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52

顺宏冷暖-MISS冯
首页 > 论文发表 > cad设计的经济工程类论文发表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馋佬胚祖宗

已采纳

论文网,还有就是晓东CAD 论文网上的 原文 1 引言随着CAD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对CAD系统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设计人员不再仅仅满足于借助CAD系统来达到“甩图版”的目的。而是希望它能从本质上减轻大量简单烦琐的工作量,使他们能集中精力于那些富有创造性的高层次思维活动中。由于三维CAD系统具有可视化好、形象直观、设计效率高、以及能为CIMS工程中各应用环节提供完整的设计、工艺、制造信息等优势,使其取代传统的纯二维CAD系统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由于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和习惯定势等的影响,二维图纸不仅不会在短期内全部消亡,反而还会作为工程语言的载体长期存在并不断发展。据统计,从目前我国机械行业的CAD应用状态来看,基本呈现三角形结构。占据三角形底部的是已被广泛应用的基于PC平台的二维CAD系统,如:AutoDesk公司的AutoCAD系列,国内华正的CAXA电子图版、高华的GHCAD、凯思的PICAD等均拥有大量用户群。高居三角形顶端的是少量基于UNIX工作站的纯三维CAD系统,如:Euclid, Catia, Pro/E,SDRC/I-DEAS等高端产品。主要被一些大中型企业所采用,但因其价格、系统开放性、软件本地化特性和用户素质要求等众所周知的限制,多数企业并未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从企业应用的实际需求和市场分析来看,今后CAD的用户类型分布将发展为:◆从事纯二维绘图和设计的约占25%,以适应上下游厂商对二维图形数据的需要。◆从事纯三维设计的将小于25%,集中用于大型装配设计和复杂工程分析。◆既从事二维绘图又从事三维设计的将大于50%,广泛用于零部件及其一般装配设计和分析。目录 1 引言2 二三维一体化系统简介3 二维图纸自动生成4 二、三维双向关联5 结论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1 范玉青、冯秀娟、周建华。CAD软件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6.92 评测专家组。三维CAD/CAM软件评测总结。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1999(5)3 袁波、周昀、胡事民、孙家广。基于三维模型的二三维一体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1998(6)4 邵东。迎接MDA规模应用的时代。SDRC中国通讯简单介绍 摘要: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对二三维一体化CAD系统中,工程图纸的自动生成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给出了剖切视图和复杂视图的具体算法,并介绍了二、三维双向关联和互驱动的相关技术。 你看看吧自己去找找,N多!

