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04

长虫虫的橘子
首页 > 论文发表 > 先后在电力研究发表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维尼达熊

已采纳

IEEE Senior Member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IET Proceedings -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网技术、继电器等国内外著名杂志审稿人Power Systems Computation Conference (PSCC) 国际会议审稿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陈皓勇(Chen Hao-yong),汉族,湖南岳阳人。1990年9月进入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学习,于1995、2000年先后获得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2006年12月作为“百人计划”杰出青年教师引进至华南理工大学任教。2008年晋升为教授,2010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已指导和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19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协助指导西安交通大学产业经济学方向博士研究生1名。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等职。陈皓勇教授自2000年以来一直在西安交通大学担任本科生和成教学院专业主干课《电力系统分析》等的教学任务,来华南理工大学后担任专业主干课《电力系统分析》和选修课《电力经济与管理概论》等课程的主讲任务,教学质量高。开创性地将经济学实验的方法引入电力市场教学中。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联合举办全国性的“电力市场理论与技术高级研修班”,为我国市场化改革后的电力工业培养电力市场管理和技术人才。主持编写《电力经济与管理导论》教材、参与新教材《电力市场基础》的编写,参编专著2部,研究报告1部,讲义1部。陈皓勇教授目前的科研方向主要为: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电力系统可靠性与规划、新能源并网技术、智能电网、电力市场等。在西安交通大学求学和工作期间,师从我国著名电力系统专家、IEEE Fellow、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锡凡教授,对电力系统可靠性与规划、电力系统分析运行与控制和电力市场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研究,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电力系统机组组合问题的“协同进化算法”,将“协同进化算法”研究全面扩展到电力优化规划/优化运行、寡头电力市场模拟和分析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同。在华南理工大学“百人计划”启动经费的支持下,成功建设电力市场运营模拟实验室,在全国率先设计和实现电力市场交易模拟系统,率先采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研究电力市场的交易机制问题。近年来,积极探索进化算法、人工神经网络、小波分析、数学形态、混合整数规划、微分博弈等前沿理论在新能源发电预测、电力系统优化调度与控制、分布式发电等领域的应用方法和价值,逐渐形成新能源接入条件下智能电网方向的完整研究框架。陈皓勇教授目前主持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微分博弈理论的电力系统最优协调电压控制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风电大规模并网条件下电力系统优化调度理论及方法”,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含大型风电场的电力系统安全约束机组组合模型及算法研究”等。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电力市场的电价理论、交易机制及其模拟研究”,973项目子课题“电力市场对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的影响研究”,负责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电力市场交易制度的实验经济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电力市场和智能电网仿真的系统理论。负责西北电网有限公司2007-2008年度重点项目“西北电力市场综合模拟系统”研究,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合作研究国家电网仿真系统,负责科研项目“国家电力市场仿真系统方案设计与功能开发”。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2008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近5年在国内外权威刊物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41篇,其中被SCI收录10篇,EI收录38篇。陈皓勇教授所发表论文被国内外电力系统、人工智能、经济管理和量子物理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广泛引用。由SCI和中国引文数据库查出所发表论文被中外文他引超过800次。研究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问题的协同进化算法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陈皓勇教授与国际同行联系密切,曾于2004年4月至2005年2月在香港理工大学任副研究员;2007年2月至2007年5月在香港理工大学任访问助理教授;2008年7月至2008年8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任访问教授。近年来始终与香港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等校的电力学者保持着学术合作和联合培养项目等形式的交流。与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和南京自动化研究院等均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在我国电力行业有一定的知名度。课题组已建立优良的科研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研究经费充足,欢迎国内电力系统、自动化等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报考。 近5年来主持和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经费超过1000万元,在研项目经费达到500万元。已完成以下项目:1. 西北电网有限公司重点项目:西北电力市场综合模拟系统(已于2008年10月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项目评审验收会。来自国家电监会、国家电网公司、中电投、清华大学以及部分网省公司的专家参加了会议。专家评审验收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国各大电力信息网站均对此消息进行了报导。)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电力系统运行方式优化和综合资源规划的协同进化算法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电力市场交易制度的实验经济学研究4. 教育部“985工程”二期子项目:电力市场运营模拟实验室建设5.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西北监管局项目:西北电力市场方案设计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电力市场的电价理论、交易机制及其模拟研究7. 教育部“985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市场环境下的电力系统运行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资助(973)子项目:电力市场对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的影响9.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项目:南方电网输变电骨干网架运营管理模式研究10.国家电网公司项目:大规模电力系统竞价交易优化算法技术研究11.西北电网有限公司项目:西北区域电力市场竞价方式12.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合作项目:国家电力市场仿真系统设计及功能开发13.广州供电局项目:基于综合数据平台的电网滚动规划辅助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在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微分博弈理论的电力系统最优协调电压控制研究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80207):风电大规模并网条件下电力系统优化调度理论及方法(科研总经费50万元)3.