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64

曦若若往
首页 > 论文发表 > 武科大发表sci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henjialu1988

已采纳

武汉科技大学教务处入口: 武汉科技大学是省部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和湖北省“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办学历史溯源于1898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朝政府批准成立的工艺学堂,历经湖北中等工业学堂、湖北甲种工业学校、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武昌高级工业学校、中南钢铁工业学校、武昌钢铁工业学校的传承与发展,1958年组建为武汉钢铁学院,开办本科教育。1995年,隶属于原冶金部的武汉钢铁学院、武汉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冶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武汉冶金科技大学。1998年,根据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学校成为第一批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划转院校。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大学。 学校现有青山、黄家湖和洪山三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70.9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4.0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4.56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2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59.83万册,电子图书350.64万册。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4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000余人。校园依湖览江、风景优美,教学设施齐备,办学条件完善,是“湖北省生态园林式学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构建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管、医、文、经、法、哲、艺、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科体系。设置有20个教学学院、76个本科专业(75个本科招生专业);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3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6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建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11个学科位居湖北省属高校第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与矿业工程、机械工程等3个学科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拥有全职及双聘院士5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创新人才9人、“*”1人、“国家杰青”2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3人、国家及湖北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入选者30人、湖北省“*”16人、“楚天学者计划”入选者18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7人、湖北名师工作室4个、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3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8人,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82人。“海洋工程用钢及应用性能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实施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学校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先后获批国家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65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4项。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4%以上。学生多次荣获德国红点设计大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国际网络炼钢挑战赛冠军、FIRA世界杯机器人足球比赛冠军和“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高水平竞赛大奖。“十三五”以来,学生参加各类学科和科技竞赛,累计获得国际级奖励93项、国家级奖励678项、省部级奖励983项。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8年度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排名第67位,湖北省属高校第一。学校女篮在全国享有盛名,多次获得全国大运会、CUBA和CUBS冠军,培养了10多位国家队、国青队队员。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认定为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建有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温材料与炉衬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矿冶资源利用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拥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新型智库、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科技国际合作基地、2个武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联合)、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十三五”以来,学校主持和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装备预研领域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4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社科)成果奖70余项,教职工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EI、CPCI-S等检索收录2400余篇;2007年以来获得18项国家科技成果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数量均位居湖北省属高校第一。学校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百强高校”,被认定为教育部首批“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学校积极创新校企、校地合作,先后与宝武集团、恒大集团、鞍钢、柳钢、昆钢、中国一冶、中冶南方等30余家大型企业和武汉、宜昌、孝感、黄冈、随州、湛江等省内外有关地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成立了“中国宝武—武汉科技大学炭材料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武汉科技大学宜兴陶瓷与耐火材料研究院”“武汉科技大学—老河口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武汉科技大学—襄州区科学技术研究院”,与恒大集团共建了“恒大管理学院”“恒大足球学院”;建有1所直属三级甲等附属医院、1所直属二级医院(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设立了“许家印奖学金”“科力生奖学金”“濮耐奖学金”和“首安创新奖”等12项社会奖助学金。 学校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目前已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奥地利、日本、韩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数十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开展了学生交换、师资互访、联合科研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与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奥地利莱奥本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数据中心、英国利兹大学等共建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学校与美国桥港大学(University of Bridgeport)合作举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Deakin University)合作举办机械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Birmingham City University)合作举办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在临床医学、土木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工程等本科专业以及在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系统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点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生。 百余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各类专门人才20余万人。一大批杰出校友成长为国内外院士、著名专家学者、高级党政领导、大型钢铁企业掌门人,学校被誉为“冶金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学校位列2018年中国高校院士校友排行榜第65位,2019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第36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坚持以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秉持“厚德博学、崇实去浮”的校训精神,积极传承“坚韧不拔、勇承重载、崇实求精、表里如一”的钢铁品质,大力弘扬“向上向美、力行力新”的沁湖文化,主动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职责,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创建国内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

211 评论

麦兜林涛

武汉科技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成立于2008年11月,是由原城市建设学院所属的交通运输系和机械自动化学院所属的车辆工程系合并组建而成。交通运输系的前身是1965年武汉钢铁学校的建筑机械教研室,车辆工程系的前身是1972年武汉钢铁学院的矿山机械教研室。经过几十年的传承与发展,已成为综合实力较强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学院现拥有车辆工程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其工程硕士授权领域,设有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物流工程五个本科专业,车辆工程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学院下设3个系,即汽车工程系、交通工程系、交通运输系;3个实验中心,即汽车工程实验中心、交通工程实验中心、运输与物流工程实验中心;3个研究机构,即交通研究所、车辆工程研究所、物流工程研究所。学院现有教职工64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13(副教授10人,高工3)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含在读)19人,博士、硕士学历教师占总教师人数的80%。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富有创新开拓精神的师资队伍。近几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横向项目20多项,科研经费达421万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90多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检索论文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0多部,获省级及校级各类成果奖10余项,获各类国家专利1项。学院在车辆节能及污染控制、汽车新能源、交通系统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信息系统、运输与物流系统规划、绿色生产物流等领域形成了多个特色和优势方向。学院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吃苦耐劳、富于创新精神的汽车、交通、物流等方面专业人才。目前,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总人数达1300多人。近年来,学院学生先后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物流设计大赛、交通科技大赛、本田节能大赛等专业大赛,获得全国及省级各类竞赛奖20多项,其中首次参加全国物流设计大赛就获得二等奖。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学校前茅,毕业生以专业基础扎实、思想和业务素质好、具有创新能力而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其中学院有两名应届毕业生以年薪十万元与用人单位签约。学院积极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开展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先后与美国阿克伦大学、日本国立千叶大学、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东风汽车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武汉公交集团公司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学院牢固树立“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的发展理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国家、地方和行业发展及战略需求,充分利用学校综合学科优势,不断开辟新的前沿学科方向,实现跨越式发展。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创建国内知名、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学院而努力奋斗。

353 评论

相关问答

  • 魏正扬武汉大学发表SCI论文

    众所周知,SCI论文意味着专业领域学术研究的方向和水平,于是发表SCI也成了许多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目标,并且SCI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也代表着其高校单位的学术水平。因

    我们是MJ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武科大教授发表国际论文

    建筑,机械,武汉科技大学无疑要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今年新开的专业。如果你了解就该知道,电自和自动化这两个专业,其实就和一个专业一样,真心没区别,只是侧重点不

    真龙木木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武汉大学发表sci论文奖励

    一、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有关发表SCI论文的奖励暂行条例20011、对发表在Nature和Science上的文章,奖励作者个人150000元人民币。2、对发

    农夫三下乡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武汉科技大学论文发表

    您好,武汉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都是两所非常优秀的大学,拥有很多强大的师资力量和较高的学习水平,都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实力,两所大学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从专业设置的差

    Chris大王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武汉大学学霸发表SCI论文

    1年9个月拿到清华博士学位,一作发表SCI论文27篇,曾在国际大赛击败NASA.

    嫣雨飘零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