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毕节学院学报地址

毕节学院学报地址

发布时间:

毕节学院学报地址

贵州省级报刊有: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贵州民族报,法制生活报等。

省级的报纸和报刊一般指的是省级别的单位以及相关省级别的行业或者相关的省级部门主管发行的报纸

贵州省级报刊登报公示可以在手机上办理了,办理流程以‘登天下’为例,流程如下:

登天下是一个线上办理报纸公告声明公示的登报平台,可以直接在线上办理登报业务。

登报声明的费用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和登报声明的字数有一定关系,刊登的遗失声明字数越多费用越高。

二、和选择刊登的报纸有关系,每个地区都有比较便宜的登报报刊

报纸在我们的平时的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媒体,有着广泛的传播和覆盖区域大,读者稳定的特性,报纸公告声明登报是指通过传统的报纸作为载体,在报纸的上刊登需要向公众进行公示或者告知的一直方法。

好发。毕节学院是指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该学校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该校的学报很好发,只要有充足的依据和材料并有专业的老师指导,是很容易写出一篇好的学报并发表的,该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全,深受群众喜爱。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毕节学院学报 初中生辅导 大众科学 当代贵州 党的生活(贵州) 党建交流 地球与环境 电影评介 耕作与栽培 贵阳年鉴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贵阳医学院学报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贵州财政会计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贵州党风廉政 贵州档案 贵州地质 贵州电力技术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贵州化工 贵州画报 贵州环保科技 贵州教育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贵州科学 贵州林业科技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贵州民族研究 贵州年鉴 贵州农业科学 贵州气象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贵州社会科学 贵州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贵州水力发电 贵州文史丛刊 贵州畜牧兽医 贵州医药 护士进修杂志 花溪 机械与电子 矿物学报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南风 酿酒科技 农村经济与技术 农技服务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青年时代 人事世界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山花 商品评介 少年人生 少年与法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文史天地 现代机械 校园歌声 音乐时空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中国地球化学学报(英文版) 种子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遵义医学院学报

贵州有游记投稿的刊物吗?

新乡医学院学报地址

什么是北图啊?

河南正式期刊入选国内各类核心期刊情况一、 社科期刊部分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主管单位 统一刊号 地 址 邮编 电 话 社科核心 中文核心 CSSCI社会期刊(中文核心2011年版9种)1 中州学刊 省社科院 省社科院 CN41-1006/C 郑州市文化路50号中州学刊杂志社 450002 00、04、08 04、08、11 08C2 史学月刊 河南大学、省历史学会 河南大学 CN41-1016/K 开封市明伦街85号河南大学东一斋 475001 00、04、08 04、08、11 08C3 华夏考古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CN41-1014/K 郑州市陇海路北三街9号 450000 00、04、08 04、08、11 08C4 河南社会科学 省社科联 省社科联 CN41-1213/C 郑州市丰产路23号 450002 00、08 04、08、11 08E5 档案管理 省档案局 省档案局 CN41-1216/G2 郑州市金水路17号(省委北院) 450003 0371-6590230104、08、116 领导科学 省社科联 省社科联 CN41-1024/C 郑州市丰产路23号 450002 0371-6393420904、08、117 金融理论与实践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省金融学会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 CN41-1078/F 郑州市丰产路55号 450002 0371-6579919804、08、118 中原文物 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 CN41-1012/K 郑州市农业路8号河南博物院 450002 00、08 04、08、119 学习论坛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CN41-1023 郑州市文化路44号 450002 0371-635655101110 新闻爱好者 河南日报社 河南日报社 CN41-1025/G2 郑州市农业路28号 450003 0371-6579613404、0811 企业活力 省社科院 省社科院 CN41-1020/F 郑州市文化路44号附1号 450002 0371-6356551004大学学报(中文核心2011年版7种)1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河南师大 河南师大 CN41-1011/C 新乡市建设东路46号 453007 00、08 04、08、11 08C2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 CN41-1027/C 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科学大道100号 450001 00、04 04、08、11 08C3 经济经纬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河南省教育厅 CN41-1421/F 郑州市文化路80号 450002 00 04、08、11 08C4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解放军总参某部政治部 CN 41-1164/H 河南洛阳036信箱60号 471003 00 04、08、11 08C5 河南大学学报(哲社版) 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 CN41-1028/C 开封市明伦街85号河南大学校内6号楼 475001 00、04、08 04、08、11 08E6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 CN41-1289/F 郑州市郑花路29号 450011 04 08、11 08E7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改名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河南省教育厅 41-1291/D 郑州市文化路80号 450002 0371-6385144811 10E8 信阳师院学报(哲社版) 信阳师院 信阳师院 CN41-1030/C 信阳市长安路237号信阳师范学院 464000 009 商丘师院学报 商丘师范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 CN41-1303/Z 商丘市平原路55号商丘师院 476000 00二、 自然科学期刊部分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统一刊号 地 址 邮编 电 话 科技核心 中文核心 CSCD社会期刊(中文核心2011年版19种)1 电波科学学报 中国电子学会 CN41-1185/TN 新乡市荣校路34号信息产业部第22所138信箱 453003 08 04、08、11 08C2 机械强度 郑州机械研究所、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CN41-1134/TH 郑州市嵩山南路81号 450052 08 04、08、11 08C3 棉花学报 中国农学会 CN41-1163/S 安阳市开发区黄河大道西段 455000 08 04、08、11 08C4 眼科研究 省眼科研究所 CN41-1095/R 郑州市纬五路7号 450003 08 04、08、11 08E5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CN41-1308/S 郑州市航海东路南郑州果树研究所 450009 08 04、08、11 08E6 机械传动 郑州机械研究所、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齿轮专业协会 CN41-1129/TH 郑州市嵩山南路81号 450052 08 04、08、11 08E7 灌溉排水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中国水利学会 CN41-1337/S 新乡市建设路173号 453003 08 04、08、11 08E8 烟草科技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CN41-1137/TS 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枫杨街2号 450001 08 04、08、119 矿山机械 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 CN41-1138/TD 洛阳市涧西区重庆路 471039 08 04、08、1110 轴承 洛阳轴承研究所 CN41-1148/TH 洛阳市吉林路 471039 08 04、08、1111 电光与控制 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CN41-1227/TN 洛阳市凯旋西路25号 471009 08 04、08、1112 河南农业科学 省农业科学院 CN41-1092/S 郑州市农业路1号 450002 08 04、08、1113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许昌继电器研究所 CN41-1401/TM 许昌市许继大道1706号 461000 08 04、08、1114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 CN 41-1385/P 郑州市陇海中路66号 450052 0371-6353506804、08、1115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CN41-1128/TV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450003 0371-6602240904、08、1116 地域研究与开发 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CN41-1085/P 郑州市陇海中路64号 450052 人文核心 04、08、11 CSSCI17 眼科新进展 新乡医学院 CN41-1105/R 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新乡医学院 453003 08 08、1118 耐火材料 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所 CN41-1136/TF 洛阳市涧西区西苑路43号 471039 08 08、1119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省水利厅 CN41-1387/TV 郑州市纬五路11号省水利厅 450003 08 11 08E20 金刚石与模料模具工程 郑州模料模具磨削研究所 CN41-1243/TG 郑州市华山路121号 450013 08 04、0821 中国棉花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 CN41-1140/S 安阳市开发区黄河大道西段 455000 08 04、0822 中国水土保持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CN41-1144/TV 郑州市金水路11号 450003 08 04、0823 断块油气田 中原石油勘探局 CN41-1219/TE 濮阳市中原路157号 457001 0393-48248570824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郑州大学 CN41-1181/R 郑州大学一附院内 450052 08 0425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洛阳拖拉机研究所有限公司 CN41-1222/TH 洛阳市涧西区西苑路39号 471039 0379-626901080426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新乡医学院 CN41-1106/R 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新乡医学院 453003 0373-38314560427 数学季刊(英文) 河南大学 CN41-1102/OI 开封市明伦街85号河南大学 475001 0371-388169604 08E28 炼油技术与工程 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化工程公司 CN41-1139/TE 洛阳市七里河063信箱洛阳石化工程公司 471003 08 0429 矿产保护与利用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CN41-1122/TD 郑州市陇海西路328号 450006 0830 中国瓜菜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CN41-1374/S 郑州市航海东路南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 450009 0831 化学研究 河南大学 CN41-1083/O6 开封市明伦街85号河大校内 475001 0832 材料开发与应用 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 CN41-1149/TB 洛阳市涧西区西苑路21号 471039 0833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华预防医学会 CN41-1192/R 郑州市经一路12号 450003 08大学学报(中文核心2011年版10种)1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版) 河南大学 CN41-1100/N 开封市明伦街 475001 08 04、08、11 08E2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 河南师范大学 CN41-1109/N 新乡市建设路 453007 08 04、08、11 08E3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大 CN41-1112/S 郑州市文化路 450002 08 04、08、11 08E4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郑州大学 CN41-1340/R 郑州市科学大道 450001 08 04、08、115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版) 河南工业大学 CN41-1378/N 郑州市嵩山路 450052 08 04、08、116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郑州大学 CN41-1339/T 郑州市科学大道 450001 08 08、11 08E7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郑州大学 CN41-1338/N 郑州市科学大道 450001 08 08、118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版) 河南科技大学 CN41-1362/N 洛阳市涧西区西 471003 08 08、119 信阳师院学报(自然版) 信阳师范师院 CN41-1107/N 信阳市长安路 464000 08 04、1110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版) 河南理工大学 CN 41-1384/N 焦作市世纪大道2001号 454003 09 1111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版) 郑州轻工业学院 CN41-1172/TS 郑州市东风路 450002 0812 新乡医学院学报 新乡医学院 CN41-1186/R 新乡市金穗大道 453003 08河南省期刊入选中文核心期刊数量统计类别 2004年版 2008年版 2011年版 备注社科期刊 10 9 9 2011年版新增1种,出局1种高校社科学报 5 6 7 2011年版新增1种科技期刊 24 22 19 2011年版新增1种,出局4种高校自科学报 6 8 10 2011年版新增2种总计 45 45 45 总数在全国排名第13位说明: 中文核心期刊分七编: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军事;第二编 经济;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第四编 自然科学;第五编 医药、卫生;第六编 农业科学;第七编 工业技术。从2011年起由4年1版改为3年1版,河南期刊入选2008年版44种、2011年版44种,表中刊名黑体的为2011年(第六版)中文核心期刊,有5种期刊退出(蓝色)、5种期刊新进入(红色),与2008年数量相同。其他核心期刊中的人文核心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编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总览》2008年版;CSSCI为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核心库来源刊;科技核心为科技部主编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也称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每两年遴选一次;CSCD为中国科学院开发研制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核心库来源刊,每两年遴选一次。

