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论文的参考文献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高血压论文的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杨京楠,姬春,刘新萍等。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医护人员健康教育比较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2,27(11):82-84。
[2]温绍君,张蓓。高血压的正确诊断及恰当治疗[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4):337-339。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4]黄雪颜,李美婷,何咏欣等。健康自我管理模式信息平台在社区老年性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3,41(3):100-103。
[5]袁华,李文涛,彭歆等。我国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评价研究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5(35):4190-4193。
[6]梁小华,顾东风,张欢等。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药物治疗和直接医疗费用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8):732-736。
[7]李淑霞,汤嘉敏。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觉健康控制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13-14。
[8]胡晓林,游桂英。社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模式效果评价[J]。重庆医学,2013,42(11):1263-1265。
[9]李顺珍。个性化健康教育干预老年高血压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5):2258-2259。
[10]侯鲜桃,马晓红,张艳辉等。两种健康教育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比较[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2):73-75。
[11]王安龙,李玲玲。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3,24(7):1074-1076。
[12]梁颖,鲍勇。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188-191。
[1]刘国树。白领高血压特点及处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1):15。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4,12(4):483-486。
[3]宦红梅,白小明。糖尿病社区联动管理新模式实践与探讨[J]。医学临床研究,2012,9(29):1736-1740。
[4]董元丽,刘振东,赵颖馨等。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变异与冷加压试验的.相关性[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1):29-33。
[5]魏永平,阙伟东,叶定村等。家庭动力学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情况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2):69-71。
[6]庄润森,向月应,韩铁光等。深圳市社区居民自我健康管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7):587-591。
[7]孟建勋,欧立华,徐磊等。影响社区高血压病患者遵医嘱服药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8):31-33。
[8]常永智,王少彬。家庭在实施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0):98-100。
[9]魏威,熊巨洋,童雪涛等。贵阳市高血压患者药物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4,27(1):11-13。
[10]赵雅荣。试析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实施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5):125-126。
[11]李芳,郭燕,王亮等。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25(5):100-102。
[12]徐小玲,唐新华,黄歆然等。浙江省城市社区高血压管理患者家庭自测血压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3,18(6):459-462。
[13]卢海霞,宋艳,许彬等。探讨家庭固定伴侣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知信行的影响[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6):471-474。
[1]张筠婷,范书英,王勇。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诊疗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6):107-108。
[2]林仲秋,张金霞,冯国飞等。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降压治疗的关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01):49-51。
[3]陆名婷,林仲秋,张金霞。综合护理干预预防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7):22-24。
[4]吴闻慧,汪海娅,方宁远。老年人体位性血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3,19(04):206。
[5]唐建国。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血压改变及其对神经认知障碍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3,11(20):112-113。
[6]刘乾惠,刁晓兰,周锡平。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与护理风险防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06):37。
扩展阅读:
高血压的日常护理
一、要避免饮酒及浓茶,必须戒烟。
二、适当摄入糖,以补充热量,但不宜摄入过多,以免增高血脂,加速动脉硬化。
三、饮食上应限制食盐量,一般肾性高血压患者每日摄入食盐量不应超过5g,若伴严重水肿、心功能不全,严重高血压时,每日食盐量应限制在3g以下。
四、劳逸结合是高血压肾病生活护理的重要内容。适当减轻工作量和工作强度,采取半休或全休。
五、肾性高血压可能起源于身、心两个方面,所以一旦有高血压症状,心理应正确对待,不能过分紧张,顾虑重重,那样反而会使血压升高,应放松情绪,保持乐观,自我调节到最佳心理状态。
六、睡眠应充足,不能睡得太晚。高血压肾病患者要避免操劳,所以规律的引起也是高血压肾病生活护理必不可少的内容。
七、轻度患者可按时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做体操、打太极拳等,伹必须以不感觉疲劳为原则。因为按时锻炼可带来精神上的良好感觉以及放松情绪,这样均对身体有益。但重症病人,肾功能不全或血压过高的患者,则应限制运动。
八、控制食用动物脂肪,因动物脂肪会加重血管硬化,不利于肾功能的保护,应食植物油,如大豆油、花生油、香油等,因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多,能降低胆固醇。
