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0

  • 浏览数

    292

Huanglingying
首页 > 论文发表 > 美国青年学者发表论文

10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美人杰西卡

已采纳

非常的难。很多人都觉得他作为一个天才,每天的生活一定是充满着光环的,其实天才也有天才的艰辛的。

290 评论

莹火虫妹妹

在高中时期,我曾听老师介绍过曹原,这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小孩”。2010年,高考总分为理科669分,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2012年,他被选为首批交流生赴密歇根大学学习;2014年获得中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在2018年,一连发表两篇重磅石墨烯论文以第一作者在《自然》上而且在2018年12月18日,荣登《自然》2018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榜首等等一系列辉煌的成就。这可真是太赞了!

215 评论

呼啦啦达人

天才曹原发了五篇nature。2018年3月5日,《自然》连刊两文报道石墨烯超导重大发现。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两篇Nature论文的第一作者、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曹原来自中国。这名中科大少年班的毕业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生发现:当两层平行石墨烯堆成约1.1°的微妙角度,就会产生神奇的超导效应。这一发现轰动国际学界,直接开辟了凝聚态物理的一块的新领域。有无数学者试图重复、拓展他的研究。2020年5月6日,曹原再次背靠背连发两篇Nature,在魔角石墨烯取得系列新进展。其中一篇Nature,曹原是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另一篇Nature,曹原为共同第一作者。2021年2月1日,曹原又发《Nature》,这是他发在这家全球顶尖学术期刊上的第5篇论文。

在《自然》上发表文章是非常光荣的,《自然》上的文章会经常会被引用。这有助于晋升、获得资助和获得其它主流媒体的关注。所以科学家们在《自然》或《科学》上发表文章的竞争非常激烈。与其它专业的科学杂志一样,在《自然》上发表的文章需要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在发表前编辑选择其他在同一领域有威望的、与作者无关的科学家来检查和评判文章的内容是否正确有效。作者要对评审做出的提问与质疑给予处理,如更改文章内容,提供更多的试验结果,否则的话编辑可能拒绝该文章,从而不能发表。

而现代科学的发展,基本发端于西方,几百年来西方科学在全球也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像《科学》、《自然》、《细胞》、《柳叶刀》等,全球有影响力的杂志期刊都在西方,而全球一流的科学家也都在西方,包括评判科学发展的评价体系也是由西方提出并打造出来的。科学是同行评价体系,如果一个顶尖的研究脱离了同行的评价体系,其成果和地位就很难在业界认可。

所以说,如果你能在nature上面发表文章的话,说明你在这一领域有非常深的认识,研究和了解,并且能够在这个领域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210 评论

龙龙爱龙眼

曹原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获得许多成就:1. 曹原发现让石墨烯实现零电阻导电的方法,能源利用率与能源运输效率大幅提高。2.2020年5月6日,分别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最新一期Nature连发两篇论文。3.2021年2月1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Tunable strongly coupled superconductivity in magic-angle twisted trilayer graphene》论文。

170 评论

wanglei8873057

首先曹原的天赋是毋庸置疑的,并且他付出了一般人付出不了的时间在研究某一个方面。1996年,曹原出生于四川成都。在小时候他就喜欢捣鼓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曹原在两年内就完成了他的初中和高中课程。 2010年正是他14岁时,被选如最杰出的“严济慈物理人才班”,这里的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扎实的物理基础。即使在天才青年班,曹原依然十分优秀。他经常会问一些奇怪的问题,并与教授讨论。18岁时获得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本科学位,之后前往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进行深造。2018年,22岁的曹原因发现石墨烯超导角度轰动国际学界,开辟了凝聚态物理研究的新领域,成为Nature杂志创刊149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学者。2018年,曹原曾一天连发2篇Nature。2020年5月7日,他再次一天连发2篇Nature。 本次在Nature杂志上发论文已经是曹原的第五篇了。

世界上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待着人们去探索,但是往往普通人是发现不了这些的,一般都是科学家进行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有时候甚至是猜想。所以要在未知的领域探索出一星半点是很难的。曹原从小开始就喜欢拆东西然后看里面的构造,甚至自己搭建了一个化学实验室,在里面做各种实验。这些都离不开他的好奇心,好奇心驱使着他学习更多的知识,当他学习到更深层次的知识就发现原来自己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

在普通人眼里,科研毫无疑问是枯燥的。2017年,曹原再做实验过程中偶然发现石墨烯具备非常规的超导电性,这让他很惊讶,这个发现勾起了他浓厚的兴趣。 之后的日子里,曹原为了这个“不起眼”的现象花费了不计其数个日夜,难以想象他要做多少次实验,查多少次资料。除了热爱真的找不出一个词来形容这么令人敬佩的行为。

