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皮球佳佳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责任分析论文
摘要 :本文以《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广电总局第62号令)为指导,详细阐述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责任与落实。
关健词 :安全播出;责任;落实
对广播电视行业来说,“没有安全就没有广电”的准则已深入人心,然而,说起来容易,落实起来却并非如此。近年来各地的播出事故频发,因此广电行业的管理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责任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制度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与落实。依据《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广电总局令第62号),凡是发生广播电视播出事件,一定会牵涉到责任缺失和制度的不完善,如系统方案的设计不够科学、设备的配置不够完善、施工质量的把关不够严谨、工程验收不够规范、人员的各种培训不够到位及操作演练走过场、管理制度跟不上等。笔者认为,只要做足做好各种预防、强化各种责任意识、完善落实各种操作规范,就一定能减少广播电视播出事故的发生,甚至杜绝,关健在于管理要到位、责任要落实、制度要健全。
1领导重视加大投入
我台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近年来,每年将广告创收总额的10%左右投入到技术装备和事业发展中去,以保证广播电视采集、制作、播出、传输、发射的质量和安全。首先是培养专业人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全面扩充相关专业人才,大胆起用年轻骨干,让他们发挥好安全播出的主干作用。目前,技术人员中,具有高、中级职称的共8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80%,音频、视频、射频、网络、灯光等专业技术骨干的平均年龄在32岁左右。其次是完善技术装备,这也是切实做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关健所在,是人防加机防的必要条件。广播电视的采集、制作、存储、播出、传输、发射都需要按《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广电总局令第62号)各项细则的要求去落实、去完善,这是提高播出质量、确保安全播出的必备条件。在过去的几年间,我们几乎每年都在建设并改造新项目,视频、音频、网络、传输平台等方面的整体质量也有明显提高。再则是积极开展内部练兵活动,由技术部门牵头,结合我台实际情况,大力做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培训工作,如分期分批分章节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的相关细则进行从业人员的全员培训,特别是对广播、电视播控人员定期开展总结交流、制度学习、操作培训、应急演练等学习活动;对广播节目主持人、无线发射值班人员和全体技术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安全播出教育、业务培训和外出参观学习;新上岗人员一定要通过相关技术培训和操作测评等。最后是加大人员和资金的投入力度,主抓信息网络安全的建设,确保各网络平台工作安全有效。对播出、制作、存储、传输等相关网络分级分类按要求做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工作。需要物理隔绝的坚决进行隔绝,需要采取必要安全措施的不惜投入做好安全措施,切实做好分级分层管理和作业,在确保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和节目的需求。
2加强管理落实责任
广播电视播出要做到万无一失,首先必须加强管理,从已发事故中积极吸取经验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对有存在安全隐患和明显漏洞的位置,做到发现一个,解决一个,决不拖延,TerrestrialDigitalTelevision运营管理n让安全播出不仅仅只是写在纸上,更是牢记在心中、落实到行动。台内各级领导始终高度重视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特别是近些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安全播出责任体系,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了安全制作、播出、传输、发射等一系列防范。相关职能部门还在安全播出重要保障期,开展制作安全、播出安全、传输安全、网络安全、无线发射等安全播出保障竞赛季的活动,得到了明显的效果。加强设备保养管理,建立设备保养台账。将机房检修、系统维护、节目播出、无线发射等一系列与安全播出有关的台账装订成册,建立设备健康档案,随时便于工作人员查用。落实播出系统的职责。对相关的技术、节目、编单、审核、上载、发射及播控值班等人员进行分明确工,做到责任到人,同时环环相扣、节节相联。对送达播控机房的各栏目播出备份磁带进行面对面的交接、核对和签单,对在核对和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在案,每月以列表的形式进行集中反馈和上报,确保安全播出万无一失。日常管理中,要求负责播控技术的相关人员,在每天上下班前后到机房进行检查,并做好必要的记录。播出值班人员在交接班时对当天需要播出的节目单和素材进行交叉核对和审查。在中央台《新闻联播》播出前后,实行双岗监听监看,其他相关人员通过安全播出预警信息及时提醒播控值班人员,确保重要节目安全有效的.播出。