精选了【100个】关于老年护理学论文集供您后续的写作参考,在写老年护理学论文之前,很多大学生总是被老年护理学参考文献怎么写难倒怎么办?请阅读本文!一、老年护理学论文参考文献范文[1]对《老年护理学》教与学的再思考.白玉华,2011全国护理教育研讨会暨第3次护理学院(校)长论坛[2]学生小讲课在《老年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李芳.许瑞.王艳波.李丹琳,2011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议[3]《老年护理学》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肖宏俊.孙琳,20082008年医学发展中护理新理论、新技术研讨会——全国护理管理、护理科研与心理护理学术交流会[4]《老年护理学》多元化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崔艳.张宏晨.高丽.杨瑞.徐莎莎,2014第九届全国高等护理教育学术研讨会[5]中国"老年护理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刘祚燕.张雪梅.陈龑.陈茜.胡秀英,2013第三届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颁奖大会暨第三届护理学术年会[6]"老年护理学"本科课程教学管理改革研究.刘祚燕.陈茜.胡秀英,2013第三届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颁奖大会暨第三届护理学术年会[7]中老年眼疾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张旭虹,2003全国第六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会议[8]军队院校老年护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张宏晨.徐莎莎,2014第九届全国高等护理教育学术研讨会[9]老年社区护理与保健.贾凌云,2003全国第六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会议[10]120例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合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蒙文静,2003全国第六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会议二、老年护理学论文期刊参考资料[1].国外老年护理学发展状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中国护理管理》.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年1期.刘宇.孙静.郭桂芳.[2].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方法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现代临床护理》.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年8期.周颂华.范宇.刘英.[3].案例教学法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护理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年19期.张宏晨.高丽.崔艳.段永珂.[4].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对开设《老年护理学》双语教学专业选修课的评价.《护理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年8期.蒋新军.陈燕.马改红.晋溶辰.[6].护生参加?老年护理学?课程服务性学习的体验及反思.《解放军护理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年7期.刘娜.杨云衣.董志刚.张媛媛.徐燕.[7].6步任务型教学法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护理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年10期.崔艳.高丽.张宏晨.徐莎莎.[8].角色扮演法在《老年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西南国防医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年3期.杨翔宇.高静.吴晨曦.张婷.柏丁兮.[10].护生作为社工志愿者参与老年护理学实践教学的效果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6期.徐晶.罗晓云.石冰雪.史崇清.张迎红.路兰.郑一瑾.李金萍.鲁琼芳.唐杰.三、老年护理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1].目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PBL模式在老年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被引次数:3作者:赵文婷.护理学南方医科大学2011(学位年度)[2].“中西医结合养老护理模式”在老年院中的应用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张洪.护理学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学位年度)[3].《老年护理学》课程服务性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作者:刘娜.护理学第二军医大学2015(学位年度)[4].目录.护理干预对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症状及自我效能影响的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孙自红.护理学山西医科大学2011(学位年度)[5].目录.有声思维法在护理本科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周亚东.临床医学;护理第四军医大学2013(学位年度)[6].麻醉护理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作者:陈文真.护理学泰山医学院2014(学位年度)[7].目录.福州市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质量评价的研究.被引次数:3作者:黄丽钗.老年护理学福建医科大学2007(学位年度)[8].目录.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两位一体”社区护理模式及效果的研究.被引次数:7作者:王欣国.护理学第二军医大学2013(学位年度)[9].目录.上海老年家庭照顾者健康状况及社区护理需要的研究.被引次数:14作者:刘腊梅.护理学第二军医大学2008(学位年度)[10].社区T2DM患者抗炎饮食干预后的效果评价.作者:牛惠.老年护理学湖州师范学院2015(学位年度)下面是老年护理学论文集,希望能解决毕业生们的老年护理学参考文献怎么写的相关问题
可以的,没问题的。如果我们有了这本文献,并会及时通过网上发给你看的。
您好,可以的+
只能说~你可以去在(世界肿瘤研究、亚洲肿瘤科病例研究)等等这样的期刊去找些范文参考
拣起狗来砍砖头,倒叫砖头咬了手。昨夜做了个奇怪梦的深空小编给您说说新闻。今天天气不错,正适合读读最新资讯放松一下。不吊大家胃口了,一起来了解一下。有人说,癌细胞就像是贪婪的吸血鬼,在人体里不断争夺营养,用来促进自己的生长。也有人设想,如果能堵住癌细胞的嘴,是不是就能饿死癌细胞,治疗癌症?在今天的一篇《科学》论文上,我们看到了这一思路在动物模型里的可喜结果。从生理上看,癌细胞需要一种叫做谷氨酰胺的氨基酸,它对于合成DNA、蛋白质、以及脂类来说,都有重要的作用。早在上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就开发了一种叫做DON的药物,能有效抑制那些使用谷氨酰胺的酶,从而让癌细胞无法“吃掉” 谷氨酰胺。这样一来,癌细胞就会被饿死。然而一系列临床试验表明,这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极大。这也可以理解。癌细胞需要谷氨酰胺,正常细胞也需要呀。把DON就这么直接用到身体里,那还不得影响到正常细胞?为此,这支研究团队换了一个思路。他们使用的是DON的“前药”。这是啥意思呢?就是说,只有经过额外的代谢,“前药”才会变成DON。在普通的情况下,这种“前药分子”会在血液里循环,而不发挥效果。但在肿瘤微环境中,这种分子的结构会发生改变,变成抑制谷氨酰胺吸收的DON。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把药物的效果仅仅控制在肿瘤附近。“大部分活性药物会处在我们希望它们到达的位置。”本研究的通讯作者Jonathan Powell教授说道。▲在多种肿瘤模型里,这种药物能够缩小肿瘤体积,并延长小鼠生存期设想归设想,这种“前药分子”,当真能在动物体内起到抗癌效果,而不带来严重副作用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们使用了多种不同的小鼠癌症模型,它们分别被注射了结直肠癌、淋巴瘤、以及黑色素瘤。研究结果表明,在这种药物的治疗下,肿瘤体积均有明显缩小,小鼠的生存期也有所延长。相比之下,对照组的肿瘤体积最多可达治疗组的5倍。更令人欣喜的是,后续研究表明,治疗组之所以取得那么好的效果,一方面要归功于抑制癌细胞对谷氨酰胺的吸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免疫T细胞不受这种药物的影响。▲T细胞对于谷氨酰胺的抑制有着更好的耐受这倒不是说这种药物分子对T细胞不起效。相反,它同样能够抑制T细胞对谷氨酰胺的吸收。但T细胞有着多条生化通路可以使用,一条被抑制了,可以使用另一条来合成DNA等关键分子,而癌细胞则没有这种能力。研究人员们在《科学》今日的新闻报道中指出,这说明这种药物能够抑制肿瘤的增殖,并让它无法逃脱免疫系统的攻击。另一些科学家们对这项研究也有着很好的评价。一些科学家指出,这是首个表明T细胞与癌细胞对于谷氨酰胺抑制有着不同反应的研究。另一些则认为这种药物“奇迹般地”不影响T细胞,有望成为一种新颖的癌症疗法。不过我们也需要注意到,许多小鼠中有着神奇疗效的药物,在人类患者里并不一定起效。因此,我们还需要人类临床试验来评估这款分子的抗癌潜力。好消息是,明年科学家们就计划启动1期临床试验,评估该疗法的安全性。我们期待听到更多好消息。欲要知晓更多《饿死癌细胞!这种抗癌药对多种癌症都有效!》的更多资讯,请持续关注深空的科技资讯栏目,深空小编将持续为您更新更多的科技资讯。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医疗事业也在不断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
