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点Mei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思路的转变的论文论文
论文关键词:教学思路;新课改;关系;教学理念
论文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的集中实施者和体现者,是学校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与以往相比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因此,教师必须要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了解并尽快适应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在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促进教学思路的转变,使自己更好地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学校和教师教育理念的改变,以及基于这种观念转变而带来的学校或教师教育行为上的改变。就教学的整体过程来看,教师的教学思路反映在教师怎样理解教材、怎样引导学生学习教材,怎样处理与学生的教学关系上,因此,怎样才能把这几个方面的关系变革成一种更加优质的关系,进而找到教材,教师,学生在教学中的最佳配置,存教学过程中贯彻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原则,使教师真正将成为学生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我们的新课改才能谈的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成功。
一、正确认识教学思路与教材的关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自觉不自觉的扮演着书本知识“讲授者”与“传授者”。因此,教师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权威性心理,无形之中把自己处于教学的中心位置,学生只能在教学中围着教师转,完全被教师的个人意志所左右。韩愈在《师说》一文中讲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因此,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作用不仅要传道,授业,更在于解惑。当前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所教授的教材为唯一的渠道,因此,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教材、正确认识教学思路与教材的关系,才能提高授课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要想处理好教学思路与现有教材的关系,教师首先必须做到对教材的深入掌握,才能谈得上对教材的灵活应用。教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并不是教材和参考书的“留声机”,教师与教材的关l系是加工者和原材料的关系,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教师是“用教卡于”,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在旧有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中教师越是对教材“忠诚”,其教学就越缺乏个性风格和生动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就只能是充当书本知识的填充器,而没有真止调动教师教学的潜力和和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存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技能、思维水平、学习心理等实际情况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变传统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这对教师如何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所提出的知识目标,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开发与教材相关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资源,从而实现学生能力素质等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应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过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设计者、导学者、评价者和学习者。因此,教师只有真正理解了教师教学思路和教材的关系,才能实现教师教学创造性的发挥,促进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
二、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它能提供给学生很多的`信息,并指引着学生学习的方向目标。因此,从学生与教材的关系来看,学生与教材的关系是双向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当扩大教材的内涵和外延。新课改的精神告诉我们,教材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资源,但它不足唯一资源。学生掌握新知识往往是以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为基础进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巾,教师应注重从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教材: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鼓励学生质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从教材的内容出发,灵活教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的能力。
3,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引导学生在教材中找到问题的答案,而是注重于学生发现结果的过程,尽草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问题解决的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处于一种被激活的状态。教师在凭借教材,依托教材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的标新立异,容纳学生的异想天开的想法。使学生不仅能从教材中获得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利用教材资源进行研究和探索,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三、正确认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获取知识的过程。大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告诉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处于组织,引导的地位,其作用必须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灵活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等手段来实现。而作为学生方面,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有自己的习惯和个性,所以在新课改倡导教师通过恰当的引导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课程内容掌握,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将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要善于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建立宽松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该把课堂只看作是教师的讲台,课堂更重要的功能在于是学生学习的场所。由于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遵循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点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要求所有的学生倾听、记忆,再现,使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和“独奏者”,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调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鲜明地意识到这个问题,应该放下自己师道尊严的架子,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倾听学生们的声音,多和他们交流。不但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争论,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甚至允许学生指出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使自己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者、发现者、欣赏者、开发者和参与者。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积极的旁观。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并将自己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和想法,以便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其次,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去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更活跃,探索热情更高涨;最后,教师在鼓励学生的过程中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教学思路与教材、学生的关系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教帅只有注意在教学中把握新课改对于教师教学思路的要求,注重课堂学习群体的构建,进而去创设良好的教育沟通环境,才能改变教师在教学思路上长久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从而去改变学生旧有的学习方式和接受方式,在教学中切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把真正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获取知识,才能真正做到落实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自身学习和成长的主人。
