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团结出版社编辑部主任

团结出版社编辑部主任

发布时间:

团结出版社编辑部主任

1960年-1964年书法篆刻作品参加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的展览;篆刻作品被天津艺术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收藏。至今,天津,辽宁,福建,河北,四川,山东等省市博物馆都收藏过他的作品。1972年,任沈阳市圆路国画厂厂长。1976年,协助杨仁恺先生组织了辽宁省文革后的第一次书法篆刻展览。1978年,考取四川大学历史系古文字学专业研究生,导师徐中舒。1979年,主持并召集了何应辉,刘正成,刘云泉,刘奇晋,王钧等人举办了成都市文革后第一次书法篆刻展览。 1980年,参加《甲骨文大字典》的编纂。在成都市西城文化馆讲授书法篆刻,培养了一批书法篆刻爱好者。参加“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以后参加了历届全国展和中外交流展,国际展。1981年,任四川大学历史研究所研究人员。创办“艺海”书法学校,培养了一批当今活跃在四川的书法篆刻家。1982年,调辽宁省博物馆研究室工作。任《书法艺术》丛刊,《辽宁书法》编委。主持并召集李仲元,徐治,孙德洲,郭子绪,姚哲成,王贺良,聂成文,董文举办“九畹书法展”,同时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文革后第一部中青年书法家的合集《九畹书法作品集》。1983年,鲁迅美术学院聘请讲授书法篆刻课。在辽宁省碦左紫砂厂进行刀笔书法的创作,接待了日本神奈川县,富山县书道代表团。1984年,由辽宁省书协成立“辽海印社”(现为辽宁印社),担任第一任社长,培养了辽宁省一批中青年篆刻家。1985年,成都文化宫举办“陈复澄书法篆刻展”1986年,组织成立“四川省青年篆刻研究会”,并任会长。1988年,调民革中央宣传部工作,兼任团结出版社编辑部主任。1989年,任民革中央宣传部出版处处长。 1990年,任团结出版社副总编辑。1991年,担任中国书协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评委。1992年,离开老家江阴市四十年后第一次返乡。同时开始到宜兴进行刀笔书画,复澄壶的创作,每年都到宜兴创作从未间断。1993年,在南戴河“中国万博文化城”主持筹办“全国工艺美术。民间艺术展览”,“全国民间收藏展”,参与筹建中国收藏家学会,举办“陈复澄艺术展览”,在天津艺术博物馆主办“陈复澄书法展览”。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工作。河北省博物馆,河北省文化局,河北省文化厅主办“陈复澄书法展”,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拍摄并播出专题片,其后中央电视台许多栏目以及许多省,市电视台陆续拍摄并播出了他的专题片和报道。1994年,黑龙江省美术馆,黑龙江省书协,美协主办“陈复澄书法展”。1995年,在山东省临沂市王羲之艺术中心主办“陈复澄书法刻陶作品展”。为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馆”创作大型刀笔书法《论语》全文,并在《论语碑苑》建立个人展厅。山东省艺术学院聘请为教授,为国画系讲授篆刻课。1996年,中国文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中国美术馆主办“陈复澄书法艺术展”,被聘为国家经贸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1997为重庆市白帝城博物馆创作大型刀笔书法“历代咏三峡诗文”并由博物馆辟赤甲楼为陈复澄艺术馆。1998年,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四川省美术协会,四川省文化厅,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在四川省美术馆举办“陈复澄艺术展”。1999年,辽宁省文化厅,辽宁省文联,辽宁省美术家协会,辽宁省书法家协会,辽宁省文联,沈阳市书法家协会,辽宁省博物馆举办“陈复澄艺术创作展”。2000年,上海鲁迅纪念馆举办“陈复澄艺术创作展”。

