杆菌、乳酸杆菌、线状透明颤菌等,护肤品添加的多为其萃取物;外用益生元:益生元可以被共生菌吸收的特定营养物质(例如糖类,异麦芽低聚糖和低聚果糖等),可促进共生菌的生长,利于宿主皮肤健康;外用后生元:其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小分子代谢产物(例如短链脂肪酸),促进微生物之间,以及与皮肤之间的信息沟通,为共生菌营造健康的生存环境并促进皮肤的应答反应。 其中的双岐杆菌,就是我们常说的二裂酵母。 二裂酵母的 前世今生 慧眼识珠 二裂酵母:学名双岐杆菌,也称为比菲德氏菌(英文Bifidobacteria的音译),是一种厌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和酵母一点关系也没有) 最初是由法国儿科医生Henry Tissier 从食用母乳的婴儿粪便中提取出来的。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消化道、阴道和口腔等环境中。最初被运用在治疗肠道感染方面的疾病上。 目前已知的研究,双岐杆菌在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急性腹泻和便秘上有很好的治疗的作用,并能促进蛋白吸收以及良好的拮抗作用。 不仅如此,它还能明显增加血液中过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和生物活性,有效促进机体内自由基的清除,抑制血浆脂质过氧化反应,延缓机体衰老。 但其作用的发挥都只能靠食用。 日常食物中如豆类、地下根茎类、谷类中富含各类食物纤维和低聚果糖(水果、蔬菜中均存在),这是双岐因子,能促进双岐杆菌增殖。倡导饮食均衡的意义就在这里。 有条件的话,每天适量食用些含双岐杆菌的酸奶,这比美白丸、抗糖口服液靠谱多了。 那么好的东西,如果能直接用在皮肤上就好了?不止我们这么想,上世纪80年代德国化妆品原料公司CLR,就在双岐杆菌上大大做了番功夫。 他们将双岐杆菌经培养、灭活及超声打碎分解得到代谢产物、细胞片段、细胞壁组分及多糖复合体用于乳化、水基及水醇体系的护肤产品。并取名为 Repair Complex CLR™ PF。 在他们的研究资料中显示,Repair Complex CLR™ PF能促进细胞修复,有效激活细胞的抗免疫抑制过程,降低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支持皮肤的内源性保护机制。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在那个只有水、乳霜的年代,细胞修复显得过于前卫,一时之间竟无人问津。 雅诗兰黛恰好想做点新东西,准备利用 透明质酸(历史上的首次启用) 做一个肤感柔顺保湿完美的东西,但就只有透明质酸的话,还是很容易被超越的。 而CLR的这个成分,不仅能保湿,还能促进细胞修复。雅诗兰黛当机立断,买了下来,还与其签订一个价格固定的协议。从此之后,别人买的都比他贵。 利用 Repair Complex CLR™ PF,雅诗兰黛在1982年推出了历史上第一瓶号称细胞修复的精华,也是历史上第一瓶精华——ANR(Advanced Night Repair Cellular Recovery Complex)。没错,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小棕瓶"。 核心成分就是Repair Complex CLR™,备案名为Bifida Ferment Lysate(以下统称BFL),二裂酵母发酵产物溶胞物。 凭借这个产品,雅诗兰黛护肤帝国的正式建立。小棕瓶经久不衰,畅销20多年。经过多次升级,核心成分依然是这个 二裂酵母发酵产物溶胞物。 隔壁欧莱雅眼红,2009年也用这个当成核心成分,并加入了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 去角质成分,但关键在其是一种氢离子缓冲剂,能较长时间控制恒定的pH范围。帮助皮肤维持在一个健康的弱酸性的环境,促进其新陈代谢和抵抗力。 )推出了"小黑瓶",提出肌底液基因修复的概念。 二裂酵母的作用机理 要聊BFL的作用机理,先要普及一个概念:紫外线的DNA损伤。 紫外线照射可引起DNA的单链断裂、双链断裂及环丁烷嘧啶二聚体的形成, 影响DNA的双螺旋结构,使复制和转录功能受阻 。 简单理解就是紫外线像抹上毒药的狼牙棒一样,不仅能将你的手打断,还会留下大大小小的撕裂性伤口,毒药进入伤口,阻止伤口愈合。 但不慌,我们自带修复系统。 尽管人皮肤因受紫外线照射而形成二聚体的频率可达每小时5× 104/细胞。但这也只局限在皮肤中, 如果DNA修复系统出现问题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可能会诱导皮肤癌。 人体的DNA修复主要是靠切除修复和复制重组。 通俗来讲,就是多种复杂的酶识别损伤部位,再进行切除修补。 复制重组就是这条路有缺口和石头(环丁烷嘧啶二聚体),但也还没到缺口前可以正常往前走(复制)。走到缺口时,移开些石头,搭上自带木板,继续往前走。至此完成重组。但需要往复几次,才能将石头彻底清干净。 人体的DNA损伤修复是很强的,只是会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减弱。 