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0

  • 浏览数

    282

莎拉爱吃沙拉
首页 > 论文发表 > 在自然上发表论文的中国人

10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江河装饰

已采纳

因为徐寿家乡有许多的能工巧匠,使得徐寿很早就接触到了机械制造的工艺。后来徐寿还进入了安庆内军械所担任技术顾问,使徐寿见识到国外的先进技术。最后徐寿仅凭《博物新编》上蒸汽机的概图造出了第一台蒸汽机。

191 评论

摇滚喵喵

挺难的,本身这个平台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随随便便的,一定要是对整个科学研究有了重大贡献才可以。

164 评论

『刻骨銘心』%

说的是徐寿,徐寿年少时候家里很穷,没有参加考试,后来他看到了晚清的状况,觉得应该为国家做点什么,就去学校物理等各种知识,造出了第一台蒸汽机。

353 评论

豆瓣酱7

这里提到的晚清第一名将是徐寿。提及徐寿,很多人都觉得没有名气,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没有李鸿章和曾国藩等人有名。但是每个人都背过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而中国版的元素周期表则是徐寿翻译的。徐寿到底是一个什么的人,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徐寿出生于嘉庆年间,这一时期晚清政府早已经走向了没落。徐寿与中国传统的士大夫不同,他不是很爱读四书五经,而是极为喜欢发明。可以说,徐寿是一个完全的理科生,喜欢数学和物理。当然了,在徐寿的背后还有好朋友华蘅芳一直支持他。洋务运动期间,徐寿被曾国藩看中,把他招进了安庆军械所,负责造船。要知道当时清政府的一切都要学习西方,中国和西方之间也有很多的差距。3年之后,经过徐寿的努力,终于造出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后来又发明了中国第一艘汽船“黄鹄号”。由于他的贡献,徐寿被授予“天下第一巧匠”的称号。

所以说,徐寿是近代当之无愧的第一发明家。除此之外,徐寿还是近代化学家,堪称近代化学的开拓者。徐寿翻译了外国的化学著作,最有有名的就是翻译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很多的名词都是徐寿创作的,到今天还有很多在沿用。在今天,科学家都以在英国杂志《自然》上发表论文为荣,而徐寿则是第一个在《自然》上发表文章的中国人。徐寿是中国第一艘蒸汽机的制造者,第一艘汽船的制造者,创办了第一座讲授科技的学校。

所以说,徐寿是近代思想转变比较快的一个士大夫。在需要科技人才的时候,徐寿便成为一个发明家,为中国近代科技贡献很大。徐寿虽然在中国近代史上不是很有名,但他值得每一个人铭记。

191 评论

暖暖烛光2016

天才曹原发了五篇nature。2018年3月5日,《自然》连刊两文报道石墨烯超导重大发现。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两篇Nature论文的第一作者、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曹原来自中国。这名中科大少年班的毕业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生发现:当两层平行石墨烯堆成约1.1°的微妙角度,就会产生神奇的超导效应。这一发现轰动国际学界,直接开辟了凝聚态物理的一块的新领域。有无数学者试图重复、拓展他的研究。2020年5月6日,曹原再次背靠背连发两篇Nature,在魔角石墨烯取得系列新进展。其中一篇Nature,曹原是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另一篇Nature,曹原为共同第一作者。2021年2月1日,曹原又发《Nature》,这是他发在这家全球顶尖学术期刊上的第5篇论文。

在《自然》上发表文章是非常光荣的,《自然》上的文章会经常会被引用。这有助于晋升、获得资助和获得其它主流媒体的关注。所以科学家们在《自然》或《科学》上发表文章的竞争非常激烈。与其它专业的科学杂志一样,在《自然》上发表的文章需要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在发表前编辑选择其他在同一领域有威望的、与作者无关的科学家来检查和评判文章的内容是否正确有效。作者要对评审做出的提问与质疑给予处理,如更改文章内容,提供更多的试验结果,否则的话编辑可能拒绝该文章,从而不能发表。

