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七7
去期刊网站下个模板看看,写的时候具体问题按照下面投稿须知。至于最后的排版是编辑部排,不用你做。《生态学杂志》投稿须知(2012年1月修订)1. 本刊性质 《生态学杂志》(月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生态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承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2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向,结合科研、教学、生产实际,报道生态科学诸领域新成果、新信息等。2. 刊登内容 本刊刊登有关生态系统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生理生态学、化学生态学、行为生态学、进化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报告、专论与综述、新方法与新技术、研究简报、书刊评介、学术动态等。3. 文章篇幅 以6~7个版面(12000~14000字)为宜。4. 题目和作者 题目务必言简意赅,字数不超过20个字,中英文题目应一致。作者署名应限于主要参加者,一般不宜超过8名,多位作者需注明通讯联系人。作者单位应使用标准全称,并注明所在城市和邮编。5. 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须说明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包括主要数据)和结论,着重于创新与发现,以300字左右为宜;对于专论与综述,建议写成报道-指示性摘要。关键词3~7个(请勿与题目中出现的词重复)。6. 中图分类号和基金项目 文章需注明“中图分类号”,参见《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4版),置于关键词下。正文首页以脚注形式注明基金资助项目及其编号。7. 正文格式与要求 研究报告由4部分组成:1)引言。要明确提出研究工作的目的、意义和背景,以及本项研究的主要任务;2)材料与方法。供试材料应提供名称、数量和制备方法。研究方法须作简单介绍并引用文献,如果作者自己创新或改进的方法则宜详述;3)结果与分析。提出观察和实验证据,力求简明扼要;4)讨论。重点解释研究结果所能反映的原理、关系和普遍意义;阐明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的异同;必要时指出本实验的不足之处以及未能解决的问题。专论与综述:不做统一要求,但须重点把握科学问题的前沿,全面、深入、系统进行归纳、综合、分析,逻辑层次分明,提出新的见解。8.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只列出与本文相关的主要文献,研究报告一般25~40篇,综述类文章30~60篇.。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及“私人通讯”不得引用,但可在文中以脚注形式表示。引用文献必须核对无误。本刊采用“著者-年代制”,中文文献在前(按拼音顺序排列),英文文献在后(按字母顺序排序)。具体格式如下:[中文期刊] 张斌, 张桃林. 1997. 低丘红壤区农林间作系统的水分生态特征及生产力. 生态学杂志, 16(4): 1-5.[英文期刊] Markow TA, Raphael B, Dobberfuhl D, et al. 1999. Elemental stoichiometry of Drosophila and their hosts.Functional Ecology, 13: 78-84.[中文专著] 戈峰. 2002. 现代生态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英文专著] Vitousek PM. 2004. Nutrient Cycling and Limitation: Hawaii as a Model Syste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中文论文集] 朱廷曜, 金昌杰, 周广胜, 等. 1992. 林带阻力与透风系数的试验研究// 朱廷曜. 防护林体系生态效益及边界物理特征研究.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23–129.[英文论文集] Goldman JC, Glibert PM. 1983. Kinetics of inorganic nitrogen uptake by phytoplankton// Carpenter EJ, Capone DG, eds. Nitrogen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233–274.[电子文献] 姓名. 发布日期.主题名[EB/OL]. [作者引用日期]. 来源.例:King DM, Mazzotta MJ. 2000. Ecosystem valuation [EB/OL]. [2008-12-12]. http://www.ecosystemvaluation.org/default.htm9. 