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状疣是瘊子疾病当中的一种,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所引起的,对于丝状疣的病因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清楚。下面由我为你详细介绍丝状疣的相关知识。
丝状疣是发生于皮肤浅表的外形如丝的小赘生物,俗称线瘊。本病西医称之为丝状疣。这种疣体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连接成片,引起毁容等症状,目前国际上治疗丝状疣的 方法 有激光烧灼、液氮冷冻、手术切除等方法。
丝状疣是瘊子病中一个特殊的分形,俗称“线瘊”,它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传染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多发生于皮肤浅表层,外形如丝一般的赘生物,具有传染性,传染性中度。一般多发于30岁以上女性患者。
丝状疣的症状主要为皮损为单个丝状突起,可聚集,可分散,通常是褐色或较浅的褐色,丝状赘生物细长而柔软,可带蒂头,数量可从几个传染到数百个,极度影响美观,治疗不当可留下永久性疤痕。丝状疣症状的好发部位主要好发于头皮、面部、颈部等敏感部位。
丝状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所致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多见于女性。丝状疣是发生于皮肤浅表的外形如丝的小赘生物,俗称线瘊。本病西医称之为丝状疣。
皮损表现为褐色或淡褐色,少数患者也可为正常肤色,或灰白、污黄之颜色,细长、柔软带蒂的赘生物,数目从数个到数百个不等,有传染性且影响美观。好发于眼睑、颈项、颏部和头皮等部位。皮疹为单个细软的丝状突起,呈皮色或淡褐色,似小钉倒立在皮面上。一般无自觉症状。
丝状疣多因风邪搏于肌肤而发。本病因多为单发,且较浅表。
1、推疣法参照寻常疣外治法。
2、民间偏方:结扎法用细丝线或头发结扎疣的根底部,数日后就可自行脱落,也可外用药物忧康治疗。
丝状疣一般喜欢侵袭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因为他们的抵抗力比较差。另外,一些免疫功能缺陷者、或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的患者,也易被感染。丝状疣多为自身接触传染,皮肤损伤处常为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亦可通过一些受污染的器具损伤皮肤而传染,手就是其中一种传播媒介。例如病人用手抓过丝状疣之后再去抓身体其他部位,就可能把病毒带过去,造成其他部位的感染。 因为具有传染性,不管影响美观与否,都建议极早治疗。
一般来说丝状疣的发生与消退与机体的免疫力有一定的关系,免疫功能缺陷者、用免疫抑制剂者及激素者,易被感染,且不易治愈。疣可自然消退,但有一定的复发率。丝状疣的治疗可采用冷冻、激光、手术的方法,但创面较大,易感染。有资料显示,采用结扎法治疗丝状疣、指状疣,效果良好,而且省时安全、操作简单,但也要注意结扎前后的局部消毒,以免感染。如果疣变黑了,很可能是因为疣破裂或其他原因与其他细菌病毒发生了合并感染,建议治疗时同时采取抗菌治疗。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颈部的肌肤是比较细腻的,然而也是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一些习以为常的习惯往往会给颈部皮肤带来伤害。比如洗澡时用力揉搓,造成颈部皮肤的脱屑、干燥和细纹,尤其是肉眼看不到的小破口的出现,往往是小珠串似的丝状疣形成的原因。二、丝状疣的症状及危害