BFL的原理,就是减少因紫外线照射进入凋亡的细胞,并促进人体DNA修复的活性。就想打架一样,少受点伤,爬起来的动作快一点,赢面就大一些。 在体外实验中,涂抹了2%的BFL经过紫外线照射后,受的伤明显减少。 与此同时,根据剂量不同,炎症与免疫抑制因子IL-10白介素10(身体产生炎症的信号)的释放减少30%以上。这意味着它能很好地改善皮肤炎症,并防止紫外线引起的免疫抑制。 而在体内实验中,他们对7名志愿者完整的背侧皮肤,以下列方式在5个测试区域进行处理: 经过10%的BFL处理的皮肤DNA修复效能明显提高,但若未受到紫外线照射,则不会诱导修复过程。说明BFL是在人体原有的DNA损伤修复的机制上提高其效能。 除了提高DNA修复效能,BFL作为维持皮肤微生态动态平衡的外用益生菌。同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刚刚也提到过它的抗炎作用。除了这个,BFL能很好地帮助屏障受损的敏感性肌肤 抵御外界刺激,减少应激状态的发生。 体外实验上,当BFL应用在皮肤时,能明显缓解SP(P物质,导致皮肤炎症的神经肽)引起的血管舒张。血管舒张是引起脸红和红血丝的重要因素。 而且在BL菌提取物培养6小时后,在辣椒素刺激神经元后,CGRP(调节心血管活动的重要肽能神经纤维,会促进血管舒张)释放显著减少。处于3%和1%浓度时表现最佳且无显著差异。 从临床双盲实验上看,能显著降低皮肤敏感性评分。 并提高皮肤保水能力。角质层尿素含量的多少能提示皮肤的保湿能力。尿素含量越高,代表皮肤保水能力越好,对环境变化的抵御能力越强。 但BFL对皮肤屏障功能的恢复速度并没有很大的帮助。 也就是说,BFL对敏感性肌肤主要的意义在于 增加皮肤屏障的抵抗力,降低其敏感性,缓解炎症反应和应激状态,并能很好地缓解皮肤的干燥问题。 但它对皮肤屏障恢复率无积极意义,也就是说,如果你未处于应激状态,想用它来促进皮肤屏障修复可能会感到失望。 但它仍然可以维持皮肤动态平衡,限制外源性物质对皮肤的渗透,大大降低 环境因素 对皮肤的影响。比如说:紫外线辐射、污染、冷热温度、空调、低温影响。 二裂酵母的适用人群 总结一下, BFL促进DNA的损伤修复,对缓解光老化有积极作用。 并且有很好的抗炎作用,还能缓解皮肤干燥和敏感性,缓解应激状态诸如面部发红、特应性皮炎等状态。并能增强皮肤屏障的抵抗力,特别是环境变化的抵抗能力。 所以,它很适合敏感性肌肤在季节转换、环境变化时使用。同时也是很好的抗光老化成分,对于受损肌肤的修复有很重大的积极作用。 有人要问,"细胞修复",那么在对抗光老化上,它和A醇、维C等成分比是否更有优势呢? 并不是,当年雅诗兰黛提出"细胞修复"可以说是石破天惊。但在今天,DNA损伤修复早已不是新鲜词。 几乎所有的抗氧化剂,都会促进人体的DNA损伤修复。 而雅诗兰黛第六代小棕瓶宣传的昼夜节律修复肌肤,则是它家的另一个专利。和BFL并无多大关系。(这个也很值得聊一聊) 至于产品选择,雅诗兰黛的BFL是因为多年前签订的价格合同,应该是市面上大牌中最为便宜的,性价比最高。但昼夜节律专利成分国内版中并没有(吃相不好),有靠谱代购的话,建议选择美版。 配方上加入硅油和透明质酸,肤感上相对更柔滑滋润,讨好干皮多一点。 兰蔻第二代小黑瓶倡导的"微生态"护肤,则在BFL的基础上加入了羟乙基哌嗪乙烷磺酸( 去角质成分,但关键在其是一种氢离子缓冲剂,能较长时间控制恒定的pH范围。帮助皮肤维持在一个健康的弱酸性的环境,促进其新陈代谢和抵抗力) 和酵母精华以及多种益生元,在促进皮肤代谢角质和增强皮肤屏障的抵抗力上效果更为突出。 还有AA2G等美白成分,有酒精助渗透,肤感相对更轻薄,更讨好油皮。 而欧莱雅黑精华,除了没有最新的多种益生元,的确称得上是兰蔻的平价替代。只想要轻薄的BFL,选它错不了。 结语 二裂酵母发酵产物溶胞物今天就聊到这里,当我查遍文献,分析皮肤护理的内部机理时,意识到一个最最重要的观点。 维持皮肤甚至机体的健康,延缓老化,最重要的恰恰是以往我们认为女明星人的秘诀: 保持乐观心态,心情愉悦。早睡早起,多多运动,营养均衡,多吃水果和蔬菜。 甚至最新研究都能证明,心情愉悦对皮肤的积极作用相当之高。 因此,这就回到了我们的老生常谈。不要害怕时光,请从容地面对每根皱纹。因为智慧的增加才是最最重要的。 最后,将这句话送给你们: “过去”便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的某种永恒的东西。我们在生命中某些有利时刻重新把握“过去”,便会“油然感到自己本是绝对存在的”。 ——安德烈·莫罗亚 参考文献: 张健, 曹恩华. 抗氧化剂对DNA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J]. 生物物理学报, 1997, 013(001):123-127.陈旭, 甄雅贤. 长波紫外线诱导人组织工程皮肤的表皮基底层突变[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1(2):148-150.任建廷, 桑建利. 紫外线诱导的DNA损伤与皮肤癌的发生(2)[J]. 生物学通报, 2004, 39(2):4-6.郭明权, 郭晓奎. 人体皮肤微生态及其与皮肤病的关系[J]. 皮肤科学通报, 2019(4).BretonL,GuenicheA,[J]. ™PF(CLR)Audrey,Guéniche,Philippe,[J].ExperimentalDermatology, 2010.