刘心武,1942年6月4日出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研究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曾任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理事、全国青联委员,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以短篇小说《班主任》成名,被视为伤痕文学代表作。其作品以关注现实为特征,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得茅盾文学奖。20世纪90年代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进行系列讲座,对红学在民间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个人简历1942年6月4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 1950年后定居北京。中学时期爱好文学。 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 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后任中学教员15年。 1976年后任北京出版社编辑,参与创刊《十月》并任编辑。 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该作被视为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主编杂志,被批煽动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翅膀。 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任中国作协理事、《人民文学》杂志主编等职。是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第五、六、七届全委会委员。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5年发表纪实作品《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再次引起轰动。 1987年赴美国访问并在13所大学讲学。 1986-1987在《收获》杂志开辟《私人照相簿》专栏,开创图文相融的新文本。 1992年后发表大量随笔,结为多种集子。 1993年开始发表《红楼梦》研究论文,陆续出版多部专著,后修订增补为《红楼望月》,出版专著《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等。 1995年后开始尝试建筑评论。出版《我眼中的建筑与环境》、《材质之美》等。 短篇小说代表作还有《我爱每一片绿叶》、《黑墙》、《白牙》等。中篇小说代表作有《如意》、《立体交叉桥》、《小墩子》等。长篇小说有《钟鼓楼》(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四牌楼》、《栖凤楼》、《风过耳》等。后又开创图文相融的新文本,推出图文融合的长篇《树与林同在》。著有《明星和我》系列文章,“民工三部曲”之《护城河边的灰姑娘》《民工老何》《泼妇鸡丁》,“北海三部曲”之《仙人承露盘》《九龙壁》《五龙亭》,歌剧剧本《老舍之死》。 2005年受邀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主讲《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系列节目,原定为36讲,但至23讲时遭致“红学家”干预而停播。2007年起继续主讲《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及《〈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系列节目,至2010年共计播出61讲。 2006年4月12日,刘心武应纽约华美人文学会之邀抵达美国,4月16日于哥伦比亚大学做了两次“红楼揭秘”演讲。编辑本段出版列表粗体为红学著作 1978年《母校留念》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979年《班主任》中国青年出版社 1979年《让我们来讨论爱情》(合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刘心武生活照(20张)1980年《刘心武短篇小说选》北京出版社 1980年《我是你的朋友》北京出版社 1980年《这里有黄金》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2年《如意》北京出版社 1983年《同文学青年对话》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5年《钟鼓楼》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日程紧迫》群众出版社 1986年《都会咏叹调》作家出版社 1986年《木变石戒指》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7年《斜坡文谈》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2年《风过耳》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2年《献给命运的紫罗兰:刘心武谈生存智慧》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3年《四牌楼》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3年《刘心武文集》(8卷)华艺出版社 1993年《一窗灯火》华艺出版社 1993年《富心有术》群众出版社 1994年《秦可卿之死》华艺出版社 1994年《仰望苍天:刘心武随笔》知识出版社 1995年《人生非梦总难醒》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年《仙人承露盘》华艺出版社 1996年《边缘有光》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6年《我是刘心武:刘心武自白》团结出版社 1996年《你哼的什么歌》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6年《刘心武张颐武对话录:“后世纪”的文化瞭望》漓江出版社 1996年《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刘心武》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年《刘心武怪诞小说自选集》漓江出版社 1996年《刘心武杂文自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7年《胡同串子》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8年《栖凤楼》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我眼中的建筑与环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年《树与林同在》山东画报出版社 1999年《红楼三钗之谜》华艺出版社 1999年《过隧道的心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楼前白玉兰》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0年《我爱吃苦瓜》广州出版社 2000年《刘心武侃北京》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年《亲近苍莽》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年《从忧郁中升华》文汇出版社 2002年《春梦随云散》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刘心武自述》大象出版社 2002年《京漂女》(自绘插图)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3年《画梁春尽落香尘:红楼解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3年《眼角眉梢:刘心武散文集》新华出版社 2003年《天梯之声:刘心武精品散文集》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年《在柳树臂弯里》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4年《材质之美:刘心武建筑文化酷评》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4年《站冰:刘心武小说新作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年《心灵体操》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5年《红楼望月》书海出版社 2005年《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东方出版社 2005年《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二部)》东方出版社 2005年《刘心武解读人世情》《刘心武感悟平常心》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6年《红楼拾珠》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6年《刘心武揭秘古本红楼梦》人民出版社 2006年《戴敦邦绘刘心武评金瓶梅人物谱》作家出版社 2006年《藤萝花饼》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6年《我是刘心武:60年生活历程之回忆》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6年《用心去游》上海三联书店 2006年《刘心武自选集》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7年《刘心武:四棵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07年《一切都还来得及》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7年《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三部)》东方出版社 2007年《长吻蜂》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年《善的教育》华龄出版社 2007年《私人照相簿》华龄出版社 2007年《刘心武说:世道人心》《刘心武说:寻美感悟》《刘心武说:草根情怀》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7年《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四部)》东方出版社 2008年《健康携梦人》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8年《上有老下有小》团结出版社 2009年《人在胡同第几槐》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9年《刘心武短篇小说》《刘心武中篇小说》《刘心武散文随笔》自选自评集 现代教育出版社 2009年《八十六颗星星》希望出版社 2010年《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0年《红楼眼神》重庆出版社 2010年《人情似纸》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年《命中相遇:刘心武话里有画》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1年《刘心武续红楼梦》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1年《红楼梦》(周汝昌校前80回、刘心武续后28回)江苏人民出版社编辑本段获奖情况漫画刘心武刘心武的作品多次获奖: 长篇小说《钟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短篇小说《班主任》获1978年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第一名; 短篇小说《我爱每一片绿叶》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儿童文学《看不见的朋友》、《我可不怕十三岁》等都曾获全国性奖项; 长篇小说《四牌楼》获得第二届上海优秀长篇小说大奖。编辑本段作品影响《刘心武说‘世道人心’》1993年出版《刘心武文集》8卷,到2005年初在海内外出版的个人专著以不同版本计已逾130种。