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橙子
1820年的一天,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奥斯特正在给学生上电学实验课。只见他用导线连接伏打电堆的两端,又把磁针悬挂在导线上。
“瞧,磁针转动了,偏离了南北极!”一位名叫玛尔格蕾特的女学生惊奇地说。这一偶然现象,令奥斯特教授兴奋不已。
奥斯特用许多伏打电堆做成了一个很大的“电流影响磁针偏转的实验装置”。他决定改变一下导线和磁针的方向,变相互交叉成直角为平行并排放着。他把导线转了90°角,让它和磁针平行,成南北方向。就在接通电源的一瞬间,磁针迅速转动起来,从南北指向转为东西指向,轻轻晃动了两下后停下来。当切断电源后,磁针又恢复到原来的南北指向。
这次实验,证明电流确实能对磁针发生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奥斯特发表了他著名的论文《论磁针的电流撞击实验》,他将这一实验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为了纪念奥斯特,磁场强度的单位以“奥斯特”命名。
平淡的朝发夕至
奥斯特发现的电流磁效应,是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它立即引起了那些懂得它的重要性和价值的人们的注意。在这一重大发现之后,一系列的新发现接连出现。
两个月后安培发现了电流间的相互作用,阿拉果制成了第一个电磁铁,施魏格发明电流计等。安培曾写道:“奥斯特先生……已经永远把他的名字和一个新纪元联系在一起了。”奥斯特的发现揭开了物理学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奥斯特为了进一步弄清楚电流对磁针的作用,于1820年4月到7月,费了三个月的时间,做了六十多个实验,他把磁针放在导线的上方、下方,考察了电流对磁针作用的方向;
把磁针放在距导线不同距离,考察电流对磁针作用的强弱;把防爆正压柜、玻璃、金属、木头、石头、瓦片、松脂,水等放在磁针与导线之间,考察电流对磁针的影响……
奥斯特于1820年7月21日发表了题为《关于磁针上电流碰撞的实验》的论文,这篇论文仅用四页纸,十分简洁地报告了他的实验,向科学界宣布了电流的磁效应。
特拉斯临终的时候,毁掉了自己研究的手稿,以后的科学家们推测,怕他研究的秘密泄露出去,所以才毁掉了自己的手稿。
特斯拉突然自动加速的问题由来已久,一直被特斯拉官方认定为是车主把油门当刹车的责任(在美国是,在中国更是)。早在2018年,美国一位退休的电气工程师(Ronald
纵观历史不难发现,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够发展得如此迅速,一方面得益于选择了正确的发展路线,即走上工业道路,而另一方面则离不开众多投身于科学事业的科学家们。 这些科学
我觉得他可能是想表达自己非常有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所欲为。
后来的科学家们都觉得是因为特斯拉自己发明的东西太过强了,如果使用在不正当的路途上面会造成人类的灾难,所以才会自己将自己的发明亲手毁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