医学生作为具备医疗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群,他们的口腔健康行为和口腔保健意识还会紧随其从事的口腔医疗工作被广泛传播到社会各个阶层中去,对全民口腔卫生状况及口腔疾病的诊疗有着重大意义。因此,通过认识医学生对树立和保持健康行为起作用的各种影响因素,能够更好的制定和实施最符合高等院校医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方案,改善医学生乃至全民口腔健康状况,提高我国人群的口腔健康水平。口腔健康行为包括利用牙刷、牙线、牙签清洁牙齿;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洁治;氟化物的应用;对口腔疾病及时诊断、治疗等。该文主要阐述影响医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的主要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口腔健康教育方案,提高全民口腔健康。
1 个人因素
医学生个人所学专业、对口腔健康的态度、生活习惯都影响其口腔健康行为。口腔专业学生对口腔健康行为的求知欲望、3个月内更换牙刷率、使用小头软毛牙刷率、竖刷牙率、早晚刷牙率、牙线的使用率、含氟牙膏使用率、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洁牙、去口腔门诊就诊率等健康行为明显高于非口腔专业的学生。这是由于口腔专业的学生通过最少3年甚至7年的学习,能够系统地了解到口腔健康对于全身健康的影响比重,口腔疾病的后果以及考虑到自己未来从事口腔医疗职业等原因,更加会自觉地进行正确的口腔健康习惯及行为。随着入校后医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积累,高年级医学生的口腔健康行为明显优于低年级的学生。个人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越高,口腔健康行为就越好。
例如:在学生会里负责拉赞助工作的学生,他们的社交活动较多,注重个人形象的同时,也注重口腔健康,其使用口腔喷雾制剂、刷牙频率、氯己定漱口水及口腔科就诊的频率也都明显较高。女生的口腔卫生行为明显优于男生,其改善口腔健康意愿、对口腔健康理解程度、将口腔健康知识付诸于实践及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显著优于男生。例如:男生经常一起熬夜打网路游戏,游戏结束后不刷牙直接睡觉;男生吸菸,喜欢喝碳酸饮料行为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严重影响口腔的健康状况。
2 家庭因素
医学生的口腔健康行为受家庭因素影响较重。家庭的经济、家长的口腔健康行为、口腔健康重视程度以及受教育程度都对影响医学生的健康行为起着重要作用。有些家长中小学文化甚至有的都没读过书,文化水平低,自己不刷牙、不能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不洁牙、吸菸、喝酒、咀嚼槟榔,甚至存在龋病、牙髓病、牙周病、缺失牙等等口腔疾病也不去口腔门诊检查、治疗,这样的无视、消极态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医学生的口腔健康行为。而且口腔诊疗费用较高,很多医学生即便知道自己的口腔健康状况较差,但经济条件受限,一般不会或延期去口腔科就诊。相反家庭经济条件越好、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对口腔健康越重视且保持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学生定期口腔检查率、洁牙率、龋齿充填率、缺失牙修复率等等口腔健康行为越好。
3 学校因素
口腔的健康行为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经过口腔预防保健知识的获得,然后再融入到日常生活行为中的。但是调查显示,医学院校大学生对口腔保健知识回答的正确率欠佳,在这样没有知识为引领的医学生口腔健康行为习惯就更令人堪忧,这提示可能需要非常充分的口腔健康知识才可能对健康行为的形成产生影响。所以,加强医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的获得也是影响口腔健康行为的重要因素。而在医学院校大学生了解口腔健康知识的途径中,学校教育就占到5%。医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课堂外还有多种途径接受口腔健康教育。
校内贴吧、校园广播站开辟口腔健康行为、口腔健康知识内容的教育专栏;每年9月20日开展免费口腔检查、口腔预防保健措施咨询、口腔疾病诊疗咨询等爱牙日宣传活动;利用墙壁板报,如:食堂、教学楼、实验楼、宿舍等的墙壁,将口腔健康知识和图片制成生动活泼的墙壁板报形式或在学校宣传栏橱窗内开辟口腔健康教育专栏;利用学校校报、举行口腔健康教育讲座、口腔健康知识竞赛等多种多样的教育资讯传播途径,更能引起广大学生的兴趣,能够在业余时间,不经意中学到口腔保健知识,并将理论知识转变成日常口腔健康行为。
网路作为资讯传播的新载体,更容易被医学生接受。最近几年智慧手机的迅猛发展,且校园内无线网路的全面覆盖,医学生无论在实验室、图书馆、宿舍、餐厅等学校的各个角落随时随地都能浏览到网路上口腔健康知识、健康保健行为宣传内容。而且,学生集体住宿,朝夕相处,彼此间有很强相互影响和渗透作用,其口腔健康行为极易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带动更多的学生建立、维持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
另外,建议学校组织大学生每年一次的口腔健康体检,让学生得知自身存在哪些口腔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对医学生的身体健康会有哪些危害,使学生认识到口腔健康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根据自身具体状况,从根源出发提高口腔健康意识,改善口腔健康行为习惯,对口腔疾病进行早起预防和早期治疗,从而提高口腔健康状况,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
4 牙科畏惧症
牙科畏惧症是指患者对牙科诊治过程或其中某些环节表现出紧张、焦虑和恐惧的情绪。牙科畏惧症是影响人群牙科就诊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甚至从来没有接受过口腔健康检查、诊疗的;在以往的诊疗过程中有记忆深刻的疼痛或者和医护人员发生过口角,有不愉快经历的都会导致医学生产生牙科畏惧症。例如:口腔专业的学生,经过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假期临床见习、口腔科实习的系统“武装”,他们对牙科的畏惧程度显著低于非口腔专业的学生。医学生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性病或家族遗传性疾病引起的口腔疾病、吸菸等不良行为习惯的更惧怕到口腔科就诊,因为这些学生通常会产生自卑心理而抗拒甚至不敢到口腔科就诊。
5 结语
调查显示,我国很多高校学生存在龋病、牙龈炎、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炎、错颌畸形,口腔健康状况令人堪忧。且我国口腔专业医生与全民比例严重失调,有些偏远、经济状况较差的地区根本没有专门口腔医务工作者,单靠口腔科医生提高全民口腔健康状况是困难的。而医学院校的大学生作为更容易触及口腔健康教育的一个特殊且非常重要的群体,他们又将会肩负著医疗工作者的使命,对下一代的健康教育和我国的口腔卫生医疗付出卓越贡献。
因此,通过深刻认识到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的各种影响因素,使其树立和保持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不仅使个人受益终生,也能为口腔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案提供依据。并且在未来的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工作环境当中,医务工作者在医疗系统工作时需要利用这些知识和他们的示范作用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扩大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范围和宣传力度,去教育患者和社会大众,改善全民口腔健康状况,提高生命质量,对整个社会的口腔健康理念有着深远影响。
>>>下页带来更多的