提问的意图何在?

《新乡医学院学报》是新乡医学院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该刊为双月刊,单月10日出版,大16开,每期132页。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地址

地址:重庆沙坪坝区烈士墓壮志路33号 四川外国语大学(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简称川外,始建于1950年,位于中国中央直辖市重庆。四川外国语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创建的4所外语院校之一,中国八大传统外语高等学府之一,拥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四川外国语大学现在发展成一所外国语语种齐全、办学层次多样、培养高端国际型外语人才的多科性、国际化、高水平外国语大学;是西南地区外语和涉外人才培养以及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问题研究的重要基地。在2013年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评估中,四川外国语大学位列全国第三位。四川外国语大学是世界法语大学协会(AUF)中国会员中唯一的正式会员单位;是外交部、教育部和国家安全部录取公务员的全国八个考点之一;同时也是重庆市大学联盟六大创始学校之一。

中文开本:16K曾用ISSN :1003-3831曾用CN :50-1026/H邮发代号:78-95语种:中文创刊年/曾用名:1980/ 大16开

重庆沙坪坝区烈士墓壮志路33号708 865 265 等车可以

你说的是重庆的四川外语学院吧~?四川外语学院(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简称“川外”(SISU),始建于1950年4月,是在周恩来、邓小平、刘伯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创立的,历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俄文训练团、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俄文大队、西南人民革命大学俄文系、西南俄文专科学校和四川外语学院等五个发展时期。郭沫若亲笔题写“四川外语学院”校名。学校位于中国第四个直辖市——重庆,坐落在嘉陵江畔、歌乐山麓,占地1000余亩,环境幽雅,景色秀丽,是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的园林式单位。学校经过近60年的发展,已从最初专业单一的俄语专科学校发展成为拥有俄语、英语、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朝鲜语、意大利语、印地语和翻译、法学、新闻学、广播电视、广告学、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播音与主持艺术、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等语种和专业,包括研究生教育、本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及强化培训等多形式、多层次办学的外国语大学。学校现有19个系部(二级学院),2个独立学院,22个本科专业,17个硕士点,有“托福”、“雅思”、“德福”、“GRE”、“HSK”、“日本语能力等级考试”、“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NAETI)”等国家级考试点,是重庆市干部外语培训基地。 学校充分发挥外语教育优势,以文学学科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建校以来,为国家已培养8万余名高级涉外人才,许多校友业已成为各行各业及所在单位的精英或骨干。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文理兼收,现有在校学生9000余人。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研究生就业率为100%,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学校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的师资队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超过教师总数的65%,多数教师曾在国外讲学、进修或研习。学校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市322人才工程二层次人才,省级教学名师,重庆市师德先进个人,重庆市优秀教师,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一批专家学者和先进模范。学校常年聘请外籍教师和专家执教。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建设课程与重庆市首批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日本、西班牙、意大利、韩国、古巴、埃及等国家的40余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与国内兄弟院校在师资培训和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方面具有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学校有外国语文研究中心和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两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外语学院学报》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重庆市一级期刊,是外语界科研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之一。学校科研成果丰硕,出版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专著、词典、译著和教材;部分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高等教育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CSSCI、SSCI、A&HCI等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收录。学校图书馆藏有外国语言文学原版图书、语言类工具书等各类图书10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近3000种。学校拥有西南地区最完善的外语教学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先进的教学设施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校秉承“团结、勤奋、严谨、求实”的校训,坚持“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治校方略,扎根重庆、立足西南、服务全国、走向世界,努力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地址

