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吃的懒妞
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谢辞: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冰雪江天
这个要结合自身情况考虑。非全现在经过改革也变成了双证,社会认可度得到提高。如果你是由于工作升职等原因,需要一个单纯的研究生学历,那可以去读。如果你是喜欢这个专业,想在这个专业上有所建树,并深入研究,建议读全日制。毕竟非全的培养机制,各个学校都不一样。有的学校非全可以申请和全日制一样上课,而有的学校非全上的课特别少,只有双休、寒暑假上课。另外非全的奖学金,生活补贴等等可能会没有。这些都需要你去咨询一下研招办去了解一下。
端木青烟
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分享
2021已经结束了,来写一下这又又又一次考研的回顾吧,之所以说又又又,没错,我考了三次。本人情《网络传播学概论》(彭兰老师的这本书真的可以当工具书用,赞,业界前沿)
况普通三本,专业是小语种。第一次跨考历史(纯粹年轻不懂事)、第二次跨考苏大新传(小白、准备的时间晚)、第三次依旧是苏大新传了(正常发挥,整体还可以)。记得有篇经验贴说过,不要只看那些成功者的经验,失败者的教训更值得吸取,我来总结一下我这三年的教训,希望学弟学妹们千万避开这些雷区。
一、关于择校
对我而言,考研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所以,我选择了一个高难度的目标来挑战自我。相较于最后是否能考上,我更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重拾学习能力。这一点可能是很多应届考生体会不到的。Anyway,享受过程最重要。二、雷区1.打鸡血的经验贴看看就好。这句话特别送给第一次考研的小伙伴们。考研帮上好多打鸡血的的案例。真假先不谈,好些可能只是为了卖资料,我第一年买过一个学姐的资料,到最后才发现,资料上的重点根本都不对,我还背了两遍,真的是血的教训。这种情况也只能是自己默默承受。当然也遇到了许多好的学姐,一点一点帮助我,真的很感激。另外不乏准备三四个月一举考上研究生、或者是学的不多,就考上的案例,看完这些经验贴,千万要静下来认真想想,他们说的和你自身需要做的有多少差距。
2.明确考研目的:你为什么考研?
有名校情结的,或者未来打算要读博,可以考虑好的学校,看好学校的各方面信息。如果只是不知道该干什么,给自己一个缓冲,或者为了继续在象牙塔里多待几年,或者是想换一个专业,就好好评估一下自己的实力。3.认真分析自己情况。
你是属于聪明型的,还是笨鸟先飞型,考研不光是时间的耗费,对精力方面要求也很大,你自己的情况自己最了解,手机能不能放下?在自习室十几个小时究竟能学几个小时?当然,有人肯定觉得我到冲刺阶段好好学就可以,但是之前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后期的情况。尤其是文科考研,背的内容占很大部分,我亲眼见证过跟我一起学习的同学,在考前一晚上把四套肖四大题背下来了,我当时真的是目瞪口呆,所以每个人的情况真的是不一样的。我本人说实话不是属于记忆力好的,这是我三次考研的深刻体验。说起来荒唐,记忆力不好的我,第一年竟然选择了跨考历史。当时从寒假就开始准备,看了一堆帖子,看到有类似的也是跨考的这类的,就觉得别人能做到的我也可以,错误估计了自己的实力。如果你属于记忆力特别好的,那么恭喜你。但如果你和我一样,记忆力一般,那也不要气馁,总会有办法。这个办法就是早入手,早开始背、重复着背。就拿专业课来说,千万不要等到九十月份开始,越早背越好,不是说看书的第一遍就开始背。当然如果你是本专业的同学,上手快一点也是正常。但如果是跨专业的同学,尽量是在把书看个两三遍的基础上再去背。这个看不是说把书读一遍就好,是要把书里的各个知识点弄明白,因为苏大的参考书也不是特别新,所以要不断补充新的知识点,例如知沟假说,今年334和440都考了它的延伸知识点数字鸿沟。三、先开始说下专业课吧
三本书可以由简入难,依次《新闻传播学概论》、《大众传播学导论》、《媒介文化通论》,《新闻传播学概论》比较简单,也比较容易上手,如果是跨考的同学,建议你可以先看一遍李良荣老师《新闻学概论》(第六版最新的那版),然后再看苏大的《新闻传播学概论》,把苏大书上没有的知识点补充到上面。后期背的时候也方便。
《大众传播学导论》这本书请结合郭庆光老师《传播学教程》,可能两本书上某些分类不太一样,以苏大为主,尤其对于跨考的小伙伴来说,理清脉络很关键,千万不要生背,如果实在理不清某些人物流派,可以去各种新传考研公众号搜索(一定要好好利用公众号),有时间也可以结合刘海龙老师的《范式与流派》,理清脉络对后期学习《媒介文化通论》有很大帮助。