霸气甫爷
新课改下小学英语教学的体会论文
【摘要】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教会他们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新课改 自主学习 学生主体
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教会他们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学生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应该是人本主义,首要定位就是人的教育。教师要深信,每位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都拥有丰富且独立的内心世界。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具有持续的学习能力。教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不是灌输给学生固定的知识点。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尽可能的提供学习空间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获得满足感与成功感。多年来,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总是把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放在教学首位,而忽视学生的精神世界。实际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严谨的学习态度、积极地情感都直接影响他们的英语学习,作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尊重学生,注重情感教学。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
二、结合自主学习进行英语教学
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传统的被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教学,只有在教学条件下培养学生的高品质学习的自主学习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概括起来,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所以,只有创设另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与氛围才能促进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
1、自主性。英语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标志就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学生不是简单的接受知识,还是自主学习的探索者和实施者。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英语知识的方式,进而运用英语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2、民主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和运用者。只有师生之间的关系民主了、和谐了,才能实现“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讨论,学生自己的见解得以发表,充分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3、过程性。学生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应特别重视,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4、差异性。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要开展“自主学习”就要承认这种差异。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特长,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培养每一个学生的成就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
5、创新性。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精神。在学习中,对善于发现勤于探究,既能求同,更能存异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培养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这样来说,创新意识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意不可或缺。
三、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主体能力
一个不好的老师是交给学生知识,一个好的老师是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每个学生体现自己的主体性的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兴趣点、情绪、认知和语言技能的特长、投入交互活动的程度等。因此,没有一种灵丹妙药可以一劳永逸的,把所有学生的所有主体能力都发挥出来,也没有一个不变的标准来衡量这个学生或那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了多少。主体能力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可以加以概括起来,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积极的心态,始终对英语学习有浓厚兴趣和强烈动机,对取得进步充满信心。无论是全班活动,小组讨论还是结对子活动中能积极发言,能从交互活动中得到乐趣,获得启迪。
2、主动汲取学习中有用的东西,利用一切有用的手段对知识进行自下而上的总结处理,力争将这些知识为自己掌握和运用。
3、积极地运用恰当的策略在旧的'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新的学习。犯错误并不可怕,主体能力强的学生他们不怕犯错误,犯了错误后,他们会以所犯的错误为契机,总结经验争取利益的最大化。对上课发言很积极,主动性很强的学生,要及时表扬他们。对于错误之处要正确引导,不让他们产生怕犯错误的心理。
四、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能力不是朝夕间可以形成的,必须要建立在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学习方法及其文化意识等整体素养的基础上。
1、语言学科学习的目的就是掌握运用语言的技能。语言技能由听、说、读、写以及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组成。
听和读是语言的输入过程,说和写是语言的输出过程。每个人运用言语的技能必须是在吸收信息与表达自己的交际过程中得到提高。
2、掌握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对于学习英语有很大的帮助,也是培养能力的基础。现在的教学理念反对把英语课当成语法课来上,并不是说我们学习英语就没有必要学习语法了。
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是必要的。因为语言基础知识不仅仅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还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方面。
3、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他们的情感态度、学习方法和文化意识有很大的关联。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心理因素和英语文化背景带来的影响。一个人只有对于英语的文化背景有很强的好奇心,才能给积极主动的去参与英语教学活动,把英语学好,才能对英语学习充满动力。
走在语文路上仙桃小学 罗爱兰(一)教学之旅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在语文路上摸爬滚打了十几年。至今还记得毕业后初登讲台,不知如何是好,只有细心的观察别
本科论文创新点的写法如下: 1、推翻前人定论,我们要有质疑的精神,如果发现前人的研究结论有错误,就需要用科学的勇气去推翻它。比如说有人研究某一个地方的的环境治理
找论文指导老师怎样发信息如下: 老师您好,我是XX学校XX专业的XXX,今年的论文写作我很幸运的分到了正誉您的组里,之后若有问题,劳烦老师指点一二。 选题:可以
以下期刊论文好: 一、社科综合类 社科综合类直投一般不太容易,审稿周期长,很多期刊至少半年,而且很容易被拒稿。 这里给大家推荐几本质量高、好发表的社科综合类核心
在期刊上发表教改文章,要选择合适的期刊发表。容易发表教改文章的核心期刊有哪些?小编通过《第八版中文核心目录》整理出三种教育改革核心期刊:《教育学报》、《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