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月叶耶也
1。首先决定投那份SCI刊物。作者一般在撰写论文时就已经做出决定。主要决策依据应是主题内容合适,学术声誉好,读者多等。当然也要看自己成果的大小,论文的质量而定。勿一稿两投。论文完成后,要按照每份刊物的投稿要求投稿。一般的投稿清单包括: 投稿信 足够的稿件数 所有图表齐全 以及其它要求的材料 将上述内容打包邮寄,或通过电子网络按要求投递稿件。 2。论文投出后,一般刊物编辑部会给投稿作者发送收到稿件通知。如果编辑觉得论文题材不适合所投刊物,会回信退稿。否则,作者就进入等待期。收到稿件后,编辑挑选2-3名同行对论文进行评审。论文评审是对作者采用匿名形式。评审者不是专职,是自愿花时间评阅论文(并无评审费)。由于评阅人一般是已经在本领域建立了地位,比较忙,因此往往需要花较长时间。投稿者应对此予以理解。另外,由于评阅人较忙或其它原因,有的评审意见不一定贴切。是值得商榷的。编辑在审稿过程中是仲裁和最后决策者。审稿期间,作者一般应耐心等待。除按收稿通知建议时间与编辑联系外,一般应给评审4-6个月时间。若仍无消息,可以与编辑联系催促一下。 3。论文评审的分一般内容和专业内容两部分。一般评审内容包括: 稿件是否适合所投刊物 若发表此文读者面会有多大 是否有现势性-即是否需要尽快发表 论文的理论、方法、和数据等是否有创新性 论文有无重大缺陷(理论、方法、实验结果等) 论文结果是否重要(若设立奖励的刊物会征求是否建议奖励) 论文可读性如何 长短是否合适-与论文重要性是否平衡 图表是否必须,质量如何 有没有忽略重要前人工作 专业内容是评审者对论文中不正确或存有疑问的内容、表述方法、写作缺陷等提出批评。没有具体形式。 4。审稿结束,作者迟早会收到稿件评审意见和编辑的仲裁结果。一般有四种情况: 接收 修改后可接收 可以修改后再投 拒绝 对第一种情况,作者会收到投递最终稿的指南。现在,一般需要提供数字文件,按要求提供图表。 对第二种情况,应按照评审意见修改论文。提出拒绝修改某些部分的理由。将修改部分单独写成报告提供给编辑。一般来说编辑比评审者更具同情心。因此,一般可以期望收到象第一种情况那样的论文接收信。 对第三种情况,看看评审意见,这种决定一般是由于论文需要补充材料,编辑希望继续修改提高。不要轻易放弃。修改后被接收的机会还是很大。对于高质量的杂志,多数论文第一次投稿时都会被按这种情况退回来。作者应根据评审意见认真修改。当然也可以提出对某些部分不修改的理由。 若得到最后一种情况的答复,应根据评审意见修改文稿,然后投往其它刊物。国外刊物的拒稿率高低不等,一般专业刊物拒稿率在30%以上。不妨投到拒稿率低些或引用率低些的刊物上。 5。论文被接收后。按照提供印刷稿件要求投稿后。下一个回合就是收到印刷编辑寄回的校样。校样一般需要尽快寄还给印刷编辑。寄校样时,出版商会要求填写版权转让书(Transfer of Copy Right),并告知支付版面费的办法和订购单行本的方法。许多刊物不收版面费,但对特殊印刷(如彩版印刷)收费。有的对超过定额免费页数的页面按页收费。不少收版面费的刊物费用都挺高。如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IEEE Transactions的系列刊物收费可以高达数千mei元。必须有所准备。版面费一般可以用信用卡支付。对校样要认真细读,特别注意公式和图表。 参考资料:脚丫代写论文
贵州米粉
如何发表sci论文?这是许多研究者关注的内容。目前,发表sci论文可以给国内作者带来很大的优势。然而,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是有难度的。发表sci论文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充分的准备才能使论文更顺利地发表,首先需要一篇高质量的论文。这也要求作者阅读大量的英语文学作品,并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如果英文水平不够,你可以先用中文写论文,然后找专业机构翻译成英文,他们也会对论文进行润色,使论文达到投稿的水平。国际sci论文审稿人是不习惯中国式英语的,很多国内作者投稿也是因为语言问题而被拒稿,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就需要早做准备。论文写好后都会寻找相关的sci刊物投稿,大家阅读相关文献时也会知道一些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sci刊物,掌握其影响因子及相关期刊的名称非常重要。小编建议先发一些比较高质量的期刊论文,如果能被送审,得到一些修改意见,即使被拒,也可以发表一些影响因子较低的期刊。
