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41

candy雨朦
首页 > 论文发表 > 沃森和克里克论文发表在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哈皮小暖

已采纳

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1951年,詹姆斯·杜威·沃森来到剑桥,他们都对分子结构如何储存遗传信息的这个问题很感兴趣,随即展开合作。他们注意到埃弗里、赫尔希、蔡斯等人的工作,把工作对象锁定在DNA的结构上。他们认为,有可能能猜到一个好的、可以解释这个问题的分子结构。

1951年11月,莫里斯·威尔金斯来到了剑桥大学,并且提供和他的同事亚历山大·斯托克斯一起从X衍射的实验结果中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克里克在1952年初曾经让格里菲斯试着利用基本化学原理和量子力学计算一下不同的核苷酸之间的吸引力。格里菲斯的结果显示鸟嘌呤(G)与胞嘧啶(C)互相吸引,而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同样也是同一对。此时克里克并没有意识到此结果的重要性。

1952年底,查格夫来到英国与沃森和克里克见面,并告知他们他的新发现,也就是查格夫法则(也称碱基当量规则)。这条法则内含两个比例:鸟嘌呤(G)与胞嘧啶(C)的比例为1:1,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的比例也为1:1,与格里菲斯的计算结果相同。

沃森后来突然意识到,A:T这一对和C:G这一对的结构很相似,它们都一样长,且每一对里的两个分子都是由氢键连起来的。沃森及克里克在综合查格夫等人的发现后完成DNA分子结构的研究。沃森及克里克在1953年4月25日首次在《自然杂志》公布研究结果,他们在论文中使用了“照片51号”。

143 评论

小坦克秋

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有何区别?是什么把他们划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物质?答案自然是生命。那么问题就来了,生命有何特性?这种特性如何发挥作用?作为一本科普书,《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介绍了人类生命观的变迁,读完就能回答这个问题。 人们的认识处于不断地发展中,受限于当时的认知水平,不同时期的人们对生命的认识并不一致。所以,对生命观做一个梳理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生命的特性就是自我复制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表论文,提出了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他们在论文的最后暗示道,双螺旋结构暗示了遗传物质的自我复制机制。 这一发现轰动了整个科学界,因为他们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以来,科学界苦苦追寻的生命谜题。 自此,20世纪的生命科学对于生命的特性给出的答案终于揭晓,生命就是一套自我复制系统,这一观念被广泛认可。 这个结论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是常识,在生物教科书上也只是几句话带过,但是在半个多世纪里,它却耗费了无数科学家的心血。 沃森和克里克凭借双螺旋结构一举成名,并荣获了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年纪轻轻的他们摇身一变成为科学明星,登上了科学的最高峰,被世人尊崇,荣光无限。但我们却不知道,他们的研究成果并不是他们独创,他们只是站在了无数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成功来的特别容易。他们背后那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更值得敬佩。 1、埃弗里的发现 19世纪末的时候,人们了解到的结构最为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是蛋白质,所以人们普遍认为遗传因子就是某种特殊的蛋白质。当奥斯瓦尔德.埃弗里提出遗传因子并不是蛋白质,而是DNA的时候,所引起的轰动是空前的。 埃弗里的发现揭开了二十世纪生命科学的序幕,在他退休后不久,科学界便掀起了一股DNA研究的狂潮,科学家们开始疯狂的分析DNA的结果,解读DNA的密码。 2、查戈夫的谜题 查戈夫就是为DNA疯狂的科学家之一。他发现了DNA的结构之谜,也就是A的数量等于T的数量,C的数量等于G的数量。他百思不得其解,虽然离答案近了很多,他却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3、罗莎琳德.富兰克林推算出的DNA结构 罗莎琳德.富兰克林的研究更进一步,她拍摄了DNA晶体的X衍射图片,发现了DNA的结构是C2空间群,这个发现距离揭开DNA结构之谜只有一步之遥,而罗莎琳德却并没有意识到。 最后,这个谜题被沃森和克里克揭开了。 4、沃森和克里克的结论 他们提出的双螺旋结构,也就是DNA的双链相互交缠,是互补的,能够相互复制,这使得DNA的整体复制成为可能,性状的传递也就轻而易举。生命的神秘就存在这个双螺旋结构之中。 这个结论当然无可置疑,因为它建立在许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之上,所以一经提出,就没有被怀疑。至今,这个理论已经成为常识,在每个学习生物的人看来都平常的不能再平常。 二、动态平衡的生命系统是生命的另一根支柱。 既然生命的特性是自我复制,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熵增加原理会毫不留情的影响组成生命体的每一种成分,高分子化合物会氧化,发生断裂,蛋白质也会受损,生命体中时刻都会有零部件老化受损面临崩溃,那么自我复制系统能保证生命体的正常运转吗? 答案是否定的。 自我复制系统只能保证遗传信息的传递,并不能保证生命体的耐用与稳定,这时候动态平衡系统粉墨登场了。 生命体就像沙滩上的沙煲,许许多多的沙子组成了这个沙煲这个整体,但是海风海浪时刻都在侵蚀着它的稳固,不时会有沙子被吹走或者飘走,但同时也有源源不断的沙子被送进来。于是新的代替旧的,整个沙煲依然稳固。 这时候不得不提到舍恩海默了。 舍恩海默是第一个将做过标记的示踪同位素用于生物实验的科学家,他的创举在生命科学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最大的科研成果是提出了崭新的生命观,他提出了生命就是流动的现象,但不幸的是他的丰功伟绩随着他的自尽很快被人遗忘。 他做了很经典的小白鼠实验。他用重氮来标记氨基酸,并将它们喂食给小白鼠,回收小白鼠组织中的蛋白质,对其进行分析,他发现小白鼠摄入的氨基酸经过分解和分配,转化成了其他种类的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又组成了新的蛋白质。这就意味着经过标记的氨基酸被分解,成为某些零部件,同时还参与了其他零部件的组成,也就是说分解和替换发生在比氨基酸更细的层面。 做实验用的小白鼠,身体内的零部件已经被更换了大半,严格来说,已经不是我们喂食之前的小白鼠了。我们看到的小白鼠,就是流动现象的本身。 经过多次的实验,舍恩海默得出结论,生命就是代谢的持续性变化,这种变化正是生命的本质。他坚信,无论组成生命的分子是什么,都无法跳出流动的原则。 崭新的生命观就此诞生。 自我复制机制的确能定义生命,但是并不是唯一的指标,我们的生命还有另一根支柱,那就是动态平衡系统。生命体内部时刻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各种零部件一直处于新旧交替之中,这样就保证了生命体的活力。 所以,舍恩海默说,生命就是出于动态平衡状态的流体。 三、生命与机器不同,它遵循的是不可逆的时间历程。 科学家们,曾经一度把生命当做一部由众多零部件装起来的精密机器,在他们看来敲除一部分基因和拆掉一部分零部件是一回事,所以,他们一直在做敲除基因的实验。但是,越来越多的实验让他们意识到,把生命比作机器本就是不妥当的。 被完全敲除了ES细胞里的GP2基因,小白鼠仍然能正常成长,而且和正常的小白鼠没有任何区别。但是如果只是被敲除一部分ES细胞的GP2基因,小白鼠的生长则受到很大的影响,它最终衰弱而死。 如果生命真的和机器一样,应该是完全敲除某些基因才会导致生命体受到威胁,而不是个别零部件坏掉就足以导致整个机器受损。 这说明,把生命比做成可以随时更换零部件的机器是十分不妥当的。 生命是单向的过程,是不可逆的,它不像机器,可以随时拆除任意位置的零部件而不影响到机器的运转。生命遵循的是时间法则,在生命中的某个时间段,某个零部件就发挥作用,如果被敲除,生命的动态平衡系统还可以再创造出替代的零部件,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但如果是基因被部分损坏,则它所应该发挥的作用就受到了抑制,动态平衡系统在弥补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误差,所以会离初衷越来越远,最后对生命体造成的将是不可逆的影响。 生命只有一次,不可能重来,如果某个阶段出现问题,迎接它的下一步将会是死亡。虽然动态平衡系统有着灵活的适应能力和惊人的修复能力,但是在人为的介入下,它也会出现差错,一旦出现差错,后果将是致命的不可挽回的。 所以,作者说,我们进行的种种实验,其实只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人类不可能像操纵机器那样操纵生命。 生命无法倒退,每个瞬间都是完成态。它就像折纸,有一个既定的方向,即使出现了偏离与失衡,也不能拆开,而只能沿着这个路线继续折叠下去。所以,生命不是机器那样可以随意任由我们人类操纵。人为的介入,代价高昂,后果惨重。 读完整本书后,如果问你生命是什么,不妨用无法拆开的折纸来回答。 从生命的自我复制特性到提出动态平衡系统,再到生命是不可逆的时间洪流,人类的生命观一直在进化,从单纯的形而下学的层面日益升级,最终形成了现在的人性化的形而上的观点。这是认识上的飞跃,也是生命科学的进步。 从最初追求技术上的进步,把生命当做机器,到现在尊重生命,一路上我们走过了太多的弯路,但好在我们正在回到正轨,对生命重新升腾起敬畏。

