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中存在200多种微生物... 比如粪大肠杆菌等。它们是导致牙病和口气的罪魁祸首!还有口腔微生物 Bacteria 细菌 Actinobacillus 放线杆菌属 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 伴放线菌放线杆菌 Actinomyces 放线菌属 Actinomyces georgiae 乔格放线菌 Actinomyces gerencseria 杰锐斯放线菌 Actinomyces israelii 衣氏放线菌 Actinomyces naeslundii 内氏放线菌 Actinomyces odontolyticus 溶齿放线菌 Actinomyces viscosus 粘性放线菌 Bacteroides 拟杆菌属 Bacteroides capillosus 多毛拟杆菌 Bacteroides distasonis 狄氏拟杆菌 Bacteroides forsythus 福氏拟杆菌 Bacteroides fragilis 脆弱拟杆菌 Bacteroides ovatus 卵形拟杆菌 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 多形拟杆菌 Bacteroides ureolyticus 解脲拟杆菌 Bacteroides vulgatus 普通拟杆菌 Bifidobacterium 双歧杆菌属 Bifidobacterium adolesentis 青春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bifidum 分叉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breve 短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denticola 栖牙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dentum 齿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eriksonii 艾氏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infantis 婴儿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inopinatium 殊形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longum 长双歧杆菌 Branhamella 布兰汉氏菌属 Branhamella catarrhalis 粘膜炎布兰汉氏球菌(卡他布兰汉氏菌) Branhamella caviae 豚鼠布兰汉氏菌 Branhamella cuniculi 兔布兰汉氏菌 Campylobacter 弯曲菌属 Campylobacter concisus 简明弯曲菌 Campylobacter curvus 曲形弯曲菌 Campylobacter gracilis 纤细弯曲菌 Campylobacter rectus 直肠弯曲菌 Campylobacter showae 昭和弯曲菌 Campylobacter sputorum 生痰弯曲菌 Campylobacter succinogenes 产琥珀酸弯曲菌 Capnocytophaga 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属 Capnocytophaga gingivalis 牙龈二氧化碳噬纤维菌 Capnocytophaga granulosa 颗粒二氧化碳噬纤维菌 Capnocytophaga haemolytica 溶血二氧化碳噬纤维菌 Capnocytophaga ochracea 黄褐二氧化碳噬纤维菌 Capnocytophaga sputigena 生痰二氧化碳噬纤维菌 Clostridium 梭菌属(梭状芽胞杆菌属) Clostridium botulinum 肉毒梭菌 Clostridium difficile 艰难梭菌(难辨梭菌)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产气荚膜梭菌 Clostridium tetani 破伤风梭菌 Corynebacterium 棒杆菌属 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 白喉棒杆菌 Corynebacterium maturchotii 马氏棒杆菌 Corynebacterium ulcerans 溃疡棒杆菌 Eikenella 艾肯菌属 Eikenella corrodens 侵蚀艾肯菌 Escherichi 埃希菌属 Escherichia coli 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 Eubacterium 优杆菌属(真杆菌属) Eubacterium alactolyticum 解优杆菌 Eubacterium brachy 短优杆菌 Eubacterium lentum 迟缓优杆菌 Eubacterium minutum 小优杆菌 Eubacterium nodatum 缠结优杆菌 Eubacterium saburreum 砂优杆菌 Eubacterium saphenus 藏匿优杆菌 Eubacterium timidum 胆怯优杆菌 Eubacterium yurii 尤里优杆菌 Fusobacterium 梭杆菌属 Fusobacterium alocis 龈沟梭杆菌 Fusobacterium nucleatum 具核梭杆菌 Fusobacterium periodonticum 牙周梭杆菌 Fusobactorium sulci 龈沟迹梭杆菌 Haemophilus 嗜血菌属 Haemophilus aphrophilus 嗜沫嗜血菌 Haemophilus hemolyticus 溶血嗜血菌 Haemophilus influenae 副流感嗜血菌 Haemophilus parahemolyticus 副溶血嗜血菌 Haemophilus parainfluenzae 流感嗜血菌 Haemophilus paraphrophilus 副嗜沫嗜血菌 Helicobacter 螺杆菌属 Helicobacter pylori 幽门螺杆菌 Kingella 金氏菌属 Kingella denitrificans 反硝化金氏菌 Kingella orale 口腔金氏菌 Lactobacillus 乳杆菌属 Lactobacillus acidophius 嗜酸乳杆菌 Lactobacillus brevis 短乳杆菌 Lactobacillus buchneri 布氏乳杆菌 Lactobacillus casei 干酪乳杆菌 Lactobacillus cellobiosas 纤维二糖乳杆菌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德氏乳杆菌 Lactobacillus fermentum 发酵乳杆菌 Lactobacillus oris 口乳杆菌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植物乳杆菌 Lactobacillus rimae 龈沟乳杆菌 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唾液乳杆菌 Lactobacillus uli 龈乳杆菌 Leptotrichia 纤毛菌属 Leptotrichia buccalis 颊纤毛菌 Leptotrichia dentium 齿纤毛菌 Micrococcus 微球菌属 Mitsuokella 光岗菌属 Mitsuokella dentalis 齿光岗菌 Mycobacterium 分枝杆菌属 Mycobacterium bovis 牛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leprae 麻风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结核分枝杆菌 Neisseria 奈瑟菌属 Neisseria flava 黄奈瑟菌 Neisseria gonorrhoeae 淋病奈瑟菌 Neisseria meningitidis 脑膜炎奈瑟菌 Neisseria mucosa 粘液奈瑟菌 Neisseria sicca 干燥奈瑟菌 Neisseria subflava 微黄奈瑟菌 Peptostreptococcus 消化链球菌属 Peptostreptococcus anaerobius 厌氧消化链球菌 Peptostreptococcus asaccharolyticus 不解糖消化链球菌 Peptostreptococcus lanceolatus 矛形消化链球菌 Peptostreptococcus magnus 大消化链球菌 Peptostreptococcus micros 微小消化链球菌 Peptostreptococcus parvalus 小消化链球菌 Peptostreptococcus prevotii 普氏消化链球菌 Peptostreptococcus productus 产生消化链球菌 Peptostreptococcus taetradius 四联消化链球菌 Porphyromonas 卟啉单胞菌属 Porphyromonas asaccharolytica 不解糖卟啉单胞菌 Porphyromonas circumdentaria 齿周卟啉单胞菌 Porphyromonas endodontalis 牙髓卟啉单胞菌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牙龈卟啉单胞菌 Porphyromonas levii 利氏卟啉单胞菌 Porphyromonas salivosa 唾液卟啉单胞菌 Prevotella 普氏菌属 Prevotella bivia 二路普氏菌 Prevotella buccae 颊普氏菌 Prevotella buccalis 口颊普氏菌 Prevotella corporis 人体普氏菌 Prevotella denticola 栖牙普氏菌 Prevotella heparinolytica 解肝素普氏菌 Prevotella intermedia 中间普氏菌 Prevotella loescheii 洛氏普氏菌 Prevotella melaninogenica 产黑普氏菌 Prevotella nigrescens 变黑普氏菌 Prevotella oralis 口腔普氏菌 Prevotella oris口普氏菌 Prevotella oulorum 龈炎普氏菌 Prevotella veroralis 真口普氏菌 Prevotella zoogleoformans 动胶普氏菌 Propionibacterium 丙酸杆菌属 Propionibacterium acnes 疮疱丙酸杆菌 Propionibacterium avidum 贪婪丙酸杆菌 Propionibacterium freudenreichii 费氏丙酸杆菌 Propionibacterium granulosum 颗粒丙酸状菌 Propionibacterium jensenii 詹氏丙酸杆菌 Propionibacterium propionicum 丙酸丙酸杆菌 Proteus 变形杆菌属 Proteus mirabilis 奇异变形杆菌 Proteus vulgaris 普通变形杆菌 Rothia 罗氏菌属 Rothia dentocariosa 龋齿罗氏菌 Selenomonas 新月形单胞菌属 Selenomonas artemidis 蛛形新月形单胞菌 Selenomonas dianae 月神新月形单胞菌 Selenomonas flueggei 福氏新月形单胞菌 Selenomonas infelix 损伤新月形单胞菌 Selenomonas noxia 有害新月形单胞菌 Selenomonas sputigena 生痰新月形单胞菌 Staphylococcus 葡萄球菌属 Staphylococcus aureus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capitis 头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表皮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saccharolyticus 解糖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salivarius 唾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 腐生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schleiferi 施氏葡萄球菌 Stomatoccus 口腔球菌属 Stomatoccus mucilaginosus 粘滑口腔球菌 Streptococcus 链球菌属 Intermedius streptococci 中间链球菌群 Streptococcus anginosus 咽峡炎链球菌 Streptococcus constellatus 星群链球菌 Streptococcus intermedius 中间链球菌 Mutans streptococci 变形链球菌群 Streptococcus cricetus 仓鼠链球菌 Streptococcus downei 汗毛链球菌 Streptococcus ferus 野鼠链球菌 Streptococcus macacae 猕猴链环菌 Streptococcus