而现代科学的发展,基本发端于西方,几百年来西方科学在全球也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像《科学》、《自然》、《细胞》、《柳叶刀》等,全球有影响力的杂志期刊都在西方,而全球一流的科学家也都在西方,包括评判科学发展的评价体系也是由西方提出并打造出来的。科学是同行评价体系,如果一个顶尖的研究脱离了同行的评价体系,其成果和地位就很难在业界认可。

所以说,如果你能在nature上面发表文章的话,说明你在这一领域有非常深的认识,研究和了解,并且能够在这个领域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261 评论

traveler0723

相关研究2月14日发表于《自然-通讯》。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的Jochen Buck说:“这在男性避孕领域是完全革命性的。临床开发中的大多数男性避孕药只在8至12周后才生效。”康奈尔大学的Melanie Balbach表示,药效大约在24小时后就消失了,意味着服用这种避孕药后能快速恢复生育能力。Buck和Balbach计划改进这种药物,使其在人体试验前能持续更长时间。如果一切顺利,他们希望到2025年开始临床试验。相关新闻我国将进入人口负增长常态化时期近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的生育问题广受社会关注。今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末我国人口比上年减少85万人,这也意味着,我国将进入人口负增长常态化时期。这一人口发展现实,令如何提升我国社会生育率的相关议题,更见紧迫。在此背景下,有人再次提出将法定结婚年龄降至18岁,以刺激生育,引发了讨论。事实上,早在201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时,就有委员提出这一建议,以此调节婚姻人数下降和老龄化上升趋势。当时这一消息也曾迅速成为热搜。但是,从法律层面看,民法典规定,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婚姻权是一项基本民事权利,因此,降低法定婚龄到18岁,其意义主要在还权于民与赋权于民,保障成年人的婚姻家庭权益。在晚婚情况普遍存在、低生育率已成趋势的背景下,降低法定婚龄到18岁这一措施,对于提高生育率是否有明显作用,尚待现实验证。要从战略上关注和促进生育率提升或稳定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日前在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时表示,未来十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加速趋势,而应对“少子老龄化”,要从战略上关注和促进生育率的提升或稳定。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8亿,占总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亿,占总人口的14.9%。与此同时,截至2022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这是近61年来中国首次人口负增长。当“少子老龄化”成为常态,人口结构的“一减一增”之间,中国应做哪些准备?杜鹏表示,早在2006年,国家层面就已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此后又将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二十大报告将“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等放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部分进行部署。“从实践来看,这些年我们也在不断探索解决‘一老一小’难题,诸如不断完善生育政策,探索普惠托育,促进教育公平等,减轻年轻人在孩子择校、课外辅导等方面的焦虑或抚育成本。”此外,杜鹏认为,养老措施发挥作用与提高生育率也密切相关。“家里的第一个孩子,一般老人会照看,如果第二个孩子还让老人照看,老人就要有8-10年时间全部用来为子女照看孩子,这就提出新挑战:老人是否愿意帮助子女承担抚养责任。”杜鹏表示,跟养老一样,这里会涉及很多社会保障问题,怎么促进老人和子女共同居住,怎么在税收等方面给予年轻人优待,怎么解决老年人的异地医保问题等等,这些方面国家一直在不断完善相关措施。应对“少子老龄化”,国际上不少国家已有探索,中国能从其他国家获得哪些经验?“近年来,我们也在借鉴一些国家鼓励生育的相关措施。但是,总体上来说,我们需要做的,一是战略重视,要从战略上关注和促进生育率的提升或稳定;二是综合施策,不能单从某一方面着力;三是博采众长,不同国家的好经验,要结合自身国情进行取舍借鉴。归根到底,中国还是要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195 评论

幸福航海家

应该说是特别难的吧,因为这上面对于文章的审核是非常严格的,很少有论文能够通过。

177 评论

横竖都是213

18世纪中叶,在英国,科学家瓦特改进的蒸汽机进入商业化阶段。世界第一台成功的实用蒸汽机开启了世界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这是人类生产领域的重大革命性变革。蒸汽机对人类发展史的作用,对之进行怎样高的评价都不会过分。蒸汽机也是世界初期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动力。