事实告诉我们,在每起事故的背后总会存在管理的不力和责任的缺失。责任是份内该做的事,责任是因没有做好份内事而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责任是做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最重要的基础,安全责任就是在安全播出上做好应做的本职工作。安全播出没有捷径,只有用心与责任。所以我们在安全播出上,必须慎之又慎,细之又细,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否则,所有的一切都是空话而已。制作人员、值机人员、值班人员、技术人员都应该具备在第一时间处置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发现问题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方式正确处理,恢复正常播出。
3完善制度确保落实
对于安全播出,无论是节目安全、传输安全、网络安全、发射安全还是设备安全,哪个环节有漏洞就修筑到哪个环节,哪个环节出事故就追责到哪个环节,建立事故责任倒追制,从源头上杜绝因侥幸心理而造成事故的现象。使相关责任岗位、相关从业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安全无小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让全体从业人员挑好担、做好事、负起责。早在2009年6月,我台就发布了共14项近两万字的《慈溪市广播电视台内部技术管理制度》手册,并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行了不断地修正与完善。内容从设备到人员、从采集到制作、从网络到传输、从播出到发射,涉及面广做到用制度规范人、约束人,确保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台相关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在思想上深入了解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增强安全播出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深入学习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的相关规定,深化《慈溪市广播电视台内部技术管理制度》的学习和宣传,提升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意识;落实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各项要求,创新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举措;完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制度,建立长效机制,把《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广电总局令第62号)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工作中,确保广播电视播出工作安全、持续、有效。守土必有责,失责必追究。一起又一起的播出事故,一再告诉我们,事故源于思想上的麻痹,事故疏于制度上的落实,事故系于责任上的缺失。安全播出,重在责任、严于落实。
小耳朵累了
新鲜是新闻的灵魂。新闻播音的“新”是指新鲜感,新鲜感从听众接受的角度讲,就是要使听众鲜明感觉到播音员报道的是他们感兴趣的最新鲜的消息,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并从中受到感染;从播音的角度,新鲜感是把新闻的新闻点迅速告诉受众的迫切感。 受众之所以喜欢新闻节目,主要原因是他们通过这一途径,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优秀的广播新闻播音能使信息准确生动,让受众增加收听欲。具备新鲜感的新闻播音,才能够吸引听众,使听众听了感到新鲜,愿意听下去,乐于接受,才能达到新闻宣传、教育鼓动的作用。
如何表现出广播新闻播音的新鲜感呢?
新闻播音是从两方面体现 “新”:首先,新闻内容的新是新闻播音体现新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新闻播音体现“新”播出“新鲜感”,也是新闻体现新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广播新闻播音作为有声语言的艺术,要对稿件作二度创作,将稿件内容表达得准确、生动、优美。优秀的语言表达,充满新鲜感的播报,会使广播新闻节目鲜活生动。
一、找准新闻点 知道新闻“新”在哪里,抓住“新闻点”,是政策新、方法新、技术新,还是新变化、新举措、新发展。这就要求新闻播音员具备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具有较强新闻敏感,在新闻稿件来得及、备稿时间短、备稿量大的情况下,能够很快找到“新闻点”,在播报中播出逻辑性,体现新闻的新鲜点;这就要求播音员要做一个杂家,涉猎各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知识修养,平时勤勉学习,积累深厚的知识功底,了解国家、社会、工作、生活中各种新变化、新事件、新问题,使自己尽可能做个杂家。
二、抓住新闻的基本特征 体现新鲜性、时效性是指新闻内容不仅要新鲜,而且报道要讲究时效,时效性可以说是新闻报道者报道具有新意的事实的时间效率。新闻播音体现新鲜性、时效性播报时就要注意:
1.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流畅准确的语言表达是播出新鲜感的前提,句子像一颗颗珍珠,要靠内容这根线把它们串起来,使受众明白无误理解稿件的意思。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的播音员陆洋曾说:“播新闻不能一句一句地摆,要做到整体出击,一气呵成。”如果在播新闻时,一句一句地摆,不能按内容去组织语言,就会使新闻播得比较散、比较平,达不到明快流畅的目的。