mutans 变形链球菌 Streptococcus rattus 大鼠链球菌 Streptococcus sobrinus 远缘链球菌 Oralis streptococci 口腔链球菌群 Streptococcus crista 嵴链球菌 Streptococcus gordonii 格登链球菌 Streptococcus mitis 轻链球菌 Streptococcus oralis 口腔链球菌 Streptococcus parasanguis 副血链球菌 Streptococcus sanguis 血链球菌 Pyogenic hemolytic streptococci 化脓性溶血性链球菌群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肺炎链球菌 Streptococcus pyogenes 酿脓链球菌 Salivarius streptococci 唾液链球菌群 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唾液链球菌 Streptococcus vestibularis 前庭链球菌 Treponemas 密螺旋体属 Treponemas denticola 栖牙密螺旋体 Treponemas maltophilum 嗜麦芽糖密螺旋体 Treponemas medium 中间密螺旋体 Treponemas pallidum 苍白密螺旋体 Treponemas pectinovorum 食果胶密螺旋体 Treponemas phagedenis 溃蚀齿密螺旋体 Treponemas socranskii 索氏密螺旋体 Treponemas scaliodontium 曲齿密螺旋体 Treponemas vicentii 文森密螺旋体 Veillonella韦荣菌属 Veillonella alcalescens 产碱韦荣菌 Veillonella atypica 非典型韦荣菌 Veillonella dispar 殊异韦荣菌 Veillonella parvula 小韦荣菌 Veillonella ratti 大鼠韦荣菌 Vibrios 弧菌属 Vibrios cholera 霍乱弧菌 Vibrios parahaemolyticus 副溶血霍乱弧菌 Wolinella 沃廉菌属 Wolinella succinogenes 产琥珀酸沃廉菌 Fungi 真菌 Candida 念珠菌属 Candida albicans 白色念珠菌 Candida krusei 克柔念珠菌 Candida pseudotropicalis 伪热带念珠菌 Candida stellatoidea 类星形念珠菌 Candida tropicalis 热带念珠菌 Cryptococcus 隐球菌属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新型隐球菌 Yeasts 酵母菌 Virus 病毒 ademovirus 腺病毒 cytomegalovirus(CMV) 巨细胞病毒 Epstein-Barr virus(EBV) EB病毒 herpes simplex virus(HSV) 单纯疱疹病毒 herpesvirus 疱疹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 人类乳头瘤病毒 influenze virus 流行性感冒病毒 measles virus 麻疹病毒 mumps virus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parainfluenza virus 副流感病毒 varicella-zoster virus(VZV)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Chlamydiae 衣原体 Chlalmydia pneumoniae 肺炎衣原体 Chlalmydia psittaci 鹦鹉衣原体 Mycoplasmas 枝原体 Mycoplasmas hominis 人型枝原体 Mycoplasmas orale 口腔枝原体 Mycoplasma pneumoniae 肺炎枝原体 Mycoplasma salivarium 唾液枝原体 Ureaplasma urealyticum 解脲脲原体 Rickettsia 立克次体 Coxiella 柯克斯体属 Rickettsia 立克次体属
口腔念珠菌混合带菌,唾液细菌,牙菌。
(*为通讯作者)1. Gao, P., Chak-Lui Wong, C., Kwok-Kwan Tung, E., Man-Fong Lee, J., Wong, C-M., Oi-Lin Ng, I*. Deregulation of microRNA expression occurs early and accumulates in early stages of HBV-associated multistep hepatocarcinogenesis,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1;54(6):1177-84.(SCI收录,IF=)2. Gao, P*,Wei JM, Li PY, Zhang CJ, Jian WC, Zhang YH, Xing AY, Zhou GY*.Screening of deoxyribozyme with high reversal efficiency against multidrug resistance in breast carcinoma cells. J Cell Mol Med. 2011;15(10):2130-8.(SCI收录,IF=)3. Gao P*, Zhou GY, Zhang QH, Su ZX, Zhang TG, Xiang L, Wang Y, Zhang SL, Mu K. Lymphangiogenesis in gastric carcinoma correlates with prognosis. Journal of pathology, 2009;218(2):192-200. (SCI收录,IF=)4. Gao P*, Yang X, Xue YW, Zhang XF, Wang Y, Liu WJ, Wu XJ. Promoter methylation of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i1 and 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1 in 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DNA methyltransferase 1 expression. Cancer, 2009 115(14):3222-32. (SCI收录,IF=)5. Gao P*, Zhou GY, Yin G, Liu Y, Liu ZY, Zhang J, Hao CY. Lymphatic Vessel density as a prognostic indicator for patients with stage I cervical carcinoma. Human Pathology, 2006;37(6):719-725. (SCI收录,IF=)6. Gao P*, Zhou GY, Guo LL, Zhang QH, Zhen JH, Fang AJ, Lin XY. Reversal of drug resistance in breast carcinoma cells by anti-mdr1 ribozyme regulated by the tumor-specific MUC-1 promoter. Cancer Letters. 2007;256(1):81-9. (SCI收录,IF=)7. Gao P*, Zhou GY*, Zhang QH, Xiang L, Zhang SL, Li C, Sun YL. Clinicopath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peritumoral lymphatic vessel density in gastric carcinoma. Cancer Letters. 2008 18;263(2):223-30. (SCI收录,IF=)8. Gao P*, Zhou GY*, Lei DP, Zhang XF, Li L, Xu JW, Lin XY. Selection of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for reversal of multidrug resistance in breast carcinoma cells. Cytotherapy. 2007;9(8) 795-801. (SCI收录,IF=)9. Gao P, Zhou GY*, Zhang QH, Li H, Mu K, Yuan YP, Zhang J, Wang BH. Reversal MDR in breast carcinoma cells by ribozyme designed according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of mdr1 mRNA. Chinese Journal of Physiology, 2006;49(2) :96-103. (SCI收录,IF=)10. Guo L L, Gao P* (通讯作者), Wu YG, Jian WC, Hao CY, Li H, Lin XY. Alteration of Cyclin D1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Breast Carcinoma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Ki-67, pRb, and p53. Archives of Medical Research, 2007;38(8):846-52. (SCI收录,IF=)11. Gao P*, Zhou GY, Liu Y, Li JS, Zhen JH, Yuan YP. Alteration of cyclin D1 in gastric carcinoma and its clinicopathologic significanc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4,10(20)2936-2939.( IF=)12. Gao P*, Yang X, Zhao H. Reply to Promoter methylation of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i1 and 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1 in 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DNA methyltransferase 1 expression. Cancer. 2010 Apr 1;116(7):1839.(author reply, SCI收录,IF=)13. Gao P*, Ai-Yan Xing, Geng-Yin Zhou, Ting-Guo Zhang, Chao Gao.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microRNA-145 to suppress invasion-metastasis cascade in gastric cancer. . Accepted. (SCI收录,IF=)14. Ai-Yan Xing, Xiao-Fang Zhang, Xiu-Quan He, Bin Wang , Wen-Jun Liu, Chao Gao, Duan-Bo Shi, Gao P* (通讯作者). miR-145 is underexpressed in manifold human cancers and might serve as a tumor suppressor. Ann Surg Oncol. . (SCI收录,IF=)15. 高鹏, 周庚寅,张庆慧等。乳腺癌组织中多形上皮粘蛋白1表达与肿瘤侵袭力的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05;85(6):381-384。16. 高鹏,周庚寅等。转染抗mdr-1核酶基因逆转肿瘤细胞耐药性的研究,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33(3):. 高鹏,周庚寅等。负向调节多药耐药基因1转录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中华病理学杂志,2003;32(6):563-566。18. 高鹏,周庚寅等.硫化型反义寡核苷酸逆转乳腺癌多药耐药的研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21(2),. 高鹏,周庚寅等。乳腺癌C-erbB2改变与内分泌治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0:735-738。20. Gao P, Zhou Geng Yin, Wu Ya Guang, et al. Expression of cyclin D1 protein in breast tumor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genetic alteration. US-chinese journal of lymphology and oncology,2003,2:. 