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吃的pinko酱
博士6年不发表论文的后果没有统一规定,各学校要求不同。根据目前国内的博士论文发表现状,长时间不发表论文,一般情况下会导致延期毕业,严重的会无法取得博士毕业证书。
举例如中科大博士刘春杨6年未发论文,硕博连读是五年制,刘春杨应该在2017年6月拿到博士学位,但他没有达到博士毕业的要求,因此读博期间延期毕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关于博士学位标准修订的指导原则》规定,地球化学博士学位授予的科研成果要求是,“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导师署名不计在内)、以我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
发表(或被接收)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性学术论文”、“必须至少发表一篇本人第一的英文文章(影响因子大小不限)。”文件中还对硕博连读的年限作出了规定:“学习年限一般为5年,其中博士阶段学习年限不少于3年。
导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培养年限上采取弹性学制,博士阶段最长学习年限应不超过6年(含休学)。”是非常要紧的。
bigsunsun001
1994年西安交通大学热能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28岁的于春红过完年后返校,就此失踪,至今28年了依旧杳无音信。综合网上的新闻来看,有关她的线索主要有三处。
第一处是于春红的妹妹于志华在西安交大寻找线索时,有个安徽网友透露。20多年前他的老家安徽亳州来了一位被拐卖的女子,女子被人喂了药物一直神志不清,村里人说女子是四川口音,还有人说她是博士,是在寒假返校的途中被拐卖的。而且该女子的长相和于春红有些相似。这个网友透露的信息和于春红的情况非常像,于是于志华抽血委托警方与那名女子做DNA鉴定,警方鉴定后告知那名女子不是于春红。本月23日晚,于志华告诉媒体,当晚西安碑林警方联系到她,称疑似有新线索出现,将为她进行采血比对。目前警方还没有透露结果。
第二处线索非常可疑,和西安交大有关。于春红的妹妹于志华赶往西安交大,寻找和姐姐有关的一切。然而,她到西安交大调查后发现,姐姐被校方封存的、包括日记在内的个人物品均已遗失。于春红有写日记的习惯,从她的日记里或许可以找到线索,但是校方却说全都遗失了。为什么会遗失?并且在于春红失踪后1年里,她的博士津贴仍在发放,1995年西安交大注销了于春华的学籍,于春红存折里的钱被取走了,存折被销户。是谁取走了她的钱?更离谱的是,校方给于志华出示过一份未加盖公章的情况说明。上面写着,于春红父母在寒假期间因经济问题与女儿发生矛盾,父母希望于春红能从博士津贴中拿出一些钱给父母补贴家用。于春红则表示“博士津贴很少,很难补贴家用,干脆不读书了”。关于校方的情况说明,于志华并不认可,认为其与事实不符。校方为何要出示这份情况说明?
第三处线索有些诡异。于春红硕士期间的好友联系到于志华,说在1993年12月,于春红去她咸阳的家里玩时就有点不正常,那次于春红穿了一件很脏的绿棉袄,神情有些恍惚,吃橘子时竟然连皮一起吃。这个朋友问她发生了什么,但于春红没说,第二天就不辞而别了。于春红的失踪是否与这有关
dyanne1987
美国时间 6月14日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校警表示,该校一名华裔博士研究生陈某在其工作的校园办公室内上吊自杀,生前疑似受到华人导师李某的长期压迫与剥削,并与其存在巨大矛盾。
图片来源:华人生活网
事件始末
其电子邮件中留下遗书:「 没有杀死你的会让你更强大 」。
陈博士今年30 岁,正在佛罗里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生前疑似与华人导师李某产生巨大矛盾。
在陈博士自杀后,他的邮箱中设置了一封定时邮件,他的父母、女朋友以及他在佛大的导师李某均收到了这封「遗书」。
而在失踪之前,陈博士曾发微信给朋友,表示自己学业上的压力,并说自己已经走投无路了。
图片来源:知情者提供
有关消息说, 陈博士生前似因论文与华人指导教授李某发生激烈争执 。
消息人士说, 陈博士的论文原来已经投稿成功,即将发表,可是他发现起始数据有误,整个论文被全盘推翻 。
因此要求指导教授撤回论文,教授却不同意。
图片来源:知情者提供
教授表示如果撤销论文,陈博士六年心血将全部作废,无法获得博士学位,另一个办法就是装作不知情,直接发表论文。
但是,陈博士担心发表数据明显错误的论文,万一日后被同行看破,不但影响其他人的研究, 他自己的学术生涯也会断送 。
图片来源:新闻视频截图
朋友宣称陈博士个性乐观开朗,可是长期受到指导教授压迫剥削。动辄拿无法毕业威胁他, 论文事件更让他苦恼,早就萌生自杀念头 。
图片来源:知情者提供
他的电脑里就有很多有关自杀的信息。
而此次涉事的教授是一名中国的李教授。随后,记者联系了李教授,但是李教授却表示6月8号因为家里有事回了中国,自己不知道这件事情。
如今,警方已经介入调查,陈同学的父母也已经准备去往美国。
问题的关键是,如果陈博士的生前好友所言属实,他的的确确遭受过「野蛮」的对待,在毕业论文问题上,明知有问题,还有逼迫学生发表。
这难到还是一名导师应有之作为吗?