丝状疣的症状主要为皮损为单个丝状突起,可聚集,可分散,通常是褐色或较浅的褐色,丝状赘生物细长而柔软,可带蒂头,数量可从几个传染到数百个,极度影响美观,治疗不当可留下永久性疤痕。丝状疣症状的好发部位主要好发于头皮、面部、颈部等敏感部位。
丝状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所致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多见于女性。丝状疣是发生于皮肤浅表的外形如丝的小赘生物,俗称线瘊。本病西医称之为丝状疣。
看了丝状疣是怎么形成的还看:
1. 脖子上长小肉疙瘩痒是怎么回事
2. 疣是怎么形成的
3. 脖子上长小肉疙瘩痒是怎么回事
4. 医学皮肤科词汇
5. 为什么人会长扁平疣呢
脖子上的疣通常见于两种,一种是丝状疣,是病毒感染引起,也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病毒感染引起,这一类的疣反复搔抓会越来越多,引起周围皮肤的感染。第二类疣就是老年疣,本身也是一种脂溢性角化,像老年斑一样也会增生,形成疣状的表现,但这种脂溢性角化引起的老年疣是由于皮肤老化所引起的皮肤表皮的增生。疣的治疗方法都可以用冷冻或者激光治疗,一般激光束比较细,可以一次性的清除而且不会留瘢痕。
丝状疣的患病原因两方面第一,皮肤免疫力弱,跟个人体质有关,中医也讲是体内湿热太重的原因。另外也跟皮肤有伤口有关,夏天洗澡频繁,如果有搓澡习惯,容易被搓澡巾伤到皮肤,留下小伤口,加速病毒传染。第二,生活环境中有病毒,有可能是公共场合携带的,也有可能是跟周边家人朋友混用物品导致的要彻底避免丝状疣,就必须加强体质,通过锻炼,饮食,服用抗氧化剂进行调理。同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果已经得了丝状疣,赶紧选用方法治疗。由于丝状疣跟寻常疣是一种病毒引起的,治疗方法可参考医学百科,搜狗百科中,寻常疣 词条。里面有详细介绍各种治疗方法。并作出了详细对比,希望对你有帮助。!采用哦!
丝状疣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皮肤疣类疾病,柱状凸起,可长一个,也可能是很多,主要是通过衣物和自接种传染(自己感染了丝状疣后从一个部位传染到另外一个部位叫做自接种)。对于凸出皮肤较多的,可涂抹些克疣霜,疣体会比较快的脱落,小的话需要积极预防
丝状疣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皮肤疣类疾病,柱状凸起,可长一个,也可能是很多,主要是通过衣物和自接种传染(自己感染了丝状疣后从一个部位传染到另外一个部位叫做自接种)。对于凸出皮肤较多的,可涂抹些克疣霜,疣体会比较快的脱落,小的话需要积极预防
丝状疣是由病毒感染引起,通常表现为皮肤上细柱型肉粒突起,可以单个发生,也可以丛集或散在发生,无痛痒等不适症状,该病可以自体传染,多发生在眼睑、脖颈及胸前等处。该病起病隐匿,病程缓慢,可以自愈。治疗有多种方法,大粒的可以结扎根部自行脱落,小粒的夹破后涂布碘酒也可治愈消失,也可以通过冷冻、激光等治疗。一般不留疤痕。
脖子上面出现小肉粒,可能是丝状疣。丝状疣是常见的皮肤良性赘生物,多在眼睑、额头、颈部出现,会有细长的丝状突起,顶端还会角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消退。发现自己颈部的小肉粒是丝状疣引起,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如果没有特殊变化,自然消退,则不需要处理。
我手上以前长了个瘊子,有个医方治好了。就是用熟透的香蕉皮内侧擦抹瘊子,每天4、5次,一个多星期就不见了。试试吧,又不花钱,记得好了,说声谢谢啊!