高鹏,周庚寅等.细胞表面糖蛋白表达异常与涎腺多形性腺瘤复发的关系.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5,23(2):164-166。22. 高鹏,周庚寅等。乳腺癌细胞周期素D1基因改变和表转录异常对其蛋白表达的影响。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4,7:31-34。23. 高鹏,王美清等.卵巢上皮性肿瘤多种癌基因改变及蛋白表达的研究。现代妇产科进展,2001,10:346-348。24. 高鹏,王美清等.乳腺良恶性增生中Cyclin D1表达的研究。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1,39:. 高鹏,周庚寅. 肿瘤多药耐药及其基因治疗。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5,8(2):72-75。26. 高鹏,周庚寅.免疫组织化学的原理及应用. 山东卫生,2003,27(3):52-53. 杨希,高鹏*,薛玉文,王妍,刘文君,张晓芳.肺腺癌中DNA 甲基转移酶1 的表达.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7(1). Sun Y, Zhang T, Gao P, Meng B, Gao Y, Wang X, Zhang J, Wang H, Wu X, Zheng W, Zhou G. Targeting glucosylceramide synthase downregulates expression of the 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MDR1 and sensitizes breast carcinoma cells to anticancer drugs.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0;121(3):591-9.(SCI收录)28. Yin G, Liu YQ, Gao P, Wang XH. Male urethritis glandularis: case report. Chin Med J (Engl). 2007;120(16):1460-1. (SCI收录)29. Zhang X, Li J, Qiu Z, Gao P, Wu X, Zhou G.. Co-suppression of MDR1 (multidrug resistence 1) and GCS (glucosylceramide synthase) restores sensitivity to mutidrug resistance breast cancer cells by RNA interference (RNAi). Cancer Biol Ther. 2009;8(12):1117-21. (SCI收录)30. Sun YL, Zhou GY, Li KN, Gao P, Zhang QH, Zhen JH, Bai YH, Zhang XF. Suppression of glucosylceramide synthase by RNA interference reverses multidrug resistance in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 Neoplasma. 2006;53(1):1-8. (SCI收录)31. Zhang Y, Wang H, Wei L, Li G, Yu J, Gao Y, Gao P,et al. Transcriptional modulation of BCRP gene to reverse multidrug resistance by toremifene in breast adenocarcinoma cells.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0;123(3):679-89. (SCI收录)32. Zhang X, Wu X, Li J, Sun Y, Gao P, Zhang C, Zhang H, Zhou G. MDR1 (multidrug resistence 1) can regulate GCS (glucosylceramide synthase) in breast cancer cells. J Surg Oncol. 2011 Oct;104(5):466-71.(SCI收录)33. Mu K, Li L, Yang Q, Zhang T, Gao P, Meng B, Liu Z, Wang Y, Zhou G. Detection of CHK1 and CCND1 gene copy number changes in breast cancer with dual-colour 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 Histopathology. 2011;58(4):601-7. (SCI收录)34. ABCG2 is associated with HER-2 Expression,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clinical stage in breast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Xiang L, Su P, Xia S, Liu Z, Wang Y, Gao P, Zhou G. Diagn Pathol. 2011 Sep 27;6:90. (SCI收录)35. 刘媛,高鹏等.胎盘细胞凋亡与胎儿生长受限的研究.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12:. 周庚寅,高鹏等.疑似星形细胞瘤的脱髓鞘假瘤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孙妍琳,高鹏等.肿瘤细胞多药耐药与神经酰胺的糖基化.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4,7(3):. 第4作者.PTEN过表达增加人乳腺癌MCF_7细胞对阿霉素的药敏性。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5,20(4):. 第4作者.葡萄籽多酚逆转人乳腺癌多药耐药性及其机制的研究.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19(8):. 第4作者.RNA干扰沉默缺氧诱导因子-1α逆转乳腺癌的耐药性.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6,35(6):357-360 。41. 第4作者. 吸烟对呼吸道上皮损伤机制的研究.中国公共卫生,(8):897-899。42. 第4作者. HIF-1α P-gp在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中国肿瘤临床.2007,34(2). 第4作者. 葡萄籽多酚对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42(4). 第4作者.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心肌ER表达的变化规律.中国法医学杂志.2005,20(2):. 第4作者. 体外瞬时转染野生型PTEN过表达对乳腺癌MCF_7细胞的影响.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43(3):. 第4作者. 原发性肝癌中HIF-1α、P-gp的表达及相关性的研究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45(3):. 第4作者. 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纯化培养.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44(8):. 第5作者. 葡萄籽多酚对逆转人乳腺癌细胞MCF-7/ZAIZ在裸鼠的多药耐药逆转作用.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3). 第5作者.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在人乳腺癌细胞的表达及其与多药耐药的关系。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34(2):109-110 。50. 第5作者. 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中基因表达PTEN和微血管密度的关系及意义.中国肿瘤临床,2005,32(5):248-251。51. 第5作者.人乳腺癌细胞中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和意义.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5,8(3):. 第6作者.GCS特异性小干扰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逆转乳腺癌细胞耐药的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05,85(8):518-521 。53. 第5作者. 小分子干扰RNA联合反义脱氧寡核苷酸靶向逆转人乳腺癌细胞MCF-7/ADR多药耐药的研究.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8,2(4):436-442 。
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60余篇,SCI收录7篇,参编论著10余部。主要论文如下:1 LI Longjiang, WEN Yuming, WANG Changmei and WANG Lijua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3,116(8):1123-11262 温玉明,于大海,王昌美,李龙江,王晓毅,唐休发,付风华.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口腔癌中的表达及与颈淋巴结转移关系.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1,19(1):5-83 杨凯,温玉明,李龙江,王昌美,王涛,李文. 舌鳞状细胞癌预后因素的探讨.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1,19(3):161-1634 高庆红,王昌美,温玉明,李龙江,何志秀,杨明仲,张杰.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对周围血管作用的实验研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1,19(3): (3):183-1875 温玉明,代晓明,王昌美,李龙江,付风华,王晓毅,唐休发,刘华,华成舸,潘剑.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6539例临床病理分析.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1,19( 5):296-2996 陈江,温玉明,李龙江,王昌美. 口腔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初步观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1,19( 5):303-305,3087 杨凯,温玉明,李龙江,王昌美,侯世祥,李超英. 颈淋巴结靶向葫芦素BE聚乳酸纳米微粒冻干针剂的研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1,19(6):347-3508 杨凯,温玉明,李龙江,王昌美,王晓毅. 颈淋巴结靶向葫芦素BE聚乳酸纳米微粒的急性毒性和局部刺激实验研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1,19(6):380-3829 王莉娟,李龙江,韩波,张少平. 紫杉醇治疗口腔鳞癌临床疗效的初步研究. 华西药学杂志,2001,16(5):39810 黄桂林,李龙江. 永久性面瘫的功能性修复.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1,11(4):338-33911 温玉明,李文,王昌美,李龙江,杨湛,陈亚多. nm23-h1基因导入对腺样囊性癌分化的影响.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1,17(3):164-16512 于大海,温玉明,王昌美,李龙江. VEGFR-3表达与口腔癌淋巴道转移的关系.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1,17(4):243-24513 杨凯,王昌美,温玉明,李龙江,王晓毅,陈绍维. 