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响微生物油脂合成的重要因素 培养基的C/N比 油脂的生成由细胞油脂含量与细胞收获量的乘积决定。微生物生产油脂的 过程可分为两阶段:细胞增殖阶段和产油阶段。这两个阶段所用培养基的C/N比不同,细胞增殖期要 求氮素营养相对偏高以获取足量菌体细胞;产油期则是在获取足量菌体细胞后,增加碳素营养物 质,为菌体大量积油创造条件〔9〕。 pH值 产生油脂的最适pH值依微生物种类而不同,酵母为~,霉菌为中 性至偏碱性。构巢曲霉在pH2.8~培养时,随pH值上升,油酸含量增加。而培养油脂 酵母的增养基最初pH值越接近中性,稳定期细胞油脂含量越高〔7〕。 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一般地对于真菌,适当增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使用量,可提高产油速度 及产油量。Carrid等人对构巢曲霉的研究表明,调整Na+、Mg2+、SO42- 、PO43-等离子的含量比,可使油脂含量由25%~26%(生成率~)提高到51 %(生成率)。一项有关油脂酵母产油的实验证明,在培养基中增加铁离子浓度可加快油 脂合成,而增加锌离子浓度(有些菌株要求维生素B)可提高积累量。 温度 油脂生成的最适温度大多在25℃左右。温度可影响油脂的组成、含量,培 养温度低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将增加。 培养时间 培养时间对油脂的合成也很重要。如黑曲霉、米曲霉、根霉、红酵母、酿 酒酵母 最佳培养时间分别为3d、7d、7d、5d、6d。培养时间不足,微生物菌体总数达不到最 大量而影响油脂量;培养时间过长,微生物个体变形、自溶,形成的油脂进入培养基中难以 收集,同样影响油脂产量。 孢子数量 菌体生长期孢子数量过多,单细胞油脂产量反而可能低。细胞内积存的油 脂过多,又会使菌体失去增殖能力。因此培养产油菌时应使之达到最佳孢子数量,以保持菌 体的增殖能力和产油生理状态。 氧气供给量 微生物利用基质糖类合成油脂及不饱和脂肪酸都需要氧气参与,因此必须供应充足的氧气。 添加 添加脂肪酸合成的中间物或能形成中间物的二碳化合物如乙醇、乙酸盐、乙醛等可增加油脂含量。 2 微生物油脂的制备 菌株的选择 用于生产微生物油脂的菌株要求具备以下条件: (1)具备或改良后具备合成油脂的能力,油脂积累量大,含油量稳定在50%以上且油 脂转化率不低于15%。 (2)能利用农副产品及工业废水、废料。 (3)繁殖力旺盛,杂菌污染困难,沉淀、过滤、分离油脂容易。 (4)油脂风味良好,食用无害,易消化吸收。 (5)用于工业化生产时能适应工业化深层培养,装置简单〔4,5〕。此 外菌种不同,培养条件不同,产品也不同。一些菌株油脂的脂肪酸组成、类型及甘三酯组成 见表1和表2。 表2 微生物油脂的立体专一分析 油脂 Sn 14∶0 16∶0 16∶1 17∶0 17∶1 18∶0 18∶1 18∶2 19tr 20∶0 22∶0 24∶0 24∶1 Mycobacterium 1 1 8 9 tr 2 7 60 - 7 1 1 1 1 snegmatis 2 7 57 13 2 1 6 9 - 1 tr tr 1 tr 3 1 7 7 tr tr 16 18 - 6 7 7 18 7 (油脂酵母) 1 3 14 8 - - 4 61 10 10 - - - - Lipomyces 2 - 1 2 - - - 88 9 - - - - - lipoferus 3 6 29 13 - - 9 37 6 - - - - - 培养基 需配制的培养基有斜面培养基、种子液培养基、基础摇瓶培养基、发酵培养基等。斜面培养基是培养该菌种的普通培养基;种子培养基与基础培养基成分变化不大 ,主要是为了稳定菌种的性状;发酵培养基要使碳源比重增加,氮源比重下降,同时增加通气量,使菌体充分合成油脂〔28,29〕。 配制时所用的碳源有乳糖、葡萄糖、果糖、蔗糖、石蜡、废糖蜜、纸浆工业废水、木材水解 液、淀粉厂废水等;氮源有铵盐、尿素、硝酸盐、氨基酸、酵母水、玉米浆等;无机盐类有KH2 PO4、MgSO4、CaCl2等;生长素有酵母膏、蛋白胨等;如果要诱变改良菌种,还需配制诱变培养基,所用的诱变剂有亚硝基胍、N—甲基—N—亚硝基胍、硫酸二乙酯、紫外线、激光、离子束等。 培养方法 菌种的活化 将保存的菌种转接到斜面培养基上,28 ℃培养4 d。 种子液的制备 活化菌种以少量无菌水洗,入装有种子液培养基的三角瓶中,24~30 ℃ , 转速150~300 r/min,培养2~5 d。培养温度、时间、摇瓶速度依菌种的类型和数 量而定,通常种子液培养基装液量为三角瓶的1/5。 摇瓶培养 采用与(2)同样容积的三角瓶,内装1/5容积的种子液培养基,接入种子液 2~3 mL,温度、转速同(2),培养时间比(2)延长1~2 d。 大罐发酵 装液量为灌体的2/3,接种5%,罐压 kg/cm2,搅拌速度提高至原来的2倍,罐温与上述温度相同。有时为了逐渐诱导产脂,可采用三级发酵的方法,使培养 基营养的供给趋向于碳源逐渐升高,氮源逐渐减少,通气量加大,pH值也逐渐接近微生物合 成油脂的最适值。 菌体的收集 培养好的菌体经镜检后,以滤布(纱布、的确凉布)过滤,用蒸馏水洗三次 ,称湿重,取部分湿菌体60 ℃烘干,称干重,以确定湿菌体的含水率。收集大量菌体时则 采用离心法。 提油前菌体的前处理及菌体油脂的提取 微生物油脂存在于坚韧的细胞壁中,且部分以脂蛋白、脂多糖的形式存在 ,因此提油前必须对菌体进行前处理。前处理的方法主要有四种:(1)干菌体磨碎法(将菌体 与砂子一起进行研磨);(2)干菌体、稀盐酸共煮法(共煮使细胞分解便于获油);(3)菌种自 溶法(50 ℃下保温2~3 d);(4)菌体蛋白变性法(用乙醇或丙醇使结合蛋白变性)〔10〕 。另外还有利用高压匀浆、球磨、膨化、高渗透压等处理使菌体破裂的办法。 用于油脂浸提的有机溶剂主要有乙醚、异丙醚、氯仿、乙醚—乙醇、石油醚、氯仿—甲醇等 ,浸提后再通过减压蒸馏等手段回收溶剂。 3 微生物油脂定性分析 经苏丹黑染色法染色后,菌体中的脂肪粒呈现蓝紫色或蓝灰色,而菌体 为红色。根据脂肪粒大小可初步判断脂肪含量的多少,还可用于确定最佳产油时间〔5〕。 4 微生物油脂各项理化指标与质量指标的测定 采用AOCS方法,分析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折光指数;(2) 比重; (3)透明度;(4)气味、滋味;(5)水分;(6)酸价;(7)过氧化值;(8)碘价;(9)色泽;(10)2 80℃实验;(11)脂肪酸组成;(12)甘三酯组成;(13)不皂化物。 5 利用微生物制取功能性油脂 通过细胞融合、细胞诱变等手段,可使微生物生产出比动植物油脂 更符合人体需要的高营养油脂或某些特定脂肪酸组成的油脂〔27〕。现分述如下: 油酸、亚油酸 亚油酸是一种人体必需脂肪酸,通过人体的△6脱氢酶作用可以转 变成 人体所需的γ—亚麻酸。尽管这类油脂在植物中存在较为普遍,但亚油酸含量达到70%以上 的只有红花油、葵花油。据报道利用纤维素作碳源来培养丝状菌马铃薯黑痣病薄膜霉 ,所产 生的油脂亚油酸含量高达~〔11〕。国外资料报道有利用产脂内孢霉 工业化生产富含油酸、亚油酸的油脂。微生物油脂中油酸、亚油酸常常同时存在,二者可占 总脂量的65%~78%,这一点与许多植物油脂非常相似,此外熔点、折射率、比重、酸价、过 氧化值、皂化值、碘值等物理化学特性的分析结果,也与植物油接近〔9〕。 