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3个月。由于上海预防医学杂志现在不是核心期刊,是省级刊物,审稿效率还是比较快的,一般1-3个月之内都会给出审稿结果,上海预防医学是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主办的技术类科技期刊,1989年10月创刊,1992年6月经国家科委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
可以。1.日常生活用水为常见饮用水。烧开的目的是使其内溶解的Ca,Mg等离子由于加热破坏其络合物结构从而降低了溶解度析出,使水中此类离子减少,从而降低水的硬度。反复烧开水,并不能再次使这些离子溶解在水中。2.水本身在加热情况下,分子结构并不会变化,所以可以反复加热。3.经过反复加热,基本不能使水中硝酸盐变成亚硝酸盐。只有长期的,多次的,大量的反复烧开才有可能增加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而且,就算通过这种方法,增加了水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也绝不会到达影响人身体健康的含量。(国家现行标准:GB 2762-2012 《食物中污染物限量》中规定了亚硝酸盐限量指标:包装饮用水(矿泉水除外),亚硝酸盐限量为。矿泉水,亚硝酸盐限量。在文献:《饮水机反复加热对桶装矿泉水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第19卷第7期,梁成可,陈华(上海市崇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 202150))一文中,采用桶装水,加热52次测定水中亚硝酸盐含量。52次后,水中亚硝酸盐含量为:。表明:就算水经过如此大量的加热次数,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也比国家标准低。可以饮用。日常生活中,人们根本不可能加热如此多的次数,所以不用担心。)相关知识拓展:这里进行辟谣。1.网传水不能反复烧开。这是错的。水是可以进行反复烧开的,并且可以喝。2.网络上现在很多文章,写出:“桶装水的卫生标准(2微克/升)”,查其来源,发现是方舟子说的。这里进行更正,改为:亚硝酸盐限量为,也就是5微克/升(标准:GB 2762-2012)。
刊名:上海预防医学杂志Shanghai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主办:上海预防医学会周期:月刊出版地:上海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004-9231CN:31-1635/R邮发代号:4-703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上海预防医学杂志创刊时间:1989
下载下来了咋给你
1 中华医学杂志(中、英文版)2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3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4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5 营养学报6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7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8 中国中药杂志9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0 病毒学报11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2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3 解剖学报14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5 中华放射学杂志16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7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8 中华护理杂志19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1 中华内科杂志22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3 中华血液学杂志24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5 中华消化杂志26 中华肾脏病杂志27 中华传染病杂志28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9 中华外科杂志30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31 中华骨科杂志32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33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34 中华烧伤杂志35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36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37 中华麻醉学杂志38 中华创伤杂志39 中华妇产科杂志40 中华儿科杂志41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42 中华肿瘤杂志43 中华病理学杂志44 中华神经科杂志45 中华精神科杂志46 中华皮肤科杂志47 中华眼科杂志48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49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50 药学学报51 中国药理学报(中、英文版)52 中国药学杂志53 药物分析杂志54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996--1997, 哈医大一院门诊部副主任1997--2000, 哈医大一院门诊部主任、党总支书记1998--2000, 哈医大一院院长助理2000--2003, 哈医大口腔医学院常务副院长2003--2005, 哈医大口腔医学院院长、哈医大一院党委副书记2005--至今, 哈医大二院院长2011--至今, 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学术机构任职和获得学术称号2011-至今,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2011-至今,黑龙江省口腔医学会会长2006-至今,国际牙医师学院(ICD)院士2008-至今,国际牙科研究会(IADR)会员2009-至今,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其他学术兼职: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口腔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制冷学会副理事长兼冷冻医疗组组长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黑龙江省医师协会理事黑龙江省老年医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口腔外科首席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博士学术研究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十二五”学术带头人哈尔滨医科大学管理研究会理事杂志编委任职: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副主编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副主编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编委 特约审稿专家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编委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常务编委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编委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编委上海口腔医学 编委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编委荣誉称号:2011,享受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2011,黑龙江省高校十佳公仆2010,全国先进工作者2010,“省卫生系统创建群众满意医院活动”先进工作者2010,黑龙江省第一批德艺双馨名医2008,首批“黑龙江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7,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获得者2007,黑龙江省价格诚信建设活动先进个人2006,黑龙江省卫生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工作者2005,哈尔滨医科大学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2004,哈医大2004年“三育人”先进个人2004,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2003,哈医大一院优秀科技工作者2001,哈医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8,1999,2000哈医大一院先进工作者1999,2001哈医大一院优秀共产党员1998,1999,2000年度校优秀医院管理干部1998,哈医大一院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3.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5.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医学版) 6.解放军医学杂志 7.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8.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复旦学报.医学版 9.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 复旦学报.医学版13.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报18.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 广东医学20.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2. 上海医学23.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 江苏医药 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7.实用医学杂志 28. 山东医药 29.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30.重庆医学 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32. 天津医药33.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1. 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 5.营养学报 6.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8.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 环境与健康杂志10.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 中国卫生统计12.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 中国职业医学 14. 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16.中国卫生经济 17. 毒理学杂志18.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 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 中国妇幼保健23. 