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第33期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第33期

发布时间: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第33期

很简单,前面一个是套刊,知网不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系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主办,面向国内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旬刊。本刊突出反映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和新经验,探索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新思路、新特点。以“科学、新颖、实用、交流”为办刊目标,系国际性、学术性、综合性的教育研究类刊物。本刊宗旨:以新科学、新知识、新方法培养新人才,让人才以创新的实践建设美好的未来;为创新教育理论、方法、信息提供展示的平台,交流的通道,让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开创中国科学教育的新时代。

《课程教育研究》主管单位:内蒙古社科联《课程教育研究》主办单位:中国外语学习研究会《课程教育研究》国际刊号ISSN:2095-3089《课程教育研究》国内刊号CN:15-1362/G4《课程教育研究》邮发代号:16-129《课程教育研究》出刊周期:旬刊是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发行的正规期刊,可以在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国知网上查到相关的信息。是征稿邮箱,投稿当天或者第二天会有编辑和作者进行联系,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

从百度结果看,应该是正规杂志,只是创刊时间较短,影响力还不突出.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系内蒙古社科联主管,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主办,国家级教育期刊,面向国内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

主办单位: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CN 15-1362/G4

出版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邮发代号: 16-129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课程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2012

现用刊名:课程教育研究

期 刊:旬 刊

新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新课程研究》杂志是由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管,长江教育研究院、长江出版集团大家报刊社主办的面向广大教师、教科研工作者的教育专业刊物。 《新课程研究》刊名、刊号变更公告

2007年11月29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7]1581号文件)批准,将《大家参考》更名为《新课程研究》,原刊号CN42-1624/G0从新编刊号使用之日起作废,新编国内统一刊号为CN42-1778/G4,仍然为旬刊。我社于2008年1月正式启用新刊号

《新课程研究》杂志研究高校课程实施的学术理论刊物,以高等教育、尤其以高等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各学科课程改革为研究对象,密切关注高校教学现状和发展趋势,学术性、前瞻性和时代性。关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的同时,展示各学科科研成果,促进教学教研,推动教改,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着力打造中国高等教育课程研究的品牌。

《新课程研究》杂志为旬刊,分上旬刊、中旬刊、下旬刊分别如下:

上旬刊:《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长江出版传媒集团主管,华中师范大学长江教育研究院主办刊物,瞄准课改前沿,立足课改实际,以重建课程文化为目标,积极探索课改新方法,交流课改新信息,展示课改新成果,为实施新课程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读者对象:一线教师、教研人员、教育管理者。邮发代号:38—345。

中旬刊:《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是由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长江教育研究院、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大家报刊社、湖北省高教学会高职专委会联合主办的研究性刊物,以职业教育、尤其以高等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关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学教研,推动教改,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着力打造中国高职教育品牌。读者对象:从事职业教育的教、科、研人员,教育管理者。邮发代号:38---—363。

下旬刊:《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长江教育研究院和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大家报刊社主办,研究指导中小学校长、教师专业发展,探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提高和发展的途径、方式和方法,强化教师队伍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其成为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创新思想的平台,彰显智慧的殿堂,专业成长的`乐园。读者对象:中小学校长、主任、教师,教师培训机构、教师培养院校教师,教育管理者。邮发代号:38-433。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版)

上旬刊

每月1日出版,邮发代号:38-345。

(基础教育版) 杂志栏目

新课程论坛、新课标解读、新教材透视、校本研究、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诊断

刊名: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New Curriculum Research

主办: 华中师范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 湖北省武汉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 1671-0568

CN : 42-1778/G4

邮发代号: 38-345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曾用刊名:教育研究与实验(新课程研究)

创刊时间:2004

《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版)

单月中旬刊

单月11日出版,邮发代号:38-363。

(职业教育版) 杂志 栏目

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教材建设、实习实训、产学荟萃、就业指导

刊名: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New Curriculum Research

主办: 长江教育研究院;长江出版集团大家报刊社

周期: 月刊

出版地: 湖北省武汉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CN : 42-1778/G4

邮发代号: 38-363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曾用刊名: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新课程研究;大家参考;

