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0

  • 浏览数

    323

小阿殷-
首页 > 论文发表 > 在美国发表疫情论文

10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一谷鱼vegfish

已采纳

我觉得每一天都很好,我没有因为疫情而吃不饱穿不暖,相反我很享受与家人相处的时光,与男朋友相处的时光,疫情让我们更加亲密无间

350 评论

mrs探险家

这次疫情给美国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计的。

从美国地图的显示情况来看,由于奥密克毒株传播速度太快,导致美国每日新增病例已经超过50万,全美的地图超过85%的地区已经变成高传播地区。在这样的传播速度和大面积的感染人群下,美国的损失可以说是惊人的,根本无法估算。

为什么美国国内的疫情会传播得这么快?

首先要搞清楚美国国内的疫情传播速度会这么快,主要的一点是民众对病毒的认知程度。

自己上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之后,就发现美国民众对于新冠肺炎病毒的认知程度并不是很高,而且也没有完全认识到新冠肺炎病毒会给人带来这么大的杀伤力,因此很多美国人在出门的时候也依然选择不戴口罩,认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病毒。所以很多美国人对于新冠肺炎病毒抱有平常心,这就导致很多人在防范病毒的时候,根本没有有效的防范措施,再加上病毒的传播能力正在不断增强,导致很多美国人越来越多地受到感染。

其次政府在宣传方面也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美国政府在宣传新冠肺炎病毒的时候,并没有强调病毒潜在的危害性,也并没有作出很多积极有效的防疫措施,就连注射疫苗这样的事情都没有广为传播。现在美国国内依然有很多人没有注射疫苗,这就导致很多美国人根本没有安全抗体,因此受到病毒传播之后就变成了传染源,进而传播给他人,也就导致病毒在美国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

那么该如何解决传播速度快的问题?

个人认为应该及时采取强制措施,并且取消各种各样的聚集活动,尤其是人口密集度高的地区更要严格防守疫情,并且积极宣传疫情的危害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掐死病毒的传播。

其次要积极鼓励每一个人去注射疫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人身上都有抗体,当病毒开始传播的时候不会被轻易感染,这样就能大大减少被感染的概率,只有从这两方面下手才能解决病毒传播快的问题。

如果不提高民众的安全意识,也没有相应的政策措施,那么疫情的传播速度还会越来越快,甚至很多人会因为盲目的认知而白白丢掉生命。病毒并不可怕,只要做好科学的防护措施,依然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84 评论

闪耀的尾戒

在八月10日有一位叫做Colleen Huber的医学博士发表了一篇名为“美国人口数据出炉,这算哪门子疫情?”的文章。在文章中其引用了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本年度截至8月8日的全部死亡人数以及新冠病毒死亡人数,计算出美国本年度前32周的平均总人口死亡率和周人口人数,然后与前十年的平均总人口死亡率和周均死亡人数。结果显示,前32周的总人口死亡率是十年之内最低的,美国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瘟疫。

然而她的这个文章发出后不就主动撤稿下线了,原因是她很马虎,引用的CDC总人口死亡数据是2月1日到8月8日的,而不是全年的,少了一个月的死亡人数,算出来当然少死了很多。另外其只引用今年前32周的数据去与之前10年历年全年的数据做对比,很显然没有可比性,因为美国全年季度人口死亡率是不同的,通常下半年要高于上半年。其应该拿其他年度的前8个月数据与今年的做对比。

这个Colleen Huber是个医学博士,然而其本人是专门搞“自然疗法”,而且主要用自然疗法治疗癌症。所谓自然疗法么,简单点就是“养生”,也就是极其保守治疗。这一点很像各国的传统医学的养病 。自然疗法么,当然是在做减法,减少现代医疗手段的介入患者治疗,口罩、呼吸机什么也就不是必要的了。这都出于个人自由和意愿,他人不应该干预。这也就明白了,她要刻意去写这么一篇论文来强调疫情在美国并不严重的原因。

美国新冠疫情对于人口总死亡率势必会造成了影响,然而影响未必会十分严重。新冠病毒肺炎本身是一种自限疾病,其与流感一样没有特效药物,只能依靠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来克服感染。所以感染者的重症患者和死者大多数是那些年纪很大,身患基础疾病的人,因为他们的身体根本扛不住免疫系统的过激反应。这些人即便没有新冠病毒疫情,也会因为其他的诱因而导致死亡。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病毒死亡率对于总死亡率影响本身的问题。疫情之后,各种管控措施出台,这使得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大大减少,毕竟人的活动受到了限制,与此同时却增加了家庭暴力导致死亡的人数。毕竟人都关在家里,这无形中会增加家庭矛盾发生的概率。所以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死亡率的影响是多方面,而且还是一个动态的变化。