整整六年的时间,都在为自己的热爱的研究倾尽心力,得到的却是一个「造假就可以拿学位」的回答,这恐怕并不是陈博士的「初心」。
博士心理状况不容乐观
近年来,博士寻短见的悲剧我们见过太多了,每每都痛心疾首。
一提起博士,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可望而不可及。但事实上博士生的生活并没有想像般的光鲜。
在这个时代, 论文、毕业、就业 成了硕士博士们肩上的三座大山,压的人喘不起来。Nature的社论版块曾报导,45%的硕博士有抑郁倾向,有抑郁或者焦虑现状的硕博士比例比一般人高出6倍。
图片来源:Nature
博士生长期高压力和高强度的研究工作,情绪失落、焦虑甚至抑郁频繁出现。然而在心理出现问题后,较少有博士会寻求心理咨询,缺乏正确的心理疏导,最后承受不住,就往往会做出不正确的决定。
和导师关系,一个永恒的难题
每每有博士自杀,媒体总会报导其与导师关系不和谐,受导师压榨。对硕士博士来说,师生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也很复杂,但能确定的是,导师很重要。但是这年头,好老板凤毛麟角,优秀的博士比比皆是,一来二去抑郁的博士只能是越来越多。
举个例子,博士毕业必须要经过导师签字,故而遇到人品不太好的老师,毕业就会殊为不易。为了能让导师签字,博士硕士们往往要「答应」导师一些非毕业要求之内的其他额外条件。
而在此次事件中, 陈惠祥与导师之间关系就不是很融洽,据悉,导师经常对陈大骂出口,压迫剥削,甚至不顾陈的学术生涯也不撤稿。那么,在这种大环境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和导师相处呢?
学霸君也很无奈…处于弱势的博士生们往往只能选择 妥协 :
1、做自己该做的事,保持一些个性。
2、学会理解和观察,摸清导师的脾气。
3、我能行!用能力赢得导师尊重。
拒绝学术灌水,为自己的学术生涯负责
但是,这次事件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焦点: 论文撤稿 。
设身处地的想了想,如果是学霸君面对这件事,我也会和陈博士做出一样的选择: 撤稿 。
这是科研人最基本的科研精神。
作为科研工作者,论文在当前还是无法回避的一个评价标准。为了学位、职称、奖金、奖项、申请基金,科研工作者有时候不得不为了科研发一些「水文」,或者对论文数据进行一些「修饰」,有些地方将错就错,变得不那么较真。
陈惠祥正是担心有纰漏的论文会让同行纠错,最后影响自己的学术生涯。
比起陈惠祥的执著于较真,当前很多科研工作者有时迫不得已,随波逐流,事后又悔不当初,被网友爆出学术不端,居然以年轻时不懂事来回应。
对于自己的学术生涯,我们一定要谨慎再谨慎,毕竟被查出来学术不端,就是自己一辈子的污点。所以我们应该拒绝学术灌水,为自己的数据和论文负责。在投稿时要筛选靠谱,业界好评的杂志,避免被「黑名单」期刊和水刊耽误,进退两难。
最后,学霸君希望各位博士调整心态,拒绝抑郁,如果抑郁了,千万要: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
生命只有一次,千万珍惜。
封面来源:站酷海洛Plus 照片由 Pixabay 从 Pexels
飞天舞88
中国博士生以死控告导师学术不端一事,美国计算机协会发布调查结果,证实其控告属实并给出严厉处分。佛罗里达大学中国留学生陈慧祥(音译)自杀身亡,他在遗书中写道自己被华人导师逼迫发表存在严重问题的论文,他在修改论文的过程中发现难以自圆其说,因担心问题论文影响日后学术生涯,他向导师提出撤稿要求却被拒绝,最终在绝望心境下选择自杀。2019年6月12日的晚上,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出了一起中国籍博士生失踪案,传得沸沸扬扬。
