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到一些网站下载这方面的书籍,比如可以到福建畜牧兽医网等。
《中国兽医科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主办的兽医专业学术类期刊。继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3年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之后,2005年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为全国百余种畜牧兽医类期刊中唯一获得国家期刊奖的期刊。《中国兽医科学》的办刊宗旨是:报道国内外兽医科学的研究进展和水平,推广兽医科学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兽医科学研究动态,探讨新的兽医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主要栏目有:病原生物学、预防兽医学、基础兽医学、药物学、流行病学、中兽医学、综述专论等。适于畜牧兽医科学研究人员、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专业师生阅读,也适合各级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人员参考。《中国兽医科学》已连续5次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确定为畜牧、动物医学类核心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SC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数据库、英国《动物学记录》(ZR)、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 PD)、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在美国《化学文摘》2008 年引文频次最高的 1000 种期刊中排名第315位,在畜牧兽医类期刊中位居第一。影响因子大幅增长。2010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万方数据库)发布的影响因子为;《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发布的影响因子为;《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清华大学) 发布的复合影响因子为,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基础研究类影响因子为。《中国兽医科学》为月刊,每月20日出版,A4开本,每册112码,每期定价元,全年元。由兰州市邮政局发行,全国各地邮政局(所)均可订阅。如未能在当地订到或错过征订时间,可直接汇款至本刊编辑部订阅。
(兽医学)主编高作信,主要介绍了药物和疾病,比较全面,教材,比较全面,智商如果不是很低的话,应该可以懂,(兽医药理学)主编陈杖榴,稍微有点点难度,(家畜传染病学)主编蔡宝祥,也比较通俗易懂,仔细琢磨下还是可以明白的,这几个主编都是元老级的任务,82岁,73岁,绝对是兽医中的领头军(曾经的)
有个杂志叫《畜牧与兽医》买来看看吧,祝你如愿!
没有取消。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得知中兽医学杂志核心期刊没有取消,截止2023年1月9日依然存在。《中兽医学》是我国最早的中兽医学的专业性杂志、被中文核心期刊收录。
各种省级期刊,举个例子:黑龙江畜牧兽医、山东畜牧兽医、广西畜牧兽医等,而且这些杂志对稿子要求也比较低某些期刊稿件不够,经常需要发动全院师生一块投,名字就不方便点了,你懂得
《 中兽医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刘钟杰,许剑琴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第三版)。《兽医针灸学》(全国高等学校农林规划教材),杨英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实用动物针灸手册》,胡元亮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中兽医学实验指导》(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钟秀会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参考书《 中兽医学》(国家十五重点规划图书),胡元亮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 《兽医中药学》(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胡元亮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 《兽医中药药理学》,陈正伦编著,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1995; 《中医学基础应试指导》,韩俊生编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中国针灸学》,程梓农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964《中药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学敏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中国兽医针灸学》,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编,农业出版社出版,《针灸学》,王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中医药学》王文建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参考杂志《中医杂志》,《中草药》,《中国中药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兽医学杂志》,《中兽医医药杂志》,《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杂志》,《中国兽药杂志》,《中国兽医科学》,《畜牧与兽医》,《中国兽医学报》,《中国针灸》,《中药材》,《中药药理与临床》,《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中医杂志》,《中西医结合杂志》,《中药通报》,《畜牧与兽医》等等