综上所述,新冠病毒死亡与正常死亡和总死亡人数之间,这并不是一个“1+1=2”的问题,而是一个“1+1<2”的问题。

165 评论

后知后觉付

很难,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来看,在新冠变成三种毒株上,很难找到病毒的根源,只是给我们指向了一个病毒,可能的出处让我们对病毒的起源有新的认识。

134 评论

小壮壮长大

冠状病毒怕高温,而新冠病毒和SARS的同属冠状病毒属成员,基因序列有85%的相似性。所以这其实反映出人们一种隐隐的期待,希望新冠肺炎疫情也会像17年前的SRAS一样,在夏天到来后逐渐消失。基于对其他冠状病毒的了解和经验,天气变暖有利于发病率下降的确,这种期待有一定依据。据对SARS的研究表明,人冠状病毒对热较为敏感,随着温度升高,人冠状病毒的抵御力会下降。56摄氏度下30分钟可以有效灭活病毒。而在4℃的维持液中,人冠状病毒则能维持中等稳定,在零下60度的环境中,保存时间能达数年。而且多项研究显示,MERS冠状病毒和SARS病毒在高温和潮湿环境下,病毒活性都会显著降低。而在22°C到25°C的温度和40%到50%的相对湿度(即典型的空调环境)下,SARS病毒能在光滑表面上保持5天活性。所以笔者在此提醒一句,平时用空调制热升高环境温度不可能达到灭活病毒的效果,洗热水澡的温度也达不到。2006年WHO出的《SARS这场国际瘟疫是如何被阻止的》一书中把天气回暖看作是SARS消失的原因之一。基于对其他冠状病毒的了解和经验,李兰娟院士、王辰院士、钟南山院士和张文宏主任都曾比较肯定地说,天气变暖有利于发病率下降。对新冠状病毒的直接研究支持高温可能抑制新冠病毒传播2月22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茂团队在论文预印本平台发布了一篇题为《Temperature Significantly Change COVID-19 Transmission in 429 cities》论文,王茂团队在论文中推测,可能存在最适合新冠病毒传播的温度区间。武汉近期平均气温在4.28℃到6.18℃之间,正好在确诊人数上升的温度区间内。因此,武汉气温适宜新冠病毒传播可能是疫情首先在当地暴发的因素之一。作者还推测,随着北半球气温升高,日平均气温超出病毒传播的最佳温度区间后,疫情可能得到相应控制。3月9日,论文预印网站SSRN发表了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人类病毒研究所、全球病毒网络(GVN)卓越中心的一篇论文,指出目前疫情与纬度和温度之间的相关性似乎很强。新冠肺炎社区传播主要沿着东西向展开,中心点均大致沿北纬30~50度分布,平均温度为5℃~11℃,平均湿度在47%~79%。未来北半球升温,疫区更北部风险增加。事实上,疫情后来的进展形势非常符合这篇文章的预测。白色圆圈代表出现显著社区传播的地区。红色等值线划出了气温在5到11摄氏度的地区。相反或谨慎观点:气温非决定因素早在2月份的采访中,明尼苏达大学传染病与政策中心主任迈克尔·奥斯特霍姆对高温抑制病毒这一观点持怀疑态度。他认为,指望天气变暖遏制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还为时过早。“很多人作此判断是因为非典疫情就是在夏天结束的。”他说,“不知是不是巧合。也可能正好在当年夏天,人类控制住了疫情。”他接着指出,2012年人类体内发现的另一种冠状病毒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就完全没有遵循季节模式。“阿拉伯半岛温度高达约43摄氏度,MERS也仍在传染。”他就此指出,“某些病毒的传播高峰会出现在盛夏。“3月5日举行的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会上,紧急卫生事件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对气温的影响也持谨慎态度,“我们没有理由相信这种病毒在不同温度下表现不同”,他呼吁每个国家和地区都能采取积极行动,以防止新冠病毒进一步传播。”3月6日世卫组织紧急项目执行主任瑞安在记者会上也表示,目前没有证据显示新冠病毒会在夏季自行消失。美国疾控中心国家免疫和呼吸系统疾病主任南希·梅索尼尔也在一次公开电话会议中表示,现在尚无法断言确诊人数会随着天气变暖而减少,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不指望仅仅靠天气回暖来消灭这种病毒。”3月19日,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位学者在预印本平台SSRN发表了题为《夏季冠状病毒流行会减少吗?》的研究论文。结果表明,1月至3月,平均温度高于18℃和绝对湿度大于9g/m3的国家的病例总数实际上少于全球总病例数的6%。这项研究显示了温暖气候抑制病毒传播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也表明,南半球国家出现的本土传播案例,可能意味着新冠病毒比起过去的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病毒,对较高温度更为耐受。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流行病学家马克·利普西奇的发布的一项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在一定的湿度范围内都可能持续传播,造成感染病例快速增加,无论是寒冷干燥的地区,还是像新加坡这样的热带地区。这项研究说:“如果不实施广泛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单是天气本身(比如北半球进入春季和夏季时温度和湿度的增高),未必会带来病例数量减少。目前,新加坡、马来西亚、巴西等热带国家的确诊病例数量正在不断攀升似乎也说明了问题的复杂性。3月30日,南京医科大学沈洪兵院士、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王其龙等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JAMA子刊JAMA Network Open 发表了一篇论文。该论文报道了江苏省淮安市一个超级传播者在洗浴中心感染了其他8人的簇状传播案例,这一案例表明,新冠病毒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仍能存活,且传播性并未出现减弱的迹象。笔者认为,这篇文章或许能证明单纯的温度湿度不是病毒传播的决定因素,然而气温显然不是单纯的温度,还涉及通风、日照等环境因素。气温的升高伴随着日照的增强,绝对温度虽然达不到杀死病毒,但增强的紫外线应该可以产生叠加效应。多出来晒晒太阳肯定有益无害!唠了半天,有人可能会说,让你说出花来,还是没有得出肯定结论呀。是的,绝大多数人啃着树上掉下来的苹果不见得能像牛顿那样发现牛顿定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世界疫情图的创立者Lauren Gardner教授也说,没想到她弄的东西竟然招来了超过10亿的点击量。她表示,这个项目为学校和团队带来了更多的曝光量,“我确实期待它为我们的团队带来真正令人兴奋的机遇,而且它已经做到了。”NASA已经要资助这个小组研究“季节性和气候”对病毒的影响。”呵呵,这不美国政府都和我想一块儿了。

