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田欣团队
01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
这几天,一段来自博士论文“致谢”部分的文字,突然冲上热搜,平淡朴实的文字直抵人心,看得无数人眼角湿润。
相信每一个耐心看完文字的人,都会为之动容,作者寥寥几笔便勾画了其一段凄苦艰难的人生经历, 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打鸡血的毒鸡汤,有的只是历经岁月挫折洗礼后的从容自信。
可不管今日有何等成就,内心如何淡然,那也是一段让人心疼极了的过往。
作者的原生家庭,真的可以用寒门来形容。
出生于四川省一个贫困的小山坳,不到12岁时,母亲便早早离开,父亲也常年在外,生活鲜少被照料,多是靠自己。
即使是病到不能自己去医院,父亲也只是让自己扛。
就这样在风雨飘摇的人生路上,自己坚持自己努力了很多年。
期间,人生中重要的人:相依为命的婆婆、计算机启蒙老师、对自己照顾有加的师母,都一一离开人世。
人情冷暖、生离死别让人多有无奈和痛苦,可贫穷却几乎压垮了他。
高中之前,主要经济来源靠夜里抓黄鳝、周末钓鱼、养小猪仔和出租水牛。下雨缺伞、冬天缺衣,方圆十里的小河用脚丈量过无数次,被狗和蛇追......
可就是这样努力维持生计,有时候黄鳝还是会被父亲偷卖,换成了酒和肉。
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现实压力而觉得快要扛不下去了,但内心一个简单的信念一直支持着他: 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但人活着光靠信念未免过于理想化,对一个连温饱都无法解决的贫寒学子来说,生活怎么可能容易?
一个又一个酷暑寒冬,一次又一次生离死别,一点又一滴生活琐碎,少年的骄傲,一点点被消磨......
还好,他没有被生活打倒。
02
许多人说,看完这段致谢,不禁想到了《活着》里的福贵。
是的,和福贵一样, 我们为之热泪盈眶的,不仅仅是他们凄苦的人生境遇,更是因为历尽千帆后的平静与坦然,依然保有对生活的热爱。
他在致谢中写道: 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让别人生活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即使曾经身处困顿,也愿意变成光,照亮别人。正如网友说到, “他的世界本无光,他把自己活成了光” 。
昨天,央视新闻也对这篇致谢信进行了点评: 这篇《致谢》让人看到奋斗最好的样子。
随后,作者的身份也很快曝光。
工学博士黄国平,201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在腾讯公司人工智能实验室“腾讯AI Lab”担任高级研究员。
有网友透露: 他的学术造诣很高,目前已是这个领域里绕不过去的大牛。
显然,这个曾经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寒门学子,已经通过读书彻彻底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03
还记得,去年那个在山坡上裹着棉衣,在山坡上找网上网课的的女孩吗?
在去年的高考中,范天兰以理科成绩644分被西南大学录取。
西南大学,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双一流”农科联盟成员高校。
顶着名校的光环,不说未来前途一片光明,但最少未来可期
我们常问,读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这位中科大的博士和“山坡找网女孩”,用他们的经历给出了答案。
出身寒门,父母离世,光脚上课,每一次的暴击,都没有击退他求学的意志;
疫情突至,信号太差,冒雪找网,这些困难,只是愈发让她坚持不懈。
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近年来,“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喧嚣尘上。甚至网络上曾一度流行一个词 “做题家” 用来讽刺那些传统教育体系下成为“学霸”的人。
“做题家”原本指注重纸面效应而忽略其实际效应的人,但却莫名其妙被理解成: 一群努力学习拿到了高学历,却生活未达到预期的人。
他们甚至被放大到中国教育体系下认认真真走完这一系列的学生代表。
然而,不管你承认与否,对于中国绝大多数孩子来说,走完传统教育的路,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白岩松曾说: 不读书,你拿什么和别人拼?财富还是智慧?经验还是人脉?这些你都有吗?
很感谢这位博士能把自己二十二年来的求学生涯,如此动人地描述出来,那一路走来的坎坷,如今看来都是岁月留在口袋里的一把糖。
常常有人说,寒门难出贵子。
但,寒门不读书,也许永远没有改变的可能。
“把书念下去,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太阳西边出
论文的作者叫黄国平,2014年进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攻读博士研究生,是该研究所研究员宗成庆指导的学生,其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对于自己因“致谢”走红,黄国平本人于今日做出了回应。
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作者在“致谢”开头这样写道。“致谢”内容刷屏,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这个出生在小山村,通过不懈努力地读书,最终改变命运的博士。
“致谢”中写到:“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母亲在我十二岁时离家。父亲在家的日子不多,即便在我病得不能自己去医院的时候,也仅是留下勉强够治病的钱后又走了。我十七岁时,他因交通事故离世后,我哭得稀里糊涂,因为再得重病时没有谁来管我了。同年,和我住在一起的婆婆病故,真的无能为力。她照顾我十七年,下葬时却仅是一副薄薄的棺材。另一个家庭成员是老狗小花,为父亲和婆婆守过坟,后因我进城上高中而命不知何时何处所终。如兄长般的计算机启蒙老师邱浩没能看到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对我照顾有加的师母也在不惑之前匆匆离开人世。每次回去看他们,这一座座坟茔都提示着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
黄国平出生于四川南充仪陇县炬光乡的一个小山村,家中可谓是当年村里最贫困的家庭。除了让人心酸的生离死别以外,贫困也让他险些放弃。他这样写道:“人情冷暖,生离死别,固然让人痛苦与无奈,而贫穷则可能让人失去希望。家徒四壁,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或者读书都是晚上最开心的事。如果下雨,保留节目就是用竹笋壳塞瓦缝防漏雨。高中之前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夜里抓黄鳝、周末钓鱼、养小猪崽和出租水牛。那些年里,方圆十公里的水田和小河都被我用脚测量过无数次。被狗和蛇追,半夜落水,因蓄电瓶进水而摸黑逃回家中;学费没交,黄鳝却被父亲偷卖了,然后买了肉和酒,都是难以避免的事。”