这几个杂志发表都挺快的:"畜牧,兽医科学类""排 名","代码"," 期刊名称","总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1,"H527","草业学报",571," "2,"H234","草业科学",533," "3,"H525","草地学报",226," "4,"H213","中国草地",512," "5,"H225","中国兽医学报",386," "6,"H023","畜牧兽医学报",320," "7,"H240","家畜生态",63," "8,"H241","中国草食动物",121," "9,"H218","畜牧与兽医",140," "10,"H242","中国畜牧杂志",173," " 畜牧兽医类杂志影响因子 1 草业学报 草业科学 中国草地 畜牧兽医学报 家禽生态 中国兽医学报 草地学报 中国畜牧杂志 畜牧与兽医 中国草食动物 中兽医医药杂志
中国奶牛没版面费还有稿费
谈姓起源: 一; 据《姓苑》所载, 西周史宋微子启之后有受封於谈者. 谈国为郯国. 春秋时郯子朝鲁, 其后亡国,郯国旧址在今山东省郯城北, 战国初年为越国所灭。 二:周朝有大夫籍谈, 其后亦有谈氏. 历史有谈氏改为谭氏。 家族名人 谈迁 字孺木。清海宁人。好审古今治乱,由熟历代典故。 地望分布:河南永年县,河南商丘县。谈姓起源参考之二 谈姓在大陆与台 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远祖始于战国时期,商帝乙的长子微子启,是商纣王的哥哥,他看到纣王十分无道,屡次规劝他,纣王十分恼怒,但是又不好杀自己哥哥,于是就不听劝谏。微子启没有办法,只好把商朝祖先的牌位全部带走,离开了商纣王,投奔周武王,这就是著名的“微子去殷”的故事,周武王攻灭商朝后,微子启得到了优厚的待遇,他被周武王封于宋,爵位是公爵。后代中有一个谈君在战国时被封在谈邑,建立谈国,人称他为“谈君”。他的子孙后代就以“谈”为姓。因此谈姓起源于商朝王室之姓,子姓。谈姓后来在梁国郡发展成望族,世称梁国望。 回答者:吴田田 - 独孤求败 十八级 6-12 14:22姓氏来源 1: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 封殷帝乙长子微子启于宋为谈国,又名为郯国,传国三十六代至谈君,被楚国灭亡,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谈。 2:据《姓苑》记载:“殷帝乙长子微子启,周武上封之于宋。传国36代至谈君,为楚灭。子孙以国为氏”。望出梁国、广平。(汉置广平郡,现在河北省鸡泽县。) 3:周朝有大夫籍谈,其后亦有谈氏。历史有谈氏避仇改为谭氏一说。 4:源出于己姓,相传少昊后裔的封地在郯国(今山东郯城西南),战国初期,郯国被越国所灭,其后代遂以郯为姓。(上古时代“谈”、“郯”同音通用)。 谈姓典故 望出梁郡—— 源自商周。 广开贤路财源茂;平步青云家道兴① ——注释①:谈姓名门望族居住地之一“广平”嵌字联。 一凤多惠政②;二飘富清诗③。 ——注释②:明代知县谈一凤,字文瑞,无锡人。弘治中应天举人,曾任桂林府学训导。时建宣成书院,推一凤经理其事。后知应山县,多惠政。 注释③:清代诗画家谈炎衡,字履元,号二飘,又号礼园,长洲人。工诗,善画山水。有《礼园诗钞》。 芝园工山水④;文圃擅翎毛⑤。 ——注释④:清代画家谈中行,字祉元,号芝园,长洲人。少喜泼墨,写兰竹。后随其父怀莪先生宦游,遂工山水。见《墨香居画识》。 注释⑤:清代画家谈有仁,字尚米,号文圃,长洲人。少在家塾时,吴补斋时来为其父芝园先生写生,有仁即在其旁窃视,学其笔法。继又从徐雪樵学山水。说者谓其既长问业于同郡陆铁萧,论究古人笔法,所绘翎毛、草虫、花木、松石,率皆信手而成,备极能事。苍健古拙,无少纤媚之态。见《墨林今话》等。 指涂清溪里;听鸟时幽音⑥。 ——注释⑥:唐代曲阿人谈戴(丫9n音演。官至长洲尉。以诗出名。与包融等十八人为诗,被编为《丹阳集》。《全唐诗》录其诗一首。 湖州爱知府之政⑦,丹阳传贤尉之诗⑧。 ——注释⑦: 上联说明代上海人谈伦,字敬仲,弘治年间进士,正德年间官湖州知府,体恤百姓,蠲免苛赋,深受人民爱戴。 注释⑧:下联见注释⑥。 宴与洛滨,不减兰亭修禊⑨; 名垂诗集,何异草堂流芳⑩。 ——注释⑨:唐代名人谈弘苞的事典。 注释⑩:见注释⑥。 历代名人 谈恺——字守教。明朝无锡人。官至都御史,降仇赣贼李文彪和海寇徐壁溪,平壁溪贼寇、峒寇,擒剿大罗山贼。 谈迁——字孺木。清朝海宁人,明季诸生,入清隐居不出,好审古今治乱,尤熟于历代典故。有《国榷》、《枣林集》、《北游录》、《西游录》、《枣林杂俎》、《枣林外索》、《海昌外志》等书。 谈寿龄 ——【创办谈氏东文学馆】清末无锡人谈寿龄,曾在淮安作幕僚,后官至四川夔州知府,卸任后定居淮安。有感于日本明治维新,嘱子孙学习实业,不得科举进入仕途。1891年捐资创办【谈氏东文学馆】,专程赴沪延聘日籍教员两名来淮安教授日文和新学。学员除谈氏子弟外,兼收外姓青年,培养了一批实业人才。银行界名人 谈荔孙 、周作民即从该校毕业。 谈荔孙——字丹崖。祖籍江苏无锡,寄籍山阳(今淮安)。曾赴日本留学,攻读银行经济专科,毕业后在日本银行实习。回国后应张謇之聘,回国任江南高中两等商业学堂教务长兼银行科主任教习;获商科举人,调任大清银行稽核。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应聘赴南京财政部任职;同年大清银行清理结束,另组中国银行。民国7年调任北京中国银行行长。次年3月,大陆银行成立,设总行于天津,设分行于北京,任董事长。民国9年4月,辞去中国银行职务,专任大陆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职。