355 评论

monica的私人花园

2020年以来,对于新冠病毒的传播力度和影响力我相信不少人也看到了。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北京时间4月11日06时30分,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168万例,共计1681964例,然而在新冠病毒蔓延之际,我们又迎来了一个令人担心的问题,那就是“新冠病毒基因突变”。

这意味着我们对新冠病毒的控制力度可以说又更加的困难一点,并且在突变之后的新冠病毒已经非常适应在人体内生存。

新冠病毒基因突变发展到什么状态?

在最新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报告之中,我们也看到了在全球已经变异成了“3种毒株”,所以这已经算是“正在快速突变”。当然接下来是否会演变更多的毒株暂时无法确定,这3种毒株只是我们暂时的一个观察。

并且在4月10日的时候,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发表了对这个突变的说法,那就是“传播力比较大,比起流感,它有高20倍以上的死亡率,这个问题值得重视。”

英国科学家表示,对于这变异成的3种不同的毒株,它们也是以适应不同人群中的免疫系统抵抗力,而对于这些病毒变体,还有一个问题被“挖掘”出来,那就是在一些美国人身上发现的病毒变体与蝙蝠中发现的病毒关系最密切。

所以说这个问题再次又指向了蝙蝠身上,在病毒的初期,不少的研究就将病毒指向了蝙蝠,最后还有研究说可能是穿山甲等等,但是结果都没有一个准确答案去说明,到底是不是在这些动物身上出现的,所以具体还要等待新的研究结论才行。

3种毒株是如何被发现的?