一份关于38株假丝酵母的全细胞脂肪酸分析表明:这些酵母油酸含量达34%~69%,亚油酸含 量达5%~34%,而且有的菌株棕榈油酸含量达〔2,3〕。油脂酵母、红酵母、 掷孢酵母合成的油脂以油酸为主要成份,脂肪酸组成与常用植物油中的橄榄油、菜籽油相近 〔2,13〕。 γ—亚麻酸(GLA) GLA天然存在量很少,只有在乳脂和特殊野生植物种子中含量较高,人体 △6脱氢酶的存在及活力常受肥胖、癌症、 病毒感染、老龄等健康及营养因素的影响,阻碍摄入的亚油酸转变为GLA,使PG(前列 腺素)不能顺利合成,从而导致动脉硬化、血栓症、糖尿病等,故富含GLA的油脂是一类保健 性油脂〔14〕。 传统上,GLA主要从月见草种子油中提取,1948年Bernhard和Albercht首先从布拉克须霉的 菌丝体脂肪中鉴定出真菌CLA,含量达16%,Nugtern证明其结构与月见草种子油GLA相似。19 64年Show又发现藻状菌纲的菌株含有GLA,而不含α-亚麻酸。最近,日本Ona da Cement公司生物工程研究室的Morio Hiramo和东京农业与技术大学生物工程系的Yunki M iura等利用新鲜海水培养钝顶螺旋藻和一种小球藻(Chlorella )生产GLA, 其含量可达总脂肪酸的10%〔15〕。 在发酵生产GLA方面,1985年Osama Suzuki等利用深黄被孢霉、葡酒色被孢霉,拉曼被孢霉 和矮被孢霉以高 浓度葡萄糖(60~400 g/L)为碳源发酵培养,菌体油脂含量达35%~70%,其中GLA占3%~11% 。 1987年蓑岛良一等用雅致小克银汉霉发酵生产GLA,GLA含量达18%。英国使用爪哇镰刀菌, 以小麦淀粉生产的葡萄糖作为培养基进行发酵,产物经提纯达到食用标准,γ—甘油三亚麻 酸酯含量高达16%。利用发酵法生产γ—亚麻酸酯的John & Starge有限公司产量达100 t/a 〔4,26〕。1986年以来,英国Sslby factory of sturge Biochemicals、日本出光 化 学公司已有微生物GLA产品上市,主要用于医药、保健食品、功能性饮料和高级化妆品 〔11〕。 我国上海工业微生物研究所在500L发酵罐中用M102菌株发酵生产GLA,GLA含量达到8% 。1993年,南开大学生物系用深黄被孢霉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得变异株,在1 0L 罐中发酵产生GLA时,菌体得率为,油脂含量达,其中GLA含量达〔 12〕;1998年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以深黄被孢霉为出发菌株,经紫外 、硫酸二乙酯、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处理后,进行了60m3罐三级发酵,菌体油脂含量高达79 .2%〔16〕。 花生四烯酸(AA) AA传统上来自鱼油,但含量极低,一般小于(W/W)。AA与二十碳五烯 酸(EPA)是花生酸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它们在营养学、医学上的地位为世人瞩目,这主要 是 由于二十碳酸代谢产物PG、TX、LT具有调节脉管阻塞、血栓、伤口愈合、炎症及过敏等生理 功能〔1〕。1990年Buranova等发现几株被孢霉能聚集二十碳三烯酸(DGLA又称二高γ —亚麻酸)和AA,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生产EPA。80年代以来,GLA、AA含量高的微生物油脂 相继在日本、英国、法国、新西兰等国投入工业化生产,日本、英国已有AA发酵产品投入市 场〔17〕。国内朱法科等以一株被孢霉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得到一株AA高产菌 ,AA得率达。研究还指出:培养不同时间的菌丝(3d~5d)在室温下老化15d,菌丝 体中总脂含量由18%~30%上升至36%~41%;菌丝体中AA含量则由~上升至~ 〔18〕。 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天然EPA、DHA通常在海洋动物和海洋浮游植物中含量丰富。EPA、DHA属于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1)预防和治疗动脉粥状硬化、血栓 形成及高血压。(2)治疗气喘、关节炎、周期性偏头痛、牛皮癣、肾炎。(3)治疗乳腺、前列 腺和结肠癌。目前ω—3PUFA的商业来源是海洋鱼及其油。鱼油中ω—3PUFA的构成与含量随 鱼种类、季节、地理位置等变化;为了提高其氧化稳定性,多数鱼油常常要经过氢化、调和 等步骤从而使EPA、DHA受到破坏。 1988年Shimizu等人提出高山被孢霉是生产EPA的一个潜在来源,在12℃的低温条件下生长时 ,可积累15%以上的EPA。Thraustochytrium aureum则是一种海生真菌,DHA含量达34%。许 多 海生藻可产高含EPA和DHA的油脂。金藻纲、黄藻纲、哇藻纲、红藻纲、褐藻纲、绿藻纲、绿 枝藻纲、 隐藻纲、Eustigmatoohyceae中的一些藻都高含EPA;甲藻纲的藻DHA含量高,而甲藻纲 中Amphidinium carteri的EPA和DHA含量都很高〔15〕。 培养基组成、通气、光强、温度、培养时间等对EPA、DHA等PUFA的合成、积累起着重要作用 ,氮源的数量影响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光照不足将增加ω—6脂肪酸的合成和抑制 ω—3脂肪酸的合成,对数生长期末尾或在稳定期的开始时微生物PUFA的浓度达到最大。 此外使用基因工程选育菌种,有可能大大增加藻类、真菌产生EPA、DHA及其他PUFA的潜力, 而且藻油中的EPA比鱼油中有着更大的氧化稳定性,且没有鱼油的气味和滋味。 表3 可生产类可可脂的微生物 菌种 干菌体量 PC/-1 脂质含 量/% 脂肪酸组成/% 1、3-二饱和、3不饱 和甘 油酯含量/% 16∶0 18∶0 18∶1 红冬孢酵母 (Rhodosporidium toruloi des) 红酵母(Rhodotorula glaminis) 产脂内孢霉 被孢霉(Mortierella vinacea ) 被孢霉(MM nana) 被孢霉( anguispora) 长链二元酸 长链二元酸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是生产聚合体、粉末涂料、可塑剂、 润滑油、香料、农药等的出发原料和中间体。C10以下的短链二元羧酸在自然界存在 广泛,合成较为容易,但C11以上的长键二元羧酸几乎没有天然存在的,合成也很 困难。很多微生物经发酵可得到C11~C18饱和及不饱和二元酸,这方面的应用 在日本最为广泛,且经使用效果良好。 角鲨烯 角鲨烯资源也非常短缺,主要存在于深海鲸鱼和鲨鱼肝油中,橄榄油和米 糠油中含量也较高。角鲨烯在油中具有抗氧化作用,但它全氧化后又成为助氧剂。其氢化物 是优良的化妆品基质和钟表等精密机械的润滑剂。以癸烷为碳源,利用深黄被孢霉发酵得到 的油脂,角鲨烯含量可达50mg/L。 代可可脂 可可脂是世界上最贵重的油脂之一,天然可可脂是以可可豆为原料经清洗 、去皮,水压法提取而得到的,其甘三酯组成为POS52%、SOS19%、POP6%。天然可可脂具有 风味良好、不易氧化且不被脂解酶分解、加工粘度适合、易于脱模等特性,成为制取巧克力 不可缺少的一种油脂成分。