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07

美多多lady
首页 > 论文发表 > 洛阳皇家园林论文发表网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essicabeck

已采纳

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商代,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囿”和“台” , 时间在公元前 11 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商初。 “囿”和“台”是中国 古典园林的两个源头,前者关涉栽培、圈养,后者关涉通神、望天。 秦、 西汉为生成期园林发展的重要阶段, 相应于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的确立, 出现了皇家园林这个园林类型。它的“宫”“苑”两个类别,对后世的宫廷造园 、 影响极为深远。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以老庄思想和佛教的传入下, 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由再现 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 由单纯地模仿自然山水进而至于适当地加以概括、 提炼, 但是始终保持着“有若自然”的基调。 唐宋时期达到成熟期,文人墨客开始参与造园活动,文人画的画理介入造园 艺术,从而使园林呈现为“画化”的表达。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 艺术门类已有相互渗透的迹象。另外,唐宋写意山水园在体现自然美的技巧上取 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叠石、堆山、理水等。 明清时期园林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鼎盛时期, 无论是江南私家园林还是北方皇 家园林都到达了一个高峰。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园林景观大部分是那个时期遗留下 来的,充分体现了古代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皇家园林作为帝王生活起居环境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选址布局还是在景物构 成上,皇家园林都与整个都城建设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具有私家园林所不能企 及的特殊功能和宏大气魄。 皇家园林对于帝王, 绝不仅仅是一个供游赏的后花园, 它承托着重要的实用功能和政治意义, 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历代帝王都把皇家 园林作为与宫殿、坛庙同等重要的建设来精心营建。1.皇家园林艺术特征与格调 气魄恢宏1.1 气魄恢宏,庄重华贵 皇帝能够利用其政治上的特权与经济上的雄厚财力, 占据大片土地面积营造园 林而供自己享用,故其规模之大,远非私家园林所可比拟。山石、水体、建筑、 植物和书画是构成园林的基本要素,叠山、理水、建筑营造、植物配置、书画楹 联等也就成为造园的主要工作。古代帝王苑囿规模都很大。秦汉时期的上林苑, 方圆达数百里, 周长三百余里, “作长池, 引渭水, 筑土为蓬莱山”, 规模之大, 为中国历代皇家园林所不及。1.2 吸收借鉴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 江南的私家园林发展到了明清,以其精湛的造园技巧、浓郁的诗情画意和工细雅 致的艺术格调, 成为封建社会后期园林史上的另一个高峰。 北方园林之模仿江南, 早在明代中叶已见端倪。乾隆皇帝先后六次到江南巡行,但一向爱好游山玩水的 乾隆绝不放过这“艳羡江南,乘兴南游”“眺览山川之佳秀,民物之丰美”的大 , 好机会,足迹遍及扬州、苏州、杭州、海宁等私家园林精华荟萃的地方。凡他所 中意的园林,均命随行画师描绘成粉本, “携图以归” ,作为皇家建园的参考。 其一,引进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在保持北方建筑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大量使用游 廊、水廊、爬山廊、拱桥、亭桥、舫、谢、粉墙、漏窗、等江南常见园林建筑形 式,大量运用江南各流派的堆叠假山的技法,临水码头、驳岸的处理,水体的开 合变化也都借鉴江南园林。在讲究工整格律、精致典丽的宫廷色彩中融入了江南 文人园林的自然纯朴、清新素雅的诗情画意。 其二,再现江南园林的主题。清代皇家园林里面许多“景” ,其实就是把江南园 林的主题在北方表现出来,也可以说是某些江南名园在皇家御苑内的变体。 其三,具体仿建名园。以某些江南著名的园林为蓝本,大致按其规划布局而仿建 于御苑内,例如圆明园内的安澜园之仿海宁陈氏园,避暑山庄内的文津阁之仿宁 波天一阁。重在求其神似而不拘于形似,是运用北方刚健之笔抒写江南柔美之情 的一种更为难能可贵的艺术再创造。1.3 复杂多样的象征寓意 在古代凡是与帝王有直接关系的宫殿、坛庙、陵寝,莫不利用其布局和形象来体 现天人感应和皇权至尊的观念,从而达到巩固帝王统治地位的目的。到了清代雍 正、乾隆时期,皇权的扩大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在当时所修 建的皇家园林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其皇权的象征寓意。2.不同时期皇家园林的特点2.1 园林生成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朝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 乐的一种园林形式。通常在选定 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囿中有自然景象、天然植被和鸟兽的活动。当时著 名的皇家园林为周文 王的灵囿。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营造宫室,园林的发展亦 与此新兴大帝国的政治体制相适应, 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 “皇家园林” 汉代, 。 