民国20年大陆与金城、中南、交通、国华四银行合营太平保险公司,任公司董事。民国21年春,应傅作义之请,以财力支持傅在绥筹建毛纺织厂。民国22年(1933年)2月在北平病逝。终年53岁。 谈智隽——美籍华人谈智隽先生出于对家乡教育事业的一片热忱以及对中学时代母校的深厚情意,决定在1994年设立的溧阳市光华中学“谈氏奖学金”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立“谈氏助学金”,以鼓励优秀学生进入高校后继续勤奋学习成为国家建设的尖端人才。 谈文华:字潇天,1940年2月生,江苏常州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兼职教授,中国《电工技术》编委,常州供电局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未来研究会主办的全国性大型期刊(ISN1004-5023)《发现》杂志社副理事长,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1961年于山东工业大学毕业后,长年奔波于大江南北,从事电力系统规划、电业生产技术和发供用电管理;80年代起,还应聘为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及电视大学等讲学与授课。刚正坚毅,逆境奋进,治学严谨,诲人不倦。结合生产与教育,潜心科研,刻苦探索,著书8部。主要著作有:《新编实用电气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电气安技问答》(科技文献出版社1986年出版);《供电企业现代化管理》(北京科技出版社1994年出版);《实用电气安全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年出版);《全国进网作业电工培训教材(分高压篇与低压篇两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年出版);《电网发展与科技进步(谈潇开电办科技论文集)》(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主办的《电网技术》、《电气时代》、《电工技术》、《变压器》及《中国电业》等国家级刊物上。其中有6篇被评为全国或省级优秀论文,2篇被联合国AGRIS选中,刊登于1989年罗巴出版的《Agrindex》杂志。专题论文《Study on the feasibilitv of adopting110/20kv voltage system in China's rural electric network》被选为1988年中同电力代表团考察西欧时与国外同行间的交流资料。主要论文有《论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与电网电压制》、《我国电网采用110(66)/20KV电压制的可行性研究》、《电力变压器的最佳负载与节能》、《区域划分法与时段负载系数》、《电网规划中供用电设备的合理配套》、《网络布局中分支线最佳引出角度的探讨》、《中国农村用电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论我国中小型发电机组的励磁方式》等。先后20多次参加全国学术会议和国际学术交流,并于1982年和1986年2次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上做专题学术报告,曾被授予全国1978-1993年学术活动先进分子称号。为实现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降低发供电成本及网络建设投资,尤其是尽早在全国实施220/110(66)/20KV最佳电压制、大力推行优化的20KV城乡配电网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毕生为中国电力网的合理规划与加速发展。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做出了较大贡献。 谈宜富:男,1947年9月生。经济师。高中学历。现任湖北省黄石市国家税务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副局长。主要业绩成就;1985年从部队转业回地方,参加税务部门工作。一直工作在税收第一线上,从事税收的征收管理工作。工作中,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在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理论联系实际,刻苦钻研税收业务,积极工作,熟悉税收政策及企业财会知识,能够独立对企业进行税务稽核检查。两次参加湖北省国税局组织的全省税务系统交叉稽核检查,1995年被湖北省国家税务局评为全省增值税交叉积极检查先进个人,1999年度被湖北省国家税务局评为全省执法检查先进个人。三次被黄石市国税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被黄石市国税局评为“先进工作者”。 谈增福:1943年10月生,江苏高邮人。1962年高邮卫校(西医)毕业,1975年从南京中医学院(省办西学中班)结业,1984年南京医科大学一附院(省人民医院)皮肤科进修,1993香港姿韵美容学院(与南京铁道医学院合办)高级医学美容师班毕业,2000年全国高级男性科研修班结业。1963年在高邮市皮防院工作,为市皮肤病、麻风病防治最早创办人之一,任皮防院教研及行管负责人和医疗股长等职20余年,多次当选为人大代表、1986年获江苏省卫生厅授予的荣誉证书。1987年调至高邮市中医院从事皮肤科兼中西医外科门诊;现负责皮肤性病科和美容科男性科工作。兼任扬州大学医学院副教授、中华当代医学家学会副会长、中华临床医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华佗医药研究会高级研究员、世界中医疑难病学会会员。从医37载,潜心研读,博采众长,善于用中西两法及独特疗法医治各种疣、色素痣据、黄褐斑、痤疮、脱发、银屑病、白癜风、下肢溃荡、顽固性湿疹、皮炎、瘙痒症、淋病、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等,经验丰富、治愈率高。