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月寒水20
目前石墨烯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溶剂剥离法、氧化还原法、微机械剥离法、外延生长法、电弧法、有机合成法、电化学法等。以化学气相沉积法(CVD)为例:所谓CVD法,指的是反应物质于气态条件下产生化学反应,进而在加热固态基体表生成固态物质,从而实现固体材料的制成的工艺技术】。目前,以CVD法进行石墨烯制备时通过将碳氢化合物等含碳气体通入以镍为基片、管状的简易沉积炉中,通过高温将含碳气体分解为碳原子使其沉积于镍的表面,进而形成石墨烯,再通过轻微化学刻蚀来使镍片与石墨烯薄膜分离,从而获得石墨烯薄膜。该薄膜处于透光率为80%的状态下时其导电率便高达1.1×106S/m。通过CVD法可制备出大面积高质量石墨烯,但单晶镍价格则过于昂贵,该方法可满足高质量、规模化石墨烯的制备要求,但工艺复杂,成本高,使得该方法的广泛应用受到限制。
吴珊珊珊
1.1微机械剥离法石墨烯最早是通过微机械剥离法制得的。2004年,曼彻斯特大学Geim等[1]用胶带从石墨上剥下少量单层石墨烯片,成为石墨烯的发现者,并引发了新一波碳质材料的研究热潮。该法虽然可以获得质量较好的单层和双层石墨烯,能部分满足实验室的研究需要,但产量和效率过低,高质量的石墨烯的规模制备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1.2氧化石墨还原法近年来,人们不断的探索新方法以提高石墨烯的产量,其中氧化还原法由于其稳定性而被广泛采用。这种方法首先制备氧化石墨∞],先将石墨粉分散在强氧化性混合酸中,例如浓硝酸和浓硫酸,然后加入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强等氧化剂得到氧化石墨,再经过超声处理得到氧化石墨烯,最后通过还原得到石墨烯。然而,氧化过程会导致大量的结构缺陷,这些缺陷即使经1100℃退火也不能完全被消除,仍有许多羟基、环氧基、羰基、羧基的残留。缺陷导致的电子结构变化使石墨烯由导体转为半导体,严重影响石墨烯的电学性能,制约了它的应用。但是含氧基团的存在使石墨烯易于分散在溶剂中,且使石墨烯功能化,易于和很多物质反应,使石墨烯氧化物成为制备石墨烯功能复合材料的基础。1.3石 墨层间化合物途径石墨插层复合物是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通过在层间插入非碳元素的原子、分子、离子甚至原子团使层间距增大,层间作用力减小,形成层间化合物。有人曾在膨胀石墨中加入插入剂,并利用热振动或酸处理使它部分剥离,从而得到石墨片或石墨烯[6-8]。但该法得到的石墨烯大小不一,尺寸难以控制。如果某种溶剂与单层石墨的相互作用超过石墨层与层之间的范德华力,那么即可通过嵌入溶剂将石墨层剥离开。Li等通过热膨胀使石墨层间距增大,再用发烟硫酸插层进一步增大层间距,最后加入四丁基氢氧化铵,经超声、离心得到稳定分散在有机溶剂中的石墨烯[9]。借鉴分散碳纳米管的方法,在极性有机溶剂中超声处理石墨粉也可以得到多层(<5)的石墨烯。Lotya等通过在水一表面活性剂中超声剥离石墨,得到稳定的石墨烯悬浮液[1…。与氧化石墨法相比,石墨插层化合物途径制得的石墨烯结构缺陷少,质量高,但是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难以完全除去,影响石墨烯的电学性能,而且部分有机溶剂价格昂贵。1.4沉积生长法沉积生长法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在绝缘表面(例如SiC)或金属表面(例如Ni)生长石墨烯,是制备高质量石墨烯薄膜的重要手段。有研究者通过对Si的热解吸附,实现了在以si终止的单晶6H—SiC的(0001)面上外延生长石墨烯膜或通过真空石墨化在单晶SiC(0001)表面外延生长石墨烯。Hannon等[11]在SiC表面上外延生长了石墨烯膜,但是由于SiC在高温下易发生表面重构,导致表面结构复杂,难以获得大面积、厚度均一的石墨烯膜。Emtsev等[12]在氩气中通过前位石墨化在si终止的SiC(0001)表面制备出了单层石墨烯薄膜,薄膜的厚度和质量都有所提高。近年来,以金属单晶或薄膜为衬底外延生长石墨烯膜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Sutter等[13]在Ru(0001)表面逐层控制地外延生长了大面积的石墨烯膜,制备过程中,首层石墨烯与金属作用强烈,而从第二层起就可以保持石墨烯固有的电子结构和性质。Coraux等[14]利用低压气相沉积法在Ir(111)表面生长了单层石墨烯膜。采用类似的方法,在Cu箔表面也能制备出大面积、高质量石墨烯膜,而且主要为单层石墨烯。而韩国科学家则在多晶Ni薄膜上外延生长了石墨烯膜[1…,他们先在si-sio§衬底上生长出300nm厚的Ni,然后在1000(C的甲烷气氛中加热
苏州小诸葛
石墨烯的制备原理:首先,将石墨粉末氧化,变成“氧化石墨(GO)”粉,然后将其混入水溶液中,均匀涂在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等薄膜基板上注。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如下:1、 氧化石墨烯化学气相沉积法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硕士生蔡伟伟在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罗德尼教授和陈东敏研究员的指导下,开发出一套化学气相沉积仪(CVD),他们用这套沉积仪首次制备出高品质13C同位素合成石墨。该方法能够有效减少石墨烯岛的数量,显著加快石墨烯的生长速度和提高石墨烯的质量。化学气相沉积法将对石墨烯的应用研究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菲利普金就曾表示气相沉积法是制备大尺寸、高质量石墨烯最省钱的方法之一,这对于量化生产石墨烯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2、 取向附生法氧化石墨烯取向附生法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生长基质原子结构“种”出石墨烯。其生成步骤是:先让碳原子在1150℃下渗入钌,经冷却到850℃后,大量碳原子就浮出表面,最终长成第一层石墨烯。当第一层覆盖80%后,第二层随之生长。利用这种方法制备石墨烯不仅需要稀有金属钌,而且得出的石墨烯薄片厚度不匀,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3、微机械分离此方法是获得石墨烯最普通的方法,可以直接将石墨烯薄片从较大的晶体上剪裁下来。2004 年,英国的KostyaNovoselov 就是用机械分离法首次制备出单层石墨烯,用此方法制备出的石墨烯可以在外界环境下稳定存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过程简单,氧化石墨烯缺点是不易控制产物的尺寸,难以获得所需要的石墨烯。
是的,石墨烯是一种非常特别的材质。也具有着一定的常温超导能力。
每个人的生命都会经历不同的成长阶段,在20多岁的年纪里,正是享受美好人生的时光。大多数人的年轻岁月,有收获,有失去,有彷徨,也有惊喜,但是,总有一些人超脱正常人
成果简介 高容量硅 (Si) 被公认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 (LIB) 的潜在负极材料。但是,放电/充电过程中的大体积膨胀阻碍了其面积容量。 本文,上海交通大学微纳
可以试试RSC advances、jmc,如果文章有新意,建议投carbon
制备石墨烯最常见的思路是先氧化石墨,然后利用超声、高温等手段使得石墨一层一层剥开(当然也许是几层),最终还原。工业上今年尚未有批量生产,能见到的都是企业、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