猫妖梦懿
1 一定要有吸引力的题目,思路清晰的摘要和漂亮的图。这三者是决定SCI论文命运的关键。实际上大部分reviewer,审稿的方法是快速看一下SCI文章文章题目,摘要和图,如果这三者不满意,这篇文章基本就Over了。一定要让reviewer心情愉快!不要挑战他的心情!因为这些reviewer大多是大忙人,你让他觉得烦了,你的文章不会有好结果。 2 标题简洁、明确,有力。尽量不要出现novel, new等字眼,从逻辑的角度讲,写科技文章的目的就是报道新的进展,如果不新的话那也没有发表的必要了。从审稿人的角度讲,他首先不会因为你写了个new就会觉得你的文章有新意,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让审稿人觉得你在挑战他的经验和智商,于是千方百计找你文章里不new的地方。中文杂志中经常会出现“初探”“初步研究”等词,这些都不宜在SCI文章中出现。 3.Abstract里不要充斥大量数字。因为人对数字是最不敏感的,abstract需要的是清晰的逻辑思路,一定要层次分明。 4 图与表的选择问题。能用图尽量用图表示,包括各种统计图。图更直观一些,表都是数字,很难理解的。如果一篇文章让reviewer看起来“难受”的话,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另外,近年来主张图尽量组合在一起,这样也容易理解一些。图也要涵盖足够的信息,不能动不动就出来一个图,一篇文章的图也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图占用太多的版面。 5 参考文献和引用一定要规范。最好用文献管理软件(如Endnote)来编辑,不要手工制作,费力且不讨好。对于所有的投稿文章,参考文献全部重新查找,并用软件生成,确保不犯各种小错误。 6.节标题的拼写一定要准确。不建议用一个单词,而建议用一个短语或句子。 7.切忌超长段落。一般一个段落以3到5个句子为宜,千万不要追求一气呵成的感觉而堆在一起,动辄一页纸的大段落让谁看了都犯愁。一定要让文章看起来简洁清爽。 8.图表切忌模糊不清。在审稿阶段图表和正文一般是分开的,要求图的质量要高,要有足够高的分辨率。 9.遵循科技写作的常规要领。科技写作是有着自己的一套规则的,不讲规则只能是让审稿人觉得你是个新手或者非正规军,这样拒起稿来几乎没有什么心理压力。 10.文章的格式要符合规则。一般来讲通篇双倍行距,段落之间留出空行,正文跟参考文献字体要区分开。当然一篇文章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很多因素,好的写作不一定能够保证它一定被录用,但是至少可以避免它过早的被reject,或者本来应该是minor revision的稿子给批成了major revision。以上只是本人总结的一些细微之处,但这些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希望跟大家多多交流。
april841002
谈英文学术论文发表和写作技巧 最近,国内几个同行和我谈及用英文发表学术论文的问题,我想借这个地方谈谈我的经验和看法。国内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学者倾向于在国内用中文发表文章,主要是因为, 一来, 学校要求老师和研究生在核心期刊上发文章;二来,英文毕竟不是母语, 写一篇英文文章的时间可以用来写好几篇中文文章。国情如此,实在无可厚非。但近来有同行抱怨,国内的期刊大多喜欢定量研究型的文章,对于以定性研究为主(如 ethnography research, action research)的文章不是那么欢迎。我没有太多用中文发表学术论文的经验,国内学术论文发表的内情是否如此,我就不得而知了。 写学术文章、参加学术会议,其实是一种学术圈内同行的对话。用中文写,懂中文的同行能读到你的研究,很好。用英文写,懂英文的同行能读到,也不错。如果想将你的研究和全世界的同行分享的话,可能英文比较能够达到这个目的。