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29

Icecream0513
首页 > 论文发表 > 世界上发表论文最多的人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神仙鱼左倾45

已采纳

雷利勋爵(Lord Rayleigh)本名约翰·威廉·斯特拉特(1842—1919),后因继承了他祖父和父亲的爵位,所以他在三十二岁的时候,就根据英国的习惯,称为雷利勋爵第三,科学界一般则简称他为雷利勋爵。他是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初期英国最出名的一位物理学家,他既在实验物理方面,又在理论物理方面,有过重大的贡献。尽管他的主要贡献是在经典物理学方面,可是他晚年对于近代物理学,如量子论和相对论,都发表过重大意见。因此,我们可以说,雷利勋爵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大科学家。他于1842年11月12日生在伦敦附近的埃塞克斯(Essex)。他从1865年在剑桥大学毕业起,到1919年6月30日病故为止,前后五十多年的科学活动,一共写了四百三十多篇科学论文,后来被集成六大卷,至今仍然有参考价值。他还写过一部巨著,两卷本《声学理论》,成了物理学史上一部不朽的名著。雷利虽不是数学家,却善于利用数学解决物理学上的重要问题。同时他对于实验工作十分仔细认真,所以一生取得了丰富的实验研究成果。他在剑桥大学毕业后,26岁时按照当时的习惯,就到欧洲大陆去旅行,接着又去美国考察。他在1868年,购买一些实验设备带回来,设立了一座私人实验室,成为英国当时很有名的物理实验室。他在1871年29岁时结婚了。结婚以后到埃及去旅行,同时就开始写他的《声学理论》一书。这部书一直经过六年的写作时间,到1877年才写完初次出版。1873年31岁时,他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从这时候开始,就在自己家中的实验室里,进行声学和光学的实验研究,使他成为当时全世界最著名的声学专家。他还引用光学理论来解释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1871年,他提出:散射光的强度与散射的方向有关,并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这就是光学上著名的“雷利散射公式”。在组成阳光的七种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长,蓝光波长较短。而蓝光在空气的微小尘粒中的散射能力,却比红光强十倍以上。无云的天空之所以呈现蔚蓝色,就是因为阳光中的蓝光受到强烈的散射而造成的。他在家庭实验室里,研究光学仪器的光栅,这项工作使他对前人发明的光谱仪大加改进。从1870年起,光谱仪就成了研究日光和很多化学元素光谱的重要仪器了。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雷利本来想就在家里作一辈子的科学研究工作了。可是剑桥大学杰出物理学教授麦克斯韦尔(J·C·Maxwell)于1879年病故了,三十七岁的雷利被剑桥礼聘为教授。他在剑桥大学做了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使学基础物理学的学生,都必须做实验。从此在欧美的大学里普遍实行起来。后来,由于他不愿意太多的外务,到1884年42岁为止,就不再担任剑桥大学教授了。他在剑桥大学的时候,利用准确的仪器做了很重要的研究工作,就是对于电学的三个基本单位:欧姆、安培和伏特的精确数值,进行了仔细研究计算。他的研究成果,成为物理学界长期使用的基数。由于他感觉到基本单位准确的重要性,他建议英国政府成立国立物理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在1900年成立起来了,至今仍然是国际上的重要标准化机构。在1884年,英国科学家公推雷利为英国科学促进会会长。就在这一年,这个促进会到加拿大去开年会。这使雷利又有机会和美国以及加拿大的一些物理学家,发生了更密切的友情。他回到英国以后,仍然在自己家里,从事实验研究工作。尽管他从1887年到1905年还兼任过英国伦敦皇家学院教授,可是他每年只有很少时间在伦敦停留一下,做几次短小精干的讲演。从1880年后期起,他把大部分时间放在自己的实验室工作上,而且方面很广,包括光学、流体力学、声学、电学以及热力学等等方面,因此,他在科学界地位就很高很高了。他对于研究所得数字是十分认真负责的,这使他后来和威廉·拉姆塞共同合作,发现了氩气。这本来是化学方面的问题,所以他和化学家合作才彻底解决了这个稀有气体存在于空气中的问题。雷利从空气取得的氮气的密度,同从氨气里得到的氮气不完全相符,虽然数字相差只是在小数点第三位上。气体密度就是1L气体的质量,以克数计算。