私处长肉芽、肉刺、菜花状是什么疾病?病发私处,羞于启齿,就导致很多人喜欢私自用药,结果却不容乐观,不仅没有缓解病情,还给自身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私处长肉芽、肉刺、菜花状是典型的尖锐湿疣的症状,该病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该病危害极大,若没有及时发现,及时就医,还会发生病变,引发恶性肿瘤的出现。尖锐湿疣为什么会让人避之不及,原因不仅是它的传染性强,更因为它难治愈复发率极高的特性。结合最近是否有过不洁性行为判断,最好还是去正规医院检查一下,或者做个醋酸白试验。如果确诊的是尖锐湿疣要尽快治疗,可以用金鸦搽剂点涂在疣体上,避免疣体越长越大。
前不久,我同事发现口腔长了一块淡白色的软软的肉,看上去像是菜花状的东西,因为担心害怕,去医院看病了。医生诊断治疗为口腔疣状癌,听说是早期。我和同事一起去的,所以也知道了治疗口腔疣状癌的几种方式,现在说出来给有需要的人分享一下。步骤/方法:外科手术,彻底消灭病灶,广泛深切可能是首选治疗。放射治疗、电灼、冷冻及局部外用细胞毒药物(包括氟尿嘧啶软膏),甚至内服MTX也有较好效果。中药治疗,中西医结合相辅相成,中医治疗可以减轻西医治疗上一些毒副作用,增强疗效,从根本上起作用,控制病情发展。我同事现在就在采用这种方法治疗。
口腔疣状癌也称为口腔菜花状乳头瘤病。表现为淡白色、菜花样损害,可侵犯口腔粘膜大片区域,与口腔粘膜疣状增生难以区别。
跖疣趾疣的病原体是人类乳头状瘤病毒,表面有一层硬角质,一般多发,最好选择使用祛you灵疣体自然脱落,杀灭病毒。
当然是真的可以去掉的指导意见:要进行液态氮冷冻治疗的,让其坏死脱落,一般用祛疣ling也行,建议不要与他人共用一双鞋子,以免传染。祝您健康快乐
其主要是病毒感染所致
跖疣,它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可以通过皮肤的微小破损自身接种传染,从而越来越多。由于足底每天受力,再加上鞋的摩擦,所以跖疣非常容易自身接种传染;并且由于摩擦表面有很厚的角质层,走路疼痛治疗方法一.局部治疗:激光或者冷冻,大部分都采用此业务,属于物理治疗,容易复发。二.手术治疗:用切除的或者腐蚀的方法对跖疣的角质皮层去除,属于物理治疗,容易复发。三.中要治疗:用祛疣ling药膏治疗,彻底、不疼痛、无刺激性、无反复。四.西要治疗:目前还没有专业治疗跖疣的西药药水,一般就涂点抗病毒,杀菌的的皮肤药水,周期长点。五.中西要结合治疗:用抗病毒中要液泡患处,泡完涂上抗病毒药水,每天重复即可。六.食疗法:吃薏米煮稀饭,但要坚持。
看脱发建议去专业的毛发医院。技术都会成熟些,在选择医院的时候,可以考虑几个方面:一、医院是否正规有资质,二、设备是否完善、三、技术是否先进、四、口碑是否良好、五、医生临床经验十分丰富等多方面。
张虹亚,女,1982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系,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4年。现任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中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主要从事皮肤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业务上能够熟练地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现代医学理论与技术,以及与传统医学结合的多种手段诊治皮肤性病科常见病、多发病和急、危、重症,临床上获得了较好疗效;对于一些少见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断亦有明确思路、宝贵经验和不少成功治愈的病例。 1978年2月至1982年12月年毕业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系(本科)获学士学位;1982年12月至今在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工作;1984年11月至1985年2月参加安徽省皮肤病学会举办的皮肤病理学习班;1991年9月至1992年2月参加安徽中医学院举办的英语强化提高班;2000年10月至2000年11月参加南京中科院皮肤病研究所全国美容皮肤病研修班;2001年10月22日至2001年10月23日参加合肥市艾滋病性病临床诊断及治疗培训班;2002年5月11日至2002年5月14日参加安徽省首届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报告会;2002年9月至2003年3月在上海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皮肤性病进修皮肤性病病房及急门诊。 安徽省皮肤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中医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会痤疮分会委员安徽省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会委员 以第一及第二作者在CN刊物上发表论文21篇,主编著作2部,参编著作11部。主持安徽省教委科研课题《消炎去脂片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已圆满结题。