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震雷
数学家陶哲轩,5岁学微积分,12岁奥赛金牌,31岁菲尔兹奖,所获奖项多不胜数主要奖项Salem Prize(2000)博谢纪念奖(2002)Clay Research Award(2003)Australian Mathematical Society Medal(2005)Ostrowski Prize(2005)SASTRA拉马努金奖(2006)Levi L.Conant Prize(2005)菲尔兹奖(2006)麦克阿瑟奖(2007)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2007)Alan T. Waterman Award(2008)Onsager Medal(2008)King Faisal International Prize(2010)Nemmers Prize in Mathematics(2010)Polya Prize(2010)克拉福德奖(2012)Joseph I. Lieberman Award(2013)菲尔茨奖章2006年5月22日至30日,第2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该大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大会开幕式上专为40岁以下杰出数学家颁发的菲尔茨奖,则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因陶哲轩在调和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获得了本届菲尔茨奖。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向陶哲轩颁发菲尔茨奖。虽然是本次最年轻的获奖者,但陶哲轩已发表了超过80篇论文。 他也成为继1982年首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教授获菲尔茨奖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人。获奖时刚满31岁的陶哲轩,不仅是本次菲尔茨奖得主中最年轻的一位,同时也是第一位获得菲尔茨奖的澳大利亚人。澳洲两家博物馆请求永久陈列他的照片,他也是2007年澳洲风云人物的最后人选之一。艾伦·沃特曼奖2008年4月10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在其官方网站宣布,2008年的艾伦·沃特曼奖(Alan T. Waterman Award)授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华人数学家陶哲轩。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获得该奖项的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华裔学者杨培东。文章指出,陶哲轩杰出的研究成果已经对许多数学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陶哲轩于5月6日美国国务院的一次宴会上正式得到该奖。科学突破奖2014年6月23日,突破奖基金会揭晓了2014年数学突破奖的获奖名单,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陶哲轩,因调和分析、组合论、偏微分方程及解析数论等众多突破获奖。高等研究院的Richard Taylor,因自守形式理论的众多突破获奖。获得了300万美元的巨奖。突破奖是由Google的布林夫妇、阿里的马云夫妇、投资人Yuri Milner夫妇及Facebook扎克伯格夫妇等人联合发起并提供资助的一个奖项。该奖旨在表彰将科学作为一生事业并取得重大突破的科学家,每位获奖者将获得300万美元。颁奖仪式于2014年11月举行。而这5人也将组成评选委员会,选出明年的获奖者。 2015年9月17日,他宣布证明了保罗·埃尔德什(Erd s Pál)在1932年提出的埃尔德什差异问题存在,这是个困扰学术界80多年的问题。
Aimy'ssmile
在陶哲轩的研究生涯里,他被数学界公认为是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解析数论、算术数论等接近10个重要数学研究领域里的大师级年轻高手,这些方向都是数学发展中极热的生长点。此外,他的研究领域还涉及工科,在照相机的压缩传感原理(调和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方面获得了突破性成果。陶哲轩另一项著名的成果是与本·格林合作用质数级数解决了一个由欧几里得提出的与“孪生质数”相关的猜想:一些质数数列间等差,如3、7、11之间,均差4;而数列中下一个数15则不是质数。这个已经有2300年历史的数学悬案,强烈吸引了他的兴趣,他与同伴甚至证明了即使在无穷大的质数数列中,也能找到这样的等差数列段,这个发现被命名为“格林—陶定理”。 