文献在文中的引用格式 独立作者的文献,如:(戈峰, 2002)、(Vitousek, 2004);两个作者的文献,如:(张斌和张桃林, 1997)、(Goldman & Glibert, 1983);多个作者的文献,如:(朱廷曜等, 1996)、(Markow et al., 1999)。文献如在文中叙述中引用,两个作者的文献引用格式为:张斌和张桃林(1997)或Goldman和Glibert(1983)。10. 作者简介 文末附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职称、研究方向、发表论文篇数、E-mail。11. 图表要求 图题、表题须中英对照。附图宽度(包括纵坐标上名称、单位)双栏为70~80 mm,通栏≤150 mm,图中文字一律用小5号字,中文宋体,英文Times New Roman;高度尺寸可适当改变。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表中数据实测为零,写“0”;未测则写“–”;其他均如实注明;主线(函数线)粗0.5 mm,辅线(坐标线)为主线的一半。12. 计量单位 文稿中计量单位一律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用标准符号表示,如kg·hm-2、Pa、J、s、min、h、d、mol、m、m2、L、kg等。13. 投稿方式 请登录本刊网站(http://www.cje.net.cn/)点击“作者投稿”进行网上投稿。14. 收费 稿件不论录用与否,均需在稿件状态为“待交审理费”时邮寄论文审理费120元(通过邮局邮寄)。稿件录用后需交纳版面费,版面费可邮寄或由银行信汇(开户行:沈阳市工商银行大南分理处,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帐号:33010073092640029-75),转帐请通过单位帐号(请勿通过个人帐户转帐),用途一栏请注明《生态学杂志》版面费、作者姓名和稿件编号,收到后即寄回收据以供报销。15. 稿件处理 编辑部收到稿件后,即告知作者稿件编号,作者可根据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上网查看稿件审理状态。稿件审理结果于2~3个月内通知作者。论文需修改时,作者须在收到退修通知1个月内将修改稿和修改说明返回。稿件接受后,3~4月内刊出。稿件已被接受的作者需签署版权转让协议,并寄到本刊编辑部。稿件一经刊用,酌付稿酬,并赠送2本样刊。16. 文责 来稿文责自负,请勿一稿两投。作者来稿发表后,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其编辑版权属本刊所有。本刊有权将其制成光盘版或被正式出版的光盘版收录。
孑子孓COMIC
给点建议:一、准备 下载你想要投稿的杂志的跟你相关的最新的文献几篇,看看人家怎么写的,照葫芦画瓢,引用文献时,注意不能照抄原文,要将别人的话换种说法转成自己的话。二、写文章 文章一般包括题目,摘要,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几部分组成。 摘要部分语言要简明扼要,一般包括目的,内容手段,结论三部分。 引言也要重视,一般包括:1)你课题研究的意义(宏观上);2前人研究的现状(多多引用参考文献)和存在问题、不足之类;3)你的研究创新点,就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可以解决前人未解决的问题,或者在前人研究的比较浅,你在人家研究基础之上更深入进行研究。 正文是你要表达的内容,语句通顺,少用口语,有理有据就OK。 结论部分,要简洁高度概括,可以分几条来写,每条一两句话概括。参考文献就是要严格按杂志要求格式来,这块每个杂志要求不一样的。三、在线投稿 搜索你准备投稿杂志的网站,注册一个用户名,网站上一般会有格式内容要求,有的还会有论文格式WORD模板,注意格式很重要的。上传稿件时,网站上一般有投稿指南,按照那个一步一步来。提醒一下,推荐审稿人选你所引用的参考文献里的作者专家,或者你的导师的师兄弟姐妹,总之要是了解你这个领域的专家。手打写了半天啊,觉得有用,给好评啊。
Cupnightsky
论文范文是指论文写作参考方面的范文,主要涉及到论文写作规范、论文格式要求、论文内容要求、不同的学校要求不同,但基本都是细微的差别,总体基本都相似。由于论文范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论文范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论文范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论文范文是指论文写作参考方面的范文,主要涉及到论文写作规范、论文格式要求、论文内容要求、不同的学校要求不同,但基本都是细微的差别,总体基本都相似。 为了探讨和掌握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论文范文进行分类。由于论文范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论文范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论文范文分为理论性论文范文、实验性论文范文、描述性论文范文和设计性论文范文。