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1.中草药 2.中国中药杂志 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4. 中国针炙5. 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7. 中药材 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9.中药药理与临床 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 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 辽宁中医杂志16. 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 18. 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1.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3.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 解剖学报5. 中国免疫学杂志6. 免疫学杂志 7.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 解剖学杂志 11.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改名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 生理科学进展 15.中华病理学杂志 16. 神经解剖学杂志17. 现代免疫学18. 病毒学报 19.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 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3.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5. 基础医学与临床1.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 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5.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8.中华护理杂志 9. 临床检验杂志 10.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 中国急救医学 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 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17.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1. 护士进修杂志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 中华内科杂志3.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 中华血液学杂志6. 中华肝脏病杂志7. 中华消化杂志8.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9. 中华肾脏病杂志10.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 中华糖尿病杂志 (改名为: 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3. 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6.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 中国循环杂志 18. 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学杂志 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 中国内镜杂志 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博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1.中华外科杂志 2.中华骨科杂志 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4.中华创伤杂志 5.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6.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7.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8.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9.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0. 中华烧伤杂志11. 中华麻醉学杂志12.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13.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14.中华手外科杂志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6.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7.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8.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19.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1.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2.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3.临床麻醉学杂志24.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5.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6.中华男科学杂志1.中华妇产科杂志 2.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3.实用妇产科杂志 4.现代妇产科进展1.中华儿科杂志 2.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 临床儿科杂志4.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5.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6.中国当代儿科杂志1.中华肿瘤杂志 2.癌症 3. 中国肿瘤临床 4.肿瘤5.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6.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7.肿瘤防治研究8.中国癌症杂志9.实用肿瘤杂志1.中华神经科杂志 2.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3. 中华精神科杂志 4.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5.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6.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7.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8.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改名为:国际脑血管病杂志)9.中华神经医学杂志1.中华皮肤科杂志 2.临床皮肤科杂志 3.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改名为: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3.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4.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 中华眼科杂志 2. 中华眼底病杂志3.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4.眼科研究 5.眼科新进展1.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3.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4.牙体牙髓周病学杂志5.口腔医学研究1.中华放射学杂志 2. .临床放射学杂志3 实用放射学杂志4. 中华核医学杂志5.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6.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7.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8.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9.放射学实践10.介入放射学杂志1.药学学报 2.中国药学杂志 3. 中国药理学通报 4.药物分析杂志 5.中国新药杂志 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7.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8.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0. 中国抗生素杂志11.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2.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3.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4. 中国药房 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16.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17. 华西药学杂志
2014版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目前最新版)中,口腔医学方面的核心期刊不多。只有如下6个期刊: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 (2014版新增)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4版新增) ============如下这2个杂志,是2011版北大中文核心,在2014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被踢除了。所以2014版新增了2个,又踢掉了2个。 上海口腔医学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普刊:《国际临床医学》《国际医药探索》《光明中医》《当代医学》《《当代医药论丛》《名医》《医药卫生》以上都可以发中医针灸论文
中医针灸的论文发表的普刊为你列举以下几个:
1.针灸临床
报道、特种针法、腧穴应用、灸法集萃、刺法聚英、实验研究、文献综述等,并可根据广大读者需要随时增设栏目。为从事中医临床、针灸临床及科研、教学人员及中医针灸学员、广大中医针灸临床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实用刊物。
2.上海针灸
《上海针灸杂志》(月刊)创刊于1982年,由上海市卫生局主管,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上海市针灸学会主办,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承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为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
3.江苏中医药
《江苏中医药》(原名《江苏中医》、《江苏中医杂志》)创刊于1956年,是全国创刊时间最早的中医药期刊之一,也是江苏省唯一的通报类中医药综合性学术期刊。由于“文革”的原因,被迫于1966年停刊。在党的十一届三...
