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茎泽蓝2011
针对10月2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南京大学教师梁莹涉嫌存在学术不端等师德问题。 南京大学高度重视 ,目前已责成相关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成立调查组进行核实。
梁莹,女,1979年生,江苏南京市人。从南京化工大学毕业后,又在苏州大学和南京大学深造,先后获得硕士与博士学位。之后, 在北大公共管理做博士后研究及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做过博士后研究 ,并在 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 做访问学者,现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并入选2015年度首届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 。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梁莹多年来学术著作颇丰,以第一或第二作者发表的论文数量超过120篇。但奇怪的是,梁莹居然主动将这些论文从知名期刊上撤搞。而这些论文曾帮助梁莹获得学位、研究经费、 更是入选青年千人的重要依据。。。
后据中青报记者对比论文发现,这些论文居然至少有15篇存在抄袭或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等问题。
并有澎湃新闻记者曾联系梁莹,梁莹接通电话后回应:身体正发高烧,不接受采访, 也不要再伤害我了 。之后挂掉电话,不在多谈。
为什么近年来,在学术界,学术不端和一稿多投的问题时有发生。更有学位论文被抄袭,最后学位被追缴。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学术不端和一稿多投的行为,禁而不止?那些教师或学生为什么愿意铤而走险呢?
我认为有三点,主要有 审查不严,学术圈的裙带关系,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处罚不严。
如果能够从这三方面着手,科研环境将会越来越好。
journeyjasm
不以年龄论英雄,有能力者居之才是正道。最近,一名“90后”学者走上了学术舞台,她就是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女博士李晟曼。她在今年的6月份的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毕业,就获聘成为湖南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副教授了,这让人不得不佩服啊。但是这也并不奇怪,因为她本来就很优秀。
李晟曼于2015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同年直博,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师从吴燕庆教授,在今年的6月毕业被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随后,在7月就入职了湖南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大学介绍:李晟曼是专注于纳米材料生长和微纳电子器件的加工制备,还有新原理器件制备与测试以及电路设计与集成。她在国外的期刊中发表过SCI论文10多篇,还在2019年还参加过国际微电子器件大会。
李晟曼曾经获得国家奖学金、知行奖学金等等荣誉。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网站在去年的10月刊文《不忘初心,诚信前行”国奖经验分享会顺利举办》,其中就是李晟曼介绍的她自己的学习经验。她讲述了她整个博士生涯的科研经历:三年如一日的实验,每天两个实验室的来回奔波,才积淀了今天的成就。她回想:从一开始的研究测试,到后来的写文稿、画图,开始投稿被拒,最后被成功接收和出刊,整个过程跌宕起伏。当科研遇到了困难,要勇于直面克服它们。
其实,她在科研之余还喜欢运动,她热爱生活,也积极地参加活动,也是一名名副其实的运动健将呢。只有强健的体魄能让自己在工作和学习当中游刃有余。她获得过2015-2016年马鞍山冬季5km长跑的冠军,还有凯默杯羽毛球的团体赛冠军,和光电学院党支部羽毛球赛的亚军呢。这样优秀的人,怎么可能平平淡淡的度过此生呢?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含金量湖南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含金量较高,其研究生教育质量受到国内外重视。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针对10月2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南京大学教师梁莹涉嫌存在学术不端等师德问题。 南京大学高度重视 ,目前已责成相关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成立调查组进行核实。
她最后被美国放弃了,因为她破译的只是民用的,并不是军用的,美国对于他她的这一发现,觉得是毫无价值的,后来她想回国内发展,并声称自己破译的只是民用的,想继续留在国
直博一个学期最少发表3篇论文。基础研究: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至少2篇SCI索引学术论文,影响因子总和大于3。直博研究生需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影响因子总和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天才少女》观后感600字,希望对大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