气体的体积会随着温度和压力而变化,所以必须规定,气体的密度是在零摄氏度和一个大气压下,每升的质量。空气中的氮气,经多次测量密度仍然是每升1.2572g。而从氨化合物分解出来的氮气,密度却都是每升1.2508 g。当时有人劝他,先找一找前人的著作。雷利就重新翻读了1795年卡文迪许手稿,卡文迪许曾经用静电仪放电来氧化氮气,发现尽管放电时间很长很长,总是留下一点点不能化合的气体。读了这个报告以后,雷利就相信空气里除了氧气和氮气以外,一定还有另外的一种气体。雷利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制取的氧,密度完全相等,但氮气的研究结果则使人不解。他由氨制得的氮总比从大气中除去氧、二氧化碳、水汽后所得的氮轻千分之五左右。于是他将这事实刊登在英国1892年9月29日的《自然》(Nature)周刊上,请读者解释,可是他没有收到任何答复。雷利勋爵本人起初想到了四种可能的解释:(1)由大气中所制得的氮,或者还含有微量的氧;(2)由氨所制得的氮,可能稍微混杂了氢;(3)由大气中所得的氮,或许含有类似臭氧的N3分子;(4)由氨中所得的氮,可能有若干分子已经分解,因而把气体的密度降低了。第一个假设是最不可能的,因为氧和氮的密度相差极微,必须杂有极大量的氧,才可以用来解释千分之五的差异。雷利又用实验证明了由氨所制得的氮,其中绝不含氢,第三个解释也是不足置信,因为他采用无声放电,使之通过这种气体,也未发现氮的密度有所增高。雷利最初就使用感应线圈使氮气氧化,但是这个工作进行得相当缓慢。于是威廉·拉姆塞向雷利建议不再用放电的办法,改用化学方法。因为拉姆塞的方法得到成功,他们两个人在1895年就共同写成一篇论文,在英国科学促进大会上宣读。因为他们对这种新气体当时并没有命名,大会主席建议名为Argon,来自希腊文“懒惰”之意,中文音译成氩。由于雷利知识十分渊博并且和其他科学家接触很多,所以他在19世纪后期,已经开始感觉到物理学上有好多实验,很难用经典理论去解释,例如光谱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尽管他对于经典物理学感觉有问题,他却还没有放弃希望,总是使用经典物理学去试图解释新的现象。他对量子理论并不太热心,他觉得这个理论提出得太突然了。由于他们共同发现了雷利——金斯定律(Raylejgh——Jears law),这个发现在普朗克(Planck)有名的理论发表前几个月,所以他对量子学更不大重视。他也曾经想利用经典学说来解释原子光谱。例如:氢原子的发射光谱,他最后不得不承认,他的尝试是失败的。波尔提出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理论时,他又觉得这种学说太激进。雷利对于相对论虽是相当信服的,但同时还提倡以太学说。尽管这种学说在1881年经过迈克尔孙(Michelson)的实验证明,以太是不存在的。雷利对迈克尔孙的实验也表示怀疑,他认为以太如果不存在,那就不好解释许多现象了。由此可见,他对于经典光学理论一直是忠心的。他自己在1901年想用实验来证明以太的存在,可是也失败了。从此,他对相对论的正确性就十分佩服了。雷利在晚年始终没有放弃物理学的实验工作。他在最后十五年中,还一共发表了九十篇论文之多。其中有一篇关于声波理论的论文,大大改进了前人的工作。他的《声学理论》一书,经过多次的修订,达到了二十世纪的高水平。他除了对于理论科学研究有浓厚的兴趣以外,还对于科学团体和政府提出的科学问题,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一辈子在实验室里和图书馆里为科学而献身。雷利在1873年被选进皇家学会,并且从1885年到1896年,他担任了皇家学会秘书。他在学会里很重视提拔青年科学家,例如:苏格兰有一位青年学者对于气体的分子理论,发表了很重要的见解,可是被很多人忽视了。雷利重新审查了被埋没的论文,很重视这位苏格兰科学家,特别把别人所轻视的论文送交皇家学会的刊物上发表。在1905年,雷利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主席,他认真地负责一直担任到1908年,他对学会做了好些被人不重视的工作。在1896年,他担任了三育学会(Trinity House)的科学顾问,雷利在这里兼任了十五年的义务工作。在这里,他用光学理论,解决了被浓雾挡住光线的问题。雷利在其他公共事业方面,也有很多的贡献。例如,他担任过国防部一个重要小组的组长,又担任过伦敦煤气公司改进工作的顾问。尽管他担任大学教授的时间不太长,却曾经担任国家的好几个教育机构的董事。从1908年到1919年逝世为止,他是剑桥大学的名誉校长。他在1904年接受诺贝尔物理奖金时,把奖金全部捐给剑桥大学。他一生得过好多名誉学位,共计有十三次之多;在全世界的学会之中,他取得了五十多个名誉会员的称谓。雷利和当时欧洲其他物理学家不大相同,并不热心于提新理论。他只是把所遇到的科学问题,用物理实验方法去设法解决。从他一生的行动,可以看出来,他一方面是一位造诣很高的物理学家,同时也是很和顺可亲的一位学者。