亦擅长医治性功能障得、不孕症、乳房病、肩周腰腿痛、内外妇儿某些疑难杂症。诊余笔耕不倦,经国家正式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医籍有;《婚恋孕育小百科》(副主编)、《中华综合医药卫生研究》(常务主编、主审)、《中国中西医临床精要》(副主任编委)、《中华医学进展与临床》(对主编)、《中华临床医学新进展》(副主编)、《中华实用医学理论与实践》(编委)。在《世界名人录》等多部辞典巨著任特约编委、特约顾问编委,在《世界学术文库》等多种医籍入编论文10余篇,在省级以上医学杂志发表论文40多篇,多次在全国皮肤病、性病、美容等学术会上交流,获优秀学术成果奖8篇,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等3篇获优秀论文1等奖。此外,根据省内外同仁要求,协助撰写发表论文近百篇。荣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西医临床皮肤病学编委会“特色专科医师”称号和荣誉证书,荣获香港中华医学研究会和中国知名专科医院编委会“专科名医”资格和荣誉证书。其业绩已被辑入《中国当代医药名人》、《中国名医列传》、《中国当代中西名医大辞典》,《中国名医名术大典》、《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专家人才库》、《世界名人录》等辞书中。 谈思银:1932年12月生,湖北当阳人,中共党员,毕业于湖北宜昌农业专科学校,曾任职于湖北省当阳市种子站。主要业绩: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抗美援朝志愿军。在部队曾多次受到同级和上级的表彰。在从事种子工作30余年的实践中,曾多次起草过种子工作文件,调查小结,试验报告和上作总结。先后赴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广东、海南、湖南、安徽、山东、河南、陕西、四川和湖北各地,检验稻、麦、棉、油等各种作物种子达亿斤以上。均按种子质量检验规程,严格把握种子质量检验关。凡所调用于农业生产上的纯良种,均发挥了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从未发生过因种子质量问题而影响农业增产。同时根据各年实际情况,亲建基地、繁育良种,为祖国的农业发展作出了奉献。1971年合写了当阳《农业技术手册》,共印了5000多册发至全市有关人员学习,对当时正确指导农业生产起了一定的作用。1973年受到政府和人武部的表彰。1976年评为先进工作者。1983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荣誉证书和证章。1984年在推广“鄂沙28棉”中,荣获宜昌市农业局四等奖和湖北省农业厅二等奖。1986-1996年先后编辑和增补完成了当阳市1650-1995年的《农作物品种志》书。该志书可使后人清楚地了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当阳市各种农作物新陈品种交替的历史状况,并为长期保存这些地方品种,自有品种和引进品种,给后人提供了有价值的历史资料,是当阳市一部指导农业生产有重要参考作用的工具书。1996年中共当阳市委书记胡学斌为志书写了序言。 谈洪山:1956年12月生,甘肃康县人,中专文化,康县王坝乡兽医站站长,兽医师,中国管理科学院特约研究员。1975年参加畜牧兽医工作。1982年参加甘肃省干部培训班学习,1994年从甘肃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毕业。研究方向:中西医学、中西兽医学、动物检疫、农技推广、学术论文写作。独撰论文;《家畜的药物阉割发表于《陇南报》1991年11月6日第二版;《自拟肥地土散治猫吐泻时疫》发表于《中兽医医药杂志》1992年第6期;《蜘蛛治蛇伤4例》发表于《中兽医学杂志》1995年第4期;《浅谈针刺牛马“四要穴”的应用》发表于《中兽医医药杂志》1996年第1期;《月石生肌散治外伤》发表于《中兽医医药杂志》1997年第2期;《民间单验方治咳嗽五则》发表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5年第4期。学术交流:《对家畜针刺穴位定位与应用的商讨》、《浅谈针刺牛马“四要穴”的应用》于1993年9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兰州主办的“全国兽医针刺免疫学术研讨会”上宣读交流,获专家好评,并收人论文集。《验方百合娄仁氵易 治哮喘95例的体会》、《民间验方鸡蛋药用的探讨》、《民间单方治咳嗽五则》于1994年10月在西昌“全国第三届民族民间医药学术研讨会”宣读交流,一篇论文获优秀奖,并收入论文集。《蜘蛛吸毒法治蛇伤》于1993年10月在“西北区中兽医学术研讨会”宣读交流,获优秀三等奖。《浅谈针刺牛马“四要穴”的应用》论文于1999年1月5日选入《世界华人重大科技与学术成果公报》。以上学术成果为科技兴国,保障人畜健康,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价值无法估量。1997年10月入选《甘肃省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库》。1999年12月由国家外文局出版社、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中心选入《二十一世纪人才库》,2000年6月载入《中毕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典》(第四卷)。 另外,还有宋代孝子谈英、枢密院编修谈钥,唐代诗人谈戭,元代诗人谈文理,清代天文历算学家谈泰、画家谈友仁。 谈氏部分族谱及保存(宗族——编者——印刷年代——现存地) 【江苏江都】维扬江都谈氏族谱二卷 (民国)谈吉桓主修 张绍林纂辑 民国二十一年(1932)活字本 二册 吉林大学 【江苏丹阳】黄塘谈氏宗谱十六卷 (民国)谈节枋总修 民国二年(1913)孝思堂活字本 二十四册 吉林大学 【江苏丹阳】黄塘谈氐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谈金培总修 民国三十一年(1942)孝忠堂活字本 二十四册 历史所 注:清同治九年(1870)谈丰璜始修,此为四修。 