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论文范文分为立论文范文和、驳论文范文。立论性的论文范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范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论文范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论文范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论文范文。驳论文范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岁月静好-静静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技巧,供大家参考:1、投稿要对路每个刊物都有自己的办刊方针以及刊文方向.在投稿之前必须做到心中有数,首先要了解刊物的发文方向,如果刊物是社科类的期刊,那么你发数学、物理、生物这些就有点不太合适了.其次还要了解刊物的出版周期,出版周期有双月刊、季刊、月刊……有的作者可能认为出版周期是小事,是编辑部的事情,跟我们投稿有什么关系呢?这样想就打错特错了,出版周期越长说明文章见刊的时间越长,文章的录用率可能会更低一些,如果是评职称用的话,一定要参考一下出版周期,这决定了你的准备时间.再次,了解刊物的栏目.栏目决定了刊物的发文方向,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栏目是固定不变的.那么你在发文章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栏目去投稿了,比较有针对性.二、栏目是变动的,比如说今年是建国七十周年,大部分刊物会出建国的专栏,你可以根据这个栏目进行专项写稿.变动的栏目一般都在年初的时候再刊物上做一个预告,如果你有意向投稿,一定要去关注一下,避免写出来的稿件与刊物方向不符,导致退稿.最后,在投寄时最好在信封上注明栏目名称,以便于编辑人员及时准确地处理稿件.2、注意把握时机教研论文按时效性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时效性强,与教学进度配合(例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的新教材教学参考,各种同步练习等),另一类时效性不强,与教学进度无关.后者什么时候投稿都行,而前者必须掌握一定的提前量,到底提前多长时间投稿,一般报刊都会通过报刊启示提醒读者和作者.正常情况下,如果报刊没有规定,与教学进度配合的稿件,双月刊、月刊应提前4-6个月.总的说来,新闻类稿件越及时越好,报刊发行周期越短,提前量相应要小些.论文发表就像是新闻报道,越新的选题越近的时间越容易被录用.但是学术期刊毕竟不是"日报",就出版周期而言,滞后性太强,你投稿的时候还是一个热点,等到出刊的时候可能已经没有话题度了.3、注意格式要规范现在大部分都是邮箱投稿,需要形成电子版文档,建议投稿之前先观察一下刊物的排版习惯,最好能够将格式调整成刊物的标准格式.如果刊物没有提供参考格式,也一定要整理一下,最起码要美观、可读.编辑部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稿件,如果每一篇文章格式都是乱的,极不方便编辑审稿,如此一来,被退稿也是很常见的.建议一定要规范格式,另外如果有基金一定要带上,提高录用率.当然,这些并不是投稿被录用的决定性因素.关键还是要看稿件的质量,提高命中率的根本还在于稿件质量.4、适当控制字数不同的刊物,对论文字数的要求不同,而且差别很大,有的喜欢长篇大论,有的喜欢短小精悍,投稿时应对各刊物发表的文章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出一些规律,这样投稿才有针对性.一般说来,寄给报刊发表的文章,应尽量短些,选题最好小一点,内容实用些,可操作一些,让别人看了能受到启发教育或拿过来就可以用;而参加评选的论文,理论性应强些,选题可稍大点,字数亦应适当多一些,这样才能将问题说清说透.通常组织论文评选的部门下通知或发启示时,对论文选题、格式、字数都有明确要求,撰写时应充分注意,如果没有要求,笔者以为参加评选的论文字数以3000- 5000字为宜,一般不要少于3000字,也不要多于7000字,根据选题只要论述清楚了就行,不必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字数多少上.不论哪类文章,在控制字数的同时应十分注意文章的科学性和可读性.所谓科学性是指文章的观点不能出错,引用的论据资料应准确无误,论证过程应经得住推敲;所谓可读性主要是指文字表述要让人喜闻乐读,一看题目就想看内容,一看内容就让人爱不释手,非一口气读完不可,当然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磨炼,文字功底是练出来的.5、讲究投稿策略刚开始投稿的人,将稿子投出后总希望尽快得到编辑部的回音.事实上,由于编辑部每天要处理的稿件无以数计,所以,不少刊物收到稿件后常常连收稿通知都懒得发,这挫伤了不少作者的积极性.还有个别刊物大量地照顾"关系稿件",眼睛只盯住几个"名人",结果使很多新人退避三舍.但应该承认,任何刊物都会考虑自己的信誉,真正有生命力的刊物在用稿上一定会坚持认稿不认人的原则,只要稿件对路时机合适,质量属于上乘之作,任何编辑部都没有舍优求次的道理.