中药处方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处方分析及其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中药处方共850份,回顾性分析中药处方中的具体用药品种、使用次数等相关情况,分析中药处方在药学服务中的作用。结果850份中药处方中,中药使用次数所占比例前3位为黄芪、丹参以及当归,分别占、及,黄芪与当归、红花以及陈皮相比,组间比较有差异(P<),但与丹参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不合理原因分析中,前3位为用量不当、重复给药以及诊断与处方不符,分别占、以及。结论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药师与医师应该认真核对中药处方,防止用药不合理现象的发生,掌握中药使用方法及配伍禁忌,从而保障用药安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 中药处方分析;药学服务;应用
中药是祖国中医的传统药材,随着药学服务的不断发展,中药药剂师的工作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药品调配中,而更注重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药学服务。中药处方不仅是医师给中药剂师开具的书面通知,同时也是中药调剂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对中药处方进行有效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对850份中药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究中药处方分析及其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选取于2013年8月~2015年9月在本院开具的中药处方共850份,对其进行归类统计,并对分类情况进行相应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药处方中的具体用药品种、使用次数等,并对中药处方中是否存在用药不对症、配伍禁忌以及用量不当等情况进行分析。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c2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中药使用次数分析
850份中药处方中,中药使用次数所占比例为前3位的是黄芪、丹参以及当归,分别占、及。其中,黄芪与当归、红花以及陈皮相比,组间比较有差异(P<),但与丹参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中药处方分析情况
850份中药处方中,不合理因素所占比例为前3位的是用量不当、重复给药以及诊断与处方不符,分别占、以及。
3讨论
在中医治疗过程中,中药处方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只有科学配伍、对症下药,才能够充分发挥出中药的药效,进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中药保健得到了广泛关注,但在临床用药过程中,由于一些不合理因素的存在,影响了中药疗效的发挥,甚至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对中药处方进行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中药处方分析应用于药学服务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中药处方分析应用于药品调剂
疾病类型与药方是否相符
在中药调剂过程中,中药药剂师不仅需要充分了解中药的特性及其适应证,同时也要熟悉诊断学方面的相关知识。中药药剂师对医师开具的处方进行分析时,一旦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应及时与医师进行沟通,确保中药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能够保障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再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为患者合理用药[2-3]。如果患者服用药物后,病情并未得到有效改善,药剂师应该与医师进行商讨,分析用药是否科学,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修改药方,从而保障用药的安全性。比如,对于肾阳虚水肿的患者,若为患者开具治疗阴虚的药物为六味地黄丸,则会产生相反的作用,此时药剂师应与医师及时沟通,改用金贵肾气丸。
分析药物的配伍禁忌
中药配伍过程中,往往以君臣佐使、相生相克以及相佐相使为原则,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使用中药,这就要求中药药剂师需要掌握药物配伍的禁忌,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分析药物功效,一旦出现不符合处方规范的药方,应及时与医师进行沟通,对药方进行有效修正,从而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机率,提升治疗效果。比如,大黄与磺胺类药物联合使用时,两类药物之间会相互抑制,从而影响到患者机体的代谢情况。与此同时,在用药过程中,药剂师应叮嘱患者用药过程中,不宜食用辛辣、生冷等食物,从而避免药效受到影响。此外,药剂师进行药物配伍时,应综合考虑患者自身的情况,辩证分型用药,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药效[4-5]。
掌握用药剂量
中药处方的用药剂量与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密切的关系,同种药物用药剂量不同时,药物的功效也就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老人、儿童等群体来说,一旦用药剂量超过了正常范围内,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此外,对于毒药、剧毒药物的调剂,药剂师更应该严格控制用药剂量,防止不良后果发生。由于中药的`药物成分比较复杂,若患者长时间服用,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比如,朱茯苓属于一种安神药物,但该药物中含有汞,若患者长期服用该药物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金属中毒现象[6]。因此,药剂师在调剂药物的过程中,应该严格审查药物的用法、用量,准确调配药物,依据药物的性质,确定相应的处理方法,保障药物能够充分发挥药效,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此外,药剂师还应对中药处方中的药性进行有效分析,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与医师沟通,依据药典规定处理毒性中药,防止药物的毒副作用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中药处方分析应用于药品煎煮
药剂师对中药药方进行审查后,应告知患者煎煮中药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煎煮器具的选择上来说,有盖的砂锅与搪瓷杯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于高温情况下,往往不会出现化学反应,因此是煎煮药材的首选器具。特别应注意选择煎煮器具时,不应选择铜、铁等器具,这主要是由于此类器具于高温下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物,从而会影响药效的充分发挥。其次,从煎煮的方法上来说,由于中药含有的成分相对复杂,煎煮前应先采用冷水将药材浸泡40分钟左右,以便药效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浸泡药材的水面应高于药面约4cm左右[7]。
中药处方分析应用于服药时间及服药方法中采用中
药治疗的过程中,药剂师不仅要对中药处方进行有效分析,同时还应告知患者正确的用药时间及方法,从而保障药效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进而保障临床治疗效果。一般来说,病机位于上焦者,宜饭后用药;病机处于下焦者,宜饭前用药。饭后宜服用对肠胃会产生刺激性的药物,而饭前宜服用补益的药物;早晨宜服用补肾阳药,而下午宜服用补肾阴药;服用煎剂药物时,应将一剂药分为两次或三次服用,于温服条件下服用[8]。此外,对于服药后会出现恶心、呕吐现象的患者,可向药液中加入少许姜汁,再服煎剂药物,也可以冷服,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用药。对于昏迷的患者可以采用鼻饲的方式服药,若药物属于烈性或毒性,应逐渐增加剂量,防止用药过量引发不良后果。综上所述,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药师与医师应该认真核对中药处方,防止用药不合理现象的发生,同时还应掌握中药使用方法及其配伍禁忌,从而保障用药安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胡爱萍 李娜 单位:萍乡市中医院
参考文献:
[1]谢华金,邱芝青,蔡德,等.中药处方分析及其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7):28-29.