1、消炎去脂片治疗寻常痤疮临床与实验研究(第一作者)《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17卷5期(2003)316页;2、荨麻疹的中医分型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第一作者)《临床皮肤科杂志》31卷7期(2002)432;3、从瘀论治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第一作者)《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2卷3期(2003)33页。4、斑贴试验诊断变应性接触性皮炎70例临床研究(第一作者)《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5卷1期(2006)47页5、祛疣糖浆治疗扁平疣90例(第一作者)《新中医》23卷12期(2001)52页 1、《现代中医临床辩病治疗学》第六篇:皮肤科 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 6万字(参编)2、《现代皮肤病性病学》第三篇:第2,6,13章 中国标准出版社:北京,3万字(参编)3、《疑难皮肤病性病诊疗学》中篇第8,9章 北京科技出版社:北京,2万字(参编)4、《外科临床实习指南》皮肤科部分 北京科学出版社;北京,4万字(参编)5、《安徽省医学继续教育丛书》基本篇、提高篇和进展篇皮肤性病部分 安徽科技出版社:合肥,8万字(参编)
毫针疗法,又称"体针疗法",是以毫针为针刺工具,通过在人体十四经络上的腧穴施行一定的操作方法,以通调营卫气血,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而治疗相关疾病的一种方法。毫针疗法,是我国传统针刺医术中最主要、最常用的一种疗法,是刺疗法的主体。针灸是我国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其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针刺的前身是"砭术",砭术的主要工具是砭石,萌芽于一万至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至秦汉时期,针具已由石针、骨针、竹针而逐步发展成为金属针。金属针具发展到现在,经历了铜、铁、银、合金及不锈钢针具等阶段。针具的改革,扩大了针刺治疗范围,提高了治疗效果,促进了针灸术的发展。随着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逐渐发现很多可以治疗某些疾病的特定腧穴,使其由最早的"以痛为腧"逐渐得以定位和定名;在腧穴不断增加的基础上,根据腧穴的主治作用,结合针刺效应和古代的解剖学知识,古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和认识到人体有一个经气运行的完整结构——经络系统。通过不断总结、实践,将腧穴、经络从理论上系统化,形成了经络学说。经络学说及其他中医理论的形成使针灸成为中医一门独立的学科。《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全面而又系统地阐述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腧穴、诊法病机、法疗原则、刺灸方法及其适应证和禁忌证等。其中又以《灵枢》所论述的针灸内容尤为详尽,故有《针经》之称。《黄帝内经》为针灸学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难经》在经络、腧穴及针灸等方面对《内经》作了补充。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论》,成功地把针灸和针药结合治疗外感病纳入了他所创立的辨病辨证论治体系,使针灸临床治疗得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继《黄帝内经》之后,对针灸医学的又一次总结,在针灸学发展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唐代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发明了同身寸取穴法,肯定了阿是穴的作用。据《唐书·百官志》记载,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在国家医疗和教学机构"太医署"中设有针博士、针助教、针师等职,专门从事针灸教学和医疗工作。宋代王惟一编选了《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并铸成针灸铜人模型两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立体针灸模型,开创经穴模型直观教学之先河。明代是针灸学发展昌盛时期,针灸著作较多,而《针灸大成》是这些著作中的一颗明珠,它是杨继洲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汇集经典著作、历代医家精华及本人经验而写成的。该书是继《针灸甲乙经》之后又一次总结性的针灸著作,至今仍然是针灸临床参考书之一。鸦片战争以后到民国的100多年间,由于反动统治者和侵华帝国主义者的歧视和扼杀,针灸日趋衰落,只在民间流传使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促进了针灸医学的复兴和繁荣。针灸教育事业也有了迅速的发展。为了便于开展学术交流,1979年成立了中国针灸学会。在临床方面,针灸对内、外、妇、儿等科100多种病证有较好和很好的疗效,尤其对心脑血管疾病、胆道结石、细菌性痢疾、乳腺增生等疾病的研究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958年针刺麻醉开始用于临床,为麻醉方法增加了新的内容,推动了针灸医学的深入研究。