小胖怡情
前段时间,号称“全球最大的数字图书馆”Z-Library网站的多个域名遭美国政府查封。与此同时,法国、印度等国家也官方下达了封禁指令,将Z-Library从当地搜索引擎的结果列表中移除。该事件一出也引发中文互联网世界哗然,网友戏称“道理都懂”,但还是忍不住为这场“亚历山大图书馆的焚烧”哀叹,也有保留意见称,该事件或许仍有转机。Z-Library原先网站截图。该网站在下方介绍中自称为“全球最大的数字图书馆”。然而,据美国司法部最新消息,该网站的两名创始人已在阿根廷被捕,并面临“侵犯版权、电汇欺诈及洗钱罪”等多项指控,目前案件仍在审理当中。实际上,在过去二十年左右的时间中,曾相继出现了一系列“影子图书馆”(Shadow Library,通常指收集了大量享有著作权的书籍,并向公众免费开放的网站,“影子”也意味着其可能处于不合法的灰色地带)——Gigapedia、Kolkhoz、Librusec,以及最近的Lib.gen和Sci-Hub,它们多次面临解散或关闭的结局,但又一次次借由新的域名重启。如果这背后当真是黑白分明的版权之争,为何被贴上“数字盗版”标签的这些网站,会在舆论场上一再获得声援?在过去的一个月,Z-Library遭遇封站后,国外社交媒体上也在持续进行着一场围绕“数字版权与知识开放”的大讨论。一边是价格连年高走的资源付费让读者叫苦不迭,另一边是坚持“版权至上”的出版公司不断发起维权围剿,这些同今年四月“中国知网”引发的风波遥相呼应。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轮交锋中,越来越多的创作者从幕后走到台前,这一次,他们中有不少人站在了宣称“保护其权益”的出版商对面,质疑现有的“版权结构”对作者本人的伤害远超因“盗版”而失去的利润。这些声音再度引发人们思考,“版权”在实际运作中究竟保护的是谁的权益。当我们梳理相关争议会发现,围绕Z-Library的关停风波中,人们在面对盗版伦理的相关问题时,同时也在与现有合法的出版模式辩论,后者提供给原作者或投稿人的报酬多数时候十分有限。由此引出的更深的问题在于,知识作为一种可以被精确地无限复制的资源,是否应该受到“绝对所有权”的限制?在当前全球对开放获取运动的支持呼声持续高涨的背景下,法院对Z-Library一案的最终裁定,或将成为一个具有风向标意义的分水岭事件。铁打的网站,流水的域名:“影子图书馆”的缘起与自我复制“这注定是一场无法取胜的版权战争。”美国月刊《理性》(Reason)杂志认为,根除以Z-Library为代表的这类数字图书馆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要人们需要免费信息,现代科技和数字生态系统就会提供,最终这一系列行动将以耗时耗力的高昂代价收场。尽管Z-Library最近一次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12日,该网站收录了超1045万本书籍和8483万篇文章,自称“全球最大的数字图书馆”,但这一颇为惊人的馆藏却是短短十余年间快速积累的结果。早在2009年,Z-Library最初作为另一家知名电子书分享平台Lib.Genesis(创世纪图书馆)的镜像版出现,与Sci-Hub并称全球知名的三大在线数据库。它们彼此之间形成资源共享,服务器分布在全球多个地区。据创建Sci-Hub的哈萨克斯坦神经科学家亚历山德拉·埃尔巴金 (Alexandra Elbakyan)称,当有人请求一篇文章时,系统会首先检索Lib.Gen数据库。但如果文章不在那里,系统就会使用捐赠的密码登录期刊网站,下载文章,并将其同时提供给请求它的用户和主数据库。这样的互联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备份数据的空间,同时在包含相关数据库的磁盘丢失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继续运作。一旦某个域名遭到封禁,一些用户也能够快速罗织一个未被阻止的链接列表,进而通过另一条数字路径将其带到被禁止的网站。这些层出不穷的镜像网址就像是神话中的“九头蛇”,即便官方能够查封其某个分部,它们也能通过建立新的域名快速重建馆藏。Sci-Hub界面。值得注意的是,包括Lib.Gen和Sci-Hub在内,今天的许多影子图书馆几乎最初都是在俄语环境中开展业务。最早的影子图书馆之一lib.ru是由一位俄罗斯学者创建,在过去二十年左右,互联网世界相继出现了一系列“图书馆”——Gigapedia、Kolkhoz、Librusec等,这些馆藏文本也以俄语为主,后来才逐渐发展为包含其他语种的资源库。而“开放”的传统来源于“限制”,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盗版研究人员巴拉兹-博多(Balázs Bodó)认为,松散的版权法、薄弱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这些都使得影子图书馆得已在俄罗斯存在并蓬勃发展。