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2

  • 浏览数

    340

小小小雨桐
首页 > 论文发表 > 中科院院士发表的博士论文

1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刹那恍惚28

已采纳

不知不觉间又到了毕业季,很多的高校的毕业生都在忙着修改论文,就在这几天,中科院博士的一篇论文走红网络,看哭了千万网友,毕业论文是一个学生对自己学业的总结,网友们在看了这篇论文纷纷表示把书念下去,不枉活一世。

熟悉毕业论文的人都知道,一般在写完论文之后还会有一部分”致谢“,这一部分就是用来感谢自己生活中对自己有帮助的同学家人导师和陌生人,就是一些对自己的论文有帮助的人,对自己写论文有构思及其作品的完成有贡献的人,我想很多人的毕业论文都差不多,一般就是感谢朋友,同学导师之类的,但是这位博士他不一样,因为致谢这一部分是论文里面相对比较轻松的部分,诚然也是有部分大学生别出心裁,写了一些让人感兴趣的事情,但是今年就有这样一位博士靠自己的毕业论文致谢部分火遍了全网,他的致谢写得并不搞笑,也并没有什么惊世骇俗的东西。 他只是平平淡淡的写下来自己的生活经历,却看出了千万的网友,网友评价到把书念下去,不枉活一世。

有人会感到疑惑是什么论文让人这么感动,其实这位中科院博士就是用很平淡的语言写下了自己二十年的求学经历,这位博士的家庭环境并不好,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小山村里,在他12岁的时候母亲就离家出走了,17岁的时候父亲也是遭遇车祸离世了,虽然生活很惨,但他并没有放弃,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博士,靠着自己一路走来,他从西南大学到中科院自动化所,他曾经无数次觉得自己撑不下去了,但他还是赌了一把,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在很多的网友看到了致谢辞之后表示上天不会辜负努力的人,有很多的网友提议拍成一部电影,让这种精神传递下去,内容可能平平无奇,但是精神上绝对是惊涛骇浪 。这真的让人心生敬佩之情。

314 评论

快乐的森蝶

黄国平博士的论文非常励志,回忆了他如何走出山村与命运抗争的艰难过程,顶住众多的压力,坚持着自己的信念,走到今天,鼓舞着当下的年轻人。

225 评论

继续改一个

揭密中科院一博士论文走红的背后的秘诀:把书念下去,别让心中的灯熄灭

226 评论

开心往前飞tt

全文都很值得让人深思,作者坚强的品格也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说:人后的苦尚且还能克服,人前的尊严却无比脆弱。的确,无论怎样的境况,有的人还能承受,但人们的奚落和嘲笑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184 评论

蓝天勒蓝天

这份论文的内容无疑是极具专业性的,但真正让走红的却是它的致谢部分。让网友感动的是作者虽身处极度贫困却从未放弃求学之心,一路坚持并取得博士文凭,最终改变命运。

作者黄国平在论文的致谢部分介绍了自己艰难的求学之路。他出生在四川一个非常贫困的山村,由于受不了穷,12岁时他的母亲离家出走。同样是因为穷,他的父亲在他很小时便在外务工。即便是他生了大病也只是匆匆赶回来,将勉强够治病的钱放下就返回工地。生活的重担压在他和父亲两人的肩上,高中之前黄国平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抓黄鳝、出租水牛和养小猪崽,在勤奋学习的同时他还要为自己的学费“动脑筋”。

即便如此,他辛辛苦苦为自己筹措的学费还被父亲偷卖,买了酒和肉。就算这样他也没有怨恨父亲,因为现在他只能和父亲、奶奶相依为命。在他17岁那一年,黄国平遇到人生中的重大打击,他的父亲和奶奶离世,从此世间就只有他一人孤独作伴。还好黄国平的伯父将他接到家中照顾,从高三暑假开始,黄国平便利用电脑编程挣生活费。在求学过程中艰难万分的他,要遭受老师频频催学费的尴尬,还要面临和同学明显不对等的生活水平带来的“异样”。即便这样困难,他依然在求学。

有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人后的苦尚且还能客服,人前的尊严无比脆弱。黄国平没有放弃,他利用知识改变命运的理想一直没有消失。现在的黄国平有着一份不错的工作,已经成功从小山村走了出来。希望这篇论文的致谢能让更多的学生实现精神升华,能够树立学习的信念。

