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41

啵嘶小王子
首页 > 论文发表 > 施一公论文发表制度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ibeibei130611

已采纳

他发表的重量级论文就有160多篇,其中三分之一都是发表在全球最顶尖期刊上的。

151 评论

壬生京三郎

施一公的牛可以用一句话概况:周五,四天,三篇article,两篇Science,一篇Nature。关键,这两项工作随便哪一项都是结构生物学登峰造极之作。4天时间,两篇Science,一篇Nature。

目前全球公认的3大高含金量论文:Science、Nature和Cell(简称“CNS”),能在这3类论文上发表文章的教授学者都是具有很强科研学术能力的人。所以很多普通高校的教授,终其一生也难以在这种级别的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而施一公在4天时间里,先后发表了3篇这种级别的论文。

说到施一公,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作为曾经清华大学副校长,现在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有着过人的科研学术能力,同时因为对学生要求严格,先后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后起之秀。

很多人只知道施一公有着华丽的履历,丰富的科研成果,但是对施一公究竟有多厉害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

比如大家知道施一公全国数学联赛获一等奖保送清华,毕业后前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还在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进行过博士后研究,之后用了10年时间在普林斯顿大学从助理教授一直成长为讲席教授。

而接下来于2008年回国,在清华大学担任生命科学院院长,博导。之后几年获得了中科院院士头衔,并逐渐成长为清华大学副校长。对于施一公而言,他的前途一片光明,而且清华大学作为国内顶尖高校的代表,给了他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施展拳脚的机会。

不过最后他还是选择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担任西湖大学校长,计划将西湖大学建设成为一所“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高水平大学。

285 评论

漫游的Alice

中国多一些施一公何愁国不富民不强!

166 评论

麻球小子

施一公非常牛。他是清华大学教授,也是我国的科学院院士,美国的是外籍院士。他带出的学生也非常有名,比如颜宁。

297 评论

一佛爷一

求学生涯:施一公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父亲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母亲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施一公的名字带着深深的时代烙印:父母亲给他取名“一公”,希望他“一心为公”。1985年,施一公被保送到清华生物系,成为清华大学生物系复系后的首届本科生。清华园里的施一公学习成绩年年名列全年级第一。1989年,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绩提前一年毕业。在出色完成生物系课程的同时,他还获得了数学系的学士学位。施一公注重全面发展,在高中期间,他就练习长跑,练过的项目从800米到1500米,再到3000米。进入清华后,由于长跑队只招收专业运动员,施一公便转练竞走,从5000米到1万米。他还在校运动会上创下全校竞走项目的纪录。一直到1994年,在他大学毕业五年后,这个纪录才被打破。故土情结:施一公的祖父是原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施平,云南大姚人。父亲出生于浙江杭州,但生长于江苏、上海等地,母亲来自江苏丹阳的吕城镇,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矿业学院。父母大学毕业后选择到河南工作。施一公出生在河南郑州,两岁半就随父母下放到河南省中南部的驻马店市汝南县老君庙乡闫寨大队小郭庄。1972年,全家搬往驻马店市。赴美留学:1990年初,施一公赴美深造,在全美一流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攻读生物物理学及化学博士学位。施一公初到美国时,最先发现的差距就是英语不行。他给自己规定每天背25个新单词。科研上,他勤思苦干,持之以恒。有一次,系主任兼实验室导师自认为发现了一个生物物理学中重大理论突破,激动地向学生们演示。施一公当场敏锐地指出导师在一个演算上的错误。从此,导师对他刮目相看。毕业时,导师公开宣布“施一公是我最出色的学生”。1997年4月,施一公还未完成博士后研究课题,就被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聘为助理教授。此后,普林斯顿大学给他提供了面积达200平方米的实验室和近50万美元的启动基金。在当时,这样的待遇是很多人都无法企及的。良好的科研条件和机制为施一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短短9年间,他就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最高级别的教授职位,并很快成为学校分子生物学系的领军人物。施一公的妻子也是清华大学生物系的本科生、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博士,他们有一对龙凤胎儿女。全职回国:已是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的施一公,面对广阔的事业发展前景,面对优越的生活条件,他却作出了一个让许多人为之惊讶而敬佩的决定:放弃这一切,全职回国,回到母校清华。在他看来,“爱国是最朴素的感情,有谁不爱自己的母亲呢?”经历攀登的艰辛,山顶总会有无尽的风光。如果仅仅因为科研,施一公不会回来。他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2008年2月,40岁的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施一公,全职回到中国,受聘为清华大学终身教授、并出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副院长。施一公说:“中国的科技和教育体制、中国大学的科研和教学,都与美国一流大学有相当的差距,中国正在为此而努力。我会发自内心地为清华、为中国科技和教育体制的进一步发展付出更多。”回国时,他给普林斯顿大学校长的信中写道:“我回到清华,对普林斯顿大学的贡献会比身在普林斯顿大得多。我希望将来能进行更多的学生交流活动,使普林斯顿、耶鲁、哈佛等这些名校的本科生有机会到清华来、到中国来,因为这三所大学的学生很多都是美国未来的领导者,我希望美国这些优秀的人才在年轻的时候能在中国待上一段时间,真正了解中国。”施一公希望自己能在清华为本科生开设一门思想政治课,用他在国外曲折而真实的经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177 评论

小韵子39

他没有想到西湖大学本硕博连读是近亲繁殖

288 评论

相关问答

  • 施一公最近发表论文

    结论:基本不太可能据我所知诺奖会颁给两类研究成果: 一是为科学家制造研究工具或者提供理论,比如因冷冻电镜获奖的几位,能进书本。 二是做出的东西具有极大的

    wangwei8689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施一公论文发表

    我认为学术水平与年龄无关,与自己的自我认知有关。 中国29岁美女科学家发6篇Science论文获百万大奖。 2022年10月31日达摩院青橙奖名单公布,首次有4

    最美遇见微风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施一公发表论文

    施一公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父亲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母亲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施一公的名字带着深深的时代烙印:父母亲给他取名“一公”,希

    monmonfxwen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施一公发表多少论文

    施一公的牛可以用一句话概况:周五,四天,三篇article,两篇Science,一篇Nature。关键,这两项工作随便哪一项都是结构生物学登峰造极之作。4天时间

    快乐之光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施一公发表过的论文

    为施一公所说。 2007年7月,第五届华人生物学家协会年会在清华大学召开,300多位华人生物学家和学生出席会议,已是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的施一公说:“我相信

    墨迹墨迹小蜗牛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