更何况,当地还有着世界上最早一批台式机和数据库。20世纪90年代之前,苏联大中城市68%以上的家庭会在黑市购买书籍,当地学者也常年通过地下出版物规避政府审查。即便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审查制度正式结束,但国家对出版业的资助也随之结束,此前的政治限制被经济限制取代,大规模失业、工资下降以及由此导致的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减少进一步削弱了向以市场为基础的出版模式的转变。与此同时,俄罗斯本土的版权保护一直比其他地方更为宽松,在签署《世界版权公约》前,作者去世后15年,其作品就可在俄“免费”使用。这些都为影子图书馆的不断重启蒙上了一层“利他主义”的光晕,它自诞生之初就被视为官方图书文化和出版商业模式的对面,假使抛开其对个人信息安全构成的潜在风险不谈,它的确免费、自下而上且不受审查制约。博多在其另一篇发表于2020年的研究中,对“影子图书馆”的访问记录作了“供给侧分析”,发现很大一部分下载集中在合法但无法访问的作品上,“黑市的出现,无论是文化、毒品还是武器,始终是一种症状,是供需摩擦的警告信号”。当合法可用的东西与需求的东西之间存在重大差异时,“文化黑市”将在这里与既定和公认的“文化中介”竞争,并超越竞争。在这种持续存在的生存威胁下,商业模式和机构面对“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也不得不亦步亦趋地适应,或是主动进化或是被动出局。纪录片《书缘》(2017)剧照。“别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学术界与创作者的质疑声音早在Z-Library关停风波前,影子图书馆就已经成为大型出版商及期刊的眼中钉。2015 年,美国最大的学术出版商之一爱思唯尔(Elsevier)上诉法庭,试图关闭其中两家最受欢迎的图书馆Sci-Hub和Lib.Gen。2017年,美国纽约地方法院裁定Sci-Hub违反美国版权法,判给爱思唯尔1500万美元的赔偿金。2020年,爱思唯尔、美国化学学会(ACS)联合美国出版商威利(Wiley)在德里高等法院再次对Sci-Hub提起诉讼,并将其创建者埃尔巴金一并列为被告。在发起的连番声讨中,他们坚称影子图书馆不仅给出版商造成经济损失,也危及那些图书作者与科研人员的利益。然而,这一说法并未赢得一致支持,至少来自学界的反对声音由来已久。2015年,包括前文提到的盗版研究员博多在内,多位学界人士曾联名签署公开信支持影子图书馆,他们在信中直言,上述诉讼案件实则对研究人员而言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以爱思唯尔为例,其每年37%的利润率与不断上涨的学费、扩大的学生贷款债务以及兼职教师的微薄的工资形成鲜明对比。爱思唯尔拥有一些最大的学术资料数据库,这些资料的授权价格却高得离谱,以至于即使是全球北方最富有的大学哈佛大学也曾抱怨“负担不起”。哈佛图书馆前任馆长罗伯特·达恩顿 (Robert Darnton) 称:“我们的教师做研究,写论文,为其他研究人员的论文做评议,在编辑委员会任职,所有这些都是免费的……然后,我们却要以离谱的价格买回我们的劳动成果。”如果取消“捆绑”订阅,一篇期刊文章的平均成本一般在30美元左右。此外,仅阅读摘要部分可能很难知道该研究是否相关。这就迫使学者和学生在知道他们是否真的需要阅读这篇论文之前,先掏钱。期刊文章的定价使得世界各地的许多学者——以及所有非学者——难以进入其中,从而使其成为特权的象征。面对这一局面,20世纪90年代初,学界也曾兴起一波“开放获取”(Open Access)的浪潮。支持者的诉求很简单,因为制作数字副本的成本几乎为零,他们呼吁学术文章免费开放,如今使用率颇高的维基百科就是这一构想的实践尝试。而在开放获取运动约两年后,美国的几所大学纷纷威胁要取消对学术期刊的订阅,以抗议过高定价。不过,这一浪潮至今也没能将影子图书馆带到阳光之下。《纽约时报》的一篇评论没有避讳其中的复杂性。一方面,校方的威胁反而导致出版商重新设计商业模式,最后推出了所谓的“作者付费”,这意味着作者必须向期刊支付在线发表文章的费用。另一方面,开放获取的真正障碍其实来自学界内部。在现有的考评机制下,学者想要在竞争教席、晋升、终身教职和资助金申请中获得优势,其所处的环境会根据他们发表的文章来评判。那些享有盛名的期刊,如《细胞》《自然》和《柳叶刀》等,也往往对其内容保护得最好,而高校也倾向于通过其在这些期刊发表文章的数量标榜学术实力,“真正的罪魁祸首是科学界的领导人——诺贝尔科学家、机构负责人、大学校长——他们有能力改变现状,但从未正视这个问题,部分原因在于,他们也构成了系统本身”。