【江苏武进】毗陵谈氏宗谱二卷 (清)谈龙燮等编 清光绪十九年(1893)木活字本 二册 日本 美国 【江苏武进】河墩谈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 (清)谈璩朗等修 清光绪十一年(1885)孝思堂木活字本 二十册 日本 美国 【江苏武进】河墩谈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谈乾懋修 民国十二年(1923)孝思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日本 美国 【江苏无锡】谈氏宗谱八卷首二卷 (清)谈鼎铭等修 清光绪二年(1876)刻本 十册 美国 【江苏无锡】谈氏宗谱□□卷 (民国)谈家枢编撰 民国三十七年(1948)排印本 武汉图(存卷3) 【浙江常山】谈氏宗谱三卷 民国二十一年(1932)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辉埠镇杨梅弄马车粤村 注:首修於清嘉庆二十一年。 【浙江黄岩】黄邑上坊谈氏谱稿已曰卷 民国三十三(1944)稿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2) 【湖南】宁乡谈氏五修族谱十四卷 (清)谈锡彤纂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1) 谈氏宗谱六卷 (清)谈学贤等纂修 清嘉庆五年(1800)登复堂刻本 十二册 吉林大学 另:根据《无锡谈氏宗谱》记载,无锡谈氏从河南开封落籍无锡,居住于小娄巷已有八个多世纪。其间,修建了谈氏始祖祠、绣衣坊、钟秀坊、毓英坊、文献坊、进士第坊、丛桂坊、万备堂等。 楹联典故 1.四言通用联: 望出梁郡,源自商周:全联说明谈氏的渊源。 2.五言通用联: 一凤多惠政,二飘富清诗:上联说明朝知县谈一凤,字文瑞,无锡人。弘治中应天举人,曾任桂林府学训导。时建宣成书院,推谈一凤经理其事。后任应山县知县,多有惠政。下联说清朝诗画家谈炎衡,字履元,号二飘,又号礼园,长洲人。工诗,善画山水,有《礼园诗钞》。 芝园工山水,文圃擅翎毛:上联说清朝画家谈中行,字祉元,号芝园,长洲人。少喜泼墨,写兰竹。后随其父怀莪先生宦游,遂工山水。见《墨香居画识》。下联说清朝画家谈有仁,字尚米,号文圃,长洲人。少在家塾时,吴补斋时来为其父芝园先生写生,有仁即在其旁窃视,学其笔法。继又从徐雪樵学山水。说者谓其既长问业于同郡陆铁萧,论究古人笔法,所绘翎毛、草虫、花木、松石,率皆信手而成,备极能事。苍健古拙,无少纤媚之态。见《墨林今话》等。 指涂清溪里,听鸟时幽音:唐朝曲阿人谈戴,官至长洲尉,以诗出名。他与包融等十八人的诗被编为《丹阳集》。《全唐诗》录其诗一首。 3.七言通用联: 广开贤路财源茂;平步青云家道兴:谈姓名门望族居住地之一“广平”嵌字联。 湖州爱知府之政,丹阳传贤尉之诗:明朝上海人谈伦,字敬仲,弘治年间进士,正德年间官湖州知府,体恤百姓,蠲免苛赋,深受人民爱戴。 4.八言以上通用联: 宴与洛滨,不减兰亭修禊;名垂诗集,何异草堂流芳:唐朝名人谈弘苞的事典。 地望分布 河南永年县,河南商丘县 参考资料:
摘要:畜牧养殖能有效的解决“三农”问题,不断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但是畜牧养殖产生的粪便以及使用药物的残留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并且随着养殖业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针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畜牧养殖中的环境问题,提出了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以供参考。关键词:畜牧养殖;环境问题;环境保护1.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随着近些年畜牧场的发展,我国开始大范围的推广牧区和半牧区圈养和轮牧养殖的方式,因此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也与日俱增,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农业总经济中畜牧经济的比例逐年上升,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还缓解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另外相关研究部门经过努力,不断的创新畜牧技术和方法,使饲料产品的结构更加合理,同时畜牧业饲料工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以浓缩型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畜牧饲料为主的饲料,已经基本能满足我国当前畜牧业的需求。但是从长期来看,畜牧业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克服。2.畜牧养殖中的环境问题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有机化合物,猪场污水生物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和悬浮物等都超出国家规定的污水排放的标准很多,如果排放的污水不做及时的处理,污水中所含的BOD、SS等就会超出农作物所能承受的标准,并且畜禽粪便在发酵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甲烷、硫化氢、氨气等有害气体,如硫化氢会对人和畜禽的眼部、呼吸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浓度太高,还可能对人的嗅觉和神经造成伤害。药物残留对环境的污染畜禽在生长中会经常被注射防止各种疾病的药物,这些残留在禽畜体内的药物会通过人们食用进入人体,进而威胁到人的健康。