[2]文美华.处方分析在中药房药学服务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301-302.
[3]傅喆暾,余自成,黄宝康等.中药处方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6):553-555.
[4]徐广侠.处方分析在中药房药学服务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34):281-282.
[5]梅全喜.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现状与未来发展的策略[J].中国药师,2015,7(6):952-957.
[6]冯建军.中药处方分析及其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8):131-132.
[7]郝海群.处方分析在中药房药学服务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2):1021-1022.
[8]金锐,王宇光,曾蔚欣,等.中药临床药学特殊内容探讨[J].中国药学杂志,2015,35(7):1927-1930.
[9]任培培.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意义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18):159-160.
[10]谭旭明,朱德华.临床中药师工作模式研究[J].当代医学,2015,21(21):8-9
李秀萍,女,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宁夏医科大学党委委员、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党委书记;兼任宁夏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宁夏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亚太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卫生》杂志社编委会编委、《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杂志社编委会编委、《医院报》社编委、中国卫生人才理事、健康报社新闻宣传咨询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任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党委书记〈副厅级〉,原任的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副厅级〉职务自然免除。
浅谈未成年人保安处分从社会心理学角度_中国论文下载中心_法学理论论文_法学论文多智教育网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英语听力网 考试大做最好的考试门户站...
老师骂学生会对学生有何影响。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黄帝(英文:The huangdi;Yellow emperor)(前2697-前2599年)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他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黄帝居五帝之首。有嫘祖、嫫母等四位夫人。有《黄帝内经》传世。梅兰芳(1894~1961),京剧大师。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代表戏京剧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思凡》、《游园惊梦》等。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梅派艺术传人有李世芳、张君秋、言慧珠、杜近芳、梅葆玖等。另有同名电影《梅兰芳》。玄奘(602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他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另外,“京剧”也是一个网络用词,意思同“惊惧”。孕育期 徽秦合流 京剧 霸王别姬清初,京城戏曲舞台上盛行昆曲与京腔(青阳腔)。乾隆中叶后,昆曲渐而衰落,京腔兴盛取代昆曲一统京城舞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秦腔艺人魏长生由川进京。魏氏搭双庆班演出秦腔《滚楼》《背娃进府》等剧。魏长生扮相俊美,噪音甜润,唱腔委婉,做工细腻,一出《滚楼》即轰动京城。双庆班也因此被誉为“京都第一”。自此,京腔开始衰微,京腔六大名班之大成班、王府班、余庆班、裕庆班、萃庆班、保和班也无人过问,纷纷搭入秦腔班谋生。乾隆五十年(1785年),清廷以魏长生的表演有伤风化,明令禁止秦腔在京城演出,将魏长生逐出京城。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继三庆徽班落脚京城后(班址位于韩家台胡同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春台、和春、三和、嵩祝、金钰、大景和等班,亦在大栅栏地区落脚演出。其中以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家名声最盛,故有“四大徽班”之称。‘春台班’进京时间,按汉调名家米应先于乾隆末年,在京曾担任‘春台班’台柱时始,证明该班进京时间早于‘四喜’和‘和春’。‘春台班’位于百顺胡同。‘四喜班’于嘉庆初来京。徽戏、昆曲兼演、尤以昆曲为著,故有“新排一曲桃花扇,到处哄传四喜班”之语。该班位于陕西巷内。‘和春班’于嘉庆八年(1804年)于李铁拐斜街组建。该班以武戏见长。道光十三年(1853年)解散。“四大徽班”的演出剧目,表演风格,各有其长,故时有“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之誉。“四大徽班”除演唱徽调外,昆腔、吹腔、四平调、梆子腔亦用,可谓诸腔并奏。在表演艺术上广征博采 吸取诸家剧种之长,融于徽戏之中。兼之演出阵容齐整,上演的剧目丰富,颇受京城观众欢迎。