对于那些游离于大学的研究者而言,影子图书馆显得更为珍稀。印度法学者高塔姆·巴蒂亚(Gautam Bhatia)甚至在其2019年的作品《变革性宪法》(暂译,The Transformative Constitution)中引用了影子图书馆。他坦言如果没有Lib.Gen,也就不会有这本书的面世,“在大学的封闭区域之外做学术,就像尝试仅凭一只胳膊和一条腿游泳”。相较于学界研究者而言,图书作者此前对影子图书馆的抵制情绪相对一致,毕竟作者依靠的并非同行评议和引用,而是不断上升的销售数据来供给创作的物质养分,同时凭借这个数据争取更多的出版机会。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不少图书作者也纷纷表态,对关停影子图书馆持保留意见。出版《变革性宪法》的巴蒂亚同时也是位科幻小说家,他的小说《墙》(暂译,The Wall)此前可以在Z-Library下载,对此,他调侃说:“我对那些下载电子图书的人没有任何评判,因为你知道,他们毕竟是要花钱的。”另一部分反对关停影子图书馆的创作者实则出于权衡利弊。美国自由撰稿人艾莉森·鲁米特(Alison Rumitt)认为,虽然该网站的存在令她损失了一部分收入,但相比于切断作品的访问渠道以及美方因此逮捕个人而言,所谓的“解决方案”远比问题本身更糟糕。她承认自己也会访问影子图书馆下载那些已经绝版的作品。对于试图在资本主义机器中谋生的作家而言,单本书售出后分得的利润太过有限,现有的“版权结构”对作者本人的伤害可能远超因“盗版”而失去的利润。鲁米特称,与其以保护作者之名讨伐影子图书馆,不如先保证作者能够得到更加公平的待遇,“这很可能是目前唯一的解决办法”。纪录片《书缘》(2017)剧照。围绕“版权”的争议:数字盗版?不合理垄断?尽管反对关停Z-Library的声音四起,但影子图书馆本身的确长期存在争议。来自美国知识产权注册处的贾斯丁·斯宾塞(Justin Spence)称,以Sci-Hub为代表的影子图书馆是在宣扬“盗版”的正当性,它传递了一个错误的观念,即“任何知识都应该是免费的”,然而学术生产与交流的动力其实十分复杂,这套“利他主义”的构想模糊了其中的成本。斯宾塞承认每个人都能以合理的价格获得知识成果本身十分重要,但不应该将其推到极致,以至于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所有手段都可以接受。那么,影子图书馆究竟是否涉及“盗版”侵权?在《影子图书馆:侵犯版权还是公共利益?》一文中,卡维亚·贾(Kavya Jha)对比了2016年发生在印度的“德里大学复印案”。牛津大学出版社曾联合多家机构起诉德里校内复印店侵犯其版权,被告辩解称,影印资料被用于教学参考,只有一小部分书籍被复制,并未影响原告书籍市场。最终,法院判定被告胜诉,依据是“在出于教育目的正当合理的范围内,使用受版权保护的作品属于合理使用”。不过,稍有不同的是,在Z-Library为代表的案件中,影子图书馆无法证明其提供的材料并未用于商业研究。《影子图书馆》(Joe Karaganis著),该书研究和比较世界各地知识分享的方式和现状。与此同时,影子图书馆涉及的另一个问题是“营利”判定。卡维亚·贾指出,大多数盗版网站的目的不是提供免费内容,而是赚钱。然而,影子图书馆并非以营利为目的运作。为反驳这一点,出版方声称这些网站曾接受过高额捐款,这足以显示其营利动机。但是否能够将商业动机等同于接受捐赠其实也有待商榷,更何况,其中并非所有资源都受到版权保护。而在“盗版”界定之争以外,影子图书馆仍在一次次重启,这之中的症结其实在于资源的可及性,或者说知识本身的阶级性。正如前文统计,在影子图书馆的使用记录中,很大一部分下载集中在那些合法但无法访问的作品上。这种“无法访问”部分出于资源的不均衡,偏远地区“很难在当地书店买到需要的书籍,即便能远程买到,也需要等几个月才能收到”,又或者是“绝版资料”。同时,迈阿密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教授维维克·贾亚拉姆(Vivek Jayaram)指出,过高的准入价格也引起质疑——“信息不应仅限于那些有足够特权的人才能负担得起”。相关争论也逐渐上升为对“版权”本身的质疑。美国自由主义律师斯蒂芬·金塞拉(Stephan Kinsella)甚至直言,版权是政府立法授予的不合理垄断。不同于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稀缺实物”,文字或思想可以被精确地无限复制,应该属于公共物品范畴。更何况,大部分时候“版权”所维护的也并非创作者的利益,而是将出版商变成了他人“财产”的部分所有者。2023年,总部位于荷兰的爱思唯尔的出版部门报告利润约为11亿美元,收入为30亿美元。而据中国知网的财报显示,其2023年净利润1.94亿元,毛利率高达53.35%,这一数据自2005以来最高时一度达到72%,而这之中作者本人分得的收益微乎其微。