若干作品在境外被译为法、日、英、德、俄、意、韩、瑞典、捷克、希伯来等文字发表、出版。 其散文《错过》被选入苏教版八下语文教材,《白桦林的低语》被选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六年级上期语文教材,《百合献给谁》被选入上海小学实验教材。《冬日看海人》被编入初中七年级课本。 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了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编辑本段代表作品《钟鼓楼》刘心武作品(15张)这部小说只写了1982年12月12日这天上午5点到下午5点12个小时里,在北京钟鼓楼一带发生的一系列貌似平凡却很值得玩味的事。四合院里的薛家办喜事,没想到婚宴上竟出现了惊险场面;女大学生单恋着一位年青的翻译,而年青翻译和他的对象却又受到一位农村姑娘的干扰;一位离过两次婚的“浪漫女性”,大胆地追求着一位副部长;当年北京丐帮的后代到婚宴上来大吃大喝,不想后来却被一位不动声色的老头点穴瘫倒;一位热心人却处处惹人厌烦;一位老编辑被一位“文坛新秀”气得发抖……作者笔下出现了一系列鲜明而生动的人物形象。在他的娓娓叙述中,读者还可以了解北京钟鼓楼的沿革、四合院的变迁,饭馆酒肆的兴衰,结婚风俗的变化,集邮武术方面的知识……本书内容丰富,手法新颖,把庄重的历史感和深刻的命运感交融在一起,使读者听到时代的足音,想到民族的使命,标志着作者在创作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班主任》1977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首奖。 小说发表后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强烈反响,出乎《人民文学》编辑部意料。编辑部收到的各界读者来信不下数千封,来自祖国东西南北二十几个省区。当然教育战线的来信最多了,也有不少中学生、青少年写信控诉“四人帮”的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对他们心灵造成的伤害。贵州偏远山区某劳改所一个少年罪犯讲了他与宋宝琦类似的经历,沉痛控诉“四人帮”“杀人不见血”。而今读了《班主任》这一篇,他有幡然悔悟,重新起步之意。要而言之,《班主任》在社会各界引起的反响,用“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句话来形容再恰当不过。这是一种心灵的感应和共振。刘心武的小说触着了读者心灵深处的痛楚或惊醒了他们,这就是作品的力量所在,也是小说最成功之处。《刘心武续红楼梦》刘心武在百家讲坛上(12张)曹雪芹是写完了《红楼梦》的,共108回,可惜80回后迷失。现在大家所看到的120回通行本的后40回,是1791年萃文书屋老板程伟元和文人高鹗联手攒出来的,那时曹雪芹辞世已近30年。程高本用活字摆印后流布甚广,使曹雪芹前80回得以普及,功不可没,但所续后40回背离曹雪芹原意,历来多有读者不满。120回通行本流布后,续作叠出,但绝大多数都从120回后续起,离曹雪芹原笔原意更远。当代有作者从80回后续写,各有特点,但大都是自由发挥。 刘心武研究《红楼梦》已有20余年,他通过原型研究、文本细读,探佚出了曹雪芹写成又迷失的后28回的内容,在探佚的基础上,试图复原出曹雪芹后28回的大致面貌,历时7年完成了这部《刘心武续红楼梦》。刘续试图进入曹雪芹的文本语境,对前80回中所有“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大、小、明、暗伏笔逐一进行了照应,并对古抄本中所有脂砚斋、畸笏叟批语中透露、逗漏的后28回的情节、细节、文本用语、回目等也逐一加以了兑现。 这本书自问世以来,一直造人质疑,凡续撰经典作品者,被人质疑,也属常理。不可否认,刘心武的红楼梦给读者以另外角度去看红楼梦。 刘心武续红楼梦里主要人物命运 贾宝玉 与宝钗结为连理,后因不愿入仕而出家,经甄宝玉提点还俗,历经贾家彻抄、牢狱等大惊大险后,大彻大悟,悬崖撒手,回归天界,恢复神瑛侍者身份。 林黛玉: 绛珠仙草黛玉夙愿已还,泪尽血现,遁水仙去,沉湖而死。 薛宝钗: 与宝玉成婚后,想尽一切办法引导丈夫走仕途经济之路,未成想反而逼走了宝玉,宝钗心力交瘁,染病而亡。 王熙凤: 被贾琏贬为侍妾,且于贾家被抄后沦为阶下囚,在押回金陵老家途中,不堪凌辱,投江自尽。[1] 史湘云: 嫁给如意郎君卫若兰,但好景不长,丈夫不幸于虎兕最后一搏中遇难,临死前将史湘云托于宝玉,成就金麒麟之缘,后湘云与宝玉携手红尘…… 妙玉: 忠顺王追查贾府宝物,妙玉为掩护贾宝玉,和忠顺王同归于尽。编辑本段红学人生红学因缘刘心武是上小学的时候,发现父亲睡觉的那个床的枕头特别高就掀开枕头发现里面就有这个《红楼梦》,还不是线装的,但是印刷年代非常古老,里面还有绣像,刘心武就觉得挺有意思,刘心武的父母他们觉得他小,是不提倡他看,但是真发现刘心武从枕头底下薅出来看吧,他们也没有谴责。刘心武最早看《红楼梦》应该就是在上小学,大概那个时候应该是十二岁。 在青年时期,应该说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后期,那个时候看《红楼梦》就很安全,因为毛主席对《红楼梦》发表了他的一些意见,后来评红是一件非常安全的事情,而且《红楼梦》又重印了,所以这个时候读《红楼梦》。但是刘心武有自己的心得,就是那种人生的那种沧桑感。可是刘心武觉得好像经历了很多事情以后,人与人之间,人情,就开始琢磨这些东西,刘心武觉得那个时候就开始读出味了。 到现在刘心武觉得仍然还保持着一份敬畏之心,不敢说自己把《红楼梦》就读懂读通了。刘心武觉得越这样倒越好,因为如果都觉得自己就完全读懂读通了,就正确了,刘心武现在在这儿讲《红楼梦》就是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的了,那刘心武也就不会再去读了,他就会觉得还读干吗啊?现在刘心武还要读,还仍然充满了新鲜感,觉得可能还会有新的收获。独特观点刘心武先生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具有自传性、家族史特点的作品,其中的许多人物在生活中都有原型。而秦可卿则是解读《红楼梦》的一把总钥匙,破解了秦可卿的生活原型,才能了解曹雪芹真正的创作意图。他认为,秦可卿的真实出身是清朝康熙时期废太子胤礽藏匿在曹府的女儿,也就是一位尊贵的公主级人物。有关她的所有疑团都与她的这个真实身份有着密切的关系。 自从《百家讲坛》播出刘心武讲《红楼梦》的节目后,叫好声一片,骂声也不少。所有的声音中,最令他气愤的一种声音,来自红学家冯其庸和李希凡,“有人说我扰乱了社会文化的方向,感觉在给我扣帽子”。但刘心武说,自己是一个性格特别的人,不会生气,“这些红学专家的批评确实对我研究红学产生了干扰,但同时也是对我的一种激励,我甚至从中获得了一种动力。在这些质疑和尖锐的批评声中,我获益匪浅,还得到了一种启发”。续《红楼梦》后28回刘心武要续写《红楼梦》已经传了多年,之前只见雷声,不见雨点。但是,就在3天前,一则微博拨开了云雾,出版商凤凰联动宣布称,刘心武举七年之功,呕心沥血,重续后28回,已经杀青。这一重磅消息一出,立即在网上引起了震动。支持者断言:“此对于2011年文学出版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质疑者则认为刘氏的劳动,可能出力不讨好,多少给人狗尾续貂的感觉。只能说是为《红楼梦》编织的一个新童话。 续稿杀青 七年之功呕心沥血 著名作家刘心武因多次发表他的大胆探佚说,为原本只有“红学家”才有资格涉足的“红学”研究注入了新的血液,也为草根“红迷”队伍壮大,拉起了大旗。4年前,刘心武就表示高鹗所续写的《红楼梦》后四十回内容和原著精神不符,并称曹雪芹《红楼梦》全本不是120回,而是108回,他打算重新续写后28回。去年3月,他在新书中已经试着列出了他臆想中的后28回目录,并推演出主要情节,但表示还未动笔。 14日晚上6时35分,出版商“凤凰联动”在微博上宣布:“刘心武举七年之功,呕心沥血,根据各类探佚成果和丰富的想象力,重续《红楼梦》后28回,日前已经杀青。港台大陆三地将在4月中旬同日出版。中国各大文学期刊同时间盛大转载。” 同时,凤凰联动总裁张小波也用“确为重大消息”来转帖并助推该条新闻。该公司宣传策划郑雨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刘心武续写的《红楼梦》后28回目前已经完稿,他们正在筹备出版此书,但具体的情况还不方便透露。 四月出书 起印就是100万册 昨天上午,张小波在微博上说,他此次签下了一个大单子,压力很大,起印就100万册。他为自己加油:“我要努力啊!”如此举动,是否看好的是刘心武的市场号召力?但张小波强调,刘心武的续写之举不是别人能够影响的,他绝对没有做“推手”。 张小波说,90年代初,刘心武发表中篇小说《秦可卿之死》时曾说:“这只是一种基本上用现代语体写的小说,与所谓的‘续作’、‘补作’还有重大区别。我以为那是必须摹拟‘曹体’的;我目前还没有那样的能力和勇气。”由此可见,刘心武早就怀有重续红楼梦的心愿。 在重续中,宝玉、黛玉等主要人物都将有新的“归宿”。刘心武认为,《红楼梦》以大悲剧收场:在党派纷争篡权夺位斗争中,贾王史薛及甄家一败涂地,凤姐儿不堪凌辱投江自尽,元春被人诬陷害死,贾母死后黛玉愈发没了靠山,于月圆之夜步入湖中。黛玉死后,宝玉和宝钗完婚,宝钗因内外交困染病而亡,卫若兰临死前又将湘云托付给宝玉。宝玉湘云二人一路行乞,虽不断有下人好心收留,但湘云溘然而逝,宝玉大彻大悟,回归天界恢复神瑛侍者身。 回目标题 先前构思有出入 15日晚,出版商的微博又披露了刘心武续写的前五回目录:“第81回:中山狼吞噬薄命女河东狮吼断无运魂。第82回:睿探春安民止谣诼,达宝玉婚礼赠麒麟。第83回:史太君失语难瞑目,金鸳鸯守志宁玉碎。第84回:倪二哥庙会遇知音,冷三爷村肆警旧雨。第85回:玻璃大围屏酿和番,腊油冻佛手埋奇祸”。对比来看,刘心武最终完稿的回目和几年前的构思有些出入,说明他在写作中,对最初的构想是做了调整的。记者查阅《〈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一书的最后部分,当时的28回回目中,第82回标题是“谣诼四起官中大乱,封园闭户胆战心惊”、第84回是“平安州事发不太平,洒泪亭鹤唳难洒泪”、第85回是“暖画破碎藕榭削发,冷月荡漾绛珠归天”。 此前,刘心武猜测曹雪芹后28回最后5回的目录是:第104回,哭向金陵凤姐命断,疾走江南宝玉神昏。第105回,瓜州渡口妙玉献身,金山寺下悍王殒命。第106回,空茫大地中秋诗否,白首双星能聚几时。第107回,饥怡红寒冬噎酸齑,病枕霞雪夜围破毡。第108回,神瑛顿悟悬崖撒手,石归山下情榜俨然。提出的八十回后回目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自2005年4月2日起,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播出大型系列节目《刘心武揭秘〈红楼梦〉》,邀请刘心武主讲。 该节目先后推出了秦可卿系列、贾元春系列、妙玉系列、林黛玉系列、薛宝钗系列、贾宝玉系列、史湘云系列及“80回后真故事”等,至2010年3月27日止,共计播出61期。此间,亦相继推出四部同名书籍和《〈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一书。 该讲座基本囊括刘心武通过文本细读和原型研究,对《红楼梦》进行探索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心得,是刘心武研究成果的重要汇报。节目内容涉及《红楼梦》概况总说、曹雪芹家世与历史背景、各种探佚线索与分析等,并解读出书中数十位人物命运轨迹,由此提出诸多认知《红楼梦》的新的高级精神内涵。 节目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详细目录: (01)刘心武谈红学(上) (02)刘心武谈红学(下) (一) (03)贾府婚配之谜 (04)秦可卿抱养之谜 (05)秦可卿生存之谜 (06)秦可卿出身之谜 (07)帐殿夜警之谜 (08)曹家浮沉之谜 (09)日月双悬之谜 (10)蒋玉菡之谜 (11)北静王之谜 (12)秦可卿原型大揭秘(上) (13)秦可卿原型大揭秘(下) (二) (14)秦可卿被告发之谜(上) (15)秦可卿被告发之谜(下) (16)贾元春原型之谜 (17)贾元春判词之谜 (18)贾元春死亡之谜 (三) (19)妙玉排序之谜(上) (20)妙玉排序之谜(下) (21)妙玉身世之谜 (22)妙玉情爱之谜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2》(23)妙玉结局大揭秘 (四) (24)林黛玉血缘之谜 (25)林黛玉眉眼之谜 (26)黛钗合一之谜 (27)林黛玉险境之谜 (28)林黛玉结局大揭谜 (五) (29)薛宝钗选秀之谜 (30)薛宝钗指婚之谜 (31)薛宝钗情爱之谜 (32)薛宝钗与贾母关系之谜 (33)薛宝钗情障之谜 (34)薛宝钗结局大揭秘 (六) (35)史湘云出场之谜 (36)史湘云寄养之谜 (37)史湘云定亲之谜 (38)金麒麟之谜 (39)史湘云结局大揭秘 (七) (40)玉石之谜 (41)贾宝玉人格之谜 (42)贾宝玉意淫之谜 (43)贾宝玉多重人格之谜 (44)贾宝玉结局大揭秘 (八) (45)全本《红楼梦》之谜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3》(46)《红楼梦》结构之谜 (47)贾迎春之谜 (48)香菱之谜 (49)贾家获罪之谜 (50)贾惜春之谜 (51)袭人、麝月之谜 (52)贾探春之谜 (53)王熙凤、巧姐之谜 (54)李纨之谜 (55)狱神庙之谜 (56)金陵十二钗副册之谜 (57)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谜 (58)“情榜”之谜 (59)八十回后回目之谜(上) (60)八十回后回目之谜(中) (61)八十回后回目之谜(下)