过去几年,我发了一些英文论文,也应一些英文学术期刊 (应用语言学方面的有TESOL Quarterly,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Journal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chnology, World Englishes)的邀请做了审稿的工作。结合我的经验,我想谈谈在英文的应用语言学期刊上发文章应该注意的几点。这种经验之谈,供有兴趣的同行参考,以共同促进我们国际学术交流的水平。 首先,论文综述的目的不仅是发现本领域目前讨论/研究过什么,什么还没有讨论过,更重要的是提出你对已有的研究的批判,以发现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我发现后面的一步最不容易做到了,我做学生时不容易做到,我现在指导的博士生不容易做到,我审阅的许多投稿也没有将这一步做好。 第二,在论文综述的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案。问题和方案的提出,必须是基于对以往研究 (包括内容与方法) 的批判基础上提出。 我经常发现许多论文的论文综述和后面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案的提出脱节。 第三,材料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一定要详细描述。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分析,要在论文综述的'基础上先提出你想观察/研究的几个方面,然后详细、具体地描述你的测量方法或分析方法。 第四,根据先前提出的几个想观察的方面,对材料一一分析。分析的过程中,可以比较和讨论前人发表的研究,通过对比, 通过引用别人的已有发现, 来了解或阐述你的新发现。材料分析和讨论的部分一定要紧紧扣住文章前面提出的研究问题,这样才能使本研究的贡献凸现出来,从而体现学术交流的精神。 说了这里,有人可能会说,这几点不是和中文学术论文的要求一样吗?其实这些就是学术文章的最基本要求,如此看来,国内的学术论文规范已经和国际接轨了。最后,说一点可能和国内很多文科学术期刊不一样的要求。 第五,文章可能要修改再投。英文期刊一般会有编辑先筛选一遍, 将研究内容和写作风格适合本刊物的文章寄给两到三个领域的同行匿名审阅。一般而言,文章一投就中的可能性很小。很多时候,编辑会综合文章审阅人的意见,让作者依审阅人的建议(往往是对上面几点做评论)一一修改后再投。这实在是好消息了,因为编辑和审稿人都认为该研究做得不错,论文的内容和写作风格基本符合该期刊的传统。作者应该根据他们的意见,将文章修改再投。如此般地修改一轮或两轮是家常便饭,千万不要放弃。 第六,反复修改,提高论文的逻辑性和表达的准确性。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要反复修改几遍,要反复思考苛刻的读者可能会有的质难。在寄给期刊编辑部之前,一定要让你的一两个同行先“无情”地批判一番,确保没有重大的逻辑和语言表达上的问题。我发表的第一篇英文论文修改了不下十遍!现在在这方面也丝毫不敢松懈。
诗歌的大道是生活诗从自然和个人生活元素出发,也从时代特征和精神经验出发,诗歌中有一种东西叫穿透力,它穿透人生、现实、时代。这种穿透力的东西非常重要,那些能够穿透
应该按照期刊的格式要求来写~先根据你的专业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期刊。比如你要发教育方向的,知网的期刊,或者建筑类,万方的期刊等等?在投稿时,格式也是编辑关注的重要因
相信读外文系或者主学英语的诸位同学们一定会修英文作文,也了解写英文作文有时便是天杀的不便及无趣。事不宜迟,我也长驱直入主题风格吧。 写一篇英文文章内容要先从
1投稿中遇到的问题我个人认为,现在的中文学报文章都不怎么好:1.投稿周期长、关系稿多,还收很贵的版面费,不合算;2.同样影响的外文期刊,不收版面费;3.要投中文
1。首先决定投那份SCI刊物。作者一般在撰写论文时就已经做出决定。主要决策依据应是主题内容合适,学术声誉好,读者多等。当然也要看自己成果的大小,论文的质量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