但是中国人制造成功的第一台蒸汽机,于何时、由何工厂或何人制作呢?据2010年4月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农业机械化大事记》一书标明:“1876年,上海民族资本经营的发昌机械厂制造出小火轮用的蒸汽机。这是我国最早制造出的蒸汽机。

然而在上海报业集团编辑出版的《报刊文摘》中,2017年6月28日的3版,看到由编辑人员摘自6月21日微信号“国家人文历史”的一篇文章,编辑用的题目是《徐寿:在<自然>发表文章的首位中国人》。在这里,发现了一个“珍宝”:中国人自己制作第一台蒸汽机的真正时间是1862年。

文章开头说:能够在《自然》、《科学》等国际一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是科研人员梦寐以求的成就。回溯130年前,早已有中国人在《自然》发表了论文。作者是被称为晚清科技第一人、开启中国近代科学史的徐寿。徐寿推崇“究察物理,推考格致”的求实精神。他曾自制指南针、炮用象限仪、结构复杂的自鸣钟,还制作出几种古代乐器。他动手验证西方近代科技书籍《博物新编》中的科学理论和实验,需要的器材、工具,他自己制作。他曾把水晶磨制成三棱镜,观察光的折射和七色光。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洋务运动”,从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算起。靠中国工匠,仿制西式枪炮,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军事工业。1862年4月,曾国藩聘请徐寿到安庆内军械所,安排他“自制轮船”,这首先就要制作轮船的核心动力“蒸汽机”。徐寿饱读西方的机械书籍,对此烂熟于心。文章说,徐寿本身是个手艺人,对蒸汽机的所有零部件,他都凭锉刀锉出来。他的志同道合的好友华蘅芳擅长数学,在测算、绘图等方面积极配合。文章叙述“3个月后,中国人自制的第一台蒸汽机诞生。”

按照这个说法,就是1862年7月,徐寿制成中国第一台蒸汽机。真没有想到,中国第一台蒸汽机于1862年出自晚清科学能人徐寿之手。这与上述“1876年”上海发昌机械厂制造出我国最早蒸汽机的记录,提早了14年。这是对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诞生年份的一个重大修正。距离“1861年”英国人开办使用蒸汽机的缫丝厂,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是说,中国境内使用第一台蒸汽机的时候,徐寿等几个人就独立构思、绘图、加工,成功完成了中国人自己制作的第一台蒸汽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337 评论

昏昏头了

中国论文发英文期刊可以展现中国论文水平的提升。可以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到中国的文化。

92 评论

唐伯兔吃小白兔

他14岁就考上了中科大少年班,在2018年的同一天发表了两篇Nature,又在2020年的同一天发表了两篇Nature,特别厉害。

80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在自然上发表论文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并不惊讶,因为如果换是我写的话,自然也然,在世界上可能找不到我。所以,我说的并不惊讶,是我们中国的各方面发展非常迅速,所以,在论文方面也显

    江秀梅+刘洋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中国发表自然论文最多的人

    为他是个天才呀。很难想象会有这么优秀的人,他就是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相信他肯定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cherryhu111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发表在自然上的论文

    在《Nature》上发表一篇论文并没有相应的称号,不过也基本上属于大学教授级别(水平)。 《Nature》和《Science》属于顶尖科学杂志,按SCI影响因子

    一抹熙云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在自然发表论文的中国学生

    我一般不回答匿名的提问,但这次必须破例,如果你发表的真是《自然》期刊,我用我的博士学位担保全国任何一所大学都会打开大门用八抬大轿请你当博士生导师。

    陌陌上阡 9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自然发表两篇论文的中国人

    曹原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获得许多成就:1. 曹原发现让石墨烯实现零电阻导电的方法,能源利用率与能源运输效率大幅提高。2.2020年5月6日,分别以第一作者

    Cathyshenzhen 9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