270 评论

胖墩儿可可

1953年4月25日,克里克和沃森在英国杂志《自然》上公开了他们的DNA模型.经过在剑桥大学的深入学习后,两人将DNA的结构描述为双螺旋,在双螺旋的两部分之间,由四种化学物质 DNA双螺旋组成的碱基对扁平环连结着.他们谦逊地暗示说,遗传物质可能就是通过它来复制的.这一设想的意味是令人震惊的:DNA恰恰就是传承生命的遗传模板.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他们构造出一个右手性的双螺旋结构.当碱基排列呈现这种结构时分子能量处于最低状态.沃森后来撰写的《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科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过中译本)中,有多张DNA结构图,全部是右手性的.这种双螺旋展示的是DNA分子的二级结构.

273 评论

相关问答

  • 乌克兰美学论文发表在哪里

    找准了期刊社就可以发表了,可以在早发表网上期刊投稿,一共就一个月的时间就发好了。

    神之雪1314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乌克兰事件论文发表在哪里

    欧洲理事会15日批准了欧盟委员会此前提出的第九轮对俄罗斯制裁措施。美国政府同一天也宣布新一轮对俄个人和实体制裁措施。自今年2月24日俄罗斯发起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

    弱智好儿童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彼得沃克发表的论文

    他本身就是一名博士,在机器人研究上做了很大的贡献,发表了很多论文在顶级期刊中,不仅是提供了理论研究,更是躬身实践了这些理论。

    狂想妄想不想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埃里克森发表过的论文

    1.新弗洛伊德的代表,是仅受过中学教育而成名的心理学家的少有传奇人物。2.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父亲丹麦人,母亲德国犹太人,未出生父母离异,后来母亲再婚,继父德国

    刘小贱爱花钱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克里克发表的论文

    克里克对生物学中的两个问题很感兴趣:一,分子如何从无生命的物质变成生物;二,大脑如何产生思想。他后来意识到他所受到的教育很适合成为一名生物物理学家。当时,克里克

    坚吃不懈120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