[1]张珍. 中国传统民间剪纸与艺术设计[D]. 淮北师范大学: 淮北师范大学,2010. [2]武宇林. 回族民间剪纸及其艺术风格——以阿依舍·井春霞的剪纸为例[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3]何红一. 南方民族民间剪纸对中国剪纸的特殊贡献[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 [4]段春华. 中国民间剪纸与马蒂斯剪纸的比较[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5]戴嘉艳. 走过岁月,历久弥新——谈蔚县剪纸与时代发展的全新适应[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6). [6]余晓红. 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访湖南望城第一家华夏剪纸博物馆[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7]郭秀. 民间剪纸造型手法研究[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8). [8]万炜. 黄河三角洲民间剪纸艺术简论[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 [9]赵娅迪. 山东民间剪纸的地域性文化特征[J]. 美术大观,2010,(5). [10]王媛媛. 中国民间剪纸中的牛文化[J].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0,(2). [11]白航. 柳林民间剪纸初探[J].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12]杨雨佳. 创作主体的没落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影响[J]. 艺术百家,2010,(4). [13]朱晓红. 近现代以来中国民间剪纸研究发展变化思考[J]. 装饰,2010,(11). [14]马安君. 甘肃民间剪纸艺术及其旅游开发[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9,(1). [15]刘国武,刘贲. 医巫闾山满族民间剪纸文化观研究[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16]吕焰. 论格式塔与民间剪纸的造型思维[J].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17]黄千,王晓华. 略论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的视觉美感[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6). [18]黄千,李英睿. 略论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的视觉美感[J]. 美术大观,2009,(8). [19]梅玉洁. 从齐鲁文化角度看山东民间剪纸[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20]李晓丹. 东西方造型基础的追溯——浅谈中国民间剪纸与平面构成之异同[J]. 美术大观,2009,(11). [21]董喆. 美在人间 贵在纯真——漫话民间剪纸艺术[J]. 美术大观,2009,(11). [22]汪辉,肖琼娜. 民间剪纸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 装饰,2006,(2). [23]顾浩,周军. 扬州民间剪纸在当下社会的命运[J]. 装饰,2006,(7). [24]关健. 谈民间剪纸的收藏[J]. 装饰,2006,(9). [25]康小花,赵军. 浅析民间剪纸的时空表达模式[J]. 美术大观,2006,(10). [26]季玉民,殷晓克. 浅谈中国民间剪纸艺术[J]. 美术大观,2006,(10). [27]许中美. 浅析乡村女性对民间剪纸传承的影响[J]. 美术大观,2006,(11). [28]尚军.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装饰美[J]. 装饰,2007,(1). [29]黄坚. 备极工巧:闽南民间剪纸艺术研究[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1). [30]陆蕾. 浅谈民间剪纸的审美创造[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4). [31]许茵茵. 金华民间剪纸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构想[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2]谢群. 论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J]. 美术大观,2007,(6). [33]王晓玲. 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文化价值的探究[J]. 美术大观,2007,(9). [34]王晓昕.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象征体系架构[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9). [35]王继红. 学习民间剪纸艺术的几则断想[J]. 淄博师专学报,2006,(2). [36]许中美. 民间剪纸里的动物图形寓意[J]. 菏泽学院学报,2007,(4). [37]谭嫄嫄,宁绍强. 民间剪纸艺术在民族化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 包装工程,2008,(12). [38]陆序彦. 民间剪纸的精神性及思考[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5). [39]王焰安. 试论民间剪纸的版权主体及版权享有[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40]孙琳,陈立.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在当代设计领域中的应用[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8,(1). [41]刘彩清. 中阳民间剪纸文化的保护与发展[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42]王景怡,王立秋. 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现状[J]. 美术大观,2008,(5). [43]王立秋,董其志. 民间剪纸艺术在高师美术教学中的尝试[J]. 美术大观,2008,(5). [44]楼正国.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设计语言[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7). [45]刘流,张展. 毕加索的中国知音——浅谈中国民间剪纸与毕加索立体主义绘画中的直觉思维[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46]李志宏. 民间剪纸艺术传达方式中的平面构成元素[J].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47]詹克兢. 民间剪纸的艺术语言[J]. 艺术百家,2005,(3). [48]何红一. 我国南方民间剪纸的历史、现状与保护策略[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 [49]李滔. 民间剪纸中的生活美[J]. 装饰,2005,(9). [50]王焰安. 对商业形态民间剪纸版权的思考[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组织环境的构建 论文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组织环境 论文摘要: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主张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心理现象,关注正性情感、积极品质和积极组织环境的塑造。本文简要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分析了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组织环境的构建。 积极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新方向和主流。它致力于从积极的层面来研究和探讨心理健康及其教育问题,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开拓了视野,为开创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本文通过分析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和本质,力求把握积极心理学的精髓,构建积极组织环境,保证与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一、积极心理学内涵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等人倡导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它关注人类美德、力量等积极品质,研究人的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认知过程、积极的人格特征以及创造力等,更强调研究人性的优点与价值。这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其目的是研究人类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能力与创造力,并以此获得美好的生活。 群体水平上的积极社会环境研究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包括建立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积极的组织系统,以培养公民的美德,使公民有责任感、有利他人主义、有礼貌、有职业道德。非常重视社会背景下的人及其体验的再认,意识到积极团体和社会机构对于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因此,研究在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势必考虑到环境对他们产生的重大影响。 二、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组织环境的构建 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致力于从积极的层面看待心理现象,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组织环境的构建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思路。 (一) 积极更新观念,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包括培养全体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帮助个别的学生消除心理问题两个方面。把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与个性品质这一预防和发展性的目标摆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尽快转变过去以为无病即是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即是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错误观念,完成对心理健康的研究与评定从消极心理取向向积极心理取向转变。教育者要以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为己任,在进行学科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同时适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构建良好的组织氛围。 (二)采取多种渠道,切实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因此,尊重大学生自我发展的主体性,使他们成为自我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和促进者是成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此外,除了通过现有的课堂教学和心理辅导等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外,还要从整体上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与学校生态环境的联系,积极扩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活的各个层面。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心理健康教育在消极心理学取向背景下诚然也强调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但与此同时,教师却把学生当作问题的来源,常常带着有色眼睛看待学生,这样就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把学生置放在了被动的位置。只有把学生当作是充满潜力的个体,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与帮助学生实现人生的价值与享受幸福的生活当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个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才能得以发挥,问题意识才能得以削减,才能真正营造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氛围,激发出学生潜能。 2.融合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之间的关系。 在消极心理学的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和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这不利于形成和谐的教育氛围。积极心理学则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和改善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以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是一个成长、发展中的个体,教师需要培养自己的积极心理,也需要以积极的心理来看待成长发展中的学生。重视学生个体自我成长的经验,帮助学生培养和发展积极的心理。这就要求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多使用平等、积极的词汇,为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营造积极和谐的氛围。在面向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中,应该与学生建立起平等、信任的关系,尊重学生,耐心倾听,有同情心,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发掘自身的积极品质,多强调学生的优点与长处。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课程的建设。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它受众面广、影响大、效果显著。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在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上,如积极思维活动、积极情绪情感体验、积极习惯的形成、积极人格的培养和积极的组织与群体等。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尽量避免对学生负性心理品质的过分关注,而要以培养积极、乐观等心理品质为重心,提倡他们对生活中的事件和产生的心理状态做出积极的解释,促进其积极情绪的产生。 4.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活动,注重学生在体验中成长。 活动课程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强调学生的兴趣和体验,贴近学生的心理世界,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重视学生潜能的发挥,更容易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可以开展如团体辅导、专题讲座、主题讨论、心理自助等专门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注意在常规课外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真正使学生在积极的体验中增强适应社会和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培养积极品质,促进心理健康。 5.在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工作中,要开展积极情绪的培养和乐观精神的辅导。 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人均有两种基本能力,即认识的能力和爱的能力。积极心理治疗就是让心理与行为异常的人了解到自己有认识的能力和爱的能力,充分相信自己,并发掘自己的潜能。他们认为在心理治疗中要掌握权威形象、和睦关系、言语等技巧,增强患者的力量,而不仅仅是修复他的缺陷。积极心理学的上述观点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更新观念,开辟工作视野,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例如,现在相当比例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荒废学业,虚度光阴。帮助他们戒掉网瘾的手段除了采取说服、教育、规劝以外,最重要的是找出并发展他们自身已拥有的力量。一个积极乐观向上、关注未来、心存理想、人际关系良好的大学生是不会轻易沉湎于网络的虚幻世界的。 (三)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建立起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是一个宽泛的视野,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 1. 摒 弃以往心理健康教育以问题为靶子的模式,强调学校的一切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可供利用的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校的其他工作的关系不是割裂和对立的,而是一个融合的有机整体。重新整合社会及家庭、学校等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要素,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以课堂为主要阵地,以学生、家庭和社区为载体,构建一个积极完善的心理教育系统,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的最大功效。 2.注重积极校园文化的建设。 良好的校园文化熏陶也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条件。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促进其更加热爱生活、感悟人生,从而养成良好健康的人格。 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应当由专业人士来负责”的错误观念,要以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为己任,在进行学科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同时适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构建良好的组织氛围。我相信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导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定会获得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剑,积极心理学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12)。 [2]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3)。 [3]陈晓英、杨舜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积极心理学[J].教育与职业,2009(15),79-80。 [4]沈贵鹏,心理教育课程论.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172-375。 [5]周炎根,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0 (2),50-53。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查阅更多论文答辩 ;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通化师范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办于1980年,是全国大学中创办较早的学术刊物之一。国内刊号:CN22-1284/G4,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8-7974,大16开本,月刊。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原则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以其师范性、地方性、科学性、服务性强为特点,为繁荣学术研究、交流科研成果服务,为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本刊社会科学常设栏目有:政治学研究、经济学研究、哲学研究、文学研究、语言文字学研究、历史学研究、美学研究、文化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教育学研究、心理学研究、教材教法研究,自然科学常设栏目有:数学研究、物理学研究、化学研究、生物学研究、制药与食品科学研究、计算机科学研究、体育学研究、地理学研究、图书馆学研究等。本刊依托学院特色学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开设一些反映我院学科优势及突出地方自然特点、文化经济特色的一些专题栏目,如 “长白山生物开发利用研究”、“长白山地方史研究”、“长白山地方经济研究”、“长白山地方文化民俗研究”、“高句丽渤海历史文化研究”、“长白山动物植物研究”、“实践教学研究”等专栏,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地址