同方知网2023年财报截图。(资料来自同方股份财报)另外《理性》杂志评论则称,从功利主义角度看,版权的规定原是为了“促进科学和实用艺术的进步”,但实际上关闭“影子图书馆”弊大于利,因为后者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研究。正如《柳叶刀》在2016年的一封公开信所言,此类网站可能对秘鲁等地的医生大有裨益,那里很少有医生能够访问“他们需要的文件和信息,以照顾越来越多病情多样的患者”。而在新冠大流行期间,此类论点变得更加有力。这些都使得Z-Library一案的最终裁定备受关注。正如卡维亚·贾所言,在当前全球对开放获取运动的支持呼声持续高涨的背景下,法院每一次对此类案件的判定都可能成为一个具有风向标意义的分水岭事件。回到“德里影印案”,法院判决中的阐释或许至今仍然值得思考:“版权,特别是文字作品的版权,并非一种不可避免的、神圣的或自然的权利、赋予作者对其创作的绝对所有权……版权的目的是促进而不是阻碍知识的获取。它的目的是激励作者和发明者的创造性活动,最终,以造福公众。”参考链接:1. Z-Library shutdown leaves users scrambling to find alternatives69818/lifestyle/z-library-shutdown-leaves-users-scrambling-to-find-alternatives/2. Z-library banned, students in a frenzydaily-star-books/news/z-library-banned-students-frenzy-31625513. A shadow library ban pits publishers against free information activistssci-tech/technology/a-shadow-library-ban-pits-publishers-against-free-information-activists/article65889736.ece4. You Can’t Stop Pirate Libraries2022/07/24/you-cant-stop-pirate-libraries/5. “Free Libraries for the free people”: How mass-literature “shadow” libraries circumvent digital barriers and redefine legality in contemporary Russia.ojs/index.php/fm/article/download/11715/10136?inline=1#author6. Why the Big Shadow Libraries Are RussianWhy the Big Shadow Libraries Are Russian7. In defence of Z-Library and book piracylife-culture/article/57545/1/in-defence-of-piracy-and-z-library-shut-down-alison-rumfitt-writer-author8. Should All Research Papers Be Free?2016/03/13/opinion/sunday/should-all-research-papers-be-free.html9. Shadow Libraries: Copyright Infringement or Public Interest?Shadow Libraries: Copyright Infringement or Public Interest?作者/申璐编辑/李永博校对/王心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首先阅读杂志社的约稿函,然后按照约稿函的内容来选择具体栏目,最后把稿件发送到约稿函里的收稿邮箱,等待审稿回复就可以了投稿格式如下收件人:编辑邮箱主题:投稿《杂志
有公式、有图、有表比较容易发表些,论文首先符合发表要求。
生态系统的范围和类型
造成海平面上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是以农业生态学为理论基础,研究农业生态系统及其稳定发展理论与技术的大农业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农业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学及资源与环境保护等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