173 评论

sunjia0521

因为他经历了非常大的磨难,而且非常艰辛,才走到这一步,所以才会感动到大家。

351 评论

兜兜里有糖布布

他的论文特点是打动人心,他的文字和故事都叙述的很好。所以走红了。这篇论文就是《人机交互式机器翻译方法研究与实现》。

357 评论

赵鹏飞1976

他的致谢真的是让人感触很多,里面的人生经历,亲人离去,自己孤苦一人走到现在,仍不忘初心,不忘路上引路之人,这份精神使我们学习人最该学习的地方。

206 评论

多多吃好

“梅花香自苦寒来”,有了信仰和坚持,寒门学子终究迎来了破茧成蝶的那一刻。在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普及化阶段过渡的今天,寒门贵子之“贵”并不局限于他们现在职位有多高、财富有多少,而是在于他们身上拥有的宝贵的精神力量——没有怨天尤人、指责命运不公,没有因为现实的挤压心理失衡、迷失自我,始终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始终葆有对生活的热爱、对他人的善意和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向往与追求,哪怕身处困境也理想之火不灭、赤子之心不失、奋斗之志不移。

267 评论

en20120705

其实就是因为他的论文里面其实是记载了很多他自己的一些实践生活的,都是有很大的启示意义,而且他的论文也是写的相当精彩。

188 评论

诺仔滴麻麻

因为这篇论文讲了他曲折的生活,还有父母的不容易,所以让网友们都想到了自己的父母,都哭了。

94 评论

ALONI爱洛尼家居

从来没有这样一篇文字可以打动一个人的内心,从来无法在某一篇文章当中看见那样活生生的自己,就像在照镜子一样。我相信这是很多网友,对中科院走红的一篇博士论文——《致谢》的观后感慨。

文章当中我们可以看见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求学的这样一段旅程。就像是坐上了一趟列车,翻开这篇文章,我们就不由自主走进了他的故事。

一、寒门学子,求学艰辛

当中有多次提及自己小时候生活是有多么的艰难,包括一些我们常见的农村的活动,学费要靠资助等各种情况,确实就是寒门的学习情况。并不是说。这是在以前的社会才会发生的情况,即便是在生活比较富裕的今天,也仍然有不少家庭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寒门求学从来都是很艰辛的,但是我们却可以看见主人公顽强的精神,以及对命运的不服从。是文章当中有这样一句话,一直学下去,直到走出去,实在是感动了我们不少网友,学习就是这样一个途径,一个能够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途径。

二、守望相助,助力未来

我也听过,不少乡里人帮助某一位贫困生读书的故事。就像我身边的一位朋友的父亲,他小时候家里就很穷困,但是他的一位老师却愿意资助他,让他一直读完高中。守望相助的力量,一直以来都不可小觑他让我们更多的人看见了生活的希望,我们并没有被哪一段时光抛弃,命运之神一直都在我们身边,他们可能是你的邻居,你的朋友,你的父母。你身边的一草一物。

三、学习不止,青春不息

我相信这篇博士论文对我们青年人的启示,更多的是对于学习的感悟。文章当中,我们不难看出主人公对于学习的执着,以及对这条道路的坚持。为学之道,其实也是成人之道。我们可能日渐趋于学习的被动,但是这篇博士论文可以让我们重新看见学习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带给我们人类的希望,对我们人类智慧的塑造都是无穷的。文章当中主人公还提及了上一句网络红句。回首仍是少年。这也就告诉我们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学习不止,青春就不会停息。

愿我们都能用文字震撼心灵,给我们的世界一个全新视角,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去讲述一段时光。

346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表的论文

    安东•塞林格(Anton Zeilinger)男,奥地利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教授、“爱因斯坦”讲席教授。1945年5月出生于奥地利。1971年获维

    骑猪去看海AA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中科院博士发表的论文

    我个人觉得读者的评价相对而言是非常重,可能大家都欣赏这种行为,觉得大家要向他学习。

    dp73754458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中国社科院博士论文发表

    这批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培养出来的人才的就业渠道和工作稳定性应该比普通哲学博士好得多,因为它与政治更为密切。从2014年起,中宣部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实施“

    dragonyanyan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中国科学院博士发表论文

    一篇论文主要是讲述了一些非常感人的故事,而且这些故事大家都非常喜欢,也激发了大家对学习的兴趣。

    小鱼果MM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中科院院士发表论文

    据报道,在2021年2月7日这天,我国的著名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程镕去世,享年93岁。很痛心,国家又失去了一位栋梁之材,据相关报道,程镕院士出生于

    一个老神仙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