人口腔鳞癌细胞系对淋巴靶向葫芦素BE聚乳酸纳米微粒的敏感性研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2,20(4):293-29514 李龙江,龚浩,陈俊杰,王若菡,温玉明,王昌美. 615小鼠H-2K~k基因cDNA的克隆及序列测定和分析.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2,20(5):313-31515 佟猛,李龙江,温玉明,付风华,唐休发,王晓毅. 带血管蒂腓骨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2,20(5):340-34216 李文,温玉明,李龙江,王昌美,陈亚多. nm23-h1抑制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细胞株肺转移的实验研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2,20(6): 395-39717 龚浩,李龙江,温玉明,王昌美,陈俊杰,彭文珍. 615小鼠MHC Ⅰ cDNA重组逆转录病毒基因治疗载体的构建和包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2,20(6): 404-40718 韩波,李龙江,王虎,张少平,黄欣. Ki-67抗原在实性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2,18(3):238-24019 王莉娟,李龙江,孙宁,韩波. 奈替米星预防口腔癌术后感染的临床研究. 华西药学杂志,2002,17(2):148-14920 夏辉,李龙江. 头颈部N_0期鳞癌颈部淋巴结的评估及处理.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2,12(4):336-33921 谢春,李龙江,温玉明,刘流,秦霞南,施琥,武斌. 骨移植牙种植体同期植入的扫描电镜观察.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2,7(2):60-6322 孙明磊,王昌美,温玉明,李龙江,代晓明.舌癌颈淋巴清扫术不同术式的疗效.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2,18(1):22-2323 黄桂林,李龙江,李华林. 组织工程方法修复缺损面肌的初步研究. 遵义医学院学报,2002,25(1):9-1124 张少平,李龙江,佟猛. 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B/C分子在口腔鳞癌中转录水平的研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3,21(1):44-4725 李龙江,张少平,佟猛.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抗原DR分子在口腔鳞癌中表达的研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3,21(1):48-5126 李宏卫,温玉明,王昌美,李龙江. 顺铂—白蛋白微球舌动脉导向治疗舌鳞癌的药物释放研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3,21(2):112-113,13927 黄欣,李龙江,温玉明,王昌美,韩波. 保留颈外静脉及颈丛神经深支颈淋巴清扫术式的相关基础研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3,21(2):118-12028 韩波,李龙江,王虎,郑广宁. 成釉细胞瘤中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3,21(2):153-15429 华成舸,潘剑,温玉明,李龙江,王昌美.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基因转染对Tca8113细胞转移能力影响的研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3,21(3):171-17430 王峰,温玉明,李龙江,王昌美. 颈神经丛深支对斜方肌运动功能的影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3,21(3):186-18831 潘剑,华成舸,温玉明,李珉,王刚,王昌美,李龙江,陈绍维.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基因编码区cDNA的克隆与测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3,21(4): 318-32032 潘剑,温玉明,华成舸,李珉,王刚,王昌美,李龙江,陈绍维.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载体的构建和原核表达.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3,21(4): 321-32333 黄桂林,李龙江,温玉明,王昌美,唐休发. 组织工程法修复面肌的动物实验研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3,21(6):432-43434 黄桂林,李龙江,温玉明,王昌美,谢文杨. 新生SD大鼠成肌细胞体外培养的实验研究.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3,19(1):14-1635 孙明磊,温玉明,王昌美,李龙江,代晓明. 临床舌鳞癌N_0患者的颈部处理.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3,19(4): 349-35136 华成舸,李龙江,温玉明. 全国第一届口腔颌面肿瘤学术会议纪要.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3,38(1):3-437 陈绍维,温玉明,李龙江,潘剑,王昌美,廖湘凌. nm23-H1基因对BcaCD885细胞侵袭、粘附和运动力影响的研究.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3,38(1):16-1938 温玉明,华成舸,王昌美,李龙江. 口腔癌的综合治疗.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3,38(1):73-7539 李龙江,温玉明,佟猛,王莉娟. 口腔癌癌周淋巴管变化与颈淋巴道转移.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3,38(1):76-7840 郅克谦,温玉明,林兆全,袁祥民,王昌美,李龙江. 化疗对舌癌细胞凋亡和增殖及Bcl-2表达影响的研究.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3,38(4): 25341 于大海,韦舜,温玉明,李龙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其受体在淋巴管瘤的表达.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3,38(4): 29742 刘流,温玉明,李龙江,王昌美. 高温对人舌癌细胞株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表达的影响.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3,38(5): 33543 刘流,温玉明,王昌美,李龙江. 平阳霉素治疗婴幼儿口腔血管瘤. 昆明医学院学报,2003,(1):53-5444 黄桂林,李龙江. 组织工程方法修复涎腺的实验研究.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3,13(3):243-24545 王莉娟,李龙江,杨凯,温玉明,王昌美. 涎腺腺癌细胞系对葫芦素BE的敏感性研究. 四川医学,2003,24(6):596-59746 刘流,温玉明,李龙江,王昌美. MMP-2和MMP-9及TIMP-2表达与高温治癌相关性的研究.肿瘤防治杂志,2003,10(12):1251-125347 黄桂林,李龙江,李学英. 组织工程化成肌细胞植入同种动物体内的研究.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20(1):20-2348 张少平,李龙江,黄欣,佟猛. 人口腔鳞癌演变过程中HLA-DR表达改变的研究.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20(1):31-3449 刘流,温玉明,李龙江,王昌美. 涎腺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Ag-NORs的表达.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20(1):87-8950 刘流,温玉明,李龙江,王昌美. 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的表达.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4,22(1):38-4251 谢春,温玉明,李龙江,贾巍. 带血管蒂小腿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4,22(2):117-11952 黄桂林,李龙江,李华林,李学英,谢文杨. SD大鼠成肌细胞冻存复苏后体外培养的实验研究. 口腔医学研究,2004,20(2):139-14153 刘流,温玉明,李龙江. MMPs及TIMPs与口腔鳞癌的侵袭和转移.现代肿瘤医学,2004,12(2):161-16254 谢春,温玉明,李龙江,刘流,秦霞南,武斌,高倩,杨云,王芳. 骨移植牙种植体同期植入Ⅰ型胶原mRNA表达对骨整合发生的意义.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1):2054-205555 孙明磊,温玉明,王昌美,李龙江,王晓毅. 淋巴靶向平阳霉素—活性炭纳米微粒的研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4,22(3):183-18556 赵洪伟,李龙江,谢文扬. 口底鳞状细胞癌形态计量学研究的临床意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4,22(3):220-22357 代晓明,李龙江,温玉明,王昌美,刘华,张义正,邓尹琳. 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机制的初步研究.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20(3):290-29358 赵洪伟,李龙江,谢文扬. 口腔鳞癌淋巴结微转移灶检测对分期和预后的影响.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20(3):316-31859 黄欣,温玉明,李龙江. 外周血VEGF表达水平与舌癌颈淋巴结转移关系的临床研究.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20(3):329-33160 谢春,李龙江,温玉明,佟猛,付风华. 小腿外侧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肿瘤切除后的缺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4,18(4):298-30061 黄欣,李龙江,温玉明. 颈部淋巴结内微血管密度与舌癌转移相关性的研究.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4,39(4):34062 刘华,李龙江,温玉明,王昌美,代晓明,韩波,龙丽. 涎腺肿瘤3461例临床病例分析.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20(4):475-47763 刘流,温玉明,李龙江. 口腔鳞癌侵袭转移中MMP-2、9的作用.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4,31(1):20-2264 郅克谦,陈伟辉,温玉明,李龙江. 头颈肿瘤基因治疗的进展.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4,31(4):311-31365 佟猛,李龙江,温玉明,代炜. 眶下蒂鼻唇沟瓣修复鼻缺损的临床研究.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20(5):586-58866 李宏卫,祁兵,温玉明,王昌美,李龙江. 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载体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膜的制作及物理特性. 口腔医学,2004,24(5):297-29967 何巍,季旭东,李龙江,曹选平.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ax和CDK_4的表达.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9(6):1017-101968 祁兵,李宏卫,温玉明,王昌美,李龙江,宋晓陵. 