《媒介文化通论》这本书乍看有些晦涩,学起来又爱又恨,其实最开始一定要明确这本书与前面两本参考书并不是一种并列的关系,实际上是大众传播的一种社会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一种显现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社会文化现象。
所以看这本书的时候第一遍可以尝试通读,通读的时候把课后习题做一做,也有助于帮你回顾一下这一章究竟讲了什么,每一章进行总结。这本书并不是依次来的,有些乱,所以一遍进行完之后,总结成几个大的框架,把不同章节归类。这本书的知识点也可以结合《范式与流派》,还有各大公众号,这本书的大部分知识点都可以结合最新的热门话题,综艺节目之类的进行分析。
这三本看透了之后,背第一遍可以照这个顺序,再开始第二三遍的时候可以换个顺序,《大众传播学导论》、《媒介文化通论》、《新闻传播学概论》。新闻最好背,可以放到后面。第二遍背完可能有很多小伙伴感觉没背一样,其实你已经有记忆了。第三遍的时候一定要重复背诵,每天背完一定要进行整个章节内容的回顾背诵,第二天把前一天的重复,可以一二四重复背诵。一定要整个章节进行,不要一想不起来就看书。这个阶段画得时间可能会很多,所以不要拖到后面才开始背,后面政治英语都会占去大量时间。这样第三遍背完,其实等于背了三遍。当然这个过程也可以在第二遍进行。之后整体进行第四遍的时候,就会发现轻松很多,可以根据你的大框架进行回忆。再就是报班的问题,这个确实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不过相信大部分跨考的同学和我一样需要有人指路的。我第一次考新传的时候报了考新闻的班,说实话,质量确实不错,但是他的内容是大范围的,没有针对苏大,并且内容方面对于当时小白的我来说有些懵,没有人能明确的引导我与苏大的内容相结合。第二次考,我学聪明了,当然我觉得还是需要有指路人,并且最好是针对苏大内容的,于是找了另一个针对苏大的机构,关键是价格也合适,(毕竟第三年了,虽然中间自己也工作挣了点钱,但是还是要衡量性价比。)还有最重要的是辅导班组织了三四次模考,学姐学长会给批改,这个超级赞!一定要模考,真的是我三年的经验了。千万不要轻视模考,如果有人给批改讲解是最好的了。还有实务也是,一定要动笔写,不能偷半点懒。公共课公共课大神太多,我尽量把我自己觉得重要的经验写出来。公共课我第一年报了文都的全程班,有幸上了有热点的老师的课。如果你是第一次考可能不太了解,考过的同学应该能懂。怎么说,不吹牛的老师大都是好老师,因为他们的精力大都在上课上,而不是在炒作上。
1、政治
对于政治来说,在八月初至八月中旬开始,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时间。题和书认准肖秀荣,网课认准徐涛,别的不需要管。(肖大大的书不是很需要买全套,我当时买了全家桶,但历年真题解析啥的基本没得用,我都没翻开过)。
精讲精练
1000题
肖四肖八
时政小册子(时政小册子十月份多到十一月左右会出)就够啦。
每天要做到听网课和做题两方面,听完课去做题,有错题或者不确定的题做好标注,返回书本好好看看,加深印象。嫌麻烦的话第一遍答案可以直接写书上,然后再把题的电子版发给那种网上打印店,一大厚本十块多吧,很省事,题的电子版到时候网上到处都是啦。一开始第一遍刷选择题,错的多是正常的,一定要平常心,但是不能错超过百分之40,如果超过的话就再去仔细看看书本。
选择题想要得高分要做到三点,一是要理解题对应的知识点,看完一遍不理解的话,可以返回去再看一次对应部分的知识点讲解。二是选择题要多做,1000题多刷几次,前三次尽量都刷,之后再刷可以只做前三次的错题。多做不仅体现在1000题上,后期的肖四肖八选择题也要刷几次,如果精力和时间允许还可以买徐涛和腿姐的选择题来做(尽量买来做做吧ball ball各位了)。三是要有自己的错题本,不是说错题都要上本子,而是那些反复错的内容要加进去,这是你复习末期的神器。
2、英语提到英语必然绕不开单词,一定要踏踏实实背单词,重复是王道,我是纸质书结合单词app,刚开始我白天都会拿出一个半小时,直到考前一个月才逐渐减少。我也见到有许多人开始的时候半天都在背单词,很不建议,尽量控制在两小时之内,不要给自己造成很努力的假象。晚上睡觉之前可以背一下助眠,哈哈。得阅读者得天下
无论是完型、阅读、新题型还是翻译,本质上都是考验阅读能力,而且在上述四项里阅读占的分值最高,达到40分,重中之重不必多说了8!以下给大家一点阅读的tips