创刊时间:2006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版)

下旬刊

每月21日出版,邮发代号:38-43。

(教师教育版) 杂志目录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研修、师德启示、科研在线、校长视窗、基地建设、特殊教育

刊名: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New Curriculum Research

主办: 长江教育研究院;长江出版集团大家报刊社

周期: 月刊

出版地: 湖北省武汉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CN : 42-1778/G4

邮发代号: 38-433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曾用刊名: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大家参考;

创刊时间:2006

特色栏目:

高端论坛 :主要研究和探讨教育理论性深层问题及现象,发表专家、权威人士对教师教育和教师问题或教育教学问题的见解,及针对有关教师教育的一些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组织学者或专家进行专题讨论。

教师专业发展 :

【职场情意】——教师职业情意:主要研究和探讨教师职业精神、道德、心理、价值观等层面的问题。

【课堂修炼】——教师课堂修炼:主要研究和探讨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方法、智慧等问题。

【研修走笔】——校本教研:主要研究和探讨教师在开展校本教研过程中的收获及反思。

深度关注 :主要研究和探讨在新课改深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及教师在认知、行为相关方面出现的误区和困惑。

管理妙谈 :主要研究和探讨各类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实现特色化发展的经验和模式,及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智慧和艺术总结。

班主任兵法 :主要研究和探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个性化经验、方法及心得体会。

培训者论剑 :主要研究和探讨县级培训机构在开展教师职后培训过程中形成的相关模式及经验。

杏坛风采 :主要展现成功实现专业成长的教师典型及其个人风采。

《新课程研究》(教育管理版)

双月中旬刊

双月11日出版,邮发代号:38-65。(已停刊)

《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版)

双月中旬刊

每双数月11日出版,邮发代号:38-267。

杂志栏目

高教论坛、专业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高校管理、心理导航、高校(de)育、科教创新、就业指导。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投稿

我跟同学今年在志文网上写的,信誉和质量都还不错,也挺负责的, 修改了一次都过了,你可以去问问他们,祝你也顺利通过。mfrlawxndq

你好,流程,一般都是审稿不收定金,文章录用后,在办理相的版面费,文章录用后,可以打杂志社 编辑部的电话来查稿确认,确认过 你的文章 实实在在被杂志社 编辑部 录用后,在办理相关的 版面费的。省级:《教师》《教育教学论坛》《新课程》《文学教育》《数学学习与研究》《考试周刊》等国家级的:《中国校外教育》《中国科技信息教育》《语文教学与研究》《课程教育研究》核心:《教育探索》《教育与职业》《当代教育科学》《教学与管理》等

《教学与管理》《当代教育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国家级:《课程教育研究》《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杂志等,需要,联系我。

发表流程:首先先确定好发哪个刊物,价格、时间合适的话文章先转给编辑初步审核一下,审稿通过后开电子版的通知书电话到杂志社查稿,确认无误后付款,到时出刊时给您寄出样刊。

教育教学研究杂志2021第9期

《学校教育研究》属于正规的国家级刊物。《学校教育研究》杂志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性教育教学类国家级学术期刊,是中国人生科会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指导的国家级期刊

扩展资料 本刊坚持“面向教师、服务教育、促进教学”的办刊宗旨,定位于基础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相结合,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了解和学习最新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运用和交流教育教学方法提供平台。其主要面向中小学、职业学校的校长、各级教育行政干部、骨干教师、教育科研人员。自创刊以来,《学校教育研究》依靠丰富专家资源、扎实的学术基础、覆盖全国范围的广大读者群体,在教育界树立了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

教育学》投稿要求:1、来稿应符合论文的一般要求,做到数据准确,逻辑严谨,行文通达,论点新颖,论据充分。论文格式: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邮政编码)、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2、来稿篇幅2300字~4800字,标题20个汉字以内,稿件一律发送电子邮件附件(word格式)。3、文章署名不得超过3人,如超过3人,其余人员在文章末尾说明;需附所有作者简介。内容有: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毕业时间、毕业院校及所学专业、职称、现工作单位、单位所在地址及邮编,需放在文章第一页的最下面。在文章最后一页注明作者联系电话。4、来稿须有中文摘要(60字~80字)、关键词(3个~5个)。摘要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方面,要求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即采用:“对……进行了分析”,“从……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方法”,“进行了……研究”,“达到了……效果”,“解决了……问题”等语句,不能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教育学研究》未在新闻出版总署查询到,应该不是正规刊物