216 评论

AndyBarrel

近日,电子 科技 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夏川教授以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hemistry (《自然–化学》)上发表题为“General synthesis of single-atom catalysts with high metal loading using graphene quantum do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一套高载量过渡金属单原子材料的普适性合成策略,实现了高达 40 wt.% 或 3.8 at.% 的高过渡金属原子负载,比目前报道的单原子负载量提升了几倍甚至数十倍。 该工作由电子 科技 大学、加拿大光源和美国莱斯大学三个单位共同合作完成。材料与能源学院的夏川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美国莱斯大学的汪淏田教授和加拿大光源的胡永峰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该合作团队在电催化材料研究和电化学反应器设计领域建立了坚实的基础,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过渡金属单原子材料具有极高的原子利用率、独特的电子结构以及明晰且可调的配位结构,在各种电催化过程中展现出优异的活性。但常规单原子材料中金属原子密度较低(通常小于5 wt.%或1 at.%),大大限制了其整体催化性能及工业应用前景,因此发展出高载量过渡金属单原子材料普适性合成策略至关重要。现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工艺对提高合成单原子材料的金属负载量有很大的局限(图1, a-b)。以碳材料负载的单原子为例,现有的“自上而下”方法通过在碳材料载体表面制造缺陷,然后通过缺陷稳定单原子。然而,无法精确调控缺陷尺寸导致缺陷位点的数目极大地受到限制,而且当金属负载量提高时,容易在大尺寸的缺陷位处形成团簇。“自下而上”方法则使用金属和有机物前驱体(如金属有机框架、金属-卟啉分子、金属-有机小分子)热解碳化的方式获得负载金属单原子的碳材料。在金属负载量过大时,金属原子之间将因为没有足够的隔离空间而导致热解过程中团簇或者颗粒的产生。 鉴于此,该团队发展了区别于现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工艺的单原子催化材料制备方法(图1c),以突破单原子负载量的限制。该团队创新性地使用比表面大、热稳定性高的石墨烯量子点作为碳基底,对其进行-NH2基团修饰,使其对金属离子具有高配位活性。引入金属离子后可得到以金属离子作为节点、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作为结构单元的交联网络,最后热解即可得到高载量的金属单原子材料。相较于传统“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单原子催化剂合成方法,该研究报道的方法既保证了高含量金属离子初始锚定时的高分散性又能有效抑制后续热解过程基底烧结重构引起的金属原子团聚。 XAFS、HADDF-STEM等多种表征手段证明,由该法制得的负载型金属单原子催化材料在保证金属原子单分散的同时还能实现远超现有文献报道水平的金属载量。借助该方法,该团队成功制备出质量分数高达41.6%(原子分数为3.84%)的Ir单原子催化材料(图2),该负载量相较于文献报道的Ir单原子最高载量提升了数倍。 另外,该合成策略还具有普适性,能够用于制备其他贵金属或非贵金属的高载量金属单原子催化材料。例如,在碳基底材料上,Pt单原子的负载量最高可达32.3 wt.%,Ni单原子负载量可达15 wt.%(图3)。 夏川,电子 科技 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教授,国家青年人才。研究方向为基于新能源的电催化、电合成、电化学生物合成,致力于实现碳平衡的能量与物质循环。在“液体燃料与基础化学品现场合成”这一特色方向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反应器与催化剂设计领域均取得丰硕成果,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授权美国专利3项,H因子34,引用5200余次。近五年来,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Science、Nat. Energy、Nat. Catal.、Nat. Chem.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共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9篇,热点论文2篇。

344 评论

queenielove多儿

这位美女科学家的水平非常高,而且她的论文研究还实现了很多项世界级的突破,她本身的成长之路也非常的励志,是一个非常强的女科学家。

227 评论

无锡白香香

这么年轻的作家,实力超强,写作能力很丰富。

305 评论

josephine383

他14岁就考上了中科大少年班,在2018年的同一天发表了两篇Nature,又在2020年的同一天发表了两篇Nature,特别厉害。

115 评论

米米狗狗

特别的难,而且这些文章的质量也要比较高,同时也有鲜明的立意和主题,然后也要在物理方面特别有成就。

184 评论

相关问答

  • 青年学者回国论文发表

    1对于学术研究,其成果通过学术论文展现出来是最好的方式,而且也是最好途径2再者学术论文也是检验研究水平和层次的一个媒介,可以凸显学术研究水平,也是将研究成果共享

    蝶澈kaixin 10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青年学者论文发表

    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批准,现将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暨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申报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项目宗旨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和优秀博

    小猪妖嘴巴挑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青年学者论文发表指南

    学术论文在指导科学决策,评价科研绩效,分配科技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我整理了高中生发表学术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美国宪法与学术自由 一、引言:美

    纳兰依若 9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青年学者线上论坛论文发表

    1.论文内容的准备 想要发表的话对于论文的质量也是有要求的,出于精益求精的要求,论文提前一段时间准备。所以如果想要发核心期刊的话,建议最好大二下开始,因为这时候

    慵懒安静的阳光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青年记者发表学术论文

    近年来在《新闻前哨》、《青年记者》等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经济、管理专业学术论文近30万字,发表各类作品470多万字,公开出版有《当代小型报管理概论》、《中国好

    那一缕幸福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