由于天然可可脂货源不足且价格昂贵,因此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类 可可脂、代可可脂。利用微生物制取可可脂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利用微生物酶作为催化 剂,催化油脂酯交换,达到可可脂要求的甘三酯组成,用这种方法可制得类可可脂。(2)培 养微生物菌株,使其在菌体内产生理化性质或甘三酯组成与可可脂接近的类可可脂和代可可 脂。 莫斯科工业研究所利用红酵母属、红冬孢酵母属、隐球酵母属菌株生产油脂 的一 项研究表明:Rhodotorula gracilis K-76及Rhodosporidum sphaerocarpum L-103产生 的2 位为油酸的甘三脂产量很高,经分提得到的油脂理化性质近似于可可脂、橄榄油、棉籽油; 荷兰利用假丝酵母属、类酵母属、红酵母属 油脂酵母属等14个属的酵母变异种生产可可脂 及其代用品,以N-甲基-N-亚硝基胍诱变后得到高产菌种,经培养油脂含量达30%,且其中95 %的甘三酯具有P 、S 、O 的脂酸肪组成〔21〕;加拿大以脱 蛋白乳清为培养基培养酵母,通过添加所需晶型得到了甘三酯组成及含量与可可脂相似的类 可可脂,并且不经分提即可市售,产品均匀稳定〔22〕。 在利用微生物合成可可脂方面研究最多的是日本。在一项专利中,将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菌 种接种到一种由油、脂、发酵的奶粉、糖类制成的混合物中,并按比例添加有全奶粉、蔗糖 、乳糖、磷脂、香料、柠檬酸及天然色素,在低于45℃的条件下发酵后,所得产品经感官检 验具酸乳酪味,可代替可可脂用于食品中〔23〕。 还有一项专利是将一种对苹婆酸及其衍生物敏感的假丝酵母进行摇瓶培养,培养后测得其甘 三酯组成中POP占、POS占、SOS占,可作为可可脂使用〔24〕 。另有一项专利使用被孢霉生产代可可脂,成效也非常显著〔25〕。 综上所述,微生物功能性油脂的研究是21世纪的发展方向,它将使油脂行业的范围更广 ,也将使微生物应用到更为广阔、重要的领域。 作者简介:董欣荣:女,1973年生,硕士研究生 作者单位:郑州粮食学院生物工程系,郑州 450052 参考文献 1 徐学兵,郭良玉,杨天奎,等.油脂化学,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 ~330 2 罗玉萍,杨荣英,陈英,等.酵母油脂脂肪酸组成的研究.中国粮油学报,1994,9(3) :44~48 3 韩丽华,郝确.生物工程在油脂开发和加工中的应用.郑州粮食学院学报,1987(2):94 ~97 4 至诚,晓娄.微生物食用油脂生产发展动向.粮油食品科技,1990(2):15 ~16 5 傅金衡,刘晓龙.12种酵母产油脂量的探讨.中国油脂,1994,19(4):7~9 6 张峻,邢来君,王红梅.γ—亚麻酸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发酵的分离提取.微生物学通报 ,1993,20(3):140~143 7 殷蔚申.食品微生物.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73 8 赵福耀译.微生物产油法.食品科学,1981(6):34~35 9 张聚元.单细胞油脂.中国油脂,1988,13(3):14~18 10 李魁,徐玉民,吴平格,等,真菌油脂的合成条件及预处理方法.中国油脂,1996(6) :3~5 11 EVGENE W Application of Microbial Lipase:A Review,JAOCS,197 4,51(2):12~16 12 史国利,吕宪禹,周与良.全细胞长链脂肪酸在假丝酵母属分类中应用初探.真菌学 报,1992,11(2):150~157 13 史国利,周与良.深红酵母相关菌株全细胞长链脂肪酸分析及其数值分类.真菌学报, 1993,12(2):131~137 14 张秀鲁.微生物生产油脂的展望.浙江粮油科技,1990(1):1~5 15 钟辉,张峻,邢来君.微生物发酵法生产γ—亚麻酸进展,微生物学通报,1994,21(4 ):237~239 16 黄建中,施巧琴,周晓兰等.深黄被孢霉高产脂变株的选育及其发酵的研究.微生物学 通报,1998,25(4):187~191 17 李浪,杜平定.生物工程与油脂工业.郑州粮食学院学报,1995,16(3):94~100 18 朱法科,鲍时翔,林炜铁等.菌丝老化对被孢霉产花生四烯酸的影响.中国油脂,1997 ,22(3):40~42 19 徐天守.利用生物技术生产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碳六烯酸.食品与发酵工业,1995(1) :56~63 20 Zaitseva L V (6):17~18(Russ) 21 Wssanen Nederland B V ,783 Nov 1988 Appl 87/783 22 Beavan,Michael;Industy Apply Single Cell Oils,Illinois:AOCS Press, ~84 23 Hideki Baba, Pat Appl,EP :1~12 24 Ofuji, Tokkyo Koho JP 61282091 :605~609 25 Agency of Industrial Sciences and Tokkyo Koho JP 607529 2 :473~475 26 张秀鲁,陈霄,吴昕等.发酵法生产高含量γ—亚麻酸油脂的研究.中国粮油学报,1993,(2):24~29 27 李小松,余扬帆等.微生物油脂.食品科技,1997(5):8~9 28 杨宏,林娟,欧阳瑞珍.产油微生物的培养.福州大学学报,1997,25(5):103~106 29 陈少洋.酵母菌变异株M413的培养及发酵培养基的优选.福州大学学报,1997,25(5) :107~110
谈起燕麦,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种很营养的全谷物,可是未必能说清它到底怎么营养。
很多朋友也不知道怎么选燕麦,或怎么吃燕麦,不信往下看,这篇文章中的某些知识点会颠覆你的认知哦。
跟大米和白面相比,燕麦在营养上有诸多优势,比如:
蛋白:
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的数据,燕麦蛋白含量(克/100克)介于稻米(克/100克)和小麦(克/100克)之间 。 [1]
仅仅比含量燕麦确实没啥优势,不过燕麦蛋白的质量更高,具体高在哪呢?
一般谷物赖氨酸含量都比较低,这赖氨酸含量低,就像是木桶上最短的木板会限制木桶的装水量一样,它会影响谷物蛋白的利用率。
在这点上燕麦就牛了,赖氨酸含量杠杠的,就算不跟富含赖氨酸的食物比如豆类搭配着吃,它的蛋白利用率也挺高。
脂肪:
燕麦中油酸的含量很高,分别是大米和小麦的20多倍和10多倍,油酸就是橄榄油中含量最丰富的脂肪酸,它能降低血液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坏胆固醇」水平 。 [2]
膳食纤维:
燕麦的膳食纤维含量远高于精米和白面,更为特别的是它的膳食纤维里水溶性的膳食纤维β-葡聚糖含量很丰富,β-葡聚糖有啥好处呢?
可以帮助控血糖:
它吸水后黏糊糊的,能减缓葡萄糖吸收入血,有助于控血糖,像整粒燕麦做的饭升糖指数只有42,属于典型的低血糖指数食物。
可以帮助控血脂:
原理呢?
