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锈菜刀
施一公的牛可以用一句话概况:周五,四天,三篇article,两篇Science,一篇Nature。关键,这两项工作随便哪一项都是结构生物学登峰造极之作。4天时间,两篇Science,一篇Nature。
目前全球公认的3大高含金量论文:Science、Nature和Cell(简称“CNS”),能在这3类论文上发表文章的教授学者都是具有很强科研学术能力的人。所以很多普通高校的教授,终其一生也难以在这种级别的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而施一公在4天时间里,先后发表了3篇这种级别的论文。
说到施一公,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作为曾经清华大学副校长,现在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有着过人的科研学术能力,同时因为对学生要求严格,先后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后起之秀。
很多人只知道施一公有着华丽的履历,丰富的科研成果,但是对施一公究竟有多厉害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
比如大家知道施一公全国数学联赛获一等奖保送清华,毕业后前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还在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进行过博士后研究,之后用了10年时间在普林斯顿大学从助理教授一直成长为讲席教授。
而接下来于2008年回国,在清华大学担任生命科学院院长,博导。之后几年获得了中科院院士头衔,并逐渐成长为清华大学副校长。对于施一公而言,他的前途一片光明,而且清华大学作为国内顶尖高校的代表,给了他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施展拳脚的机会。
不过最后他还是选择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担任西湖大学校长,计划将西湖大学建设成为一所“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高水平大学。
今日风向左
施一公(1967年5月5日-),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毕业于霍普金斯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西湖大学校长,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主任。 2010年-2017年陆续获得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学奖、“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等多个奖项。
在普林斯顿大学,他运用结构生物学、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手段,研究癌症发生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迄今为止,他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作为通讯作者在《细胞》发表11篇、《自然》发表7篇、《科学》发表3篇,这些工作系统地揭示了哺乳动物、果蝇和线虫中细胞凋亡通路的分子机理,已有若干研究成果申请专利,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研发。曾获国际赛克勒生物物理学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谈家桢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2014年度爱明诺夫奖等奖项。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外籍成员。
他是闻名世界的结构生物学家,曾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2013年,他的科研小组研究进展不断:首次在RNA剪接通路中取得重大进展,为揭示生命现象的基本原理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他运用X-射线晶体学手段在细胞凋亡研究领域有突出贡献,为开发新型抗癌、预防老年痴呆的药物提供了重要线索……2013年也是他收获荣誉的一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双院外籍院士。
喵小萌103
位于浙江杭州的西湖大学,创办不久,名气确实不大,单从名字上看还容易让人以为是所野鸡大学。但这所大学却是以学术研究为责任,国家大力支持的新型高等院校,建设耗资两百亿,创始人施一公熔铸了许多心血在其中,创建时号称五年超过清华大学。如今怎样呢?
生物科学天才
要谈西湖大学,就不得不谈到它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施一公。施一公出生于河南郑州,父母、爷奶都是知识分子,给他起的这个名字很有时代感,一公,一心为公。
他自小就聪明过人,很有学习天赋,中学时期便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高中毕业时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生物系。在清华,施一公向来也是名列前茅的学霸,在生物科学研究上很有自己的见解。1989年,他提前一年修完课程,从清华大学毕业。随后前往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深造,1995年获得生物学的博士学位。
1998年,施一公被普林斯顿大学邀请担任助理教授,随后慢慢升到了高级教授,成为大学教授的领军人物。施一公在美国当了九年教授,期间,普林斯顿大学为他提供环境良好、设备优质的实验室和数目不小的科研资金,让他得以施展才华。他在《自然》、《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科研成果斐然,贡献卓越,更获得了无数奖项。