尤其是广播新闻稿件,文字越是简练概括,每个字的作用就越不能忽视。有些播音毛病,如尾音拖长,字音不准;播长句子时由于气息控制不好造成句头冲,句尾弱;或者因为气息托不住而造成语句速度加快,语调下滑等等,在其他的节目形态中可能不会显得很突出,但是在广播新闻节目中就会被放大。
掌握停顿,控制气息。有些播音员,特别是新手在播新闻时,在大的段落、层次之间不敢大胆地停顿,听不出层次、段落的区别,更不用说让受众感受到新闻的新鲜感了。其实层次、段落间的较大停顿,不仅不影响播出的完整性,掌握得恰当、运用得巧妙,还会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完整性。在若干小停顿中加上几个大停顿,在连续的语流中恰当地断几下、停一停,会产生动静结合、以静显动的效果。
2.重视重音的使用。由于广播新闻语言特点上的限制和真实性原则的要求,在表达方法上受到了一定的约束,一般没有感情的大起大落,语言的变化也少有大的起伏。一些夸张的表达手法如模拟、渲染、虚声、颤音、气音、哭音等不能使用。发音时要气息下沉,唇舌灵活有力,吐字清晰,语调自然,节奏明快。与通讯、评论文艺播音相比,新闻播音有其特殊的要求,它不以模拟生活形态为目的,而是通过生活中少有的规范,以严整的语言形态来传递信息,所以主要的外部技巧的使用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融入自己过多的个人感情。但是声音作用于人的听觉,如果是单调、无变化的,就会令人生厌。要引起受众的兴奋,就要有强弱轻重和节奏的变化。播音时最能表达主题的词语和与主题有关的人名、地名、时间、事件都必须突出表达,而非重要词语则可以一带而过,找准重音强调重音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可以让受众有一个明确的收听目的,同时也就更好地彰显新闻新鲜感。
“新闻点”要让受众接受就要注意重音突出,找准新闻点,强调“新”之所在,让受众不用费神费力一听就明白,一看就知道,就能抓住新闻点,所以新闻播音员一定要在找重音上下功夫,找准重音加以突破。
3.积极的情感运动。播音时要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对稿件的理解和传达稿件精神上,再理性地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形象生动鲜活的语言传达给听众。在最后这个传达的环节上,要求播音员给新闻内容附上感情的内核,这样才能明确地表现新闻内涵,使新闻播音产生新鲜感。缺乏感情的播音就像是只有色没有香和味的菜一样。
感情的投入要适当地把握分寸,“感而不入”。“不入”的前提是“感”,即调动起自己的积极性,将情感融入到播音中来。“不入”就是不要完全陷入感情中,而忘记客观叙述。要在冷静中思考,在不改变稿件的基础上让受众从语句的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一定的意义。
4.语气鲜明,节奏明快。新闻播报时,语气节奏的变化,会吸引受众的注意,让受众产生新鲜感。节奏在体现新鲜感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气随情动,声随情出。运动的思想情感创造运动的语气节奏,运动的语气节奏会吸引受众的注意,让受众产生新鲜感,在这个新鲜感的产生过程中,感情的运动变化是基础。
节奏要明快。通常情况下,新闻不能拖拖拉拉、四平八稳、从头到尾一个声调、一个频率,这样就会给人播报愿望不强,新闻可知可不知的感觉。而明快的节奏,会使人精神振奋、产生听的愿望,让人乐于接受新闻播音员播报的内容,以达到传播新闻的目的。
速度要稍快。播音时要有快慢张弛的变化,如果不注意节奏的变化,不注意重点层次段落语句的强调,所有新闻保持一种播报速度,受众听起来不仅会感觉乏味,甚至连内容都会听不明白。在通常情况下,新闻播报的速度比其他稿件类型的播报速度要稍快,以便在较短的时间内播报更多的新闻、传达更多的信息。在当今社会,较快的速度才能体现时代感、富有时代的气息,但也不能太快,否则会给人着着急急、赶时间、慌乱的感觉,不利于新鲜感的表达。一般认为,播音时每分钟280字左右的播音语速最容易被受众接受。当然,速度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要把播音时的速度和栏目风格、新闻内容以及自身风格结合在一起,几个方面和谐一致这个速度就是合适的。播音速度把握得好能使新闻主题更加突出,感情色彩更加丰富,意义表达更加准确,新鲜感更足。
5.编播配合,播出“新鲜感”。新闻以最直接、最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为人们喜闻乐听。但新闻的抽象性、概括性在一定程度上不易激发播音员的情感。加上播音时间一长,极易产生单调感,容易播“油”。要使新闻播音的新鲜感持久下去,播音员除从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上严格要求自己外,还要创造一些条件,拓宽活动领域,不断变换形式,代替单一在室内播音的方式,以产生新鲜感。新闻播音新鲜感的产生有两个方面:一是新闻事件的价值以及记者的采写水平;二是播音员的理解表达能力。如果稿件本身缺乏新鲜感,就很难在播音中产生新鲜感。没有好的稿件,很难产生好的播音。记者与播音员对话,互相交流切磋。播音员可以把自己对稿件的播音感受讲给记者听,根据播音特点,向记者提出建议。记者也可以把自己对播音的看法及听众的意见反映给播音员,使编播互相了解,共同提高。
啾啾啾…