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含大型风电场的电力系统安全约束机组组合模型及算法研究4.西北电网有限公司重点项目:西北电力市场综合模拟系统二期项目(科研总经费75万元) 近年来发表的主要论文如下:期刊论文:[1]Strategic Behavior and Equilibrium in Experimental Oligopolistic Electricity Markets,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22(4), 2007. SCI检索,EI检索[2]Analyzing Oligopolistic Electricity Market Using Co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 21(1): 143~152, 2006. SCI检索, IDS No.: 008CE,EI检索,06079698395[3]A Co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Analyzing Supply Function Equilibrium Model, 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 21(3): 1019~1028, 2006. SCI检索, IDS No.: 068EM,EI检索,063510086487[4]Generation Planning Using Lagrangian Relaxation and Probabilistic Production Simul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 & Energy Systems, 26(8): 597~605, 2004. SCI检索, IDS No.: 837VY,EI检索,04278248863[5]Cooperative Coevolutionary Algorithm for Unit Commitment,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17(1): 128~133, 2002. SCI检索, IDS No.: 518LZ,EI检索,02156913020[6]Volt/Var Control in Distribution Systems Using a Time-Interval Based Approach, IEE Proceedings-Generation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150 (5): 548~554, 2003. SCI检索, IDS No.: 731NG,EI检索,03447699087[7]A Framework of Oligopolistic Market Simulation with Co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Springer's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LNCS) 4221: Advances in Natural Computation, 860~869. SCI检索, IDS No.: BFH67,EI检索,064410206690[8]Cooperative Co-evolutionary Approach Applied in Reactive Power Optimization of Power System, Springer's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LNCS) 4221: Advances in Natural Computation, 620~628.SCI检索, IDS No.: BFH67,EI检索,064410206662[9]寡头垄断电力市场实验设计与博弈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30(19): 1~7, 2006, EI检索,064910289230[10]统一价格和PAB竞价的实验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31(4): 12~17, 2007 核心期刊,EI检索,071610557285[11]基于Java的电力市场竞价实验平台设计、实现及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28(17): 22~26, 2004,EI检索,04488687330[12]协同进化算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电力系统自动化,27(23): 94~100,2003[13]拍卖理论及其在电力市场竞标机制设计中的应用(一)拍卖理论基础及实验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化, 27(3): 17~22, 2003[14]拍卖理论及其在电力市场竞标机制设计中的应用(二)拍卖理论在电力市场竞价设计中的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 27(4): 17~23, 2003[15]基于协同进化法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4(9):124~129, 2004,EI检索,04468459408[16]基于非支配遗传算法及协同进化算法的多目标多区域电网规划,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6(12):11~15,2006,EI检索,063210056049[17]火电厂投资风险决策的模型与整体框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4(8): 7~11, 2004, EI检索,04418404450[18]火电厂投资风险决策的算法和灵敏度分析,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4(10): 15~20, 2004, EI检索,04538760084[19]水电厂电量不确定性风险的管理,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6(2): 93~100, 2006, EI检索,06159819599[20]分时段短期电价预测,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5(15):1~6,2006,EI检索,05379360350[21]电力市场分段竞价模型与分时竞价的比较,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3(9):22~27,2003,EI检索,04068009193[22]分段竞价电力市场的运营方式、规则和模型,西安交通大学学报,37(6): 599~603, 2003[23]分段竞价电力市场的模拟、分析和比较,西安交通大学学报,37(10): 1043~1047, 2003,EI检索, 04108052936[24]电力市场中的双边合同,电力自动化设备,23(11): 77~86, 2003[25]一种求解最优潮流的组合算法,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2(12): 11~16,2002,EI检索, 04128075286[26]发电市场的迭代竞价机制,电力系统自动化,26(9): 1~6,2002,EI检索,02407123942[27]机组报价曲线的调整策略分析,电网技术,26(11): 11~14,2002[28]用于无功优化控制分区的两层搜索方法,电网技术,29(24):37~41, 2005,EI检索,06039645365[29]电力市场远期合同交易的实验分析,经济经纬,(6):26~29,2006[30]电力市场智能模拟中代理决策模块的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 32(20):22-26,2008[31]Electricity Market Simulator:Adaptive for Studies on Different Market Behavior,电力自动化设备 28(11):99-105,2008[32]区域电力市场环境下节能发电调度方式,电网技术 32(24):16-22,2008[33]电力市场中大用户直购电交易模式及算法研究,电网技术 32(21):85-90,2008[34]考虑环境成本的电源规划JASP 模型,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42(8):1015-1020,2008[35]大规模系统月度机组组合和安全校核算法,电力系统自动化 32(23):28-30,2008[36]大用户直购电国内外交易实践及成功经验,华东电力 37(6):0993-0998,2009......(以下略)近年来参编的论著:[1]参编教材《电力市场基础》,2003年3月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2]撰写研究报告《电力市场交易制度的实验经济学研究》,2006年3月印刷[3]编写讲义《电力市场竞价模拟实验指导书》,2003年10月印刷,已用作本系研究生和电力工业界管理、技术人员电力市场竞价模拟实验教材,2.6万字[4]参与《现代电力系统分析》部分章节的修订,本人负责1.4万字,2003年3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1]基于协同进化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方法,国家发明专利,2007年6月授权,专利号ZL 2004 1 0025959.7[2]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风电功率预测方法,国家发明专利,2010年5月公开,申请号 CN200910193820.6 [1]电力系统运行与规划的最优决策模型及方法研究,教育部2008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56 评论