4.中华针灸电子
《中华针灸电子》是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办的国家级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中华针灸电子杂志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
5.现代中医临床
《现代中医临床》原《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杂志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中医药学术期刊。主编为中国中医界学术权威王永炎院士。办刊宗旨是继承弘扬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宣传中医药临...
是科技核心期刊,但不是中文核心期刊,我们一般所说的国内核心期刊指的是后者。
朋友你好,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1 中华医学杂志(中、英文版)2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3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4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5 营养学报6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7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8 中国中药杂志9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0 病毒学报11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2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3 解剖学报14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5 中华放射学杂志16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7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8 中华护理杂志19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1 中华内科杂志22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3 中华血液学杂志24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5 中华消化杂志26 中华肾脏病杂志27 中华传染病杂志28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9 中华外科杂志30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31 中华骨科杂志32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33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34 中华烧伤杂志35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36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37 中华麻醉学杂志38 中华创伤杂志39 中华妇产科杂志40 中华儿科杂志41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42 中华肿瘤杂志43 中华病理学杂志44 中华神经科杂志45 中华精神科杂志46 中华皮肤科杂志47 中华眼科杂志48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49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50 药学学报51 中国药理学报(中、英文版)52 中国药学杂志53 药物分析杂志54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 院: 食品科技学院 班 级:08级食科三班姓 名: 柳正良 学 号:200840717314课程论文题目:食品添加剂在食品行业的作用及问题课程名称:食品添加剂评阅成绩: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行业的作用及问题 学 生:柳正良 (食品科技学院,08级食科三班,学号200840717314)摘 要:食品添加剂在食品行业有重要的作用。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食品添加剂大都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使用时要严格控制使用量。如色素的问题。关键词:食品, 一、食品添加剂在食品行业的主要作用食品添加剂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并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这主要是它给食品工业带来许多好处,其主要作用大致如下:1. 有利于食品的保藏,防止食品败坏变质。 例如:防腐剂可以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同时还具有防止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作用。又如:抗氧化剂则可阻止或推迟食品的氧化变质,以提供食品的稳定性和耐藏性,同时也可防止可能有害的油脂自动氧化物质的形成。此外,还可用来防止食品,特别是水果、蔬菜的酶促褐变与非酶褐变。这些对食品的保藏都是具有一定意义的。2. 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 食品的色、香、味、形态和质地等是衡量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适当使用着色剂、护色剂、漂白剂、食用香料以及乳化剂、增稠剂等食品添加剂,可明显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3. 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在食品加工时适当地添加某些属于天然营养范围的食品营养强化剂,可以大大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这对防止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促进营养平衡、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4. 增加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 现在市场上已拥有多达20000种以上的食品可供消费者选择,尽管这些食品的生产大多通过一定包装及不同加工方法处理,但在生产工程中,一些色、香、味具全的产品,大都不同程度地添加了着色、增香、调味乃至其他食品添加剂。