团结出版社编辑部

我查的资料直接考过来了1《清史稿校注》作者:赵尔巽, 柯劭 等原撰 《清史稿校注》编纂小组编纂 页数:15册(12167页) 出版社:国史馆 出版日期:1986简介:有索引:本书对原《清史稿》不予更动, 仅就具有问题之处, 加以查证校正签注。2《清代传记丛刊索引 字号 諡号 检字》作者:周骏富 出版社:明文书局 出版日期:19753《稿本清代人物史料三编 (外一种)》作者:朱彭寿编纂 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简介:本书是《稿本清代人物史料·第三编·皇清人物考略》,它是一部介绍清代人物的专著,收录的近万人中大多是清代历史上比较有影响的人物。书后附有外一种《古今人生日考》。4《清代翰林名录》作者:(清) 朱汝珍辑 刘建业点校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5《清内府八旗列传档案稿》作者:(清)佚名辑 出版社: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 出版日期:2001简介:本书传主为清顺治、康熙、雍正三朝间文武大员一百零九人,包括德成列传、王国栋列传、二格列传、布廷列传等。6《清代地方人物传记丛刊(全11册)》作者:南京师范大学江庆柏主编 出版社:广陵书社 出版日期:2007简介:本书按地区收录有关清代人物传记资料。凡通代性地区人物传记集,选取其中的清代部分。凡非传记专著包含大量清代地方人物传记资料的专著,辑录其中的传记部分。其收录的人物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叙述详尽,内容丰富,是研究清史、重修《清史》的重要史料,同时也可为目前日益深入的地域文化研究提供丰富的材料。7《地方志人物传记资料丛刊 西北卷》作者:刘一平,徐蜀主编 北京图书馆编 页数:20册 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简介: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资助出版:本书所收人物传记资料由国家图书馆藏明、清两代及民国时期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近600种方志中精选的228种地方志中辑录、整理、汇编而成。8《地方志人物传记资料丛刊·东北卷(全十二册)》作者:北图 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9《地方志人物传记资料丛刊 华北卷》作者:北京图书馆编 页数:66册 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简介:本卷共六十六册。所收人物传记资料系由1949年以前编纂的现属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一千余种方志中精选出389种辑录、整理、汇编而成。基本囊括了华北地区各州府县志。10《吴中名贤传赞》作者:邵忠,李瑾编著 页数:1216 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11《清代粤人传》作者:(清)佚名辑 页数:3册(14,1678页) 出版社: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 出版日期:2001简介:本书分大臣、忠义、儒林、文苑、循例、孝友六类,凡177篇,计传主354人,与民国17年(1928)据清史馆稿辑之《清史列传》相比较,时间早两年。12《清代人物传记史料研究》作者:冯尔康著 页数:485页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简介:本书除前言、索引、后记外,另有十四章一百三十余个小子目,包括:清代列传体传记专著、碑传体传记专著、族谱中的人物传记史料、地方志中的清代人物传记史料、历史档案中的人物传记史料、清代传记史料的工具书等。13《中华历史人物别传集》作者: 读书识字 2008-5-14 19:06 回复此发言--------------------------------------------------------------------------------2 《六十八种清代人物资料书目》(目录)作者:国家图书馆分馆编 页数: 33,632页 出版社:线装书局 出版日期:200314《二十五史外人物总传要籍集成》作者:董治安主编 全三册 页数:2662 出版社:齐鲁书社 出版日期:2000简介:本书对二十五史以外的具有“私史”性质的人物列传进行了分类汇编,特别是人们引用频率较高的历史典籍,以及在载记史实或表述思想方面有特定学术价值的人物列传进行了集成,力图兼顾多学科门类的人物,同时为方便读者查询编制了人名索引。15《清代碑传全集 》全两册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71987年上海古籍将《碑传集》、《续碑传集》、《碑传集补》、《碑传集三编》合出为《清代碑传全集》。16《广清碑传集》作者:钱仲联主编 页数:27,1432页 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17《清代碑传文通检》作者:陈乃乾编纂 页数:410页 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简介:本书收录清代碑传文有关文集共1025种,分别记载碑传主人的姓名、字号、籍贯、生卒年代和碑传文的作者及所载书名、卷数。18《辛亥人物碑传集》作者:卞孝萱,唐文权编 页数:794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119《民国人物碑传集》作者:卞孝萱,唐文权编 页数:951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520《民国人物碑传集》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资料”编辑部主编 页数:954页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21《中国历代墓志选编 9-10》作者:于平编辑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22《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作者:王鹤鸣等主编 上海图书馆编 页数:1425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简介: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项目:本书包括328个姓氏,家庭居地涉及全国十多个省和直辖市,每部家谱均有内容提要,用来说明该族的流源、迁徙路线、始祖、始迁祖及繁衍分支情况等。23《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 闽粤侨乡卷 第24册》作者:张志清,徐蜀主编 北京图书馆编 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简介:全套书共收入闽粤两省著名侨乡的陈、刘、黄、林等二十五姓的四十种线装家谱,涉及地域包括晋江、福州、闽侯、潮州、香山、嘉应等。时间上起清顺治,下迄民国年间。24《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少数民族卷(全三十册)》作者:国家图书馆编 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25《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作者:[(清)弘昼等编] 页数:986页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简介:本书辑录了除清代皇室爱新觉罗氏以外的满洲姓氏,以及归顺爱新觉罗氏的时间、原籍何地、官阶及勋绩情况,共录姓氏1114个,立传者2240人,附载者7178人。26《爱新觉罗宗谱(包括索引2册,星源吉庆1册共31册)》作者:《玉牒》编纂处编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27《中国历代年谱总录 增订本》作者:杨殿珣编 页数:481 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628《中国历代人物年谱考录》作者:谢 巍编撰 页数:826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1992简介:本书共收录历代各种年谱6000多种、谱主4000余人,分为谱主、编者、版本等,对谱主姓氏字号、生平仕履、撰人及订补者姓名作了介绍。29《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精装200册)本丛刊是我国第一部涵盖时间最长、收入历代年谱最多、规模最宏大、线装版本最完备的年谱资料汇编。收入1996年以前北京图书馆所藏中国历代人物的线装年谱,计1212种,谱主1018人。所收年谱的谱主卒年大体以1911年为下限,个别卒于民国及其以后的传统文化人士的年谱也酌情收人。年谱即以年系谱主事迹之书。凡与年谱体例、功用相同之书,虽不称年谱 ,如:年表、年略、述略、编年、年状、年纪、行实录、观生纪、梦痕录、知非录、言旧录 、鸿爪录等,也予收入。年谱的变体,如:诗谱、读书谱等,也收入。作者: 读书识字 2008-5-14 19:06 回复此发言--------------------------------------------------------------------------------3 《六十八种清代人物资料书目》(目录)30《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作者:来新夏著 页数:347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331《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作者:(清)章钰等编 页数:708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198232《清史稿艺文志拾遗》作者:郭霭春编著 页数:131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33《清人别集总目》作者:李灵年,杨忠主编 王欲祥等著 页数:3册(16,127,3012页)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简介: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重点项目 南京师范大学“二一一”工程重点项目:本书著录了清人现存的二万名作者的约四万多种作品,所列版本力求全面,且详注馆藏,并集目录版本学著作,人名辞典和传记索引为一身。34《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作者:柯愈春著 页数:3册(2028,719)页 出版社:北京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简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领导小组资助:本书收清代有诗文别集传世者一万九千七百余家,四万余种;诸集作者上起明末,下迄民初,全书按作者生年排列。