刘聪1988

陈小虎,男,中共党员,河北安新人,金陵科技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年3月出生。1982年参加工作。1982年7月毕业于郑州工业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1992年9月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2年起先后任南京动力专科学校电气工程系副主任、主任、南京动力化工设计研究院院长、南京动力专科学校校长助理、副校长、党委副书记、校长,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南京工程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2010年5月起任金陵科技学院党委书记、党委委员。长期从事电气工程学科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教育部、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数十项,在电力系统优化调度、风电场与电力系统并网理论及相关控制技术等方面有较深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两部;多次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及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6大人才高峰”第三批次资助对象。现兼任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电工类分指委委员;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南京电工技术学会理事长。 刘卫东,汉族,江苏涟水人,农学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87年起,先后任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教研室副主任、南京市雨花台区科技副区长、南京市农垦工商总公司外经处处长、农业处处长、南京市蔬菜局生产技术处处长等职,1999年任南京农业专科学校副校长,2002年8月任金陵科技学院(筹)副校长,2005年12月起任金陵科技学院副校长、党委委员。兼任中国园艺学会长江蔬菜协会理事,江苏园艺学会会员,江苏省高教学会理事,南京蔬菜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农学会常务理事。刘卫东教授主要从事蔬菜育种学教学和科学研究,曾主持农业部“九五”重点高新技术与基础研究项目“抗TuMV和抗热性强的萝卜雄性不育系选育利用技术的研究”,主编、参编《园艺作物遗传育种》、《中国萝卜》、《园艺商品学》等专著、教材6部,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曾获江苏省“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宋丁全,汉族,江苏南京人,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6月于吉林工业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同年到南京林业大学任教。1994年开始,历任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处长、学生工作部(处)长兼人武部部长,中共南京林业大学党委委员,2003年11月任金陵科技学院(筹)副校长,2005年12月起,任金陵科技学院副校长、党委副书记。期间,于1996年至1999年在职攻读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专业博士学位, 1999年7月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宋丁全教授长期从事数学及数量生态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主持 “光皮桦种群结构及其增长动态规律研究”及“光皮桦种群调节与竞争研究”、 “高校人才质量控制与评估研究”等省级科研课题,在全国核心及省级期刊上发表专业科研论文30余篇。曾获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鲁宇红,汉族,北京人,研究生学历,副教授,中共党员。 1976年参加工作,1992年起,先后任金陵职业大学机电工程系副主任、计算机系副主任、计算机系党总支书记、学生处长、学工部部长等职,1999年11月任金陵职业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2002年8月任金陵科技学院(筹)副校长、党委委员,2005年12月起任金陵科技学院副校长、党委委员。兼任江苏省招生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电类专业研究会理事长,江苏省计算机基础协会理事。长期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及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省教育厅“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课题,参加省教育厅“职业教育研究”等课题。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及教育管理论文1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5部。 冯年华,汉族,江苏扬中人,管理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参加工作,1997年任南京师专地理系副主任、校党委委员,2000年9月任南京晓庄学院副校长、党委委员,2007年9月起任金陵科技学院副校长、党委委员。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九届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教师教育学会理事、江苏省地理学会理事、徐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曾获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利用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获省教育厅二类精品课程奖。