【黑龙江】黑龙江社会科学 双月刊 14-238 哈尔滨道里区友谊路501号 150018 4848310 北方论丛 双月刊 14-60 哈尔滨市和兴路50号 150080 6305815 求是学刊 双月刊 14-25 哈尔滨市南岗区黑龙江大学主楼111号 150080 6608815 学习与探索 双月刊 14-64 哈尔滨南岗区联发街62号 150001 6242279理论探讨 双月刊 14-156 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74号 150080 6303931 学术交流 双月刊 14-166 哈尔滨市南岗区联发街64号 150001 6234711 学理论 月刊 14-52 哈尔滨道里区友谊路505号 150076 4848914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 双月刊 14-126 黑龙江牡丹江文化街19号 157012 6511203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季刊 14-215 黑龙江佳木斯吉林路139号 154002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双月刊 14-217 哈尔滨南岗区和兴路133号 150080 【吉林】社会科学战线 双月刊 12-28 长春市自由大路187号 130031 5652589长白学刊 双月刊 12-119 长春市前进大街35号 130012 5101859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双月刊 12-18 长春解放大路123号 130021 8922331-3664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12-21 长春人民大街138号 130024 5685085-93991 文明导刊 旬刊 12-117 长春市人民大街55号省委主楼23室 130055 8942800 【辽宁】社会科学辑刊 双月刊 8-105 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86号 110031 86120485 理论与实践 月刊 8-20 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南大街45号 110006 22823286 党政干部学刊 月刊 8-210 沈阳和平区五里河18号 110003 23893581-6229 理论界 双月刊 8-3 沈阳沈河区万寿寺街20-1号 110013 22739218 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8-74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中路66号 110036 86864174 医学与哲学 月刊 8-122 辽宁大连市南石道街丙寅巷3号 116013 2496559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季刊 辽宁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3号巷11号 110004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 双月刊 8-151 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南大街95号 110031 86231024 【北京】北京社会科学 季刊 6-29 北京9724号信箱 100101 64870591文艺研究 双月刊 2-25 北京前海西街17号 100009 66182597 文学评论 双月刊 2-26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100732 65264557 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中国哲学史 北京建内大街5号 100732 65137954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2-88 北京大学内 100871 6275201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2-98 北京新外大街19号 100875 62207848教学与研究 月刊 2-256 北京海淀路175号 100872 62511680 中外法学 双月刊 2-204 北京大学内 100871 62752015 法学杂志 双月刊 2-205 北京白云观街北里6号 100045 63406753 中国高等教育 半月刊 2-268 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100088 62243806 读书 月刊 2-275 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64020511 自然辩证法通讯 双月刊 2-281 北京玉泉路甲19号 100039 68592148自然辩证法研究 月刊 6-108 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100081 62178877-3518中国大学教学 双月刊 2-467 北京东城区沙滩后街55号 100009 64054598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 双月刊 6-12 天津迎水道7号 300191 23668122 道德与文明 双月刊 6-60 天津南开区迎水道7号 300191 23366812 南开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6-10 天津南开大学学报编辑部 300071 23501681 天津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天津南开区卫津路92号 300072 27403448 天津师大学报(社科版) 6-8 天津市和平区张自忠路189号 300020 27234888 【河北】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东路 050016 6049941-86424 中华家教 双月刊 18-16 北京阜外大街34号 100832 68574486 青春岁月 月刊 18-24 石家庄裕华西路408号 050051 7027226 河北学刊 双月刊 18-25 石家庄市裕华西路 050051 3035767 社会科学论坛 月刊 18-80 石家庄 河北大学学报(社科) 季刊 18-52 河北保定河北大学院内 071002 5079412 燕山大学学报 季刊 18-73 河北秦皇岛燕山大学期刊编辑部 66004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季刊 18-138 河北保定青年路12号 071003 青年研究 月刊 18-170 北京建内大街5号 100732 65137744-5565 【河南】河南社会科学 郑州市丰产路23号 邮编:450003中州学刊 双月刊 36-118 郑州市文化路50号 450002 3936507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 双月刊 36-4 郑州大学路75号 450052 7935234-3150 河南大学学报(社科) 双月刊 36-26 河南开封市明伦街85号 475001 2868833河南师大学报(哲社) 双月刊 36-54 新乡市建设东路148号 邮编:453002信阳师院学报(哲社) 季刊 36-71 河南信阳西郊 464000 6332141-3040 改革与理论 月刊 36-7 郑州市政三街1号 450003 5907081 许昌师专学报 双月刊 36-86 河南许昌市八一路99号 461000 4369217 美与时代 月刊 36-107 郑州市大学路75号 450052 7073682-1157 【山西】晋阳学刊 双月刊 22-48 太原并州南路282号省社科院 030006 7069477 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22-41 太原山西大学办公楼 030006 7010455 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 季刊 22-5 山西临汾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041004 2051149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双月刊 22-25 山西太原坞城路36号 030006 7011922 教育理论与实践 月刊 22-31 太原解放路东头道巷9号 030009 3043129 【山东】山东社会科学 双月刊 24-135 济南玉函路10号 250001 2015464 东岳论丛 双月刊 24-36 济南玉函路10号 250002 2976564-3148 文史哲 双月刊 24-4 济南市山东大学内 250100 8564666齐鲁学刊 双月刊 24-14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 273165 4424347 孔子研究 双月刊 24-76 济南市胜利大街39号 250001 2010055-2497 周易研究 季刊 24-87 济南市山东大学校内(新校) 250100 8903861-2829 理论学刊(中共山东党校) 双月刊 济南市经七路588号 250021 7935911-3761 【陕西】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52-9 西安小南门外西北大学内 710068 7215036 人文杂志 双月刊 52-11 西安市含光路南段7号 710061 52540066-378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52-58 西安长安南路 710062 5261200-21309 延安大学学报(社科版) 季刊 52-70 陕西延安市杨家岭 716000 7203011 中国医学伦理学 双月刊 52-83 西安市朱雀大街南段 710061 52616【宁夏】宁夏大学学报(社科) 双月刊 74-6 银川宁夏大学 750021 2074928 宁夏社会科学 双月刊 74-12 银川市新市区朔方路新风巷 750021 2077437 学习与交流 月刊 74-22 银川市中山南街123号 750004 6031054 【甘肃】甘肃社会科学 双月刊 54-2 兰州安宁健康路143号 730070 7671141 甘肃理论学刊 双月刊 54-92 兰州市安宁区健康路6号 730070 7666721-3191 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54-32 兰州兰大逸夫科学馆5楼 730000 8912706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兰州安宁东路805号 730070 7971692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季刊 54-95 兰州市安宁西路2号 730070 兰州学刊 双月刊 54-71 甘肃省兰州市市委大院内 730030 8478377 敦煌研究 季刊 54-62 兰州滨河东路292号 730000 8866013 【内蒙】内蒙古社会科学(社科版)(汉) 双月刊 16-1 呼和浩特大学东路19号 010010 4963431 内蒙古社会科学(蒙) 双月刊 16-17 呼和浩特大学东路19号 010010 4963431 内蒙古师大学报(社科版)(汉) 双月刊 呼和浩特新城区朝阳路内蒙古师大 010022 4964444-808 内蒙古大学学报(社科版)(汉) 双月刊 16-66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院内 010021 4954433-251 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社版)(汉) 