可能是因为它吸水后黏糊糊的,能吸附胆固醇,减少其吸收入血,还有它也能吸附着胆汁酸,通过便便排出体外,然后身体就得动用胆固醇来合成胆汁酸,于是就降低了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进而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所以在美国,如果每份食品β-葡聚糖含量 克就能声称: 富含β-葡聚糖的食物作为低饱和脂肪低胆固醇饮食一部分,可以降低罹患心脏病的风险 。 [3]
可以帮助预防便秘:
β-葡聚糖吸水膨胀,可以让便便松软;可以帮助减肥;β-葡聚糖吸水膨胀,占据一定的胃的体积,可以增强饱腹感,从而减少能量摄入。
另外,燕麦的微量营养素:维生素E、维生素B1、钾、镁、铁等含量都比精米白面高。
大家接触最多的燕麦制品是速溶燕麦片,它用热水一冲就能吃,超级省时。大多数人早上时间又很紧张,所以很多人都觉得燕麦就是早餐吃的。
如此方便当然很适合早餐,你可以按照下面这个公式,把带燕麦的早餐吃得营养又快捷。
燕麦片+蛋白+蔬菜
蛋白: 牛奶/酸奶/奶酪、鸡蛋、豆腐干、提前卤好的鸡腿/牛肉,火腿肠(最好无淀粉无亚硝酸盐)
蔬菜: 可生食的蔬菜如黄瓜、西红柿、小圣女果,或者沸水焯一下菠菜、小白菜等叶子菜,然后用低卡路里的沙拉酱拌一下。
如果减肥,女士燕麦片吃到40-50克就行,男士吃到75克-100克就行。蔬菜要吃到 2拳头,蛋白吃一包奶一个蛋就行,或者1个卤鸡腿。
其实燕麦不仅适合早餐吃,三餐都可以吃,有些燕麦制品也可做为零食加餐吃,下面具体来看看。
1、整粒燕麦
可以和大米做成燕麦饭,除了搭配大米,也可以搭配其它杂粮比如藜麦、荞麦、绿豆等,做成杂粮杂豆饭,然后午晚餐吃都ok。需要提醒4点:
(1)燕麦的皮质地硬,需要提前泡两三个小时,或者泡着冷藏一夜,然后和淘洗好的大米一起再焖饭。
(2)加水量大概是燕麦和大米的 倍就行。
(3)燕麦的占比1/3 1/2都行,如果其它顿吃的比较精细,全用燕麦焖饭也行,只是口感更糙一些,有些朋友可能接受不了。
(4)如果要减肥,女生燕麦和米加起来50-75克比较合适,如果是男生燕麦和米加起来75-100克比较合适,可以做成杂粮粥。预处理跟做饭一样,只是水的比例增加到10倍。
2、燕麦片
热水冲一下或煮一下,也能直接当午晚餐主食,减肥推荐的量跟整粒燕麦是一样的。
可以这么说,因为它们都是含有燕麦的复合谷物制品,共同的特点是:配方里添加了油、糖、盐,能量也不低,吃多胖人哦。
(1)复合麦片
上面这款商品,不确定燕麦含量是多少,并且还添加了糖油盐。
在这款商品中,燕麦含量为,含量并不高,同时还添加了糖、盐、植脂末、食用香精。
其中,糖含量高达克/100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添加糖最好控制在25克以内。 这款燕麦商品,即便是只吃50克,摄入的糖都快要达到25g的限量要求了,真是不低呢。
(2)燕麦谷物圈(即食谷物制品)
上图这款燕麦圈,配料表第一位是全麦玉米,第二位才是燕麦,还添加了糖、盐、油,采用了膨化工艺,升血糖较快。
(3)水果麦片(即食谷物制品)
这款水果麦片,不仅燕麦片含量低,还添加了盐、糖、香精等。从营养成分表可以看出,吃100克这样的水果麦片就会摄入克的糖,着实不低。
所以,如果选水果麦片,最好选无糖,油在配料表里靠后的,钠含量也相对低的, 作为零食一天最好控制在25 50克。
配方里只有燕麦的燕麦制品,我们都可以叫它们真燕麦,除了整粒的燕麦,还会被加工成下面这3种形式的燕麦制品。
(1)钢切燕麦
用钢刀把整粒燕麦的燕麦切成2-4段,就叫钢切燕麦, 也就是燕麦碎,它保留了燕麦所有的营养。
熬粥时,燕麦和水的比例大概1:10,需要大火煮开立马转小火煮20分钟,中间最好再搅拌搅拌,否则很容易噗锅。
(2)压片燕麦
第一种是生的燕麦片。
把燕麦直接压成片,也保留了燕麦的所有营养,但是比钢切燕麦更容易煮熟,水开下锅后,小火大概煮10分钟就熟了。
用生燕麦片煮的粥,GI只有55,属于中GI食物。
煮熟之后可以放牛奶、鸡蛋、菜、肉等,做个一锅出,营养全面。因为没有经过灭酶处理,所以脂肪酶容易把脂肪降解为游离脂肪酸,然后氧化酸败就容易有哈喇味,所以需要密封好冷藏或冷冻储存。
把燕麦加热灭酶,再蒸一下或烤一下后压片,然后干燥得到的燕麦片,是市面上最常见的燕麦片。一种是必须煮着吃的燕麦片,也叫 快煮燕麦片 ,一般需要煮2-3分钟才能吃,直接冲泡口感太硬;另一种是开水冲一下就能吃的燕麦片,也叫 速食(即食)燕麦片。
这两种燕麦片因为挤压的比较厉害,β-葡聚糖的分子量会降低,升血糖的速度就会快些,比如 即食燕麦片的GI就有80左右,跟大米饭相当,属于高GI的食物。
不过吃这种燕麦片省时,所以大家平时吃的最多的也是这种燕麦,那就得搭配好, 比如用牛奶冲,再配个鸡蛋,多配些菜,这样就不容易升血糖了。
(3)燕麦米
是把燕麦的皮、部分糊粉层磨去,剩下部分糊粉层、胚芽和胚乳的部分,就是燕麦米。
因为部分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存在于皮和糊粉层中,所以燕麦米跟整粒燕麦比,营养有所下降。
燕麦米可以和大米混在一起焖饭,有研究显示,燕麦米占1/3,米水比例1:焖出的米饭感官评价最好,口感劲道、黏性适中、味道浓香 。 [4]
需要提醒的是:
碾磨过程会激活燕麦中的脂肪酶,脂肪酶会导致燕麦中的游离脂肪酸增加,然后时间长了就容易氧化,有哈喇味。
虽然燕麦米加工过程中会采取灭酶措施,但还是会有残留的酶,有研究就测试了市售的14款燕麦米,结果脂肪酶活性都比较高 。 [5]
所以如果买燕麦米,一定买离生产日期近的,买回来之后密封好冷藏或冷冻储存。
今日互动:这就是关于燕麦的所有内容了,燕麦除了直接焖饭、煮粥,谷老师能想到的是蒸鸡蛋羹、烤面包、做豆浆时可以加点儿,你都怎么吃呢?详细分享呗。
参考文献:
[1]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1册[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8
[2]
[3]美国食品标签
[4]许阳, 胡新中, 张恒,等. 燕麦米-大米混配米饭的营养及食用品质评价[J]. 中国粮油学报, 2012, 27(11):14-18.
[5]张纳川, 李梦黎, 李再贵. 市售燕麦米的品质及其改良方法研究[J]. 食品工业, 2018(4): 213-216.
#谣零零计划# # 健康 一夏#
饺子皮不能用高筋,因为太筋道了也不好吃,而低筋面粉容易破皮露馅,也不适合。那我们就用中筋面粉。低筋粉顾名思义就是筋度低的面粉,适合做蛋糕、饼干以及多种甜点。低筋面粉筋度较低,面筋含量在百分之二十五以下,蛋白质含量在百分之八左右。中筋面粉就是最普通常见的面粉,是整粒麦子直接加成粉的,而低筋面粉只要麦子外面的面粉,高筋面粉则只要麦子中间的部分。高筋面粉则是筋度非常高的面粉,常常用来做面条、馒头、面包等等口感非常筋道的美食。小麦在磨成面粉时,越是靠近中心的面粉蛋白质越高,蛋白质含量约占百分之十一至十四之间,所以面粉筋度越高,吸水量也大,非常容易抓成面团。一般吃选中筋面粉就可以,中筋面粉用途最广,大多数面食都可以用它来做,如果是做蛋糕饼干可以少买点低筋面粉,如果是炸油条做面筋的话可以选择高筋面粉。【饺子皮】食材:中筋面粉500g、鸡蛋1个、盐1勺。做法:第一步,首先称500g面粉,再加1少盐拌匀,然后打入1个鸡蛋搅拌均匀。第二步,然后准备温水,因为是冬天,水温和体温差不多就可以了,然后倒入面粉中,边倒边搅拌,搅拌成絮状,就可以不用加水了。第三步,然后将面絮揉成面团,软硬适中,然后盖上保鲜膜片松弛一段时间,再拿来擀饺子皮。第四步,饺子皮要擀成中间厚边缘薄的状态,这样饺子不容易露馅,擀饺子皮的时候记得撒些干面粉,防止粘连。烹饪技巧:1、饺子皮和面的时候加点盐和鸡蛋,可以增加饺子皮的韧性,包饺子的时候就不容易破皮露馅了;2、买的饺子皮都是用模具压出来的,没办法做到边缘薄中间厚,自己擀饺子皮,可以把边缘擀薄点。饺子是中国传统食物,以面皮包馅、形如半月或元宝形,包好的饺子可以拿来制作成蒸饺、煎饺或汤饺。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医圣张仲景首创。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吃饺子也是中国人在春节时特有的民俗传统。因为取“更岁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佳肴。在中国许多地区民俗中的,除夕守岁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无法替代的重头大宴。除了北方将饺子作为节日美食外,南方人也在一定的场合中食用饺子。饺子起源于张仲景的时代,“饺子”又名“交子”或者“娇耳”,是新旧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苍之意,是必须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否则,上苍会在阴阳界中除去你的名字,死后会变成不在册的孤魂野鬼。你想想,我国祖先对此是多么的重视啊!无论怎样,为除掉一年的晦气您也要在除夕吃一顿“饺子”。远方的人们都会跋山涉水回乡和家人过冬节吃饺子,以示有个圆满的归宿。饺子是北方人年夜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主要是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主要是北方,包饺子、吃饺子,已经成为大多数家庭欢度除夕的一个重要活动。俗话说:“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过年,是中国人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为了过好年,旧时农家一进腊月的门槛,就开始忙着过年。从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的时候起,就进入了过年的倒计时,张彩灯、贴对联、打扫庭院,准备迎接远方的亲人,过个团圆年。在北方,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全家老小一起包饺子。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求愿望的特有方式。饺子的谐音“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过春节吃饺子意味着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据文献记载,春节时候吃饺子这种习俗至迟在明代已经出现。那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到了清代,这种习俗已经非常广泛,已经把它固定下来。这种习俗和中国古代的计时法有关系,中国古代用十二地支来记录每一天的时间。就把每一天分为十二个时段,那么每天开始呢是子时,子时就相当于今天半夜二十三点到一点这个时间,那么到了每年的年底,年三十的时候,那么这就不仅是新旧两天的更替,而是新旧岁的更替,中国人管它叫“交子”。中国人非常注意界限,尤其是辞旧迎新这个界限,那么在这个时候,应该搞一些仪式来祈求来年的吉祥如意,那么在这个时候吃饺子,饺子和这个“交子”正好是谐音,而且饺子还有那么丰富的寓意吉祥的文化涵义,所以北方中国人才慢慢形成,在春节、在大年初一、在交子这个时刻,吃饺子这么个习俗。对崇尚亲情的中国人来说,在除夕夜里,窗外雪落无声,屋内灯光暖人,锅里热气腾腾。把所有的思念与祝福,都包进那薄薄的饺子皮!红红的火苗滚开的水,越煮越觉得有滋味,伴随着辞旧迎新的鞭炮,盛上饺子,也盛出了对来年美好的期望。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出门吃饺子是盼团圆的意思,取平安团圆之意,也含有希望早日归来之意。我国北方人有一种习俗,逢年过节,迎亲待友,总要包顿饺子吃。尤其是大年初一,全家人拜罢年,便围坐在一起,边包饺子边聊天,山南海北,无所不谈,不时引来欢声笑语,大有其乐无穷之意。“水饺人人都爱吃,年饭尤数饺子香”。当人们吃着这滑润适口滋味鲜美的水饺时,如果再知道一些它的来历,谁能不惊叹我们文明古国的源远流长的面食奇苑呢!
