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哒小虾米
物理学家伦琴凭着发现x射线获得诺贝尔奖的巨大成就,所以x射线也叫伦琴射线。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
X射线是一种波长极短,能量很大的电磁波,X射线的波长比可见光的波长更短(约在0.001~10纳米,医学上应用的X射线波长约在0.001~0.1 纳米之间),它的光子能量比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大几万至几十万倍。 由德国物理学家W.K.伦琴于1895年发现,故又称伦琴射线。
x射线具有很高的穿透本领,能透过许多对可见光不透明的物质,如墨纸、木料等。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射线可以使很多固体材料发生可见的荧光,使照相底片感光以及空气电离等效应。X射线最初用于医学成像诊断和 X射线结晶学。X射线也是游离辐射等这一类对人体有危害的射线。
迷路的豆豆
一天,伦琴在做实验。当他把荧光板靠近玻璃管的铝窗时,觉得玻璃管内的亮光影响了自己对荧光板的观察。于是,他就找了一张包照相底片的黑纸,把玻璃管包住。这样玻璃内的亮光就透不出来了。当伦琴把荧光板靠近玻璃管的铝窗时,荧光板上发出微弱的亮光,但当荧光板离铝窗稍远些时,荧光板上就不会发光了。伦琴认为这可能是因为阴极射线在稍远些距离被空气的粒子相碰而飞散,以致无效。接着,伦琴换上没有铝窗的玻璃管。按正常的程序,他将玻璃管包好,打开开关,伸手拿起桌面上的荧光板。这时。他发现了一个令他大吃一惊的现象:荧光板的边缘上出现局部手骨的影子。伦琴知道,这是他拿荧光板的手的手骨轮廓。于是,他索性将手放在荧光板后面,结果荧光板上出现了完整的手骨影子。“怪事,这是怎么回事?”伦琴认定这不是阴极射线,因为阴极射线的射程很短。“不是阴极射线,那又是什么呢?”伦琴绞尽脑汁,不得其解。不过,他推测,这也许是一种人们未知的射线。为了弄清射线的性质,他做了一系列的试验:将一本笔记本放在玻璃管和荧光板之间,荧光板照样发光;将一块木头放在玻璃管和荧光板之间,荧光板也照样发光;将一块铁板放在玻璃管和荧光板之间,荧光板只剩下谈淡的一点亮光;将一块铅板放在玻璃管和荧光板之间,荧光板上什么也看不见了;几天来,伦琴做了各种试验,以了解这种射线的“脾气”。伦琴已经在实验室里,没日没夜地干了好几天。强烈的求知欲,使他忘却了一切,他仿佛行走在一个未知的世界中,两边的旖旋风光让他流连忘返。伦琴的妻子觉得伦琴几天没回家了,很不放心,便来到他的实验室。“你来得正好,我给你表演个魔术。”伦琴看见妻子,高兴地说。于是,伦琴就把妻子的手放在荧光板后面,然后打开开关,荧光板上出现了手骨图像,连那枚结婚戒指也显现出来。“啊,我的手?”伦琴的妻子尖叫起来。“对!是你的手,怎么样,你看见你手的骨头长得怎么样了吧!”伦琴得意地说。伦琴妻子对这神秘的射线感到不可思议,便向丈夫讨教道:“这是什么射线?”“我也不知道叫什么射线,它还是一个x(表示未知)!”伦琴停了一会儿,又说道:“不然就叫‘x射线’吧!”此后,这种神秘的射线,就被称为“X射线”。为了纪念它的发现者伦琴,人们也叫它为“伦琴射线”。
莫小木木木
威廉·康拉德·伦琴,1845年出生于德国尼普镇,幼时曾加入荷兰国籍,1865年,举家迁往瑞士苏黎世,后来,伦琴考入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进行深造,并于1868年毕业。毕业后,伦琴获得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担任了物理学教授孔脱的助手,之后的十九间年,伦琴在多所大学工作,并以自己的实力赢得了优秀科学家的称号。1870~1873年间,随孔脱辗转于各个大学。1888年伦琴被任命为维尔茨堡大学物理所物理学教授兼所长,1895年伦琴在这里发现了X射线。
1895年9月8日,伦琴正在办公室中做着阴极射线实验。
阴极射线由一束电子流组成,当位于几乎完全真空的封闭玻璃管两端的电极之间有高电压通过时,便会产生电子流。但是阴极射线本身并没有特别强的穿透能力,甚至连几厘米厚的空气都无法穿过。
这天,伦琴使用非常厚的黑纸将阴极射线完全覆盖,这样,哪怕是有电流通过,也不会看到来自于玻璃管的光。但是当伦琴将阴极射线管的电路接通之后,他却惊讶地发现,附近一条长凳上镀有一种荧光物质氰亚铂酸钡的一个荧光屏上正在闪闪发光,就如同受到了一盏灯的感应而发出来一样,。
伦琴立即将阴极射线管电流断开,此时,荧光屏的发光现象立即消失了。由于阴极射线管此时处于完全被覆盖的状态,所以伦琴意识到,当有电流通过时,肯定有某种不可见的辐射线由阴极发出来。由于这种辐射线是如此神秘,,再加上数学上通常使用“X”来代表一个未知数,伦琴将其称之为“X射线”。
这一偶然的发现使得伦琴非常兴奋,他将手头上的其他工作完全停了下来,一心投入了X射线的研究中。几周后,他发现,X射线除了可以引起氰亚铂酸钡发荧光外,还可以引起其他的化学制品发出荧光;X射线还可以穿透许多普通光线无法穿透的物质,特别是可以直接穿过肌肉、但不透过骨骼这一点;X射线完全呈现为直线状运行。
1895年12月,伦琴发表了自己有关X射线的第一篇论文,在发表后,立即引发了人们的极大兴趣。短短的几个月中,有数以百计的科学家对X射线展开了研究。
在X射线发现后4天,一位美国医生用它找出了病人腿上的子弹。有远见的企业家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发财机会,他们蜂拥而至,出高价想要购买X光射线技术的专利。100万、200万……面对越来越高的高价,伦琴却谈谈地一笑:“哪怕是1000万,我也不会出卖,我的发现属于全人类,我希望这一发现可以被全世界的科学家所利用,并令它更好地服务于人类。”伦琴并没有申请专利,他非常清楚,如果这一技术被某家大公司所收购的话,那么那些穷人便没有机会去照X光照片了。爱迪生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极为感动,他为接收X发明了一种非常好的荧光屏,与X光射线管配合使用,也没有申请专利权。