如动物食用了抗菌素之后,抗菌素会在动物的血液中进行循环,虽然大多数的抗菌素经肾脏过滤后可以随着尿液被排出体外,但是仍然有少量残留,这些残留的抗菌素通过人们食用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饲料喂养对环境的污染加工饲料的过程中,为了符合限制性氨基酸的需求,必须含有一定的蛋白质,由于氨基酸不能在动物体内存留,所以如果氨基酸没有蛋白质的配套,会在动物体内分解,最后被排出体外,使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并且污染环境。另外谷物饲料有动物无法吸收的植物磷,该磷大部分也会随着粪便被动物排出体外,进而污染到环境。禽畜疫病对环境的污染当前我国畜牧业的生产发展主要有两种模式:养殖场和个体养殖户。随着养殖场规模的逐渐扩大,其发展开始趋于科学化。但是个体养殖户的环境意识相对淡薄,仍旧使用传统的养殖方法和养殖设备,缺乏规范的养殖技术和科学有效的养殖原则,加上没有及时的采取科学的方案控制疫病的发生,所以不仅导致了环境问题,还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3.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科学规范的养殖想要进行科学规范的养殖,应该建立起综合养殖区,把个体养殖户集中在一起,使其生产模式得以规范,便于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开发和利用新技术,有利于及时的发现和控制疫病;采用大规模的养殖方式集中的处理禽畜的粪便并加以循环利用,使其对空气、土壤、水的污染有效的降低,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选择综合畜牧养殖区的地点,应该以环境保护为目的,所以应该选择离城市相对远,并且周围没有河流和地下水源的地方,防止禽畜产生的垃圾通过河流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应该制定垃圾回收利用模式回收处理养殖场的大量垃圾,并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二次加工利用,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还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对饲料进行严格的监管畜牧养殖者应该对使用的饲料加强规范化的意识,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定投放饲料。相关部门也应该对生产饲料的厂家加强管理和监督,如果发现有违反规定的,应该对其进行严惩或勒令停止营业。科学预防畜禽的疫病相关部门应大力支持畜禽疫病的防止工作,不断加强控制禽畜疫病的力度,还应该采取科学的防止办法,使疫病得到控制。应该建立健全体系,制定出针对性的防治、控制禽畜疫病的方案,并及时预报,以便对突发的疫情迅速的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宣传树立正确的养殖理念对养殖畜牧新技术,无污染新技术加大宣传的力度,使公众保护环境的认知度提升,为环境保护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根据实际养殖规模和种类制定相关对策,对禽畜养殖场选址、污水排放、粪便处理实施规模化的监督和管理,把可以和禽畜养殖规模配套的废弃物处理设施作为规模化养殖禽畜必须要审批的条件进行审核;对落后的养殖场提供人员和技术指导,使其进行全面的整改,并鼓励禽畜养殖户对禽畜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4.结语畜牧养殖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所以畜禽养殖户应该转变理念,对养殖造成的环境问题引起重视,建立健康、科学的畜牧业养殖体系,采取各种治理措施,使畜牧业养殖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使畜牧养殖业发展和环境保护逐渐达到和谐统一。参考文献:[1]魏均林.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探讨[J].当代畜牧,2015(05):18-20.[2]张艾.论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农民致富之友,2014(12):252-256.[3]符美义.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路径初探[J].中兽医学杂志,2015(10):112-117.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中兽医医药杂志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 | 周期:双月刊 本刊是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主办并公开发行的唯一一家国家级中兽医学和兽医药物... 中兽医学杂志 主办单位: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 | 周期:双月刊 本刊以介绍中国传统兽医科技及中西兽医结合内容为主,包括有:中兽医基础理论、兽医中(草)药及方剂、兽医... 浙江畜牧兽医 主办单位:浙江省畜牧兽医学会 | 周期:双月刊 本刊是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浙江省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的综合性畜牧兽医技术刊物。主要刊登畜牧兽医研究... 中国蜂业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中国养蜂学会 | 周期:月刊 本刊办刊宗旨为紧密结合养蜂科研与生产,理论联系实际,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积极传播先进养蜂科技,促进我国... 