前段时间刷手机,没少看到做美食的视频。比如电饭锅蛋糕大赛、手工凉皮、自制小油条......就连老爸老妈都在家,洗了好几回面筋。两块钱的面粉,随随便便就能玩一天,但全民学烘焙做面点的日子里,不是每一位热情的尝试者,都能兴奋到最后。对于烘焙初学者、爱好者,选对面粉真的很重要!!!1、如何看包装选面粉?通常我们所说的面粉指的是“小麦面粉”,市面所售面粉多是按照用途和筋度命名,我们就根据这两点来选择。 根据用途看名称面粉的“花名”很多,像面包粉、饺子粉、蛋糕粉、面条粉、糕点粉等等,执行的其实都是专用小麦粉行业标准,从 SB/T10136-93 到SB/T10143-93 全是。动图来源于 SOOGIF选哪种一目了然,你只需要想好,自己想做什么面点就可以了。 根据筋度选择根据湿面筋和蛋白含量等国标,将面粉分为高筋和低筋小麦粉。国标中其实没有中筋的概念,但便于认识和使用,我们一般将蛋白含量介于高筋和低筋之间的,统称为“中筋小麦粉”。基本可以参考以下内容选择~2、什么是筋度?口头说筋度,大家可能并不理解它是什么。我们分别网购了高筋、中筋和低筋的小麦粉,动手洗出面筋展示给大家看。各称取 150g 面粉,加入 80g 水揉成面团,醒发 20min,水洗到无淀粉析出。做过凉皮的朋友,应该很熟悉这个过程,只是凉皮主要需求的是含淀粉的水洗液,而我们想要的是层层洗涤后,可以作凉皮配料的面筋,像这样: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相互作用,形成面筋网络结构,它赋予了面团弹性、可塑性和粘性。最后三款面粉的蛋白、湿面筋含量对比如下。可以看到高、中筋面粉湿面筋含量差异不大,低筋面粉湿面筋含量较低。面筋质地方面,中、高筋面粉面筋韧性、延伸性较好。低筋面粉面筋强度较弱。普通面粉无特别说明时,一般指的是中筋面粉。但蛋白含量较高的中筋面粉,偶尔也可以当高筋面粉使用,比如想吃点有嚼劲、筋道一点的面食,可以选择高筋或中筋面粉,追求蓬松酥脆口感的。可以选择低筋面粉。3、如何让高筋面粉变低筋?如果家里只有高筋小麦粉,但又想做松软喷香的蛋糕,该怎么办?网传微波加热一下,就可以降低筋度,微波加热真的有用吗?会不会引起爆炸?有研究表明:微波处理小麦粉,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品质的。至于能否降低筋度,说法不一。其实有更简单的法子,如果你碰到了这样的情况,往高筋面粉中加一些淀粉(玉米粉等)就可以了。好了!现在你可以带着新学的技能,去超市放心选购面粉啦。动图来源于 SOOGIF参考文献:[1]丰琴,王建国.浅议《小麦粉》国家标准的修订[J].中国粮油学报,2006(03):221-224.[2]顾耀兴,葛红根.浅析与小麦粉有关的几个国家标准的缺陷[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02(05):47-48.[3]阚翠姝. 改善小麦品质的微波处理技术[D].河南工业大学,2012.[4]杨铭铎.面筋形成机理的解析[J].中国烹饪研究,1999(01):阅读搜索一斤饺子皮配几斤馅五得利面粉1-8星的区别面粉执行标准一览表烘焙自学网富强粉和雪花粉的区别饺子粉算高筋面粉吗
中文排名1.食品科学 2.食品与发酵工业 3.食品工业科技 4.食品工业 5.中国粮油学报 6.中国油脂7.中国调味品 8.茶叶科学 9.食品研究与开发 10.中国乳品工业 11.食品科技 12.酿酒科技13.食品与机械 14.中国酿造 15.粮食与饲料工业 16.郑州工程学院学报
一、文稿:来稿论点明确、内容充实创新、文字简练、数据可靠、图表简明清晰。每篇论文(包括图、表)不超过6千字,中、英文题目应一致,不超过20个字。文前附中英文摘要(200~300字)、关键词(3~8个)中图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首页下方注明课题资助项目名称(批准号)和第一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技术职称、专业方向)。同时请提供电子版和纸质文稿。二、计量单位: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公元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各种计数计量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如s(秒)、min(分)、h(小时)、d(天)、L(升)、kg(千克)、hm2(公顷),溶液浓度用mol/L或mg/L等表示。三、图表:表、图、照片要少而精。数量关系尽量用图表示,文字部分避免罗列与图、表标题重复的数字。表格编排采用三线表,力求简明、得体。图中点线要准确、清晰,最好用计算机绘制,宽(包括纵坐标的单位、名称)要求在6~7cm或13~15cm,高7~10cm。图、表需注明序号。四、专业符号:文稿、图表中出现的英文及其它文种的专业符号,请注明文种(英、俄、希腊、拉丁文等),大、小写,正、斜体及上、下角标等,斜体字以下画横线表示,易混淆者请用铅笔标注清楚。五、参考文献:选用与本文有关的文献并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排,用上角标[]的形式在文中引用处标出。未公开发表的资料或私人通讯不作为文献列出,可在文中用括号注明。参考文献按顺序编码制编写。参考期刊写明作者.文章题目.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参考图书写明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作者姓名列到第三位,三位以上加等或et al。 六、稿件处理周期:从投稿之日起,半年内不得改投它刊。如修改期超过3个月又未及时申明理由者,作新稿处理。刊登与否由编委会审定。刊登后酌致薄酬,并赠送样书2本。七、版权:来稿发表后,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文责由作者自负,编辑权归本刊所有。本刊有权将其编入万方数据网和中国期刊网。作者如不同意将自己的文章编入上述网络,请在投稿时声明,否则视为同意。八、收费:每篇来稿不论录用与否,均需在投稿时支付审稿费100元。
有《食品科学》、《食品工业科技》、《中国粮油学报》等。
《中国粮油学报》创刊于1986年,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粮油学会主办的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
据2019年2月7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粮油学报》载文量为4562篇、被引量为33254次、下载量为329031次;2015年影响因子为。
报道内容:
《中国粮油学报》主要致力粮油食品行业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报道,注重对行业的前沿领域和交叉学科领域方面的追踪报道,内容涵盖了谷物、油脂、饲料、储藏、信息自动化等学科的最新科研进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国粮油学报
你好你是想问中国粮油学报审稿速度吗?中国粮油学报审稿速度是3个月。中国粮油学报的审稿周期基本是3个月,而且比较严格。毕竟是业界很不错的杂志,专家给的意见也挺中肯,注重理论和现实结合,编辑服务态度也很好。
不好意思看到晚了。是中文核心,没有一级二级的说法。我知道的一级学报有中国粮油学报和中国食品学报。希望对你有帮助。
4、畜牧兽医学报 6、中1国兽医学报 6、中1国预防兽医学报 8、中0国兽医科技(改名为4:中5国兽医科学) 2、中5国兽医杂志 7、草业学报 0、中3国草地(改名为4:中3国草地学报) 1、草地学报 7、动物营养学报 00、蚕业科学 13、黑龙江畜牧兽医 01、草业科学 22、中1国家禽 01、动物医学进展 36、中0国饲料 38、畜牧与i兽医 52、饲料工t业 13、中5国畜牧杂志 70、饲料研究 40、中4国畜牧兽医一s级学报不n太i清楚。。。 lbrfyㄣg姬aイ◣む鸳农〗eaイ◣む鸳农〗yㄣ
中文排名1.食品科学 2.食品与发酵工业 3.食品工业科技 4.食品工业 5.中国粮油学报 6.中国油脂7.中国调味品 8.茶叶科学 9.食品研究与开发 10.中国乳品工业 11.食品科技 12.酿酒科技13.食品与机械 14.中国酿造 15.粮食与饲料工业 16.郑州工程学院学报
这个可以到国家新闻总署去看看的,这个是有很多的。不过过核心类的难度是比较大的,所以就是先要把自己的文章先写好。
一、文稿:来稿论点明确、内容充实创新、文字简练、数据可靠、图表简明清晰。每篇论文(包括图、表)不超过6千字,中、英文题目应一致,不超过20个字。文前附中英文摘要(200~300字)、关键词(3~8个)中图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首页下方注明课题资助项目名称(批准号)和第一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技术职称、专业方向)。同时请提供电子版和纸质文稿。二、计量单位: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公元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各种计数计量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如s(秒)、min(分)、h(小时)、d(天)、L(升)、kg(千克)、hm2(公顷),溶液浓度用mol/L或mg/L等表示。三、图表:表、图、照片要少而精。数量关系尽量用图表示,文字部分避免罗列与图、表标题重复的数字。表格编排采用三线表,力求简明、得体。图中点线要准确、清晰,最好用计算机绘制,宽(包括纵坐标的单位、名称)要求在6~7cm或13~15cm,高7~10cm。图、表需注明序号。四、专业符号:文稿、图表中出现的英文及其它文种的专业符号,请注明文种(英、俄、希腊、拉丁文等),大、小写,正、斜体及上、下角标等,斜体字以下画横线表示,易混淆者请用铅笔标注清楚。五、参考文献:选用与本文有关的文献并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排,用上角标[]的形式在文中引用处标出。未公开发表的资料或私人通讯不作为文献列出,可在文中用括号注明。参考文献按顺序编码制编写。参考期刊写明作者.文章题目.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参考图书写明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作者姓名列到第三位,三位以上加等或et al。 六、稿件处理周期:从投稿之日起,半年内不得改投它刊。如修改期超过3个月又未及时申明理由者,作新稿处理。刊登与否由编委会审定。刊登后酌致薄酬,并赠送样书2本。七、版权:来稿发表后,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文责由作者自负,编辑权归本刊所有。本刊有权将其编入万方数据网和中国期刊网。作者如不同意将自己的文章编入上述网络,请在投稿时声明,否则视为同意。八、收费:每篇来稿不论录用与否,均需在投稿时支付审稿费100元。