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载体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膜在兔皮下的埋植实验.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4,22(5):362-36569 黄桂林,李龙江,李学英,李华林,赵宏伟. EGF及胰岛素对SD大鼠成肌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4,14(3):200-20270 代炜,李龙江,潘剑,佟猛. “S”形切口在20例髁突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4,14(3):256-25771 赵洪伟,李龙江,谢文扬. 舌根鳞癌颈淋巴结微转移灶检测对预后的影响.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4,2(3):162-16472 孙明磊,温玉明,王昌美,李龙江,代晓明. 舌癌510例临床病理分析.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5,8(1):47-4873 赵洪伟,李龙江,韩波,刘华,潘剑. 腮腺良性肿瘤切除的改良术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5,23(1):53-5674 李一,李龙江.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研究.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5,32(1):66-6875 李宏卫,温玉明,王昌美,李龙江,祁兵. 聚乳酸-乙醇酸膜材料在细胞培养液中的降解实验. 口腔医学,2005,25(1):12-1476 李龙江,黄桂林,宋琦,赵洪伟,谢文扬. SD大鼠原代颌下腺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征研究.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40(2):11577 龙丽,李龙江. 泪腺细胞的体外培养.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5,32(2):125-127
王丽京王丽京,女,1962年9月出生。博士,广东省血管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分子生物学,血管生物学。中文名:王丽京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日期:职业:广东省血管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毕业院校:兰州大学医学院主要成就:2000年被评选为甘肃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002年选为甘肃省“555”工程第一层次人才甘肃省200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代表作品:《口腔基础医学》研究方向:肿瘤分子生物学,血管生物学学习、工作经历1979年7月至1984年7月在兰州大学医学院学习,获医学学士学位。1984年7月至1986年10月在兰州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工作,任住院医师。1987年2月至1987年7月在四川省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进修口腔病理学教学和临床外检工作。1986年10月至2004年10月在兰州大学口腔医学院工作。1992年9月至1996年7月考入兰州大学医学院病理学专业攻读研究生,获病理学硕士学位。1997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评定为病理学硕士生导师,同年当选为甘肃省高等学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000年被评选为甘肃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并开始为全院研究生开设《分子病理学》课程。2001年6月聘任为兰州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主管教学科研工作。2002年7月破格晋升为教授。同年选为甘肃省“555”工程第一层次人才。2002年9月考入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分子生物学专业攻读在职博士研究生。2003年9月至11月参加甘肃高级人才上海特培班在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进修学习2004年10月调入广东药学院基础学院病理学教研室2005年7月聘任为基础学院副院长,主管科研工作。2009年6月聘任为血管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任职广东省“千百十”省级培养人才,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病理学会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委员,甘肃省高等学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555”工程第一层次人才。国家“863”和“973”项目课题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委员。研究方向:肿瘤分子生物学,血管生物学。学术研究论著SCI收录杂志或国内核心杂志:;99:510-517(SCI收录,IF:).;142:16-23.(SCI收录,IF:);75:1706-16.(SCI收录,IF:);77(2):159-68(SCI收录,IF:){kappa};284(7):4473-83.(SCI收录,IF:),21(4):609-26.(IF:),275-284(IF:)(IF:)*,κ,90(10):1246-1252.(IF:)10.何晓东,龚萍,亓翠玲,王丽京等.穿心莲内酯滴丸抗小鼠黑色素瘤作用的研究.广东药学院学报,2011,27(2):.佘锦雯,亓翠玲,杨永霞,王丽京等.乳腺癌MMTVPyMT转基因小鼠模型的生物学特性及病理学研究.广东药学院学报,2011,27(2):.张敏,亓翠玲,王会萍,叶志金,唐富天,王尽淘,耿建国,王丽京。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转基因小鼠模型的病理学研究,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26:420-423。通讯作者12.亓翠玲,龚萍,叶志金,温寅鑫,王丽京,袁健。Rip1-Tag2转基因小鼠模型的生物学特性,广东医学,2010,31:1782-1784。通讯作者13.林艳青,杨雪松,王丽京,亓翠玲,吴婷,徐涛,韩哲,王尽淘,耿建国。Robo2RNA探针的制备及其在早期鸡胚的表达,中国病理生理学杂志,2010,26(12):2368-2372。通讯作者14.韩哲,杨雪松,耿建国,王丽京。Slit/Robo信号在血管新生中功能研究。生命科学,2010,22(10):1020-1024。通讯作者15.叶志金,郑力,亓翠玲,张敏,唐富天,王尽淘,耿建国,王丽京。APCMin/+结直肠癌癌前病变小鼠模型的生物学特性,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0:1001-7399。通讯作者16.徐涛,林艳青,王晓钰,王丽京等.Scribble在原肠期鸡胚表达的研究.生物技术通报,2011,(7):176-17917.韩冰,王静,张洁,赵媛,亓翠玲,王丽京.Slit-Robo信号对黏液表皮样癌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中国肿瘤临床,2011,38(13):.吴婷,王伟章,耿建国,王丽京。Slit/Robo信号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细胞生物学杂志,。通讯作者19.王会萍,李卫东,王丽京。血管形成的测定方法广东药学院学报。2009,25(4),433-436。通讯作者20.龚萍,王丽京。NF-кB、炎症和肿瘤的研究进展,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147-149。通讯作者21.亓翠玲,李明,郑敏,龚萍,王丽京。P-选择素在基因敲除小鼠移植瘤中的作用研究。广东医学,。通讯作者22.郑敏,王丽京,毛建文,王伟章,李明,王会萍,张敏。数字图像分析技术在鸡胚卵黄囊膜血管形成模型中的应用,解剖学研究,2009。通讯作者23.周鑫磊,王丽京。穿心莲内酯抗炎及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食品与药品,2008,10(07):52-55。通讯作者24.张洁,王丽京,韩冰,赵媛。RGDV肽抑制金黄地鼠颊囊癌生长的作用机制研究,实用口腔医学杂志,。通讯作者25.亓翠玲,王丽京,周鑫磊。穿心莲内酯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中国中药杂志,。通讯作者26.杨_,王丽京。P-选凝素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现代生物医学进展,。通讯作者27.马宇光,王丽京,韩冰,张洁。Slit-Robo信号对口腔癌Tb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中华口腔医学杂志。。通讯作者28.韩冰,王丽京,马宇光,赵媛,张洁。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Slit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实用口腔医学杂志。。通讯作者29.赵媛,王丽京,韩冰,马宇光,张洁。Slit-Robo信号对地鼠颊囊癌变过程中的意义及与血管形成的关系。实用口腔医学杂志。。通讯作者30.马宇光,王丽京,韩冰。Slit-Robo信号对口腔癌Tb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实用口腔医学杂志。。通讯作者31.马宇光,王丽京。5-氟脲嘧啶对口腔癌Tb细胞增殖活性及钾通道功能的影响。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通讯作者32.贾江,刘兰忠,钱震,韩冰,刘冠花,王丽京。Slit-Robo信号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中的表达及意义。西北国防医学杂志。。通讯作者33.马宇光,王丽京.Slit-Robo信号研究进展。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通讯作者34.分化诱导剂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的影响。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2;2:120-122。通讯作者35.六亚甲基二乙酰胺对MEC-1细胞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1;4:318-321。通讯作者36.六亚甲基二乙酰胺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P21、P53基因的转录激活作用。兰州大学学报,2002;2:147-151。通讯作者37.六亚甲基二乙酰胺处理MEC-1细胞后CyclinD1、E2F基因的表达。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1;4:414-415。通讯作者38.六亚甲基二乙酰胺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P21、PCNACyclinD1表达的影响。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2;3:215-217。通讯作者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兰州大学学报,2002;38:191-194。通讯作者40.烧伤后肉芽组织和病理性疤痕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意义。中国临床康复,2002;10:1430-1431。通讯作者、TGFβ、c-erbB-2涎腺良恶性肌上皮瘤中的表达。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9;2:29-31。通讯作者42.抗癌基因P53、增殖细胞核抗体在涎腺良恶性肌上皮瘤中的表达。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9;5:367-369。通讯作者43.涎腺肌上皮为主性肿瘤的细胞形态特征及诊断价值。诊断病理学杂志,1998;2:73-76。