独著、主编《区域可持续发展导论》、《区域可持续发展创新》等专著3部,合著《人地协调论》、《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人口、资源与环境》等专著3部,主编《教育原理应用丛书》一套,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研究、土地资源研究等方面发表论文50多篇。曾获教育部“曾宪梓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二等奖、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被确定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培养对象。 葛军,中共党员,管理学博士,教授,高级会计师。1986年起在金陵职业大学任教;1998年起先后任金陵职业大学财经系副主任、金陵科技学院商学系系主任、商学院院长、教务处处长;2012年11月起任金陵科技学院副校长、党委委员。兼任江苏省高等学校管理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南京市会计学会理事、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等。长期从事会计学学科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是江苏省重点学科建设点——会计学学科负责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会计学专业负责人。主持省、市级课题近十余项、发表论文近二十篇,编写出版专著及教材七部。荣获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师德先进个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南京市劳动模范、南京市留学回国先进个人等荣誉及称号。 张燕,女,工学硕士,教授。1992年起在金陵职业大学任教;2000年起先后任金陵职业大学栖霞学院副院长、金陵科技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龙蟠学院院长、信息技术学院院长、科技处处长;2012年11月起任金陵科技学院副校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江苏省专家,江苏省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理事、人工智能专委会理事、多媒体专委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妇联第十一届代表大会执行委员,南京市十二届政协委员,南京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等。长期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七项,发表研究论文十余篇,合著专著一部,主编教材三部。荣获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南京市“三八”红旗手、南京市新长征突击手、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及称号。 谢培苏,女,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教授。1985年起,先后任金陵职业大学财经系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党总支书记、主任,校教务处处长等职,1995年任金陵职业大学副校长,2002年8月任金陵科技学院(筹)副校长,2005年12月任金陵科技学院副校长、党委委员。2011年6月起担任金陵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党委委员。兼任江苏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委员。2012年11月起任金陵科技学院巡视员。长期从事工商管理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主编教材5部,其中《成本会计实务》获教育部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发表会计学科学术论文数篇,曾主持省教育厅“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课题研究。

295 评论

相关问答

  • 电力研究期刊官网在线投稿

    不要中介的没关系,中州期刊联盟告诉你:《河北电力技术》没有官网; 《东北电力技术》有官网,

    小能喵尉哥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电力技术研究期刊

    1.半波长输电线路故障暂态过电压特性研究 师伟;孙秋芹;李庆民 2.多换流器并联运行的直流输电工程暂态过电压 张赟;舒畅;殷威扬3.基元接线模型构建的配电网典型

    Oo棉花糖小鱼o0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百科论坛电力研究发表论文

    百科论坛是期刊。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连续型电子出版物(CD-ROM),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1-9373/Z,中文,半月刊。

    Macchiato~0704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电力研究期刊

    最新的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能源电力方面期刊有:中国电力、华东电力。电工技术方面期刊有:电网技术、高电压技术、电工电能新技术、高压电器、变压器、蓄电池、华北电

    注册个名那么难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论文发表在先立项在后

    由于申请专利的技术具有新颖性,因此发明人有了技术成果之后,应首先申请专利,再发表论文,以免因发表论文过早公开技术而失去新颖性,丧失申请专利的机会。具备新颖性、创

    幽幽百合香sj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