摘要:当前,我国粮食连年减产并导致其大范围涨价,给国人敲响了粮食安全问题的警钟,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为此,本文首先从判断我国当前粮食安全的形势入手,然后分析了它的未来供求发展变化趋势。最后,就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粗浅建议,以期对有关部门的粮食决策有所裨益。 关键词:粮食安全;粮食价格波动;对策 一、对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的判断 最近,有两大事件给国人敲响了粮食安全的警钟:一是去年粮食产量有跌破4500亿千克,比上年减产200多亿千克。二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粮棉油以及猪肉、蔬菜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大范围、全面上涨。面对粮食减产和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国内学者对当前以及未来粮食安全状况的看法出现了分歧。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粮食安全没有问题,政府对此不必过分担心;而另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粮食供求已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未来三年内中国粮食将发生严重问题,对此政府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到底当前我国粮食安全是不是出现了问题,供不应求或者说粮食隐患是否会发生呢?为此,我们需要来判断一下当前粮食安全的形势: 从1995年开始我国粮食连续4年丰收,再加上1995年至1998年粮食净进口250亿Kg,导致粮食年总供给量大于消费量,出现了过剩。自1999年以来,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大致在4800亿Kg -4900亿Kg之间,而粮食产量己经连续4年徘徊在4500亿Kg左右,产不足需。这几年全国粮食当年产需缺口在300亿Kg-400亿Kg之间,2003年达到450亿Kg-550亿Kg。在这种背景下粮食安全很自然地重新被人们所关注。1999年-200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累计减少772亿Kg. 2000年粮食减少年又比上年减产,2003年比上年减产5%,人均占有量只有335Kg,这是20年来最低点。 2003年“非典”期间,国内粮价引起农业部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进入秋收时节,各地粮油价格出现快速攀升迹象。中国粮食价格近期出现6年来的首次上扬,中部产粮大省安徽稻谷上涨30%,东北粮区黑龙江小麦每吨收购价格上涨19%,陕西省玉米每吨上涨15%。粮食减产,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是粮价上涨的原因之一。人们普遍关心的是:粮食供求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二、我国粮食问题的未来供求趋势分析 如上所述,从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我国的粮食安全隐伏着风险,存在着粮食的不安全因素。之所以说存在着隐患,从理论上来说,主要是我们国家对粮食主观需求扩大的无限性和客观资源再生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着矛盾。因为粮食需求量呈刚性增长,越来越大,但资源再生是有限的,两者之间就产生了矛盾。如果处理不好这个矛盾,隐伏在它们之间的风险性就会暴露出来,甚至会激化,就会产生粮食的不安全,甚至出现粮食危机。从思想状态、粮食供给的制约、需求的增长、市场体系的不完善等方面来分析,也可看出我国粮食产销中的种种风险和问题。 (一)我国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状态 这主要是因为以下五个不变的发展趋势:一是全国人口总数量庞大、基数高,每年增长1000多万的数量在短时期内不会改变。二是人口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的趋势不会变,到“十五”期末人口城市化率将由目前的33%提高到40%以上。三是居民生活结构进一步改善不会变,消费食物的多样化、优质化趋势将加强,动物蛋白食品的消费数量将越来越大。四是调整经济结构、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会变,我国将继续大规模退耕还林、还牧、还草,这必然需要增加退耕粮食补助和食物供应。五是畜牧业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不会变,由此对饲料粮的需求将大幅增长。上述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对粮食和主要食物的需求将不断增长。据预测到2005年,全国粮食总需求量将增长到50450万吨,其中口粮、饲料粮、工业用粮、种子用粮的需求量将分别增长到28938万吨、15803万吨、4399万吨和1310万吨,依次比2002年增加1629万吨、656万吨、690万吨、246万吨。毫无疑问,随着粮食和主要食物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担子将越发沉重。 (二)粮食供给受多种因素制约,提高供给能力难度很大。 之所以说粮食供给受多种因素制约,提高供给能力难度大,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自然资源享赋,存在多种缺陷: 1.耕地少,生产规模狭小。在农业和粮食科技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之前,粮食的种植面积和粮食的单产是粮食总产量不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但是我国的人均耕地只有亩,仅占世界的40%,预计到2010年,全国人均耕地的数量将下降到亩,规模与国外一些国家简直无法相比:澳大利亚人均耕地公顷、加拿大110公顷、美国57公顷、法国18公顷,阿根廷17公顷、俄罗期公顷。还不可忽视的是,目前我国耕地每年仍以几百万亩的数量减少,不断缩减的耕地面积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2.水资源短缺,干旱威胁严重。我国是世界上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22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量的1/4,而且分布极不平衡,水资源多分布在南方,长江以北的地方一般都缺水,像河南、河北、山东、东北,这些粮食主产区都严重缺水。而正是这些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粮食基地,是提供商品粮的主要来源。然而缺水成为粮食主产区增产的制约因素。 3. 水资源污染严重。据统计,全国1200条河流中,有850条河流受到严重污染,利用污染的水来灌溉农田,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也受到污染。环境和水资源污染降低了我国粮食农产品的质量。 4.加入WTO以后,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到外国绿色壁垒的阻碍。我们不能埋怨别人提高壁垒,而应该认真反思一下,我们生产出的被污染的食物,能让本国人民吃吗?中国人民也应该吃绿色食品。据报道,全国每年废水、污水的排放量高达606亿吨,7大水系的支流和下流水质恶化,湖泊、海口、海湾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综合上述,一方面我国缺水,另方面污染又加重了水资源的短缺,造成生态脆弱,旱涝频繁发生,制约粮食生产的增长。 (三)“退耕还林还草”的推进,客观上加剧了粮食需求矛盾。 根据林业部门的规划,全国到2006年将总计退耕还林1467万公顷,涉及数亿人口。到2002年己经退耕还林720万公顷,涉及1300多万农户。从2000年到2002年对退耕还林工程己投入亿元,其中粮食补助亿元,现金补助亿元,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亿元,中央累计供应粮食亿公斤。2003年,全国安排退耕还林工程投入亿元,当年供应粮食亿公斤,另外地方还要承担粮食的调运费亿元。我个人认为,实施退耕还林战略决策英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现在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这一点应该充分肯定。但在取得巨大进展后的今天,进度应该调整。就像打仗一样,大规模的进攻取得辉煌战果之后,需要总结、体整,以利再战。退耕还林的巨大战役已进行了三年,现已退耕667万多公顷了,国家迄今己拿出了几百亿元、几百亿斤的粮食,预计从2005年开始,供应粮食将达到高潮,退耕还林的有效期限是8年,所需求的粮食量十分巨大。为了巩固成果,根据国家的粮食供应能力、国家的财力、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现在需要作适当地调整。即需要对退耕还林进行中期评估,总结经验,针对问题,突出重点,稳步提高。换句话说,对退耕还林应该稳定规模,巩固提高,分类实施,以利再战。总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必须考虑到粮食安全的因素,必须考虑到退耕还林后的巩固不反弹的问题。 (四)农业科技较为落后,服务体系还很薄弱。 目前发达国家农业和粮食增长的80%、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70%都是依靠农业科学技术取得的,但是中国的农业科学技术还相对落后。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专题研究,我国农业科技的贡献率在“八五”期间是,比发达国家差1/3多;在“九五”期间提高到,比发达国家还差一半左右。此外,目前我国农村科技服务尤其落后。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农业科学技术还相当落后,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五)有3000万农村人口没有解决温饱,城市还有725万的失业人口。 解决这部分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还剩下的3000万农村人口的脱贫问题,难度更大,造成这部分人难于脱贫有种种客观因素,有的是缺乏生存条件,有的是劳动者的素质不高,有些是身体残疾造成的社会弱势群体。按照粮食安全的概念,要保证人人有饭吃,这是确保粮食安全必须注意解决的问题。 