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37

80年代之后
首页 > 论文发表 > 袁若论文发表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可不娇气

已采纳

学术带头人谢庆生,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十五”863计划CIMS主题专家组成员,贵州省省管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组长,贵阳市企业信息化专家组组长。担任西南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中科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兼职博士生导师;担任《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杂志编委、《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杂志编委、《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副董事长、《数字制造科学》杂志编委会副主任、《现代机械》杂志编委会副主任、《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杂志编委、《机械与电子》杂志高级顾问等。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技术,集中于网络化制造研究方向。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3部、教材1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其它奖励十余项。先后主持重大科技项目4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发改委计划项目、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资助项目、地方经济建设重大项目等。周元康,男,1948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元康教授主要从事化学、电化学等特殊方法对硬质材料、复杂形体表面的表面处理技术以及摩擦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氮离子注入改善配流副摩擦学性能的研究与应用”、“批量不锈钢零件抗磨色膜着色处理及应用”等一批研究成果,并投入实际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主持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1项、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和贵州省基金项目2项,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论文近20篇,出版专著1部。陈伦军,男,1951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程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零件材料(微变型材、聚合物材料)制备工艺、加工技术及装备,知识集成技术,流体传动与控制。主持和参与了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省级研究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3部。何林,男,1965年生,教授、工学博士,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中国机械工程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结构陶瓷材料应用开发、汽车制动材料应用开发、加工工具制造技术。何林教授始终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主要参与和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科研和攻关项目9项,校级(含地市级)项目3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在EI、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2003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2003年第七届贵州省青年科技奖。李少波,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西部之光”人才培养对象。教育部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贵州省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网络信息安全等。是IEEE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十二五”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组长、贵州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信息科学与机电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贵阳市专家咨询团成员、贵阳市网络信息安全协会副会长、贵阳市企业信息化专家组成员。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科研项目15项,参加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市科研项目30余项。共发表论文70余篇,EI/ISTP收录25篇。参与教材编写1部,参与贵州省信息化规划编写5次,参与的科研项目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贵阳市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王自勤,男,1954年生,教授。教育部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贵州省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机械工程学院实验室中心主任。1977年毕业于贵州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 1991年贵州工学院硕士研究生班结业;1998年8月-1999年8月,2005年8月-2006年1月两次到美国做访问学者;贵州大学机械学院实验中心主任。主要研究学科领域:机械结构强度、现代成型技术、CAE技术及机电控制技术。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冷拉伸滚压精密成形技术基础研究》、贵州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冷拉伸滚压成形技术及装备研究》等10余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两项,国家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邱望标,男, 1958年生,教授,贵州大学工程实训中心副主任。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近净成形技术及装备、机电传动和数控技术。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贵州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省市级研究项目近10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作为第一发明人发明专利2项。发明专利:蓄电池组分只均充方法(专利号:ZL 02 1 27989.6);.实用新型专利:PLC蓄电池组分只均充装置(专利号:ZL 02 2 45072.6) 客座教授杨叔子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艾 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教授吴 澄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周 济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孙家广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钟 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李伯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二院研究员李培根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柴天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王天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宋天虎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研究员刘 飞 重庆大学教授周祖德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姜澄宇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陈子辰 浙江大学教授林忠钦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卢秉恒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查建中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陈 新 广东工业大学教授李荣彬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魏贻辉 美国E2open公司副总裁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 (丹麦技术大学)范衠博士美国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大学)胡建军博士 研究骨干吴扬东 博士、副教授吴扬东,男,汉族,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先进制造模式及制造信息系统。1969年4月生;2000年7月于贵州工业大学参加工作,2005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2007年获浙江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市科研项目近10项,共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的科研项目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刘丹 博士、副教授刘丹,女,汉族,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表面工程技术等。1976年2月生;1999年7月于贵州工业大学参加工作;2006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2007年获浙江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市科研项目近10项,共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的科研项目获贵阳市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袁庆霓 讲师、博士袁庆霓,女,1976年生,讲师,西南交通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制造业信息化、网络化制造资源管理等。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市科研项目近10项,共发表论文近20篇,参与的科研项目获贵阳市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周 兴 讲师、博士周 兴,男,1978年生,讲师,西南交通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制造业信息化、网络化制造资源管理等。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市科研项目近10项,共发表论文近10余篇,参与的科研项目获贵阳市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5)伍涛6)陆丰7)王庆