根据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的论文作者剑桥大学遗传学家彼得·福斯特(Peter Forster)博士表示,通过分析“从患者身上发现的第一批160个完整的病毒基因组序列发现,与在蝙蝠身上发现的最接近的变异主要在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患者身上”,而不是在中国武汉患者身上。”

他们使用的是2019年12月24日至2020年3月4日期间从世界各地采集的样本数据。在研究之中,科学研究人员们将三个截然不同但密切相关的变体,被称之为A、B和C。

而在A、B、C之中,A型是与在蝙蝠中发现中最接近的冠状病毒类型,即原始的人类病毒基因组。该病毒基因组存在于武汉,但不是武汉地区的主要病毒类型。反而是在国外人的身上发现可能较多。根据科学报告指出,研究人员们在居住于武汉的美国人身上发现了突变的A型病毒,在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患者中也发现了大量的A型病毒,所以说变异的问题可能在他们身上最为明显。

而武汉患者主要是B型,并在东亚各地的患者中存在,C型病毒是主要的欧洲类型,在本次的研究之中,我国大陆是没有这种病毒类型,但在新加坡、中国香港和韩国都有发现。

所以说综合这个情况来看,研究结果认为A型病毒与蝙蝠和穿山甲中发现的病毒关系最密切,研究人员将其描述为疫情暴发的根源。B型病毒由A型衍生而来,被两个突变分开,然后C型反过来又是B型的“女儿”。

通过A型能否找到病毒根源?

当然,从这个研究的情况来看,A型是如今的一个重点,因为它是与蝙蝠和穿山甲中发现的病毒关系最密切,这也是我们一直指向病毒可能的一个出处,而刚最接近的A型病毒在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患者中的发现最为明确,所以说这可能会再次改变我们对病毒的一个起源新认识。

根据科学研究者福斯特表示“病毒有太多的快速突变,无法完整地追踪Covid-19家谱”,所以需要找到根源,还是比较困难。

但是从如今的病毒变异群体的一个研究来看,该病毒确实可能出现一个转变,如果能够从大量具有A型的患者身上缓慢的找到根源,那么对我们未来的疫苗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帮助,如今这篇论文报告直接说明了A型病毒是关系最大的,其他都是分别衍生出来的。

所以赶快去看看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患者中,发现大量的A型病毒的人,是如何出现这种情况的,也许能够找到真正的答案

整体上来说,这项研究的变异问题确实指向到了国外的某些群体,但是我们也只能作为参考,毕竟如今我们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至于最终病毒到底是如何出现的,我们就等待权威科学结论,如今我们是要全球努力进行控制才行,不要在指责了。

256 评论

一起团购呀

美医学博士经过计算后发现了“让人震惊”的结果:美国2020年前32周的总人口平均死亡率,竟是近10年里美国“最低”的,也是“21世纪开始迄今的21年”中第二低的,仅高于2009年的这一数字。

84 评论

雪中的欢心

应该是无从找到病毒根源了,因为变异也是算蛮多次了,让病毒都改变了基因了。

328 评论

皖北一只老色

据今日俄罗斯18日报道,一项新研究发现:算上生产方面以及民生方面,新冠病毒疫情对美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高达16万亿美元。近日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和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戴维·卡特勒(David Cutler)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论文称,(16万亿美元)只是单纯的经济成本,是依据疫情对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影响来评估的,除此之外还考虑了与感染新冠死亡相关的损失。随着美国累计确诊人数逼近800万人,死亡人数超过21.5万人,萨默斯和卡特勒认为,预计到明年,新冠疫情可能导致美国累计死亡62.5万人。他们估算,考虑到理论上“每条人命700万美元的保守价值”,感染新冠导致的过早死亡可能造成近4.4万亿美元的损失。两位作者指出,新冠病毒能够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长期影响,特别是对本身患有严重疾病的人群来说更是如此。这些新冠并发症增加了过早死亡的风险,也对整个美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预计明年美国损失还将增加2.6万亿美元。论文称,即使是那些没有接触过新冠病毒的人员也可能受到它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包括亲人去世带来的痛苦、随即产生的孤独感。这些都可能导致一个人的精神状况恶化。这种情况也将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精神健康受损带来的问题,可能导致美国损失约1.6万亿美元。其余损失几乎占全部损失的一半,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导致的收入下降有关。两位作者援引了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此前的数据:预计未来10年,美国的经济产出损失总额将达到7.6万亿美元。这份研究报告称:新冠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是美国自2001年911事件以来美国参与的所有战争的总支出的两倍多。这些战争包括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战争。总成本估计超过16万亿美元,约占美国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的90%。对一个四口之家来说,平均预计损失将达到近20万美元。该报告发布之际,美国立法者正在讨论另一项经济刺激方案,意图减轻疫情危害。该研究报告强调,任何此类经济救济都应至少拨出5%的资金用于增加病毒检测和接触者追踪。在这方面,每600万美元的投资可导致将来避免损失大约1.76亿美元。该研究称,加大投资病毒检测和接触者追踪,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至少是投入成本的约30倍。即便对疫情的担忧开始消退,美国对卫生措施的财政支持也不应取消。