自魏长生被迫离京,秦腔不振,秦腔艺人为了生计,纷纷搭入徽班,形成了徽、秦两腔融合的局面。在徽、秦合流过程中,徽班广泛取纳秦腔的演唱、表演之精和大量的剧本移植,为徽戏艺术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徽汉合流 汉剧流行于湖北,其声腔中的二黄、西皮与徽戏有着血缘关系。徽、汉二剧在进京前已有广泛的艺术交融。继乾隆末年,汉剧名家米应先进京后,道光年初(1821年),先后又有著名汉剧老生李六、 京剧 贵妃醉酒王洪贵、余三胜,小生龙德云等入京,分别搭入徽班春台、和春班演唱。米应先以唱关羽戏著称,三庆班主程长庚的红净戏,皆由米应先所授。李六以《醉写吓蛮书》《扫雪》见长;王洪贵则以《让成都》《击鼓骂曹》而享名;小生龙德云善演《辕门射戟》、《黄鹤楼》等剧;余三胜噪音醇厚,唱腔优美,文武兼备,以演《定军山》、《四郎探母》《当锏卖马》《碰碑》等老生剧目著称。汉剧演员搭入徽班后,将声腔曲调,表演技能,演出剧目溶于徽戏之中,使徽戏的唱腔板式日趋丰富完善,唱法、念白更具北京地区语音特点,而易于京人接受。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各大名班,均为老生担任领班。徽、汉合流后,促成了湖北的西皮调与安徽的二簧调再次交流。徽、秦、汉的合流,为京剧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形成期 同光十三绝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间(1840-1860),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其标志之一:曲调板式完备丰富,超越了徽、秦、汉三剧中的任何一种。唱腔由板腔体和曲牌体混合组成。声腔主要以二簧、西皮 为主;之二,行当大体完备;之三,形成了一批京剧剧目;之四,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为京剧形成初期的代表,时称“老生三杰”、“三鼎甲”即:“状元”张二奎、“榜眼”程长庚、“探花”余三胜。他们在演唱及表演风格上各俱特色,在创造京剧的主要腔调西皮、二簧上和 京剧 捉放曹京剧戏曲形式上,以及具有北京语言特点的说白、字音上,做出了卓越贡献。第一代京剧演员中,尚有老生卢胜奎、薛印轩、张汝林、王九龄等;小生龙德云、徐小香;旦胡喜禄、罗巧福、梅巧玲;丑杨鸣玉、刘赶三;老旦郝兰田、谭志道;净朱大麻子、任花脸等,他们为丰富各个行当的声腔及表演艺术,均有独特创造。后任“四喜班”班主的梅巧玲,勇于突破青衣、花旦的严格分工旧规,为旦角的演唱艺术开辟了一条新路。 《同光名伶十三绝》 是京剧史上的一幅名伶彩色剧装写真画,由晚清民间画师沈蓉圃绘制。他参照了清代中叶画师贺世魁所绘《京腔十三绝》戏曲人物画的形式,挑选了清同治、光绪年间(l860至1890)京剧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演员(程长庚、卢胜奎、张胜奎、杨月楼、谭鑫培、徐小香、梅巧玲、时小福、余紫云、朱莲芬、郝兰田、刘赶三、杨鸣玉),用工笔重彩把他们扮演的剧中人物描绘出来,显示了作者的深厚功力。 此画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由进化社朱复昌在书肆收购,经缩小影印问世,并附编《同光名伶十三绝传》一册。成熟期 1883年一1918年,京剧由形成期步入成熟期,代表人物为时称“老生后三杰”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其中谭鑫培承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各家艺术之长,又经创造发展,将京剧艺术推进到新的成熟境界。谭在艺术实践中广征博采,从昆曲、梆子、大鼓及京剧青衣、花脸、老旦各行中借鉴,融于演唱之中,创造出独具演唱艺术风格的“谭派”,形成了“无腔不学谭”的局面。二十年代后的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等,均在宗“谭派”的基础上发展为各自不同的艺术流派。汪桂芬,艺宗程长庚,演唱雄劲沉郁,悲壮激昂,腔调朴实无华,有“虎啸龙吟”的评道。他因“仿程可以乱真”,故有“长庚再世”之誉。孙菊仙,18岁时选中武秀才,善唱京剧,常入票房演唱,36岁后投师程长庚。他噪音宏亮,高低自如。念白不拘于湖广音和中州韵,多用京音、京字,听来亲切自然。表演大方 京剧 捉放曹逼真,接近生活。“老生后三杰”师承各有侧重,艺术风格各异,从全面权衡,谭鑫培文武昆乱不挡,艺术造诣及对京剧的发展,远远超过汪、孙。光绪年间,谭鑫培被称之为“伶界大王”,在剧界地位,如当年之程长庚。咸丰十年(1861年)京剧始入宫廷演出。当年五月初六起至月末,分由三庆班、四喜班、双奎班及外班(京剧班)演出。光绪九年(1883年),慈禧五旬寿日,挑选张淇林、杨隆寿、鲍福山、彩福禄、严福喜等18人入宫当差,不仅演唱,且当京剧教习,向太监们传授技艺。自此,清宫掌管演出事务的机构“升平署”,每年均选著名艺人进宫当差,结止宣统三年(1911年),计有谭鑫培、杨月楼、孙菊仙、陈德霖、王楞仙、杨小楼、余玉琴、朱文英、王瑶卿、龚云甫、穆凤山、钱金福等生、旦、净、丑的名家150余人曾入宫。由于慈禧嗜好京剧,加之京剧名家频繁在宫中献艺,声势日强。同期,位于大栅地区的广德楼、三庆园、庆乐园、中和园、文明园等戏园、日日有京剧演出,形成了京剧一统的局面。京剧成熟期,除“老生后三杰”外,生行:许荫棠、贾洪林;武生:俞菊笙、杨隆寿;净行:何佳山、黄润甫、金秀山、裘桂仙、刘永春等;小生:王楞仙、德珺如、陆华云;旦行:陈德霖、田桂凤、王瑶卿、朱文英;丑行:王长林、张黑、罗百岁、萧长华、郭春山。这一时期,旦角的掘起,形成了旦角与生角并驾齐驱之势。武生俞菊笙,开创了武生自立门户挑梁第一人,他被后人称为“武生鼻祖”。上述名家,在继承中有创新发展,演唱技艺日臻成熟,将京剧推向新的高度。鼎盛期 1917年以来,京剧优秀演员大量涌现,呈现出流派纷呈的繁盛局面,由成熟期发展到鼎盛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为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由于文人崇尚的雅文化传统在20世纪遭遇灭顶之灾,京剧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 京剧四大名旦1927年,北京《顺天吋报》举办京剧旦角名伶评选。