267 评论

花花only

明朝时,湖北有一户姓袁的人家。袁家有兄弟三人,三兄弟非常友爱,而且他们从个个聪明机敏。但他们从不自持聪明,打小便勤奋好学,对人便是彬彬有礼,深受乡里喜爱。教书先生们都觉得袁家三兄弟是品学兼优的可造之才,于是,不遗余力地将自己所学传授给他们。 后来,兄弟三人都成了中国杰出的大学问家。他们就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因为他们都是湖北公安人,史称“公安三袁”。 【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号玉蟠,又号石浦。明代文学家,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十七年(1589)会试第一,选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右庶子。“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袖之一,与弟宏道、中道并称“三袁”。荆州公安人。万历十四年(1586)礼部会试第一,次年任翰林院编修,授庶吉士。在复古派极盛一时的情况下,他独推白居易、苏轼,成为共安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万历二十五年八月,以翰林院修撰充东宫讲官,“鸡鸣而入,寒暑不辍”。万历二十八年秋,在北京“竟以惫极而卒”。终年41岁。光宗继位,赠礼部右侍郎。在文学上既反对模拟复古,又注重学习前人“古文贵达”的精神,先后发表《论文》上下两篇,在中国文学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至今仍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这两篇论文批驳前后“七子”违反文学发展规律,倡导剽窃蹈袭、复古倒退的谬论,主张作家应“从学生理,从理生文”。万历二十六年,三袁共同发起,在北京西郊崇国寺组织“蒲桃社”,吟诗撰文,抨击“七子”。为人神清气秀,稳健平和。居官15年,"省交游,简应酬",“不妄取人一钱”,身为东宫讲官,死后竟仅余囊中数金,几至不能归葬。著有《白苏斋集》22卷行世。他的诗文创作无人云亦云之作,多是有感而发、率真自然之作。代表作有《戒坛山一》、《上方山》、《小西天一》等,但他的创作如袁宏道一样存在这内容贫乏的缺点,这也是由他的创作思想导致的。 【袁宏道】 简介 (1568~1610)明代文学家,"公安派"主帅,袁宗道二弟。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荆州公安(今属湖北)人。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在登山临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文学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 【袁中道】(1570-1623) 明代文学家。字小修,一作少修。湖北公安人。"公安派"领袖之一,袁宗道、袁宏道胞弟。16岁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好读老庄及佛家之书。成年后科场考试,几经落第,万历进士,授徽州府教授、国子监博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少即能文,长愈豪迈。与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时称"三袁",同为公安派。其绩稍逊于宏道。反对复古拟古,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写性灵。晚年针对多俚语纤巧的流弊,提出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主张。创作以散文为佳,游记、日记、尺牍各有特色。游记文描摹入微、情景交融,日记写得精粹,对后世日记体散文有一定影响。其诗偶有关心民生疾苦之作,也写得较清新。但诗文思想较平泛,酬作应答、感时伤怀,艺术上创新不够。有《珂雪斋集》20卷,《游居柿录》(《袁小修日记》)20卷。