从上面的评析看,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存在种种隐患,存在风险因素,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三、对策——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由下表可见,我国粮食安全水平的各项指标,人均谷物占有量和粮食自给率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外,其余两项指标皆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同上述各国的比较中,我国粮食安全的综合水平低于美、加、法、澳四国,但高于俄罗斯、日本和印度。这表明,在人多地少的国情下,取得如此高的粮食安全水平实属不易,也是我国对于世界粮食安全的一大贡献。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仅靠这种静态指标的对比尚不能说明粮食安全状况的全部问题。因为从本质上讲,粮食安全应由各国的国情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粮情决定。我国现阶段,影响粮食安全的许多因素发生了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对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全面应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世界主要粮食生产、消费国粮食安全状况表 粮食总产量波动指数 粮食自给率 粮食储备率 人均谷物占有量(Kg) 中国 344 美国 1252 加拿大 1368 法国 985 澳大利亚 748 俄罗斯 640 日本 121 印度 231 世界平均 348 (注:本表前三项指标为1960-1996年的平均值,人均谷物占有量为1992-1994年的平均值) 面对我国粮食安全出现的上述问题,我国学者提出了诸多对策,比如:应从思想上重视粮食安全;科技兴粮;采取技术集成以实现粮食超高产;要充分利用现有农业资源;对农业实行政策倾斜等等。但我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隐患,就必须从中国的国情、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粮食安全的特性等出发制定粮食安全的保障体系。 (一)坚持基本农田制度不动摇,提高粮食的可持续增产能力。 在科学技术没有根本性突破之前,耕地依然是粮源之基,保证足够的粮食面积、稳定地提高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应该成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因此要继续坚持珍惜每一寸耕地的国策,坚持基本农田保护制。目前我国应严守1. 1亿公顷基本农田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同时要保持亿公顷—亿公顷的粮食种植面积。与此同时,对粮食主产区要实行优惠政策,对粮食主产区和主产区的农民加强保护和扶持力度。目前,急需要采取“五保护”、“五提高”措施:一是保护其主体农民利益,切实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二是保护其基础稀有资源耕地,不断提高生产能力;三是保护其命脉水源,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四是保护其屏障生态环境,大力提高可持续增产能力;五是保护其关键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粮食科技创新能力。与这些重要措施相结合,要继续建设现代化商品粮基地,形成新的稳定的粮食生产能力和商品粮供应基地。 (二)培育和健全现代粮食市场体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供应。 发挥粮食市场机制配置粮食资源的基础作用,能够高效、灵活、低成本地保证粮食供应。因此,必须建立以国家批发市场为龙头、区域批发市场为骨干、众多的分布全国城乡的集贸市场为基础、粮食期货市场为先导的完整的粮食市场体系。 在加强和健全市场体系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建立市场信用制度,采取“五强化”和“五严格”的措施规范粮食市场体系。我国目前还是一个“非征信国家”,还没有建立起信用制度和信用中介机构,在国际上的信用度还比较低。因此,必须建立以诚信为本的信用制度,努力做到“五个强化”:强化公正的征信中介服务,强化各类粮食市场主体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强化粮食市场的信用立法和执法力度,强化粮食企业内部的中介行业的市场化发展,强化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和自律管理。同时还要加强市场监管,实行“五严格”:严格交易市场准入制度;严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严格产品检疫检验制度;严格整治假冒伪劣的商品和非法交易行为;严格实行产品无污染包装和标签制。 (三)坚持和完善粮食储备体系,调整粮食储备的结构和规模。 建立国家粮食储备制度,是国际上通用的保障粮食安全的制度建设。我国是个人多、地少、财弱的大国,更有必要建立和健全粮食储备制度。我国周边的14个国家都建有粮食储备,菲律宾的粮食储备机构直接归总统管。我国建立专项粮食储备制度己有多年,建造了一批现代化储备库,建立起垂直管理体系,并且己发挥出重要作用。然而,客观而言,我国粮食储备制度在体制和机制方面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成本还比较高,宏观调控作用还不够大,因此对国家粮食储备制度、特别是储备规模和管理,必须进行改革调整,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努力实现五化:管理要规范化,规模要适度化,结构要合理化,轮换要制度化,成本要低廉化。 (四)建立粮食预警报系统,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粮食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建立粮食预警报体系和专业机构,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十分必要和重要。这也是国际上的普遍做法,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了预警报机构。我国应该尽快建立预警报体系和专门的预警报机构,由专业人员密切追踪、不间断地搜集、整理、加工信息、形成信息主流,为国务院提供有观点、有论据的报告。首先要建立准确、灵敏的市场价格预警报体系。价格是市场行情的晴雨表,是市场变化最灵敏的综合反映,及时、全面掌握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信息,就能进行科学决策。其次是建立粮食总量供求平衡的预警报系统,全面地监测和掌握各方面的粮食资源总量、消费总量、需求总量的平衡。第三是建立国家粮食安全的警级、警线。即在什么情况下无警,什么情况下是弱警,粮食风险达到什么程度是中警,达到什么程度是强警,以此建立起粮食安全的警级和警线,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使用。第四是建立专门的预警报机构,专门把各种信息进行汇总、加工、分析,形成综合报告,及时供给政府,作为国家粮食决策的可靠依据。 (五)健全和创新科技支撑体系,依靠科技创新来加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 实践证明,世界上每一次农业科技革命都带来了农业和粮食产业的提升,也提高了粮食的安全度。但是,如前述我国的农业科技在总体上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另外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强大。因此,健全和创新科技支撑体系,对于农产品的深加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当前实际需要出发,我国要健全农业和粮食的良种体系、安全储藏体系,精深加工体系,资源开发转化体系,质量标准体系等。这里特别强调,建立和健全粮食等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要与国际接轨,以促进国产粮食等产品的质量适应国际市场要求。这既符合我国应对“入世”挑战、打破国外“绿色壁垒”的需要,又符合国内市场对高质量、高安全性农产品的需求。 目前,在我国最迫切的是建立和健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管理标准和生产技术标准:前者包括产地环境管理标准、生产管理标准、储藏管理标准、营销管理标准及卫生安全管理标准等;后者包括生产技术、商品质量、检验检疫等标准。除了制定标准体系之外,我国还要大力发展绿色产品、绿色食品,以高质量的绿色产品去打破外国的“绿色壁垒”,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 综上所述,清醒评析中国粮食安全的目前态势,客观预测中国粮食安全的未来趋势,对全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可盲目乐观、掉以轻心,也不可在乐观和悲观间左右摇摆,扰乱人心,更不可消极悲观、失去信心。只要我们能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采取措施,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防患未然,我国的粮食安全就会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朱泽.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仁[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中国农科院.中国粮食之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9. [3]王济民,李玉珠.中国粮食波动的实证研究农业经济与科技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 [4]朱希刚.跨世纪的探索:中国粮食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5]刘笑然,郭缨蔚.中国粮食安全、供求平衡与宏观调控研究[J].中国粮食经济,2003(2). [6]彭珂珊.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 [7]彭珂珊.我国粮食安全生产状况和未来形势分析—— 兼论2003年粮食价格波动[J].粮食问题研究,2004(1). [8]丁声俊.目前态势未来趋势粮食安全——关于我国粮食安全及其保障体系建设[J].粮食问题研究,2004(1).