推动我国传媒产业化是历史的必然我国社会节目制作公司的生态环境研究试析我国省级卫星频道的特色化经营频道专业化带给城市台的机遇与困惑试析城市电视台的发展空间辩证看待“收视率”《哈利·波特》营销案例专项研究女性杂志营销策略研究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和经济利益的关系论广告的舆论引导广告创意的道德规范论名人广告效应媒介:打开公共空间——论当前中国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加入WTO之后的中国传媒改革谁之自由?何种权利?——对新闻自由合法性的思考对媒介集团化发展的思考女性主义与大众传媒国际传播条件下的“媒介帝国主义”及文化殖民问题广告传播告知性和艺术性关系初探省级卫视频道新闻节目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西方媒介集团的演变与发展趋势国外著名媒介人物研究(可选某个或某类人物就其传播观、传播活动等进行影响研究)广播电视广告、经营活动及产业化研究在集团化、数字化、高科技背景下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研究当代中国大众媒介与社会发展广告对大众文化传播的影响传媒现代化研究农民工问题报道中媒体的社会伦理角色定位论弱势群体的媒体话语权公共关系学专题研究媒介公共关系研究视觉文化传播中的全球化与本土化新媒体与视觉文化传播视觉文化与传播的个案研究:透过某一类作品或某一作品,透过某一群创作者或某一创作者的深入剖析,以凸现视觉文化和视觉文化传播的新走向。电视栏目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电视广告的创意与表达广告投放中的媒体组合传媒产业的内涵及其特点研究传媒核心竞争力研究媒体品牌价值的建构媒体生产经营的特点研究受众注意力与传媒影响力关系的研究中国分类广告探析广告文本中的意象多品牌营销战略初探中西方电视广告中的文化差异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研究儒家文化下的中国广告福建广告公司的生态环境电视广告对儿童的影响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虚假广告行为及其规制模糊语言在广告中的运用广告代言人使用的沟通策略研究消费心理与广告表现手法研究城市户外广告创新研究广告在整合行销中的作用DM广告发展研究儿童广告创意研究广告媒体发展的新趋势影视广告的发展趋势数码影像时代新闻摄影的挑战与对策当前新闻摄影记者工作状况调查与研究新闻摄影记者职业特点研究新闻摄影的内容与形式研究当代政治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当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当代体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当代文化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当代教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试析报纸发行量的信息不对称性浅论报纸发行定价与发行量的辨证关系对《环球时报》经营模式的一些思考地市级党报的广告经营初探试论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图片论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发展探析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的盈利模式探析我国动画产业发展思路探析中国媒介购买公司发展历程探究电视公益广告的创意分析“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分析细节对导语写作的重要性探析我国党报生存策略分析梁启超新闻思想对当今传媒的启示中外讣闻报道的对比分析从"超级女声"看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定位从"制播分离"看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我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梁启超(或其他名报人)办报思想研究网络新闻目前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试论时评的发展脉络及趋势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改革研究中国电脑游戏产业运营前景探析博客现象研究中国网络知识产权现象及前景分析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编辑比较分析网络作品版权保护问题研究中国网络电视的现状及前景分析网络流媒体技术发展研究报纸媒体受众心理研究电视媒体受众心理研究网络媒体受众心理研究媒体受众心理的比较研究针对受众的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个人特征的传播效果研究论我国农村文化市场的构建与培育对新闻娱乐化的辩证批判专业频道细分化与反细分化的竞争对策研究论我国传媒集团的产业与发展对策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论方言电视节目的兴起报纸经济报道的可读性研究科技报道中存在的非科学现象研究《南方都市报》时评版研究论网络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新时期典型报道发展研究国内报纸新闻报道中的女性歧视问题研究党报营销的问题与对策专业期刊营销的问题与对策电视栏目营销的问题与对策"超级女声"营销得失论试析经济新闻的"物化"与"人化"谈新闻采写中的人本理念试析解读新闻中的"解"论工作通讯的"研究性"趋势新闻发现与综合新闻工作报道与时政新闻电视新闻评论的媒介特征与体裁特征试析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看点"与品位谈文学期刊的时尚趋势论后发都市报竞争战略传媒发展与媒介经营管理人才大众化报刊的定价策略分析频道品牌战略与电视发展网上消费群体和购买行为分析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与整合论采访的技巧评析新闻娱乐化现象新闻标题中的语言艺术新时期新闻评论的文风本专业选题要求紧靠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选择本专业或者相关专业进行论文书写。