184 评论

我来打包带走

雷利勋爵(Lord Rayleigh)本名约翰·威廉·斯特拉特(1842—1919),后因继承了他祖父和父亲的爵位,所以他在三十二岁的时候,就根据英国的习惯,称为雷利勋爵第三,科学界一般则简称他为雷利勋爵。

350 评论

robert8727500

应该是乾隆皇帝发表得最多。若问古代中国,谁是作诗最多的人,第一名非乾隆皇帝莫属。乾隆皇帝一辈子写诗大约40000多首,单论数量是完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这些大文豪的。当然说道质量,乾隆皇帝的这些诗歌可能都不能算得上是诗。

乾隆皇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福气最好的皇帝,他的爷爷康熙帮他解决了外患的问题,他的爸爸雍正皇帝帮助他解决了内部财政问题,并且留下一大笔钱供乾隆皇帝挥霍,而且乾隆皇帝时期,整个天下还算太平,也不需要他怎么操持国政,因此乾隆皇帝的一生就是吃喝玩乐,六下江南,建圆明园,修四库全书。

一般的文人墨客,首先要考虑都是自己的生计问题,他们必须要参加工作,养活自己,因此没有那么多闲情逸致去做诗。而乾隆皇帝,人家投了个绝世好胎,出生于帝王之家,25岁登基,他在继承皇位的过程之中也是一帆风顺,而且他还有超长待机能力。先后当了60年皇帝,后来退休之后又当了三四年的太上皇,实际掌权63年。

这么长的时间之内,他完全不用为生计,国事发愁,一门心思吃喝玩乐,而且他还喜欢附庸风雅,先后作诗40000多首,如果有知网,他还不每天发表N篇论文,反正无论他写得怎么烂,下面绝对有一大堆文人墨客,满清大小官员,给他评价绝世珍品,比肩李白杜甫,千古圣君,之类的评语,这也极大地促进了乾隆再接再厉,创造更多的作品。

180 评论

丝雨如薇

参加高考,上大学获得文凭,对现在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如果想要获得2或3个以上的文凭就不太容易了。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但获得了9个文凭,还包含了3个博士和2个硕士文凭,被评为是世界上获得学历最多的人。他就是周宝宽,如果把周宝宽的毕业证书和学历证书都铺开,能够占满长2米的办公桌。他获得的9个文凭中,除去2个中专文凭,其余的7个文凭都能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查询到。获得这9个文凭,他经历了什么呢?历经35年,12.63万小时,4个学校,9个专业,学习了140余门课程,周宝宽才获得了这9个文凭。如果换做是你,你能坚持下来吗?而对于周宝宽来说,他并没有把这些学历证书放在心上,他说:“患者来看病,是看你的口碑,不是看你的证书。”所以,他还做了很多医学方面的研究。他在中医内科、皮肤科领域还发表了论文157篇、独立中医专著7本。只做研究不看病不是好医生,在他行医的40多年中,治愈的患者早已超过20万人。他还曾经在美国举办的中医学研讨大会中公布了红斑狼疮、心脑血管及皮肤病等23剂疑难杂症的妙方,被授予“中美中医药文化交流使者”荣誉。盘点他获得的文凭,大多数都与医学相关,如:1977年,毕业于沈阳市卫生学校;1980年,毕业于沈阳医学专科学校;2003年,辽宁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博士;2009年,辽宁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2010年,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博士等等。他的另外的博士和硕士文凭是:1998年,辽宁大学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专业博士;1990年,辽宁大学现代汉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能够拿下9个文凭,除了与周宝宽的学习韧性有关,他的学习方法也是关键。他学习很看重效率,他会找自己最佳的学习时间学习。“这个时段我头脑最清醒、精力充沛,1小时胜过3小时”,他说。在这里也提醒明年参加中考和高考的考生,学习一定要注重效率,因为效率能让学习事半功倍。

245 评论

huyingheng

61岁的杨教授不仅是数学系教授,还精通三门外语,健身数十年。凭借着严谨的教学,杨晓京很早以前就是清华的名人。

清华大学,杨晓京被称为“发论文狂魔”,是清华大学所有教授里,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最多的学者之一,在数量上能与之相比的,大概只有清华现任校长邱勇。