199 评论

烟点燃空虚

奥密克戎毒株肆虐之下,美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已经超过50万。当地时间12月28日,《今日美国》综合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数据发布的美国疫情地图显示,全美85.35%县市均已成为“高传播地区”,导致地图上的美国几乎完全被涂红。

美国疫情地图,标红区域为“高传播地区” 图源:《今日美国》

根据这张疫情地图的定义,“低传播地区”的标准为“7日内核酸检测阳性概率低于5%”且“每10万人中新增确诊数低于10例”,“中传播地区”的标准为“7日内核酸检测阳性概率为5-7.99%”且“每10万人中新增确诊数为10-49例”,“重传播地区”的标准为“7日内核酸检测阳性概率为8-9.99%”且“每10万人中新增确诊数为50-99例。”

不过,上述三个地区加起来也仅占全美不到15%的区域,其中更是只有1.74%的县市属于“低传播地区”。

该地图中,“高传播地区”的标准为“7日内核酸检测阳性概率为10%以上”且“每10万人中新增确诊数为100例以上”,占全美县市的85.35%。

具体而言,美国纽约州、伊利诺伊州、威斯康星州、佛罗里达州、乔治亚州、阿拉巴马州等北部州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传播率较低的地区主要为人口稀少区域,如俄勒冈州的惠勒县、加州的三一县和密西西比州的韦恩县。

美国的疫苗接种工作也因地区而异。佛蒙特州、波多黎各自治邦、罗德岛州、缅因州和康涅狄格州报告的新冠疫苗接种率最高,而爱达荷州、阿拉巴马州和怀俄明州报告的疫苗接种率最低。

高传播地区所占全美县市比例 图源:《今日美国》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奥密克戎毒株在上周导致的美国新增病例 在所有新增病例中占比58.6%。发言人指出,估测的数据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根据估测,新增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的占比低可至34%,高可达95%。

面对严峻的疫情,美国也采取了一定的应对措施。22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使用辉瑞公司的Paxlovid系列药物,这是一种在家服用的药物,可以在“高传播地区”预防新冠重症的出现。23日,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使用第二种抗病毒药物莫努匹韦,该药物可以防止新冠病情恶化。

据报道,全美所有州都对新冠特效药有着较大需求,但得州已经出现了供应短缺的现象。得州卫生服务部门12月27日宣布,其在奥斯汀、埃尔帕索、沃斯堡、圣安东尼奥和伍德兰等地的新冠抗体药物Sotrovimab已经耗尽。

然而,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7日发布的防疫建议却进一步缩短了新冠确诊患者的隔离时间。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建议称,美国所有感染了新冠的患者,需要从核酸检测为阳性的当天起进行5天的隔离,若其在这段时间后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就可以恢复正常活动。报道指出,此前建议的隔离期为10天。

233 评论

相关问答

  • 疫情论文发表在国外

    可以。病例是医学论文的一种常见体裁,通过对一两个生动的病例进行记录和描述,试图在疾病的表现、机理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提供第一手感性资料的医学报告。病例报告是医学期

    霸王V风月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美国疫情对sci论文发表影响

    不好发。《科学引文索引》是一个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因为截止于2022年10月16日仍属于疫情期间,是无法自由活动的,所以此类的文章是

    馨阳北京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美国疫情对发表SCI论文影响

    不好发。《科学引文索引》是一个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因为截止于2022年10月16日仍属于疫情期间,是无法自由活动的,所以此类的文章是

    卡布奇诺有点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美国疫情期间期刊论文发表

    这次疫情给美国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计的。 从美国地图的显示情况来看,由于奥密克毒株传播速度太快,导致美国每日新增病例已经超过50万,全美的地图超过85%的地区已经

    claire小雨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疫情对美国论文发表的影响

    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受两国的关系影响。影响了两国学者之间的合作。

    坚持到底2011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