307 评论

世界杯之猪

CAD作为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计算机高速、海量数据存储及处理和挖掘能力与人的综合分析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结合起来,对加速工程和产品的开发、缩短设计制造周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与创新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旋风I号所配的图形系统算起,CAD迄今已有50年历史;若以MIT林肯实验室的I.E.Sutherland发表的人机通信的图形系统博士论文为开始,也有36年的历史了。 总体来说, 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次CAD技术革命——贵族化的曲面造型系统 60年代出现的三维CAD系统只是极为简单的线框式系统,它只能表达基本的几何信息,不能有效表达几何数据间的拓扑关系。进入70年代,正值飞机和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时期。而当时只能采用多截面视图、特征纬线的方式来近似表达所设计的自由曲面。既慢且繁的制作过程大大拖延产了产品的研发时间,要求更新设计手段的呼声越来越高。 此时法国人提出了贝赛尔算法,使得人们在用计算机处理曲线及曲面问题时变得可以操作,同时也使得法国的达索飞机制造公司的开发者们,能在二维绘图系统CADAM的基础上,开发出以表面模型为特点的自由曲面建模方法,推出了三维曲面造型系统CATIA。它的出现,标志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从单纯模仿工程图纸的三视图模式中解放出来,首次实现以计算机完整描述产品零件的主要信息。为人类带来了第一次CAD技术革命,改变了以往只能借助油泥模型来近似准确表达曲面的落后的工作方式。 此时的CAD技术价格极其昂贵(也许还有人记得,曾几何时,在国内租用一套CATIA的年租金即需15~20万美元),而且软件商品化程度低,开发者本身就是CAD大用户,彼此之间技术保密。只有少数几家受到国家财政支持的军火商,在70年代冷战时期才有条件独立开发或依托某厂商发展CAD技术,主要应用在军用工业。但受此项技术也吸引了一些民用主干工业,如汽车业的巨人也开始摸索开发一些曲面系统为自己服务。曲面造型系统带来的技术革新,使汽车开发手段比旧的模式有了质的飞跃,汽车工业开始大量采用CAD技术。 第二次CAD技术革命——生不逢时的实体造型技术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大跨步前进,CAE、CAM技术也开始有了较大发展。SDRC公司在当时星球大战计划的背景下,由美国宇航局支持及合作,开发出了许多专用分析模块,用以降低巨大的太空实验费用,同时在CAD技术方面也进行了许多开拓;UG则着重在曲面技术的基础上发展CAM技术,用以满足麦道飞机零部件的加工需求;CV和CALMA则将主要精力都放在CAD市场份额的争夺上。 有了表面模型,CAM的问题可以基本解决。但由于表面模型技术只能表达形体的表面信息,难以准确表达零件的其它特性,如质量、重心、惯性矩等,对CAE十分不利,最大的问题在于分析的前处理特别困难。基于对于CAD/CAE一体化技术发展的探索,SDRC公司于1979年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完全基于实体造型技术的大型CAD/CAE软件——I-DEAS。由于实体造型技术能够精确表达零件的全部属性,在理论上有助于统一CAD、CAE、CAM的模型表达,给设计带来了惊人的方便性。它代表着未来CAD技术的发展方向。 但是新技术的发展往往是曲折和不平衡的。实体造型技术既带来了算法的改进和未来发展的希望,也带来了数据计算量的极度膨胀。在当时的硬件条件下,实体造型的计算及显示速度很慢,在实际应用中做设计显得比较勉强。由于以实体模型为前提的CAE本来就属于较高层次技术,普及面较窄,反映还不强烈;另外,在算法和系统效率的矛盾面前,许多赞成实体造型技术的公司并没有下大力量去开发它,而是转去攻克相对容易实现的表面模型技术。实体造型技术也就此没能迅速在整个行业全面推广开。在以后的10年里,随着硬件性能的提高,实体造型技术又逐渐为众多CAD系统所采用。 第三次CAD技术革命 ——一鸣惊人的参数化技术 正当实体造型技术逐渐普及之时,CAD技术的研究又有了重大进展。进入80年代中期,CV公司内部以高级副总裁为首的一批人提出了参数化实体造型方法。由于参数化技术核心算法与以往的系统有本质差别,若采用参数化技术,必须将全部软件重新改写。当时CAD技术主要应用在航空和汽车工业,这些工业中自由曲面的需求量非常大,参数化技术还不能提供解决自由曲面的有效工具(如实体曲面问题等),更何况当时CV的软件在市场上几乎呈供不应求之势,于是,CV公司内部否决了参数化技术方案。 策划参数化技术的这些人在新思想无法实现时,集体离开了CV公司,另成立了一个参数技术公司(Parametric Technology Corp.),开始研制命名为Pro/E的参数化软件。早期的Pro/E软件性能很低,只能完成简单的工作,但由于第一次实现了尺寸驱动零件设计修改,使人们看到了它今后将给设计者带来的方便性。 80年代末,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硬件成本大幅度下降,CAD技术的硬件平台成本从二十几万美元一下子降到只需几万美元。一个更加广阔的CAD市场完全展开,很多中小型企业也开始有能力使用CAD技术。由于他们设计的工作量并不大,零件形状也不复杂,更重要的是他们无钱投资大型高档软件,因此他们很自然地把目光投向了中低档的Pro/E软件。进入90年代,参数化技术变得比较成熟起来,充分体现出其在许多通用件、零部件设计上存在的简便易行的优势。 第四次CAD技术革命—更上层楼的变量化技术 参数化技术的成功应用,使得它在90年前后几乎成为CAD业界的标准,许多软件厂商纷纷起步追赶。但是技术理论上的认可并非意味着实践上的可行性。由于CATIA、CV、UG、EUCLID 都在原来的非参数化模型基础上开发或集成了许多其它应用包括 CAM\PIPING和CAE 接口等,在CAD方面也做了许多应用模块开发。重新开发一套完全参数化的造型系统困难很大,因为这样做意味着必须将软件全部重新改写。积数年对参数化技术的研究经验以及对工程设计过程的深刻理解,SDRC的开发人员发现了参数化技术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并以参数化技术为蓝本,提出了一种更为先进的实体造型技术——变量化技术,作为今后的开发方向。于是,SDRC公司从1990开始,历经3年时间,投资一亿多美元,将软件全部重新改写,于1993年推出全新体系结构的I-DEAS Master Series软件。 由于微机加视窗95/98/NT操作系统与工作站加Unix操作系统在以太网的环境下构成了CAD系统的主流工作平台,因此现在的CAD技术和系统都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图形接口、图形功能日趋标准化。在CAD系统中,综合应用正文、图形、图像、语音等多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技术大大提高了自动化设计的程度,出现了智能CAD新学科。智能CAD把工程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知识库及其专家系统、拟人化用户接口管理系统集于一体。CAD技术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与探索之中,正是这种此消彼长的互动与交替,造就了今天CAD技术的兴旺与繁荣,促进了工业的高速发展。(四) 我国的CAD发展历程