由是,针灸学的研究工作也从对临床的治疗经验的总结发展到开展实验研究,从观察针灸对各器官功能的影响而深入至针麻、针刺镇痛机理的研究,并在经络现象、经络实质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近年来对针刺手法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成绩。针灸在南北朝时期就开始东传朝鲜、日本等国,13世纪以前,通过"丝绸之路"逐渐西行,对阿拉伯医学等曾有一定的影响。近年来在国际上掀起了一股持久不衰的"针灸热"。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官员中岛宏宣布:"针灸医学已成为世界通行的一门新的医学学科。"并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成立了国际针灸培训中心。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于1984年8月在北京成立,1987年11月在中国举行了成立大会。传统的针灸疗法已经走向世界,为人类的卫生保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 myco 2005年04月20日, 星期三 16:50 加入博采目 录�总 论�第1章 针灸处方学概述���第2章 针灸处方取穴原则��第一节 近部取穴��第二节 远部取穴��第三节 随证取穴���第3章 针灸处方配穴方法��第一节 按部配穴法��第二节 按经配穴法��第三节 特定穴常用配穴法��各 论�第4章 内科病证��第一节 中风��第二节 头痛��第三节 眩晕��第四节 面瘫��第五节 面痛��第六节 不寐��第七节 郁证��第八节 癫证��第九节 痫证��第十节 痿证��第十一节 痹证��第十二节 胸痹��第十三节 心悸��第十四节 中暑��第十五节 疟疾��第十六节 感冒��第十七节 肺痨��第十八节 咳嗽��第十九节 哮喘��第二十节 呕吐��第二十一节 胃痛��第二十二节 腹痛��第二十三节 黄疸��第二十四节 泄泻��第二十五节 痢疾��第二十六节 便秘��第二十七节 脱肛��第二十八节 癃闭��第二十九节 水肿��第三十节 遗精��第三十一节 阳痿���第5章 妇儿科病证��第一节 月经不调��第二节 痛经��第三节 经闭��第四节 崩漏��第五节 带下病��第六节 胎位不正��第七节 滞产��第八节 乳少��第九节 阴挺��第十节 遗尿��第十一节 小儿惊风��第十二节 疳积��第十三节 百日咳��第十四节 痄腮���第6章 外科病证��第一节 风疹��第二节 疔疮��第三节 乳痈��第四节 乳癖��第五节 肠痈��第六节 痔疮��第七节 疝气��第八节 扭伤��第九节 落枕��第十节 丹毒��第十一节 蛇丹��第十二节 扁平疣��第十三节 痤疮��第十四节 斑秃��第十五节 带状疱疹��第十六节 瘰疬��第十七节 牛皮癣��第十八节 银屑病���第7章 五官科病证��第一节 目赤肿痛��第二节 针眼��第三节 迎风流泪��第四节 眼睑下垂��第五节 斜视��第六节 青盲��第七节 目翳��第八节 近视��第九节 色盲��第十节 青风内障��第十一节 暴盲��第十二节 耳鸣、耳聋��第十三节 鼻渊��第十四节 鼻鼽��第十五节 鼻衄��第十六节 咽喉肿痛��第十七节 喑哑��第十八节 口疮��第十九节 牙痛���第8章 急证��第一节 晕厥��第二节 休克��第三节 高热��第四节 抽搐��第五节 急痛���第9章 其它��第一节 减肥��第二节 戒烟��第三节 黄褐斑��第四节 抗衰老��附 篇�附一 合募配穴法文献研究��论文1 天枢配上巨虚治疗大肠腑病��论文2 日月配阳陵泉治疗胆腑病��论文3 中脘、足三里相配治疗胃腑病��论文4 委中配中极治疗膀胱腑证���附二 十四经穴位的定位及主治���附三 经穴图内 容 简 介��针灸疗法同其他药物疗法一样,需知其机理,临床辨证应用,并根据变化随证加减。只有科学处方,才能取得最佳疗效。为合理选穴处方,了解配穴意旨,提高基层医生的临床针灸水平和治疗效果,特编写了《临床针方》。�本书由总论、各论和附篇三部分组成。总论包括针灸处方学概念,针灸处方取穴原则,针灸处方配穴方法等。各论则以病为目,重点介绍每一病证的辨证处方,每一处方又介绍其主治、操作、随证加减、方义。为了使读者全面了解处方概况,又选辑了古代处方与现代处方。最后列述现代研究,并分别论述临床研究和机理研究,反映了现代生理、生化、生物、免疫等学科交叉研究的成果。附篇为合募配穴法治疗六腑病的文献研究及十四经穴简介,以开阔针灸医生之眼界,启发治疗思路。�本书主要供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院校学生学习和使用,也可供针灸专业人员参考。
乐桥皮肤专科目前拥有国内著名皮肤病专家8名,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名,同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6名。本院皮肤病诊疗权威顾志杰是原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曾任中华医学会江苏省皮肤病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苏州皮肤病学组长,江苏省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会委员、宋奋光中国知名皮肤病专家,原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曾任中华医学会江苏省皮肤病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苏州皮肤病学组长,苏州市医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美国皮肤科学学会(AAD)会员,亚洲皮肤科学学会(ADA)会员、田汝鸣苏州市知名皮肤病专家,原苏州第四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曾任中华医学会苏州皮肤病学会委员、龚丽娟苏州知名皮肤病专家,原苏州市立医院东区皮肤科主任、李炎夏中国知名皮肤病专家,原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锦州皮肤科分会会员,中国医师学会皮肤科分会会员,辽宁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等牵头组建的专家组长期从事多种易发性、疑难性皮肤病诊疗和研究,形成具有见效快、疗效稳、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等优势,在皮肤病领域享誉国内外。 