为了奖励伦琴在科学上的贡献,巴伐利亚贵族院想要将王室勋章及贵族封号授予他。而伦琴却认为这对自己是一种侮辱,并拒绝接受贵族封号。
诺贝尔逝世五年后,首次颁发他所奠基的诺贝尔奖,伦琴成为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人。他高兴地接收了诺贝尔奖金,但却将5万瑞典克罗纳奖金转赠给沃兹堡大学。
1900年后,伦琴开始任慕尼黑大学物理学教授与物理研究所主任。
1923年2月10日,伦琴在慕尼黑去世,享年78岁。
目前,X射线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医疗中,其中包括放射性治疗,而在这种放射性治疗中,X射线对被称为“人类死疾”的恶性肿瘤起到了抑制甚至是消灭的作用。在工业上,X射线也有很多应用,人们用其来测量某些物质的厚度或者对潜在的缺陷进行勘测。X射线还应用于众多的科研领域,从生物到天文,特别是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大量有关于原子与分子结构的信息,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工业的发展。
而这一切都应归功于伦琴对X射线的发明,他独自研究,使得X射线展示于世人的面前,并被人们利用。他的发现是科学界前所未料的,他对其进行的极佳追踪研究使X射线的作用可以为人所知道,而且,他的发现还对日后人们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又肥又馋的兔子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校长兼物理研究所所长伦琴教授(1845~1923年),在他从事阴极射线的研究时,发现了X射线。伦琴1895年11月8日傍晚,他研究阴极射线。为了防止外界光线对放电管的影响,也为了不使管内的可见光漏出管外,他把房间全部弄黑,还用黑色硬纸给放电管做了个封套。为了检查封套是否漏光,他给放电管接上电源(茹科夫线圈的电极),他看到封套没有漏光而满意。可是当他切断电源后,却意外地发现一米以外的一个小工作台上有闪光,闪光是从一块荧光屏上发出的。然而阴极射线只能在空气中进行几个厘米,这是别人和他自己的实验早已证实的结论。于是他重复刚才的实验,把屏一步步地移远,直到2米以外仍可见到屏上有荧光。伦琴认为这不是阴极射线了。伦琴经过反复实验,确信这是种尚未为人所知的新射线,便取名为X射线。他发现X射线可穿透千页书、2~3厘米厚的木板、几厘米厚的硬橡皮、15毫米厚的铝板等等。可是1.5毫米的铅板几乎就完全把X射线挡住了。他偶然发现X射线可以穿透肌肉照出手骨轮廓,于是有一次他夫人到实验室来看他时,他请她把手放在用黑纸包严的照相底片上,然后用X射线对准照射15分钟,显影后,底片上清晰地呈现出他夫人的手骨像,手指上的结婚戒指也很清楚。这是一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它表明了人类可借助X射线,隔着皮肉去透视骨骼。1895年12月28日伦琴向维尔茨堡物理医学学会递交了第一篇X射线的论文“一种新射线——初步报告”,报告中叙述了实验的装置,做法,初步发现的X射线的性质等等。X射线的发现,又很快地导致了一项新发现——放射性的发现。
Phyllis。
物理学家伦琴凭着发现X射线的巨大成就,于1901年获得了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伦琴射线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所谓“穿透性射线”,它能穿透普通光线所不能穿透的某些材料。在初次发现时,伦琴就用这种射线拍摄了他夫人的手的照片,显示出手骨的结构。这种发现立即引起很大的轰动,为伦琴带来了十分巨大的荣誉。1901年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发,伦琴就由于这一发现而获得了这一年的诺贝尔奖物理学奖。
相关论文
伦琴的原始论文《一种新的X射线》在1895年12月28日被出版。1896年1月5日,奥地利一家报纸报道了伦琴的发现。伦琴发现X射线以后,维尔兹堡大学授予他荣誉医学博士学位。在1895年到1897年间他一共出版了总计3篇关于X射线的论文。伦琴治学十分的严谨,到如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他的学术论文里面存在错误。
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是:威廉·康拉德·伦琴。 1896年1月23日,伦琴在自己的研究所中作了第一次报告;报告结束时,用X射线拍摄了维尔茨堡大学著名解剖学教授克
中文核心/CSCD:中国老年学、广东医学、时珍国医国药、中国循环杂志、中国中医基础等。——————统计源核心:医学综述、中国性科学、中国医药导报、现代生物医学进
物理学家伦琴凭着发现x射线获得诺贝尔奖的巨大成就,所以x射线也叫伦琴射线。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 X射线是一种波
说实话,统计源都不好发,个人心得,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貌似好发,本人去年发过一篇;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好像是广州的,不是统计源,相对来说好发点。就看学校有没有要求
(1)知网系统。在知网检索期刊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