337 评论

sanmoyufeng

研究所定位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在PI制的基础上,针对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主要前沿研究方向,围绕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形成了三大研究集群,涵盖五大前沿领域 。三大研究集群 :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中心·上海(筹)五大前沿领域 :基因调控RNA表观遗传学蛋白质科学细胞信号转导细胞与干细胞生物学癌症和其它重大疾病机理公共技术支撑平台 :细胞分析技术平台动物实验技术平台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化学生物学技术平台干细胞技术平台斑马鱼技术平台果蝇资源与技术平台在十二五及创新2020期间,研究所将力争在“染色质结构与功能的调控”、“细胞谱系建立和转化的功能调控”、“细胞信号转导对炎症/肿瘤的调控”等三项重大科学问题上取得突破 。 2009-2011年,研究所新增科技部、基金委、中科院及上海市科委竞争性科研项目(课题)共184项,获得竞争性经费3.73亿元 。 重大科研项目(2009-2011年) 上海生化与细胞研究所历史启动的重大科研项目 干细胞战略先导科技专项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战略先导科技专项是中科院第一批启动战略先导专项中唯一的生物专项,是“创新2020”实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期执行期5年(2011-2015),总合成经费9.2亿元 生化与细胞所积极承担专项科研任务,景乃禾研究院担任专项项目一“细胞谱系的建立于发育调控”负责人,13位研究员担任专项一、二、四学术骨干,获得子课题合同经费共计1.07亿元。自2011年初专项启动以来,至2012年,专项取得重大进展,至2012年7月,已发表Cell 1篇,Nature 2篇,Science 1篇,Cell Stem Cell 1篇, Nature Cell Biology 1篇,Developmental Cell 1 篇,Molecular Cell 1 篇 。 SCI论文发表(截止2015.01.31) (生化与细胞所发表文章必为重要科研进展,均为英文文章。 基础研究文章不同于社会科学等文科论文,无灌水抄袭一说,请阅者尊重那些辛勤的科学家)2015年,共计8篇,其中,Nature 1篇。2014年,共计64篇,其中CNS(即Cell 、Nature、Science生命科学领域三大顶尖杂志)及子刊文章共计6篇。2013年,共计66篇,其中CNS 文章5篇。2009-2012年7月,研究所共发表SCI论文388篇 ,其中:* 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论文6篇,包括Cell 2篇,Nature 3篇,Science 1篇。* 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论文59篇,包括Cell Stem Cell 2篇,Development Cell 3 篇,Molecular Cell 1篇,Blood 2篇……2001-2011年生化细胞所发表SCI论文篇均影响因子 注:影响因子是表征文章重要程度(质量)高低的一个指标,关于其正确与否存有争论,但需知在中国,影响因子超过5的文章即被认为是极高水平的工作成果,而绝大数发表的SCI文章(包括国内主办的一些杂志)影响因子往往在零点几,甚至无影响因子可言。 2001-2011研究所发表的影响因子>JBC(该杂志2014年影响因子4.60 )文章占全部SCI论文比例 上海生化与细胞研究所2001-2011年所获得的科研荣誉部分 获奖成果(2001-2013) 成果名称获奖时间奖励名称奖励/等级单位/排序DC细胞活化调控与Th细胞分化机制在免疫相关疾病中的研究2013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新的癌症靶向基因-病毒治疗(CTGVT)2013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Nudel蛋白在细胞分裂、迁移和胞内运输中的功能和作用机理2012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上海市青科技杰出贡献奖(李劲松)2012上海市青科技杰出贡献奖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和诊治的基础与临床2011上海市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核糖核酸的结构、功能2009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阿片类药物信号转导新机制及其在成瘾中的作用2009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亮氨酰-tRNA合成酶对底物的识别2008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精子在附睾中成熟的分子基础研究2008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与其它细胞信号通路间的对话机制2007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精子在附睾中成熟的分子基础研究2007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与其它细胞信号通路间的对话机制2006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细胞因子神经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2006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核糖体失活蛋白与核糖体RNA结构与功能的研究2005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活性多肽毒素结构与功能的研究2005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家蚕生物反应器生产生物制品的方法2004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上海市科技功臣(张永莲)2003上海市科技功臣奖核糖体失活蛋白与核糖体RNA结构与功能的研究2003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重组基因工程药物凝血因子FVIII的研究制与开发2003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空间细胞电融合2003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3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2002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蛋白激酶在阿片类物质介导的信号转导和耐受依赖中的作用2002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2001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蛋白激酶在阿片类物质介导的信号转导和耐受成瘾中的作用2001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抗原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及动物保护效果评估2001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神经功能显像及基因治疗实验研究2001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氨基酰-tRNA合成酶及其与相关tRNA的相互作用2001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 