Salem Prize(2000)博谢纪念奖(2002)Clay Research Award(2003)Australian Mathematical Society Medal(2005)Ostrowski Prize(2005)SASTRA拉马努金奖(2006)Levi L.Conant Prize(2005)菲尔兹奖(2006)麦克阿瑟奖(2007)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2007)Alan T. Waterman Award(2008)Onsager Medal(2008)King Faisal International Prize(2010)Nemmers Prize in Mathematics(2010)Polya Prize(2010)克拉福德奖(2012)Joseph I. Lieberman Award(2013) 2006年5月22日至30日,第2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该大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大会开幕式上专为40岁以下杰出数学家颁发的菲尔兹奖,则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因陶哲轩在调和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获得了本届菲尔茨奖。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向陶哲轩颁发菲尔兹奖。虽然是本次最年轻的获奖者,但陶哲轩已发表了超过80篇论文。 他也成为继1982年首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教授获菲尔茨奖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人。获奖时刚满31岁的陶哲轩,不仅是本次菲尔茨奖得主中最年轻的一位,同时也是第一位获得菲尔茨奖的澳大利亚人。澳洲两家博物馆请求永久陈列他的照片,他也是2007年澳洲风云人物的最后人选之一。 2014年6月23日,突破奖基金会揭晓了2014年数学突破奖的获奖名单,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陶哲轩,因调和分析、组合论、偏微分方程及解析数论等众多突破获奖。高等研究院的Richard Taylor,因自守形式理论的众多突破获奖。获得了300万美元的巨奖。突破奖是由Google的布林夫妇、阿里的马云夫妇、投资人Yuri Milner夫妇及Facebook扎克伯格夫妇等人联合发起并提供资助的一个奖项。该奖旨在表彰将科学作为一生事业并取得重大突破的科学家,每位获奖者将获得300万美元。颁奖仪式于2014年11月举行。而这5人也将组成评选委员会,选出明年的获奖者。 2015年9月17日,他宣布证明了保罗·埃尔德什(Erd s Pál)在1932年提出的埃尔德什差异问题存在,这是个困扰学术界80多年的问题。
绿草泱泱
我父母告诉我,我两岁时就对数字着迷了,我那时就试图教别人用数字积木计算。” 陶哲轩的导师、沃尔夫奖获得者埃利亚斯·施泰因曾表示,陶哲轩是百年难遇的奇才。 在本月22日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开幕式上,当国际数学联盟主席鲍尔宣布本届菲尔茨奖得主名单时,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张华人面孔,他就是澳大利亚华裔数学家陶哲轩。 陶哲轩因为在调和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而获此殊荣,他也成为继1982年首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教授获菲尔茨奖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人。 刚于上月满31岁的陶哲轩,不仅是本次菲尔茨奖得主中最年轻的一位,同时也是第一位获得菲尔茨奖的澳大利亚人。 国际数学家大会是最高水平的全球性数学科学学术会议,被誉为国际数学界的“奥林匹克”。大会颁发的菲尔茨奖,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虽然是本次最年轻的获奖者,但陶哲轩已发表了超过80篇论文。 鉴于在调和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他获得了本届菲尔茨奖。在接受国际数学家大会新闻机构的专访时,陶哲轩说在得知获得菲尔茨奖后一直不敢相信,“这个奖对我来说是莫大的荣誉”。 22日,陶哲轩和其他两位出席的获奖者——俄罗斯的奥昆科夫以及法国的维尔纳,在如雷的掌声中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手中领过奖章。获奖者每人还将获得1500美元奖金。 陶哲轩在获奖后鼓励大家说:“我想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能力和自由跟数学一起玩——给自己找些小挑战,设计一些小游戏等。”他还说:“我父母告诉我,我两岁时就对数字着迷了,我那时就试图教别人用数字积木计算。” 他的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据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高德里称,陶哲轩从小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数学天分,他两岁就会加减法、7岁就学微积分、8岁开始念中学、12岁就在大学里研究数学,16岁大学毕业。