教育教学杂志是核心期刊。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根据官方教育杂志教学核心期刊显示官方教育教学是杂志中的核心期刊之一,是中国教育学的重点项目之一,拥有顶级的教育教学人才和技术。

是的。《教育学术月刊》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 扩展版来源期刊、人大复印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RCCSE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西省一等奖优秀期刊。本刊连续多年转载率位居全国教育理论期刊前三名, 2016 年发布的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综合指数位居全国教育期刊第二名。2015-2020年被《新华文摘》转载28篇。《教育学术月刊》坚持规范办刊。我们注重实证研究,注重有学理基础的研究,注重事实判断优先价值判断,注重连续性研究,注重规范性研究。欢迎规范的定量研究,鼓励不同学科视角的质性研究,尤其欢迎有深度的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法学、心理学等专业视角的教育研究。致力于推介思想上和学术上具有高标准、高水平的创新力作。本刊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只以质量和水平取舍稿件。本刊主要栏目:理论研究、政策与管理、教师与学生发展、课程与教学,并且针对教育领域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组织专题研究。本刊对优质稿件不吝惜版面。一般稿件篇幅 10000 字左右为宜,上乘之作不限篇幅。我们倡导并坚守严谨的学术诚信,反对一稿多投,拒绝抄袭或代作!感谢赐稿!请在投寄纸质稿同时发送电子稿至:。这是本刊唯一投稿邮箱,谨防假冒!本刊审稿期为2个月。若决定采用,将尽快通知您。如果2个月没有得到答复,则表示稿件不用。因人手紧缺,请恕无法逐一回复,请您自行处理。谢谢!欢迎订阅!本刊每册定价 12 元,全年每份 144 元。可通过邮局订阅(邮发代号 44-97),也可随时直接向编辑部订阅。编辑部地址:江西省南昌市赣江南大道2888号江西教育发展大厦15楼,邮编:330038,联系电话:,联系人:杨春凤。中国学术期刊-教育与社科辑》国家级,旬刊,龙源,电子刊号出刊时间:2022-1 月底版面字符:2500-2600字符/1版主办单位:清华大学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要栏目:教育研究、教学实践、思政教学、艺术探究、哲学研究、经济研究、社会科学、医学研究、护理园地、建筑科技、施工技术。

西部论丛杂志2019年第33期

<strong>没有下架通知。</strong>《西部论丛》杂志(WesternForum)》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国投资学会指导,西部12省投资学会和建设银行联办,甘肃省投资学会主办,国内刊号:CN62-1166/F,国际刊号:ISSN1671-6698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财经类期刊。以敏锐独特的视角,解读西部开发政策,聚焦西部财经热点,追踪金融改革发展脉搏,关注西部发展动态,传递西部投资信息,探寻西部民族文化。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奉行不结盟,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所以严格意义上说,中国没有盟友,关系比较好一点的有:巴基斯坦,朝鲜,俄罗斯,古巴,泰国,以及非洲的一些国家。