读者投票选举结果:梅兰芳以演《太真外传》,尚小云以演《摩登伽女》,程砚秋以演《红拂传》,荀慧生以演《丹青引》,荣获“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脱颖而出,是京剧走向鼎盛的重要标志。他们创造出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形成了梅兰芳的端庄典雅,尚小云的俏丽刚健,程砚秋的深沉委婉,荀慧生的娇昵柔媚“四大流派”,开创了京剧舞台上以旦为主的格局。武生杨小楼在继俞菊笙、杨月楼之后,将京剧武生表演艺术发展到新高度,被誉为“国剧宗师”、“武生泰斗”。老生中的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马连良,20年代时称“四大须生”。同期的时慧宝、王凤卿、贯大元等也是生行中的优秀人才。30年代末、余、言、高先后退出舞台,马连良与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称之“四大须生”。女须生孟小冬,具有较高艺术造诣,颇有乃师余叔岩的艺术风范。 1936年秋,北京大、中学校爱好京剧者及广大观众给各报写信,倡议进行京剧童伶选举。时富连成社社长叶龙章与北平《立言报》社长金达志商妥,由该报发表通告,专门接待各界投票,逐日在报上发表投票数字,并约请“韵石社”几人来报社监督。规定投票日期为半月,到期查点票数。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和富连成社负责人及《实报》《实事白话报》《北京晚报》《戏剧报》亦派人当场查验票数。选举结果,富连成社李世芳得票约万张,当选“童伶主席”。生部冠军王金璐,亚军叶世长;旦角冠军毛世来,亚军宋德珠;净角冠军裘世戎,亚军赵德钰;丑角冠军詹世甫,亚军殷金振。选举结束后,于虎坊桥富连成社举行庆祝大会,并于当晚在鲜鱼口内华乐戏院举行加冕典礼,由李世芳,袁世海演出了《霸王别姬》。 京剧 雁荡山童伶选举结束后,仍由《立言报》主持,选出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为“四小名旦”,“四小名旦”联抉于长安、新新两家戏院演出了《白蛇传》和《四五花洞》,以示祝贺。 流派纷呈,人才济济,是京剧鼎盛期的又一标志。这一时期除杨派(小楼)、梅派(兰芳)、尚派(小云)、程派(砚秋)、荀派(慧生)外,旦角中还有筱派(翠花)及宋派(德珠)、张派(君秋);老生行中的余派(叔岩)、高派(庆奎)、言派(菊朋)、马派(连良)、奚派(啸伯)、杨派(宝森)、新谭派(富英);净行中的金派(少山)、侯派(喜瑞)、郝派(寿臣)以及50年代后产生的裘派(盛戎);小生行中的姜派(妙香)、叶派(盛兰);老旦行中的龚派(云甫)、李派(多奎);丑行中的叶派(盛章)等。同期尚有众多京剧表演艺术家,如生行中的王凤卿、时慧宝、王又宸、李洪春、谭小培、李万春、李少春、高盛麟等;旦行中的阎岚秋、徐碧云、朱琴心、赵桐珊、雪艳琴、新艳秋、章遏云、金少梅、碧云霞、琴雪芳、王玉蓉、言慧珠、童芷苓、梁小鸾、吴素秋、赵燕侠、杜近芳等;小生中的金仲仁、茹富兰、程继先;丑行中的郭春山、慈瑞泉、马富禄、张春华等。
诸葛亮简介:(181~234)子孔明,东汉末年三国蜀国人。伟大的政治家、谋略家、发明家。为蜀国的兴盛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永世之功!名言:山人自有妙计。这样的格式 孔子简介:(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只要这样的都行,急需好答案,好的加分!!!
梅兰芳,名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是世界人民熟知的戏曲艺术大师,我国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先生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实践中,他继承传统、勇于创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将我国戏曲艺术的精华集于一身,创作了众多优美而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剧目,发展并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大家风范的表演艺术流派--梅派。他对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国内外,梅兰芳先生被誉为伟大的演员和美的化身。因此,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三大主要表演体系之一。 梅兰芳先生在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并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他的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国京剧艺术跻入了世界戏剧之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先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195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梅兰芳先生是中国表演艺术的象征,是我国人民的骄傲。 梅兰芳年谱 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前门外李铁拐斜街一座梨园世家的旧居。 1899年 梅兰芳在北京百顺胡同附近一家私塾读书。 1902年 正式拜吴菱仙为师,学习青衣戏,学的第一出戏是《战蒲关》,后又学习了《二进宫》、《三娘教子》等共约三十余出戏。 1904年 8月17日(农历7月7日),在北京“广和楼”戏馆第一次登台,在《长生殿·鹊桥密誓》里演织女。 1907年 梅兰芳家从百顺胡同移居卢草园。正式搭班“喜连成”演出。 1908年 8月14日母亲杨长玉病逝。后全家移居鞭子巷头条。 1910年 梅兰芳与王明华结婚。本年起,开始养鸽子的业余爱好。 1912年 第一次与谭鑫培同台演出,演出剧目《桑园寄子》。 1913年 10月31日接受上海许少卿邀请首次赴上海演出(是梅兰芳第一次离开北京)。11月16日第一次贴演扎靠戏《穆柯寨》也是他第一次唱大轴戏。本年,开始研究新腔并学习昆曲。全家移居北京鞭子巷三条。 1914年 1月,在庆丰堂与王蕙芳同拜陈德霖为师。本年,又先后从师乔蕙兰、李寿山、陈嘉梁学习昆曲。又从路三宝、王瑶卿学戏。