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园林 形式--苑,其中分布着宫室建筑。苑中养百兽, 供帝王射猎取乐,保存了囿的传统。建章宫是其中最大宫城, “一池三山”的形 式成为后世宫苑中池山之筑的范例。2.2 园林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 朝长期动乱,是思想、文化、艺术上有重大变化的时代,这些变化引 起园林创作的变革。 南北朝时期皇家园林形式由粗略地模仿真山真水转到用写实 手法再现山水; 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者仅保留其 象征性的意义,生产和经济运作则已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 功能。这一时期的特点为:(1)园林的规模小,也未见有生产;经济运作方面的记载,但其规划设计则更 趋于精密细致;个别规模较大的,如邺城北齐高纬的仙都苑,由暴君驱使大量军 民劳动力在很短时期内建成,施工十分粗糙,总体的质量不高。(2)由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综合而成的景观,其重点已从摹拟神 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更多地以人间的现实取代仙界的虚幻。(3)皇家园林开始受到民间的私家园林的影响,南朝的个别御苑甚至由当时的 著名文人参与经营。(4)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已经较多地运用一些写意的 手法,把秦汉以来的着重写实的创作方法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5)皇家园林的称谓,除了沿袭上代的“宫”“苑”之外,称之为“园”的比较多。3.园林全盛期:相当于隋、唐朝 园林全盛期:相当于隋、(1)大内御苑紧邻于宫廷区的后面或一侧,呈宫、苑分置的格局。但宫与 苑之间往往还彼此穿插、 延伸, 宫廷区中有园林的成分, 例如洛阳宫中内广种松、 柏、桃、柳、梧桐等树木,当时文人对此亦多有咏赞: “宫松叶叶墙头出,柳带 长条水面齐”“阴阴清禁里,苍翠满青松”等等。 ,(2)郊外的行宫、离宫,绝大多数都建在山岳风景优美的地带,如像“锦 绣成堆”的骊山、 “诸峰历历如绘”的天台山、 “重峦俯渭水,碧障插遥天”的终 南山等等。(3)不少修建在郊野风景地带的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由于种种原因都改 作佛寺,有的还增建佛塔,也从侧面说明隋唐时佛教之兴盛和佛教与宫廷关系之 密切。(4)郊外的宫苑,其基址的选择还从军事的角度考虑,如玉华宫、九成宫等的建设地段不仅仅山岳风景优美,而且是交通要道的隘口、兵家必争之地,其 军事价值是显而易见的。4.园林成熟时期: 两宋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进入成熟 的第一个阶段,主要集中在东京和临安 两地,北宋有艮岳。若论园林的规模和造园的气魄,远不及隋唐,但规划设计的 精致则过之。园林的内容比之隋唐较少皇家气 派,更多地接近于私家园林。之 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这与宋代皇陵之简约一样,还有当时朝廷的政治风尚有关。 宋代的政治;经济;文 化的发展把园林推向了成熟的境地,同时也促进了造园 的繁荣局面。皇家园林较多地受到文人园林的影响,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 私家园林的倾向,这种倾向冲 淡了园林的皇家气派,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两宋 封建政治的一定程度的开明性,和文化政策的一定程度的宽容性。 元;明;清初是中国古典园林进入 成熟的第二个阶段,它上承两宋第一阶段的 余绪在某些方面又有所发展。皇家园林的规模趋于宏大,建设趋于成熟,皇家气 派又见浓郁,这种倾向多少反映了明以后 绝对君权的集权政治日益发展。 这时的 造园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实现了一次飞跃, 这个时期出现的名园如明有西 苑(北海与中海、南海的总称)和太液池。清有圆明园,圆明园收尽天下名胜, 是我国园林艺术史上的罕世珍品, 也是我国园林艺术历史发展到清代时期一个综 合的杰作。5. 园林成熟后期: 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北方的帝王宫苑,在设计和 建造上,达到了 高峰。现代保存下来的园林大多属于明清时代,这些园林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园 林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清代的乾、嘉两朝,皇家园林的建设规模和艺 术造诣都达到了后期历史上的高峰境地。 大型园林的总体规划、 设计有许多创新, 全面地引进江南明间的造园技艺,形成南北园林艺术大融糅,为宫廷造园注入了 新鲜血液。离宫御苑这个类别的成就尤为突出而引人注目,出现了一些具有里程 碑性质的、 优秀的大型园林作品, 如堪称三大杰作的避暑山庄、 圆明园、 清漪园。 然而,随着封建社会的由盛而衰,经过外国侵略军的焚掠之后,皇室就再也没有 乾隆时期那样的气魄和财力来营建宫苑,宫廷造园艺术亦相应趋于萎缩,终至一 蹶不振,从高峰跌落为低潮。6、 结语: 纵观中国皇家园林发展的发展进程,我们可以看到,体现在皇家园林中的这 种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的园林观, 不仅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以及 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 而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 物,,是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宝库中一笔独特的文化财富。在今天,帝王特权笼罩 下的神秘面纱已经揭开,人们可以细心品味皇家园林的历史沧桑、 欣赏其艺术 精华。 即通过园林艺术对人的生活环境的调节, 来把握人本身的存在特征和意义。另外:''一池三山''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了中国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