82 评论

guaziqiaqia

论文当然要有论点啊,你可以多做一些你自己的作品放在上面,然后加一些你作图的过程方法技巧和你的心得,这样下来我觉得3000字也是小case了

360 评论

dp73255815

最好的当然是SCI 和 EI啊

249 评论

佐鉺三鉺洞

1.1 CAD/CAM的概念CAD/CAM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的简称,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它不仅促使了生产模式的转变,同时也促进了市场的发展。目前,CAD/CAM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应用,这里只讨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设计知识产品开发计划 零件图,装配图,产品功能需求 CAD 与制造有关的各种数据库和CAD系统CAD 技术的概念CAD技术的概念如图1-1所示。由图可见,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设计与传统的以人为核心的设计明显不同。根据产品开发计划和对产品功能的要求,不再仅仅是依靠设计者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去设计,而是运用包括设计者本人和存储在计算机中的多种知识,在CAD系统和数据库的支持下进行工作。这种工作方式设计出的产品大大优于单个设计师凭个人脑力和能力设计出的产品;另外,CAD输出的结果也不仅仅是装配图和零件图,还包括设计、制造过程中应用计算机所需的各种信息。CAM 技术概念CAM技术主要是围绕着数控编程技术开始发展的。数控加工是CAD/CAM发挥效益最直接、最明显的环节之一。 加工对象的形状越复杂,加工精度越高,设计更改越频繁,数控加工的优越性越容易得到发挥。因此数控编程技术受到高度重视。然而从制造的全过程看,应用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的不仅仅是数控编程,还有许多技术和方法归类于CAM的范畴,如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CAPM)、生产活动控制(PAC)等。其中有些内容已经超出了制造过程和间接制造过程;狭义CAM则是指制造过程中某个环节上应用计算机。是对狭义CAM的一种概念性解释,其中在制造全过程的数控编程环节上应用了计算机。加工设备工艺路线文件、工序 数控加工程序内容文件、零件信息 CAM 数控检测程序数据库和CAM系统CAD/CAM技术概念实际应用中,CAD/CAM是以系统方式出现的,包括商品化CAD/CAM系统和企业根据应用目标构件的CAD/CAM系统。系统中包括设计与制造过程的三个主要环节,即CAD、CAPP(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和NCP(Numerical Control Programming)。其中CAPP和NCP属于CAM范畴。完善的CAD/CAM系统一般包括产品设计、工程分析、工艺过程规划、数控编程、工程数据库以及系统接口几个部分。这些部分以不同的形式组合集成就构成各种类型的系统。图1-3是以工程数据库为核心的一种CAD/CAM系统。其各部分的功能如下所述。产品设计 工艺规划有限元分析 工 数控加工程优化设计 数 图形显示据系统接口 库 用户接口图1-3 以工程数据库为核心的CAD/CAM系统1.产品设计产品设计包括产品的方案设计和结构设计,它们均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完成。在结构设计中,可以应用当前较成熟的曲面造型技术、实体造型技术和特征造型技术。另外,在设计阶段就要考虑零件的几何特征和制造工艺特征,使产品设计的数据能在其他环节中使用。2.工程分析工程分析包括对产品的性能、特征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它包括的内容很多,不同类型的产品,工程分析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但至少应进行结构分析、应力计算、载荷计算、有限元分析、优化设计。除此之外,还应根据产品的特殊性,增加动力计算、振动分析、重心分析等内容。3.工艺过程规划工艺过程规划是将产品设计阶段的几何特性和制造工艺特性等数据信息转换为各种加工和制造管理信息。零件加工过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包括完成工艺路线与工序设计、产生工序图和工艺文件、向CAM提供数控编程所需的工艺信息。CAPP一般采用样件法和创成法原理。特征造型技术完整地描述了零件的几何与工艺特征信息。CAPP首先要建立一个工艺路线设计、工序设计规划、工艺决策方法等知识建立知识库。工艺数据库包括机床、刀具、夹具和切削参数等。4.数控编程加工零件需要来自CAD方面的几何信息和来自CAPP方面的工艺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完成零件的数控加工编程及仿真,并提供数控加工指令文件和切削加工时间信息。5.工程数据库与一般的管理型数据库不同,工程数据库的主要特点是数据量大、形式多样、结构繁琐、关系复杂、动态性强、图形数据与非图形数据并存。工程数据库将产品从设计到制造的所有环节用信息流联系起来,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交换。6.系统接口系统的接口通常是标准化接口或者是定义成通用接口,目的是减少系统对设备的依赖,避免工作重复,提高CAD/CAM集成系统的工作效率。标准接口为系统的信息集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127 评论

相关问答

  • cad设计的经济工程类论文发表

    论文网,还有就是晓东CAD 论文网上的 原文 1 引言随着CAD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对CAD系统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设计人员不再仅仅满

    顺宏冷暖-MISS冯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工业工程设计期刊

    在中国有些比较好的杂志是直接EI或者SCI送检的,只要是被此杂志录用的文章,最终会被EI、SCI数据库收录。这只个数据库不是发表文章的地,发表的就去* 品 优

    shishan786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工程经济类期刊

    《价值工程》是经济综合类的国家级期刊。你是要投这个期刊么?这个期刊对论文内容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你可以先试一下。如果不行的话也可以找代理给你发,他们发的成功机率

    我是毛毛虫妈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工程设计类期刊

    大家机械工程学报,很多大学的学报都是的。

    奔跑de小土豆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工程经济类省级期刊

    省级核心期刊有《计算机工程与设计》、《微电子学与计算机》、《电脑知识与技术》、《计算机教育》、《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云南档案》、《法制与社会》、《企业家天地

    兜里五块糖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