1986年、1987年和1988年,陶哲轩三次成为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最年轻的参赛者,依次赢得铜牌、银牌和金牌。他未到13岁就赢得金牌的纪录至今没有人能打破。 陶哲轩于1992年至1996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研究生,并于21岁时获得博士学位。年仅24岁时他就成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终身数学教授。 陶哲轩此前曾获得多个学术大奖,2000年获颁塞勒姆奖,2002年获颁博谢纪念奖,2003年获颁克雷研究奖,以表扬他对分析学的贡献。2005年,他获得利瓦伊·L·科南特奖。2004年,本·格林和陶哲轩发表一篇论文预印稿,宣称证明存在任意长的素数等差数列。 普林斯顿大学的菲尔茨奖获得者查尔斯·费弗曼回忆,“神童”陶哲轩12岁时被父亲领到普林斯顿大学接受考试。“我当时认为他比我遇到的其他神童多一点优势,现在看来是多很多。”他说。陶哲轩的导师、沃尔夫奖获得者埃利亚斯·施泰因曾表示,陶哲轩是百年难遇的奇才。 现在,陶哲轩被看作世界上最强大的“数学智囊”,他的学术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分析数论和表示论。 不仅如此,陶哲轩还是一个优秀的团队合作者。费弗曼称,陶哲轩经常召集世界级的团队攻克难题,努力发挥每一个合作者的优势。“这是一种罕见的能力。”费弗曼说。 如今,数学家们争先让陶哲轩对他们研究的问题产生兴趣,他正在变成对失败研究的“救火员”。“如果你在一个问题上被卡住了,其中一个办法就是让陶哲轩对它感兴趣。”费弗曼说。 谦虚的他 在颁奖仪式上,陶哲轩教授表现得很谦虚,而且还坦承自己感到有点 “害怕”。这一点似乎将其东方人的传统美德诠释得淋漓尽致。 固执的他 如果有课堂上没弄明白的东西,不搞清楚他是不会罢休的。他常花大量时间去反复思考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直到彻底理解为止。 天才的他 陶哲轩在加州大学的同事说:“他就像莫扎特,数学就像从他的脑子中流出来一样,不过他却没有莫扎特的人格问题,大家都非常喜欢他。” 执著的他 陶哲轩执著地热爱着数学,他鼓励大家说:“培养对数学的兴趣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跟数学一起玩,给自己找些小挑战,设计一些小游戏等。” 三兄弟都有超人智商 音乐象棋数学都拿手 据报道,陶哲轩的父母都是中国香港移民,父亲陶象国是一名医生,母亲则是香港大学理科的高材生,曾在香港的中学任教。 陶哲轩智商高达220 陶哲轩智商高达220,而他的两个弟弟陶哲渊和陶哲仁也都是澳大利亚当地出了名的神童。兄弟三人的外貌与风格虽不尽相同,但智商都超过150。 陶哲轩的弟弟陶哲渊承继了家族的“天才”传统,先后在音乐、国际象棋和数学竞赛中获得多个奖项。两岁时的陶哲渊曾被诊断患有孤僻症,但后来进入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同时修读数学及音乐双学位。陶哲渊曾表示,他只知道自己拥有这些才能,但并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些才能。 至于年纪最小,今年只有27岁的陶哲仁,智商也达到180,曾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修读理科及经济学双学位,并能熟练操作四种乐器。 作为这三个天才孩子的父亲,陶象国医生用“幸运”来形容自己的家庭,并用“快乐”形容自己的三个儿子。他说:“不管他们聪不聪明,我们只是给予他们一切我们所能办到的,而我的妻子更是辞去了数学教师的工作,以满足孩子的特别需求。” 数学天才陶哲轩档案 出生日期:1975年7月17日 出生地点:澳大利亚阿得雷德 16岁获得数学学士学位 17岁完成数学硕士课程 21岁成为普林斯顿数学博士 24岁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教授 曾获主要奖项: 1986~1988年依次夺得数学奥林匹克铜、银、金牌 2000年获塞勒姆奖 2002年获博谢纪念奖 2003年获克雷研究奖 2005年获利瓦伊·L·科南特奖
1973-2007年间,哈佛大学每年发表的SCI论文由1973年的2284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1629篇,占71%)增长到2007年的8567篇(第一作者342
我父母告诉我,我两岁时就对数字着迷了,我那时就试图教别人用数字积木计算。” 陶哲轩的导师、沃尔夫奖获得者埃利亚斯·施泰因曾表示,陶哲轩是百年难遇的奇才。
我父母告诉我,我两岁时就对数字着迷了,我那时就试图教别人用数字积木计算。” 陶哲轩的导师、沃尔夫奖获得者埃利亚斯·施泰因曾表示,陶哲轩是百年难遇的奇才。
现在的他依然生活十分的美满,娶了一个小他三岁的妻子。
质数又称素数。指在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此整数自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质数是与合数相对立的两个概念,二者构成了数论当中最基础的定义之一。基于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