季刊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河大街22号 028000 8261122 【新疆】新疆社会科学(汉) 双月刊 58-32 乌鲁木齐 830011 3837937 新疆大学学报(汉)(哲社版) 58-12 新疆乌鲁木齐市胜利路14号 830046 2862753-2927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汉) 季刊 58-84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医路19号 830054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汉) 季刊 58-115 新疆喀什市阔纳乃则尔巴格路29号 844000 新疆社科论坛(汉) 季刊 58-136 乌鲁木齐 830001 2862197 【青海】青海社会科学 双月刊 56-18 西宁 810000 8212562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季刊 56-17 西宁青海师范大学内 810008 6107647 青海师专学报 双月刊 56-15 西宁市八一中路72号 810007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科版) 双月刊 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 200062 62549677 学术月刊 月刊 4-72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 200020 53060399 社会科学 月刊 4-273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 200020 63272234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双月刊 4-123 上海延安西路1882号 200051 复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上海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文科大楼 200433 65642669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上海桂林路10号楼213室 200234 64322304文艺理论研究 双月刊 4-323 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 200062 62232237 法学 月刊 4-342 上海万航渡路1575号 200042 62071924 社会 月刊 4-364 上海中山南路600号 200041 64166267-508 美化生活 月刊 4-368 上海中山南二路777弄1号5F 200032 64564178 政治与法律 双月刊 4-375 上海淮海中路622弄7号 200020 63271170-2479 音乐艺术 季刊 4-398 上海汾阳路20号 200031 64370137-2094 探索与争鸣 月刊 4-496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 200020 53068568 开放月刊 月刊 4-515 上海衡山路62号 200031 64375115 交际与口才 月刊 4-520 上海市长乐路325号 200031 54043373 党政论坛 月刊 4-521 上海虹漕南路200号 200233 64365035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双月刊 4-522 上海中山西路1610号1608室 200233 64274736 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4-536 上海新闸路1220号 200041 62551840-22 开放教育研究 双月刊 4-578 上海阜新路25号 200092 65017675 教育发展研究 月刊 4-591 上海茶陵北路21号 200032 64167677-40 【江苏】江苏社会科学 双月刊 28-148 南京市北京西路70-1号 210024 3701531 江海学刊 双月刊 28-27 南京市北京西路70-1号 210024 3715429 学海 双月刊 28-203 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 210013 3391490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 双月刊 南京汉口路南大内 210093 3592704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28-26 南京宁海路122号 210097 3720999-4541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南京社会科学 月刊 28-145 南京市进香河路35号 210008 3611547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季刊 28-46 江苏徐州市和平路57号 221009 3845520-779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28-47 江苏扬州文化路27号 225009 7971867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季刊 28-50苏州市干将东路200号215021 5112857江南论坛 月刊 28-96 江苏无锡市岸桥弄11号 214001 2750981 东南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南京四牌楼2号 210096【浙江】浙江社会科学 双月刊 32-102 杭州市省府路2号楼 310025 8821059 浙江学刊 双月刊 32-22 杭州市省府2号楼 310025 7057581 7016873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双月刊 32-90 杭州市文一路78号 310012 8570088 浙江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杭州玉泉浙江大学 310027 5172244-2826-269 观察与思考 月刊 32-64 杭州市省政府2号楼 310025 7053206 【江西】江西社会科学 月刊 44-25 南昌洪都北大道255号 330077 8520831 求实(中共江西党校) 月刊 南昌八一大道212号 330003 6627060-441 南昌大学学报(社科版) 季刊 44-18 南昌大学 330047 8305914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版) 季刊 44-24 南昌北京西路437号 330027 8506185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双月刊 44-63 南昌学院路68号 330029 上饶师专学院学报 双月刊 44-68 江西上饶市茅家岭1号 334000 【安徽】江淮论坛 双月刊 26-14 合肥市省社科院内 230053 3421171-70 学术界 双月刊 26-68 合肥市省社科院内 230053 3422973-21 艺术界 双月刊 26-16 合肥市宿州路55号 230001 2656194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26-42 合肥安徽大学内 230039 5107145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季刊 26-38 安徽芜湖市安徽师大内 241000 3869260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科) 双月刊 26-45 安徽安庆安庆师院内 246011 5500204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双月刊 26-59 合肥金寨路261号 230061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季刊 26-151 合肥市宁国路10号 230009 4655210-2557 【福建】科学与文化 双月刊 34-5 福州古田路89号 350005 7850151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34-7 福建厦门大学18号信箱 361005 2085102-2366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月刊 34-32 福州市小柳村福建社科院 350001 7550401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双月刊 34-33 福州市小柳村福建社科院 350001 7550401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34-42 福州上山路38号 350007 3441616-255东南学术 双月刊 34-82 福州【湖北】湖北社会科学 月刊 38-211 武汉紫阳东路45号 430070 87895464 江汉论坛 月刊 38-226 武汉武昌区东湖路81号 430077 86789435 理论月刊 月刊 38-176 武汉武昌东湖路81号 430077 86783670 学习与实践 月刊 38-95 武汉汉口发展大道3081号 430022 82631942 社会主义研究 双月刊 38-158 武汉市武昌华中师范大学 430070 8787844-3305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38-7 武汉珞珈山武汉大学 430072 87882712-2498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8-9 武汉市武昌关山华中科技大学 430074 87543916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双月刊 武汉武昌桂子山华中师范大学内 430070 87878444-3249 湖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双月刊 38-46 武汉武昌区徐家棚街 430062 86812545 高等教育研究 双月刊 38-73 武汉武昌喻家山华中理工大学内 430074 87543892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 季刊 38-97 武汉武昌民院路5号 430074 87491994 医学与社会 双月刊 武汉汉口航空路13号同济医科大学内 430030 83622600-2517 法学评论 双月刊 38-107 武汉武昌珞珈山武汉大学内 430072 87882712-2995 【湖南】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双月刊 42-34 湖南湘潭大学内 411105 8292142 求索 双月刊 42-36 长沙市德雅村 410003 4223870 湖南师大社科学报 双月刊 42-97 湖南师范大学 410081 8872209 湖湘论坛 双月刊 42-135 长沙市湖南省委院内 410006 8883161-2316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42-139 长沙市金盆岭 410077 5214333-8184 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季刊 42-181 长沙市岳麓山湖南大学 410082 8822870 湘潭师院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42-184 湖南湘潭师范学院北院 411201 