2012年上海生化与细胞研究所申请的专利 授权专利号专利名称授权发明人专利类型200710040600.0蓬乱蛋白和β-连环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调节剂2012-12-19李林 甘肖菁 王计勇 席莹王伟发明专利200710044543.3胆固醇代谢调节蛋白及其用途2012-11-07宋保亮 曹剑 王江 戚炜缪红华发明专利200910051737.5抗桥骨蛋白OPN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2012-09-12孙兵 等发明专利200710043800.1一种胆固醇代谢调控药物筛选系统及方法2012-09-12宋保亮 唐静洁发明专利200910055694.8抑制癌细胞侵袭性的方法和试剂2012-09-12金由辛 史毅 赵波涛发明专利200910051760.4CK19单克隆抗体 其制备方法及用途2012-09-12孙兵 潘荣 曹刘丽 季永镛田林发明专利200810202412.8一种利用单层培养技术制备和分离定型内胚层细胞的方法2012-09-12王欣 徐晨欢 吕晓雯发明专利200910045147.1一种抗病毒相关蛋白及其用途2012-09-12王琛 阳凯 石贺欣 刘心义单玉飞发明专利200910198665.715-氧代绣线菊内酯抑制Wnt信号途径的新应用2012-09-12李林 王伟 郝小江 刘海洋发明专利200810042946.9稳定表达细胞周期因子FoxM1的体系及其医药用途2012-08-15王欣 何志颖发明专利200810200483.4一种定型内胚层细胞的制备和分离方法2012-08-15王欣 丁小燕 李福明发明专利200710038085.2α-突触核蛋白在筛选帕金森症药物中的应用2012-08-15胡红雨 谢圆圆 林东海发明专利200410025464.4肝细胞癌相关的蛋白质分子标记异种核糖核蛋白K的筛选及其应用2012-07-25曾嵘 王红阳 夏其昌 李辰谈冶雄发明专利200810207233.3抑制TM4SF4表达的干扰分子及其应用2012-07-25赵慕钧等发明专利200610031028.7一种体外酶催化合成腺苷甲硫胺酸的方法2012-07-18赵辅昆 罗赟星 袁中一发明专利200910051004.1一种固相化SUMO化系统及固相化去SUMO化系统2012-07-18杨淑伟 程夏楷发明专利200810203005.9一种重组表达可溶性转录中介体复合物Med23亚基的方法2012-07-04王纲 黄燕 姚潇 杨冠珍发明专利200410025465.9肝细胞癌相关的蛋白质分子标记原癌蛋白18的筛选及其应用2012-07-04曾嵘 王红阳 夏其昌 李辰谈冶雄发明专利US8193162B2肝再生2012-06-05赵慕钧 刘章武 秦佳 李载平发明专利200810200207.8转基因构建物及其在制备时空可调性肝脏损伤模型中的应用2012-05-02王欣 胡晓发明专利200810033254.8天花粉蛋白诱导的小鼠过敏性哮喘疾病模型2012-05-02孙兵 王媛 毛开睿发明专利200810033086.2非洲爪蟾XPAPC基因启动子及其组织特异性增强子2012-01-11丁小燕 王金虎 娄鑫发明专利200810037362.2抗H5N1来源的血凝素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2012-01-04孙兵 庄筱筱 季永镛发明专利200810041219.0白念珠菌菌丝发育相关基因及其用途2012-01-04陈江野 逯杨发明专利200510029160.X已酮糖(磷酸)激酶的应用2012-01-04曾嵘 袁新雨 李辰 周晓发明专利200510029165.226S蛋白酶体调节亚基1非ATP酶的应用2012-01-04曾嵘 袁新雨 李辰 周晓发明专利200510029155.9CD59糖蛋白的应用2012-01-04曾嵘 李辰 周晓 袁新雨发明专利国际专利(2009-2011) 上海生化与细胞研究所获得的重大国际专利 一、培养目标 1. 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具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具有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2. 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在科学或专业技术上作出创造性的成果。3. 身心健康。二、培养年限 硕-博连读生学制为5年,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6年半。研究生应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学习任务。三、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 培养硕-博连读研究生的一级学科为生物学,学科专业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方向形成了以基因表达调控为主要核心,蛋白质科学和表观遗传调控为主线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及以增殖、分化、凋亡和迁移等细胞活动的信号网络为核心,细胞行为与命运决定和干细胞与个体发育为主线的细胞生物学领域。四、培养方式 1. 硕-博连读研究生入学后,经过2-3个实验室轮转学习,进行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行导师负责制。2. 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科研方向,选择研究课题,研究所统一组织开题报告。研究生根据开题报告的评议意见进入论文工作。3. 硕-博连读研究生入学时按照硕士生培养,入学后第二学年第二学期进行转博考核,即博士生资格考核。硕士研究生转为博士研究生培养时,应由本人提出申请,并获得导师推荐,由导师小组在考核前对研究生的课题工作给予指导,研究所组织考核小组根据研究生的在学成绩和研究课题内容进行审核。审核通过者可攻读博士学位;未通过者半年后可以有第二次考核机会。最终没有通过者改作硕士培养或退学处理。4. 硕-博连读生转博后在博士二年级开始时由研究所组织考核小组对其课题工作进展进行考核和指导,即相对标准考核,未通过考核的可以半年后进行第二次考核,仍未通过者建议硕士毕业。5. 研究生在博士三年级按照生科院的要求完成专业综述,以加强对其研究领域的深层次认识。同时研究所组织一次工作进展考核。如果研究生在考核前已达到研究所毕业答辩的发表论文要求的,可以不参加工作进展考核,届时需提出申请并提交已发表的论文。对于考核不通过的学生,建议其硕士毕业或退学。6. 为扩大学生知识面,研究生每学期必须参加各类学术报告不得少于6次,并于每学期末提交每次报告的题目,时间,报告人以及100字左右摘要或体会。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奖学金 年级硕士研究生硕博连读研究生博生研究生一220022003100二240024003400三260031003800四3400五3800注:1 以上奖学金为研究生所在年级的平均数 2 所有在读研究生部收学费3 自2014年下半年始,奖学金略有提高。4 奖学金由国科大和实验室共同承担,以二年级2500元(2015年)为例,国科大 500元,余下由实验室发给。5 中科院研究生除基本奖学金外,还有诸多竞争性的奖学金和各种福利。