“人后的苦尚且还能克服,人前的尊严却无比脆弱。上课的时候,因拖欠学费而经常被老师叫出教室约谈。雨天湿漉着上课,屁股后面说不定还是泥。夏天光着脚走在滚烫的路上。冬天穿着破旧衣服打着寒颤穿过那条长长的过道领作业本。这些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不是考试后常能从主席台领奖金,顺便能贴一墙奖状满足最后的虚荣心,我可能早已放弃。”
从炬光乡小学、大寅镇中学、仪陇县中学、绵阳市南山中学,到重庆的西南大学,再到中科院自动化所,黄国平一路坚持了下来,一路走出了大山,他在结尾写到,“这一路,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黄国平伯父:每年过年都会打电话询问家里情况
“他们家当时穷到什么程度,基本就是吃了上顿没下顿。”黄国平的伯父这样说道。伯父说,黄国平母亲因为精神有问题经常都会离开家,父亲是在黄国平初中毕业那年,去广州打工时出车祸去世。而在不久后离世的婆婆,更是从喂饭到洗澡一路照顾黄国平长大的人。
黄国平的伯父说,虽然自己能力有限,无法承担黄国平上学的费用,但是他也经常教育黄国平,千万要记住党和人民的恩情,“在他求学的过程当中,真的离不开党和政府帮助。黄国平高中时就入了党。”
如今的黄国平已经走出了那个小山村,在城里安了家,伯父说:“如今他把我们还是记在心里的,每年过年都会打电话询问家里情况。”
黄国平回应:祝愿大家努力终有所成
4月19日,意外走红的黄国平也通过媒体发文,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并对那些一路走来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他表示:“网络流传的‘致谢’是被人节选后发布到网上的,现将完整版本附后(隐私相关的敏感信息已被隐藏)。”在黄国文附上的致谢完整版本中,已将相关人员姓名隐去。
黄国平自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自己先后就读于炬光小学和大寅镇中学;2004年升入仪陇中学,2007年在绵阳南山中学复读;2008年进入西南大学,2012年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博连读,导师为宗成庆研究员,并在2017年7月毕业。现就职于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腾讯AI Lab),继续博士期间确定的研究课题,持续向目标靠近。
他在文中也表示,作为众多从大山走出来的学生之一,受益于国家、政府、学校、 社会 以及老师和爱心人士的帮助,包括但不限于炬光乡小学、大寅镇中学、仪陇中学、绵阳南山中学、西南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尤其是博士导师宗成庆老师的悉心培养,我才能走到今天。还有许许多多我没办法列举的好心人,在此一并感谢!
许多网友在看到他的故事后都为之动容,网络热评如潮:“他把苦难写成诗歌”、“人选择不了自己的出身、但路和生活可以自己选择”、“不能想象一路走来。有多心酸崩溃,君为楷模”……网友们也祝福黄国平如他文中所言:“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
小狸露宝1234
2021年4月以来,中科院的一篇博士论文在网上走红,尤其是论文末的致谢部分,更是让无数网友读完后感慨万千,纷纷在下面评论留言。据了解,该论文是中科院2017届工学博士黄国平所写。那么,这篇论文为什么能在网上意外走红呢?
第一,由于很多网友读了后觉得文中的经历非常真实,被作者异常艰难的求学之路打动了。作者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里,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便不在家,父亲在他17岁时由于交通事故意外离世。他高中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在晚上抓黄鳝、周末钓鱼、养小猪崽和出租水牛。之后更是由于拖欠学费被老师叫去谈话。这些在旁人看来可能早已放弃的经历,他并没有这样做,反而是“考试后常能从主席台领奖金”“贴一墙奖状”,在我们看来,放弃的理由实在是太多太多,但是对于黄国平来说,坚持的理由却只有一条,那就是“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在现在的社会真的是难能可贵的。
第二,由于黄国平在文中叙述的经历非常真实,从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受教育水平,让网友们相信了“知识改变命运”,俗话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正是由于黄国平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后,仍然能够不屈不挠完成学业,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尤其是致谢中很多文字非常优美,让人记忆犹新,例如“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当然,结果也并没有辜负他,据悉,黄国平现在在深圳一家网络公司工作,在事业上已经小有所成。
第三,网络发达。在这个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的时代,只要通过网络平台发表了作品,在极短的时间内,全球其他网友便都能看到,此次论文意外走红事件,除了以上所谈到的两个因素外,我觉得网络因素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人们往往过于注重对名和利的追求,却忽略了一些内心的声音和对自身内部的修饰。此次事件也有助于我们通过别人的事件来反思自己,别人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都能坚持下来,我们在遇到一点小事时,又怎能轻言放弃呢?
这是知网的博士论文库: 应该在学校是可以查的
我的博士论文是在会议123上面发表的,我感觉挺好的,很高效,论文可以被很多知名网站搜到
刊大师:为作者投发学术期刊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研究生怎么在CN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下半部分来喽~快点进来看看吧!(侵、私、删)
他在回信中说了自己读书改变命运的实际经过,并鼓励大家一定要好好读书,还说自己工作比较忙,就不一一回复了。
他的世界本来黯淡无光,他却凭着坚强的意志活成万丈光芒,他年少时的悲惨经历没有把他压垮,却成了他走出去,活下去的动力根源,以感恩的心态回忆一生所吃的苦,真情实感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