35《清人诗集叙录》作者:袁行云著 页数:2796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436《清诗汇》作者:徐世昌辑 页数:1506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637《清诗纪事初编 上、下册》作者:邓之诚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196538《清诗纪事》(全四册)作者:钱仲联主编 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939《三百年来诗坛人物评点小传汇录》作者:舒位原著 页数:476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640《清代名人手札汇编》作者: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特藏部整理 页数:10册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241《艺风堂友朋书札》页数:520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0简介:“艺风堂”是清代著名学者缪荃孙的室名。:版权页题:顾廷龙校阅:本书即清代学者缪荃孙同时代知名学者一百五十七人与之论学的书札42《汪康年师友书札 四》 各家小传说明作者:上海图书馆编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943《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全30册作者:秦国经主编 唐益年 叶秀云副主编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44《清代朱卷集成》作者:顾廷龙主编 出版社:成文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199745《故宫博物院清代文献档案总目》作者:国立故宫搏物院编 价格:赠 发行地:台北 出版社:编者 出版时间:民国71[1982] 页数:618页 开本:2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编辑出版的登录该院所藏清代汉文档案的名称、 类别、 数量以供查阅调档使用的工具书。1982年 6月出版,公开发行。1949年国民党政府将当时北平故宫博物院所藏文物、图书和历史档案的一部分运往台湾,其中有清代档案204箱,约 40万件。这些档案在台中市封存十几年后,于1962年开箱登记,1968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成立后,开始分类制卡,编制了约40万张专题卡片索引,供查阅和管理使用。1968年将卡片目录汇编成书,登录的范围只限于该院所藏的汉文档案,满文、 蒙文和藏文档案未收编在内。《总目》按官书、史馆档、军机档、杂档、奏折 5大类编排,以件、册为编目单位,少数是按包登录,未注明件数。虽然该目录中的大部分档案文献没有标明具体时间,全部目录未标明档案的编号,但对该院所藏清代档案的利用仍具有积极作用46《国立故宫博物院藏清代文献传包传稿人名索引》作者: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文献科编 页数:690页 出版社:国立故宫博物院 出版日期:198647《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作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简介:本书收录了清雍正全部上谕档,按年月编排,原文影印。内容涉及清代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作者: 读书识字 2008-5-14 19:06 回复此发言--------------------------------------------------------------------------------4 《六十八种清代人物资料书目》(目录)48《乾隆朝上谕档》作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页数:18册 出版社:中国档案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49《嘉庆道光两朝上谕档》作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页数:55册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简介:中国古籍整理出版“九五”重点规划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资助出版:全书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珍藏的清代嘉庆道光两朝五十五年的军机处汉文上谕档册。按年月编排,原档影印。内容涉及嘉庆道光两朝的内政、外交、经济、文化、军事、战争、边疆、民族、宗教等各个方面。50咸丰同治两朝上谕档(全二十四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51《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作者:叶志如等总主编 页数:37册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6简介:本书所辑,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珍藏的清代光绪宣统二朝的所有军机处汉文上谕档册,按年月编排,原文影印。内容涉及清代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52《清东华录全编》作者:(清)王先谦撰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简介:本书为清代大型编年体史书,因清国史馆设在东华门内而得名,总记清朝十一帝十二朝之史实。53《历史档案》目录(1994-2006)收录了《历史档案》1981—2006年间所发表的全部档案史料、学术论文及专栏文章的条目。全书约50万字,由历史档案杂志社出版。此目录已经上网,地址如下:《北京档案史料目录索引 1986~1997》作者:《北京档案史料》编辑部编 页数:329页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简介:庆祝北京市档案馆建馆四十周年55《三十三种清代传记综合引得》作者:杜连〓,房兆楹编 燕京大学引得编纂处校订 页数:551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1987其他未收书录:56《清代职官年表》作者:钱实甫编 页数:882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198057《清季职官表 附人物录》作者:魏秀梅编 价格:(2册) 发行地:台北 出版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出版时间:1977 页数:2册58《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增补本 (上下册)》作者:杨廷福 杨同甫编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59《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 全编增订本》作者:陈玉堂著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简介:本书在原正编本、续编本的基础上作了增订,合成全编本,以新的面目推向市场。全书共收列人物14000多人,名号索引约计12万个之多。对研究我国近现代政治史、思想史、文学史、史学史、文化教育史等具有相当的资料价值,同时对收藏界、鉴定界和书画拍卖等提供了可供查考的60《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全三册)》作者:朱保烱等 页数:2871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061《明清江苏文人年表》作者:张慧剑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简介:本书以编年体形式著录明朝洪武元年(1368)至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之间,在江苏省一个地区文人活动的大致情况,包括他们的生卒、著述、绘事、交游等。在收录的4379人中,也包括外省文人有生长于本省,或久居本省,或在本省有较频繁的活动,或与本省著名人物有交往的有62《清代蒙古族人物传记资料索引》作者:云广英总编著 云少军等编著 页数:298页 出版社: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简介:本书的出版得到内蒙古大学出版基金的资助63《辛亥以来人物传记资料索引》作者:王明根主编 复旦大学历史系资料室编 页数:2498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0简介:本索引共收录1911~1949年有传记资料的正、反面人物18000千余人,中文传记资料八万余条。64《清史论文索引》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编 页数:727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198465《文献》—增刊(百期总目及索引)作者:《文献》杂志编辑部 出版社:北图 类别: 出版时间:2004-11-00 页数:28066《续修四库全书 总目录 索引》作者:《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部编 页数:436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简介:本索引依照四角号码检字法编制,首字相同时取次字之四角号码编排,依此类推。书名中包含之卷数、收、首卷、末、末卷、附录等。67《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全八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9-199868《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稿本丛书》 全23册作者:王晓秋主编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稿本丛书编委会编辑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1以下为未收而应收书目:《清代翰林传略》作者:乔晓军著 出版社:陕西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简介:本书是有关清代翰林人物传略的综录,收录人物共约6170人,主要包括清代翰林人物的姓名、字号、籍贯、科甲名次、散馆授职、宦绩和著述等。《地方志人物传记资料丛刊 上编 华东卷》作者:国家图书馆编 八十册 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简介:共收入明清至民国时期编撰的山东、江西、福建、台湾四省300多种方志中的人物传记资料。涉及历史人物4万余。《吴中名贤图传》作者:金海龙主编 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简介:本书用国画和文字相对应的形式,宣传苏州吴中县古今文化名人。《中国历代墓志大观 (1-4册)》作者:诸史家编辑 页数:1360 出版社:大通书局 出版日期:1985《中国历代人物年谱集目》作者:杭州大学图书馆资料组编 页数:206,51页 出版社:杭州大学图书馆资料《辛亥以来人物年里录》作者:邵延淼主编 页数:1205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4简介:本书收各界人物15696人,辞条中著录姓名、籍贯、主要职务、主要经历等。

