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无畏惧
最近,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的汪胜教授团队在高水平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Hybrid nanogenerator for simultaneously harvesting sun and rain energy”的一篇论文。该研究团队成功地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混合纳米发电机,可以同时从太阳和雨水中收集能量。该混合纳米发电机采用了多层结构,包括由半导体纳米线、珍珠岩和碳纤维布组成的柔性基板和由钛酸锶、银、氧化锌和聚丙烯腈等复合材料制成的光电极。在实验中,该混合纳米发电机可以同时输出太阳能和雨能电能,达到了不错的能量转换效率。这项研究的成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在实现清洁能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还证明了科学家们通过将不同技术结合在一起,可以开发出更加高效的能源转换装置。
开心的疯子陈
近期,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的汪胜教授在国际重量级学术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Ultrastrong and Tough Graphene Aerogel Fibers with Hierarchical Architecture”的论文。该论文报道了一种新型石墨烯气凝胶纤维,该纤维具有超强和韧性的特点,并且具有分层结构。这种新型石墨烯气凝胶纤维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所得纤维具有超高的拉伸强度和韧性,并且具有显著的储能能力和超高的导电性能,因此在柔性电子、高强度材料和先进能源储存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这项研究成果的发表不仅提高了我国在新型高性能材料领域中的国际影响力,而且也为石墨烯气凝胶纤维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易超风格
最近,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的汪胜研究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和Biomaterials Science上分别发表了两篇论文。这些论文的主题集中在新型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的论文中,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基于层状双氧水钙钛矿纳米晶体的纳米药物载体。他们发现,这种载体可以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并对正常细胞没有毒性。在Biomaterials 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中,研究团队探索了一种基于羟基磷灰石的生物活性材料,并将其应用于骨修复。他们发现,这种材料可以促进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加速骨的再生和修复。这些研究成果有望为生物医学领域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勇往直前邓好
2013年研究生考试已经告一段落,出国留学考研网为14年考生提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介绍相关院校信息及专业简介,帮助考生在复习之初建立明确的目标院校,有针对性的进行后期复习。
学院拥有化学(师范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材料化学等4个本科专业;拥有物理化学博士点,化学一级硕士点(包含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环境科学、应用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化学课程教学论等硕士点,以及面对中学化学教师的化学教育硕士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涉及三个学科门类(理学、工学、教育学)和五个一级学科 (化学、环境、材料、化工、教育),是研究教学型的理工学院。2008年底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46人,全日制博士生和硕士生323人,教育硕士生122人。化学与环境学院在整合化学、环境、材料等学科方向后,整体进入了国家“211”重点工程学科,其中“能源与环境化学的理论与应用技术”列为国家“211”工程三期重点项目。
学院拥有一支较强大的师资队伍,全院教职工125人(含校测试中心)。其中40多位教师分别具有在美、加、德、日等国学习和海外工作的经历,有7位教师曾在JACS、Angew. Chem.、Adv. Material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学院SCI收录论文、专利、科研经费、获奖、鉴定成果、专着等在全校名列前茅。学院近年来不仅承担了大量国家、省、市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还承担了许多企业提出的横向项目,近年横向经费占全校横向经费的60%以上,取得了较明显的“产学研”效果。2007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2008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2005年承办了“第十三届全国电化学会议”(5位院士出席),2007年承办了“第三届可持续性发展与环境教育国际研讨会”,2008年承办了“第四届国际分子模拟与信息技术应用学术会议”(13位院士出席)。2009年将承办“第28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第二届分子手性学术讨论会”、“2009年化学教育学术年会”等学术会议。
计算量子化学、电池及电池材料是学院科研的亮点与特色,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学院拥有以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H. F. Schaefer III教授为主任、以李前树教授和R. B. King教授为副主任的“计算量子化学研究中心”,该中心的李前树教授团队以华南师大为第一作者单位于2008年在JACS上发表2篇论文,李国良副教授作为作者之一于2007年在Science上发表1篇论文;2009年从日本九州大学引进的顾风龙教授曾是日本5项国家级重大项目的子课题负责人,近5年发表SCI论文23篇,影响因子总点数为81.394。学院拥有以李伟善教授为主任的“广东省高校电化学储能与发电技术重点实验室”,该重点实验室的李伟善教授获得2007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孙丰强教授以华南师大为第一作者单位于2007年在Angew. Chem.上发表了1篇论文,而且被该刊物定为Hot Paper;邓洪副教授以第一作者身份于2008年在JACS上发表1篇论文。此外环境科学研究所李来胜副教授撰写的论文被SCI影响因子26.0以上的杂志引用。
学院的化学专业在2007年获批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成为国家的特色专业,同时是广东省名牌专业;学院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为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化学课程论等4门课程是广东省精品课程。《有机化学》(第五版)于2008年被教育部列入“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2007-2008年还出版了《大学化学实验系列教材》。
学院拥有的总建筑面积达3.25万平方米的三栋实验大楼,能够满足化学类、环境类以及材料类的教学与科研。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拥有一系列现代的化学类和环境类仪器设备,且其基本齐全。华南师范大学的分析测试中心亦设置在学院内,由学院代管,该中心配备了大量以材料检测为主的实验仪器设备。
此外,学院拥有华南师范大学环境评估中心、清洁生产中心、粤港环境与科学教育研究中心等机构。学院还负责每年广东省高考化学学科评卷工作、广东省中学化学骨干教师培训以及中学化学新课标的培训等工作。
jessiedido
最近,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的汪胜教授发表了一篇题为“钯纳米粒子修饰纳米多孔碳作为高效的氢气传感器”的论文。在这项研究中,汪胜教授和他的团队使用钯纳米粒子修饰纳米多孔碳,并将其用于制造高效的氢气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可以快速且准确地检测到氢气,具有高灵敏度和较低的检测限值。与传统的氢气传感器相比,这种传感器具有更快的响应时间和更高的稳定性。据研究人员介绍,这种高效的氢气传感器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例如工业生产中的氢气检测、水处理、化学反应等领域。此外,在环境保护和能源领域中,这种传感器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汪胜教授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有望为氢气传感器的研发和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教育发表论文可以是基础教育也可以是高校教育。基础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完成一些深入的研究项目发布一些论文;高校教育中,一般牵涉到学术性的研究,学生可以在完成学科课
大学生想要发表学术论文,主要是找对投稿的渠道,因为现在网上鱼龙混杂,一不小心就会踩坑,希望能认真看完,相信看完以后大学生或者本科生发表一篇论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说到女博士,给我们很多人固有的印象就是高学历、低情商,做事呆板等等,甚至,有人对“女博士”一词有着贬义的解读。其实女博士也是人,她们与我们在情感上是一样的,只不
世界三大顶级科学杂志,中国大学发表论文数目排名 <细胞>、<自然>、<科学>(以下简称CNS)是举世公认的三大顶级科学杂志.全球科学家无不梦寐以求能在
我要投JACS的啊!pauldli(站内联系TA)CoverLetter并没有固定格式,投通讯主要强调两点:1、创新点所在CoverLetter并没有固定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