正是这些众多的食品,尤其是方便食品的供应,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5. 有利食品加工制作,适应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在食品加工中使用消泡剂、助滤剂、稳定和凝固剂等,可有利于食品的加工操作。例如,当使用葡萄糖酸δ内酯作为豆腐凝固剂时,可有利于豆腐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6. 满足其他特殊需要。 食品应尽可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例如,糖尿病人不能吃糖,则可用无营养甜味剂或低热能甜味剂,如三氯蔗糖或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制成无糖食品供应。 二、食品添加剂在食品行业中存在的问题 食品添加剂过量可危害身体的健康。现在常用的食品色素包括两类:天然色素与人工合成色素。天然色素来自天然物,主要由植物组织中提取,也包括来自动物和微生物的一些色素。人工合成色素是指用人工化学合成方法所制得的有机色素,主要是以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苯胺染料为原料制成的。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人们没有认识到合成色素的危害,并且合成色素与天然色素相比较,具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性质稳定和价格便宜等优点,许多国家在食品加工行业普遍使用合成色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在食品中使用合成色素会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提出了疑问。与此同时,大量的研究报告指出,几乎所有的合成色素都不能向人体提供营养物质,某些合成色素甚至会危害人体健康。吃着精美点心、快餐盒饭、香喷喷的热狗时,瞟一眼印刷精美的包装食品上的营养成分表,你就会发现每种食品中都有添加剂成分。据了解,转化脂肪、精制谷物制品、食盐、高果糖浆四种成分是在加工食品中最多见的,这几种成分危害着人体健康。有些若过量也有危害,如: 柠檬酸、甜菊糖苷、阿斯巴甜、甜蜜素、芬兰白色素、香兰素、乙基麦芽酚、山梨酸钾……基本上都没有危害,只要它的添加得不过量。三、食品添加剂的发展前景 食品添加剂的发展前景的认识需要正确的看待食品添加剂。(1)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保持或增强食品的营养,改善或丰富食物的色,香,味等。(2)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必要性。实际上,不使用防腐剂具有更大的危险性,这是因为变质的食物往往会引起食物中毒的疾病。另外,防腐剂除了能防止食品变质外,还可以杀灭曲霉素菌等产毒微生物,这无疑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3)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用量。对健康无任何毒性作用或不良影响的食品添加剂用量,用每千克每天摄入的质量(mg)来表示,即mg/kg。(4)不使用有毒的添加剂。“吊白块”是甲醛次(亚)硫酸氢钠,也叫吊白粉吊白块,化学式为NaHSO2˙CH2O˙2H2O。由锌粉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低亚硫酸等,再与甲醛作用后,在真空蒸发器浓缩,凝结成块而制得。“吊白块”呈白色块状或结晶性粉状,溶于水。常温时较稳定,在高温时可分解亚硫酸,有强还原性,因而具有漂白作用。在80℃以上就开始分解为有害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NaHSO2˙CH2O˙2H2O + 3H2O = 4NaHSO3 + 2HCOONa + HCOOH + 2H2O + 3CH3OH110℃时分解为甲醛,反应方程式为:NaHSO2˙CH2O = NaHSO2 + CH2ONaHSO2 + H2O =NaHSO3 + 2「H」它可使人发热头疼,乏力,食欲减退等。一次性食用剂量达到10g就会有生命危险。“吊白块”主要用在印染工业中作为拢染剂和还原剂,它的漂白,防腐效果更明显。故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发展前景非常好。四、结束语 食品离不开食品添加剂 ,在许多人看来,食品添加剂就是指苏丹红、瘦肉精、吊白块、三聚氰胺一类的“毒物”。对此,农绍庄教授说,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食品添加剂是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苏丹红、三聚氰胺等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食品添加物,是不允许出现在食物当中的。 参考文献 [1] 〔美〕玛丽恩·内斯特尔.食品政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 〔美〕玛丽恩·内斯特尔.食品安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3] 姜培珍;食品添加剂使用中的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06期[4] 郭雪霞;张慧媛;黄静;来创业;王晓茹;;国内外食品添加剂管理法规与标准概述[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07年06期[5] 迟玉杰;张华江;孙波;;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A];食品安全监督与法制建设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食品研究生论坛论文集(上)[C];2005年[7] 陈文俊;食品添加剂应用问题的哲学思考[D];武汉科技大学;2006年[8] 赵明;邵明洋;马骏;;出口食品中添加剂使用的现状及安全管理对策[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6年04期[9] 宋萍;马彦芳;;食品安全与食品添加剂[J];食品与药品;2006年08期[10] 姜培珍;食品添加剂使用中的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06期[11] 孟卫东;张博;刘永丰;王淑萍;张文彦;;如何构建食品添加剂安全监管体系[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年07期[12] 李晓瑜;王茂起;;国内外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法规、标准状况及分析(续完)[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4年04期[13] 魏要武;;南通市2002~2004年市售食品中使用添加剂问题及其对策[J];职业与健康;2006年04期[14] 梁伟,戴京晶,刘奋;豆制品有害元素及防腐剂含量的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5年03期[15] 郭忠,蒋守芳,张文德,王绍杰,周庆龙;食品中残留二氧化硫的分析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年08期