7月至10月,在“翊文社”最初尝试创编了时装新戏《孽海波澜》。本年,梅兰芳对化装、头饰方面进行了改革。 1915年 4月10日,在北京吉祥园上演创编时装新戏《宦海潮》。 4月16日,在北京吉祥园上演创编时装新戏《邓霞姑》。 10月31日,在北京吉祥园首演创编古装新戏《嫦娥奔月》。第一次在京剧舞台上使用追光,梅兰芳则把灯光的作用向前推进了一步。 本年,梅兰芳开始学习绘画,绘画老师画家王萝白。此后,又结识了画家陈师曾、金拱北、姚茫父、陈半丁、齐白石等。同时并与收藏家朱翼庵订交,广泛观赏书画和古器物。 1916年 1月14日,在北京吉祥园上演创编的新戏《黛玉葬花》。 4月19日--21日在北京吉祥上演创编时装新戏《一缕麻》。 1917年 梅兰芳创编了神话歌舞剧《天女散花》。 1918年 梅兰芳演出《游园惊梦》。梅派《游园惊梦》堪称中国戏曲艺苑中的奇葩。同年创编演出了《麻姑献寿》、《红线盗盒》。 1919年 4月21--5月27日应日本帝国剧场邀请,携同"喜群社"访问日本进行演出。先后在东京、大阪、神户等地演出。 12月应近代实业家张謇邀请,第一次到江苏南通演出。 1920年 第一次拍摄无声电影《春香闹学》。 1921年 年初,与杨小楼合作组织"崇林社"剧团。年末,与福芝芳结婚。 1922年 2月15日在北京第一舞台首演创编新戏《霸王别姬》。 夏季,梅兰芳独自组建"承华社"剧团。 10月15日--11月22日应香港太平戏院邀请,率"承华社"剧团140余人赴港演出。 1923年 首创在京剧伴奏乐器中增加上二胡,使京剧音乐更加丰富。 11月在北京开明戏院上演创编新戏《洛神》。 11月在北京真光剧场上演创编新戏《廉锦枫》。 1924年 5月,在北京寓所接待印度著名学者、诗人、作家泰戈尔。 10月9日--11月22日梅兰芳应日本帝国剧场社长邀请,第二次访问日本。先后在东京、大阪、京都等地演出。 1925年 本年,创编新戏头本、二本《太真外传》。 1926年 本年,创编新戏三本、四本《太真外传》。 在北京东城无量大人胡同梅宅接待来访问的瑞典王储夫妇。 1927年 本年,被评为京剧“四大名旦”之首。 创编新戏《俊袭人》。 1928年 4月6日在北京中和戏院首演创编新戏《凤还巢》。 夏季,在北京编演了新戏全本《宇宙锋》。 本年,第二次赴香港演出。 1930年 1月18日--7月率“承华社”剧团部分演员经日本横滨、加拿大维多利亚赴美国演出。先后在西亚图、芝加哥、华盛顿、纽约、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檀香山等地演出72天。 美国波摩拿学院、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分别授予梅兰芳文学荣誉博士学位。 1931年 5月,与余叔岩、齐如山、张伯驹等人创办“国剧学会”。 本年,第三次率团赴香港演出。 1932年 梅兰芳从北京迁居上海。 1933年 在上海天蟾舞台上演了创编新戏《抗金兵》。 1935年 2月21日--4月21日率剧团赴苏联演出访问。在苏联先后与戏剧大师斯坦尼拉夫斯基、布莱希特会面。 4月--8月赴波兰、德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等国进行戏剧考察。后经埃及、印度回国。1936年 2月26日在上海天蟾舞台上演了创编新戏《生死恨》。 1938年 年初,携家眷和剧团演职员再次赴香港演出。全家留居香港。 1941年 本年,蓄须明志,息影舞台。 1942年 本年夏,由香港返回上海。从此,杜门谢客。 1945年 10月,重新登台,在上海美琪大戏院与俞振飞合作演出了昆曲《断桥》、《游园惊梦》等剧目。 1948年 6月--11月在上海联华三厂拍摄彩色片《生死恨》。 1949年 7月,出席中华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9月30日,当选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10月1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活动。 1951年 4月,任命梅兰芳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 7月,全家从上海迁回北京,定居护国寺街1号。(现梅兰芳纪念馆) 1952年 12月出席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本年,与苏联著名舞蹈大师乌兰诺娃在北京会面。 1953年 10月,梅兰芳当选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1954年 9月,梅兰芳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1955年 1月,任命梅兰芳为中国京剧院院长。 4月,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为梅兰芳周信芳举办了舞台生活50年纪念活动。 2月--8月拍摄《梅兰芳舞台艺术》戏曲片,12月制作完成。 1956年 5月26日--7月16日,应日本朝日新闻社等团体邀请,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心和帮助下,组建了阵容最强大的访日京剧代表团,梅兰芳任团长。这也是梅兰芳第三次访问日本。先后在东京、九州、大阪、京都、名古屋等地演出。 1957年 6月7日,国际舞蹈协会主席海尔格来到北京授予梅兰芳荣誉奖章。 1959年 5月25日,在北京人民剧场上演创编新戏《穆桂英挂帅》。 1960年 1月21日,《游园惊梦》彩色电影片拍摄完成。 4月15日,北京市人民委员会任命梅兰芳为梅剧团团长。 1961年 5月31日,在中国科学院为科学家们演出《穆桂英挂帅》,这是梅兰芳在舞台生涯中的最后一次演出。 7月9日,任命梅兰芳为中国戏曲学院院长。 8月8日凌晨5时,梅兰芳在北京病逝。 梅兰芳的弟子及梅派传人有:程砚秋、魏莲芳、李世芳、刘元彤、张君秋、言慧珠、杜近芳、丁至云、罗蕙兰、顾正秋、杨荣环、梅葆玖、沈小梅、陈正薇、杨秋玲、张春秋、李玉芙、李炳淑、夏慧华、李经文、杨葆荣、李胜素、董圆圆、魏海敏、张晶、梁维玲、李洁、王艳、郭睿玥、张馨月等。梅葆玖,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之幼子,他致力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了李胜素、董圆圆、张晶等梅派后学。 现在 李玉刚 沿袭梅派,又另有开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