这位博士生陈慧祥 (Huixiang Chen,音译)被发现在工作的实验室自缢身亡,其遗书写道自己被华人导师逼迫发表存在严重问题的论文,向导师提出撤稿被拒绝,最终选择自杀。去年12月,陈慧祥在很短的时间内写就一篇有关人工智能加速器的论文,并向ISCA(计算机体系结构国际研讨会)投稿,被该计算机体系结构顶级会议之一成功选中。论文由李涛(其导师)指导,四人合著,陈慧祥是第一作者。
ISCA官网中的时间表显示,投稿者需要在去年的12月3号提交论文摘要,12月7号完成初稿。今年1月底,会议公布第一轮的入选结果,3月中旬正式公布中选论文,5月底定稿。但是,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认证, 他却发现自己的论文存在很大问题,很多理论完全说不通,导致整篇论文相当于废纸,没有任何价值,除非重头写。
他找到导师李某,希望能撤掉论文。 但导师不肯,执意要如期发表,在陈慧祥的坚持下,导师还丢出一句话:“如果撤销论文,你的6年博士生涯将全部荒废,被开除。”据其和好友的聊天记录,陈称,为了自圆其说,只能尽力做出一点类似的可靠数据。陈慧祥曾告诉多位好友,他反复申请撤稿却遭导师的拒绝,“他认为论文符合发表标准”。事实上,这篇学术论文可以说就是压垮陈慧祥的“最后一根稻草”。
陈慧祥在自杀前精心设置好了定时邮件,逐个发送给自己的父母、导师、朋友和同学。也正是在这份遗书中,人们找到了陈慧祥自杀的原因:生前疑似与导师产生巨大矛盾,并在遗书中描述到那篇论文是其导师通过关系发表,有严重的学术问题。据报道,陈慧祥离世后,导师李涛依然带着这篇被陈慧祥断定“问题很明显”的论文,前往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在6月24日的ISCA会议上发表演讲。官方调查结果:控告属实,直至近日,美国计算机学会(ACM)发布的这项处罚决定,禁止个别成员未来 15 年内在 ACM 旗下所有期刊发表论文或参与评审活动,这是 ACM 出版规定中对其成员最为严重的处罚。在此结果发布之后,ACM主席也已写信,将调查结果和决定告知了这位博士生的家属。目前,涉事高校(佛罗里达大学)尚未对此进行回应,这位导师依旧在岗。
大部分的大学都要求硕士生和博士生毕业时,需要发表一至两篇论文,有的211985大学还要求发表的论文是核心期刊或直接要求是SCI论文,否则就不能毕业。但也有少部分
博士6年不发表论文的后果没有统一规定,各学校要求不同。根据目前国内的博士论文发表现状,长时间不发表论文,一般情况下会导致延期毕业,严重的会无法取得博士毕业证书。
古人常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可是在现代快节奏快媒体的时代下,许多人都一梦想着自己能够一战成名。的确,现在有很多人能够一夜爆红,一夜出名在热搜微博上头条情况下。但很
想转硕士毕业,又觉得很可惜,要硕士毕业至少也要等到年底,机会成本太大。另一方面又很不甘心,感觉读博这几年把整个人都毁了,身心俱疲,如果就这么放弃,可能会更后悔。
最近有个姓潘的很火啊!鉴于大家都想简单了解一下,我就用尽可能简单的语言简单总结一下最近沸沸扬扬的P博文事件。一位朋友在某乎写出了一篇关于自己朋友P博文消失过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