【广东】广东社会科学 双月刊 46-134 广州天河北路369号 510620 38801447 学术研究 月刊 46-64 广州黄华路4号之2 510050 83846177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46-14 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 510275 84111990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双月刊 46-75 广州市石牌暨南大学 510632 85220281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46-72 广州石牌华南师大内 510631 85211439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广东深圳南山尾粤海门 518060 6660277-2133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季刊 46-16 广东汕头市汕头大学内 515063 2510000-32427东方文化 双月刊 46-191 广州石牌华南师大内 510631 开放时代 月刊 46-169 广州东风中路501号东建大厦11楼 510045 83553522 科技管理研究 双月刊 46-120 广州先烈中路100号 510070 87668145 【广西】广西社会科学 双月刊 48-68 南宁市新竹路5号 530022 5886487 学术论坛 双月刊 48-35 南宁市新竹路5号 530022 5860201 广西大学学报(社科)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 季刊 48-44 广西桂林市三里店 541004 5812982-2254社会科学家 双月刊 48-48 广西桂林市西山路6号 541001 2858540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48-89 南宁西乡塘广西民族大学内 530006 3260122 【海南】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84-2 海口龙昆南路 571158 5899254 海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季刊 84-4 海口海甸岛人民大道 570228 6258112-2046【重庆】重庆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重庆沙坪坝区正街174号重庆大学内 400044 65102302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78-17 重庆沙坪坝区陈家湾 400047 65362785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78-20 重庆北碚区天生桥2号 400715 68252538 改革 双月刊 78-82 重庆市江北区桥北村270号 630020 6785444探索 双月刊 78-84 重庆市渝州路160号 400041 68893010 【四川】社会科学研究 双月刊 62-13 成都市青羊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610072 7743623 中华文化论坛 季刊 62-52 成都市青羊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610072 7730104 理论与改革 双月刊 62-84 成都市光华村街43号 610072 7329791-2410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62-6 成都市四川大学 610064 5412440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62-83 成都狮子山路 610068 4760703 毛泽东思想研究 双月刊 62-168 成都 610071 7014462 【贵州】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 季刊 66-10 贵阳外环东路270号 550001 6897106 贵州社会科学 双月刊 66-13 贵阳梭石巷95号 550002 5928902 贵州大学学报(社科) 双月刊 66-34 贵阳市花溪贵州大学 500025 3851708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科) 季刊 66-44 贵阳贵州民族学院内 550025 3610314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双月刊 66-49 贵阳瑞金南路48号 550005 5815817 【云南】云南社会科学 双月刊 64-27 昆明市气象路45号 650032 4154719 学术探索 双月刊 64-57 昆明市气象路45号 650032 4143263 思想战线 双月刊 64-3 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 650091 云南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64-29 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 650091 5033829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64-12 昆明一二一大街158号 650092 5322930 【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学会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100732 孔子研究 中国孔子基金会 山东省济南市济大路17号 250002 世界哲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100732 周易研究 中国周易学会、山东大学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大学新校 250100 -2829 哲学动态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100732 -5517 哲学研究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哲学所 100732 中国宗教 国家宗教事务局 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北三条32号 100007 世界宗教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宗教所 100732 -547 佛教文化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北京市西城区北长街27号 100031 【社会科学】 人文杂志 陕西省社科院、社科联 陕西省西安市含光路南段177号 710065 山东社会科学 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 山东省济南市玉涵路10号 250002 广东社会科学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北路369号 510610 广西社会科学 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广西南宁市思贤路绿塘里1号 530022 中州学刊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河南省郑州市文化路50号 450002 中国社会科学•中文 中国社科院 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100720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北京市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100720 云南社会科学 云南省社科院 云南省昆明市环城西路577号 650034 内蒙古社会科学 内蒙古社科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学东路19号 010010 天津社会科学 天津社会科学院 天津市南开区迎水道7号 300191 文史哲 山东大学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大学新校 250100 东岳论丛 山东社会科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舜耕路56号 250002 东南学术 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福建省福州市柳河路18号 350001 北方论丛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50号 150080 北京社会科学 北京市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 北京市北四环中路33号 100101 宁夏社会科学` 宁夏社会科学院 宁夏银川市新市区宁夏社科院内 750021 甘肃社会科学 甘肃省社科院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健康路9号 730070 江汉论坛 湖北省社科院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东湖路165号 430077 江西社会科学 江西社科院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255号 330077 江苏社会科学 江苏社科联 江苏省南京市山西路120号 210009 江海学刊 江苏省社科院、江苏省社科联 江苏省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 210013 江淮论坛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安徽省合肥市望江东路 230053 -2703 观察与思考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浙江省杭州市省府大楼2号楼6020室 310025 齐鲁学刊 曲阜师范大学 山东省曲阜市曲阜师范大学 273165 求是学刊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150080 求索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湖南省长沙市德雅村省社科院 410003 社会科学 上海社科院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337室 200020 社会科学论坛 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西路408号 050051 社会科学战线 吉林省社科院 吉林省长春市自由大街187号 130031 社会科学研究 四川省社科院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西一段155号 610071 社会科学家 桂林市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 广西桂林市西山路6号 541001 社会科学辑刊 辽宁省社科院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86号 110031 国外社会科学 中国社科院文献情报中心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100732 国外社会科学