皮肤科护理论文题目参考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好写的护理论文题目供你进行参考:1、协同护理模式对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干预效果研究2、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3、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构建的研究4、综合护理干预对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5、山东省三级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调查研究6、精神病患者照料家属的护理压力及应对策略研究7、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提升方案的制定、实施及效果评价8、膜滤对药品和个人护理品的去除特性研究9、安徽某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学生无偿献血知识、态度、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10、护理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11、灾害护理专科护士培训课程核心知识体系的构建12、护理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评价指标的初步研究13、运用ECS评价护理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指标体系的研究14、医院志愿者活动对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影响的研究--以某省属医科大学为例15、护生实习前后护理伦理认知现状及培养策略的研究

可以写具体的某一科室的案例分析,之前也不会,还是学长给的雅文网,帮了大忙居家老年人健康状况及护理需求调查研究系统性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基于Beck口腔评分的综合口腔护理干预方案在气管插管病人中的应用研究绍兴地区外籍患者护理服务需求及满意度的调查研究民办养老机构护理队伍建设研究——以黑龙江省大庆市民办养老机构为例上海市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研究实习期师生关系对护理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图文式临床护理路径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护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为例腹腔镜手术护理中断事件的现况调查与原因分析护理本科毕业生流失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山西某高校护理本科毕业生为例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湖南省医院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心理支持护理对改善癌症化疗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效果研究基于我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行业品牌塑造策略研究有声思维法在护理本科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员技能素质提升研究现代岗位价值评价在医院护理岗位中的应用研究广东省高职护理专业就业问题研究——以广州医科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综合护理干预对烧伤患者换药疼痛的影响研究

可以写具体的某一科室的案例分析,之前也不会,还是学长给的雅文网,帮了大忙居家老年人健康状况及护理需求调查研究系统性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基于Beck口腔评分的综合口腔护理干预方案在气管插管病人中的应用研究绍兴地区外籍患者护理服务需求及满意度的调查研究民办养老机构护理队伍建设研究——以黑龙江省大庆市民办养老机构为例上海市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研究实习期师生关系对护理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图文式临床护理路径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护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为例腹腔镜手术护理中断事件的现况调查与原因分析护理本科毕业生流失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山西某高校护理本科毕业生为例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湖南省医院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心理支持护理对改善癌症化疗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效果研究基于我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行业品牌塑造策略研究有声思维法在护理本科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员技能素质提升研究现代岗位价值评价在医院护理岗位中的应用研究广东省高职护理专业就业问题研究——以广州医科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综合护理干预对烧伤患者换药疼痛的影响研究护理论文哪些题目好写呢

学术堂最新整理了20个好写的护理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协同护理模式对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干预效果研究2、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3、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构建的研究4、综合护理干预对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5、山东省三级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调查研究6、精神病患者照料家属的护理压力及应对策略研究7、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提升方案的制定、实施及效果评价8、膜滤对药品和个人护理品的去除特性研究9、安徽某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学生无偿献血知识、态度、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10、护理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11、灾害护理专科护士培训课程核心知识体系的构建12、护理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评价指标的初步研究13、运用ECS评价护理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指标体系的研究14、医院志愿者活动对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影响的研究--以某省属医科大学为例15、护生实习前后护理伦理认知现状及培养策略的研究16、家庭跟进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17、过渡期护理模式在冠脉内支架植入患者中的应用研究18、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哮喘患儿中的应用研究19、护理信息干预产妇家庭支持系统对预防产后抑郁的影响研究20、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责任护士岗位工作分析

  • 索引序列
  • 皮肤科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皮肤病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皮肤科护理论文参考
  • 皮肤科论文参考文献
  • 皮肤科护理论文题目参考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