据称,课堂上的杨晓京严肃高冷,不闲聊但喜欢讲冷笑话,然而笑点奇特——因为冷笑话都是和函数相关,那种只有学霸才能听懂的“数学冷笑话”。全程板书,从不用PPT,对学生严厉负责,很受学生欣赏的老师。

作为一名“资深清华人”,杨晓京始终牢记清华的“体育精神”。几十年如一日的健身,令这位已经到了花甲之年的老师,依然有着比一般年轻人更强壮的体质。

杨晓京教授的主要成果:

截止到2011年1月为止,共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88篇,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名列2002年度中国数学专业SCI论文发表篇数并列第一名)。

杨晓京教授是清华大学数学系发表SCI收录论文最多的教授,也是清华大学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最多的教授之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杨晓京

100 评论

松涛学大教育

古代的文人墨客是在是太多了,如果有这样的一个平台,我想每个人都会拼命地去发表自己的论文和观点的。

231 评论

正在复制843111

雷利勋爵(Lord Rayleigh)本名约翰·威廉·斯特拉特(1842—1919),后因继承了他祖父和父亲的爵位,所以他在三十二岁的时候,就根据英国的习惯,称为雷利勋爵第三,科学界一般则简称他为雷利勋爵。他是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初期英国最出名的一位物理学家,他既在实验物理方面,又在理论物理方面,有过重大的贡献。尽管他的主要贡献是在经典物理学方面,可是他晚年对于近代物理学,如量子论和相对论,都发表过重大意见。因此,我们可以说,雷利勋爵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大科学家。他于1842年11月12日生在伦敦附近的埃塞克斯(Essex)。他从1865年在剑桥大学毕业起,到1919年6月30日病故为止,前后五十多年的科学活动,一共写了四百三十多篇科学论文,后来被集成六大卷,至今仍然有参考价值。他还写过一部巨著,两卷本《声学理论》,成了物理学史上一部不朽的名著。雷利虽不是数学家,却善于利用数学解决物理学上的重要问题。同时他对于实验工作十分仔细认真,所以一生取得了丰富的实验研究成果。他在剑桥大学毕业后,26岁时按照当时的习惯,就到欧洲大陆去旅行,接着又去美国考察。他在1868年,购买一些实验设备带回来,设立了一座私人实验室,成为英国当时很有名的物理实验室。他在1871年29岁时结婚了。结婚以后到埃及去旅行,同时就开始写他的《声学理论》一书。这部书一直经过六年的写作时间,到1877年才写完初次出版。1873年31岁时,他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从这时候开始,就在自己家中的实验室里,进行声学和光学的实验研究,使他成为当时全世界最著名的声学专家。他还引用光学理论来解释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1871年,他提出:散射光的强度与散射的方向有关,并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这就是光学上著名的“雷利散射公式”。在组成阳光的七种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长,蓝光波长较短。而蓝光在空气的微小尘粒中的散射能力,却比红光强十倍以上。无云的天空之所以呈现蔚蓝色,就是因为阳光中的蓝光受到强烈的散射而造成的。他在家庭实验室里,研究光学仪器的光栅,这项工作使他对前人发明的光谱仪大加改进。从1870年起,光谱仪就成了研究日光和很多化学元素光谱的重要仪器了。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雷利本来想就在家里作一辈子的科学研究工作了。可是剑桥大学杰出物理学教授麦克斯韦尔(J·C·Maxwell)于1879年病故了,三十七岁的雷利被剑桥礼聘为教授。

275 评论

相关问答

  • 世界上发表sci论文最多的人

    这是因为她的实力非常的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当中非常的有优势,写了很多关于新型太阳能电池方面的论文,这个博士生的颜值也是非常高的,所以能够走红网络。

    张祝君1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世界发表sci论文最多的人

    1年9个月拿到清华博士学位,一作发表SCI论文27篇,曾在国际大赛击败NASA.

    boboyoung1983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世界发表最多sci论文的人

    发表27篇论文,学霸,这位学霸是航天员。用了40多天拿到了博士毕业。特别厉害的一个人。

    初见521125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我的世界在哪发表论文最多

    论文发表有权威的网站我看到:通知:部分论文取消、条件放宽。查阅各省最新政策可搜:全国论文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简称、统称,搜索可查各省全部政策,在百度、360、

    江小赖007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世界上最新的论文在哪发表

    问题一:发表论文去哪里投稿 若你是初次投稿,建议先找些门槛低的省级期刊投稿,这类杂志有《故事》、《故事汇》、《故事世界》、《幽默与笑话》。另外《知识窗》、《青

    吾竟谁陈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