中国愿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

孟子身处战国中期,这是一个战争不断的时代,经济、政治、文化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随着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生产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大量的耕田被开垦,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私田,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逐渐土崩瓦解。越来越多的人凭借军功、贸易获得私田,而王公贵族在这样的变动下渐渐失去世代相传的土地,土地私有制逐渐得以确立。而孟子主张“井田制”,并将其作为施行“仁政”的基础。在孟子看来,“井田制”不仅可以保证国家的税收和农民的收入,也可以使农民建立起高尚的心志和稳定的生活。然而在当时私田大量涌现、土地私有制露出萌芽的情况下,“井田制”已经失去了其现实基础。此外由于战火连天,农民们常常为了躲避战争而流离失所、居无定处,根本无法进行耕作,因此,“井田制”已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作为孟子“仁政”实施的现实基础,不合时宜的“井田制”使得其“仁政”也难以施行。其次,私有制的盛行使得社会阶层发生了很大的变动。一方面,许多平民因为军功、贸易等原因得到大量私田,有了一定的财产,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提高,同时一部分贵族和士沦则落为平民。另一方面,周王朝日渐没落,齐、楚等大国对天子的地位虎视眈眈,滕国、宋国等小国也试图通过变法谋求生存。各国都企图通过推动战争,实现社会变革,从而达到自己的利益,即“王天下”。在这个竞相争王的社会中,利益对君主才是最重要的。“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期待孟子能够给自己一些富国强兵的建议与策略,而孟子却认为拥有“仁义”就足矣。在孟子看来,仁义是制胜法宝,但是在君主看来只有赢得战争才是强国之关键,两者思想意识的差别使得孟子的“仁政”学说并不受君主喜欢。孟子认为百姓是国家政治的第一位,一切政策的实施都应该以百姓为主,因此君主若想实现“王天下”,就必须从百姓的利益出发。在国家民族之间的竞争中,仁义道德、百姓民心确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自古以来,没有哪一个朝代的更替是由仁义道德决定的。战争总是政治斗争的延续并决定孰胜孰败,哪怕是孟子称为道德典范的周文王也是靠战争夺取天下的。在当时那个各国均想称霸天下的时代,无论是保卫还是扩张自己的领土,战争都是唯一且必需的途径。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孟子的“仁政”显得就很软弱无力。来源:西部论丛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学并起,在各学派的争芳斗艳之中,孟子作为儒学道统的继承者,以安天下利百姓为己任,奔走于各国之间,并以其辩口利辞卓越于世。他的言辞气势雄伟、长于思辨,其中诸多巧辩文采斐然、锋芒毕露,着实令人叹服。苏洵评其言语“语约而意尽,不为_刻斩绝之言,而其锋不可犯”[1],以其言简洁明快又不失雄健闳肆,着实精妙。对于《孟子》一书,历代学者已做过相当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哲学、政治以及训诂等方面,而对其论辩艺术、语言技巧方面的研究在相比之下则略显薄弱。其中,近代以前对孟子的论辩艺术的评价大多散落于文人著作之中,如苏洵、赵岐、韩愈等均曾对孟子的论辩艺术作评。其中,清代学者牛运震较早地在《孟子论文》对孟子的语言修辞、论辩技巧进行探究,但其文偏重于微观,缺少宏观评述[2]。近现代以来,对孟子的研究面逐渐拓展,而关于孟子论辩艺术的研究亦得到进一步发展。钱基博在《中国文学史》[3]一书中评价孟子之言内容广博,充斥浩然正气,长于雄辩却非因好辩而辩。段凌辰在《之辩论术》[4]一文中逐条逐句对孟子论辩中采用的技巧进行归类,十分清晰条理。谭家健从孟子文章结构入手,分析其艺术特色,认为孟子论辩的首要特点为明白晓畅[5]。刘生良从逻辑学层面探析孟子的论辩,将其划分为回避术、求同术、反诘术等诸多技巧[6]。孟子娴熟的运用各类论辩手段,往往能够使其论辩目的得以实现。而其论辩技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孟子在论辩中长于譬喻,赵岐曾道:“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7]孟子擅长以具体的实例来显明抽象的义理,使目不能见、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变得具体可感,从而使听者如有目睹,扩大其言论“悟他”的效果。