1、全职人员5人,老师30多人。 多年成功运作经验 2、诚信服务,信誉至上,保证质量,不满意免费修改。 3、性价比在同行中最优 一定会让你满意的
以第一篇为例:蒋怀远,饶福焕,蒋宝源. 是文章作者驱油用石油磺酸盐成分分析 文章题目〔J〕.表示期刊文章,期刊的名字就是后面的 油田化学,1985,是文章发表年度,2(1)表示第二卷第一期,75-82是这篇文章的起止页码。2(1):75-82.[P]是专利文献,前面的题目应该是专利名称,后面是专利号和年代[R]是科技报告去看看文献分类标识和参考文献格式就明白了。
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接到本刊回执后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来稿请自留底稿。不采用的稿件一般不寄还。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违背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3个月不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本刊处理稿件的一切事宜,只与通信作者或第一作者联系。 该刊对重大研究成果,将使用“快速通道”在最短时间内发表。凡要求以“快速通道”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关于论文创新性的书面说明和查新报告和两位专家的推荐信,以说明该项成果的学术价值。经审核同意后一般在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出版。要求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其他形式出版稿酬),赠当期杂志1册。
管理系统参考文献
文献意思为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图书、期刊、典章。以下是我整理的管理系统参考文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档案管理系统设计方面的参考文献
[1] 刘洪峰,陈江波.网络开发技术大全[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119-143.
[2] 程成,陈霞.软件工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46-80.
[3] 舒红平.Web 数据库编程-Java[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97-143.
[4] 徐拥军.从档案收集到知识积累[M].是由工业出版社,2008:6-24.
[5] 纪新.转型期大型企业集团档案管理模式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46-57.
[6] 周玉玲.纸质与电子档案共存及网络环境电子档案管理模式[J].中国科技博览,2009:44-46.
[7] 张寅玮.甘肃省电子档案管理研究[D]. 兰州大学,2011:30-42
[8] 惠宏伟.面向数字化校园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电子科技大学,2006:19-33
[9] 刘冬立.基于 Web 的企业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同济大学,2007:14-23
[10]钟瑛.浅议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功能要素[J]. 档案学通讯,2006:11-20
[11] 杜献峰 . 基于三层 B/S 结构的档案管理系统开发 [J]. 中原工学院学报,2009:19-25
[12]林鹏,李田养. 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接收管理系统研究及建设[J].兰台世界,2008:23-25
[13]汤星群.基于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两点思考[J].档案时空,2005:23-28
[14]张华丽.基于 J2EE 的档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现代商贸工业. 2010:14-17
[15]Gary P Johnston,David V. benefits of electronic recordsmanagement systems: a general review of published and some unpublishedcases. RecordsManagement Journal,2005:44-52
[16]Keith an electronic records management system: Apublic sector case study. Records Management Journal,2005:17-21
[17]Duranti , Principles , and Methods for the Management of Electronic RecordsR[J].Information Society,2001:57-60.
[18]Lynn C value and thepermanent record the preservation conundrum[M].International digital library perspectives,2007:34-89.
[19]Aleksej Jerman trustedpreservation service using service interaction proto-col and evidence records[J].Computers and Standards,2007:23-29.
[20]Carmela Secure Long-Term Archival of Digitally Signed Documents[M].Proceedings of the4th ACM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torage secu-rity and survivability,2008:102-134.
[21]Elizabeth and Diffusionof Encoded Archival Description[M].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5:99-167.
[22]Carol Archival Context : Authority Control For Archives[M].Info 663-techprocesses in libraries,2006:24-56.
[23]Victor E of electronic pa-tient record use on mortality in End Stage RenalDisease , a model chronic disease :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9 years of prospectively collected data[M].BMCMedical Informatics and Decision Making,2007:99-123.
[24]Surithong Heritage : Applying Digital Imaging to Cultural Heritage[M].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J],2007:33-46.
[25]Shien-Chiang an open archive union catalog for digitalarchives. Emerald[D] , 2005:17-27
酒店管理系统参考文献
[1]彭伟民.基于需求的酒店管理系统的建模与实现.微机发展,.
[2]翟广宇.基于C/S结构的酒店管理系统.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报,.
[3]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清华大学出版社,.
[4]候炳辉,刘世峰.信息管理系统[J].信息管理系统分析,.
[5]童德利,田娟,谢琪,陈世福.基于B/S模式的构件式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刘学明.饭店客房管理[M].广东旅游出版社,.
[7]张亚东.酒店企业销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管理信息系统, .
[8]李朝晖.PowerBuilder开发实例完全剖[J]..
[9]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10]马秀莲,高志安.宾馆管理系统的设计.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学籍管理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管建军.软件工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2]梅书荣.钢铁企业销售物流管控系统开发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1,33(1):177-178.
[3]曲培新,庞永庆.Java项目开发案例精粹[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4]陆迟.Java语言程序设计[M].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5]刘辉.零基础学sqlserver2005[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6]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4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07.
[7]胡立坤.一种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践[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与科学,2010,18:1417-1419.
学籍管理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易和平.分布式多数据库高校学籍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7).
[2]宣华,王映雪,陈怀楚.清华大学综合教育系统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12).
[3]梁德华.浅析高等院校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硅谷,2011,(11).
[4]李香敏.SQLServer2000编程员指南[M].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0:12.
[5]杨易.JSP网络编程技术与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10.
学籍管理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罗少华;基于LAMP的高校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复旦大学;2011年.
[2]石瑨;基于B/S模式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曹维;数学课程教学网站的分析与设计[D];云南大学;2012年.
[4]冯志华;基于PLC的沙湾水厂自控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D];云南大学;2012年.
[5]黄艳霞;食堂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D];云南大学;2012年.
[6]张小敏;4S店汽车客户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任静;四川教育学院学生成绩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张成文;基于Web的中小学综合教学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兰州大学;2013年.
[9]邓有荣;保山纪检监察信访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云南大学;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