中国蚕业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 周期:季刊 本刊是农业部主管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蚕业科技刊物,面向蚕业生产和科研,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 中国兽药杂志 主办单位: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 周期:月刊 本刊是国家级兽药专业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本刊创刊于1955年,1991年始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宣传国家的兽医... 中国养兔 主办单位:江苏省畜牧兽医总站 中国畜牧业协会兔业分会 全国畜牧兽医总站 | 周期:双月刊
1910年伍连德在报纸上曾发出成立医学会的倡议,1915年2月,国内各地医师31人在上海举行中华医学会成立大会。推选颜福庆为第一任会长。会址定在上海。当时共有会员 232人。11月,中英文并列的《中华医学杂志》创刊,第一卷第一期发表《中华医学会宣言书》,宣布学会的宗旨为巩固医家友谊、尊重医德医权、普及医学卫生、联络华洋医界。1916年 2月在上海召开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学会章程,选举伍连德为会长,并决定每两年召开一次代表大会,随即开展学术活动和组织工作,1917~1930年先后召开7届会员代表大会。1932年4月中华医学会与中国博医会(1886年建立,首任会长为嘉约翰)举行联席会议,宣布两会合并,仍称为中华医学会。同年 9月召开合并后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即第九届大会),选举牛惠生为会长。当时会员已达1500余人。抗日战争时期,学会迁往重庆,1947年迁回上海。学会自成立到1949年共召开会员代表大会15次,成立的专科学会有内、外、妇、儿、医史、卫生等11个,出版了《惠嘉二氏内科要览》、《迈魏二氏外科手术》、《罗氏卫生学》、《高氏医学辞汇》等书籍和《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外文版》、《中华健康杂志》和《医文摘要》等期刊。此时会员人数已达3000余人 。 1950年中华医学会召开第16届会员代表大会。大会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所确定的全国卫生工作方针,修改了学会章程,选举傅连暲为理事长,总会会址由上海迁到北京。全国各省、自治区都设有分会。1951年1月,中华医学会加入中华全国自然科学联合会。1958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立,中华医学会成为它的一个组成部分。50年代中期,专科学会已增到15个,主办医学期刊19种。1960年所有期刊因检查工作一度暂停,随后相继复刊。国际医学交往也有所增加。1956年第18届会员代表大会时,会员(包括中医105人)已达15218人。“文化大革命”中,学会组织遭到破坏,活动中断。70年代初,逐渐恢复。在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学会的会务和学术活动有较大发展,这也是学会工作最活跃的时期。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学发展仍是学会的主要任务。每年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 100个左右。学会还围绕国家科研攻关项目和卫生工作的重点组织多学科、前瞻性的学术研讨,通过科学论证,提供决策建议和咨询。如对肝炎、肿瘤、性病等都提出防治对策建议。民间国际医学交流也有较大发展,中华医学会与世界医学会及18个国际性专科学会建立了密切联系,同许多国家的医学会进行了友好交流。每年接待国外来访团组50多批,组织出访和参加国际会议20多批。学会每年在国内举办的国际会议和双边会议10余个。学会对港澳地区交往非常密切。现又开展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台湾医学会、台湾医师公会、台湾全科医师会等学术团体都应邀来大陆访问,学会也派专家去台湾讲学。 现有83个专科分会,50万名会员,下设部门16个,法人实体机构3个,另与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合办医学图书馆1个。全国共有会员25万人。各地市县分会 386个、专科学会65个、学组139个。出版中华系列杂志417种,并办有学会机关报《中华医学信息导报》。学会设学术会务部、编辑出版部、继续教育部、对外联络部、科技咨询部、图书信息中心等办事机构。台湾也设有医学会,出版两种刊物:《台湾医学会杂志》(月刊,1901年始刊)和《台湾医学会继续教育版》(月刊,始刊于1989年)。香港有香港医学会,为独立的组织,与中华医学会有杂志交换。澳门有中华医学会澳门分会。
新闻出版总署查的刊号:11-2137/R
刊名: 中华医学杂志 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主办: 中华医学会周期: 周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0376-2491CN: 11-2137/R邮发代号:2-588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华医学杂志创刊时间:1915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1)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3-2014年度)(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中科双高期刊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 这个是核心期刊,但是你那本的话就不太确定了 这是知网上检索的!