195 评论

猪小七ice

论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配置的关系【论文关键词】景观;园林建筑;植物配置;环境协调【论文摘要】园林植物与园林建筑的配置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处理得当,二者关系可求得和谐一致。园林建筑属于园林中以人工美取胜的硬质景观,是景观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结合体,是园林构景中的主体。园林建筑与植物一起配置时,搭配得当,可将人工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形成巧夺天工的奇异效果。1 园林建筑与植物配置的相互作用1.1 园林建筑对植物配置的作用 园林建筑除了在自身形象的轮廓、线条、色彩与自然环境主动协调外,对于园林植物的配置,必须用花草树木来加以搭配,使之不孤立。1.1.1 园建筑的为植物种植提供基址 通过建筑的遮、挡、围的作用,能够为各种植物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建筑的外环境为植物提供基址。1.1.2 园林建筑对植物能起到背景、夹景、框景的作用 私家园林以墙为纸、以植物绘,使建筑和植物组成优美的构图。1.1.3 园林建筑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隐建筑物于山水之中,将自然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1.2 植物配置对园林建筑的作用1.2.1 植物配置使园林建筑的主题和意境更加突出 依据建筑的主题、意境、特色进行植物配置,使植物对园林建筑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园林中某些景点是以植物为命题,而以建筑为标志。例如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首先要体现主题思想“柳浪闻莺”,柳树以一定的数量配置于主要位置,构成“柳浪”景观。1.2.2 植物配置协调园林建筑与周边环境 建筑造型、色彩等原因与周围环境不相称时,可以用食物缓和或消除矛盾。园林植物能使建筑突出的体量与生硬的轮廓“软化”在绿树环绕的自然环境之中。植物的枝条呈现一种自然的曲线,园林中往往利用它的质感及自然曲线,来衬托人工硬质材料构成的规则式建筑形体,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两种材料的质感。一般体型较大、立面庄严、视线开阔的建筑物附近,要选干高枝粗、树冠开展的树种,在结构细致玲珑的建筑物四周,选栽叶小枝纤、树冠茂密的树种。如园林中厕所旁边常植浓密的珊瑚树等植物,使其尽量不夺游人的视线。1.2.3 植物配置丰富园林建筑的艺术构图 建筑物的线条一般多平直,而植物枝干多弯曲,植物培植得当,可以使建筑物旁的景色取得一种动态均衡的效果。如青岛的天主教堂前的枝干虬曲的古树配置于圆尖的建筑前,显得既有对比又和谐。树叶的绿色,是掉和建筑物各种色彩的中间色。如白色的香花衬托于灰色的墙前,尤为醒目。墙面上爬山虎更突出了这种色彩的对比。1.2.4 使园林建筑环境具有意境和生命力 植物配置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在景点命题上体现植物与建筑的巧妙结合,在不同的区域栽植不同的植物或突出地方植物特点为主,形成区域景观的特征,增加园林的丰富性。1.2.5 丰富园林建筑空间层次,增加景深 植物的枝、干、叶交织成网络,可形成一种界面,利用它可以起到限定空间的作用,使园种植物疏密相间,虚实呼应,高下相称,与建筑相互配合,呈现一种和谐美。2 各种园林中的建筑与植物配置2.1 皇家园林的植物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特点是园林建筑美与自然美的完美融合,而这种融合的美与环境气氛的创造,在很大的程度上以来于植物配置及配置得体,体现自然美和人工美的结合。皇家园林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雕梁画栋、色彩浓重、金碧辉煌、布局规则严整、等级分明,建筑体型高大,为反应帝王的至高无上的权利,宫殿建筑特点的特点。一般选择姿态苍劲、意境深远的中国传统树种,如圆柏、海棠、银杏、国槐、玉兰等。2.2 私家园林建筑的植物配置 以苏州园林为首的江南古典私家园林建筑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以“咫尺之地”进“城市山林”植物配置重视主题和意境,多于墙基、角落处种植松、竹、梅象征古代君子的植物,体现文人具有象竹子一样高风亮节,象梅一样孤傲不惧。2.3 寺观、陵园等园林的建筑与植物配置 寺观、陵墓等园林比较庄重严肃,所以主要体现庄严肃穆气氛,一般多用银杏、油松、圆柏、白皮松等植物。2.4 现代园林的建筑与植物配置 现在建筑样式多样灵活,因此可以选择多种树种,应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功能和景观要求选择适当的树种,如白皮松、榆叶梅、圆柏、海棠、玉兰、银杏、国槐、法国梧桐、合欢、龙柏等植物,栽植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在古典园林,还是在现代化的园林;无论是在街头绿地,居民区的小游园,还是在大规模的综合性公园,各种各样,多姿多彩的园林建筑和植物配置都会引起游人兴趣,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却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味而设,植物配合着山水自由布置,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的境界。因此,园林建筑和植物配置的协调统一是表达景观效果的必要前提,成为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参考文献1 肖和忠,张玉兰.试论园林建筑的植物配置[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8,4,52-552 包 群.园林建筑的选址与布局[J].辽宁经济,2005,2:110 转

