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1205
调查发现,无痛分娩在妇产专科医院的普及度高于综合医院,民营医院普及度高于公立医院。
产痛究竟有多痛?只有经历过生产的人才能切身体会。
美国的一套疼痛指数将疼痛按程度划分为1-10级,用一把刀将中指从中间切开的疼痛指数是9.2,而自然分娩的指数则为9.7-9.8,意味着比刀割还疼。此外,还有理论称,产痛仅次于被火烧灼的伤痛。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前院长段涛,部分孕妇在生产中会经历最高级别的痛,即“人类能够想象和承受的最痛级别”。
无痛分娩早已在世界上存在了100多年,进入我国也已半个世纪,但目前却尚未普及。
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报告,2008年时,美国产妇采用分娩镇痛的比例便超过60%。而在中国,2015年国家卫计委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主办的“快乐产房,舒适分娩”项目活动稿件中称,“据估算,在中国无痛分娩不到10%。”
致电北京、上海等地部分三甲综合医院,发现无痛分娩在妇产专科医院的普及度高于综合医院,民营医院普及度高于公立医院。医生称,国内麻醉医生偏少、无痛分娩手术收入低,是无痛分娩在国内难以普及的重要原因。
尴尬的普及率
中国首例无痛分娩案例已不可考。据“无痛分娩中国行”发起人胡灵群等人2013年发表的论文,1959年有关于针灸分娩镇痛的报道,1964年现北京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张光波在第一届全国麻醉学术会议上报道采用低浓度局部麻醉药用于无痛分娩,比1953年英国使用分娩镇痛晚了100多年。
对于无痛分娩在我国的普及范围,多位从医的采访对象均向记者表示,通常妇产专科医院的普及度高于综合医院,民营医院普及度高于公立医院,发达地区普及度比偏远地区高,与医疗资源有关。
新京报记者致电北京、上海等地部分三甲综合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地坛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虹口)等医院明确表示不开展无痛分娩。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相关人员表示可以提供无痛分娩,需产妇自己提出,医生再根据情况进行评估是否进行。北京安贞医院虽然可以做,但只有周一至周五的白天可以提供。
与综合医院相比,妇产专科医院及民营医院无痛分娩的普及率较高。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北京妇产医院均可提供无痛分娩,产妇在孕妇学校时便可得知相关技术,如果在生产时提出需求,经医生评估后便可进行。
北京妇产医院计生科副主任陈素文告诉记者,只要产妇提出且符合条件,随时都可以接受无痛分娩技术。
至于私立医院,普及率更高。南兴东透露,他们医院单独一次无痛分娩收费约5000多元,每个月约150名产妇中,约有100名会选择顺产,而其中便有97至98人会做无痛分娩。
浙江杭州人李乐扬(化名)曾在2014年和2017年生产时,均提出要打无痛分娩,但均被医院以麻醉师不够或没空为由拒绝。她依然对当初医院的态度耿耿于怀,那是她所在区唯一一所妇产专科医院。
曾在北京某医院生产的耿佳(化名)也提出了打无痛分娩,但最终医院并未满足她的要求,只是在“疼到快死时打了一针安定注射液,依然无感,继续痛到差点咬掉老公的手指头”。
“现代社会就不应该发生让女性硬扛着疼痛去生孩子的事情。” 正如社会学家李银河曾说过的,“产妇分娩是否痛苦,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为产妇减轻痛苦,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也反映了一种生育文明。”
挺好的。王少刚,医学博士,泌尿外科学教授,主任医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从事泌尿外科专业23年,擅长各种泌尿外科微创手术,特别是
一.论文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一份完整的实践论文应由以下部分组成: 1.论文题目 2.学院及作者名称 3.摘要(有英文摘要的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导师名单(按姓氏拼音排序) C:蔡克峰、陈波、陈庆 D:杜建忠 F:范震、冯艾寒、傅婧 G:高玉魁、郭晓潞
公开发表1篇学术论文;或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排名前3名)等要求。 申请博士学位者,应以第一作者(包括导师第一作者,申请者为第二作者)或国际学术期刊的通讯作者,且
他的科研研究方向简单介绍就是废水资源回收,在环境领域不算是一个新方向,目前正在开展的工作是针对人类尿液中的氮磷,通过电化学法实现资源的选择性回收,希望从其中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