97 评论

2俊不在服务区

纵观新中国建立以来粮食生产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50—1978年。194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只有1.132亿吨,1978年达到3.048亿吨,29年间年均递增3.5%。这一时期,中国通过改革土地所有制关系,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解放了生产力,同时在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为1979—1984年。1984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073亿吨,6年间年均递增4.9%,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粮食增长最快的时期。这一时期粮食生产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在农村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特别是通过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及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等重大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过去在农业基础设施、科技、投入等方面积累的能量得以集中释放,扭转了中国粮食长期严重短缺的局面。第三阶段为1985年至今。1995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666亿吨,11年间年均递增1.2%。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在继续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主动地进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发展多种经营,食物多样化发展较快。猪牛羊肉、水产品、禽蛋、牛奶和水果产量分别达到4254万吨、2517万吨、1676万吨、562万吨和4211万吨,比1984年分别增长1.8倍、3.1倍、2.9倍、1.6倍和3.3倍。虽然这一时期粮食增长速度减缓,但由于非粮食食物增加,人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袁隆平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所以中国人都应该想他老人家致敬!

115 评论

相关问答

  • 袁东论文发表

    袁东 1968年生,山东寿光人,经济学博士。1992年至1999年6月供职于财政部国债司、金融司,1999年7月至今,先后任职于多家金融机构——闽发证券副总裁

    lijieqin不想长大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袁勇发表论文

    三袁(又称公安三袁)指明代晚期三位袁姓的散文家兄弟,他们分别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由於三袁是荆州公安县长安里(今中国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

    绿兮衣兮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袁若论文发表

    学术带头人谢庆生,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十五”863计划CIMS主题专家组成员,贵州省省管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组长

    80年代之后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袁新论文发表

    继网上曝光“史上最牛硕士论文”事件之后,昨天,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院长蒋萍透露,学院已经得知相关报道,正在开会讨论最终处理结果。该校宣传部门表示,校方正在核实,

    susyweswes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若彤发表的论文

    亲你好,海洋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在线发表了由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张召儒副教授、周朦教授与合作者的研究论文“

    江河装饰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