去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查询不到的就是非法的,能查询到的就是合法的。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hinese Medical Journal)(CN: 11-2154/R,ISSN: 0366-6999)是中华医学会会刊,创刊于1887年,半月刊,是中国惟一被SCI核心版收录、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医学期刊。重点报道我国医学各学科最新进展和高水平科研成果,是我国医学与世界交流的重要窗口。2010年4月,该杂志被选为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成员,获得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与接受。已被国际上20余种著名数据库收录,包括《科学引文索引(SCI)》、《医学索引(IM)》、Medline、《化学文摘(CA)》、《生物医学文摘(BA)》、《荷兰医学文摘(EM)》《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最近几年的SCI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不断增高,2012年SCI影响因子。
没有特殊的东西就不用写。
中华医学杂志创刊于中华医学会成立的1915年。创刊之初是中、英文双语期刊,英文刊名为NationalMedicalJournalofChina。1932年,中华医学杂志的英文部分与中国博医会的英文杂志ChinaMedicalJournal(博医会报)合并,以ChineseMedicalJournal为刊名出版;中文部分仍称中华医学杂志继续出版,并继续保留NationalMedicalJournalofChina的英文刊名,现在,在中华医学杂志的论著类文章中依然保留英文的作者姓名、通讯地址和严格的英文摘要。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等国家科技信息情报部门均把中华医学杂志列为核心期刊。
1910年伍连德在报纸上曾发出成立医学会的倡议,1915年2月,国内各地医师31人在上海举行中华医学会成立大会。推选颜福庆为第一任会长。会址定在上海。当时共有会员232人。11月,中英文并列的《中华医学杂志》创刊,第一卷第一期发表《中华医学会宣言书》,宣布学会的宗旨为巩固医家友谊、尊重医德医权、普及医学卫生、联络华洋医界。1916年2月在上海召开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学会章程,选举伍连德为会长,并决定每两年召开一次代表大会,随即开展学术活动和组织工作,1917~1930年先后召开7届会员代表大会。1932年4月中华医学会与中国博医会(1886年建立,首任会长为嘉约翰)举行联席会议,宣布两会合并,仍称为中华医学会。同年9月召开合并后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即第九届大会),选举牛惠生为会长。当时会员已达1500余人。抗日战争时期,学会迁往重庆,1947年迁回上海。学会自成立到1949年共召开会员代表大会15次,成立的专科学会有内、外、妇、儿、医史、卫生等11个,出版了《惠嘉二氏内科要览》、《迈魏二氏外科手术》、《罗氏卫生学》、《高氏医学辞汇》等书籍和《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外文版》、《中华健康杂志》和《医文摘要》等期刊。此时会员人数已达3000余人。1950年中华医学会召开第16届会员代表大会。大会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所确定的全国卫生工作方针,修改了学会章程,选举傅连暲为理事长,总会会址由上海迁到北京。全国各省、自治区都设有分会。1951年1月,中华医学会加入中华全国自然科学联合会。1958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立,中华医学会成为它的一个组成部分。50年代中期,专科学会已增到15个,主医学期刊19种。1960年所有期刊因检查工作一度暂停,随后相继复刊。国际医学交往也有所增加。1956年第18届会员代表大会时,会员(包括中医105人)已达15218人。“文化大革命”中,学会组织遭到破坏,活动中断。70年代初,逐渐恢复。在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学会的会务和学术活动有较大发展,这也是学会工作最活跃的时期。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学发展仍是学会的主要任务。每年举全国性学术会议100个左右。学会还围绕国家科研攻关项目和卫生工作的重点组织多学科、前瞻性的学术研讨,通过科学论证,提供决策建议和咨询。如对肝炎、肿瘤、性病等都提出防治对策建议。民间国际医学交流也有较大发展,中华医学会与世界医学会及18个国际性专科学会建立了密切联系,同许多国家的医学会进行了友好交流。每年接待国外来访团组50多批,组织出访和参加国际会议20多批。学会每年在国内举的国际会议和双边会议10余个。学会对港澳地区交往非常密切。现又开展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台湾医学会、台湾医师公会、台湾全科医师会等学术团体都应邀来大陆访问,学会也派专家去台湾讲学。现有83个专科分会,50万名会员,下设部门16个,法人实体机构3个,另与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合医学图书馆1个。全国共有会员25万人。各地市县分会386个、专科学会65个、学组139个。出版中华系列杂志417种,并有学会机关报《中华医学信息导报》。学会设学术会务部、编辑出版部、继续教育部、对外联络部、科技咨询部、图书信息中心等事机构。台湾也设有医学会,出版两种刊物:《台湾医学会杂志》(月刊,1901年始刊)和《台湾医学会继续教育版》(月刊,始刊于1989年)。香港有香港医学会,为独立的组织,与中华医学会有杂志交换。澳门有中华医学会澳门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