以下选题供参考,希望大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与写作,特别强调的是本科选题不要太大。001 记者社会责任论002 评“用事实说话”003 当前经济报道得与失004 论报刊的市场化005 谈报纸的批评报道006 试论新闻的真实性007 论新闻的指导性008 试论报纸的服务功能009 舆论引导之我见010 试论报刊的舆论监督011 新闻传播效果论012 马恩新闻思想研究013 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014 刘少奇新闻思想研究015 近代新闻思想研究016 晚报与日报比较谈017 论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素质018 中外新闻思想之比较019 论新闻客观性020 新闻传播技术和新闻报道021 《都市快报》之我见022 无产阶级党报的优良传统023 邵飘萍研究024 韬奋研究025 范长江研究026 旧中国的百科全书??《申报》研究027 浙江新闻史研究028 建国以来新闻史专题研究029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研究030 邸报、京报、小报的研究031 近代外报研究032 维新报刊研究033 近代新闻业务研究034 五四“四大副刊”研究035 五四时期新闻业务研究036 《申报》、《新闻报》、《大公报》研究037 鲁迅、邹韬奋、范长江、斯诺现象研究038 中共各个时期新闻事业研究039 国民党各个时期新闻政策研究040 略论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深远意义041 大众化报纸研究042 十九世纪廉价报纸成功的原因043 美国著名报人和报纸研究044 客观报道、新新闻主义和精确新闻学评析045 西方著名新闻媒介研究046 略论西方报刊自由主义理论047 简评社会责任理论048 《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的走向049 西方报纸商业化(或垄断化)之我见050 试析鲁珀特.默多克的经营特点051 竞争中的美联社(或路透社)052 报纸与网络053 新闻记者的调查研究054 新闻采访与一般调查研究异同论055 记者的新闻敏感056 试论记者的观察057 记者的道德修养058 记者的知识结构059 采访心理学研究060 试论记者工作的任务061 采访技术初探062 略谈采访如何深化063 记者的资料积累064 名记者采写经验探讨065 略论新闻导语066 新闻背景初探067 新闻结构探讨068 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艺术069 略论人物通讯070 工作通讯写作与创新071 浅谈通讯中的情节和细节072 试论人物通讯中的情节与细节073 试论新闻特写074 调查报告的特点和写作研究075 信息与新闻写作076 试论新闻语言077 略论通讯的特征及表现手法078 新闻报告方式演进分析079 科技新闻与人文关怀080 通讯写作新样式初探081 批评性事件浅议082 试论“倒金字塔”结构在当今新闻写作中重要作用及改进思路083 重视自身规律,把握社会对信息需求的丰富性??对短新闻报道方式改革的一点思考084 试探阐释性报道中动态信息的契机作用和强化方式085 发挥栏目优势,“短、精、快”写述评新思路初探之一086 专业知识、思辩能力、人情味??试论体育新闻的深度报道087 科技报道主体的受众意识对传播效果的重要影响088 对新闻背景的哲学思考及背景材料运用方式初探089 试论访谈式报道之“观点与材料结合”的独特性090 不同专业报道之背景材料运用原则比较谈091 复合型人才、专业化文笔??对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重要成功点之理解092 专栏记者的哲学修养和政治品位??由李普曼想到“政治家办报”093 穆青“时代典型采写思路”给今日记者的思考和启示094 访谈式专题报道发展前景及隐忧095 试论评论的选题096 评论写作的情理与文采097 谈小言论的特点与写作098 报纸短评初探099 报刊署名评论特色小论100 试论评论语言的形象化101 评论写作论证的技法102 略论杂文的形象性103 王韬政论的特色104 梁启超的“时务体”风格刍议105 试论新闻评论的历史沿革106 广播电视评论专题研究107 新闻编辑的功能108 近几年报纸版面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109 新闻编辑与受众心理110 集纳专栏研究111 试论编辑技巧112 新闻标题制作的原则与艺术113 编辑与作者关系研究114 新形势下新闻编辑素质的嬗变115 网络传播对新闻编辑的影响116 编辑策划研究117 编辑与受众关系研究118 略论广播新闻的优势和弱点119 试论广播新闻的语言120 采编播合一是广播新闻改革的趋势121 电视新闻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122 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初探123 试谈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主持人节目124 电视新闻的声画合一与解说词写作125 广播电视舆论作用初探126 广播电视新闻现状与趋势127 电视对社会文化与心理的影响128 分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129 电视隐性采访的是与非130 电视评论节目的特点131 论“焦点访谈”的权利与权力132 广播电视受众观念变化之我见133 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介的影响134 电视该如何加强节目的互动性135 电视谈话节目的人际性问题136 形象性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137 电视评论节目的主客观兼容性问题138 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研究139 爱德华.