这个生物科学天才,却选择在2008年时回国,全职在清华大学工作,放弃了美国的优渥条件。除了深深的故土情结外,他回国,还有更高的追求和理想。在清华大学,施一公担任学院院长、教授、博导,除致力于生物科学研究外,还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2013年,施一公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也是在同一年,他与潘建伟、王坚、陈十一等人向国家提交了关于创建新型民办研究型大学的倡议,获得国家批准。同年,开始筹建这所大学,地址选在了浙江杭州西湖区的云栖小镇内。
2018年,施一公辞去清华大学的副校长职务,全心投入这所新型大学的建设当中。他是卓越的学者,是科学领域的天才,更是中国科学研究的建设者。
未来可期的西湖大学
西湖大学拟借鉴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办学理念,方向以研究型为主,目的是培养一批顶尖的高科技人才。
2015年,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成立,施一公担任院长。研究院旨在为即将成立的西湖大学打下基础。研究院致力于基础性研究,以培养博士生为起点。
2017年,浙江省正式向教育部提交申请设立西湖大学。2018年,西湖大学的设立获教育部正式批准。西湖大学以浙江西湖研究院为依托正式成立,由施一公担任第一任校长,杨振宁先生担任校董会名誉主席,钱颖一教授担任校董会主席。这样一所集结国内许多顶尖学者,获得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承载科学梦想的大学,在杭州城绝美的云栖小镇内巍然耸立。
目前,耗资200亿建设的西湖大学设有三个学院,分别是生命科学学院、理学院、工学院,方向很清晰,是培养生化、理工领域的科学人才。大学聚集了生物学、医学、力学、物理学等领域的人才,虽然刚刚成立,但师资力量和科研力量不容小觑。学校的规划是加强学科交叉,使学生不拘泥于自己的专业,而是全面发展,提高创造力。未来,等学校步入正轨后,还将设立人文学科、艺术学科等。
目前,西湖大学在2017年到2021年的初创期内,没有计划招收本科生,目前只招收研究生和博士生。在未来,大学的招生规模必然逐步扩大。有领头人施一公全心的投入,有各界顶尖人才的助力,有社会各界的支持,西湖大学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可期。
五年超越清华大学?
施一公令人瞩目的不仅是他的学术成就,还有他的教育理念。“不应该鼓励科学家创业”这一教育名言就是他所说的,从中可以窥探到,施一公的确专注于培养学术人才。
他曾明确表示,西湖大学不是培养“就业者”的大学。他认为,大学本就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不应该以就业为目的建立大学,也不应该在大学里谈就业,就业只是一个出口,大学办好了自然会就业。
这也是施一公一直崇尚的观念——科研不该以应用为目的,基础研究是科学的根本,只有提升了基础研究,才能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国家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才会得到提升。
有人觉得施一公的观念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他不应该只注重科学研究,而不顾学生将来的前途。但施一公的理念,不正是像一瓢清水一般,洗去如今科学家愈演愈烈的浮躁风气吗?时代的节奏在加快,科学界也越来越浮躁,许多科学家致力于科学的应用、实验,而不重视理论的研究,因为进行科学实验能更容易获奖,是一条相对较容易的道路。但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撑,应用又该如何得到有效的发展?
西湖大学不是培养“就业者”的大学,而是培养学者的大学。它以基础研究为责任,不追求科研和教学人员的数量,而是更追求质量,争取像加州理工大学那样“小而精”。
此外,西湖大学是一所民办大学,经费的来源主要是政府的资助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同时争取科研经费,学校背后有王健林、马化腾等十几位顶级企业家为学校进行捐赠,可以说资源雄厚。
有这样的办学理念和办学资源,施一公曾号称,西湖大学五年内要超越清华大学。要知道,清华大学始建于1911年,一百多年走出了无数顶尖人才,是各学科全面发展的世界一流大学。每年无数学生都抱着一个“北大清华”梦,能走进清华园学习,是毕生追求的梦想。要超越清华大学,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观望创办不到两年的西湖大学,今年首个科技成果转换成果落地,推动医药技术发展,获得千亿融资,发展前景光明。要说五年就超越清华,那么是过早了,但在未来,西湖大学能够凭着其尖端的科研水平和卓越的人才,赶超清华大学,那也不是不可能。正如老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他确实是非常牛的,因为他本身学习也特别的快,而且非常的有才华,也非常的聪明
期刊论文发表有次数限制吗?中级职称及以上级别的职称基本都是需要发表若干篇职称论文的,发表若干职称论文最好的办法就是早准备早发表,但一些作者由于种种原因耽搁了发表
学校一般都有自己的具体规定,总的情况是硕士要求发一篇核心期刊,博士的话要发一篇SCI。一般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在不要求发表学术论文,博士研究生一般要而且要求很高,具
如同电影《模仿游戏》中,“计算机科学之父”图灵在二战期间带领团队协助盟军破译德国密码系统“英格玛”一样,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施一公也带着他的团队,用6年时间
施一公的牛可以用一句话概况:周五,四天,三篇article,两篇Science,一篇Nature。关键,这两项工作随便哪一项都是结构生物学登峰造极之作。4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