嘿嘿,这些事数据库里的资料,收费的, 第24 卷 第1 期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4 年3 月20 日 Vol. 24 No. 1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Mar. 20 2004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刘建芳X(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摘 要: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比语言结构之间的差异给英语翻译者带来的困扰更多、更复杂。英语和汉语是建立在不同文化基础上的两种语言,文化差异将会给英语翻译带来一定的影响,只有了解英、汉两种语言风格的异同、文化背景知识和不同的民族心理状态,缩小这种文化差异,才能成功地进行翻译交际。关键词:文化差异;文化背景;心理状态;影响中图分类号:H315.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 9640 (2004) 01 - 0058 - 03 英语和汉语是建立在不同文化基础上的两种语言,它们各自反映着自己特殊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我们在学习汉语时很少存在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困扰,如:“三顾茅庐”、“调虎离山”等成语不会影响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辞职“下海”去经商,就业的“双向”选择等新词的涵义一般都能充分地领会。但在学习英语时,人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对于一个句子或词组,即使对每个单词词义了如指掌,也很难译出它所表示的真正含义,就是译出来也是面目全非,有的译文甚至让人不知所云。比如:He was in the seventh heaven last night . 许多译者把它译为“他昨晚到七重天去了”,“他昨晚去极乐世界了”或“他昨晚升天了”。人们往往运用汉语文化知识将in the sev2enth heaven 同汉语中的“升天”、“死”的概念联系起来,必然导致以上十分荒谬的译文,究其原因,是由于译者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一定的语言总是历史地和一定文化相关联。各种语言本身只能在交织蕴藏语言的文化背景中才能被充分认识;语言和文化总是被一起研究的。”〔1〕从人类学的角度看,人既是社会人,也是文化人,“言语的使用总是参照特定的文化,言语行为不仅总是发生在特定的语境中,而且总是发生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这种社会文化对人的言语行为均具有客观存在的制约。”〔7〕因为人们在特定的文化体系中生活,一言一行无不受该文化模式的制约,许多活动是在潜意识支配下进行的。因此“对他方文化的了解是交际的一个重要特征。”〔2〕然而由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亦指文化个性,不同的文化之间自然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及思维模式的差异必然会给英语翻译造成一定的影响。要想真正掌握英语翻译的方法与技巧,不能仅仅限于对英语词面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外国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乃至人情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中西方文化方面的差异。从文化差异出发去研究语言差异,才能有效地把握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文化差异引起的词汇歧义给英语翻译带来一定影响“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素,是语言大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因此文化差异在词汇层上体现的最为突出,涉及的面亦最为广泛。”〔3〕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文化,其各自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语言上的烙印使得两种语言很少有绝对对应的词汇。大部分词汇不是在概念意义上而是在文化意义上表现出巨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往往会给英语翻译带来极大的影响。英文里出现的Hippies , yippies ,“me”generation , hot dog ,overkill 对我们来讲是生疏的,即使译作“嬉皮士、雅皮士、自我的一代、热狗、超过所需的杀伤威力”,仍不能表达原英语词义的全部内涵和外延。社会文化的差异往往使同一个词具有不同的内涵,如propaganda 含有“撒谎、欺”等文化意义,而汉语的“宣传”则无此义。Olive branch 象征和平,而汉语“橄榄枝”原本与和平无关。spiritual civilization 有强烈的宗教意义,而“精神文明”本身则与宗教毫不相干。再如我们常将por2ridge 释为“粥、稀饭”,其实二者之间也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英国人吃的porridge 是将燕麦片(oatmeal) 放入牛奶或水中煮成的,而我们通常吃的“粥”或“稀饭”则多是用稻米、小米或其它谷物加水煮成的,显然中国的“稀饭”没有porridge 的内涵。另外,有许多词,如landlord (地主) 、capitalist (资本家) 等在西方国家中往往有积极的涵义,但对中国人来讲,却带有强烈的贬义。从跨文化的角度看,词义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价值的差异。在西方法律文化中,所追求的个体权利意识源自于个人本位的法律观。这种由商业社会导致出来的人化精神,一方面作为一种主体需求而具有生命力地存在着,体现着自由、公平、竞争、奋进的思想内涵,并极大地影响和震憾着东方传统法律文化意识的地位。这种文化,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强调个人。“individualism”是英美人所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它·58 ·X 收稿日期:2003 - 03 - 16作者简介:刘建芳(1965 - ) ,女(汉族) ,河南郑州人,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所表达的是崇尚个人奋斗的价值观念。然而汉语中的“个人主义”,是中国古代哲学基本原则“天人合一”、“内圣外王”、“实践理性”、“中庸之道”相排斥的词语,其中文的词典意义往往被表述为“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把个体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仅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观念和作法,它表现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对于这种“喻于利”的小人,当然要受责、挨罚、入刑。因此,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就“个人主义”而论,认识的角度则大相径庭。如果不注意这些文化上的差异,尽管都是一个词,从其自身而译,必然谬之千里!二、民族文化背景知识的贫乏是英语翻译最大的障碍“知识的占有是翻译的前提。”〔4〕英、汉两种语言都有悠久的历史,它们在各自民族的发展中,又都积累和创造了很多具有各自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形象生动的语言,这些语言更具有鲜明的文化知识内涵特色,它们只表达某种语言所独有的事物和现象,无论形式和内容上在另一种语言中都不容易找到相对应的比较现象。这就需要在英译汉中理解原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典故和专门术语,这样才能消除或降低文化差异给释译带来的消极影响。如:(1) In March1959 ,kassim destroyed the shell of the Bagdadby formally withdrawing. 将句中的“destroyed the shell of theBagdad pact”译为“使巴格达条约(组织) 解体”的不乏其人。显然,这些人对这一有关的历史情况一窍不通。而其事实是,卡赛姆当时退出该条约后,并非使其“解体”,而只是将条约更名为“中央条约组织”而已。此句的确切译文应是:“卡赛姆于1959 年3 月正式退出巴格达条约,从而使条约的组织更名为‘中央条约组织’”。(2) Do you know that the bee navigates by polarized lightand the fly controls its flight by its back wings ? 此句的障碍在于“polarized light”一词。人们往往因对有关的科技专业知识无知而将其误译为“极光”。然而, 对蜜蜂而言,“polarizedlight”却是指从不同的方向所显示出不同特色的“偏(振) 光”。因此,这句话较为准确的意思是:“你知道蜜蜂是借助‘偏振光’飞行,而苍蝇是有后翅控制飞行的吗”?(3) John can be relied on ,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game. 有的译者望文生义,不假思索地将其译为:“约翰是可靠的,他不吃鱼,还玩游戏。”这样的译文往往给人一种风马牛不相及的感觉。穷其原因是对“eat no fish and play the game”的源渊不明。原来在英国历史上宗教激烈斗争中,旧教规定,在斋日教徒可以吃鱼。新教徒推翻了旧教政府后,拒绝教徒在斋日吃鱼以示其忠于新教,所以“play the game”就是有规可循,因此转移为“守规矩”。一旦掌握了这样一个文化历史背景,此句就可轻而易举地译为“约翰为人可靠,既忠诚又守规矩。”(4) to have january chicks. 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要正确译出这个词语是很困难的january 是指月份?chicks 是指小鸡还是指宝宝? 原来january 是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商人的故事》这一篇文章里的主人公,名叫jan2uary ,60 多岁时,与一名叫May 的年轻漂亮的姑娘结婚后所生一子,故有to have january chicks 之说,即中文中所为的“老来得子。”