下载下来了咋给你
这个网上面有好多的文库下载器,都是免费试用的,你只要把网址放到上面,就可以自动下载了
欢迎下列稿件 急、慢性传染病、非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及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经验和科研成果。 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学校卫生、劳动卫生、放射卫生和卫生保健等专业的科研论著及实验经验。 卫生化学与检验技术、卫生毒理、消毒杀虫和灭鼠、卫生统计和社会医学等方面的科研论著、实践经验、新理论、新方法。 有指导意义的述评和专论,有实际参考价值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学术讲座、专题讨论、笔谈和书评。 临床医学以及与预防医学有关的边缘科学、软科学和基础理论研究的文稿。 国内外学术交流信息、会议纪要、科研动态和产品信息、广告等。2 对文稿的要求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书写工整规范。 篇幅:论著、综述、讲座等一般不超过4000字,短篇报道不超过1500字。 文题:力求简明准确地反映文章主题。一般不超过20字。以不设副标题为好。一般不使用缩略语。 作者:论文署名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6人,作者姓名排序需在投稿时确定,需要更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一经编排,不得更动。 摘要:论著需附4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内容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相应的标题,不分段,使用第三人称撰写。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应列出前3位,3位以上加“et al”)、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和邮政编码。 关键词: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 图表:一般采用三横表,如有合计和统计学处理行(如t 值、P 值等),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图表有序号、题目及说明。 计量单位: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 参考文献:仅限作者亲自阅读过主要文献,不要引用未公开发表的文章。采用顺序编码方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文献题目后加文献类型标识(如[M]、[J]等)。参考文献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出前3名,后加“,等”,或“et al”。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文献书写格式如下:期刊:[序号] 作者姓名.文题[J].期刊名,年,卷(期):起页-止页.书籍:[序号] 作者姓名.书名[M].卷次.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起页-止页. 来稿须附单位推荐证明,并声明不涉及保密内容。若属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基金资助(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外文一律要打字。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本刊概不退稿。来稿6个月未被采用或退修者可自行处理。 确认稿件刊载后需按通知数额付版面费。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含光盘版、网络版稿酬),并赠当期杂志1册。来稿请注明作者单位、详细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和电子信箱地址。
现任职位:现任全军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军队心血管病介入诊疗质控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军区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湖北省介入质控中心专家组副组长、武汉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常委、湖北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会常委、湖北省预防学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控制学会常委、湖北省中德医学协会常务理事、广州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委员、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湖北省分会理事、湖北省青年科协医科委员会理事、《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编委、《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编委、《临床内科杂志》编委、《华南国防医学杂志》编委。
王鸣(通讯作者)2008年广州市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易感人群特征研究.疾病监测.2010,25(7):.王鸣(通讯作者)广州市1992-2007年乙肝疫苗接种率与发病趋势分析.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0(23):.王鸣(通讯作者)广州市2009年新出现登革3型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7):.王鸣(通讯作者)广州市甲型H1N1流感裂解疫苗人群免疫效果观察.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0,31(5):.王鸣(通讯作者)广州市1992—2007年出生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观察.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0,38(1):.王鸣(通讯作者)广州市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华南预防医学 2010,36(2):.王鸣(通讯作者) 菜市场H5N1流感禽间暴发与人群感染风险评估.中国公共卫生 2010,26(4):.