1960年-1964年书法篆刻作品参加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的展览;篆刻作品被天津艺术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收藏。至今,天津,辽宁,福建,河北,四川,山东等省市博物馆都收藏过他的作品。1972年,任沈阳市圆路国画厂厂长。1976年,协助杨仁恺先生组织了辽宁省文革后的第一次书法篆刻展览。1978年,考取四川大学历史系古文字学专业研究生,导师徐中舒。1979年,主持并召集了何应辉,刘正成,刘云泉,刘奇晋,王钧等人举办了成都市文革后第一次书法篆刻展览。 1980年,参加《甲骨文大字典》的编纂。在成都市西城文化馆讲授书法篆刻,培养了一批书法篆刻爱好者。参加“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以后参加了历届全国展和中外交流展,国际展。1981年,任四川大学历史研究所研究人员。创办“艺海”书法学校,培养了一批当今活跃在四川的书法篆刻家。1982年,调辽宁省博物馆研究室工作。任《书法艺术》丛刊,《辽宁书法》编委。主持并召集李仲元,徐治,孙德洲,郭子绪,姚哲成,王贺良,聂成文,董文举办“九畹书法展”,同时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文革后第一部中青年书法家的合集《九畹书法作品集》。1983年,鲁迅美术学院聘请讲授书法篆刻课。在辽宁省碦左紫砂厂进行刀笔书法的创作,接待了日本神奈川县,富山县书道代表团。1984年,由辽宁省书协成立“辽海印社”(现为辽宁印社),担任第一任社长,培养了辽宁省一批中青年篆刻家。1985年,成都文化宫举办“陈复澄书法篆刻展”1986年,组织成立“四川省青年篆刻研究会”,并任会长。1988年,调民革中央宣传部工作,兼任团结出版社编辑部主任。1989年,任民革中央宣传部出版处处长。 1990年,任团结出版社副总编辑。1991年,担任中国书协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评委。1992年,离开老家江阴市四十年后第一次返乡。同时开始到宜兴进行刀笔书画,复澄壶的创作,每年都到宜兴创作从未间断。1993年,在南戴河“中国万博文化城”主持筹办“全国工艺美术。民间艺术展览”,“全国民间收藏展”,参与筹建中国收藏家学会,举办“陈复澄艺术展览”,在天津艺术博物馆主办“陈复澄书法展览”。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工作。河北省博物馆,河北省文化局,河北省文化厅主办“陈复澄书法展”,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拍摄并播出专题片,其后中央电视台许多栏目以及许多省,市电视台陆续拍摄并播出了他的专题片和报道。1994年,黑龙江省美术馆,黑龙江省书协,美协主办“陈复澄书法展”。1995年,在山东省临沂市王羲之艺术中心主办“陈复澄书法刻陶作品展”。为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馆”创作大型刀笔书法《论语》全文,并在《论语碑苑》建立个人展厅。山东省艺术学院聘请为教授,为国画系讲授篆刻课。1996年,中国文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中国美术馆主办“陈复澄书法艺术展”,被聘为国家经贸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1997为重庆市白帝城博物馆创作大型刀笔书法“历代咏三峡诗文”并由博物馆辟赤甲楼为陈复澄艺术馆。1998年,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四川省美术协会,四川省文化厅,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在四川省美术馆举办“陈复澄艺术展”。1999年,辽宁省文化厅,辽宁省文联,辽宁省美术家协会,辽宁省书法家协会,辽宁省文联,沈阳市书法家协会,辽宁省博物馆举办“陈复澄艺术创作展”。2000年,上海鲁迅纪念馆举办“陈复澄艺术创作展”。