如《梁惠王章句上》中梁惠王询问孟子为何自己用心民生,然“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8],孟子知其好战而不识仁,便以战事作寓来回答,“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9]在这里,孟子将邻国之政喻作后逃百步,梁惠王之政喻作后逃五十步,二者虽有步数之差,却无本质之别。正如梁惠王所行之政,虽能施小惠与民,然归根结底与邻国不恤其民无二致,均“不能行王道以养其民”[10]罢了。孟子以此寓作答,一则使梁惠王深谙其政之失,无辞辩驳;二则是刺梁惠王不谙仁政于无形,全篇虽不见褒贬之辞,而褒贬之意却寓于其中,这也正是孟子用寓之深意。孟子在论辩中多用譬喻,这使其在论辩中能够施用混淆视听、偷换概念的技巧,实现“有所蔽”而在论辩中处于有利地位。义理是抽象的、概括性的,而实例是具体的、个性的。因而义理往往能够涵盖更广泛的范围,所含摄的内容也较为简明。而实例恰与其相反,实例涵盖的范围极其有限,但由于其个别性,实例却时常包括有义理不必含有的特性,故实例的涵盖范围要大于义理。这样以来,以譬喻来阐述义理便有了迷惑思虑、偷换概念的可乘之隙。如《告子章句上》中告子与孟子就性善恶进行论辩时,告子说:“生之谓性。”[11]提出个体生而具备的自然之质即是性,其意在借此证明人性无善无恶。孟子答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12]在这里,孟子俨然已开始混淆视听,先是混同了“生”与“性”,将个体存在等同于性;又进一步把告子所说的具有普遍性的“生之谓性”混同于所指仅限于初始之白,带有极强局限性的“白之谓白”,无疑已为告子设下陷阱,而告子浑然不觉。这样一来,便有了后文中孟子继续反问告子白羽、白雪、白玉三者之白是否无异之文。由于三者之白已被羽、雪、玉规定,故三者虽同为白色,性则疏矣。孟子显然已知三者有异,故意设此问,而告子仍未觉,因而孟子又进一步混同了犬性、牛性及人性,使告子陷入不可是不可否的尴尬境地。在这场论辩中,孟子连举多例,以具有特殊性的实例代指普遍性的义理,巧妙地偷换概念,使对手如堕五里雾之中,实在不可不赞其机巧。从孟告人性之辩的例子可看出,孟子还擅_在言语之中设置陷阱,揣度对方内心,步步深入,而使对方于无知无觉中陷入自我否定、无言以对的尴尬境地。诱敌深入、请君入瓮之计在孟子的论辩中比比皆是,如《梁惠王章句下》中,孟子刺齐宣王身在君位却不谋君职,启发宣王自我反省、有所作为,便连设三问,先问如何处置失信不担责之友,再问如何处置失职之官。宣王对孟子发问之意图毫无察觉,以“弃之”、“已之”分别作答,于是,当孟子发出第三问,即何以处置不治之君时,宣王已彻底落入陷阱。此时,宣王承前回答便是批驳自身,逆之便是违背道义,实在无法作答,只好“顾左右而言他”。由此可见,孟子在言语之中布下陷阱,步步紧逼,其巧着实令人无言以答、心悦诚服,而其锋之利亦足以见。另一方面,孟子直言不讳,敢于以言刺君上,要求君主施政作为、安民治世之举,无愧于其以天下为己任、终生为民请命的“士”形象,而这也正是孟子论辩具有的一大特色。孟子论辩的技巧,有“正”亦有“负”,倘若遇到孟子不愿谈及的问题,孟子便会采用“负”法,巧妙回避,借机转移话题。如在《梁惠王章句上》中,齐宣王询问孟子齐桓、晋文二人的事迹,孟子推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13],以不知此事来回应宣王的发问。然孔子诚无道此耶?孟子诚不知此事耶?自然不是。据《论语》所载,孔子曾多次讲到齐桓、晋文,如《宪问》篇中提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14]以及“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15],显然不是孟子口中的不曾提及。而孟子本人又极为尊崇孔子,赞其“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16],自然应对其言其事知之甚详,可见孟子详熟此事,只是觉察齐宣王有效仿齐桓、晋文二人,实行霸道之意,而实行霸道便会与自身所主张的仁政背道而驰,故对齐宣王佯装不知罢了。不仅如此,孟子接下来又道:“无以,则王乎?”[17]迅速将话题转移至如何以仁德王天下,向齐宣王推行自己的主张。可以说,此举巧妙地化解了孟子面临的两难之境,变守为攻,使孟子在论辩中重新处于优势地位。来源:西部论丛

  • 索引序列
  •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第33期
  • 新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投稿
  • 教育教学研究杂志2021第9期
  • 西部论丛杂志2019年第33期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