110 评论

吾是土豆泥

皇家园林的特点:

1、规模浩大、面积广阔、建设恢宏、金碧辉煌,尽显帝王气派。中国最早皇家园林灵囿,方圆35千米,秦汉的上林苑,广150余千米。隋朝的洛阳西苑,周100千米,其内为海,周5千米。唐朝长安宫城北面的禁苑,南北16.5千米,东西13.5千米。

2、建筑风格多姿多彩。从中既可看到南方小巧园林风格,如杭州苏堤六桥、苏州狮子林、镇江宝塔等景色,也可看见少数民族风格的塔、屋宇结构等雄风,如北海的藏式白塔,甚至还有吸收欧洲文艺复兴时的“西洋景”,如圆明园。

3、功能齐全。皇家园林中集处理政务、寿贺、看戏、居住、园游、祈祷以及观赏、狩猎于一体,甚至有的还设“市肆”,以便买卖。 皇家园林在古籍里面称之为“苑”、“宫苑”、“园囿”、“御苑”,为中国园林的四种基本类型之一。

4、选址广泛。皇家园林,既可包络原山真湖,如清代避暑山庄,其西北部的山是自然真山,东南的湖景是天然塞湖改造而成;亦可叠砌开凿,宛若天然的山峦湖海,如宋代的艮岳,清代的清漪园(北部山景系人工堆叠而成)。总之,凡是皇家看中的地域,皆可构造为皇家园林。

153 评论

相关问答

  • 洛阳论文发表

    论文发表可以从网上尝试发给;去报社打一个发表也可以。

    周小米jiang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洛阳发论文

    这里有所有的旅游论文.不知道你要是的设计还是什么..自己看看吧.有你要的

    静静地过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洛阳市发论文

    搜个都托了门.记得明故我那弄弄.早点啊

    喵布拉基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洛阳文旅建设论文发表网

    免费论文的网站有爱学术、汉斯出版社等。1、爱学术是一家专业的学术文献分享平台,覆盖各个行业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标准,专利等各类学术资源,是国内最大的学

    钱川同学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洛阳正骨医院论文发表网

    洛阳正骨医院属于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骨科专科医院,始建于1956年,医院地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启明南路,占地面积近500亩。

    纳兰依若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