中国知名皮肤病专家,原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曾任中华医学会江苏省皮肤性病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苏州皮肤性病学组长,江苏省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会委员,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五十余年,对各种皮肤病诊治均有独到的见解,为江苏省培养了大批皮肤病学科人才。擅长诊治各类银屑病、白癜风、自身免疫疾病、真菌性皮肤病和过敏性皮肤病。行医感言:学医者必好学,要学习必先学做人,学做人必先具备爱心、耐心、责任心! 中国知名皮肤病专家,原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曾任中华医学会江苏省皮肤性病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苏州皮肤性病学组长,苏州市医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美国皮肤科学学会(AAD)会员,亚洲皮肤科学学会(ADA)会员等,临床工作五十余年,在专业皮肤科杂志发表几十篇学术论文,为苏州皮肤科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擅长诊治银屑病、硬皮病、红斑狼疮、手、足、体、股癣及季节性皮炎等各种皮肤疑难疾病等。行医感言:好的医生,不单要有好的医疗技术,同时还要有一颗时刻关爱患者的心,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为患者服务! 副主任医师苏州知名皮肤病专家,原苏州市立医院东区皮肤科主任,从事皮肤病病理、真菌研究和疾病的治疗30余年,对白癜风、银屑病、结缔组织病(包括红斑性狼疮、硬结病、皮肌炎)等疑难杂症均有独特的见解。对常见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扁平疣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等,治疗均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行医感言:医疗技术不断在发展,医生也要不断学习提高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疗专业,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临床工作20余年,曾在湖南沅江市中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解放军123医院工作学习。并多次参加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及省皮肤医学会举办的学习班,在国家级期刊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发表在<<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年9月第三期上的《中药汤剂内服结合壬二酸霜外用治疗黄褐斑46例疗效观察》曾得到业内同行广泛关注和临床实践,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验证。擅长诊治:把传统的中医理论、中医理疗和经典验方同西医先进物理治疗、激光治疗技术相结合,对银屑病、白癜风、各类皮炎、湿疹、荨麻疹、痤疮、斑秃、脱发、黄褐斑等顽固性皮肤病有着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行医感言:做医生最大的心愿,就是满足患者的每一个要求! 中国知名中医皮肤病专家,曾任中国皮肤病协会会员、中华中医协会会员,现任中国特效医术研究会委员、中华临床医学会常务理事、秦皇岛中医皮肤病研究所研究员、香港国际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研究员、香港国际传统医学研究会高级会员。从事皮肤病临床医疗、科研工作40余年,发表专业论文55篇,并获得中国特效医药优秀文成果一等奖、《中国中医药优秀学术成果文库》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华夏医学优秀论文金杯奖。同时获得过第四届传统医药国际科技成果金奖和98年度紫荆花医学金奖。擅长把传统的中医理论和经典验方同西医先进物理治疗、激光治疗技术相结合,对银屑病、白癜风、各类皮炎、湿疹、荨麻疹、痤疮、斑秃脱发、黄褐斑等顽固性皮肤病有着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行医感言:祖国传统医学宝贵之处就在于它不单能够避免其它副作用下治疗好顽疾,还在于它本身所蕴含人道理念对患者身心、文化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