出版社名称 出版社地址 出版社电话 《求是》杂志社印刷厂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 北京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四号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6号136室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高粱斜街44号 北京科文剑桥图书有限公司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208号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6号 北京跨世纪文化事务所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满庭芳园D座 北京劳动就业报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3号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9号理工科技大厦 北京人才市场报 北京市东城区劳动人民文化宫内 北京人教励耘教育书社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东大街东公街60号 北京人教育馨公司 北京市丰台区芳城园三区13号楼 北京人手册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41号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同心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北京师大附中书刊发行部 北京市宣武区安平里1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市天主教天光编辑部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4号天主教堂天光编辑部 北京市燕山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100号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体育大学内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东路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7号 北京威科商律出版顾问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9号国际大厦后楼201B 北京新鸿文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0号 北京亚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二区13号楼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兵器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0号 长城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40号 当代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4号 党建读物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7号 地震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9号 地质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1号 电子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3号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2号 法律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西里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德外大街4号 工商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纪家庙育芳园东里23号 光明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永安路106号 国防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23号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长春桥路6号 海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31号 海洋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航空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小关东里14号 红旗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 华龄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甲10号 华文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力学胡同3号 华夏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香河园北里4号 华语教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里3号楼 机械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2号 教育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46号 金城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十一区37楼一层 金盾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5号 经济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28号 经济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右安门内大街65号北京商业银行506 经理人杂志社北京分部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8号盛世嘉园B座12B01 竞赛画报杂志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8号红都商务会馆B座 军事史林杂志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9号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7号 开明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9号 科技与人才(职海) 北京市新世界北办公楼1001崇外大街38号 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路15号 科学普及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6号 蓝天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4号 劳动人事出版社北京代理发行站 北京市东城区广义街甲2号 劳务信息 北京市骡马市大街魏染胡同49号 旅游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1号 煤炭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5号煤炭信息研究711室 民族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气象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前程周刊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18号招商局大厦14层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洼西里33号清华同方产业楼三层 全国化工工程建设标准编辑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化工大院3号楼 群言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厂胡同北巷1号 人民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大街166号 人民法院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人民交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0号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沙滩后街55号 人民军医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丙23号B座 人民美术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32号 人民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 人民体育出版社 北京市崇文区体育馆路8号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芳群园三区3号楼 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166号 人民音乐编辑部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人民音乐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路2号 人民邮电出版社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街14号 人民邮电出版社《电信科学》编辑部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街14号A座人民邮电出版社《电信科学》编辑部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上海浦东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发行部 北京市丰台区北甲地路2号院玺萌鹏苑6-27-D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先晓胡同10号 石油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二区1号楼 世界知识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干面胡同51号 市场报《人才》周刊 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红庙金台里2号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05号 团结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皇城根南街84号 外文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文化艺术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 西苑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石路15号 现代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 线装书局 北京市朝阳区春秀路太平庄10号 新华出版社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 新华丛书编委会 北京市西城区佟麟阁路95号 新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星球地图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69号 学苑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2号院1号楼 言实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五区4号院6号楼 冶金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嵩祝院北巷39号 语文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南小街51号 原子能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43号 招工招聘快讯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6号月坛公园内西南角 知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中共党史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芙蓉里南街6号院1号楼 中国标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 中国长安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14号 中国城市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21号 中国出版集团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郊定福庄东街一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术语中心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中国档案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丰盛胡同21号 中国地图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白纸坊西街3号 中国电力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6号 中国电影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2号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大街东后巷28号 中国发展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赵登禹路金果胡同8号 中国方正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1号 中国纺织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6号 中国妇女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中国工人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外大街45号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9号 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海关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甲9号中国远东大厦305室 中国华侨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20号院3号楼304室 中国画报出版社人文中国编辑部 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西路33号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普惠南里14号 中国检察出版社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西路5号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北配楼 中国金融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外小红庙南里3号 中国经济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北街3号 中国精神文明大典编委会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路郑常庄323号 中国矿业报《财富珠宝》周刊编辑部 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70号 中国劳动保障报职业导刊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3区号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号 中国林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内大街刘海胡同7号 中国旅游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甲9号 中国盲文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城内街39号 中国美术分类全集总编委会 北京市东城区前海西街18号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玉林里7号 中国农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18号楼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甲2号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企业家大辞典编辑部 北京市东城区东旺胡同41号 中国青年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94号万信商务大厦502室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6号 中国人口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南街80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兴发大厦807室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8号 中国人事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育慧里5号 中国三峡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3号院12号楼 中国商务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东后巷28号 中国商业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报国寺1号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二条21号 中国社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甲33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中国摄影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红星胡同61号 中国石化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8号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24号 中国书店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115号 中国书籍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楼 中国蔬菜实用新技术大全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6号 中国税务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槐柏树后街21号 中国税务杂志社 北京市宣武区枣林前街68号中国税务杂志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右安门西街8号 中国统计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75号 中国文联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中国文史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3号 中国物价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院3号楼 中国物资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 中国戏剧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大钟寺南村甲81号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单三条9号 中国新闻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南里17号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兴路7号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新中街11号 中华诗词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兵马司17号 中华书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楼 中信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号塔园外交办公大楼一单元四层 中信联合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塔园外交办公大楼一单元701号 中央编译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斜街36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160号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 中央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北大街前毛家湾1号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鲍家街43号中央音乐学院西小院 中医古籍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新仓18号 紫禁城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作家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出版社主任编辑

社长权力比总编大。

1、总编就是总的编辑,主要负责编辑这边块的,是一部专门的属领导,只不过出版社的编辑这块是其主营业务,所以总编权力够大;而社长则是出版社的总负责人,包括财务、人事、对外联络等等的行政工作。

2、简单地说,社长主外,主编主内。社长对付外事,主编只考虑杂志内容。

a、社长的职责是全面领导杂志社工作,主持召开常委会,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制定业务工作的长远规划和杂志社年度工作计划。

b、主编的职责是全面领导编委会工作,主持召开编委会会议。对办刊宗旨、办刊方针、栏目设置及有争议的稿件做出处理,并且按时终审每期刊物的初样。

扩展资料:

社长和总编是最大的,尤其是挂靠一些国家单位、协会这样的出版社,在这样的出版社里,一般社长和总编的职务都是国家单位和协会里面相关的领导兼职的,并不负责实际的媒体内容运作。而主编也有是挂名的,如果是执行主编,那将负责整体的栏目内容的策划和运作。

其实,各个媒体的叫法可能不尽相同,有的媒体下面不仅仅是一本杂志的,比如多本,编辑部主任就负责旗下统筹的。要看具体出版社杂志社的情况。

曲炜(本名,女),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总编室主任,主任编辑、教授。曲炜有译著、专著多部;在全国性报刊杂志上发表文论和译文近百篇。曲炜还是季羡林《牛棚杂忆》和李宗吾《厚黑学》等畅销书以及多部图书的责任编辑,她担任多部著作的责任编辑,编辑的书籍受到读者的广泛喜爱,多次获得中共中央党校的奖励。2013年,曲炜由于对新闻出版行业的贡献,获全国新闻出版行业第三批领军人才荣誉。