上述例句只是英语翻译中的一小部分,但足以说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们在学习中,不仅应努力提高语言本身的修养而且要尽量多了解该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三、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制约语言的翻译“每个民族均有民族心理的历史积淀和深层构筑,任何人都必定须带有本国、本民族、本地域的心理遗传基因,”〔5〕这种遗传基因决定着他的精神气质、思维方式乃至行为走向等等,并因此构成不同国别、民族、地域人的特点和差异。这种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准确性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英语里有许多固定搭配、习语、惯用语和汉语完全不同,能否用不同的文化心理正确理解、灵活运用这些词语是英语翻译的难点之一,也是英语翻译必须逾越的障碍。请看下面几例:(1) The moon was above ,cold and beautiful ,and the musicreminded soapy of these days when his life contained such thingsas mothers and roses and clean thoughts and collars. 如果把该句的“mothers”、“roses”、“clean thoughts”、“clean collars”理解为“母亲”、“玫瑰”、“干净的思想”、“干净衣领”则必然不通。要想正确译出此文,就必须了解西方人的心理特征,对语义作进一步引深的理解,并作以相应的调整,将其译为“母爱”、“爱情”、“理想”、“生活”,才符合汉语的习惯。此句应译为:“一轮娇媚而冷落的明月悬空高照,那优扬的音乐使他回首往昔,诸如生活中慈祥的母爱、幸福的爱情、崇高的理想和富裕的生活”。(2) The businessman offered him. 500 under the rose.“underthe rose”不能理解为“在玫瑰花下”。按照西方人的习惯和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玫瑰花是定情之物,在其花下当然就是私下约会。因此,“under the rose”其含义当然是:私下(privately) 、暗地里、秘密地(secretly) 。这句话就能正确地翻译为:“那个商人答应私下送他500 英磅”。主观认识及世界观的不同,经常会影响到不同文化之间的词义传递,其译文往往会使人费解或一知半解。英语成语“as timid as a hare”(胆小如兔) ,而汉语则说“胆小如鼠”。又如:形容“愚蠢”,英语习语有“as stupid as a goose”,而汉语则说“蠢得像猪”。英语中goose (鹅) 可用来形容指代“傻瓜”、“笨蛋”,带有贬义,而“鹅”在汉族人的观念中常常是美丽与纯洁的象征。在汉语里猫头鹰被视为不祥之物,人们认为猫头鹰叫,预示着将要死人,而在英语里owl 则是聪明机智的象征,例如:as wise as an owl 。在汉语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处处可见利用花作比喻的例子。然而同是一种花,因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主观认识,其比喻象征意义也各有千秋,例如:中国人认为荷花(lotus flower) 有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但欧美国家的人们却因主观认识上的差异则把它比喻为“疏远了的爱”(estranged love) 。英汉民族分属于东西方民族,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他们的语言结构和思维方式都各有自身的特点,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心理模式和心理趋向。同是一种事物,“由于·59 ·民族间不同的心理感受,在语言中就会出现不同的意识感知,而且这种意识感知的不相融协,又必然导致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效果。〔6〕西方人对“狗”这种动物就存在着两种不同看法,在我国传统习惯中,“狗”往往比喻坏人坏事,所以与“狗”有关的成语都含贬义,如“狐群狗党、狗仗人势、狗嘴吐不出象牙”等等。英国人则相反,他们往往把狗看成是有褒义,如lucky dog(幸运儿) ;a top dog (优胜者) ; Every dog has it’s day(人皆有得意之日) ,而非“狗总会有他的一天”。人有把“dogdoesn’t eat dog”看作是“狗不咬狗”,其实是“同室不操戈,手足不相残”。更具宠爱之意的是“Love me ,love my dog”,与汉语中的“爱屋及乌”的意思极为相似。由此可见,对于“狗”这种动物的认识,反映在不同民族语言上就出现了明显的偏爱和厌恶两种社会效果。“龙”的例子则更是这样,dragon 一词,在中国人看来,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并对其情有独钟。对“龙”的特殊偏爱,是中国人共同的心理特征。我们称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称皇帝是“真龙天子”;作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 望子成龙”;男子汉要叱咤风云“, 龙吟虎啸”。但是在西方文化中dragon 是厌恶的象征。西方人认为龙是凶残肆虐的怪兽,凶恶的敌人,正因为dragon 在英语民族文化中不被人们所喜爱,常作贬义词使用,所以,当我们在英文中看到“theold dragon”时就不能按中国传统习惯译为“年迈的龙”,其真实含义是“魔鬼”、“万恶之源”。当在国外报刊上看到称某人是“dragon”时,你千万不要把其认为是中国人的真龙天子,而是对那些可恶、凶猛特别是对专门打人的坏警察的一种贬称。以上种种充分说明,民族间的相互接触为一种语言吸收同化另一种语言的词语提供了条件,但能否同化仍受到民族心理的制约。总之,英汉两种语言虽有相同和相近的表达方式,但更多的是表达方式的个性特征。正是这些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中西文化差异才使人们产生出许多翻译的误解和困惑。要排除表面意思的迷惑,避免错误的理解,克服中西文化差异给英语翻译造成的障碍,我们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就应当从“文化”入手,经常阅读一些有关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政治与文化、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的书刊资料,只有不断掌握西方国家的社会文化变迁史,才能在英语翻译中尽量缩小这种文化差异影响。或者说,拥有英语文化知识和各个领域的知识越丰富,对英语民族心理状态把握到一定层次,对原文的理解才会愈深透,其译文表达才能“忠实”于原作。参考文献〔1〕Lyons ,J . 1981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M] ,Cam2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River ,W. and Temperley ,M ,1987 ,A Practial Guide to the teaching of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M] . New York :Oxford U2niversity press.〔3〕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M]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4〕张民伦. 英语听力入门[M]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5〕汪榕培. 比较与翻译[M]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6〕王克非. 翻译文化史论[M]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7〕顾嘉祖,陆声. 语言与文化[M]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Influence of E/ C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ranslationLIU Jian2fang(Henan Administ rative Institute of Politics and Law ,Zhengzhou 450002 ,Henan ,China)Abstract :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 bring more difficulties than the differencesbetween linguistic st ructure. Only 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ir linguistic style , cultural backgroundknowledge and nationality mentality , diminish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can we be successful int words :cultural differences ;cultural background ;mentality ;influence(责任编辑:李汴红)·60 ·

辟有“文·史·哲”、“宋都·宋史·宋文化”、“政法·经济·社会”、“艺术视野”、“教育·心理”、“学科教学教法”“图书·档案·编辑学”等栏目

对发表的期刊除知网收录外是否还有其他条件,如是否要求期刊在100页码内,发表的时间一般提前半年比较好,正常从投稿到发表需要三个月,从发表到上传到知网又需要两个月,这样评职称时正好用上,网页输入“壹品优”再输入'刊" 专业发表各类职称讠仑文,帮许多朋友解决过职称难题,

  • 索引序列
  • 毕节学院学报地址
  • 新乡医学院学报地址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地址
  •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地址
  •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地址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