①对于英语的复习而言,真题完全够用,不要模拟题,不要押题卷,乱七八糟什么都不要,吃透真题。真题我做了六遍,不是说大家也一定要做那么多次,只是做多了之后会逐渐产生一种感觉,大概能猜到命题人会在哪里挖坑,文章的层次大概是什么样的等等。次数很重要,但认认真真做好每一套更重要哦!做了六遍的感觉是:出门就上当,当当不一样,同一套题,第一次和第二次第三次做错的地方可能会不同,为什么会不同呢?我们可以通过比较这样的不同,找出自己在做题时的漏洞。
②如何算“吃透”:首先是文章中的词汇,一定要保证真题中的词汇完全掌握。而且在一套真题中多义词所表达的意思,通常是这一词在真题中最常出现的意思。背单词不许停,最好词汇书+APP,别在意拼写,但要尽可能多记这个词的多种意思,最好也要注意发音。词汇书我当时买的是那本巨大巨后的红宝书,太有分量了。
③其次是句子,在做完每篇阅读后要做到能够通畅地把全文翻译出来。我一开始看到三行的长句的时候,就想把命题人脖领子拎起来,问问他这么长的句子是想考验谁的肺活量。当然,命题人一般把自己保护的比较好,不会给你薅他脖领子的机会,所以还是咬着牙分析吧。
强推精读,在做完4篇阅读后要从头到尾翻译一遍(也就是说需要用笔翻译出来的只有这4篇),很多情况下以为没问题的词句可能会在这里出现问题,早精读早提升,别觉得浪费时间,唐迟说过:慢慢来比较快。语言不是一日之功,当然十日也够呛,对英语有点耐心,温水煮洋屁,就会煮出螺蛳粉来。
④最后,也是最需要时间和训练积淀的技能就是把握文章脉络,换言之,就是把握它的逻辑。对于句子中的逻辑来说,特别注意but、however等等一系列的表转折词,对于段落之间的逻辑来说,要明确上下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加强前段论述内容,还是表达反转,没有一个段落是没用的,尽管这一段中可能没有选项里的答案,但是段与段之间的逻辑更加重要。最后是对于全文的逻辑,最关键的就是要明确一个人和一种情感,一个人是作者,一种情感是作者的态度。也就是说,明白作者到底想要说什么,文章中引述别人的话是为了批驳他还是为了作为作者观点的引援等等。
再就是真题了,专硕考英语二,我把英语一的也差不多做了两遍。英语一2010年以后的尽量都要做,之前的可以视自己情况而定。刚开始不要太在意正确率,一定要把每个题的类型搞明白,遇到实在难懂的文章,我一般是自己逐句的通篇翻译。还有英语二的真题里翻译就那么几篇,翻译完了会印象很深,所以我一般会再从英语二的文章里找段落翻译。最后是模拟题,张剑的和老蒋的我都买了,不建议用。最后:可以寒假阶段看的参考书《新闻学概论》第六版,最新版
《新闻理论十讲》
《传播学教程》
《网络传播学概论》(彭兰老师的这本书真的可以当工具书用,赞,业界前沿)
可能有好多本专业的同学这些都学过了。对于跨专业的同学可以先看看,看这些书不要拉太长战线,尽量给自己定个计划。先把最上面三本看了,打好基础。对新传有整体了解之后就可以入手苏大的书了。写在最后
考研的这一年,就像是一场梦,醒了很久还是很感动
如果真的决定好了,就往前走吧,我不会和大家讲这是苦乐参半的一段时期,也不想派鸡汤,苦大于乐是肯定的。你可能需要拒绝掉一些社交,拒绝朋友叫你打游戏的邀约,少吃很多好吃的,作息不规律,脱发和焦虑,偶尔崩溃,时常缺觉。但是多打一场游戏你会记忆多久呢,吃一顿火锅能回味多久呢,每天睡饱填补了想担负责任又无从入手的迷茫吗。脱掉的头发会长回来的,火锅、游戏的暂时缺席不会是此生最大的遗憾。至于社交,真正的朋友会祝福你,支持你,与你在顶峰相见。而且啊,山上很美,不想来看看嘛?
我们来吧,铁肩担道义,很酷。
江苏大学研究生毕业要求是发表论文一篇,或发明专利。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自2018年起每个导师招收的学术型硕士生,以两个招生指标为考核单位,其中至少一名学术
新闻传播学硕士论文怎么写 2、如何确定研究思路? 在研究中到底是问题重要还是概念重要呢?我认为,问题是研究的价值基点,概念是研究的逻辑起点。所以首先要找一个真问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一、院校和专业选择 (一)选择考研的原因 我考研的目的是跨考到新闻与传播学专业,未来从事新闻领域的相关工作,能够让自己的
新闻知识杂志征稿★投稿信箱: 【期刊简介】《新闻知识》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由陕西日报社、陕西省新闻研究所、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大型新闻学月刊,国内外
江苏大学研究生毕业要求是发表论文一篇,或发明专利。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自2018年起每个导师招收的学术型硕士生,以两个招生指标为考核单位,其中至少一名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