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小脸
最近,一位来自中国的女科学家斩获美国科学突破奖,奖金高达1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076万元)。在 Science发表的6篇论文中,她主要以第一作者身份、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对果蝇进行转录调控。此外,她还为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1)抑制剂的研究作出了贡献。据悉,该奖是针对基础生物学领域(Biology、 Science、 Cell、 Nature)的重大研究成果而设立的。
获奖人将有机会获得100万美元奖金,其中一半将用于资助一位新发科研论文最多且优秀的年轻科学家。该奖项授予对基础研究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奖励他们在科学工作中取得的突破。该奖项自2010年设立以来已颁发了七届,每届都有超过40名科学家获奖。“杰出青年女科学家奖”是美国科学部设立的面向21世纪初自然科学领域优秀学生和高级研究人员所颁发的综合性科研奖励项目之一。
这个奖项,大家可能很陌生,但是它颁发的机构,就在美国。它的主要奖励范围除了基础科研之外,还有对于未来科研发展方向的探索。作为“年度大突破”奖项,美国科学突破奖每年都会在全球范围内筛选优秀青年科学家。
这意味着他们会在进入一个新领域之前,已经获得了一个很好的开端。在今年的评选过程中,更是吸引了全球著名学者参与进来,包括多位诺贝尔奖得主亲自到现场领奖。不仅如此,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前来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为年轻科学家的成长提供了更多机会和舞台。可以说在当下这样一个科学成果大爆发的时代下,青年学者们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冬眠的羽毛
我们先来看一份简历: 重庆人,1990年出生。 2011年本科毕业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 22岁硕士毕业于剑桥大学; 23岁在《Nature》主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成为在《Nature》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女学者之一; 博士毕业于牛津大学; 25岁回国工作,被 电子科技大学 聘为教授; 26岁入选国家第十二批青年…… 相信每个人都会很好奇,她是谁?怎么这么厉害? 她就是最近频频刷屏网络的“90后”美女学霸——刘明侦。如今,她已是 电子科技大学 新成立的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继续刷新“最年轻”记录。电子科技大学 材料与能源学院党政领导。刘明侦任副院长全职回到 电子科技大学 后,刘明侦高效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并且依托于“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国家重点学科及“国家电磁辐射控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努力推动新型太阳能电池及相应新材料在其他光学器件的应用,促进产业化生产,并且积极地突破国内当前传统太阳能产业困境。 3月,刘明侦凭借自己所取得的成果,入选了第十二批国家“青年项目”。另外,通过半年时间准备筹谋,她又于7月牵头成立了“应用化学研究中心”。这一中心成为连接 电子科技大学 化学相关的优势团队与学科的纽带,使化学与材料、能源、电子等热点方向强强联合,助推 电子科技大学 化学学科成功进入ESI前1%。 2017年5月3日,第20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表彰个人和集体名单出炉,刘明侦获此殊荣。“能荣获四川青年五四奖章,我肯定深感高兴。”谈及此次斩获第20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的感想,刘明侦仍然还是一如既往地低调。 “成为一名‘有理想、有责任、能坚持、有担当’的人,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和期盼。” 2018年1月,刘明侦教授通过了组织考察和干部任职公示,正式成为 电子科技大学 材料与能源学院的副院长,也是该学院最年轻的副院长。 “当时受聘就曾引起众多媒体的关注,但她却非常低调。”电子科大宣传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作为科研工作者的刘明侦,向来都是低调做事,潜心学术。 刘明侦: “作为重庆人,我一直有着浓厚的川渝家乡情结,这也是我当初愿意放弃在英国的职位回到祖国,来到 电子科技大学 的初衷。”刘明侦说。 我们看到了开挂的“学霸”表面的光鲜,背后付出的努力谁又能知呢?
他攻克的难题非常的有意义,也就是攻克了RNA剪接体基因序列,从而可以令癌症和人类的遗传病找到根源,然后去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直接去百科上搜一下,这些消息都是真的,她不仅发表过十余篇的sci论文,而且在26岁的时候就被特聘为湖南大学的副教授,湖南大学的官网上已经明确写出。当代的
他攻克的难题非常的有意义,也就是攻克了RNA剪接体基因序列,从而可以令癌症和人类的遗传病找到根源,然后去解决这个问题。
真的,因为她将在中国研究的数据卖给了美国,对中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复旦材料科学系 大四 学生张安琪 复旦“全能型学霸”张安琪火了,被誉为“门萨女神”。刚满21岁的她不仅是5篇SCI论文的第一作者,而且是新东方最年轻的托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