出版社编辑主要的工作内容大致有:1、选题策划即由编辑提出出版创意。择其要点简单说,这里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出版社的实际情况、出版方向、专长、发行渠道等;图书市场的“风向”,什么“风”已经刮过去了,现在正在刮什么“风”,接下来可能会刮什么“风”等,说白了,就是掌握同类书情况及目标读者群的情况;选题的可操作性,包括组稿的难度、出版时间限制、编辑加工的难度、发行渠道兼容度、宣传营销难易度等。然后是做选题策划报告,这里要包括为什么要做这样一本书、市场同类书情况、作者情况、市场预期、书稿特色、装帧形式、营销策略,有的也包括书稿内容提要、提纲及样章等。只有选题真正成熟、具有可行性及良好的市场前景,才有可能通过出版社的选题讨论会,进入下一步操作。2、组稿这是从空想走向实践的第一步。组稿的方式有很多,传统的出版基本完全靠编辑的人脉,所以要求编辑社会交往能力强,必须手勤、嘴勤、腿勤,即经常出差参加各种学会、论坛、笔会等,以结识更多的作者;多给作者打电话、写信,以加强与作者的联系,同时扩大自己的作者队伍及关系网。所以,传统的组稿方式往往是编辑做好选题策划报告,然后从自己已经掌握的作者资源中寻找合适作者,或者根据书稿需要去结识新作者约稿。因此,传统的出版多是“约稿”性质的。而现在,编辑工作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因为有了网络,编辑与作者的联系更方便了,大量书稿也出现在网络平台上,很多编辑完全成了寻找者,只要泡在网上或者跟网站直接挂钩,就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及书稿。3、审稿一部书稿拿到手里以后,首先通读,判断稿件是否符合选题设计思路或者稿件是否具有出版价值。如PASS,进入一审,即责任编辑按照出版规范进行审稿,这里包括政治、思想方面、出版规范方面(编排体例等)、语言文字方面(逻辑、文字、标点等)。如原稿水平较高,编辑则省力一点,如原稿水平较差,那就看编辑怎么做了,负责任的编辑会具体指出书稿中的所有问题,然后回给作者修改,有时候,作者反复修改不好的地方,在经过作者同意后,编辑也会亲自捉刀。所以说,编辑经常自诩为“为他人做嫁的工作”。正规出版社是“三审三校制”,责任编辑一审完办理发稿手续,然后将书稿、审读意见等提交二审(编辑室主任或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编辑),二审后将书稿及两个审次审读意见提交三审(总编、副总编或具有正高职称以上编辑)。三审通过以后,将书稿交排版公司排版,然后进入校对流程,一校通常是校对排版公司出来的校样与原稿的差异(因为传统印刷都是用铅字排版,很容易出错),然后校样返回给责任编辑,编辑认定校对提出的问题后,退还给排版公司改错、出二校样,然后给校对,进行二校,还是进行“比校”,然后再给编辑认定、退给排版公司改错出三校样,最后一校通常由有经验的校对进行读校。然后退还给责任编辑,经认定后,退给排版公司改错,出付印清样、软片,编辑开付印手续,到出版部门准备付印。4、装帧编辑是一本书的全程操盘手,一般在一审后,就会联系美术编辑做封面,美术编辑会根据责任编辑提的要求和相关资料进行设计,设计完后由编辑认定,编辑满意了,美术编辑进行拼版,然后出软片。版式设计,传统出版里,版式设计一般由出版科人员完成,也是需要由责任编辑提出要求并最后验收。不过现在,一般版式设计也会交给美术编辑甚至责任编辑自己做。5、付印封面、内文软片齐了以后,一起交给出版科,包括用纸、工艺等,在流程中应该都已经确定,由出版科给印刷厂开付印单。出书以后,责任编辑还要核对样书、给作者开稿费、寄样书等。6、营销这个规模可大可小,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小的营销,可能只需要在出书以后,在媒体或网络发发书评、给发行部门、图书出版年鉴等提供一些文字资料等。大的营销,有时候从书稿还没进入流程就开始运作,比如前期造势、制造新闻事件等,到出书以后的作者签售、发行推广会等等,这里手段就太多了。

经济日报出版社编辑部主任

李卫东,曾是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1995年首届“语文报杯”全国青年教师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现任经济日报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民间宗教、神话及史前文明,其《人有两套生命系统》、《人类曾经被毁灭》等著作曾在读者中产生了深远影响。《生命终极之门》是他探索生命、历史、宇宙玄奥关系的又一部恢弘力作。代表作品有《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人类曾经被毁灭》、《生命终结之门揭秘黄帝内经》。麻烦采纳,谢谢!

地球外面有大气层,所以在地球上看宇宙和月球上看不一样。我们看到的天空是大气层。至于地球是上帝创造的,这个是神话,这种神话很多,中国也有啊,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有没有上帝就不知道了,信则有,不信则无吧。

第一 地球有层大气层 这个 月球是没有的 2 上帝和女娲 之类的 是 信者有不信者无 宇宙时炸出来的

天外有天,人们说的上帝是不存在的,但相信有操控者。现在我们的地球,太阳,月亮所有一切都是操控者搞的。就像我们人类搞的一个网络游戏世界,里面有什么,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输入的数据。地球只是操控者的一个游戏。

军医出版社编辑主任

人民军医出版社成立于1950年,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中央级医学专业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累计出版990多期、2200多万册《人民军医》杂志和《解放军医学杂志》,7000余种、7200多万册门类齐全、内容新颖、实用性强的医学图书和1000多种、300多万盘电子音像制品等大量军事医学图书及电子音像制品。

押题准。主管护师丁震为很多学生都押中了题目,是原题60%,试题与真题高度吻合。丁震,资深医学考试图书编辑和护理考试培训专家,原人民军医出版社考试中心主任。

1980年-1994年,重庆医科大学医学系获学士以及博士学位。1992年-1993年: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社R&D中心研修。1985年-2001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科,历任医师、教授,科副主任、主任。2002年起,任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教授、副所长。2010年,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出版物(书藉):1. 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学(肝大、腹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年2. 感染性腹泻(抗生素治疗) 解放军军医出版社 2002年3. 现代感染病学(流脑、奈瑟菌感染)科学出版社 2002年4. 化疗新进展(真菌药)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35. 感染病学(4章)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6. 实用临床抗生素学(2003年, 主编) 重庆出版社7. 现代内科学进展 2005年(抗菌药物PK/PD)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8. 临床药学(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教材) 2007年 副主编 中华医学音像出版社9. Mohnarin 2006-2007监测报告,主编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0. 毒理学百科(抗菌药物,抗寄生虫药物) 2008年11. 热病 翻译2003-2008年12. 马丁代尔药典 翻译 2008年13.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星火计划培训教材 参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4. 2006-2007Mohnarin年细菌耐药监测报告 主编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年15. 临床微生物培训教材(卫生部萌芽计划教材),2009年 (内部材料)16. 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年,统稿人17. Infectious Microecology, 参编 2010年 Springer Publishing18. 感染性腹泻(2ed ed) 参编 解放军军医出版社 2010年19. 临床微生物与感染 医药卫生科技出版社,2010年 主编20. 传染病学(高级职称晋升考试用书),参编, 201021. 感染与化疗,副主编,201122.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主编,2011社会兼职:1. 中国药理学会抗感染化疗分会 委员2. 中国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 委员3. 中国医院学会药事专业委员会 委员4. 中华预防医学会院感分会 常委 感染治疗组组长5. 中华预防医学会 微生态分会 委员6. 中国医师协会感染医师分会 常委7. 浙江省医师协会感染医师分会 常委8. 浙江省预防医学会 微生态分会 委员9. 西太平洋抗感染化疗委员会 理事10. 全球华人感染与微生物学会 理事11. 国际合理用药联合会(INRUD)中国工作组 成员12. 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 委员13. 卫生部院内感染控制专家委员会 委员14. 中国抗生素杂志 编委15.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编委16. 中国临床药理与治疗学杂志 编委17. 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 编委18. 药物治疗学杂志 编委19. 医药导报 编委20.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编委21. 中国执业药师 编委22.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副主编23. 中华传染病杂志 特约审稿人24. 中华内科杂志 特约审稿人25. 中华呼吸与结核病杂志 特约审稿人26. 中国新药杂志 特约审稿人27.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特约审稿人28. 中华医学杂志 特约审稿人29.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编委30. 中国医学前沿 编委31. Yonsei Medical Journal , reviewer32.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 Therapy, reviewer33. BMC infectious diseases, reviewer34. Europe FP7 Scientific Reviewer35. 杨森科学基金委员会 委员3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评审专家37.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新药审评专家

  • 索引序列
  • 团结出版社编辑部主任
  • 团结出版社编辑部
  • 出版社主任编辑
  • 经济日报出版社编辑部主任
  • 军医出版社编辑主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