默罗与现场直播140 BBC的体制改革对公共广播电视的意义141 CNN对我们的启迪142 广告学原理研究143 广告传播研究144 广告运动研究145 广告策划与创意146 广告心理学研究147 广告文案写作148 广播电视广告制作149 广告管理与广告法规150 消费行为学研究151 市场营销与广告152 广告效果调查与测定153 公共关系学专题研究154 名牌战略研究155 电视广告语言研究156 中国广告市场法要素关系现状分析研究157 21中国广告发展趋势研究158 老年消费市场研究159 广告管理与广告法制建设160 公共汽车上的平面广告研究161 广告中商品文化的传承研究162 从“不买的消费者”一说看广告产品的定位163 广告内容的编排与人们的认知规则164 阈下广告的原理与应用165 消费者的决策研究166 广告人的情感体验与广告作品的情感诉求167 广告效果测量方法之我见168 自我意识与人际交往169 群体压力与采访报道之方法170 从众心理与逆向思维171 媒介公共关系研究172 媒介受众调查研究173 公益广告研究174 媒介全员公共关系175 新闻媒介形象的传达176 媒介形象的确立与塑造177 报业经济发展现状研究178 广播电视业经济现状研究179 传媒集团化研究180 传媒组织管理研究181 人力资源配置研究182 传媒领导人类型研究183 我国媒体经营特色研究184 西方传媒集团发展历史研究185 中西媒体经营理念研究186 媒体的垄断与竞争187 发行研究188 媒体整合营销战略研究189 传媒现代化研究190 中国传媒大扩版、改版机制分析191 产业化研究192 媒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193 媒介定位与细分市场新闻学(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参考选题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2、 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3、 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4、 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5、 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6、 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7、 浅谈新闻导语写作8、 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9、 消息中的现场描写10、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11、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12、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13、浅谈工作通讯的指导性14、新闻标题特色研究15、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16、新闻评论的社会作用17、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的特点18、短评的特点和写作19、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20、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21、著名女记者节目主持人法拉奇成功奥秘探析22、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23、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24、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25、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26、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27、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28、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29、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30、四个媒介的广告特性比较研究31、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32、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33、谈广播节目设置34、关于广播语言特色的探讨35、广播节目编排艺术36、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呵呵希望对你有帮助!z铵h骇gp£ぇぃqoěЫm榨jsp£ぇぃ
不是啊,市级都不上
不是啊,市级都不上
1、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美国 2、 Psychologica
一 写一篇新闻报道200字左右 生机勃勃 有备而来 从举世瞩目的"鸟巢"、"水立方"等体育场馆的如期竣工,到百万奥运志愿者即将按部就班,再到中国运动健儿紧
广播电视学论文2万字合适。广播电视学论文是属于本科毕业论文,为了能让论文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和要求,一般需要写到2万字才会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