通讯作者44.涎腺肌上皮瘤与多形性腺瘤鉴别诊断的研究。肿瘤研究与临床,1997;2:84-87。通讯作者45.癌基因c-erbB-2、抗癌基因P53在涎腺良恶性肌上皮瘤中的表达及分析。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6;4:274-276。通讯作者46.涎腺肌上皮瘤的病理分型和免疫组化研究。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7;1:24-26。通讯作者专著《口腔基础医学》,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在出版发行,主编科研成果1、《分化诱导剂HMBA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增殖和凋亡基因调控的实验研究》,甘肃省200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证书号2003-2-033/1),第一完成人。2、《涎腺良恶性肌上皮瘤的病理学研究》,甘肃省1998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证书号1998-3-070/1),第一完成人。3、《分化诱导剂HMBA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增殖和凋亡基因调控的实验研究》,2003年度甘肃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编号2003-2-22/1),第一完成人。4、《涎腺良恶性肌上皮瘤的病理学研究》,甘肃省1999年度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5、《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临床病理表现相关因素的初步研究》,甘肃省2003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证书号2003-3-16/5),第四完成人。6、《种植体牵张成骨增高牙槽嵴的实验研究》,甘肃省2003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证书号2003-3-26/5),第四完成人。7、《涎腺良恶性肌上皮瘤中几种生长因子的免疫组化研究》项目,通过省级成果鉴定,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甘科鉴1999第476号),第一完成人。8、《子宫腺肌病、卵巢巧克力囊肿增殖调控基因的实验研究》,通过省级成果鉴定,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甘科鉴2001第294号),第三完成人。9、《子宫内膜异位症凋亡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通过省级成果鉴定,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甘科鉴2000第191号),第三完成人。10、专著《口腔基础医学》,2003年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30万字,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主编。承担项目1、《炎症过程中细胞黏附的信号转导机制》项目项目批准号:2010CB529702,2009年国家科技部“973”项目,资助金额130万元。子课题负责人。2、《Slit/Robo信号调控Wnt/β-catenin通路在肿瘤生长中的功能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30871304,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金额万元。主持人。3、《血管生物学重要基因的功能研究和应用开发》,项目批准号:2006AA02Z169,2006年国家863项目,资助金额100万元。课题副组长。4、《Slit-Robo信号在口腔癌形成和转移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广东药学院项目基金(),资助金额万元。主持人。5、《Slit-Robo信号在口腔癌形成中的作用机理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30470858,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金额万元。主持人。
天津医科大学口腔考研的初试科目是政治,英语一和口腔综合。其中口腔综合的考试范围是口腔基础医学中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临床医【{[【【 】学中的口腔内科学(含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等)、口腔颌面外科学和口腔修复学。
口腔综合 《口腔组织病理学》 于世风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五版(2003年) 《口腔病理学》 郑麟蕃 上海科技出版社 第一版(2003年 《口腔颌面外科》 邱蔚六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五版(2003年) 《口腔修复学》 马轩祥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五版(2003年) 《口腔材料学》 陈治清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三版(2003年) 《牙周病学》 曹采方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版(2003年) 《口腔粘膜病学》 李秉琦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版(2003年) 《牙体牙髓病学》 樊明文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版(2003年)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4-2006年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4-2006年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4-2006年
1946年林则博士创办了《华大牙医学杂志》,中英文出版,林则博士任主编。1950年《华大牙医》杂志更名为《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文出版,总编辑是宋儒耀。1953年中华医学会出版《中华口腔科杂志》,为避免重复,华西口腔主办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53年在成都停刊,所有遗留稿件交移北京中华医学会审用,四川医学院《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撤消。1983年,为了满足大量国内口腔医学科研文章的发表需求,华西口腔医院又创办了《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这个说不完的,有很多,主要看你要求。
高。现代预防医学终审退稿率不高,医生给杂志社投稿,都希望论文能够尽早发表出来才行,所以对期刊发文的内容要求很严格,因此退稿率大大降低。医学杂志(medical periodicals):以医学和与医学相关学科为内容的情报载体,按卷与期和(或)年与期的顺序编号,意欲长期印行下去的连续出版物。
护理工作是医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重症监护病房相对隔离,实行无家属陪护制度,在抢救危重患者过程中可不影响其他的患者休息,同时又不被家属打扰,有利于提高抢救患者的成功率。凡进入监护室的患者家属均已被告知相应的制度并取得配合,但患者一旦出现病情变化的时候,患者家属的心理就会产生极大的反应,甚至会出现一些影响正常治疗、护理工作的行为及言语,使医疗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这也成为影响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家属;心理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针对重症患者实施治疗和抢救的病房。ICU病房收治的患者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急性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二是短期可能出现多器官衰竭的患者,三是手术后恢复期的患者。由于患者病情极其危重,为了防止一切有可能的交叉感染,所以家属是严禁探视的,再者危重患者需要各种抢救及处置,家属在场会影响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由于家属的过分担忧,心理上就会发生复杂的反应而导致行为的异常。
1 影响医疗护理的行为
冲动型 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的时候,医护人员便会及时与门口守候的家属沟通,但有些家属无法控制心中的焦虑情绪失去理智,听不进医护人员的任何劝阻强行闯入监护室,使得医护人员不得不中断抢救工作,影响治疗。
多疑型 有些特殊情况,医生会允许家属短时间进入探视,他们会在护士的操作过程中不断地提出疑问,催促护士必须马上干这干那,如果动作一旦达不到家属要求的速度,家属便会大声对护士呼叫,而且言语中并不尊重护士所付出的劳动。有些护士无法忍受这种无端的非议和冤枉,便与家属做必要的解释工作,可是事后有的家属还会对护士进行投诉,从而造成护士的工作热情大大降低,并且情绪低落,这也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暴力型 这是最为严重、恶劣的一种,因为患者病情恶化,家属尚不能面对现实,竟认为是医护人员无能,再加上自控能力差,对医护人员态度蛮横,甚至进行殴打辱骂等人身攻击,并擅自闯入监护室进行破坏性行为,以抒发内心对患者死亡的极度恐惧及心理不适应。
自伤型 还有一些家属因为过度的担心、焦虑、激动过度而晕倒在监护室门外,医护人员在抢救患者的同时,还要救治家属,无形中扰乱了医护人员的抢救程序分散了医护人员的精力,延误了抢救最佳时机。
2 预防和处理护理冲突的对策
提高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 灵活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及沟通技巧,多一份责任多一些爱心,换位思考充分理解“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同时又要关心照应好家属的心理感受,切实对患者家属做好有效的心理疏导工作,寻求家属对医疗活动配合与支持的最大化。
护士要锻炼较强的协调能力,运用恰当的语言技巧 护士在监护室是第一个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的人,在做出准确的判断、急救配合的同时,护士也是第一个通知家属的人,这就要求护士用简要、得体的语言与医生一道向家属交代病情及相关事项。当遇有医疗冲突发生的时候,就要发挥“团队精神”积极有效的稳定家属的情绪,以保证抢救治疗工作顺畅的进行。
医护人员也可以采取一些有预见性的防范 措施 在发生问题之前先向患者家属介绍患者病情、严重情况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住重症监护室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尽量避免冲突的发生,共同为患者的康复而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3 总结
通过对重症监护患者家属心理行为以及医疗护理冲突的探讨,我们意识到监护室的工作不仅是单纯地进行延续患者生命而进行医疗护理工作的场所,还必须要考虑到家属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后复杂的心理变化,他们在渴望得到最好的诊治护理同时还存有一定的不信任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及素质养成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活学活用心理学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换位思考,做好面对患者病情变化有可能带来的后果而感到恐惧、悲伤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缩短心理调适的时间,积极为危重患者提供有效的支持,为重症患者抢救工作提供可靠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王文泉.ICU病人亲属干预及支持源的调查研究.护理研究,2003,17(5):517.