王鸣(通讯作者)一起由寄生蠹虫的球腹蒲螨引发的幼儿园皮炎暴发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4):.王鸣(通讯作者)2008年广州市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0,44(3):.王鸣 广州市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12):.王鸣(通讯作者)广州市公众对流感大流行相关信息需求的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11):.王鸣(通讯作者)广州市禽类从业人群禽流感病毒感染特征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27(11):.王鸣 目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防控形势与对策探讨.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王鸣(通讯作者)我国首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王鸣(通讯作者)首起社区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伴季节性流行性感冒暴发的调查分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9,43(10):.王鸣(通讯作者)中国内地首宗二代甲型 H1N1流感病例分析.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0):.王鸣(通讯作者)一起水禽H5N1疫情暴发后人群感染风险评估.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9,43(1):.王鸣(通讯作者)公共卫生危机信息媒体监测平台的建立与运用.疾病监测.2009,24(8):.王鸣(通讯作者)广州市不同地区10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评价.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8,21(3):.王鸣(通讯作者)地震灾后四川江油市卫生防疫需求及应对措施.华南预防医学杂志.2008,(8):.王鸣(通讯作者)地震灾后儿童群体性免疫预防实施情况分析.热带医学杂志2008,(8):.王鸣(通讯作者)中文版艾滋病感染者/患者认知评定量表信度与效度的评价.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8,42(8):.王鸣 四川“”大地震灾后居民安置点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29(9):.王鸣 地震灾害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与应急工作策略.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8,42(9):.王鸣(通讯作者)江油市402名地震灾后帐篷临时居住者焦虑状况调查.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8,42(9):.王鸣(通讯作者)震后帐篷居住人民性生活状况与焦虑关系.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0):115737.王鸣(通讯作者)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水影响地区居民井水消毒状况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0):.王鸣(通讯作者)一起城市人禽流感病例疫情分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8,42(4):372-37340.王鸣(通讯作者)人禽流感患者实验室早期快速诊断方法的比较.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8,42(2):143-14441.王鸣(通讯作者)O139群霍乱弧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7,23(6):583-58642.王鸣(通讯作者)1997—2006年广州市人禽流感监测分析.微生物与感染.2007,1(4):.王鸣 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在霍乱暴发溯源中的应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1):.王鸣(通讯作者)广州2006年禽流感患者没有造成密切接触者传播的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11):.王鸣(通讯作者)广州市某野生动物市场从业人员携带SARS-CoV冠状病毒抗体状况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11):.王鸣 2001~2005年广州地区霍乱弧菌主要致病相关基因特征分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6,40(4):257-26147.王鸣(通讯作者)霍乱弧菌毒力强弱及菌株同源性的快速检测.热带医学杂志.2005,5(1):.王鸣(通讯作者)血中SARS冠状病毒N蛋白在SARS实验室早期诊断中的作用.病毒学报.2005,21(1):.王鸣等 广州市2004年某野生动物市场动物携带SARS-CoV监测.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2):.王鸣等 四种试剂盒在SARS实验室早期诊断的作用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1):.王鸣(通讯作者) 非可培养状态霍乱弧菌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2):1437-143852.王鸣(通讯作者)O139群霍乱弧菌地方分离株的分子特征研究.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5,21(7):.王鸣(通讯作者)广州市水产品监测中霍乱弧菌分离株的分子特征研究.华南预防医学.2005,31(2):.王鸣等 一起疑似伤寒实为登革热爆发流行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热带医学.2004,4(5):.王鸣等 广州市动物市场从业人员SARS冠状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6):.王鸣等 广州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4,20(2):131-13357.王鸣等 广州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及预防控制效果的初步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5):353-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