摘要:目的 探讨"学案导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效果。 方法 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实习结果的对比,进而得出结论。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综合能力、学生对 教学方法 的认可度等方面对比P<都有显著差异。结论 "学案导学"模式对临床护理教学意义重大,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案导学;临床护理;教学应用
"学案导学"教学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1];"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向学案转变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
"学案导学"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案例目前鲜有报道。我院作为一所大学附属医院,部分临床护理人员担任大学兼职授课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 经验 ,同时又具备多年的临床经验。这对于"学案导学"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中具有一定优势。我院于2012年开始将"学案导学"应用于临床带教,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我们把我院2012年招收的临床护理实习生360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80人为实验组,年龄为(±)岁;本科生40人,大专生120人,中专生20人;男生62人,女生118人。对照组180人,年龄为(±)岁;本科生41人,大专生119人,中专生20人;男生63人,女生117人。对两组护生同时行入科前统一培训。两组护生的年龄、性别、学历、培训成绩比较差异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
具体实施
方法 各临床科室进行临床带教时均由一名带教老师带实验组、对照组各1~3名护生。其中实验组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法,具体步骤为设计"学案"(有预见性、指导性的特点);结合"学案"导入案例;进行临床实践操作;能力拓展; 自我评价 ;总结学习方向。对照组延用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在每周小讲课基础上随时讲解、同时要求学生记笔记。
"学案"的设计
"学案"设计原则 ①课时化原则:一个学习内容一个学案,据时间进行丰减;②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变为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热情,进而培养学生的能力;③参与化原则:在学案设计中应考虑把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问题去思考才能调动全部学生的学习热情;④方法化的原则:"学案导学"的重点是学会学习的方法,所以要注意对学生进行 学习方法 的指导;⑤层次化原则:编写学案时注意将学习点也就是问题点由易到难、由单一到整体、循序渐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学案"导学的特点 通过"学案导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丰富其所学知识、增强其对临床护理的整体性、个性化的理解及运用。
"学案"的内容 组成学案的编写要据实习计划为依据、据不同科室、不同实习阶段来进行设计,一般包括四部分:①学习目标;②知识构成;③学习方法;④技能训练。
"学案导学"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的实践教学过程已"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为例说明①设定"学案",提前2 d发放给护生相关信息,如:失血性休克的定义、病理变化、观察指标、临床表现、急救措施、急救药物用法及注意事项。②案例导入:结合具体患者进一步进行个性化思考。③任务描述:根据选定患者提出护理任务及健康问题。④学前准备:由护生自我完善有关"休克"的相关知识。⑤实践护理:在患者床旁进行体位、饮食、治疗、护理重点的实施及讲解。⑥能力拓展:留教学作业,如"休克发生后最先受累的器官、最后恢复的器官分别是哪个,为什么?如何护理?"。⑦自我评价: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护理方案实施的效果做出自我评价,评价护理措施和教学效果是否达标。⑧总结归纳,根据学习效果总结经验,重新制定个人学习的方向及重点。
效果评价
两组学习出科考试同时统一进行,包括理论、操作两部分。考核成绩包括理论考试由专科知识+基础知识;操作考试内容为各专科常见操作,如胸外科可选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神经外科可选气管切开的换药、循环内科可选除颤仪的使用等。
对于两组护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评价行问卷调查,所使用的问卷为郭书芹等人自行设计的[2],见表1。
3讨论
对于目前护理人才短缺、医疗市场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都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更加丰富、实效的临床带教模式,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护理队伍。通过"学案导学"模式的实践,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对于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都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温建美.我国学案导学发展现状与思考[J].学园,2013,(10):60-61.
[2]郭书芹,张海燕,林秀芝,等."学案导学"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4,4(14):262.
[3]宋世卿,邱烈."学案导学模设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 教育 探索,2010,9(4):51516.
药学类中文核心期刊1.药学学报2.中国药学杂志3.中国药理学通报4.中国药科大学学报5.中国新药杂志6.药物分析杂志7.中国医院药学杂志8.中国医药工业杂志9.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0.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1.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2.华西药学杂志13.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4.中国抗生素杂志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6.中国海洋药物等。
像这类型的期刊类型是很多的,伱就说伱大概想写哪方面的内容那?
天津医科大学口腔考研的初试科目是政治,英语一和口腔综合。其中口腔综合的考试范围是口腔基础医学中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临床医【{[【【 】学中的口腔内科学(含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等)、口腔颌面外科学和口腔修复学。
考的是口腔综合 ,具体如下1、《口腔组织病理学》 ,主编:于世风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五版(2003年) 2、《口腔病理学》主编: 郑麟蕃, 出版社:上海科技出版社 ,第一版(2003年 《口腔颌面外科》 ,主编:邱蔚六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五版(2003年) 3、《口腔修复学》 ,主编:马轩祥,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五版(2003年) 4、 《口腔材料学》 ,主编:陈治清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三版(2003年) 5、《牙周病学》,主编 :曹采方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版(2003年) 6、《口腔粘膜病学》 主编:李秉琦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版(2003年) 7、《牙体牙髓病学》 ,主编:樊明文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版(2003年) 8、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时间:2004-2006年 9、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时间:2004-2006 10、《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时间:2004-2006年
1946年林则博士创办了《华大牙医学杂志》,中英文出版,林则博士任主编。1950年《华大牙医》杂志更名为《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文出版,总编辑是宋儒耀。1953年中华医学会出版《中华口腔科杂志》,为避免重复,华西口腔主办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53年在成都停刊,所有遗留稿件交移北京中华医学会审用,四川医学院《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撤消。1983年,为了满足大量国内口腔医学科研文章的发表需求,华西口腔医院又创办了《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被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医学索引(IM)和MEDLINE收录被美国《化学文摘》(CA数据库)收录被俄罗斯《文摘杂志》(AJ)收录被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 PD)收录被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被日本科学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收录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CSA)收录被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被英国《动物学记录》(ZR, BIOSIS)数据库收录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会议论文数据库(CMCC/CMA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CSTPCD)等收录。
以下是北大中文核心的目录,在北大的目录里级别其实难度,级别都是一样的,所以找合适自己的研究方向就可以,没有容难的区别。因此优助推荐从目录里找:中华医学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解放军医学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医学争鸣 复旦学报(医学版)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全科医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重庆医学 医学研究生学报 实用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上海医学 军事医学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山东医药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国卫生经济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 卫生研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国卫生统计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中国医院管理 营养学报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环境与健康杂志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环境与职业医学 现代预防医学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中国卫生资源 卫生经济研究 中国健康教育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 中国疫苗和免疫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中国艾滋病性病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中国职业医学 中草药 中国中药杂志 中药材 针刺研究 中成药 中华中医药杂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中国针灸 中药药理与临床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中华中医药学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医用生物力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免疫学杂志 生理学报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解剖学报 中国免疫学杂志 病毒学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现代免疫学 解剖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神经解剖学杂志 生理科学进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华病理学杂志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中华护理杂志 中国急救医学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中华高血压杂志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国糖尿病杂志 中华血液学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 肠外与肠内营养 中华外科杂志 中华骨科杂志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创伤杂志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中华男科学杂志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实用妇产科杂志 现代妇产科进展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生殖与避孕 中华儿科杂志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临床儿科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中华肿瘤杂志 肿瘤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 中国癌症杂志 肿瘤防治研究 中国肺癌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神经科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中华精神科杂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中华耳科学杂志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中华眼科杂志 中华眼底病杂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眼科新进展 眼科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实用放射学杂志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放射学实践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药学学报 中国药学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 中国新药杂志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药物分析杂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毒理学杂志 中国抗生素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中国药房 医学与哲学(B)
学报一般是综合性的,专业性要求不是很强,如果写的文章是综述类的文章发学报会好发一点,如果是研究性文章发期刊更有价值
大一医学生论文
作为一名学习医学专业的大学生,我们知道怎么样书写自己的专业论文吗?以下是我整理好的大一医学生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 目的 探讨STA局部麻醉(局麻)仪在儿童乳磨牙深龋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40例(80颗)7~10岁的就诊的儿童龋病患儿, 左右侧均有龋坏的第一或第二乳磨牙,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 一侧使用STA无痛局麻仪进行术前浸润麻醉(实验组), 另一侧使用传统的注射器进行麻醉(对照组), 注射后5 min时进行去腐备洞常规充填治疗。比较两组麻醉过程中疼痛程度。结果 实验组患儿轻度疼痛占, 中度疼痛占, 重度疼痛占;对照组患儿轻度疼痛占, 中度疼痛占, 重度疼痛, 两组患儿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1。5 min后物起效, 治疗术中两组患儿多数未感受疼痛。结论 对儿童龋病患儿进行术前麻醉时, STA无痛局麻仪可更好的缓解疼痛, 效果显著。
【关键词】 STA局麻仪;深龋;牙科畏惧症
DOI:
大部分患有口腔疾病的儿童在就诊时均有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 DF)表现, 具体指在诊治过程中所出现的焦虑、紧张、恐惧的状态, 在行为上表现为敏感性增高、耐受程度降低、烦躁不安、哭闹甚至拒绝治疗的现象[1]。只有消除患儿的畏惧情绪, 与医生有效配合, 才能完成诊疗工作。引起牙科畏惧症的原因不仅是治疗过程中牙钻的噪音, 更主要的因素是治疗中的疼痛, 为缓解深龋治疗时儿童难以忍受的痛觉, 国内外提倡术前对患牙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无痛治疗是保证儿童口腔疾病得以顺利诊治的关键。美国Milestone公司的STA口腔局部麻醉仪是一种计算机控制的仪器, 理论上具有减弱或缓解注射疼痛的作用。为探讨其使用方法和临床效果, 本研究对两种术前局部麻醉的方式进行对比, 旨在找出更适合儿童的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沈阳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门诊就诊的7~10岁龋病患儿40例, 左右侧均有龋坏的第一或第二乳磨牙, 患牙共80颗,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 一侧使用STA无痛局麻仪进行术前浸润麻醉(实验组), 另一侧使用传统的注射器进行麻醉(对照组)。纳入标准:①家长知情同意并配合接受实验, 患儿具备疼痛判断能力;②每例患儿均同时患有2个同名不同侧的乳磨牙深龋;龋坏深度达到牙本质深层, 但无自发痛病史, 无根尖周病变;
③两侧龋坏深度大致相同;④患儿无其他系统性疾病。
1. 2 材料和器械 STA计算机控制局部麻醉仪及配套手柄和针头(Milestone公司, 美国)、金属卡局式注射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碧兰公司, 法国)、高速及低速手机(NSK, 日本)。
1. 3 方法 术前常规对两组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明确告知, 接诊时注意态度要亲切和蔼, 减少儿童的畏惧心理。对诊断明确的患牙, 探诊的动作要轻巧, 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疼痛产生假阳性的结果。实验组使用STA局麻仪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对照组使用金属卡局式注射器进行局部麻醉, 两组均缓慢注射, 且进针位置大致相同。局麻药都使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 商品名为碧兰。5 min后麻药完全起效, 两组患牙进行常规去腐备洞, 均用Dycal垫底护髓, 再将Fuji IX玻璃离子严密充填于龋洞内, 去除咬合高点。
1. 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采用双盲法, 操作均由同一有资历医生完成, 记录者也由同一助手完成。分别记录两组注射麻药时的疼痛程度和传统牙钻去腐备洞时的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不同注射方法的疼痛程度, 测量标尺用10 cm线段表示, 0~10间的数字表示疼痛程度, 即VAS值, 1~3为轻度疼痛, 4~6为中度疼痛, 7~10为重度疼痛[2]。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儿轻度疼痛占, 中度疼痛占, 重度疼痛占;对照组患儿轻度疼痛占, 中度疼痛占, 重度疼痛, 勺榛级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1。5 min后物起效, 治疗术中两组患儿多数未感受疼痛。
3 讨论
现阶段, 我国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就诊率却不高, 除家长的卫生保健意识没得到相应提高, 患儿配合程度较差也是主要因素之一[3, 4]。儿童的心理干预及行为管理固然是有效预防牙科畏惧症的手段, 但切实缓解治疗疼痛才是让儿童配合治疗的根本方法, 用局部药物麻醉控制疼痛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手段[5]。
随着牙科器械的不断革新, STA局麻仪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它是由计算机控制的主机、脚踏控制器及一次性的Wand手持注射针3个部分组成, 注射速度有STA、Normal和Turbo三种模式[3]。首先由针尖渗出少量麻药至进针点的.黏膜表面, 减少疼痛感, 刺入组织后采用STA模式给药, 通过计算机控制药液的输出量, 减少软组织的胀痛感, 使整个注射过程保持无痛状态[6-7]。与传统的注射麻药方式不同, 大大减少了单位时间内进入组织的液体量, 减小对进针点周围组织的压力刺激, 避免患者的心理恐惧和不适感[8, 9]。
STA麻醉仪都能起到很好的缓解疼痛效果, 保证儿童口腔疾病的顺利诊治。本实验选择患儿为7~10岁儿童, 原因是学龄儿童比低龄者更能准确表达出治疗的真实感受, 术前, 医护人员均根据儿童的性格特点予以充分的交谈解释, 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保证诊治工作顺利开展。但尽管如此, 本实验组的中度疼痛患儿比其他研究稍多, 可能是由于实验对象均为儿童, 表达不甚清楚准确, 在恐惧情感的支配下仍然表达有痛觉, 不排除有假阳性的结果。两组患儿因为使用同一种麻醉剂, 剂量由患儿体重决定, 且麻药充分起效后进行去腐操作, 治疗时的疼痛感无差别。与其他学者研究一致 [10]。
综上所述, STA局麻仪在儿童口腔疾病的诊治中具有广阔前景, 儿童口腔科医生应该将新的诊疗器械和综合心理干预的方法相结合, 不断探索适合儿童特点的治疗方法, 为更多患儿提供舒适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芳, 王非, 王彦铃. 根管治疗患者牙科恐惧症的调查分析.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7, 25(4):375-377.
[2] 荣刚, 姚声. 无痛麻醉仪在缓解磨牙牙髓炎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效果分析.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6, 32(6):351-352.
[3] 杨霞, 侯锐, 许广杰, 等. STA无痛麻醉仪在口腔治疗中的应用特点.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5, 8(7):442-446.
[4] 费继新. STA口腔局部麻醉仪在去髓术中麻醉效果的比较. 中外健康文摘, 2013(25):186.
[5] 康媛媛, 孙妍, 张英. STA麻醉仪用于牙科畏惧症临床意义研究.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3, 6(2):100-101.
[6] 孙欢, 吴杨, 王莉, 等. STA无痛注射仪在口腔局部浸润麻醉中的应用.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 30(3):467-469.
[7] 杨静. STA麻醉仪在儿童口腔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2014, 23(22):1921-1922.
[8] 张欣. STA无痛麻醉仪微创拔牙与传统拔牙比较临床体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 10(9):674-675.
[9] 杨霞, 侯锐, 尚磊, 等. STA无痛麻醉仪在老年牙周病患者牙拔除术中的应用.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5(2):88-91.
[10] 吴昊, 朱丽雷. STA 麻醉系统在牙周治疗中的应用. 医学临床研究, 2015(6):111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